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肌平面阻滞

合集下载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AP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减轻 术后疼痛、加速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随着研究的深入,TAP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更多手术 类型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06
观察:注射后 观察患者反应, 确保无并发症
发生
麻醉效果
01
镇痛效果: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02
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少副作用
03
加速康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4
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并发症及处理
局部血肿:术后冰
6
其他需要镇痛的患者
技术改进
超声引导:提高阻滞的准确 性和成功率
药物优化:使用新型药物,提 高阻滞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微创技术:减少创伤和恢复 时间
联合阻滞:与其他阻滞技术相 结合,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临床应用拓展
1
术后镇痛:TAP 在术后镇痛方面 具有显著效果, 可减少阿片类药
物的使用
3
妇科手术:TAP 在妇科手术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前 景,如剖宫产、
子宫切除等
2
慢性疼痛治疗: TAP在慢性疼痛 治疗方面具有潜 力,如腰痛、神
经痛等
4
胃肠道手术: TAP在胃肠道手 术中具有应用价 值,如阑尾切除、
胃癌手术等
研究进展
近年来,TAP腹横肌平面阻滞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 多,成为临床麻醉领域的热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TAP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实施方法、 药物选择和剂量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优化。
03
恢复快:TAP阻滞对 患者身体影响较小, 术后恢复较快
缺点
01
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熟 练掌握技术

腹横肌麻醉技术实训报告

腹横肌麻醉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麻醉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们的麻醉技术水平,确保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与舒适,我们进行了腹横肌麻醉技术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腹横肌平面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2. 熟悉TAP阻滞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3. 了解TAP阻滞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4. 提高临床麻醉操作技能,确保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培训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培训,学习了TAP阻滞的相关知识,包括:- 腹横肌平面阻滞的解剖学基础:TAP平面位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包含T7~L1脊神经前支。

- TAP阻滞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体位、穿刺点定位、穿刺技巧、药物注射等。

- TAP阻滞的适应症: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疼痛管理等。

- TAP阻滞的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局部感染、腹部皮肤感染等。

- TAP阻滞的并发症:局部血肿、神经损伤、气胸等。

2. 实操训练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操训练,包括:- 模拟操作:使用模拟人进行TAP阻滞操作,熟悉穿刺技巧和药物注射。

- 动物实验:在动物模型上模拟TAP阻滞操作,观察阻滞效果。

- 临床实践:在指导下,对临床患者进行TAP阻滞操作,提高临床麻醉操作技能。

3. 总结与反思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总结如下:- TAP阻滞操作需要掌握正确的解剖学知识和穿刺技巧,以确保阻滞效果。

-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体位、穿刺点定位和药物注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TAP阻滞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麻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腹横肌平面阻滞的解剖学基础和操作流程。

2. 熟练掌握了TAP阻滞的操作技巧,提高了临床麻醉操作技能。

3. 增强了对TAP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认识。

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老年患者的快速康复

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老年患者的快速康复
时间更长,七氟烷平均浓 度,芬太尼给予量,血管 加压药使用频率更低,麻 醉清醒时间更短,心血管
并发症未见恶化!
TAP用于开腹子宫切除术 镇痛
TAP用于微创手术镇痛
TAP用于小儿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TAP的实验组住院天数为2天,对照组为3天,实验
组需展一项关于右半结肠切术患者行开放性腹 横肌平面阻滞过程中镇痛的研究,旨在研究开放性TAPB降 低术后阿片用量,镇静和住院时间。
全身麻 醉
局部麻 醉
麻醉 方式?
周围神 经阻滞
椎管内 麻醉
全身麻醉
优点:安全、舒适、可控、方便
缺点: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 肌松药的残留作用 管道脱落 术中知晓 免疫抑制 术后肺部感染
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日益引发关注
• 恶心、呕吐 • 呼吸抑制
• 延迟苏醒 •免疫抑制
不良反应:瘙
Opioid
痒、便秘、胃 肠道功能恢复 延迟
世界卫生组织
对老年人数量和比例的增加的预测令人印象深
刻。 在2000年至2050年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
例预计将从现在的6.9%提高到16.4%的一倍以上。
老年人(80岁及以上)的比例将在此期间从1.9%增
加到4.2%。 2050年的百岁老人人口将比1998年增 加16倍(220万人,比135 000人),其中百岁老人 的男女比例下降到1:4左右。
扩散情况
肋缘下入路(OSTAPB)
Hebbard描述了腹横肌平面阻滞新方法
改变进针点,用于上腹部手术
剑突—肋缘下—腋中线附近—向下至髂棘方向,包括整个腹横肌平面
OSTAPB做法:针头放在肋缘附近和半月线内 侧,注药后液体沿着剑突与髂棘前端的连线扩散。 镇痛效果均能覆盖T7-T12节段。 OSTAPB适用于脐部或腹部外科手术。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产后血栓前状态及泌乳素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产后血栓前状态及泌乳素的影响

