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
你对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有何评价
![你对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有何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65f5d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d.png)
你对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有何评价《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通过回忆和描写,展现了鲁迅先生在少年时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以及一些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我个人的角度对《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首先,我想评价的是文章中的母亲形象。
在《朝花夕拾》中,母亲被描绘成一个默默付出、朴实无华的人。
她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支撑起整个家庭,对儿女充满关爱和悉心照料。
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又想起母亲。
她是那样地默默,而又是天下最聪明的。
”这句话深深地显示出了母亲给作者带来的影响和情感。
母亲的形象给人一种温暖和踏实的感觉,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除了母亲形象,我们也不能忽视《朝花夕拾》中描写的一些老师形象。
在鲁迅的回忆中,有几位老师对他影响深远。
比如,他在物理老师黄老师的影响下,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
作者写道:“黄老师是个很好心肠的人,再加上他详细地讲解,不厌其烦地当作问答的时候,态度又是那么专一,所以他常常可以引起我们的谅解。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黄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对于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来说,这样的老师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也想谈谈《朝花夕拾》中描写的一些朋友形象。
在少年时期,朋友的陪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鲁迅的文字中,他描绘了一些忠诚可靠的朋友形象,比如小说中的“小山”和“老张”。
作者在书中写道:“其实,我一直仍旧十分感谢这位少年的朋友,信而能得已是很大居心的。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忠诚和帮助的感激之情。
朋友们在鲁迅的回忆中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这些朋友的形象更加丰富了整个故事的情感。
最后,我想评价的是《朝花夕拾》中的自我形象。
在这本书中,鲁迅以自传体的方式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对自己的观察和反思,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认识。
他以锐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在描绘自己的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鲁迅不仅刻画出了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人性、社会和命运等问题。
鲁迅对朝花夕拾中各个人物的描写
![鲁迅对朝花夕拾中各个人物的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0693512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d.png)
鲁迅对朝花夕拾中各个人物的描写鲁迅对《朝花夕拾》中各个人物的描写《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描写了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
鲁迅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才华悉心刻画了这些人物,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生活和社会背景。
以下是我对鲁迅对《朝花夕拾》中各个人物的描写的一些总结与分析。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范爱农范爱农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他对待芳龄十五六岁的卖花姑娘徐文长一片深情。
鲁迅通过他的形象展示了那个时代下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和压迫。
范爱农在故事中扮演着一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角色,他为了帮助徐文长而与他的妻子产生了矛盾。
范爱农的形象给人一种宽厚、善良的感觉,他的行动也反映了鲁迅对社会不公正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二、《野草》中的孟小冬孟小冬是一个聪明而有才华的女孩,她在文化知识上有着很高的追求。
鲁迅通过她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女性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孟小冬的形象展示了当时女性在教育机会上的局限和不公,她的努力和追求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进步意识和自主精神。
孟小冬的形象给人一种坚强、独立的感觉,她的故事也反映了鲁迅对社会封建束缚的批判和对女性教育的关注。
三、《故乡》中的韩桂芳韩桂芳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她在故事中展示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鲁迅通过她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故乡情感的思考和对乡土文化的思考。
韩桂芳的形象展示了乡村女性的勤劳和坚韧,她的坚持和努力代表了那个时代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韩桂芳的形象给人一种朴素、真实的感觉,她的故事也反映了鲁迅对乡土文化的批判和对乡村生活的思考。
四、《记忆》中的方鸿渐方鸿渐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他在故事中展示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鲁迅通过他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的思考和关注。
方鸿渐的形象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他的努力和挣扎代表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方鸿渐的形象给人一种平凡、真实的感觉,他的故事也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f23c8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7.png)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里面描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与人相处的点滴故事。
这些故事中塑造了许多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个人物形象,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首先是《祭悼文》中的"虎妞"。
这是作者小时候的朋友,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孩。
她瘦小但精力旺盛,面对艰难的生活从不退缩。
在作者感到无能为力时,虎妞却总能鼓励他,带给他力量。
虎妞给读者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只要坚持自己的坚强与勇气,就能战胜生活的困苦,给人们以勇往直前的信念。
其次是《白光》中的翠翠。
她是作者的一位曾经的情人,一个温柔体贴的姑娘。
她与作者相识于上海的法租界,在飘摇的时代里,他们的爱情始终坚定而珍贵。
翠翠给人的感觉是纯洁而脆弱的,她对于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印证了作者对纯真情感的向往。
她在小说中的形象让读者反思并欣赏爱情中的信仰和真挚。
还有《野草》中的鲁迅先生自身。
他是作者也是作品的见证者和主人公。
在散文集中,鲁迅以自我的形象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见证了自己成长的过程。
