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精)

合集下载

-中医医院重点监测指标说明(精)

-中医医院重点监测指标说明(精)

中医医院重点监测指标说明注:监测指标统计均以监测期末为统计时段。

1.基本情况1.1 床位1.1.1 编制床位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核准的床位数。

1.1.2 实有床位指固定实有床位数,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

1.2 房屋建筑面积1.2.1 房屋建筑总面积包括自有产权房屋、租赁外系统房屋和私房、其他产权房屋的建筑面积之和。

1.2.2 业务用房面积指用于医疗、预防保健、药检、科研、教育(包括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学生风雨操场等)以及行政办公、图书馆、后勤等用房,不包括职工住宅、单身宿舍、职工食堂、福利用房和其他用途的房屋。

1.2.2.1 门诊用房面积指门诊业务用房面积。

1.2.2.2 住院用房面积指住院业务用房面积。

1.2.2.3 中药饮片调剂用房面积指用于中药调剂的房屋面积。

1.2.2.4 中成药、西药调剂用房面积指用于中成药、西药调配的房屋面积。

1.2.2.5 中药饮片药库用房面积指用于库存中药饮片的房屋面积。

1.2.2.6 中成药、西药药库用房面积指用于库存中成药、西药的房屋面积。

1.2.2.7 制剂室用房面积指制剂室用房面积。

1.3 设备总值指本院拥有的各类医疗、办公、后勤用仪器设备、电器、机械、器械的购入总金额。

1.3.1 医疗设备总值指获得医疗部门的专业设备、仪器、器械时支付的货币总额,不包括医疗部门的办公设备。

1.3.2 中医诊疗设备总值指获得医疗部门的中医诊疗设备、仪器、器械时支付的货币总额。

1.3.3 制剂生产、加工设备总值指获得制剂部门的生产、加工的设备、仪器、器械时支付的货币总额。

1.4 临床科室数指根据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核准的诊疗科目所设置的临床科室数。

1.4.1 重点临床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医院)数指由各级主管部门以发文形式确定的所属级别的重点专科数,如有重叠只能计算一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8.15•【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3]31号•【施行日期】2013.08.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3〕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规范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管理,确保“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取得切实成效,我局组织制定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13年8月15日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以下简称“专科”)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增强专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本要求旨在指导专科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并作为专科“十二五”中期评估和终末评审验收的依据。

第三条专科建设应符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并结合本要求进行建设和改进。

二、基本条件第四条专科科室名称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8〕12号)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专科病房床位数≥60张或高于本院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7号)的有关要求,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第六条专科诊疗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4号),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医诊疗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的通知2011-5-27 14:6 来源:法律教育网【大中小】【我要纠错】发文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31号发布日期:2011-5-27执行日期:2011-5-2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和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我局组织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前言自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医院管理和业务发展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为了系统总结两批共22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工作经验,提炼规律性、规范性做法,指导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好地开展医院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3〕52号)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编制分为资料收集、素材整理、实地调研、分类编写、修改完善、专家论证等几个阶段,历经2年多的时间。

期间,广泛听取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指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核心要素进行归纳提炼,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科室设置、专科建设、临床研究、药事管理、护理、文化建设、预防保健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体现中西医结合医院自身工作特点的要求,力求突出《指南》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中西医结合医院。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1.11•【文号】发改办社会〔2017〕54号•【施行日期】2017.01.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7〕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总体部署和《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6〕2439号)有关要求,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服务“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现就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十三五”时期,通过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支持一定数量的省市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和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含民族医药科研机构,下同)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资源和临床科研有机结合,中医药传承创新条件明显改善、能力显著提升、机制更加健全、成果不断涌现,促进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

二、建设原则坚持服务国家战略。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建设工程。

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构建京津冀中医药领域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充分发掘长江经济带相关地区特色中医医学流派。

坚持传承创新融合。

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和临床科研有机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彰显中医药优势,扩大中医药国内外影响,为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中医药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12.01•【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50号•【施行日期】2011.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同时依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和县级基地建设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我局组织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时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项目,重点建设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和县级基地。

为了更好地加强基地建设,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根据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用5年时间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形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