2020123412420产妇分娩后血清泌乳素(P R L)[1]水平会逐渐提高,有利于促进泌乳和母乳喂养,但泌乳素的分泌和释放会因使用大剂量的镇痛药物而受到影响[2],因此寻找一种对泌乳素分泌影响较小、安全性高的镇痛方式至关重要。

近年来,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 r a n s v e rs u s a b d o m i n a l p l a n e,T A P)阻滞[3]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于术后镇痛区域神经阻滞及下腹部短小手术,促进了术后多模式镇痛新的研究进展。

此次研究旨在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及产后泌乳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10月需要在全麻下行剖宫产的产妇共40例,A S A分级I I级,术前均无严重心肺疾病,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排除有遗传性、先天性疾病者;合并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者;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者;有精神性疾病史。

产妇自愿接受术后镇痛治疗并签字,且同意参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产后血栓前状态及泌乳素的影响李彬①,曹爽①#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麻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栓前状态、泌乳素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2月全麻下行剖宫产产妇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比较疼痛程度、舒适度、镇痛满意度、产后血栓前状态及泌乳素等。

结果研究组术后6h、12h、24h静息时V A 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6h、12h、24hB C S评分明显升高(P<0.05)。

研究组术后使用曲马多次数及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T M明显下降,P F4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术前、术后24h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缓解全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提高产妇舒适度和满意度,且全麻后血栓前状态有明显变化,但对术后泌乳素分泌影响不大。

超实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实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
部分内脏痛
➢普通外科:胃肠/肝胆 ➢妇科 ➢产科 ➢泌尿外科 ➢血管外科 ➢小儿科 ➢整形科
前腹壁神经阻滞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 ➢生殖股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定义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 TAP
解剖基础
解剖基础
尸体标本TAP 染料扩散范围 T10-L1
CT评估
阻滞方法
➢解剖定位法(传统方法)
➢超声定位引导法 1,腋前线入路(经典入路) 2,肋缘下入路
McDonnell的两次突破感
进针的初遇阻力是 腹外斜肌筋膜,
第一个突破感是突破 腹外斜肌筋膜层,
第二个是腹内斜肌筋膜,
即表示进入TAP平面。
TAP Block Video
TAP留置导管持续输注
➢ 0.2%罗哌卡因6-10ml/h ➢ 追加:5ml/30~60 min
TAP临床应用
解剖定位法 VS 超声引导TAP
TAP用于开腹子宫切除术镇痛
TAP用于微创手术镇痛
TAP用于小儿镇痛
TAP并发症(罕见)
肠穿刺损伤, 肝穿刺损伤, 短暂的股神经阻滞, 血管内注射, 腹膜内注射, 下肢感觉异常, 盆腔血肿 局麻药中毒
小结
超声引导TAP
➢2007年最初由Hebbard’s 报道
腋前线入路
超声引导TAP
肋缘下入路(脐上部位)
操作步骤
➢ 仰卧位 ➢ 探头: 线阵高频探头,10~13MHz ➢ 穿刺针 :22G 10CM短斜面阻滞针 ➢ 局麻药: 0.5%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 10-20ml每侧 ➢ 推荐采用“平面内”技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2023)

腹横肌平面阻滞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2023)