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病态,进而呼吁人们追求真理与进步。
他的坚定与勇气对读者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现实、拒绝妥协。
总的来说,鲁迅以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坚强勇敢,或纯真执着,或忍辱负重。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更是对读者产生思考和反思的力量。
他们的形象提醒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要以坚定的信念与勇气面对困难,同时也在现实中追求真实与进步。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作者的成长轨迹,也能够寻找到人生中的一些真理和自我定位的启示。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赏析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050b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9.png)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赏析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的28篇散文。
这部作品主要描绘了作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通过对各种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1. 阿Q:阿Q是鲁迅笔下的一位典型人物,他在"阿Q 正传"中首次出现。
阿Q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有着盲目的乐观主义精神,总是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
他的形象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2. 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位穷困潦倒的书生,他在"孔乙己"这篇散文中出现。
孔乙己的形象代表了那些固守传统,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
他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3. 父亲: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描绘了自己的父亲。
这位父亲形象严肃,但内心充满慈爱,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深深地影响了鲁迅的人生观。
4. 母亲:鲁迅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在"母亲的教诲"中出现。
她的形象代表了传统女性的忍辱负重和无私付出。
5. 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的乳母,她在"长妈妈和她的狗"中出现。
长妈妈形象慈爱而坚韧,她对鲁迅的照顾和教
育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朝花夕拾"中一些主要人物的赏析,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象征意义,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情感。
《朝花夕拾》里面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里面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d83a0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c.png)
《朝花夕拾》里面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著名散文集,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以下为其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1. 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的童年回忆中有着很大篇幅和影响力的人。
她是一个平凡普通、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格、迷信无知、淳朴善良、关心爱护、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孩子的人。
2. 范爱农:范爱农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
3.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4. 寿镜吾:寿镜吾是鲁迅的老师,为人公正博学,要求严格却不古板,鲁迅十分尊重他。
5. 衍太太:衍太太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内心非常坏的人,她经常教唆鲁迅去干一些不好的事,是鲁迅非常讨厌的一个人。
6. 父亲: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非常深沉的,父亲对他是严厉的,同时也是慈爱的,而鲁迅也为在父亲临死前叫醒他的行为非常后悔愧疚。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风貌和人物性格,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感悟空间。
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dd3c3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8.png)
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早期创作的26篇短篇小说和散文。
这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零九文学运动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将从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朝花夕拾》的特点。
首先,从写作特点方面来看,《朝花夕拾》有以下几个特点:1.思想深刻:《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思想深刻,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犀利的批判。
他通过故事情节以及对人物的描写,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道德的沦丧以及人性的丑陋,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2.现实主义风格:《朝花夕拾》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鲁迅以写实的手法,具体地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通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描写来表现社会现实。
他用平民眼光来观察、呈现和批判社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痛苦,准确地刻画出封建社会的现实。
3.多样性:《朝花夕拾》作品题材多样,内容涵盖了鲁迅对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的思考。
有的作品揭示了封建家庭、婚姻的黑暗现实,有的作品讲述了平民百姓的困苦生活,有的揭示了社会的伪善和虚伪。
这些不同的题材展示了鲁迅的创作广度和丰富性。
其次,从艺术风格方面来看,《朝花夕拾》也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洁明快:鲁迅的散文风格简洁明快,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华丽的修饰和夸张的修辞。
他用简洁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和环境,给人一种明快的读者体验。
2.反讽和讽刺: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多用反讽和讽刺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丑恶。
他以一种幽默而尖锐的方式批判社会中的不公和不道德现象,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社会的悲哀。
3.冷峻的写实主义:《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多以冷峻的写实主义风格为特色。
他不回避真实的社会问题,以冷峻的态度揭示人们内心的阴暗和社会的黑暗,给读者以冲击和思考。
总结起来,《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体现了鲁迅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的坚持。
