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三十六讲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整)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360f0b433b3567ec102d8a60.png)
鉴 别 诊 断
1.与预激综合征的鉴别:
预激综合征的QRS波与P波有固定关 系, QRS波起始部有δ波. 而加速性室性自 主心律无这两项特点, 故鉴别不难.
2.与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1) 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PVT)起止突然: 发作时第1个QRS波是提前发生的,终止时有完全性 代偿间歇。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为逐渐发作, 缓慢终止,发作时第1个QRS波起始于舒张晚期终止 时,无完全性代偿间歇。 (2) 频率:PPVT多为150~250次/min:也可为 110~150次/min。AIVR频率为60~110次/min,大 多数为70~80次/min。 (3) 室性融合波:PPVT少见,AIVR多见。
三、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又称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是由于心室自律性轻度 增高,产生一系列较其固有频率快的心搏所组成的心 律。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性期可多次 反复发作,是急性心肌梗死24h内常见的心律失常.
2. 其频率与正常窦性心律接近,不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 学障碍,其发生与消失不易察觉。
(4)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发作 间歇期可见有室性期前收缩;而非阵发性室性心动 过速发作持续时间短,每阵发作只有3~30个心搏, 发作间歇期无室性期前收缩。 (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可 引起血压降低或阿-斯综合征,预后严重,需立即治 疗;而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 变,预后良好,无特殊情况可不需治疗。
病因:洋地黄过量、心肌炎、高血钾、 外科手术(特别是心脏手术后)、完全性房 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应用异丙肾上 腺素后等。
少数患者无器质性病因,也偶见于正常 人。 发病机制: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增加, 伴或不伴有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诊断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诊断对临床诊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3d88dd00b4e767f5bcfce59.png)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诊断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摘要】目的讨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诊断。
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电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鉴别。
结论在某些情况下,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中度增高,或异位节律自身性心动过速,发出的激动超过了窦房结的频率(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为慢,但比异位节律点自身的固有频率为高),称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亦称为加速的逸搏心律、快速自主节律、加速型异位自主节律等。
这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消失较慢,不易被察觉。
【关键词】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诊断在某些情况下,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中度增高,或异位节律自身性心动过速,发出的激动超过了窦房结的频率(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为慢,但比异位节律点自身的固有频率为高),称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亦称为加速的逸搏心律、快速自主节律、加速型异位自主节律等。
这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消失较慢,不易被察觉。
根据异位起搏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室性,其中以交界性和室性较为多见,房性者较为少见。
(一)加速型房性自主心律当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或房内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其频率超过了窦房结频率,便可控制心房、下传心室,形成加速型房性自主心律。
【心电图表现】①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的P’波,频率70~140次/分。
②QRS波多呈室上性。
③P’-R间期>0.12s。
④伴有窦房竞争现象时(房性与窦性频率相近,且两者自律性均不稳定,产生窦房竞争)的表现:窦性心律与房性心律相近,后者多快于前者,有时几乎相等或完全相等,称为等频现象,常形成房性融合波;窦性心律与房性心律相互竞争,频率较快者控制心脏节律,两种心律可交替出现,在交替过程中,可引起对方节律重整。
【鉴别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加速的右房或左房上部逸搏心律须与窦性心动过速相鉴别,房性逸搏心律时,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v6倒置,Pv1呈圆尖峰状。
2.心房扑动加速型房性自主心律有时易于2:l心房扑动相混淆,后者房率较快(300次/分左右),F-F节律规整,等电位线消失。
阵发性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https://img.taocdn.com/s3/m/0e39450ddd36a32d737581b6.png)
相关研究
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分型
一、逆向型 心房率150-240次/分,始终1:1下传; P波倒置,靠近下一个QRS; Qrs畸形,酷似室速,QRS前倒置P波可资鉴
别; 药物或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但不改变房室传
导关系。
治疗:
迷走刺激 射频消融 洋地黄、维拉帕米、BB缩短旁路不应期,反
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的发生机制
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的发生机制
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1 房速 2 AVRT 3 房扑2:1房室传导
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1.心率 心率重叠较大,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义较小。值得注意的,如果心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4.假s波和假r’波 假s 波定义为心动过速时II、III、AVF导联出现s波,而窦 性心律时没有相应的s波;假r’波定义为心动过速时V1导 联出现明显的r’波,而窦性心律时无 相应的波。当心动过 速时出现假s波和假r’波时,强烈提示为AVN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是PSVT常见的一种形式,约占49%。多见于 女性,通常40岁以前发生
心率变化比较大,其心率范围在150~200bpm,平 均为170bpm
心电图特点:
适时的房早诱发或终止,心率150-200次/分 P`波逆行,慢快,心房心室几乎同时除极、P波多重
叠于QRS之中,或紧跟QRS波群之后( R-P` 小于 0.12s),快慢型,下传迅速,逆行慢,P`波远远落后 于QRS波群,靠近下一个QRS波群; QRS波群正常,伴差传或束支阻滞可畸形; 药物或物理刺激可终止; 一般很少同时下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科普讲座课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科普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1c6c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3.png)
为什么会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诱因
常见的诱因包括剧烈运动、情绪波动、饮酒 和吸烟等。
了解个人的诱因有助于避免未来的发作。
为什么会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易感人群
有家族史、心脏病史或其他心律失常的人群 更易发生PSVT。
定期体检可帮助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如何识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速?