解剖学特点
▪ 注:腹壁浅静脉相互吻合成网,脐以上 的浅静脉经胸腹部浅静脉汇入腋静脉, 脐以下者经腹壁浅静脉汇入大隐静脉和 股静脉。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均与 相应的静脉伴行;图中 1 为肋间神经前 皮支,2 为肋间神经外侧皮支,3 为股静 脉,4 为胸腹壁静脉,5 为腹壁浅静脉, 6 为旋髂浅静脉,7 为大隐静脉
常用阻滞药物
▪ 局部麻醉药单次剂量注射后达到最大血浆浓度的平均时间为 10~35 min。 随着局部麻醉药剂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最大血浆浓度变化 趋势。局部麻醉药血浆浓度水平经常超过已知的毒性阈值,但只有少数 患者表现出局部麻醉药中毒的迹象,此可能与患者已复合全身麻醉有关。
▪ 腹横肌平面皮神经较为纤细,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且大部分手术均行 双侧 TAPB,难以把握药物吸收的时间与浓度,可能导致局部麻醉药血 浆浓度过高以致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有剖宫产的孕妇行 TAPB 发生局 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的病例报道,提示局部麻醉药剂量的计算不能以孕期 真实体重为依据。
▪ 此外 TAPB 也可以用于前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慢性腹部疼痛和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 治疗。
二、禁忌证:腹壁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穿刺点异常等。凝血障碍目前并不是其绝对禁忌。
常用阻滞药物
▪ 临床上 TAPB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有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 比卡因,均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 罗哌卡因作用维持时间较长,镇痛效果较好;药理学研究证实, 其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的毒性相对较小,能产生感觉及运 动功能的分离阻滞效果,目前应用较为普遍。布旋布比卡因的局 部阻滞效能与罗哌卡因相当或略高,而左旋布比卡因较布比卡因 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有所降低。
解剖学特点
1. 腹壁上动脉 :为胸廓内动脉的延续,经膈的胸肋三角处进入腹直 肌鞘内,于腹直肌后面或内部下行,营养腹直肌及腹前壁皮下组织 和皮肤。同名静脉与其伴行。 2. 肋间后动脉及肋下动脉 :第 7~11 对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越过 肋弓至腹前壁,行于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营养附近各层结构。 终支穿入腹直肌鞘,与腹壁上、下动脉的分支吻合。同名静脉与其 伴行。

徐医附院麻醉科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TAP)肌肉面神经穿刺腹壁

徐医附院麻醉科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TAP)肌肉面神经穿刺腹壁

徐医附院⿇醉科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神经阻滞(TAP)肌⾁⾯神经穿刺腹壁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神经阻滞概述腹横肌平⾯是指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平⾯,其对应的神经⽀配为下胸部的六对胸神经和第⼀对腰神经,研究表明腹横肌平⾯(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可以成功阻滞腹部的外周疼痛信号的传导,主要针对前腹壁⽪肤、肌⾁及壁层腹膜的镇痛,也可以⼀定程度缓解躯体疼痛。

超声技术的辅助使这⼀技术得以定形。

现已被⼴泛应⽤到简单⼿术中,如剖宫产、腹股沟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等。

解剖腹部前外侧的肌⾁由外及⾥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肌⾁之间为筋膜层;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平⾯称为TAP。

腹前外侧壁由T7—T12胸神经(肋间神经)和L1腰神经⽀配。

第7肋间神经转⽽向上⾛⾏⾄胸⾻剑突处发出终末⽀,此处为腹壁最⾼处。

第10肋间神经近乎⽔平地⾛⾏⾄脐。

第12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配腹股沟韧带和耻⾻⼸以上的区域。

第1腰神经是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起源神经,后两者均为腰丛的分⽀,⾛⾏于髂嵴上⽅。

超声定位患者取仰卧位,以患者舒适为宜。

超声探头起始位置位于髂嵴的上⽅,纵向放置探头,看到髂嵴后稍向头端移动探头,可以看到由外向内依次为脂肪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然后旋转探头90都。

将探头向上平移⾄肋缘下可以观察到腹横平⾯三层肌⾁结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穿刺⼊路超声辅助下不同穿刺路径的TAP阻滞可影响局⿇药在TAP层的扩散范围,进⽽影响TAP阻滞的效果,因此,Hebbard建议根据TAP穿刺路径的不同对TAP阻滞⽅法进⾏分类命名,以解决不同TAP阻滞名称混扰的问题。

