2020年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ppt
关于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课件
热毒痈肿、肺痈、痰热咳嗽等。其鲜草含挥发 油,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月桂烯、月桂醛等。 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 炎双球菌、痢疾杆菌、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作 用。鱼腥草煎剂及合成的鱼腥草素可促进人外 周血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从而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 染、慢性支气管炎、肺脓疡、大叶型肺炎等。 如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利 用了鱼腥草抗病毒的功效。
⑴金银花
中医认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 用。主治温病热入气分或营血,身发斑疹,热毒痈肿 疮毒。现代研究发现,其所含成分氯原酸等有机酸及 黄酮类物质,是其主要的抗菌有效成分。金银花水煎 剂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培养上,对流感病毒、 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 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并有一定的抗炎 解热、抗内毒素作用。此外,尚能促进白细胞吞噬能 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表明本品可增强机体免疫 功能。其植株的藤又名忍冬藤,治疗传染性肝炎,有 助于症状、体征改善和肝功能恢复。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⑶板蓝根 具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现实验研究
表明,其提取物对出血热病毒、单纯疱疹 病毒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腮腺炎病毒,缩 短治疗水痘的疗程,同时表现出对多种病 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 行性感冒杆菌等的抑制作用。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关于抗病毒中药的 研究进展
特点
(1)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包着的遗传物质 (R N A或D N A), 体积非常小,是所有 生命形式中最小的复制性微生物。
(2)病毒只能在细胞内繁殖,完全依赖于机 体细胞提供合成和能量。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24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物科技的进步,抗病毒药物在控制和治疗病毒感染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病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原体,其生命活动方式很不同于细菌,因此才需要专门的抗病毒药物来攻击和控制感染。
本文将对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一些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策略。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在现代医学中,抗病毒药物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目标分为几类:1. 核苷类药物:如乙酰胆碱,环鸟苷等,通过模拟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结构来抑制病毒复制。
2. 非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和奥司他韦等,不依赖病毒核酸结构而直接抑制病毒酶的活性。
3. 免疫类药物:如干扰素等,通过调整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来增强免疫力。
4. 整合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等,直接抑制病毒将其基因结构整合到人体细胞基因组中的酶的活性。
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抗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包括流行性感冒、淋巴细胞病毒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其应用方法也因病毒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一些严重病毒感染,如埃博拉、西尼罗河病毒等需要在早期给予高剂量的抗病毒药物来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复制。
对于普通感冒等较为轻微的病毒感染,则可以通过少量或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形式来减轻疼痛和缩短病程。
此外,还有一些可以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如麻疹、流感、腮腺炎等,这些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率,并且对大量生产有利。
在临床实践中,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些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例如乙肝病毒就很难治愈,因为其基因结构比较稳定,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来抵抗药物的抑制作用,这就增加了治愈国家。
此外,抗病毒药物的长期使用还容易导致耐药问题,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下是一些值得介绍的研究进展: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
抗病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动。
另一方面是对外固定器设计理念的研究,骨折治疗的观点从AO 到BO 的发展经历了20多年,自从AO 技术之始,在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了若干严重的不足。
AO 所强调的早期恢复骨折解剖学连续性力学的完整性,既强调坚强的内固定,就是其生物力学片面性的表现。
但人们也发现,如此应力下产生的无骨痂一期愈合,其骨折愈合质量并不理想。
有鉴于此,一些学者提出“重点维护局部软组织血运”的生物学为主的骨折治疗概念,即BO (B i ol ogical Q steosynthesis )概念。
