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化学键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形成条件
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在金属 原子之间流动,形成金属键。
特点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 强度较弱。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定义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 诱导力和色散力;氢键是水分子之间通过氢原子和氧原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特点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而氢键的强度相对较强。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原子核具有正电荷,其电荷数 等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 匹配,因此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而中子数则决定了同位素 的存在。
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云与电子轨道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在 原子周围空间分布的 概率密度。
电子云和电子轨道描 述了电子在原子周围 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 态。
形成条件
分子间作用力广泛存在于各种分子之间;氢键只存在于特 定的分子之间,如水分子和氨分子。
实例
气体、液体和固态物质中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分子 间作用力;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氢键的一个实例。
Part
03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
电子排布与化学键类型
电子排布
原子的电子排布决定了其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化学键的形成。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外 层电子数通常为全满或半满状态,因此不易形成化学键。
力,通过正负离子的静电作用
力来连接两个原子或分子。
实例 4
食盐、氢氧化钠等化合物
中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形成条件
2
当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或非
金属原子获得电子时,离
子键形成。
特点
3
离子键具有方向性,其强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原子结构是指原子中的成分和排列方式,包括了原子核和电子。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大部分的质量,而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的外部轨道运动。

原子中的电子是以能级的形式存在的,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都被认为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构成的。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中性的。

这些粒子被约束在原子核中,共同构建了稳定的原子结构。

除了原子核,原子还包括了围绕核外部轨道运动的电子。

电子是负电荷的粒子,其数量等于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使得整个原子在总体上呈电中性。

根据不同的原子及其位置,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原子中的电子能级分为K、L、M、N等不同的字母表示,从内向外排布。

最内层的电子能级叫做K层,接着是L层,然后是M层,以此类推。

每个能级都有一定的容量,例如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 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在原子的各个能级上,电子以不同的方式填充。

根据一种叫做希尔规则的原则,电子首先填充最低能级,然后再填充较高能级。

这意味着当前一个能级填满时,下一个能级才会开始填充。

在原子中,电子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中的电子通过与其他原子发生化学键而形成分子和化合物。

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吸引力,以便使他们更加稳定。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连接在一起。

离子键是指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力将正离子和负离子结合在一起。

金属键是指金属原子中的电子以共享的方式存在,并在整个金属中形成一个电子海。

化学键的类型和原子的特性有关。

例如,非金属原子倾向于形成共价键,因为它们更容易共享电子。

金属原子则倾向于形成金属键,因为它们在原子中拥有多余的电子,可以轻松地共享给其他金属原子。

化学键的形成是原子间电子的重新分布。

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使得原子在整体上变得稳定。

这种重新分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产生新的化合物。

化学入门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化学入门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化学入门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的学习中,掌握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以及组成物质的化学键。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整体电荷是中性的,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等。

1. 质子: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基本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它的相对质量为1,电荷为+1。

2. 中子:中子是电中性的粒子,也位于原子核中。

它的相对质量为1,没有电荷。

3. 电子: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存在于原子核外的轨道上。

它的相对质量非常小,约为质子和中子的1/1836。

原子的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而原子的性质则由电子的排布决定。

根据电子的能量不同,它们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电子能级越靠近原子核,能量越低。

每个能级又分为不同的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于维持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

化学键的不同类型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情况下,金属原子会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则会接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

正负离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非金属原子共用一对电子。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共享电子的数量和结构。

共价键可以单、双或三重共享,这取决于共享电子的数量。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金属原子可以形成密堆积的排列,在其晶体结构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能够在金属中传导热量和电流,而且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化学键,例如氢键、范德华力等。

它们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对物质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结语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是化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理解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概念,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重要性

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重要性

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重要性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是化学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对理解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反应以及化学过程的机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化学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一、化学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化学原子结构涉及到原子的各种组成部分,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它们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不同元素的性质。