具体分类如下:(1)上肋缘TAP阻滞(主要覆盖T7~T8神经所⽀配区域);(2)下肋缘TAP阻滞(主要覆盖T9~T11 ⽀配区域);(3)侧边TAP阻滞(主要覆盖T11~T12⽀配区域);(4)髂腹下、腹股沟神经TAP阻滞(主要覆盖T12 ~L1 ⽀配区域);(5)臀后部(Petit三⾓)TAP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T3
T4
T5
MAP H组
T组
HR
H组
92.8±1 89.8±6 95.4±9 107.8± 100.5± 93.5±9
0.2
.7
.5
9.2ab 7.2ab .2
95.2±8 91.8±5 90.6.± 92.8±4 88.5.± 91.6±8
.9
.9
8.1
.4
6.3.
.4
65.3±9 62.6±8 63.6±4 74.6±8 77.8±1 64.2±6
3.7±1.0 3.5±0.6 3.0±0.5 2.6±0.6 2.3±0.6
a
a
a
a
注:与P组比较,ap<0.05;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舒芬太尼用量比较
T1
T2
T3
T4
T5
P组 2.3±1.5 18.9±6.6 38.1±12.5 54.2±14.6 80.0±15.8
TP组 1.5±1.2 12.6±6.7a 26.0±10.6a 44.1±17.3 70.8±19.2
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方法
双次突破法(盲法) 超声引导下阻滞(Petit 三角与肋缘下)
双次突破法,不可靠
超 声 引 导 下 阻 滞
Petit 三角阻滞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进针点靠近剑突,局麻药沉积在腹横肌与腹直肌之间, 或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壁之间。
sc
EO
IO
TA
进针点靠近剑突,局麻药沉积在腹横 肌与腹直肌之间,或腹直肌与腹直肌 鞘后壁之间。
展望
超长效局麻药腹壁阻滞+静脉镇痛可能会成 为腹部手术的主要镇痛方式,这符合快速 康复的理念。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用于减轻手术期间和术后疼痛的局部麻醉技术,近年来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手术期间的镇静药物剂量,提高手术效果,尤其是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中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选择性阻断腹横肌神经支配的神经阻滞技术,通过向腹直肌之间或腹横筋膜下注射麻醉药物,来达到疼痛控制的目的。

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常见的手术包括子宫肌瘤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卵巢囊肿切除等,这些手术通常需要在腹腔内做一些小的切口,而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减轻由这些切口所引起的疼痛,使患者更加舒适。

1. 减轻手术中的疼痛: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有效地减轻手术中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

传统的腹腔镜手术需要在腹部做出几个小的切口,这些切口可能会引起术后疼痛,而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这些疼痛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加舒适。

2. 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中,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镇静药物,而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而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提高手术效果: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使患者的肌肉放松,减少手术中的不适感,有利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 术后快速康复:由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感,患者在术后更容易接受康复训练,术后恢复也更快。

考虑到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带来的这些好处,越来越多的妇科医生在手术中开始采用这种麻醉技术。

虽然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但在对其进行应用时,医生还是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部位等因素,在严格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谨慎使用。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研究进展赵嫣红【摘要】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是一种前腹壁周围神经阻滞(T6至L1),方法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物注射到腹横肌筋膜和其深部肌肉筋膜间隙内.目前用于临床的有腹外侧入路法、肋缘下入路法和后侧入路法等不同入路方式,根据所要达到的麻醉平面选择对应入路法.TAP阻滞可用于腹部手术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方案之一,可提高腹部手术镇痛效果.超声引导下操作提高了阻滞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镇痛质量,连续TAP阻滞可以达到持续稳定的镇痛效果.【期刊名称】《外科研究与新技术》【年(卷),期】2017(006)003【总页数】5页(P193-197)【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超声引导;腹部手术【作者】赵嫣红【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区域阻滞麻醉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是提高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不同于椎管内麻醉和四肢外周神经阻滞的成熟,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相对发展较晚,近年来在临床中越来越被重视。

TAP阻滞可以描述为一种前腹壁周围神经阻滞(T6至L1),将局麻药物注射到腹横肌和腹内斜肌浅部的筋膜平面内,可提高良好的腹部手术镇痛[1]。

虽然具有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良好的优点,但对于TAP阻滞部位和阻滞机制仍有很大的争论。

在20世纪早期局部神经阻滞就已应用于腹部手术[2]。

但直到2001年,Rafi[3]提出的Petit三角的体表标志定位神经阻滞法使腹部区域阻滞麻醉得到巨大突破。

该阻滞法操作穿刺时针尖穿过Petit三角,通过两次突破感确定穿刺深度。

此法可阻滞上腹部和下腹部腹壁区域[4]。

但是因个体解剖差异,Petit三角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使阻滞成功率下降。

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区域神经阻滞无疑解决了解剖变异的难题,给神经阻滞技术带来了又一突破。

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后 镇痛的临床观察 (2)

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后 镇痛的临床观察 (2)