为了更加全面合理地阐述其内涵,AO 学派的Pal m ar 提出“骨折治疗需着重寻求骨折稳定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
Gautier 等也曾于1994年提出将加压获得的坚强固定,改为“小而合理的固定”,为BO 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注释。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称为中国接骨学(Chinese O steosynthesis )简称CO [10]。
其“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十六字方针是当代CO 代表人物尚天裕学术思想的核心。
其中动静结合之“动”,包括肌肉的生理性收缩运动和外力的作用。
肌肉的生理性收缩运动传达到骨折端,产生轴向的生理应力,促进骨折愈合。
外力则是通过牵引使骨折断端获的合适的生理应力刺激。
“静”即固定,有效合理地固定是骨折治疗的中心环节。
中国接骨学的固定蕴含着弹性固定和有限固定的原则。
过分强调“静”必然导致“绝对固定”,其结果是应力遮挡等不良反应。
过分强调“动”,就丧失了骨折端愈合的基本条件。
CO 学派一贯主张力争解剖复位,必须功能复位,绝对保证折端的骨膜软组织少受损伤,维持断端血运,促进骨折愈合。
随着人们对骨折的进一步认识,外固定的设计原则也由原来的要求生物力学的固定转变为生物学固定。
2 外固定治疗胫腓骨的前景现在,临床上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还仅限于开放性,严重软组织损伤等无法手术内固定的骨折,但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大家对外固定认识的改变,外固定治疗胫腓骨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手术创伤小,保护骨膜,保护断端的软组织,又可进行断端的加压,符合BO 的理论,也是CO 骨科工作者不断研究,不断改良的结果,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材料的改进、构型的更新、固定的合理已基本消除了使用者对骨外固定器的疑虑。
中药替抗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动物肠道生态与健康讲座课件
PD
X
i
Liu X. Y. et al.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20 IF4.126
中药提取物不能在体外直接抑制细菌的生长
中药提取物能对细菌分泌的α - 溶血素具有抑制作用
中药提取物可抑制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
健脾胃、补气血:四
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八珍汤, 产前 1 个月左右开始 调理。
健脾、养胃、益气:参苓
白术散,通过影响断奶仔 猪肠道菌群来缓解应激性 腹泻,降低料肉比;消食、 导滞、和胃:保和丸;解 表 、祛湿、 和中:保济丸。
补脾胃、益气 血:玉屏风散、 四君子汤、补 中益气散、七 补散等。
中药替抗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兽药处方药和非 处方药管理办法》 将抗菌药物纳入兽 药处方药管理
第2号
禁止硫酸黏菌素预混 剂用于动物促生长
第2428号
停止在食品动物中使 用喹乙醇、氨苯胂酸、 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
2018.1
第2638号
第2292号
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 星、氧氟沙星、诺氟沙 星等4种人兽共用抗菌 药物用于食品动物
清热解毒类: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二花、连翘、
抗细菌 黄连、黄芩、黄柏、大蒜、紫花地丁等。
促生长
消食导滞、理气健脾、驱虫消积、除邪清热:陈皮、 青皮、枳实、神曲、麦芽、山楂、小茴香等。
抗应激 通过多种途径或靶点调整机体平衡状态。酸枣仁、丹皮、赤芍等
李本科,山东畜牧兽医,2020
百里香,牛至,迷迭香,马郁兰,野蔷薇,大蒜,姜、绿茶、红孜然、香菜,姜黄,香菇,辣椒和肉桂
中药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杜仲、党参、黄芪、当 归、首乌、五加皮、松针粉、泡桐叶、艾叶等。
中药在抗病毒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抗病毒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病毒的不断突变和进化,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在面对一些病毒时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应用。
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机制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应用研究,首先必须弄清楚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人员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通过抑制病毒的进入、复制和释放等过程,发挥了抗病毒的作用,从而减轻了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损伤。
例如,中药防己黄芩合剂可以通过抑制HCV的RNA和蛋白质产量,防止病毒复制和释放,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另外,补中益气汤可以减少H1N1感染引起的肺炎和炎症反应,保护宿主细胞免受病毒感染的侵害。
中药与病毒蛋白相互作用中药抗病毒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中药与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
许多病毒蛋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HIV的融合蛋白(gp120)不仅能够介导病毒的进入,还能够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很容易突破人体的防御系统,所以中药在与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
例如,中药参内套娃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蒴橘酚,可以与HIV的融合蛋白(gp120)相互作用,并且可以阻断HIV进入宿主细胞,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另外,中药黄连素也可以与肝炎病毒的逆转录酶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中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的作用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应用研究,还包括了中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感染病毒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对病毒感染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例如,红景天提取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人体的自发性和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激活,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毒能力;此外,甘草提取物也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对身体的伤害。