下面我们将详细说明化学原子结构的重要性。

1. 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而中子则决定了同位素的形成。

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和质量数。

2. 电子:电子存在于原子的轨道中,根据其能级和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元素由于电子数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氧原子的外层能级上有6个电子,使其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较强的氧化能力。

3. 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是指一个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依据。

元素周期表以升序排列了所有已知元素,并在周期表中的每个位置提供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以及化学性质等信息。

因此,原子序数对于分类和理解元素至关重要。

二、化学键的重要性化学键是化学元素之间形成的一种化学连接,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能够维持物质的稳定性和决定其分子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论述化学键的重要性。

1. 离子键的重要性:离子键是通过一正一负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它是形成大多数无机化合物的基础,例如氯化钠(NaCl)和氢氧化钠(NaOH)。

离子键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这些化合物能够在晶格结构中保持固态。

2. 共价键的重要性:共价键是通过相互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共价键能够保持物质的稳定性,并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例如,甲烷(CH4)中的碳与氢之间形成了四个共价键,保持了分子的稳定性。

3. 金属键的重要性: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电子的扩散排列所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现象的两个基本概念。

原子结构描述了一个原子的内部组织,而化学键则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分别对原子结构和化学键进行详细地讲解。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原子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由一个细小的、高度不确定的粒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粒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电子则具有负电荷,并且存在于不同的能级或轨道中。

在原子的内部,质子和中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细小的核心,并且占据几乎全部的质量。

电子则充实地分布在核心周围,因为它们所具有的负电荷与质子的正电荷相互吸引。

电子通过不同的能级或轨道来表示它们的运动状态。

不同能级所对应的轨道在能量和空间上有所区别,能级较低的轨道位于核心附近,而能级较高的轨道则位于核心外部。

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来描述。

一个原子的元素特征主要来自于其质子数,也就是核中的质子数目。

每个元素都有不同数量的质子,从而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比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有八个质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我们还需要讨论电子的排布规律。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胡克定律,电子倾向于以最低能量的方式填充轨道,并且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对电子,其中一个自旋向上,另一个自旋向下。

这个填充顺序被称为“阿波罗尼奥雪松序列”,按照这个序列,轨道的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等。

原子结构的理解对于解释化学现象非常重要。

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往往涉及到电子的重新排列。

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的外层结构,因为这些电子与其他原子的电子之间形成了化学键。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化学键。

化学键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离子键中,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这种转移导致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离子,它们通过电子的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引言: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原子结构及其之间的化学键是决定物质性质的关键因素。

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性质以及应用,对于我们理解物质世界和应用于化学、生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相关知识。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历史从古代的哲学思考开始,人们开始探索物质的基本结构。

随着实验方法的发展和大量数据的积累,人们逐渐确定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

2.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云是包围原子核的电子的轨道,电子带负电荷。

3. 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每个能级可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不同原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

二、化学键1.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原子组成化合物。

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导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物质的性质。

2. 原子的化合方式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方式进行化合。

共价键是电子的共享,离子键是电子的转移,金属键是电子的自由流动。

3.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等。

极性键是由不同电负性原子之间形成的,非极性键则是由电负性相近的原子之间形成。

4. 化学键的强度化学键的强度决定了化合物的稳定性。

强度较高的化学键往往在常温下不容易断裂,反之则相对容易断裂。

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应用1. 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设计新型材料,并优化材料的性能。

通过调整原子结构和改变化学键的方式,我们能够制造出更轻、更强、更耐用的材料。

2. 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研究对于药物研发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药物分子与靶点之间的作用机制,我们能够设计出更有效的药物,并减少副作用。

3. 生物化学中的应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分子的生物活性以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角度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角度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角度原子结构是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它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性。

一、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由中心的原子核和外围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而电子则带有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中。

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即不同的元素拥有不同数量的质子。

而中子数量和电子数量可以在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中不同。

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和电子数量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即带有相同数量的正、负电荷。