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目的:B超引导下腹横机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腹直肌组和全静脉组,每组各25例。

全部病人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术后行全凭静脉自控镇痛。

腹直肌组病人术后在PACU中B超引导下行腹横机平面阻滞,给予0.2%罗哌卡因30ml,并用针刺法确定麻醉阻滞平面。

采用V AS镇痛评分标准,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后6、12、24小时V AS评分。

结果:术后6hV 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24hV 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重度疼痛病人数量明显减少。

结论:腹横机平面阻滞用于缓解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后急性疼痛即有效又安全。

标签:区域阻滞、术后镇痛、神经阻滞背景B超引导下腹直肌平面阻滞是相对较新的临床麻醉技术,可用来缓解腹部手术的疼痛[1]。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临床上很少给予术后镇痛,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特别一些高龄危重病人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后果。

本研究旨在B超引导下腹横机平面阻滞技术对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后疼痛的影响。

资料和方法选择腹腔镜开窗手术病人50例,ASA 1-2级,年龄45±11岁,BMI(体重指数) 20±5 kg/m2。

其中伴有严重脏器疾病,BIM>30排除在外。

所有病人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咪达唑仑2mg iv,麻醉诱导丙泊酚2mg/kg,芬太尼2ug/kg,罗库溴铵0.6mg/kg,术中吸入七氟醚2%-3%维持麻醉,术后拔出气管导管,送至PACU(麻醉术后恢复室),均给予全凭静脉镇痛(自控泵:1.0mg芬太尼、10mg 赛格恩、生理盐水至100ml,泵速为2ml/h)。

随机选取25例病人行B超引导下腹直肌平面阻滞,给予0.2%罗哌卡因30ml,确定麻醉阻滞平面在T5-L1。

采用V AS镇痛评分标准(一个10cm的尺子其中0代表无痛,1-3为轻微疼痛,4-7为中等疼痛,8-10代表剧烈疼痛),记录两组病人术后6、12、24h的疼痛评分。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
腹横肌平面 阻滞(TAP)
副标题
前言
▪ 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技术是将局麻药注入TAP,阻断经过此平 面的感觉神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深入的医学研究证实TAP阻 滞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大大减少阿片类药物 的用量,继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让患者对总的镇痛 效果更满意,使术后镇痛更安全
概述
解剖基础
皮区神经支配分布
TAP
概念
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
双刺突破法
超声引导
超声解剖
进针示意图
进针示意图
局麻药用法
适应症
适应症
适应症
并发症
临床应用
观察指标
结果
结果
结果
结果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结果
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果
总结
展望
谢谢观看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摘要】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技术,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定义和原理,详细解释了其在手术中的技术操作过程。

接着分析了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优势如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和提供更好的术中舒适度,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和并发症风险。

最后强调了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手术前的评估和术中的监测。

结论部分探讨了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和推广普及的重要性,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妇科腔镜手术、应用、定义和原理、技术操作、优势和局限性、并发症风险、注意事项、应用前景、推广和普及。

1. 引言1.1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

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可以更好地优化手术操作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手术体验。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不断的推广和普及,可以让更多的手术患者受益,为妇科腔镜手术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深入探索,腹横肌平面阻滞必将成为妇科腔镜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定义和原理腹横肌平面阻滞(TAP block)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旨在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于腹横肌与腹内外斜肌之间的间隙,达到减轻腹部手术疼痛的目的。

这一技术通过阻断感觉神经传导,减少手术创面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镇痛药物的需求量。

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局部麻醉药物在注射部位的作用,直接影响传入的神经末梢,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少对手术区域的疼痛感知。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摘要】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技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实现局部麻醉效果。

在手术中,医生首先定位到腹横肌平面,然后注射麻醉药物,从而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受疼痛。

这种技术简单易行,能够有效缓解手术疼痛,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麻醉药物选择和注射技巧,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已被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恢复效果。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价值和前景将不断得到肯定和提升。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妇科腔镜手术、技术原理、步骤、优势、注意事项、临床应用、前景展望、价值1. 引言1.1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概述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技术,近年来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至腹横肌平面,实现对下腹部神经的完全阻断,从而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

在妇科腔镜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并且减少术后恢复时间。

相比传统的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技术,腹横肌平面阻滞具有更为精准的麻醉范围,更低的术后并发症风险,更快的恢复过程等优点。