中药抗病毒研究进展
长久以来,由 微 生 物 感 染 引 起 的 疾 病 曾 一 直 困 扰 着 人 类, 自 1929年人类首次发现青霉素开始,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发现 并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然 而由于病毒结构的特殊性,时至今日仍然缺乏特异性的抗病毒 药物。面对不断涌现的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新病毒种类,我们 迫切地需要研制 出 疗 效 肯 定、具 有 针 对 性、安 全 风 险 低 的 新 型 药物。中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效果,近年在 国际上也掀起了研究中药制剂抗病毒的热潮。本课题组针对 目前常见病毒种类及中药疗效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2 乙型肝炎病毒
到目前为止乙型肝炎病毒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安全的全球性问 题,目 前 对 于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缺 乏 特 异 性 疗 法, 临床上主要应用的干扰素以及核苷类药物存在副作用大、应答 率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新型低毒性的抗 HBV药物。目前 发现的有效抗病 毒 单 味 中 药 主 要 有 黄 芩、苦 味 叶 下 珠、赛 菊 宁 黄质、姜黄属、绿茶多酚、刺槐、虎杖、红背叶根等。赛菊宁黄质 为台湾柳杉中提 取 的 一 种 活 性 成 分,一 项 研 究 表 明 [8],赛 菊 宁 黄质能够抑制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与表达,主要机 制是抑制 HBsAg核心启动因子转录复合物的形成。苦味叶下 珠属大戟科油柑 属,具 有 利 水 解 毒、平 肝 清 热 等 功 效。 近 年 研 究[9]表明苦味叶下珠可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 RNA转录, 也能够通过减少转录因子 C/EBP与乙型肝炎病毒 DNA的结 合,特异性抑制 HBVEnhI的活性。吴莹等[10]发现经叶下珠提 取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急性肝炎的小鼠模型,其病毒 的表达与复制受到明显抑制,经叶下珠处理过的 HepG2细胞 中的乙型肝炎病毒 DNA释放量也明显减少。苦参中含有苦参 碱和氧化苦参碱,能够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实验表明[11]氧化苦参碱能抑制 HBV的 DNA复制。黄芪的主 要活性成分包含 黄 芪 总 苷、黄 芪 多 糖,能 够 通 过 调 节 慢 性 乙 型 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发挥保肝作用。吴晓蔓等[12]将等量黄芪药 液分别作用于健康受试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 核细胞,于 48小时后收集上清液,结果显示黄芪能明显提高慢 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体内的 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水平,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Th1类细胞因子上升水平显著高于 健康受试者组。表明黄芪能够通过上调 Th1类细胞因子水平 参与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用。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病毒,作为一种微小的病原体,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健康的威胁。
从常见的流感病毒到严重的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它们不断挑战着医学的前沿。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人类对抗病毒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方面采取了多种策略。
其中,靶向病毒关键酶的抑制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例如,针对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中的释放,有效地减轻了流感症状并缩短了病程。
还有针对艾滋病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剂,能够阻止病毒蛋白的成熟,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免疫调节剂在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
比如,一些干扰素类药物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帮助清除病毒感染。
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也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它们可以解除免疫系统的抑制状态,使免疫系统更有效地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除了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如抗体药物在抗病毒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病毒表面的抗原,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或者直接中和病毒。
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款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药物被紧急研发和使用,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 CRISPRCas 系统等基因编辑工具,可以对病毒的基因进行精确的修饰或敲除,从源头上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伦理上的挑战,但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在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药物传递系统的创新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能够更精准地到达感染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例如,纳米粒子可以包裹抗病毒药物,通过靶向作用将药物递送到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实现更高效的治疗。