二、化学键的种类原子结构的组成决定了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的方式实现。

1.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晶体中的键。

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电子海,所有金属离子都可以共享电子海,形成坚固的晶体结构。

由于金属的电子是松散的,因此它们可以轻松移动,这就是为什么金属通常是良好的导体的原因。

2.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的键。

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变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则接受这些电子,成为负离子。

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子键。

这种化学键通常较强,因此离子化合物具有高熔/沸点和硬度。

3.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分子中的键。

它基于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的概念。

如氢和氧气分子,水分子等。

非金属原子在它们的原子外层只有少量的电子,因此它们倾向于共享其电子,以获得一个更稳定的原子结构。

4.钢键钢键是由有机物中的碳原子组成的键。

碳原子通常形成4条共价键,这意味着它可以与其他4个原子共享电子,如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碳原子。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化学键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组成。

金属离子之间形成金属键,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则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也可以是极性的或非极性的。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原子结构是指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微观结构,是理解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的基础。

化学键则是连接原子的力,使得原子能够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则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带有负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决定。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描述。

根据量子力学,原子中的电子不是沿着确定的轨道运动,而是存在于具有不确定位置的电子云中。

电子云的分布由波函数描述。

每个电子通过特定的波函数来描述,这个波函数包含了关于电子位置和能量的信息。

每个波函数对应一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原子的电子分布按能级和亚能级进行排列。

能级由质子核的电荷吸引电子而形成,能级与电子的能量相关,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

能级分为主能级,具有不同能量的子能级,子能级进一步可以被划分为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一对电子。

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使得原子能够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化学键通常是由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所构成。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键。

当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时,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取决于共享的电子对的数量。

共价键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填满其外层电子壳,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常见的共价键包括C-C键、O-H 键和C-H键等。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之间的电荷引力所形成的键。

在离子键中,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离子键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原子通过接受或捐赠电子来填满外层电子壳,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常见的离子键包括Na+和Cl-之间的键。

金属键是在金属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金属结构中的正离子形成了一个海洋式的电子云,电子几乎自由地移动在整个金属结构中。

金属键的强度较弱,因此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原子结构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被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在原
子核的周围运动。

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即其在元
素周期表上的位置。

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其数量可以改变一个元素的同
位素形式。

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其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确保了原
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化学键:
化学键是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吸引力,用于在化学反应中形成不同
的分子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形成能够使原子间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常见的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两个原子共用一对
电子以达到更稳定的电子结构。

共价键可以是单一、双重或三重的,取决
于共享的电子数。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

正离子是失去了
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而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

离子
键形成时,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们结合成晶体。

金属键是在金属中存在的一种化学键。

金属键的形成是由于金属中的
原子之间共享了大量的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可在整个金属结构中流动,形成了导电性和热导性。

总之,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特征和性质,而化学键的形成则决定了分子和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性质。

这些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化学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领域,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则是化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原子结构以及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核和围绕核轨道运动的电子组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中性。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电子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结构可以以一种类似于太阳系的模型来描述,核相当于太阳,而电子则像行星围绕核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的主要性质与其电子的排布有关。

每个原子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壳层,其中电子数量最少的壳层为第一层,最接近核的为第一壳层;电子数量更多的壳层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等等。

每个壳层可以容纳的电子数目有限,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也最多容纳8个电子。

因此,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其电子排布决定的。

二、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力,用于维持分子的稳定性。

根据成键方式的不同,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主要类型。

1. 离子键离子键形成于具有正电荷的离子和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电荷离子中的电子从其外层壳层转移到负电荷离子的外层壳层,从而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出现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氯化钠(NaCl)中正离子钠和负离子氯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2. 共价键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它涉及电子共享。

在共价键中,两个或更多个原子共享其中一个或多个轨道上的电子。

共价键的形成使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气体构型,如氢气(H2)中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形成共价键。