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特别是在子宫肌瘤切除、输卵管结扎等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舒适的手术体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相信其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2. 正文2.1 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技术原理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通过在腹肌平面注射局麻药物,达到麻醉的目的。

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解剖结构:腹横肌是腹部肌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腹直肌和腹内斜肌之间。

腹横肌平面(TAP)阻滞PPT课件

腹横肌平面(TAP)阻滞PPT课件
19
临床要点
• 尽可能从外侧方注射 • 扩大注射区域(注射过程中同时持续进针) • 为获得更大的阻滞区域, 考虑多点注射 (即使在同侧) • 记住皮节解剖– 在注射过程中或导管放置时跨越尽可能多的 皮节区域 • 在全麻下行此阻滞也许更加容易(和更加舒适)
20
椎旁神经阻滞
21
椎旁神经阻滞 •适应症:肋骨骨折,乳腺手术,胸部手术,
单侧腹部手术,疝修补术。
• 优势:比硬膜外麻醉更少发生低血压,适 合门诊手术 • 并发症( <2.6%): 硬膜外阻滞,椎旁肌肉痉挛,
臂丛阻滞,压力感觉异常,气胸
• 乳腺手术: 全麻 vs 伴随术后恶心呕吐(PONV)
22
椎旁神经阻滞
23
椎旁神经阻滞: 平面内法
24
椎旁阻滞: 肋骨与胸膜
25
椎旁阻滞: 探头位置
腹横肌平面(TAP)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PVB) 肋间神经阻滞(IC)
1
腹横肌平面(TAP) 阻滞
皮肤、肌肉和腹膜壁层的感觉支配和前腹壁的运动神经
2
•前皮支(包括外侧和内侧分支) •外侧皮支(包括背侧和腹侧支) •背支(包括内侧和外侧支) •腹支
3
皮节解剖
Lee et al Clin Anatomy 2008 .au
横突
胸膜
向尾端滑动探头使视野中仅有胸膜 (无横突)
如图探头刚好在肋间 肋间肌 胸膜
26
椎旁阻滞: 探头位置
27
平面内椎旁神经阻滞
针 区域 胸膜
28
超声引导椎旁阻滞
29
尸体解剖
30
尸体解剖
31
尸体解剖
32
平面内椎旁神经阻滞
L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

预防神经损伤:操作过程中要准确定位,避免损伤神经。
预防血肿:术后压迫止血,避免血肿形成。
谢谢
3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注意事项
操作技巧
01
操作前,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位或仰卧位。
03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操作。
02
操作时,注意保持针头的方向与腹横肌平面平行,避免刺破腹横肌。
04
操作结束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药物选择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提高患者满意度
减少术后疼痛:TAP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缩短住院时间:TAP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并发症:TAP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提高患者满意度:TAP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忠诚度。
减少术后疼痛
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降低术后并发症
减少术后疼痛:TAP阻滞可以降低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术后感染:TAP阻滞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术后恶心呕吐:TAP阻滞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减少术后尿潴留:TAP阻滞可以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剂量。
02
药物注射方式: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TAP

TAP
定论 • 我们的经验:0.25%-0.375%左旋布比或罗哌 卡因,一侧 0.3ml-0.5ml/kg。
病例讨论
• 选择:全麻+TAP(单次)+静脉镇痛
谢 谢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
温州医科大附属二院
马剑锋
病例讨论
• 患者,男,42岁,诊断“肝硬化,脾亢” 拟行“脾切除术”,术前检查,肝功能异 常,血小板5*109/L
• 如何选择麻醉,如何进行术后镇痛
病例讨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病例讨论
• 全麻 +静脉镇痛
• 全麻+TAP(单次)+静脉镇痛 • 全麻+TAP(连续)镇痛
• 局麻药注入此平面,低回声的液面呈新月 形的向下压迫腹横肌
成功标志
效果
• 肋缘下入路:获得T7的阻滞平面,甚至达
到T6的阻滞平面,有时也能达到L1水平 • 腋中线脐旁入路:T10-L1的阻滞平面 • Petit三角入路:T7-L1的阻滞平面
效果
• 局麻药中添加8mg地塞米松能延长作用时间
同时减少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
• 局麻药中添加5μg/ml肾上腺素能减少血浆
峰浓度,而对于麻醉的作用时间和特性没 有改变
适应症
• 前腹部手术后减轻腹壁创口的疼痛
• 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 • 提高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 危重病人帮助实施各项外科操作
并发症
• 腹壁皮肤的感染
• 血管、内脏和神经的损伤 • 局麻药中毒
剂 量
• 对使用哪种局麻药、哪种浓度和容量没有
TAP定义
• 腹横肌平面阻滞是指将局麻药注入腹内斜
肌与腹横肌之间的潜在的腔隙内阻滞其中 的神经及分支对腹壁产生镇痛的效果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