此外,联合用药也是当前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0
(4)大蒜 王满霞等用MTT法及CPE法测定大蒜提取物大蒜G0889的抗HIV病
毒作用。结果表明:G0889对HIV21等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 MT4细胞CC50为0.89,亚毒性浓度SC=0.625 ,其中50 抑制率EC50为 0.19 ,最高保持率(抑制率)达94. 76 ,治疗指数TI=0.89/0.19=5。
对HBV的治疗,尚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 从中草药中可分离得到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肝炎药物。从中草药中分离 有效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造,是防治慢性肝炎药物研究 的重要方向之一。
精选课件PPT
4
用于乙肝治疗的几种中药
(1)苦参素 苦参素是由苦参及苦豆子中提取的,其中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可减
(5)大黄 用大黄提取液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药液对
HSV-1和HSV-2的有效浓度分别为50μg·mL-1和20μg·mL-1 ,说明大黄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HSV感染的药物。且大黄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低, 临床常以煎剂口服,故可作为全身抗HSV感染的治疗用药。实验证实, 大黄不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提示其抗病 毒的作用是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的某个环节产生,故不宜作为预防用药。
(3)甘草 日本科学家曾经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
作用,抑制率高达98%。俄罗斯也曾利用甘草提取的甘草酸研制出减 缓艾滋病病毒增殖的新药。我国各种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 法”目前开展的并不普遍。但是在应用中西药物,尤其是以传统中医 中药的方法治疗爱滋病患者、改善病人生命最后阶段生活质量上积累 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在相对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联合抗 病毒疗法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对爱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
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潜力研究
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潜力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从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机制、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多种抗病毒作用,包括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毒引发的炎症反应等。
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未来,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潜力仍然值得进一步挖掘,科学地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以提高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中药;抗病毒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发展方向1.引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各国积极探索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病毒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机制、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毒引发的炎症反应等几个方面。
2.1 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一些中药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此外,板蓝根中的板蓝根素也被发现具有抗流感病毒复制的作用。
这些中药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活性的效果。
2.2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例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
此外,金银花中的金银花素也能够增强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对抗病毒感染起到积极作用。
2.3 减轻病毒引发的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进展。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病毒引发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机体组织。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治疗应答
拉米夫定
48-52周
血清HBV DNA消失*
阿德福韦酯
48周
恩替卡韦
48周
替比夫定
52周
60-73%
51%
90%
88%
ALT复常 组织学改善 持续应答
60-79% 60-66% <10%
72% 64% 约5%
78% 70% na
74% 67% na
*PCR检测
非头对头对比研究结果
现阶段的治疗终点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 血清HBV DNA转阴 – ALT复常 – HBeAg血清转换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 没有明确的治疗终点 – HBsAg血清转换? – 持续的血清HBV DNA阴转,ALT复常?
