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康复及以后医学中的作用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在康复及以后医学中的作用

论针灸在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在以后医学中的作用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将针刺入人体不同经络的穴位中,以刺激身体不同的部位,通过控制刺激的强度、时间,利用不同的刺法,行针手法,补泻手法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灸法是在穴位上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两者结合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康复是指使患者残存的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和训练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康复对象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最终融入社会。而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中医和现代医学这两种医学共同在对疾病的认识和掌握方面所持的观点,以及该观点在延伸上所揭示和指出的目标,通过“人的整个个体的再建”这一医学理念而得以体现,从而显示了其合而为一的相似性。尤其针灸治疗和康复医学的物理疗法之间,在治疗的方法论上有着相似性:刺激四肢躯干的躯体本体感受器。

针灸可用于很多疾患的康复,但是却面临两个主要的问题。即一,中医康复学的治疗方法虽然独具特色, 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针灸、按摩、熏洗等, 主要以医者为中心,即被动康复方法;而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性康复方法,在中医康复治疗中尚未广泛采用。二,中医技术(以针灸为代表)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未成体系,并且仅仅用中医的观点来决定治疗的时机等并不科学。而恰恰现代康复治疗可以弥补这两大缺陷。例如,康复治疗中有运动处方,强调的是患者自己的主动性。康复治疗技术有康复评定学,有利于形成系统科学并且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这样便可以将二者的优势互补,使针灸在康复中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因此针灸便可以很好地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用于许多顽疾的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针灸可以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截瘫患者的康

复,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关节炎患者的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等。

以针灸和康复方法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为例。康复医学中的Brunnstrom 评定法将脑卒中分为六期。弛缓(无反射) ,轻度痉挛、出现联合反应, 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协同动作, 痉挛减弱、出现分离性运动, 自主性运动建立, 运动接近正常的 6个阶段。而在这不同的6个恢复阶段内,针灸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首先在急性期时,这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本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此时即可以选用火针、电针等多种刺激手段促进肌张力的产生。取穴根据中医理论, “治痿独取阳明” , 可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头针和指( 趾) 端放血疗法效果更好。康复训练上,可以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此期针灸是通过深浅感觉的刺激来促进局部肌肉的收缩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的改善。

在恢复早期时,这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2-3期。此时患者从偏瘫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患者能主动活动偏瘫肢体,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本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偏瘫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同时注意减轻偏瘫肢体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在针灸治疗上应抑制痉挛,针刺取穴应避免加重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

挛状态。取上肢阳经腧穴、下肢阴经腧穴以促发非优势肌群产生运动, 抑制痉挛。

在恢复中期,这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3-4期。此期患者的偏瘫侧肢体肌肉痉挛明显,能主动活动偏瘫侧肢体,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到肌肉痉挛减轻,开始出现选择性肌肉活动。本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以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抑制异常的肌张力。此期的针灸治疗应以促进下肢的屈肌功能恢复为主(如胫前肌)。

在恢复后期,这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5-6期。此期患者大多数肌肉活动为选择性的,能自主活动,肌肉活动为选择性的,分离运动平稳,协调性良好,但速度较慢。本期的主要康复目标是抑制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运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提高运动速度和实用性步行能力,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偏瘫患者的身上,后遗症也是需要单独列出以进行具体康复治疗的,所以,还有一个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偏瘫侧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和手功能障碍、失语、构音障碍、面瘫、吞咽困难、偏瘫步态等。早期进行针灸采取醒脑开窍法刺激穴位以促进肌力的恢复并结合现代康复手段进行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有助于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恢复。针灸配合冰刺激可以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配合吞咽训练也可以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原理是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以加速咽反射弧的修复和重建,继而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使病人进食时吞咽功能密切配合,避免误吸,减轻吞咽障碍。并且针灸和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相结合也对偏瘫患者的尿储留后遗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针灸在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可以起到良好的协同治疗的作用。针灸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例如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火针点刺、温针灸、拔罐法、刺络放血等方法, 如果和康复训练相结合, 不仅丰富了康复治疗的手段, 而且事半功倍。无论是偏瘫早期,还是恢复期, 针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手段,易被偏瘫患者接受,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心理暗示的作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特别是头针结合康复可以提高疗效。

针灸独具特色且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针灸在慢性病康复中的突出作用是世人皆知的。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因而便于推广应用。其不仅在康复机构能够得以实施,更适合社区康复开展的需要。并且由于简便易行,一般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可由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或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康复医疗。

针灸对于以后的医学发展必将有巨大的贡献。针灸在临床医学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针药结合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与西医治疗方法的结合也成为一种趋势。而在预防医学方面,针灸的潜能还未得到很好地开发。“治未病”是中医一直强调的。针灸和现代预防医学的结合也必将给整个医学界带来很多益处。而对于康复医学来说,针灸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机结合也必将使更多患者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针灸与康复》〔日〕丹泽章八;

《关于中医康复学若干问题的思考》高天海, 周文强;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王鹏张晗艾庆岩;

《早期针灸与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肢体功能、三级平衡、步行能力

的影响》肖红;

《浅谈针灸与康复方法结合治疗中风偏瘫》胡俊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