如何识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如何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饮食和锻炼,避免过量咖啡因和酒精 ,能有效减少发作几率。
良好的作息也有助于心脏健康。
如何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期体检
定期检查心脏健康,尤其是有家族心脏病史的人 群。
早期发现问题可避免严重后果。
如何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教育与支持
了解PSVT的知识,加入相关支持小组,互相分享 经验和应对策略。
患者与家人共同了解病情,有助于更好地应对。
谢谢观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 为什么会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 如何识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 如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 如何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 律失常,表现为心跳突然加速,通常在100到250 次每分钟之间。
流行病学
PSVT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 性。
虽然大多数患者并不严重,但部分病例可能需要 医疗干预。
为什么会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 动过速?
为什么会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https://img.taocdn.com/s3/m/ffe0aa8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e.png)
F.胺碘酮:5MG/KG 20-30MIN内IV,后600800MG/24H维持,此种药一般20分以上 起作用。AMI 二十四小时内禁用西地兰。 硫氮卓酮,氟卡胺,乙吗噻嗪等均可试 用。
G.同步电复律,一般用50WS开始(出现心绞痛、 心衰、低血压时)。
H.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可治愈,目前可优 先考虑。
收缩期血压随心搏变化。 • 严重者可转为室颤而致病人死亡。
56
短阵VT:
时间短于30秒,能自行终止,可无症 状。
连续性室速:
时间长于30秒,需药物或电复 律。常伴 有明显旳血液动力学 障碍。 症状:低血压、少尿、晕厥、气短及心 绞痛等。 体征:心律略不齐,第一、二心音分裂。
57
心电图:
(1)3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2)心室率100-250次/min,心律规
4
临床体现
• 症状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健康心脏者,故虽然心 率快,病人尚能耐受,数年发作呈良性经过; 少数因心室率过快而发生晕厥。
心悸、焦急不安、心跳有力或跳之欲出旳感 觉。
还可能体现为出汗、四肢皮肤湿冷、紫绀、 呼吸困难,甚至意识丧失或晕厥。
• 体检时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心率不久,可达150~250bpm。
电图或发作PSVT被发觉,以男性居多。
28
解剖生理学基础
• 旁路束是指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旳,和正常传导系统不同旳肌性通道。其一端 插入传导组织内,另一端和心肌纤维束相连。
• 类型: • 房室旁路Kent) 连接心房与心室,可位于房室环旳任何部位。 • 房希氏束(James) 连接房室结和希氏束旳肌束。 • 结室纤维(Mahain) 连接希氏束和心室或房室结和心室。 • 分支室纤维。
心电图入门讲解ppt课件
![心电图入门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bc30a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b.png)
• 特点:
•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
QRS时限>0.12s(3小格)
• 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 3、常有完全的代偿间歇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同样道理,房室结、心室也存在异位起博 点,在血液(氧)供应不好或者紧急情况 下,异位起博点能以150~250次/min极快 速率激动!
• 复习:
• 1、窦房结是正常起博点,它决定了心博速率。这 样的心电图叫“窦性心电图”
1、肢体导联:包括肢体导
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aVF。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在 整堂课 的教学 中,刘 教师总 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心房内有潜在的异位起博点,任何一个都能以75 次/min的速率接任“代理市长”(起博活动)
• 但在紧急或病理情况下,一个异位心房起博点能 突然以150~250次/min的极快速率激动!