临床焦点二
抗HIV治疗现状
HARRT的药物种类
• 核苷类 • 非核苷类 • 蛋白酶抑制剂 • 细胞融合抑制剂
• 对抗HBV的治疗不要期待过高
已形成的共识: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HBV药物 的疗效是有限的,病毒完全清 除的比率极低。
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HBeAg(+)初始患者 HBeAg血清转换率
80
累积发生率 (%)
LAM 1
60
ADV2
48%
ETV3,4
TELB5
47% 43%
40
40% 29% 31% 21% 17% 12%
0.84 0.80 0 1 2 3 4 5
> 105 cp/mL RR = 9.9 (311
12
生存时间 (年)
Chen G et al. 55th AASLD, 2004. Abstract 1362
中药抗病毒临床实验研究概况
用 : 氏一 为银翘 散具有清热 、 杜 认 抗菌 、 抗病毒 、 抗炎 、 抗过 敏 、 镇痛、 增强免 疫等作 用 , 无毒 副作用 氏等 对 该方 在抗 病 石 , 一
毒 活 性 方 面作 了 进 一 步 研 究 , 果 显 示 银 翘 散 有 良好 的 抗 病 结 毒 作 用 , 筛 选 出 银 翘 散 抗 流 感 病 毒 有 效 部 位 群 , 中 分 离 并 从 得 到 7种 黄 酮 类 成 分 , 据 化 学 预 试 结 果 : 翘 散 抗 病 毒 有 根 银 效 部 位 群 中黄 酮 类 物 质 为 主 要 成 分 之 一 , 可 以 抑 制 流 感 病 其
野 菊花 、 银花 、 金 鱼腥 草 、 柴胡 )临床 观察表 明 : , 有效率 9 %, 9 痊愈 率 6 . %。 33 并在病 程 、 8 退热 、 症状 改善 等方面与 双黄连气
雾 剂 对 照 组 比较 , 异 具 有显 著性 意 义 。 氏 -对 根 据 时 毓 民 差 汪 教授 多年临床经验研 制的中药退 热微型灌 剂 ( 称 Z R 简 YT E) 的抗 病 毒 作 用 进 行 了 研 究 ( 分 : 芩 、 胡 、 辛 等 ) 体 外 成 黄 柴 细 。 抗病 毒试验结 果表 明 :Y Z TRE在 7rg mE浓 度 下 对 流 感 病 / a
维普资讯
天津中医学 院学报 : un lo i j nvri fTa ioa hns dcn J ra fTa i U iesy o rdt n lC iee Me iie o nn t i 第 2 卷 第 2 1 期 2O 年 6 O2 月 V11 o 2 . N. o 制膜 融合作 用 : o aa i K bys M 认 为牛 h 蒡 子素和甘草 甜素 的抗 病毒作用 弱于银翘 散 , 示银 翘散在 提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_王英燕
实验证明,牛蒡根抗突变作用的能力与其多酚含量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8]。
菊糖广泛存在于包括牛蒡在内的菊科植物中,活性广泛,也具有抗肿瘤的功能[6]。
3.3 抗衰老作用将牛蒡根水煮浓缩后对大鼠灌胃30d 后,发现大鼠的肝组织、血清中的SOD 活性明显提高,而脑组织、血清中的MDA 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牛蒡根具有抗衰老的作用[9]。
3.4 清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机体,并产生多种疾病,而牛蒡根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清除作用,其吸附能力依次是Pb >Cd >Hg >Ca >Zn 。
另外,牛蒡根中所含有的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具有健脑的功效[4];牛蒡菊糖具有治疗冠心病、糖尿病等作用[6];绿原酸还能抗爱滋病病毒,抗过敏等[7]。
相对于牛蒡子而言,牛蒡根以其作为特种蔬菜而得到广泛种植的优势,以及其在抗癌、治疗爱滋病、抗衰老、健脑以及清除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在制药、保健品、环保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1] 江苏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下)[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888.[2] 孟楣,廖自荣,周建理.牛蒡的生药学研究[J ].基层中药杂志,2000,14(4):27-28.[3] 袁昌齐,冯熙,王鸣,等.欧美植物药简况及研究和开发对策.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0.[4] 胡喜兰,刘存瑞,曾宪佳,等.新疆不同地区牛蒡根中氨基酸和八种元素的含量分析[J ].广西中药,2002,25(2):55-56.[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31.[6]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牛蒡菊糖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34(3):423-428.[7] 林学政,柳春燕,陈靠山,等.不同地域牛蒡叶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抑菌实验[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328-330.[8] 刘玲,唐莉莉.牛蒡抗突变作用的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1997,17(4):343-344.[9] 李玉洁,刘树民,李淑莲,等.牛蒡根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545-546.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王英燕,王海(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大庆市163111)摘 要:近年来抗病毒中药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其研究和认识角度是多方面的。
