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人教版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2(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
查缺补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点
查缺补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时间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一、知识点总结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稳态失调的病例及原因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5.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习题讲解
世纪金榜课时作业本“课时作业二”
三、习题巩固
【典例】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题探究】
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1)图示含义:Ⅰ表示_________,Ⅱ表示_________,Ⅲ表示泌尿系统,Ⅳ表示_____;①表示消化吸收,②表示_______作用。
(2)相关知识: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肾小管具有_______作用,皮肤具有保护作用,还有分泌和排泄等作用。
【解析】选B
3
402Biblioteka 总结知识点,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讲解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的掌握
教学反思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机制;3. 学会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常见原因及后果;4.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围绕内环境稳态主题展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材料: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内环境稳态的介绍,并了解其对于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整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组成及维持稳态的生理机制,并列举实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汇报。
4. 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实验或实地考察,观察细胞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5. 自我反思: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本次学习内容对自身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认识提升的帮助。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仔细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解并掌握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2. 知识梳理需系统全面,实例应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问题。
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汇报时条理清晰,内容准确。
4. 实践活动需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或考察过程及结果。
5. 自我反思应真实客观,体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
四、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包括:1.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2. 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3. 团队合作:小组讨论及汇报的参与度与团队协作能力。
4. 思维深度: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体现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5. 作业完成度:作业的完整性、规范性和正确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反馈将包括:1.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改进之处。
2. 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优点。
3. 对学生自我反思的肯定与建议,帮助学生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变化的、无规律的D.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系统调节控制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
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内环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命诞生的历史,内环境稳态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代谢的正常结果,也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条件C.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机体内所有液态物质组成的,其稳态是动态的、相对的D.内环境稳态也是生物圈稳态的一部分解析:内环境的某些成分与海洋中的成分相似,可以说明生命起源于海洋,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不是由高等动物机体内所有液态物质组成的。
生物圈的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与H2PO-4/HPO2-4等构成的缓冲体系有关;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关于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得病解析:血液成分稳定,只是机体稳态的一个方面。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内环境的稳态(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内环境稳态及意义1.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细胞的代谢活动有关B.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D[内环境稳态的动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细胞代谢活动有关,D项正确。
] 2.(多选)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A BD[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内环境,由此判定C项错误。
]3.如图所示的曲线中,能表示人在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是( )A B C DA[胃液的pH在1.8左右,当大量喝水后,胃液的pH会有所升高,但不会高于7。
] 4.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 ( ) A.马铃薯匀浆B.自来水C.肝匀浆D.磷酸缓冲液B[在溶液中滴加酸或碱会引起溶液pH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量和溶液对pH的缓冲能力。
在等量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的大小是由溶液的缓冲能力决定的。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pH变化小。
自来水没有缓冲能力,pH变化最大。
] 5.(多选)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C.组织液可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液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AD[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仅血浆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A错误;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一般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的去路有两条,一条是渗回血浆,另一条是渗入淋巴液,C正确;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测控导航表A.细胞质中pH的相对稳定B.淋巴中钠离子含量的相对平衡C.组织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对稳定D.血浆中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解析:细胞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其内pH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淋巴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淋巴中钠离子含量的相对平衡属于内环境的稳态;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组织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血浆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中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2.人体关于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D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与之对应的系统依次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成分的是( D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平衡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A.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内环境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成分都达到相对平衡,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4.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维持生物体pH的稳定B.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患病解析:内环境稳态能维持生物体温度、渗透压和pH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血液的成分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其稳定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
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由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四个系统共同完成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和酸碱度保持不变的状态C.当血浆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患病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解析: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浆的成分稳定只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当血浆的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即保持相对稳定。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掌握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生理机制,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定义、生理意义及维持机制。
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了解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内环境稳态对细胞活动的影响,以及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过程。
每组需准备一份简短的汇报提纲,概括讨论内容。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进行模拟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包括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分析这些反应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
4.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个关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案例,探讨其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学生需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或改善措施。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并做好笔记。
要求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相关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需积极、深入,每位学生需参与讨论并发表观点。
汇报提纲需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有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4. 案例分析:学生需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相关案例,分析其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要求学生对案例有深入的理解,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预防或改善措施。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的积极参与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完整性,以及案例分析的深入程度和提出的预防或改善措施的可行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供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将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激励学生。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坏境与稳态 第2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目标导航】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4.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
1.体温: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2.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维持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1)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最初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2)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现代观点: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而免疫调节是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体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正常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三、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原理及结果1.原理分析:在实验中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结果——绘出用盐酸或NaOH分别处理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后相应的pH。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理解,深化学生对生命系统调节机制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及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2. 思考探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内环境稳态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例如:体温、血糖、血压等需要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3.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知识应用: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发病机制,并提出可行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认真书写:字迹工整,语言规范,展示良好的学科素养。