二、项目条件推广基地分为省级基地和县级基地。

(一)省级基地是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的枢纽,也是各省(区、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龙头。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解读1.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D )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A.10B.35C.100D.1302.建设50个左右(B)A.中西医协同医院B.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C.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D.中西医协同科室3.建立健全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开展AA.100种中成药的临床综合评价B.中成药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常用中成药质量优劣评价标准C.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D.中药警戒制度,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建设4.以(B)为主体,分批规划建设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A.国家B.省(自治区、直辖市)C.地级市D.县5.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开发()种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CA.10—50B.20—30C.30—50D.50—1006.围绕“()这一目标,提升中医药古籍原生性、再生性保护能力DA.保护好B.研究好C.利用好D.以上都是7.开展中医特色诊断治疗装备研究,研发(D)A.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装备B.中医特色疗法智能化装备C.中医治未病现代化装备D.以上都是8.调整优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发展布局,加大对()学科的支持力度,做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DA.基础研究B.弱势C.小众D.以上都是9遴选培养()名岐黄学者和(A)名青年岐黄学者A.50、200B.25、200C.20、100D.10、10010.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D)A.传播B.应用C.发展D.以上都是。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是医疗事业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建设一批全国和区域范围内的中医中医重点专科,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医疗团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中医治疗服务;3. 推动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二)原则:1. 国家政策导向:依据国家中医药政策文件,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2. 区域需求导向:根据区域医疗服务需求,合理规划中医中医重点专科的设置;3. 专业化建设导向:按照专科特色和定位,精心培养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医疗团队;4. 研究创新导向:注重中医医疗模式的创新和疗效的评价,加强临床研究。

三、建设内容与重点(一)设置范围:1. 全国范围内设立若干个国家级中医中医重点专科;2. 区域范围内设立若干个区域级中医中医重点专科。

(二)基础设施:1. 优化中医中医重点专科的场所布局与环境设置;2. 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和辅助检查设备。

(三)人员队伍:1. 指定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专科建设与管理;2. 培养并引进一批中医中医重点专科的临床专家和学术骨干;3. 推动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医生的进修培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

(四)研究与创新:1. 加强中医医疗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治疗效果;2. 推动临床实践中的中医药研究和药物研发。

四、实施步骤(一)规划阶段:1. 调研需求:了解区域中医药服务需求,确定建设重点;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二)准备阶段:1. 选址与布局:选择适宜的场所并进行合理布局;2. 设备采购:根据规划方案,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

(三)建设阶段:1. 建设场所: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场所的装修和改造;2. 人员培训:培养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医生和管理人员。

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5篇(精编版)

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5篇(精编版)

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1针对我院自身的评估情况及使我院以后的专科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院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院的特色专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目标根据市立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确定中西医结合科为中医重点专科,该科拥有国医堂和30张中医病床,设有肝病专科、腰腿痛专科、胃肠病专科、风湿病专科等,有高级、中级和初级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戴维生主任为安徽省名老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中药痛点注射治疗腰腿痛。

因此我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1至3年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中西医结合科进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进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使其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重点提高优势病种1.颈腰椎痛中药痛点注射;2.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三、建设内容(一)制定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科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检查细则》(见附件)要求,结合专科发展实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计划,报请医院审核同意后开展建设。