抗病毒中药在病毒性疾病中的研究概况
酚类 、 木脂 素 等 [ 4 1 。
研究发现 . 目前 筛 选 对 抗 HI V有 效 中药 的试 验 主要 是 在 动 物 身 上 进 行 . 由 于种属 问的差异 . 必须 作 进 一 步 的临 床
多 有 报 道 用 感 染 的 H 细 胞 系筛 选 了 。
小 柴 胡 汤 、 参 汤 、 艾 可 等 . 对 艾 滋 人 克 在
病 的 实 际 治 疗 中 均取 得 了较 好 疗 效[ 5 1
生 命 的 病 原 体 . 尤 其 是 艾 滋 病 病 毒 ( V)S R HI 、A S病 毒 、 感病 毒 等 , 染 性 流 传 极强 , 旦 感染 , 播迅 速 , 亡 率高 . 一 传 死
纤 细席 藻 、 顶 螺 旋 藻 , 藻 门 , 藻 门 钝 红 褐 的 海 带 等[ 研 究 表 明 . 些 中 药 的 抗 3 1类 、 酮 类 、 类 、 白 质类 , 黄 萜 蛋 以及 甾醇 、
牛 角 、 芩 苷 、 银 花 等 )鱼 腥 草 注 射 黄 金 、
转 录 酶 .干 扰 病 毒 进 入 细 胞 等作 用 : 诸 多 海 洋 藻 类 植 物 中 也 有 不 少 具 有 抗
HV的活性物质 ,如蓝藻门的鞘丝藻 、 I
滋病 是由艾滋病 病毒 ( I 引起 的 , H V) 中
医 学 将 其 归 属 于 “ ” “ ( ) 范 畴 邪 、毒 热 ” 目前 . 内外 研 究 者 从 中草 药 中 筛 选 出 国 大 量 抗 HI 和 抑 制 艾 滋 病 逆 转 录 酶 V ( T 活 性 的 中药 . 中以 清 热 解 毒 药 居 R ) 其
筛选 试 验 . 果 发 现 紫 花 地 丁 、 花 粉 、 结 天 甘 草等 有 抑 制 H V 的 作 用 口 此 外 . I 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至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类:
(1)抑制病毒复制的抗感染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免疫 调节药;(2)针对临床症状的止咳、镇痛、解热和消炎等 治疗药;防止继发感染的抗感染药;(3)预防病毒感染的疫 苗及阻断病毒传播的消毒药等。而寻找和开发无污染、 低毒副作用的新的、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具有我国自主 知识产权的抗病毒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社 会意义。天然药物具有许多化学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 而中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中药资源极 为丰富,研究和使用的历史悠久,且价格低廉,效果明 显,易于普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 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其有效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 研发的一个热点。现在就各类型的抗病毒的中药作一综 述。
• 对HBV的治疗,尚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从 中草药中可分离得到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肝炎药物。从中草药中分离有效 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造,是防治慢性肝炎药物研究的重要 方向之一。
用于乙肝治疗的几种中药
(1)苦参素 苦参素是由苦参及苦豆子中提取的,其中的有效成苦参碱可
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明显的保肝 作用,能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对乙肝 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经研究发现,苦参碱是对乙、丙型肝炎病毒 均有效的药物。苦参素具有明确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抗心律失 常,抗病毒,抗寄生虫等药理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 应症同干扰素,治疗效果与干扰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无干扰素的副 作用。
(2)岩黄连 有效成分为岩黄连总碱。实验表明,岩黄连能增进小鼠巨噬细
胞吞噬功能,对甲、乙、丙肝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较快 产生抗体,故能通过清除肝细胞内病毒,达到退黄的目的。
(3)复方虫草珍珠胶囊 珠子草属大戟科油柑属,是苦味叶下珠的同系物,其水和醇
提取液对HBV均有灭活作用。以珠子草为主药佐虫草菌丝等制成的 复方虫草珍珠胶囊,具有较快改善乙肝症状,恢复肝功能的效果。 若联合胸腺肽,阿昔洛韦等使用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简介
在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以后,病毒性疾病对人类 健康的危害就上升为所有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类[1]。 病毒感染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 约60 %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迄今,全世界发现的 病毒>3000种,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 2002年8月在巴黎 召开的世界病毒学大会上,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提出 的第7 份报道收录3600多种病毒,其中使人类致病的病 毒1200多种。20纪80年代医学家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所致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 2003 年又发现了一种由新的冠状病毒所致严重急性呼吸 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ome,SARS), 具有高度传染性,致死率高。现在全世界的医务人员都 在寻找能治疗该病的新药。