他以真实的故事情节和犀利的批判洞察力,呈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对比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48705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d.png)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对比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集,通过对中国旧时社会、人物和事件的回忆与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风貌的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各种性格和命运的鲜明对比。
本文将对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他们的不同性格和生活境遇。
一、小艺与鲁迅小艺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的伙伴,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小艺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他喜欢唱歌跳舞,善于交际。
相比之下,鲁迅先生则比较内向、害羞,喜欢独自阅读和写作。
这两个人性格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生活环境上,小艺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他拥有各种自由和享受。
而鲁迅先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受到了物质条件的限制。
这使得他们的人生轨迹存在巨大的差异。
然而,尽管鲁迅先生在物质上受到了限制,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
二、阿龙与老田阿龙和老田是朝花夕拾中的两个农民,他们的形象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
阿龙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亲在战乱中被杀。
尽管生活困难,但阿龙一直渴望上学,他勤奋刻苦,最终通过努力考上了县中学。
相比之下,老田则是一个保守、懒散的人,他对教育并不重视,过着颓废的生活。
阿龙和老田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地位的差距以及对教育的重要性。
阿龙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一个有志向的人。
而老田则因为对教育的忽视,导致了自己一生的颓废和贫困。
三、贾珍与薛宝钗贾珍和薛宝钗是朝花夕拾中的两个富贵人家的后代。
贾珍是富贵人家的独子,生活在宫庭中,过着奢华的生活。
薛宝钗则是贾珍的表妹,同样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但她却自持清高,对名利不为所动。
贾珍和薛宝钗的对比展示了贫富差距对人性的影响。
贾珍长期享受财富的滋润,变得浮华、奢侈,追求权力和享乐。
而薛宝钗拥有同样的财富,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和贞操。
这表明了不同人对财富的理解和追求方式。
结语通过对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对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性格和命运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acb538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c.png)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藤野先生在这部散文集中以他的学识、人品和为人深深地影响了作者。
以下是对藤野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的一些描述和特点:
1.学识渊博:藤野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对文学、历
史、哲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他的广博学识和见识使
得他能够对许多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心地宽厚:藤野先生有着宽容和善良的心地,他对待他人
时充满同情和理解,对作者的成长和思考给予了鼓励和指
导。
他不计较地位和成就,真正关心和关注他人的内心和
情感。
3.正直坚定:藤野先生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正义感。
他
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在逆境
中也保持了对真理和正义的不屈追求。
4.精神寄托:藤野先生是作者在追求真理和追寻自我人生价
值中的精神寄托。
他的学识、品质和为人的榜样,帮助作
者认清现实的丑陋和迷惘,引领他走上追求真理和反抗不
公的道路。
总的来说,藤野先生是一个具有深厚学识和高尚品质的人物形象,在《朝花夕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形象不仅具有个体特点,更代表着作者对于真理、美好和人性的追求和思考。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Word版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ad82a6a417866fb94a8e51.png)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
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
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
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
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
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
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
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
而鲁迅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
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
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
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
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
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
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
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
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
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
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
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
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
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82b2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f.png)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包含了20篇短篇散文。
在这些散文中,鲁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述了旧中国社会中的一些人物形象。
以下是《朝花夕拾》中一些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的概述。
1.温故一温故一是鲁迅的父亲。
他是一个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有着保守、封闭的思想。
他忠诚于旧的社会体制,信奉孔子的儒学传统,严格要求家庭成员按照传统的道德准则行事。
2.温故二温故二是鲁迅的母亲。
她是一个虚弱无力的妇女,对家庭事务没有多少主见。
她在儿子鲁迅面前默默无闻,没有发表过什么意见。
她忍受了长期的病痛和家庭的压力,在她丈夫去世后,她面对世俗的命运选择了疯狂。
3.温故三温故三是鲁迅的姐姐。
她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富有望族背景的人。
她对家庭非常忠诚,对鲁迅抱有很大期望,为他的学业提供了经济支持。
她对父母的死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悲伤,但她对社会的现实没有深入思考,仍然坚持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4.滋口滋口是鲁迅少年时的朋友。