(二)开展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市立医院现有中医技术优势、较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一定规模,有计划地选送专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进修培养,逐步形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中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情况 (5)1.2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6)1.3项目概况 (7)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9)2.1项目提出背景 (9)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12)3.1迁建规模 (12)3.2综合楼建设内容 (14)第四章场址与建设条件 (16)4.1建设地点 (16)4.2场址条件 (16)4.3施工条件 (18)第五章建设方案 (20)5.1编制依据 (20)5.2规划方案 (22)5.3建筑方案 (24)5.4装饰装修方案 (28)5.5结构方案 (32)5.6人防工程 (33)5.7建筑特征 (34)5.8医疗设备方案 (34)5.9公用工程方案 (36)5.11主要工程量及设备 (45)第六章节能节水 (47)6.1节能编制依据 (47)6.2节能设计方案 (47)6.3项目能耗计算 (49)6.4节能措施 (50)6.5节能效果 (51)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52)7.1迁建地点环境现状 (52)7.2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52)7.3治理方案 (52)7.4环境监测 (55)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6)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57)8.1安全卫生 (57)8.2消防 (59)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65) 9.1组织机构 (65)9.2人力资源配置 (66)9.3培训 (66)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68)10.1建设工期 (68)10.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8)10.3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68)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0) 11.1编制依据 (70)11.2编制范围 (70)11.3投资估算编制基数及说明 (70) 11.4项目总投资估算 (72)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74)12.1编制依据及说明 (74)12.2运营成本估算 (74)12.3财务评价结论 (75)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77)13.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77)13.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77)13.3风险分析 (80)第十四章招标采购方案 (81)14.1招标编制依据 (81)14.2招标范围 (81)14.3招标方式 (81)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83)15.1结论 (83)15.2建议 (83)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情况1.1.1项目名称某某市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市中医院1.1.3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某某1.1.4项目建设性质异地建设1.1.5建设单位简介某某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四川省中医医院试行评审标准

四川省中医医院试行评审标准

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九年九月第一局部医院中医特色优势根本准入标准四川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申报等级评审中医特色优势根本准入标准在80分以上者,具备申报等级医院资格,进入医院等级评审。

第二局部医院管理运行评审标准评审标准目录一、医院管理〔200分〕 1〔一〕依法执业〔20分〕 (1)〔二〕组织机构和管理〔20分〕 (3)〔三〕人力资源管理〔30分〕 (5)〔四〕应急管理〔20分〕 (7)〔五〕信息系统〔20分〕 (8)〔六〕财务管理〔30分〕 (10)〔七〕后勤保障管理〔20分〕 (12)〔八〕医疗仪器设备管理(10分) (14)〔九〕中医药文化建设〔20分〕 (16)〔十〕院务公开管理(10分) (17)二、医疗质量管理〔380分〕 (18)〔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0分〕 (18)〔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30分〕 (19)〔三〕医疗技术管理〔20分〕 (21)〔四〕重点专科质量管理〔30分〕 (23)〔五〕门诊工作质量管理(20分) (25)〔六〕急诊质量管理﹙30分﹚ (27)〔七〕病房质量管理﹙40分﹚ (29)〔八〕重症监护质量管理(30分) (32)〔九〕感染性疾病和医院感染管理(40分) (34)〔十〕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40分) (38)〔十一〕药事质量管理〔20分〕 (42)〔十二〕输血质量管理〔10分〕 (44)〔十三〕病案质量管理〔20分〕 (46)〔十四〕护理质量管理〔40分〕 (48)三、医疗平安〔100分〕52〔一〕医疗效劳平安〔40分〕 (52)〔二〕建筑、设备、设施平安〔30分〕 (54)〔三〕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平安〔30分〕 (55)四、医院效劳〔50分〕56〔一〕维护患者合法权益〔18分〕 (56)〔二〕效劳行为和医德医风〔18分〕 (58)〔三〕效劳环境和效劳流程〔14分〕 (59)五、医院绩效〔70分〕60〔一〕社会效益〔25分〕 (60)〔二〕工作效率〔25分〕 (63)〔三〕经济运行状态〔20分〕 (64)六、技术水平〔200分〕65 附件:四川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参考指标一、医院管理〔200分〕〔一〕依法执业〔20分〕〔二〕组织机构和管理〔20分〕〔三〕人力资源管理〔30分〕〔六〕财务管理〔30分〕〔七〕后勤保障管理〔20分〕〔八〕医疗仪器设备管理(10分)〔九〕中医药文化建设〔20分〕〔十〕院务公开管理(10分)二、医疗质量管理〔380分〕〔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0分〕〔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30分〕〔三〕医疗技术管理〔20分〕〔四〕重点专科质量管理〔30分〕〔五〕门诊工作质量管理(20分)〔六〕急诊质量管理﹙30分﹚〔七〕病房质量管理﹙40分﹚〔八〕重症监护质量管理(30分)〔九〕感染性疾病和医院感染管理(40分)〔十〕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40分)〔十一〕药事质量管理〔20分〕。