3. 金属键金属键主要存在于金属元素结构中。

在金属结构中,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云的重叠形成金属键。

电子云可以自由移动,因此金属能够导电和导热。

三、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直接影响物质的性质,如密度、硬度和溶解性等。

不同类型的键会给物质带来不同的性质。

1. 离子键离子键的特点是强大的相互吸引力和高熔点。

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研究过程中,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相关内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电荷中性,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电子则绕着核心以不同的能级(或称壳层)分布。

原子结构的基本数学模型是量子力学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原子的各能级对应了不同的能量,而电子则在这些能级中运动。

能级越靠近原子核,对应的能量越低。

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其中外层能级的电子数较多。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它的原子序数,这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所以它的原子序数是1。

氧原子有8个质子,因此其原子序数是8。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基本特征。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是由原子间的电子重新分布而形成的。

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1. 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这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2. 离子键离子键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其中一个原子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另一个原子则会获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

正离子和负离子由电子的转移而形成的强吸引力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3. 金属性金属键发生在金属元素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享自由移动的电子来形成金属键。

这种电子在整个金属结构中自由流动,形成了金属的特殊性质,如导电性和热导性。

三、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相互关系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而化学键则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化学键可以被打破,电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种电子的重新分布导致了化学反应的发生,并导致了化学物质的性质的改变。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它决定了原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化学键来实现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而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动,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在原子是中相等的,使得原子整体电荷为中性。

原子还具有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和原子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两个重要的特征。

原子序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而原子量数可以通过原子核自发变化而改变,形成同位素。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质的形成和变化的基础。

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原子能够稳定地组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离子键是由负电荷离子和正电荷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的。

当一个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正离子,另一个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时,它们之间就会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当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相互重叠,使得每个原子都能够借用相同的电子,从而形成一个共享电子对,就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常见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的共享形成的。

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形成一个电子云,电子云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结构中自由移动,从而形成了金属键。

氢键是带有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和带有部分负电荷的氧、氮、氟等原子间的强电吸引力。

氢键常见于水和分子间的氢键。

氢键的特点是强度较弱,但方向性很强。

除了上述常见的化学键,还有其他特殊的键,如范德华力和离域键等。

三、化学键的特点和分类化学键的特点:1.化学键能够持续存在,使原子稳定地组成分子或晶体。

2.化学键是通过电子重新分配或共享而形成的。

3.化学键的强度和性质取决于原子的种类、电子的分配和结构的形状。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理解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理解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中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广泛而深奥的知识。

而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作为化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是我们理解化学现象的关键。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绕着原子核旋转,形成一个云层模型。

原子中的电子数目是原子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原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电子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能级规律,即能量最低的电子首先填满,然后才是能量较高的电子。

能够容纳电子的能级不是连续的,而是由能隙分开的。

每个能级能容纳的电子数目是有限的,而能级越高,能容纳的电子数也就越多。

除了能级,原子的电子还有自旋量子数和角动量量子数等特征,但这些特征不同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我们在化学中一般只考虑原子的能级。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导致了不同物质的化学特性也有所不同。

1. 金属键金属之间通常是通过金属键结合在一起的。

金属内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同时也影响到了它们的电性质和导电性质。

2. 离子键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力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结合成为化合物,形成结晶。

离子键的结构一般是非常稳定的,能够抵抗高温和压力等环境因素的破坏。

3. 共价键共价键涉及到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

在共价键中,原子能够更好地利用它们的电子,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分子和化合物。

共价键的强度与电子数量、结构和电负性都有关系。

4. 互变键互变键中原子之间的共析能力不强,因此共价键一般是非常的稳定。

互变键主要涉及到过渡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5. 氢键氢键中电负性更强的原子可以与氢元素形成连接。

氢键的存在使得很多分子的形状和结构非常稳定,如水分子和蛋白质等。

化学键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了解这些概念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揭开化学秘密。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形成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形成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由于电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构。

原子结构是决定化学键形成的基础,通过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元素周期表和价电子的分布、化学键的种类以及化学键的形成机制四个方面来探讨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而电子的数量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因此原子的整体电荷是中性的。