他来自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但他对传统的价值观充满了怀疑和反叛。
他拒绝接受父权制和婚姻制度的压迫,试图逃离家庭和社会的束缚。
滋口对鲁迅的影响非常大,他让鲁迅开始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批判。
5.夏梦夏梦是鲁迅的表妹,她是一个聪明而敏感的女孩。
她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各种限制和约束,但她没有完全接受这些传统规范,试图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喜欢阅读和写作,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
6.夏端夏端是夏梦的哥哥,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他按照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安排自己的生活,为逃避现实而选择了一个人他并不喜欢的工作。
他没有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社会的不公和悲惨的命运麻木不仁。
这些人物形象在《朝花夕拾》中反映了旧中国社会中的不同类型和心态。
温故一代表传统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滋口和夏梦代表了对这些传统的怀疑和反抗。
而夏端则代表了那些看似顺从而实际上被压迫的人群。
通过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鲁迅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封建压迫和个体迷失的现实,并试图唤醒人们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和反思。
《朝花夕拾》里面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里面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0db43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8.png)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所著的散文集,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生动而独特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个性赋予了故事情节以生命力,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故事背后深刻含义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对几位重要人物形象进行介绍。
1.笔者散文集的作者鲁迅,以笔者的身份贯穿了整个故事,将自己作为观察者、回忆者和批判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展示了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触动人心的揭示。
笔者既是一个具体的个体,又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普通人,他的形象揭示了儿时的快乐和迷茫、对旧时代的批判和悲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不安。
2.阿Q 阿Q是故事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他是个中年男子,懒散、浮躁、自私且心胸狭窄。
他是鲁迅所谓的“中国人的心态”的具体化,通过阿Q的形象,鲁迅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软弱、麻木和无力的心态。
阿Q的形象也凸显了鲁迅对中国守旧社会的批判,他是当时社会弱者的代表,鲁迅通过他的形象,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个人价值的缺失和尊严的丧失。
3.马儿爷马儿爷是故事中一个黑眼珠瞪得大大的老头,他是一个具有傲慢、自负和虚伪的形象。
鲁迅通过马儿爷的形象,描写了当时社会中权力者和统治者的虚假伪善和心理世界的扭曲。
马儿爷代表了统治阶级的符号,他的形象是对这些特权者的讽刺和批判。
4.孟庆东孟庆东是故事中的一个具有特殊经历的革命党人,他是文化思想界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朝花夕拾中,孟庆东的形象展示了鲁迅对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期待和希望,他们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推动者和引路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影响了鲁迅的成长和思考。
以上是《朝花夕拾》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的介绍。
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鲁迅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弊病,反映了一种世态炎凉和社会动荡的现象。
同时在这些形象中,他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建设和改革的希望。
这些人物形象与鲁迅多年的历练和对社会的深思熟虑息息相关,通过凝练而逼真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独特而深刻的文学魅力。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f1ce7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5.png)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透过“朝花夕拾”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穿行在“朝花夕拾”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与作者一起再次经历了他少年的欢乐、痛苦以致青年的追求与探索,触摸到了作者笔下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作者种种欲罢不能的情感世界。
这一切,源于作者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圆润、娴熟,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1、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的保姆。
她是鲁迅童年生活中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曾几次被鲁迅写入作品中。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对她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而且通过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描绘了她的性格。
因为社会的影响,“长妈妈”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
她身份卑微且举止粗鲁,愚蠢且迷信,有很多繁文缛节,喜欢谈论很多事情,但她诚实朴素,心底善良,真心关心她的孩子。
“长妈妈”知道“我”喜欢《山海经》,不辞辛劳地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她对孩子抱有的朴素善良的爱让鲁迅永世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底层的劳动人民真挚深切的感情,不仅揭示描述了他们身上无知麻木的一面,也赞扬了他们身上美好单纯的一面。
2、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习医学时的解剖学教授。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2336e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1.png)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形象
一、引言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回忆录体散文集,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点滴。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鲁迅的人生历程,还生动地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二、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概述
1.鲁迅的形象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的形象丰满而真实。