一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一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一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一级中医医院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医院
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为了提高一级中医医院的建设水平,以下是一些建设标准的具体内容。

首先,一级中医医院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医院
的建筑布局、设施设备、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等都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其次,一级中医医院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特色,医院内部的装修风格、医
疗设备的选用、医疗服务的设置等都应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医院的环境氛围应该能够给患者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另外,一级中医医院的建设还需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医院要有一支高素质
的中医医疗团队,包括中医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

此外,一级中医医院的建设还需注重信息化建设。

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应该完善,包括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设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

最后,一级中医医院的建设还需要注重医院的管理水平。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管
理体系,包括医院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员培训等,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之,一级中医医院的建设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医院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等。

只有全面提高这些方面的建设水平,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7.09•【文号】国卫医发〔2020〕13号•【施行日期】2020.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有关要求,在充分总结各地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报送工作推进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系人:耿铖、胡瑞荣、王毅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cn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人:严华国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cn附件: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7月9日附件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规范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07年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07年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07年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现将《2007年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我局。

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2007年中医药工作要点2007年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继承创新,努力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防治疾病能力,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一、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继续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做好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的实施,在乡镇卫生院改建中加强中医科、中药房服务基本条件建设。

抓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县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继续开展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地区建设,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完善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激励机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培训工作,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认真总结,加强管理。

继续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医药工作受援面。

各省(区、市)在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工作中要落实好中医药相关政策措施,研究探索中医药补偿政策,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选择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二、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满意的中医药服务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有关中医药的政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要充分纳入中医药服务的内容。

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方案之建设任务

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方案之建设任务

(一)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1.医院至少建设6个以上中医优势专科,并设有专病门诊,开设病房的中医优势专科病房数应26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开设病房的中医优势专科应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每个中医综合治疗室业务用房面积应230平方米。

配备中医诊断、治疗、康复、理疗等设备,设备配置达到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要求。

围绕改善中医特色科室设施条件,科学合理规划业务用房建设布局,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2.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总结诊疗经验,制定并推广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升中医诊疗能力。

注重疗效总结,关键疗效指标体现中医药的相对优势和特色。

每个优势专科应确定至少3个主攻优势病种,依据主攻优势病种建设需求,配备相应的场地、设备、人员等支撑条件,推动病种诊疗及经验总结,形成可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并不断优化。

3.建设中医医疗技术中心,包括针灸治疗室、推拿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

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研发推广中医特色鲜明的专科诊疗技术,加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推广,提高中医综合治疗水平。

中医医疗技术中心(含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其中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4.医院应具备一定的综合服务能力,将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与现代技术更好结合,为中医特色优势发挥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满足基本设备配置的情况下,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按提供专科服务的需求选配设备。

5.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医院资源,为中医优势病种高危人群,提供治未病服务。

开展治未病中心建设,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域、健康管理区域等,组织架构、人员队伍、设备配置、项目技术等达到《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要求,业务用房面积2800平方米。

6,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医院资源,为中医优势病种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服务。

xx市中医院新院选址论证报告

xx市中医院新院选址论证报告

****市中医院新院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二○○九年四月目录1、选址单位基本情况2、选址依据3、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4、市场需求与建设规模5、场址选择6、规划初步方案7、环境影响评价8、社会效益分析9、结论附:选址方案图1、选址单位基本情况****市中医院创办于1957年,是市本级唯一一所非营利性综合性二级甲等公办中医医院,担负着****市中医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等重任,是****市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

院设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11个,编制床位250余张;医院现有职工39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3人,全院职工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85%;配备有螺旋CT、彩超、数字X线机、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净化层流手术室、ICU病房等一批先进设备和设施,拥有资产663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880万元,医疗设备总值2200余万元;目前,院年门诊达14.8万余人次,出院病人5000余人次,年业务收入5000余万元。

经过50年的发展和建设,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和改进,该院拥有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5个(骨伤科、康复科、烧伤科、中医肿瘤病科、创伤急救中心)。

骨伤科、康复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烧伤整形科、皮肤痔瘘科等学科具有突出的中医特色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其中尤以骨伤科和康复科突出。