1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酷似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1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酷似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387417f46527d3250ce032.png)
1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酷似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关键词】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心电图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701 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因“突发性心慌、胸闷30分钟”急来本院就诊。
既往有阵发性心慌史1年余,但未系统诊治。
查体:BP 130/70 mm Hg,神志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查体无异常,心率82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水肿。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6~90次/ min,第1、2个宽大畸形的QRS波前见P波,P-R 间期<0.12秒,其前可见“Δ”波,酷似间期性预激综合征,但第3、4、5宽大畸形的QRS波前无P波,心动过速后有代偿间歇,说明该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不可能为经旁道顺传,而应考虑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 讨论舒张晚期的室性早搏(尤其是来源于旁道附近的室性早搏)引起的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酷似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频率与窦性基本心率相近,比较规整,QRS波群宽大畸形,其前均可见“Δ”波或类似“Δ”波,P-R间期<0.12秒,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但由于两者的预后和诊疗方案均不相同,故其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窦性心律时,P-R间期和P-J间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间期性预激综合征的P-R间期呈固定缩短,而舒张晚期的室性早搏引起的心动过速其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即P-R间期不固定,或短P-R间期有动态变化;预激综合征若未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其P-J间期则与正道顺传的P-J间期相等,而舒张晚期的室性早搏P-J间期则与窦性心律的P-J间期不等[1]。
参考文献[1]郭继鸿,刘元生.心律失常:机制、诊断与治疗[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503.(收稿日期:2012-12-04)(本文编辑:陈丹云)。
心动过速是什么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又是什么
![心动过速是什么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又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bf54c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6.png)
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定期检查可 以预防非阵发性房室交界 区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并发 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
竭等。
提高生活质量:定期检查可以 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提
高生活质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 吃油腻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当的有 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 区性心动过速的治 疗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射频消融术、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等。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心律失常:心率快,节律规整 症状: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等 病因:多种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饮酒等 治疗: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20XX
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房室 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汇报人:
目录
01 02
单击添加目录项 标题
心动过速概述
03 04 05 06
非阵发性房室交 界区性心动过速 概述
非阵发性房室交 界区性心动过速 的诊断与治疗
非阵发性房室交 界区性心动过速 与健康管理
非阵发性房室交 界区性心动过速 的病例分析
02
心动过速概述
间
焦虑:感到焦虑 不安,难以平静
03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 过速概述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定义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 区性心动过速是一 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疾病,主要表现为 心跳过快。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 区性心动过速的病 因包括遗传、年龄、 性别、高血压、冠 心病等。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 区性心动过速的症 状包括心悸、气短 、头晕、乏力等。
05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_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bee345b172ded630b1cb6df.png)
内科学疾病部分: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病因:
经张力过低,使得心率在外界环境改变时 不能做出正常的反应。研究结果显示:非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主要与自主神经对窦 房结节律的调节异常有关,少数伴有窦房 结固有心率异常。Sgarbossa等通过24h动 态心电图分析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病人 的心率变异性,认为其心率变异性的高低, 与迷走神经张力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
速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别名: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不适宜的窦性心动 过速,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性窦性 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异常加速,非阵发性慢 性窦性心动过速,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内科学疾病部分: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内科学疾病部分: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治疗:
高剂量的β受体阻滞药或钙离子拮抗药可 引起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而使患者不能 耐受。此外,还可使血压下降、交感神经 兴奋等直接影响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 控制。钙离子拮抗药也有一定疗效。如上 述治疗无效可使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降低 心率,长期服用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内科学疾病部分: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病因:
接近窦房结的心房处的异位房性心动过速。 在心电图上所产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形 态可以非常相似,但用电生理检查方法迄 今尚不能将两者区分开。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目前主要 有三种不同学说: 1.自主神经介导的自律性调节功能异 常 由于交感神经张力过高或迷走神
内科学疾病部分: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科普讲座PPT课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05cf0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d.png)
如何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速?