他既有反抗精神的英勇一面,又有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从他的童年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慧、顽皮、好奇、勇敢的性格特点。
同时,鲁迅在这些故事中也展现出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2.藤野先生的形象
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位严谨、负责、关爱学生的老师。
他的形象在鲁迅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鼓励,使鲁迅在困境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其他人物形象
除了鲁迅和藤野先生之外,《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其他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鲁迅的邻居、同学、亲戚等。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故事背景。
三、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意义
在《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
他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展现了各种人性的一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窗口。
同时,这些人物形象也传达了鲁迅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四、结论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是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缩影,他们生动、真实、感人。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成长历程,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0237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7.png)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书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或可憎,或可爱,或可怜,或可敬,它们在文字间形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本文将对《朝花夕拾》中的几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母亲形象在《朝花夕拾》中,母亲形象是最为鲜明和感人的。
鲁迅先生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妇女在艰难岁月中的坚韧与伟大。
在《母亲》一文中,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母亲。
她是一位默默无闻、清贫而坚忍的母亲,她身上的点点哀愁成了我们心头难以磨灭的印记。
母亲为了供他读书而省吃俭用,尽己之力帮助他度过了艰苦与困顿。
母亲的形象使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承载着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二、许泰钧形象许泰钧是《朝花夕拾》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位知识分子,曾是我国革命的旗手之一,但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逐渐迷失了自我。
他的形象是一个对社会现实充满了怀疑和不满的代表,也是一个深思熟虑、内心矛盾的人物。
许泰钧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冷漠。
他的遭遇引发了对国家现状的反思,让我们意识到不能被现实所迷惑,要保持自己的良知和人性。
三、小李形象小李是《朝花夕拾》中的一个青年形象,他是作者在梦中遇到的一个人物。
小李是一个年轻而聪明的人,他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然而,小李的形象也透露出他对人世间的迷茫和彷徨。
他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无助,认为人类的命运是被命运所支配的。
小李的形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正视社会现实,努力寻求改变和解决问题的出路。
四、阿Q形象在《阿Q正传》中,鲁迅刻画了一个最为典型的形象——阿Q。
阿Q是一个具有极强个性特点的人物,他是懦弱与勇敢的结合体。
阿Q 的形象象征着一种愚昧而自欺欺人的心态,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
他经常自嘲自讽,试图通过扭曲事实来安慰自己的自尊心。
阿Q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矛盾复杂的人性,提醒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956b4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d.png)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
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特点:长妈妈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但是心地善良的人。
藤野先生是一位平等待人、教学严格的日本教授。
范爱农是一位思想先进、品行正直的人。
父亲是一位思想封建又严厉慈爱的人。
衍太太是一位自私、心理阴暗的老人。
寿镜吾是一位思想开明、教学严而不厉的老师。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文中描写了鲁迅在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一些事件,文中的主要人物也都被鲁迅描写的性格鲜明并且有好有坏。
长妈妈也就是阿长,她是鲁迅的保姆,是一位没有文化、举止粗俗的妇人。
但是阿长也有善良的一面,如鲁迅迫切的想要《山海经》,是阿长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不辞艰难给鲁迅买了回来并送给他,这使鲁迅对她产生了感激与敬意之心。
父亲是一位思想封建又不近人情的长辈。
因为受到不公的待遇而性格大变,对待孩子更是严厉至极,以至于使鲁迅年幼的心理产生阴影,深受打击。
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人,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国籍的原因对鲁迅做出不平等的待遇,反而热心教导,一视同仁,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教授。
衍太太是鲁迅的一位远房亲戚,也是他家的一位邻居,她看似是一位慈祥的妇人。
但背地里却是心理阴暗、自私并且怂恿小孩子在寒冷的冬天吃雪的坏人。
范爱农是鲁迅的朋友,他是一位有着无比的爱国情结并且思想进
步的年轻人,但是却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内心压抑的青年。
朝花夕拾琐记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琐记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13f1c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1.png)
朝花夕拾琐记人物形象摘要:一、引言二、朝花夕拾琐记的内容简介三、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鲁迅自身形象2.长妈妈3.藤野先生4.范爱农5.孔乙己四、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1.鲁迅自身形象2.长妈妈3.藤野先生4.范爱农5.孔乙己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集,作品以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感情、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成长历程。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有鲁迅自身的影子,有深刻的社会典型,也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鲁迅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朝花夕拾琐记的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于1926年的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5篇散文。
作品以鲁迅自身的童年生活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实的感情,展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成长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间习俗。