二、元素周期表和价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进行排列。

从左至右,相邻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递增,同时也相应增加了电子的数量。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这些电子被称为价电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上的周期和族,我们可以预测一个元素的价电子数。

三、化学键的种类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而形成的,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通常由两个非金属元素共享电子形成。

金属键则是由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离子形成的。

四、化学键的形成机制离子键的形成机制是由于一个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正离子,另一个原子获得这些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正负电荷的吸引力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的形成机制是由于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电子通过共享在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

金属键的形成机制是由于金属元素中电子的离域性,即电子几乎可以自由运动,形成金属离子之间的化学键。

总结:原子结构决定了化学键的形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元素周期表和价电子的分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键的种类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其形成机制分别是电荷吸引、电子共享和电子离域。

通过深入理解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并应用于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中。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电子数的 2.5 倍,Y 位于 X 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
个电子,则 X 和 Y 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表示为 ( )
A.XY
B.XY2
C.XY3
D.XY4
解析:由题意知 X 是 N,Y 是 H,C 正确。
知识点二 核外电子排布
2.A+、B+、C-、D、E 五种粒子(分子或离子)中,每个粒子均 有 10 个电子,已知: ①A++C-===D+E↑;②B++C-===2D。 请回答: (1)C-的电子式是__[___O____H__]-___。 (2)分别写出 A+和 D 反应、B+和 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N__H_+4_+__H__2O_____N__H_3_·H__2O__+__H_+_、_H_3_O__+_+__N_H__3=_=_=_N__H_+ 4_+__H__2_O_。 (3)除 D、E 外,请再写出两种含 10 个电子的分子的分子式 _C_H__4、__N__e_(其__他__合__理__答__案__也__可__)__。
解析:因 A+、C-、D、E 均为 10 电子粒子,且 A++C-===D +E↑,则 A+为 NH+ 4 ,C-为 OH-,E 为 NH3,D 为 H2O, 进而推知 B+为 H3O+。
知识点三 离子键与共价键
知识点三 离子键与共价键
知识点三 离子键与共价键
1.化学键 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根据成键粒子和粒 子间的相互作用,可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2.离子键与共价键 (1)概念
①离子键:带 相反电荷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共价键:原子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三 离子键与共价键
(2)对比
项目 概念
离子键
共价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分子轨道的能级
分子轨道的能级顺序
根据分子轨道的能量高低,将其分为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其中 成键轨道能量较低,反键轨道能量较高。
分子轨道的能级分裂
由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同能量的分子轨道会发生能级分裂, 形成能量更低和更高的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
分子轨道的填充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电子优先填充能量较低的成键轨 道,并尽量占据不同的量子态。
基本相同。
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不同,有些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较为稀
03
少。
原子的大小和形状
01 原子的直径大约在0.01纳米至0.1纳米之间,是一 个非常微小的粒子。
02 原子的形状可以近似为球形,但由于电子云的存 在,原子的实际形状是较为复杂的结构。
03 原子的半径是指原子核到最外层电子的距离,通 常用玻尔半径来表示。
02 化学键
共价键
总结词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详细描述
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于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来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这些共享的电子对均等地围绕两个原子核运动, 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共价键的类型取决于电子云的形状和重叠程度,包括sigma键和pi键。
离子键
总结词
06 化学键的应用
化学键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金属材料
金属键理论解释了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导 电性和导热性,以及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
高分子材料
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决定了高分子材料的机 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陶瓷材料
离子键和共价键决定了陶瓷材料的硬度、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
化学键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01
弱的化学键。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等有一定的影响。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的化学键类型及其特征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的化学键类型及其特征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的化学键类型及其特征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同时还有中性的中子。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直接影响到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了分子,化学键的类型也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反应。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化学键类型及其特征。

1.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正电离子通常是金属原子,由于其外层电子几乎完全失去,所以带正电。

负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原子,由于其外层电子数超过了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所以它们具有负电荷。