如何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 ,减少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如何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期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但要避免过 度激烈的运动。
运动前咨询医生,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
用药需遵循医嘱,定期复诊。
如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检查
对于频繁发作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 需要进行电生理检查和消融治疗。
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导致心动过速的异常电 信号。
如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生活方式干预
避免咖啡因、酒精,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理 状态,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脏疾病的重要组成 部分。
如何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 行干预。
通过监测心电图等指标,早期识别心脏疾病风险 。
谢谢观看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心悸、胸痛或晕厥等症状。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发病机制
心脏的电信号产生异常,可能是由于心脏病、药 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流行病学
该疾病在青壮年和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 有心脏病史的人群。
研究表明,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为什么会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 动过速?
为什么会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诱因
常见诱因包括情绪激动、运动过度、饮酒和 咖啡因摄入等。
了解诱因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避免。
为什么会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基础疾病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护理查房PPT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护理查房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7b3e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d.png)
家庭关怀:提供情感支持和心 理安慰,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 恐惧
社区关怀:组织社区活动,让 患者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支持
患者自我管理与教育
自我监测: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避免诱发因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烟酒刺激等诱发因素 合理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饿,减少胃肠道刺激 适当运动: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 常见并发症:心脏骤停、心力衰竭、休克等 ● 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避免发生心衰;遵医嘱使用药物,预防感染等。 常见并
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续) •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续)
● 常见并发症:血栓栓塞、感染、出血等 ●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避免碰撞、挤压等导致出血的行为;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
● 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猝死等 ● 预防措施: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遵医嘱使用药物,预防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并发症处理流程与效果评估
并发症处理流程:明确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效果评估:对处理后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包括症状缓解情况、生命体征变化等 护理措施: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调整等 预防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健康宣教等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病史及家族史 症状表现及持续时间 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案
手把手解读心电图: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
![手把手解读心电图: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https://img.taocdn.com/s3/m/9b2e98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b.png)
手把手解读心电图: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00 次/分时均可以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笼统地可以分为室上性行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两类。
起源自希氏束以上的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自希氏束以下的称为室性心动过速。
也可以根据心动过速发生时 QRS 波的形态,将其分为窄 QRS 波心动过速和宽 QRS 波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常为窄 QRS 波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常为宽 QRS 波心动过速,当然存在少数例外情况。
心电图入门者及心内科初学者,抑或非心内科医生,常常畏惧心电图解读,尤其碰到心动过速,不管宽窄,首先自己乱了阵脚、手足无措,图没看懂,自己已然心动过速。
下面对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电图表现一一介绍,以使需要者读图不愁、身心舒畅。
图 1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首先看图。
心脏传导系统如图上所示,室上性的结构包括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和交界区。
因而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就发生在这些部位。
下面我们一一描述。
1窦性心动过速首先确定为窦性心律,频率>100 次/分,即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的判断需结合额面6 轴系统及胸导联系统向量分布,II 导联P 波直立且常振幅最高,I 导联 P 波直立振幅常较 II 导联为低,aVR 导联 P 波一定负向。