三、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鲁迅自身形象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通过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形象。
2.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勤劳、善良、朴实,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
她对鲁迅的照顾无微不至,鲁迅对她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3.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导师,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关爱学生,是鲁迅敬仰和怀念的对象。
4.范爱农范爱农是鲁迅在绍兴时的同学,他聪明过人、性格孤僻,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5.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一个贫穷的书生,他饱读诗书,却因生活的艰辛而沦落为卖字为生的境地。
四、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1.鲁迅自身形象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塑造了自己真实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情感。
2.长妈妈长妈妈的勤劳、善良、朴实,是典型的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的形象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热爱。
3.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的正直、敬业、关爱学生,是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和追求,他的形象体现了鲁迅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朝花夕拾里的人物特点
![朝花夕拾里的人物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3e7f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c.png)
朝花夕拾里的人物特点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涉及到许多人物,以下是一些主要人物的特点:
1. 长妈妈: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虽然谋害过隐鼠,但对鲁迅也是很关心的,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2. 衍太太:她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人。
3.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 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4. 父亲: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对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的谴责。
以上只是《朝花夕拾》中的一部分人物特点,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同层面和人性的多样性。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情节和形象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情节和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a824d3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1.png)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情节和形象1. 引言《朝花夕拾》这本书真的是个宝藏,大家都知道嘛,它是鲁迅的散文集,里面有好多故事,讲的是他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读起来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轻松又温暖。
而且书中那些人物,个个都有意思,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书里那些主要人物、情节和他们的形象,希望大家看完能有种“啊,这些人真是太有意思了”的感觉。
2. 主要人物2.1. 鲁迅的父亲鲁迅的父亲是一位很有文化的人,虽然他的性格有点严肃,但在鲁迅心中,他依然是个英雄。
书中提到他的时候,鲁迅常常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敬佩又有些无奈。
鲁迅的父亲爱读书,爱思考,这种对知识的热爱也深深影响了鲁迅。
不过嘛,父亲在家里总是有种“威严”的气场,让小鲁迅有点敬而远之,想要和他亲近又不敢开口,感觉有点像“有话不能说”的状态。
想想这样的父子关系,真是让人觉得又温暖又揪心。
2.2. 朱自华接下来得聊聊朱自华,书里描绘了他和鲁迅的友谊。
朱自华是个机灵的人,幽默感十足,总能逗得鲁迅开怀大笑。
他们的友情就像一对欢喜冤家,打打闹闹,但却无比珍贵。
书中提到的他们一起玩耍的场景,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种青春的气息。
鲁迅对他的描写,既有爱又有些调侃,表现出鲁迅对友谊的珍视。
这种友情就像是“青涩的果子”,虽然青涩,却特别甜美。
3. 情节分析3.1. 童年回忆书中很多情节都是围绕鲁迅的童年展开的。
那些画面生动得让人心里暖暖的,譬如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鲁迅用他那独特的视角,把这些小事描绘得淋漓尽致。
读到这些情节,真是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心里想,“我也有过这样的童年啊!”那种简单而快乐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真是让人怀念。
鲁迅的文字就像是那种“抓住了时光的尾巴”,让人感受到过去的美好。
3.2. 青春的迷茫再说说青春时期的鲁迅,真的是“伤痕累累”。
书中他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显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迷茫。
他看到社会的不公,感受到人情冷暖,常常让人觉得有点沉重。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价值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58ec0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b.png)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价值《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这部集子中所展现的种种人物形象是他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思考。
这些人物形象凭借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鲜活性,为文学创作添加了极大的魅力。
本文将从几个人物形象出发,探讨《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价值。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个人物形象是“阿Q”。
阿Q是鲁迅笔下一个典型的小人物,他的形象独特而且鲜明。
作品中,阿Q胆小懦弱,面对社会现实时经常表现出一种“精神胜利法”,摆脱现实而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
阿Q的形象虽然看似可笑,但在鲁迅笔下,却捕捉到了中国社会封建传统背后的荒谬和压抑。
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农民阶层的封建束缚、精神困顿和政治无力,同时也表达了鲁迅对中国人性的深刻思考。
阿Q的形象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它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了一次独特的讽刺和批判。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是《朝花夕拾》中的“阿长”。
阿长是一个疯癫而又神秘的人物,他的形象在文中出现得并不频繁,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长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为了谋求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无所顾忌地伤害他人。