02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操 作方法
操作前的准备
患者评估
设备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 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 定是否存在麻醉或手术的禁忌症。
准备所需的麻醉设备、监测设备和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所需的注射器和 药物。
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使用 镇静剂、镇痛剂或抗凝药物等术前用 药。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可能需要使 用镇痛药物或其他疼痛管理措施。
并发症处理
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局 部感染、神经损伤或药物不良反应 等。
03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 床应用
腹部手术镇痛
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是一种有效 的镇痛技术,特别适用于腹部手术, 如剖腹产、胆囊切除术和结直肠手术 等。
伦理问题
在临床研究中,如何平衡 患者的镇痛需求与伦理规 范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05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并 发症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01
02
03
04
局部麻醉药中毒
由于注射时局部麻醉药误入血 管所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心率失常等症状。
神经损伤
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神经,导 致相应部位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局部血肿
TAP阻滞可用于治疗多种慢性 疼痛疾病,如腰背痛、术后慢 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04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的研 究进展
药理学研究
药物选择
TAP腹横肌平面阻滞常用的药物 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 其选择取决于手术类型和患者情
况。
药物浓度与剂量
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和剂量的局 部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在TAP腹 横肌平面阻滞中的效果,以寻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方法
双次突破法(盲法) 超声引导下阻滞(Petit 三角与肋缘下)
双次突破法,不可靠
超 声 引 导 下 阻 滞
Petit 三角阻滞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进针点靠近剑突,局麻药沉积在腹横肌与腹直肌之间, 或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壁之间。
sc
EO
IO TA
进针点靠近剑突,局麻药沉积在腹横肌与腹直肌 之间,或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壁之间。