离子键的强度非常大,因为它们的形成涉及到巨大的电位能的释放。

离子键通常在结晶、熔融和溶液中存在,并且对于生物的生存和细胞的功能非常重要。

例如,人体内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和稳定都需要离子键的作用。

2.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它们外层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通常由非金属原子形成,它们需要与其他原子共享电子,以便实现八个电子的外壳结构(所谓的“八个定则”)。

共价键的强度通常比离子键弱,但它们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类为单键、双键和三键,这取决于共享的电子对数。

单键包括两个电子轨道之间的单一共享,双键包括四个电子轨道之间的共享,而三键则包括六个电子轨道之间的共享。

共价键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决定了分子的几何形状和它们的化学性质。

3.金属键金属键是在金属晶格中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键。

在金属中,原子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它们大多数共享它们的外层电子,形成了一个“电子海”。

这个电子海中的电子可以自由地在整个金属中移动,并且它们是由正离子组成的晶体结构所保持的。

金属键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因为电子可以自由地移动并传递热能。

金属还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因为它们内部的原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结构。

金属键对于工业和造桥等领域非常重要,并且在电子学、机械制造和制备建筑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全面总结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全面总结

专题六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一.原子结构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结构和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的构成(2)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AZ X 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

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总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的意义表示电子离原子核平均距离的大小,电子层常常用n 表示,n 越小表示电子离原子核等越近;因为电子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所以是一个概率平均距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K 层为最外层电子时,最多不超过2个)1。

最外层电子排满8个(He 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该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2。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金属性,3。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非金属性。

(3)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

电子式是表示物质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元素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若为离子还需要用“n +”或“n -”(n 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注意事项:1.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2.写双原子分子的电子式时,要注意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表示方法,具体方法如下:三.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3.离子键(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成键实质:静电作用,(4)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5)存在:所有离子化合物中都有离子键4.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2)成键微粒:原子,(3)成键实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对核的静电引力与核间、电子间的静电斥力达到平衡,(4)形成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5)共价键的分类(6)共价键存在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2)特点1。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化学键是指连接化合物中两个或更多原子的强力。

原子结构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希腊古代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

他认为,宇宙是由最小且不可分割的颗粒组成的。

然而,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真正开始理解原子结构的本质。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归功于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他的原子理论。

根据玻尔的理论,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绕原子核以特定的能级运动。

这种运动被称为电子壳。

电子壳是原子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行为。

每个电子壳可以容纳一定数目的电子。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依此类推。

当电子壳填满时,原子将非常稳定,因为填满电子壳的原子具有最低的能量。

化学键是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能够将两个或更多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化学键的形成通常涉及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或共享。

最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两个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在一个离子键中,一个原子会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一个正离子,而另一个原子会获得这些电子,形成一个负离子。

这种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是在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稳定。

这种共享电子的过程可以是相对均衡的,也可以是不均衡的,这取决于电子的吸引力。

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之间的离域电子在晶体结构中的自由流动而形成的。

金属元素具有很高的电子迁移率,所以它们可以形成大范围的共价键网络。

这种共价键网络赋予金属很高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除了这些主要的化学键,还存在其他类型的键,例如氢键、范德华键等。

这些键在分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原子结构是原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而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的力量。

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本质对于探索和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及应用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及应用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及应用引言:原子结构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它决定了化学反应的性质和过程。

而化学键则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速率。

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其在化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云则是由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

二、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通常形成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通常形成在非金属之间。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通常形成在金属之间。

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原子结构决定了化学键的形成和稳定性。

原子的电子层数和电子排布影响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和化学键的类型。

例如,钠原子具有11个电子,其中一个外层电子较松散,容易失去形成正离子,与氯原子形成离子键,生成氯化钠。

四、化学键的应用化学键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离子键的形成使得离子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如氯化钠和硫酸铜。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分子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不良的导电性,如水和甲烷。

金属键的形成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如铜和铝。

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也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稳定性。