骨伤科是该院具有传统特色的优势科室,充分运用中医传统手法,其中整复治疗各种骨折、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技术疗效好、费用低,在****市享有很高的声誉。

新一代中青年骨干医师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应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在诊疗严重创伤、疑难骨病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目前骨伤科两个病区共有70张病床,病床使用率保持在100%以上;康复科(神经内科)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专项技术,应用微创引流、石氏针灸手法、后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技术手段治疗各类中风病人,疗效十分突出,其科室规模、技术水平在****市处于领先地位,并已迈入全省的先进行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21〕84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21〕84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的通

正文: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21〕84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2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192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制的《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编号为建标106-2021,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06-2008)同时废止。

在中医医院工程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11月17日
——结束——。

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引导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对全市医药的引领作用,根据国家、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是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科学研究、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学术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医疗卫生科研前沿,开展创新性技术,提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推动学科建设发展,支撑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是指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卫健委)、省中医管理局(以下简称省中医局)批准的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健委)批准的市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

所涉及的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专业主要面向中、西医临床及相关专业。

第四条全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坚持科教融合.创新引领,定期评估,动态调整。

第二章申报评审第五条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申报工作由省卫健委、省中医局统一组织、实施。

市卫健委根据要求,筛选合格的学科上报省卫健委。

省卫健委、省中医局统一组织评审评估、确定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目录,并对外公布。

第六条市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由市卫健委先确定总建设数量,由各单位自愿申报。

市卫健委在综合能力评价和专家评审结果的基础上,经定,最终确定纳入建设计划的医学重点(培育)学件。

第三章申报条件第七条市卫健委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市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总体规划和布局,组织开展市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的项目建设,主要包括项目申请、评审、公示。

中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情况1.1.1项目名称××市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市中医院1.1.3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1.1.4项目建设性质异地建设1.1.5建设单位简介××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医院分东西两院和一个治疗中心,分别坐落于××市××区曙光路463号、二道区和顺二条48号和重庆路173号,医院总建筑面积21600m2,占地面积18300m2。

医院为三级甲等,共有床位555张。

设有内、外、妇、眼、骨伤、肛肠等10余个疗区及门诊专科,辅助业务科室30余个。

医院在职员工748人,其中初级职称172人,中级职称191人,高级职称116人。

1.1.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市工程咨询服务中心工程咨询资质编号:工咨甲×××××××××××1.2编制的依据与范围1.2.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3.《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XX〕97号)4.《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XX〕164号)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XX〕1325号)6.《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7.《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8.《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发〔20XX〕23号)》9.《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XX〕474号)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11.××市中医院与××市工程咨询服务中心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精)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为明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建设工作,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特制定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第二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地市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是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区域性中医药医疗中心。

第三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全国范围内发展目标明确、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人员结构合理、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现有床位规模适当;编制床位数原则上东部地区不少于250张、中部地区不少于200张、西部地区不少于150张、民族医医院不少于50张,床位使用率65%以上,第五条通过加大投入,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医院管理,使建设单位达到:适应群众需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专病)优势明显,疗效水平较高,服务质量优良,运行机制良好,费用控制严格,创新能力较强,可稳步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医临床科研、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心。

第六条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单位要达到以下目标:(一)医院规模适度。

能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需求;(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建设完成后,彻底改变房屋不足与陈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设备配套,环境优美,能够适应临床业务需要和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就医条件的要求;(三)临床科室齐全。

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科等),有条件的一级临床学科进行二级专业分科;(四)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慢性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中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急诊急救能力提高明显,成为当地急诊急救网络的重要成员单位;(五)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

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服务领域得到拓展,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每个项目单位建成不少于3个省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专病)。

中医药治疗率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六)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医疗费用得到控制,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人次费用低于同级综合医院水平;(七)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得到提高。

具备符合医院制剂配制要求的基础设施条件,医院中药特色制剂的质量和配制水平明显提高,能满足中医临床和人民群众对医院中药制剂的需要;(八)中医药科研条件得到改善。

能针对本地区的主要疾病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引进消化吸收中医药科研成果,组织筛选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九)继续教育能力得到加强。

能组织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成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十)人员结构更趋合理。