• 支配正中腹壁的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 间的神经筋膜层。
• 经Petit三角的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提供T10-L1的感 觉阻滞平面,适合于下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用于上腹部手术的 复合麻醉或术后镇痛,并且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 • 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否代替硬膜外阻滞用于术后镇 痛,还缺乏临床数据。
展望
• 超长效局麻药腹壁阻滞+静脉镇痛可能会成
为腹部手术的主要镇痛方式,这符合快速
康复的理念。
谢谢!
腹横肌平面阻滞
嘉兴市第二医院麻醉科 周红梅
概述
腹壁解剖学基础
TAP穿刺方法
TAP临床应用 我科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开展
一、解剖基础
腹横肌平面阻滞概念(TAPB)
• 侧腹壁由三层肌肉组成: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及它们的筋膜鞘。 • 支配正中腹壁的神经走行于侧腹壁的腹内斜肌与
腹横肌之间的神经筋膜层。
并发症
• • • • • • • • 腹腔内注射、 肠内血肿、 脾挫伤、 肾挫伤、 短暂股神经阻滞 损伤大血管 局麻药血管内注射、 局部麻醉药系统性中毒反应、感染
我科TAP阻滞应用(一)
• 40例全麻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TP组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 TAP阻滞联合静注40mg帕瑞昔布纳;P组 予以40mg帕瑞昔布纳;术中予以SPI、RE、 SE监测。两组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
4 13 8
5 3 9
6 0 3
H组 T组 P值
23.7±6.3a 11.3±4.1 0.000
4.3±0.4 a 1.4±0.6 0.000
0 0
结果
• 与TAP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T组)比较, 单纯喉罩全麻组(H组)在T3和T4 时间点 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T0~T2 和T5比较,单纯 喉罩全麻在T3 和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 心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单纯喉罩全麻组(H组)术后拔除喉罩的时 间的时间长、术后VAS评分高、麻醉满意度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MAP
HR
T组
与TAP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比较,aP<0.05;与T0~T2 和T5比较,bP<0.05;T0:麻 醉前;T1:喉罩置入后;T2:切皮后;T3:牵拉腹膜时;T4:术后6 h;T5:术后24 h
组 别
拔除喉罩的 VAS 时间(min) 评分 1 2 0 0
麻醉满意度
3 5 1 0.020
12.6±6.7a 26.0±10.6a 44.1±17.3
注:与P组比较,ap<0.05
• 与P组比较,TP组患者术中七氟醚及舒芬太 尼用量减少;TP组在拔管后30min,术后 6h、12h、24h的静息/运动VAS评分较P组 均明显降低(p<0.05);TP组患者术后6h、 12h舒芬太尼的用量较P组减少(p<0.05)
我科TAP阻滞应用(二)
• 将42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高龄患者, 随机分为2组(n=21):单纯喉罩全麻(H组)和 超声引导TAP联合喉罩全麻组(T组)。T组患 者在麻醉诱导前超声引导进行TAP阻滞。H 组不予TAP阻滞,余处理均相同,术中监测 BIS值。
•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喉罩置入后(T1)、 切皮后(T2)、牵拉腹膜时(T3)、术后6 h(T4)、 术后24 h (T5)等6个时点的血压和心率 • 记录拔除喉罩时间(停止麻醉药至拔除喉罩 的时间)。 • 术后第1天VAS评分
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比较
指标 组别 H组 T组 H组 T0 92.8±1 0.2 95.2±8 .9 65.3±9 .2 66.8±7 .6 T1 89.8±6 .7 91.8±5 .9 62.6±8 .3 63.4±7 .2 T2 95.4±9 .5 90.6.± 8.1 63.6±4 .9 62.7.± 6.4 T3 107.8± 9.2ab 92.8±4 .4 74.6±8 .7a 63.6±9 .2 T4 100.5± 7.2ab 88.5.± 6.3. 77.8±1 0.2 a 64.0±7 .8 T5 93.5±9 .2 91.6±8 .4 64.2±6 .8 63.9±7 .7
注:与P组比较,a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5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静息/运动VAS比较
T1
静息 VAS评 分 动态 VAS评 分 P组 TP组 P组 TP组
T2
T3
T4
T5
3.7±1.1 3.4±0.7 3.0±0.7 1.8±0.7 1.3±0.8 2.7±0.9 2.2±0.6 1.7±0.8 1.2±0.8 0.9±0.8
a a a a
5.1±0.9 4.1±0.9 3.7±0.6 3.2±0.5 2.4±0.6 3.7±1.0 3.5±0.6 3.0±0.5 2.6±0.6 2.3±0.6
a a a a
注:与P组比较,ap<0.05;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舒芬太尼用量比较
T1 P组 TP组 2.3±1.5 1.5±1.2 T2 18.9±6.6 T3 38.1±12.5 T4 54.2±14.6 T5 80.0±15.8 70.8±19.2
观察指标
• 1、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及七氟醚用量 • 2、评估患者拔管后30min、术后6h、12h 、 24h、48h 动/静态VAS评分 • 3、记录PCIA舒芬太尼用量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七氟醚、舒芬太尼用量比较
组别 P组 TP组
七氟醚用量 (ml) 11.9±2.4 8.9±1.6a
;
术中舒芬太 尼用量(ug) 52.7±8.4 40.7±6.2a
穿刺针进针示意图
阻滞用药
• 虽然行TAP 时会采用不同的阻滞方法,但 选取的局部麻醉药均相似 ,多采用 0.33%~ 0.75%罗哌卡因 0.375%~ 0.5%布比卡因 0.25%~ 0.5%左布比卡因 容量一般为单侧15 ~ 20ml。
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适应症
1、术后镇痛
• 很多腹部手术患者由于存在脓毒症、凝血病或后
• 在该神经筋膜层注射局麻药产生腹壁阻滞。
• 2001年Rafi等最早提出在腹内斜肌与腹横
肌之间的神经筋膜层注射局麻药可以阻滞
前腹壁的神经,提供良好的腹壁镇痛,
Rafi AN. Abdominal field block: a new approach via the lumbar triangle. Anaesthesia, 2001,56(10):1024-6
勤问题如缺乏术后监测等原因不能行硬膜外阻滞
时可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而且腹横肌阻滞可以提
供单侧镇痛,在非正中切口的腹部手术有着优势。
2、减少麻醉药用量
• 用于腹部手术全身麻醉的复合麻醉,术前
TAP阻滞可以减少全麻药用药。
3、单独用于小手术麻醉
• 操作简单,起效迅速,阻滞的范围较为局限,对 血流动力学几乎不影响,因而可在危重病人腹壁 小手术中应用 (如疝修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