3.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时,请尊重他人观点,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作业。
4. 按时提交: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逾期不候。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知识应用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
3. 反馈与改进:根据作业评价结果,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反馈,包括优点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可根据反馈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请学生在提交作业后,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2. 同学互评:小组内部可进行互评,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共同进步。
3. 教师总结:教师将收集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也将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和知识应用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课时 内环境
训练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基础过关知识点一内环境动态变化及稳态概念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B.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温度、pH、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状态C.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D.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了机体细胞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代谢2.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3.下列不能作为人体内环境指标的是( ) A.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B.血浆渗透压和pH值C.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D.24小时尿量和尿比重知识点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4.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6.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知识点三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7.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8.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 ) A.自来水B.肝匀浆C.马铃薯匀浆D.磷酸缓冲液能力提升9.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10.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11.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旨在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认识到稳态的生理作用与维持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及分析实际问题能力,为学生形成完整而系统性的生物学思维提供有效帮助。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 预习理解学生需在课前仔细阅读教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相关章节,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稳态维持的重要性。
需通过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和讨论等手段,明确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生理功能。
2. 理论练习通过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关于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的简答题和选择题。
题目应涵盖内环境的定义、组成及稳态的维持机制等基础理论,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探究设计一项小组实验或实践活动,如“探究不同饮食习惯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需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预习与听课学生应积极配合老师教学进度,主动预习与听讲《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课的内容,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
2. 及时完成作业课后理论练习题目须独立、按时完成,并主动进行错题分析,反思自身学习不足。
3. 注重实践操作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应按照实验要求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等。
同时,教师将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平时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考量。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内环境稳态相关概念和生理机制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基础对点]知识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有多方面表现,下列不能作为指标来反映稳态的是( )A.血浆pH和渗透压B.血压、心率和血红蛋白含量C.血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D.体温答案 B解析血压、心率是描述心脏功能的指标,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其含量变化与是否患贫血症有关。
2.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答案 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每种成分的变化范围与化验结果误差无关,A、B正确,D错误;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正确。
知识点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3.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和体液的调节B.稳态的维持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参与C.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结果D.机体的稳态是指机体各项理化性质的绝对稳定答案 D解析机体的稳态是指机体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4.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吸入O2C.肾脏把代谢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 D解析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因此血糖含量的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A不符合题意;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B不符合题意;肾脏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不符合题意;内环境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调节也主要是对细胞外液成分和理化性质的调节,而红骨髓产生的新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稳定的调节,D符合题意。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6: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pHD.渗透压5.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镰刀型贫血 D.尿毒症6.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正常运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8.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D.血浆中的K+减少了9.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渗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吸入O2C.肾脏把代谢废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10.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质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11.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1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3.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要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体内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题型一内环境稳态及意义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一般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答案 C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B、D的叙述都不全面,A、B、D错误,C正确。
2.人体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答案 D解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因此人体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A、B、C错误,D正确。
3.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X畴的是( )A.血糖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呼吸酶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值相对稳定答案 C解析血糖含量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的稳态,A错误;血浆渗透压稳态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态,B错误;呼吸酶属于胞内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X畴,C正确;血浆pH稳态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D错误。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中,分别属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是( )①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③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作的共同作用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A解析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①符合题意;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③符合题意,A正确。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答案)
第1章第2节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B.尽管外界环境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解析: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
答案: D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解析:葡萄糖被小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人的血浆pH为7.35~7.45,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的调节,B正确;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不会随环境气温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C错误;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D错误。
答案: B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饮水不足,通过抗利尿激素调节维持体内水平衡,属于机体正常的调节过程,而不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A错误;缓冲体系只是内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主要组成体系,B错误;内环境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才是稳态,C错误。
答案: D4.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由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剧烈运动,机体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pH 有下降趋势,A正确;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佝偻病患者体内Ca2+缺乏,所以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所以C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习题和答案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习题和答案知识点: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 下列关于稳态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稳态是由细胞内有序而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稳态是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 稳态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知识点: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5.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7.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
③④ C.①④ D.②③8.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错误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适当撤减衣被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知识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9.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1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知识点: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7~7.53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13.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D.血浆中的K+减少了能力提升14.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和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保持相对稳定。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X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故BC正确,D错。