2、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 仅在2000年一年中,全球就有530万人新感染上HIV,使 全世界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总数达到3610万人,目 前全球每天有15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我国目前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
• 中药治疗艾滋病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抑制 病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而它的优势突出表现在药 源丰富,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少,疗效较好,不易产生 耐药性。因此,从传统中药和植物资源中寻找新的抗HIV 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是国内外新药研制中非常活 跃的领域。我国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面就举几个用于治疗爱滋病的中药。
1、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影响公众健康问题,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和发病 率高的特点,是目前已知七型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寻找有效的抗 HBV药物是当务之急。核苷类似物在抗HBV方面显示了其良好的治疗作 用,但由于其停药后复发率高,对HBeAg作用不明显,使其临床应用受 到了极大的限制。近年来,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取得良好的疗效, 目前已有不少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 当前常用于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中药有:苦参素、岩黄连、枸杞子、 红孩儿、莪术、天青地白草、茵陈、叶下珠、珠子草、白花蛇舌草、淡 竹叶、女贞子、赤勺、丹皮、水芹、蚤休、虎杖、半枝莲、青叶胆、夏 枯草、鸡骨草、地耳草、垂盆草、山豆根、葛根、甘草甜素、绵茵陈、 小茴香、柴胡、大黄、龙胆草、蒲公英、板蓝根或大青叶、连翘、郁金、 丹参、五味子、黄芪、黄芩、华蟾素、茜草、金钱草、猪苓多糖、香菇 多糖、冬虫夏草等。中药作为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的辅助治 疗,对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早已有许多报道。
(4)猪苓多糖
研究猪苓多糖和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 响。猪苓多糖是从猪苓中提取的多糖物质,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结果发现:猪苓多糖组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是32.5%,抗乙肝 免疫核糖核酸组是35%,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多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 毒的作用。
• 综上所述,作为一类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药具 有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在抑制病毒复制和 清除病毒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公认,治疗慢 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近年来,拉 米夫定(lamivudine) 、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有一 定的疗效,但必须长期服用,而长期服用可以引 起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而出现耐药并影响疗效, 而且,停药后HBV-DNA 往往又再出现。所以, 中药在抗乙肝病毒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 进一步的开发研究。
用于爱滋病治疗的几种中药
(1)黄芩苷类 纯中药静脉注射剂“黄参苓”系列产品在国际上研制、治疗艾滋
病的药研领域中居有一定的地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参比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HIV-1型病毒具有灭活及完全的抑制作 用”,“对细胞不但没有损害,并有较强的促活作用”。黄芩提取物及 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在细胞培养中可以抑制HIV-1病毒逆转录酶(RT)和 细胞病变(CPE),抑制病毒荧光抗原(FA),P-4抗原和成人T淋巴细胞 白血病病毒,抑制HIV-1在HO细胞中生长。黄芩苷元体外可抑制 HIV-1逆转录酶,静滴可使爱滋病病人P-4抗原下降,T4淋巴细胞上 升。研究发现,黄芩苷及黄芩苷元的6-羟基被遮蔽后则丧失了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