V1 导联 P 波双向,先正后负。
V4-V6 导联 P 波正向,具体可见《漫话心律失常:窦性心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窦性心动过速示例图见图 2,除了窦速外,您还发现了其他异常吗?图 2 窦性心动过速示例图2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指起源自心房的异位激动导致的心动过速,常为局灶触发及自律性机制,少数于外科及射频消融术后可出现大折返性房速。
频率>100 次/分,多数在 160-180 次/分,具有清晰可见的 P 波,P 波之间具有等电位线(这点很重要),P 波形态和窦性心律不符合者,多为房速。
房速在发作起始及终止过程中,常具有「温醒」及「冷却」现象,也有助于房速的诊断。
初学室性心动过速
![初学室性心动过速](https://img.taocdn.com/s3/m/095a806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2.png)
并行心律-图327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配对间期不等,室性早搏间距呈倍数关系,可见室性融合波; .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
并行心律-并行心律又称并行收缩Parasystole,不言而喻,并行心律的意思是指-心脏内存在着二个或二个 上的起搏点,而且两个起搏点互不干扰,即-其中一个异位起搏点不受另一个起搏点的影响,二者以其各自的固有的-频 自动发放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这样在心电图上看到两种不同的-波形。由于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可将并行心律分为房 、交接处性和室-性。并行心律的基本心律可分为窦性和异位心律。后者以室性最为常见。-心电图特征是过早搏动与前 次心搏无固定配对周期,不同过早搏动间-距之间有公倍数,常见到融合波。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通常认为异位-起搏 受单向阻滞(传入阻滞)保护,因而基本心律的冲动不能侵入,而异-位起搏点按着自身频率自动除极,形成一个与基本 律并存的控制心房-或心室的节律。若基本心律与异位心律的冲动同时到达心房或心室,则-形成心房或心室融合波。异 起搏点周围可存在传出阻滞,可使并行的-异位心律频率变慢,甚至使异位激动传不出来,此时心电图表现为正常-窦性 电图。如果传出阻滞消失,并行心律的频率显著快于基本窦性心-律,这时并行心律将取代基本心律而控制心房或心室, 形成短阵心动-过速。并行心律的频率范围为20400次/分,但以30~50次/分为最
室性心动过速初学室性心动过速ppt课件
心电图的形成向量-R-心肌形态,前后厚度不均
A-未地极心圆-B-已弟极心职-释极面-除模方向-C-D-心肌除极程序
1.0.005-2.0.015-3.0.020-4.0.025-5.0.040-6.0.060-心室除极程68-4-0.0131-30.04s-2-0.02s-心肌除极程序
A左室室速图形V1主波向上-RBBB型室速:起源于-1导联-0-左室。V1导联单相、双-相或兔耳波,V5、 6导-联S波>R波-V6导联-R/S<1-★-OS
心电图入门
![心电图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bbc18e62b52acfc789ebc96d.png)
窦性心律不齐 ( sinus arrhythmia):P-P间期差异>0.12s
窦性停搏 ( sinus arrest ): 长时间无P波
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常用术语示意图-图
二联律
室早、多源
1、室性期前收缩 ①其前无P波或无相关P波, ②其后代偿间歇完全 ③宽大畸形
II分支阻滞
可分为: 完全性阻滞(QRS波群≥0.12s ) 不完全性阻滞(QRS波群 < 0.12s ) 又可分为 单支阻滞 双支阻滞 三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RBBB)
QRS时限≥0.12s V1、V2呈rsR’型或M型 SI、V5、V6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s;
(一)心肌缺血的ECG类型 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T波高耸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倒置
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损伤、坏死 一、心肌缺血:T波倒置 二、心肌损伤:ST段抬高呈“单向曲线” 三、心肌坏死:Q波或QS波形成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窦性心律 ( sinus rhythm ) :(P波在I、II、aVF、V4~V6 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 分。
窦性心动过速 ( sinus tachycardia ): 窦性频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 sinus bradycardia ): 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
2、交界性逸搏心律:见于窦停以及三度 AVB等情况,其QRS波群呈交界性搏动特 点,频率为40~60次/分。慢而规则。
3、室性逸搏心律:多见于双结病变或发 生于束支水平的三度AVB。其QRS波群呈 室性波形,频率一般20~40次/分。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https://img.taocdn.com/s3/m/e90457f5ce2f0066f5332236.png)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如何诊断鉴别,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心肌酶、血常规*一、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
*二、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特点(1)一系列连续3次以上的交接性P波与QRS波:频率为70~130次/min,一般情况时节律匀齐、R-R间期相等。
(2)P′波为逆行性,可在QRS波之前,则P′-R间期0.12s;也可在QRS波之后,则R-P′间期0.20s;也可与QRS波重叠而看不见。
PⅡ、PⅢ、PaVF倒置,PaVR、PV1直立。
(3)窦性激动常夺获心室: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脱节,心室夺获的QRS波提前出现,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2s。
亦可形成间歇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即窦-交接区竞争现象。
(4)NPJT是逐渐发作、缓慢停止的:压迫颈动脉窦时只能使心率暂时减慢,也可出现外出阻滞。
2、对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1)NPJT时频率通常为70~130次/min,多为100次/min左右。
也有人提出频率为60~150次/min。
(2)QRS波呈室上性:也可发生畸形,多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也可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
R-R间隔基本上是匀齐的,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交接区激动发出后可出现外出阻滞,导致心室律变为不匀齐。
(3)窦-交接区竞争现象:当窦性心律与交接区QRS波并存时会出现两者的竞争现象,呈现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脱节)。
3、NPJT的心电图类型(1)无房室脱节的NPJT:特点为心房、心室都由交接区节律点控制。
在QRS波前或后有逆行P′波,或因P′波与QRS波重叠而无P′波可见。
如果交接区激动出现外出阻滞,则可出现窦性P波夺获心室,此为窦性逸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