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降本增效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降本增效方案

目前,银行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资本为核心的银行监管体系约束愈加强化,传统的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将更加难以为继,其次,金融脱媒的趋势日益增强,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明显下降;三是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银行的存贷利息差在明显收窄。

面对严峻的形势,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加快转变业务发展方式,深化业务结构调整,优化业务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

“降本”对商业银行来说,不仅仅是指运营成本,更包括资本占用成本。银行要走“低资本消耗,低成本运营”的发展道路,在经营上精耕细作,在管理上精打细算,在组织架构上精兵简政。

一、有效控制资本占用成本

树立资本约束观念,强调资本的有限性和有偿性,摆脱片面、盲目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将单位资本贡献的更快增长作为规模扩张的前提。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上,重点支持风险权重低的业务,重点支持综合收益高的业务,通过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和业务结构,有效控制资本占用成本。

二、有效控制存款付息成本

低成本活期存款占比的大小不仅是衡量一个行内部结构优劣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行经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从目前看,我省低成本的活期比例存款占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极大地减

少了我省的利差空间。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摈弃“速度情结”和“规模情结”,通过持续的发展、动态的调整来实现结构优化,并在结构的调整中寻找商机、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从而在结构优化基础上推进总量的持续有效增长。在措施上,储蓄存款要摈弃全员营销的观念,将政策向窗口倾斜,以理财业务为抓手,通过卡业务,扩大中小企业主、理财保险等客户群体的服务,加强典型案例和重点产品的培训及推广工作;公司存款要充分发挥现金管理系统为抓手,积极营销网络型客户,扩大结算客户数量,努力提高活期存款占比,有效控制存款的付息成本。

三、有效控制风险成本

目前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信贷员业务不熟,不作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数字进行核实,仅凭企业提供的文字材料,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表面文章,使发放的信贷失去安全性。在奖励机制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的奖励,清收贷款也给予很高的奖励,造成贷款发放越大质量越差,奖励越多的异常机制。因此,要提高风险效益的管理理念,摈弃为了提高业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的现象,可对信贷员实行清收终身制考核,当不良额或不良率达到一定程度时下岗清收,以提高第一道防线防范风险的主动性和谨慎性,积极稳妥退出高风险、低效益客户,实现客户质量的提高,有效控制风险成本。

四、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能外包的非核心业务实施业务外包;加强人员编制管理,节约人力成本;加强人员的动态管理和培训工作,将员工的工作效能与工资发放和职级晋升相挂钩,重点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强化员工动态调整机制,将单产较低或业务能力不达标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后再上岗或转岗;将人均单产与领导班子绩效挂钩,促进各行提高人员使用效率,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五、有效控制费用成本

在费用成本的控制上,采取“抓住重点、细化节点、巩固优点、堵住缺点”的管理办法。

1、抓住重点:实施集中采购管理。在市场各项价格越来越透明的情况下,通过提高采购管理水平降低采购总成本,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利器。集中采购特别适用于大型集团企业,其主要是通过量的高度集聚达到单位采购成本的高度降低,实施集中采购后单位成本可降低20—30%,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费用。

2、细化节点:开展以“成本费用点滴行动”为主题的降本增效活动,目的是培养全员成本意识、节约意识、效益意识。养成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的习惯,“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一分不少花”,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实的工作作风,精细的管理方式,实现每一个节点上的控制,建设节约型银行,实现“三项”费用和成本收入比管控目标。

3、巩固优点:进一步优化无纸化影像报账审批系统,减少

报账过程中的交通成本、接待成本和沟通成本;进一步加大费用支出预算管理力度,对大额支出实行二次授权;加大集中支付的深度和广度,对自行控制的可控成本支出与收入完成情况挂钩管理。

4、堵住缺点: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通过预算的执行、分析和评价,实施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切实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严格控制预算外列支的费用范围。针对各行成本费用支出政策和相关奖励政策差距较大的现象,对各行的开支标准进行调查,针对各行情况制定精准的营销政策和奖励政策,降低各行在成本管理上相互攀比,低的涨上去,高的下不来的怪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