形成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业务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能开展中医药继承工作和科技创新。

第三章建设原则第七条整合资源,合理布局。

统筹规划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布局,整合中医药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运行效率。

第八条完善功能,配套推进。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是当地中医医疗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接受下级医疗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及业务技术指导任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在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上要满足当地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开展临床科研、推广适宜技术、实施继续教育等的需要。

第九条明确标准,规范建设。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要根据指导意见精神、覆盖人口及服务功能确定建设规模,做到规模适度、功能适用、装备适宜、经济合理。

本着填平补齐的原则建设业务用房和购置设备。

房屋建设以改扩建为主,严格控制新建项目。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标准第十条建设内容主要是业务用房建设和基本诊疗设备(含中医药特色诊疗设备)配置。

第十一条业务用房建设原则依照指导意见确定的标准安排。

设备配置目录和规格按所附清单依据填平补齐原则选配,设备采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二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原则上保持现有编制床位数不变。

确实需要增加床位的,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统筹考虑,新增床位全部用于中医临床科室。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范围内中医医院的总床位数与区域内人口总数之比原则上不得超过每千人口0.27张床的标准,人口稀少地区可适当上浮。

第十三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建设床均建筑面积应符合表一的指标,规模较小的民族医医院床均面积可适当加大。

表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指标(m2/床)建设规模床位60 100 200 300 400 500日门(急)诊人次210 350 700 1050 1400 1750面积指标69~7272~75 75~78 78~80 80~84 84~87 注:1、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或下限。

2、大于500床的中医医院建设,参照500床建设标准执行(下同)。

第十四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可参照表二。

在使用时,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比例可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表二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比例关系表(%) 床 位60 100 200 300 400 500 急诊部3.1 3.2 3.2 3.2 3.2 3.3 门诊部19.7 20.5 21.2 21.5 21.5 22.0 住院部26.2 27.5 30.0 31.5 32.5 32.7 医技科室19.7 17.5 17.0 16.6 16.0 16.0 药剂科室13.5 12.1 9.4 8.5 8.3 8.0 保障系统10.4 10.4 10.4 10.0 9.8 9.0 行政管理3.7 3.8 3.8 3.7 3.7 3.8 院内生活服务3.7 5.0 5.0 5.0 5.0 5.2 注:1.使用中,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2.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

第十五条 单列的传统中医、民族医特色疗法项目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三。

表三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 2)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床 位 100 200 300 400 500 中药制剂室 小型500~600 中型800~1200 大型2000~2500中医传统疗法中心(针灸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灸疗法室、350 500 650足疗区、按摩室、候诊室、医护办公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第十六条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0m2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

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医院分类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面积指标8~10 4 2.5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

第十七条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编制内的预防保健工作人员每位20m2标准另行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八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编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可按病床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基数计算:100~400床为1:1.4~1.5,500床以上为1:1.6~1.7。

第二十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基本设置与构成应符合表五、表六、表七的要求。

表五省级中医医院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基本功能具体内容医疗1、开展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积极运用中药制剂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急诊病例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

2、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任务。

3、检验、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检查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4、设置13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必须有以运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传统疗法为主的科室。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65%以上。

5、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并坚持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必须采用西医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

中医药治疗率达到60%以上。

6、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能够为病人提供临方加工、代煎服务,具有研究、开发、生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能力。

科研1、针对本地疾病谱,结合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制定本院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计划。

2、建立专科(专病)临床研究室,对本院治疗优势病种的经验和本地名医、民间中医治疗相关疾病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并应用于临床。

3、承担本地中医药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任务。

4、建立中心实验室,具备承担重大中医药科学研究课题的能力。

教育1、制定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并付诸实施。

2、承担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任务、下级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修任务。

3、具有承担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能力。

4、开展电化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

预防养生保健1、疾病预防、传染病疫情报告。

2、养生保健。

3、健康教育。

业务指导负责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表六地市级中医医院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基本具体内容功能医疗1、开展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积极运用中药制剂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急诊病例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

2、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任务。

3、检验、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检查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4、设置10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必须有以运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传统疗法为主的科室。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65%以上。

5、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并坚持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必须采用西医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