阿长的形象让人想起了中国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也启发人们思考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他在作品中的出现,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悬疑气氛,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善恶对立。
除了阿Q和阿长,还有其他一些人物形象在《朝花夕拾》中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文章中描绘的贴水兵、半夜钟声、村中的土匪等形象都具备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
这些人物形象既是现实的反映,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传达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和腐朽。
这些人物形象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备了鲜明的特点和深邃的内涵,还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文学观念。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b7d5b7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c.png)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描写了许多不同的人
物形象。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
1. 我(作者)
作者以自我身份出现在一些散文中,通过对自身的描写与思考,展示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与现状,表达了深切的关注与思考。
2. 那时的儿童
《朝花夕拾》中的很多散文都以那时的儿童形象为中心。
这些
儿童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
他们天真、纯净,却也受
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通过他们的故事,读者可以对当时的社会风
貌有更加真实的了解。
3. 那些落后的农民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还描绘了一些农民的形象。
这些农民生活在贫困困苦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很多苦难和磨难,但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鲁迅通过对这些农民的描写,反映了农民阶层的现状与他们坚强的品质。
4. 老师与教育者
《朝花夕拾》中的一些散文也展现了鲁迅对教育的关注。
通过对老师与教育者的形象描写,鲁迅批判了当时存在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对于教育改革的思考。
5. 其他人物形象
除了上述几种人物形象,还有一些其他人物在《朝花夕拾》中也被描绘出来。
这些人物形象或许不那么突出,但也给读者带来了对于当时社会的更全面的认识,增加了整个散文集的丰富度。
总的来说,《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多样而丰富,有力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与问题,理解鲁迅的思想与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
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
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
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
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
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
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
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
而鲁迅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
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
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
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
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
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
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
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
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
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
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
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
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
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
这是“不乖”的表现。
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
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
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
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
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
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
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
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
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
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2、《朝花夕拾》读后感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
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
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
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
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
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3、读《朝花夕拾》有感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
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 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
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
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
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呜呼,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二十四孝图》,和《风筝》(《呐喊》鲁迅)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4、《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
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
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
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
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
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
她有可爱的一面。
“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