强键如共价键往往不容易断裂,反应速率较慢,产物较稳定。

而弱键如氢键往往容易断裂,反应速率较快,产物较不稳定。

这在药物设计和催化剂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

五、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研究方法科学家通过多种实验和理论方法研究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用来确定晶体结构和原子间距离。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

量子力学理论可以用来计算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强度。

结论: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 原子结构 化学键考纲要求 1.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的构成。

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结构。

4.知道化学键的含义。

能用电子式表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结构。

5.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1.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原子(A ZX )⎩⎪⎨⎪⎧原子核⎩⎪⎨⎪⎧ 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 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微粒之间的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31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3)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4)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互为同位素(×)(5)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6)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现有下列9种微粒:11H、21H、136C、146C、147N、5626Fe2+、5626Fe3+、168O2、168O3。

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11H、21H、31H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

(3)5626Fe2+的中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9种微粒中有________种核素,含有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

答案(1)核素同位素(2)168O2和168O3(3)3024(4)7 5原子结构与同位素的认识误区(1)原子不一定都有中子,如11H。

(2)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与OH-。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l3+和Na+、F-等,NH+4与OH-等。

(4)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11H与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6C与16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6C与147N;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如11H与12C。

6(5)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6)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1.(2018·镇江质检)铁60同位素的现身,揭秘了超新星爆炸历史真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元素的质量数为60B.6026Fe的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8C.6026Fe与5826F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核素D.6026Fe与5826Fe的化学性质相似,互为同位素答案 D解析6026Fe这种铁原子的质量数为60,而不是铁元素的质量数,A错误;6026Fe的核内质子数(26)比中子数(34)少,B 错误;6026Fe 与5826Fe 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C 错误;6026Fe 与5826Fe 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D 正确。

2.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构成H m X 分子,在a g H m X 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所含质子数为________,所含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a A +m (m +1) mol aA +mN mol a A +m ×(m +A -N )N A a A +m(m +A -N )N A求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微粒数的答题模板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来自质量数)物质的量――――――――→×一个分子或离子中含某粒子个数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N A粒子数考点二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原子结构示意图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得到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氦为2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通常表现为0价。

(1)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3)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4)核外电子首先占据能量较高的电子层(×)(5)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6)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7)NH+4与Na+的质子数与电子数均相同(√)(8)16O与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下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1)属于阴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

(2)形成物质种数最多的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

(3)对应单质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

(4)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为R2O3,则R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②(2)①(3)②③⑦(4)⑤⑧1.在短周期元素中,若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则符合条件的元素有() 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 C解析第1周期H;第2周期Be;第3周期Al。

2.(2017·淮安高三模拟)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1),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可能是金属元素B.由X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C.X不能形成化学式为KXO4的含氧酸盐D.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极易溶于水答案 D解析由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可以推知n≤4,则X的电子层数≤3,X为短周期元素。

当n=4时,X为Cl元素;当n=3时,X为N元素;当n=2时,不符合题意,A错误;HNO2和HClO均为弱酸,B错误;Cl元素能形成KClO4,C错误;NH3和HCl均极易溶于水,D正确。

3.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1)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2)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答案合理即可)(3)Al(OH)3+3H+===Al3++3H2O解析(1)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

(2)当y=8时,应为有18个电子的粒子,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

(3)y=3时为铝原子,y=7时为氯原子,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和高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考点三化学键、物质构成1.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2.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3.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2)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三种方法4.微粒电子式的书写(1)化学键是相邻离子或原子间的一种强作用力,既包括静电吸引力,又包括静电排斥力(√)(2)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解析惰性气体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3)由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解析AlCl3中Al与Cl形成共价键。

(4)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原子跟卤素原子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解析卤化氢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内都是共价键。

(5)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1.有以下8种物质:①Ne②HCl③P4④H2O2⑤Na2S⑥NaOH⑦Na2O2⑧NH4Cl 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1)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