【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X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X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A错误。
【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项正确。
【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D项正确。
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doc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D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 要全面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涵义。
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个范围内波动,这离不开机体调节及器官、系统的协调。
稳态概念包括3个方面:机体调节作用;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内环境相对稳定。
A 选项中仅涉及pH相对稳定的原因,B选项恒定不变是错误的,C选项调节机制及协调活动的基础均是不全面的。
2.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主要是因为在淡水中( B )A.氧气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解析] 海水的无机盐浓度高于淡水,海产鱼类长期适应海水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若在淡水中生活,因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淡水而大量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而无法生存。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B.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但由于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使血浆pH保持稳定,A项错误;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发生在人体消化道中,细胞内也存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即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两者都没在内环境中,B项错误;直接参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机制;3. 学会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作业:学生需预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程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定义、稳态的概念以及稳态维持的生理机制等基础知识。
2.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听讲,理解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重要性,掌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机制,如水分平衡、电解质平衡等。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讨论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并记录讨论结果。
4.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个关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案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内环境变化,并尝试提出改善建议。
5. 实验操作:学生需在生物实验课上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如测量自己的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并记录数据。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作业需在课前完成,并准备好相关问题以便课堂提问。
2. 理论学习部分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
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记录讨论结果,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4. 案例分析需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案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
5. 实验操作需按照实验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四、作业评价本课时的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和问题准备情况;2. 课堂听讲情况及笔记记录情况;3.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讨论结果的质量;4.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改善建议的可行性;5.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记录的完整性。
五、作业反馈本课时的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鼓励;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4.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D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 要全面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涵义。
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个范围内波动,这离不开机体调节及器官、系统的协调。
稳态概念包括3个方面:机体调节作用;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内环境相对稳定。
A 选项中仅涉及pH相对稳定的原因,B选项恒定不变是错误的,C选项调节机制及协调活动的基础均是不全面的。
2.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主要是因为在淡水中( B )A.氧气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解析] 海水的无机盐浓度高于淡水,海产鱼类长期适应海水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若在淡水中生活,因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淡水而大量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而无法生存。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B.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但由于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使血浆pH保持稳定,A项错误;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发生在人体消化道中,细胞内也存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即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两者都没在内环境中,B项错误;直接参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
4.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的血浆pH<7,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有HCO-3和HPO2-4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共同完成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蛋白质[解析]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和物质交换进行综合考查。
A项正确,组织细胞可以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项错误,人体血浆的pH近中性;C项错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D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Na+和Cl-。
5.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A.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解析] 题图中的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
血浆中有无机盐、蛋白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及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注意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组织细胞代谢废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乙)。
6.(2017·陕西安康质量调研)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下降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调节pH的作用,喝醋后,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A项错误;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B项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保持不变,C项错误;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D项正确。
7.人体剧烈运动以后,血浆中的pH变化及其原因是( A )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C.pH会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D.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肌细胞由于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从而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但因为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故在此种情况下,血浆pH略有下降。
8.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B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解析]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一种相应的强碱盐组成的。
血液中的CO2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可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pH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9.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 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
剧烈运动中机体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从血浆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中暑是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引起代谢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有关;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10.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③和⑤的成分完全相同,都是一种盐溶液B.葡萄糖由③到达②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③与④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④中不含蛋白质[解析] ③和⑤的成分有区别,③中蛋白质含量相对多;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中;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细胞内也有大量的蛋白质,如细胞质基质中的酶。
因此A、B、D项均错误。
1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A )A.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B.肾脏将尿素等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C.通过呼吸运动吸入O2,呼出CO2D.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解析]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而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所以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A错误;肾脏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C正确;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因此血糖含量的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D 正确。
12.内外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图中的__②③④__(填图中序号)构成内环境,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②③__(填序号)。
__渗透压__、__酸碱度__、__温度__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自由扩散__;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三__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__。
(4)②中有HCO-3、HPO2-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pH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解析] 据图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为组织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红细胞内液。
(1)血浆、组织液、淋巴即②③④构成内环境,毛细主管壁细胞内侧接触血浆,外侧接触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2)气体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3)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②与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而组织液中一般不合大分子蛋白质。
(4)HCO-3、HPO2-4等物质对于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14.(2017·陕西西安华清中学模拟)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据图回答:(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__组织液__和__内环境(或细胞外液)__。
(2)正常人血浆pH为__7.35~7.45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HCO-3、HPO2-4__等离子有关。
(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__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__。
(4)目前普遍认为__神经—体液—免疫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解析] (1)据图分析,①与血浆的成分可相互渗透,说明①是组织液;②表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因血浆中含有HCO-3、HPO2-4等缓冲物质,可与进入内环境的酸或碱反应,使pH保持相对稳定。
(3)酶保持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人长时间发高烧,会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新陈代谢减慢,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5.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试管中滴1滴1%的盐酸溶液,乙试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观察各试管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