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01-102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课件出示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样也把小老虎翘不动!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生:他们差未几重,玩得可好呢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课件出示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5个苹果1千克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生:克与千克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生:两,斤,公斤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XXX 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教师板书“克与千克”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2、1克与1千克的关系?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揭示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
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四、总结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板书设计:分橘子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14÷4=3(盘)……2(个)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36+28+17=65-25-21=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022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2022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教师备课的成果最终要以教案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是授课的重要依据。
如何写好教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去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图形的拼组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复习位置与图形(一)位置的复习1、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班级中的位置?(学生介绍教师引导)师;谁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说一句话。
2、练习(投影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考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师:“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的家应该是几门几层?师:“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的家应该住在哪里?(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3、介绍:(1)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介绍同班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哪面?”(关键让学生搞清:谁和谁比,以谁为中心这一难点)4、出示:○ ◇ △ ¤你能用“左右”来介绍一下○与△的.位置吗?(如:△在○的____面;○在△的____面。
)5、游戏:听反话。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 分苹果》公开课教案_18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苹果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说说你喜欢吃哪些水果?瞧,我今天带来了18个苹果。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你们能帮我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吗?二、探究新知出示问题: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1)请同学们动脑筋想想解决的办法,如有困难,可以找你喜欢的小伙伴一起想办法。
师巡视指导。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C、可以用学具摆一摆D、用减法:18-6-6-6=0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个?生答:9个。
3.认识除法算式(1)小朋友们,你们回答的真棒!18个苹果,每盘放6个,谁来说说除法算式是什么?生答:18÷6=3(盘)(2)同学们,上面的过程也可以用除法竖式来表示,请看,出示课件。
边出示边解释说明边板书竖式。
指导: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除法竖式的符号像我们学过的哪个汉字?(生答:厂)被除数要写在“厂”里面,表示要被分的苹果总数除数要写在“厂”撇的左边,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商要放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要与8上下对齐,表示可以放3盘。
3乘6的积要写在被除数18的下面,表示分走的苹果数被除数和除数的乘积的差“0”要写在下面,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下的。
同学们一定不要忘了在横式上写出最后商的得数“3”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除法竖式的写法,师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除法竖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指名说。
人教版二下数学表内乘法(一)整理与复习说课稿公开课课件教案
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说课稿文平小学孔会玲一、学习内容:单元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内容:表内乘法(一)整理与复习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材分析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是本册的主要目标。
三、教学目标1.复习乘法的含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建构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出课堂目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这一单元的知识。
(2)回顾: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小组合作学习)(二).整理和复习: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3 + 3 + 3+ 3 = 123 ×4 = 12表示4个3相加的和是12。
4 × 3 = 12. . .乘数乘数积2.整理1~6的乘法口诀表。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教师小结:我们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时一定要全面整理并有序排列。
(2)反馈练习:任意指一句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3.整理1—6的乘法算式表。
(1)拿出准备好的1—6的乘法算式卡片进行有序的整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三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已有关于角的感性经验,但学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
而这些就是也是节的学习起点。
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创设了“根据平面图形上的部分,让学生猜猜是哪个图形”,学生的兴趣被游戏激发起来,特别是猜圆形时,学生感悟到圆上没有角,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才有角,初步感受了角的表象。
再让学生摸平面图上角的形成,紧接着把角描出,移走平面图形,只剩下角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
这样学生就会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
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
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入手,激活促思1、“摸一摸,猜一猜”(1)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看谁最聪明,能不能不用眼睛用手摸,说出老师的布袋子里放了什么图形,比一比谁最厉害。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6课时 克和千克公开课课件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克和千克练习题(一)1、1千克=()克 1千克=1公斤=()斤500克+500克=()千克 2千克=1500克+()克2、一头牛250(),一袋盐500(),一本书500()。
一把雨伞400(),一袋大米50(),一个足球200()。
一袋奶粉500(),一瓶墨水50(),一支牙膏25()。
3、一个5分硬币重1克,()个5分硬币重10克。
4、1000克比700克多()克,1千克300克=()克5、你妈妈体重是()千克,你爸爸体重是()千克。
6、1000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对吗?()7、2030千克比2000千克多()千克,1袋白糖重1()。
8、一个苹果重200克,()个苹果1千克。
9、按从重到轻排列。
600克 1千克 20千克 3000克( ) >( ) >( ) >( )10、改正不对的单位。
小明体重30克,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11、一桶油连桶重9千克,桶重100克,油重()千克()克。
12、5500克-500克=()千克,3400克+600克=()千克13、一头大水牛的体重是499千克,大约是()千克。
克和千克练习题(二)一、了解下面物品的重量填在()里。
(1)一个鸡蛋重()(2)一块肥皂重()(3)一袋白糖重()(4)一袋面粉重()(5)一袋水泥重()(6)自己的体重()二、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三、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00() 5() 500() 100()四、在○里填上>、<或= 。
(1)4千克○400克 (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 (6)9千克○5千克五、计算。
(1)1千克=( )克 (2)4000克=( )千克 (3)25千克+10千克=(4)72克–32克= (5)35千克÷5= (6)6克×8=六、应用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3)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4)一辆大卡车一次运苹果80筐,一辆小卡车一次运24筐,一辆大卡车一次比小卡车多运多少筐?克和千克练习题(三)一、填空题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及点评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及点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判断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建立角的表象。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大小不同的角图片。
2.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角吗?谁能举个例子说说?2.学生举例:桌子上的角、书本的角、剪刀的角等。
(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1)教师展示三角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2)学生回答:三角形。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提问:你们发现三角形有几个角?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教师展示活动角,提问:谁能告诉我在这个角里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一个顶点、两条边。
3.感知角的大小(1)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角图片,提问:谁能告诉我在这些角中,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2)学生回答: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3)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
4.学习比较角的大小(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提问:谁能告诉我在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2)学生回答:大的角,小的角。
(3)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比较角的大小。
5.动手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1)教师发放剪刀、彩纸,要求学生剪出大小不同的角。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在这些角中,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画一个你喜欢的角。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判断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角的概念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角的度量、角的计算等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但是他们对于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
2.让学生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的理解和角的种类的认识。
2.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例子,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
2.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加深对角的理解。
3.讲解法:教师对角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量角器、角的模型等。
2.学具:每学生一份角的模型、直尺和量角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例子,如钟表、三角板等,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都有角。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角的种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并通过角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角。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角,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它们的大小,并说出它们属于哪种角。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角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生活中的角,并记录下来。
二年级下数学《平均分》王健人教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24
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能借助小棒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用语言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析、总结、概括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概括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四、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练习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
导入:小朋友们看,猴子妈妈摘了9个又大又红的桃子,3个小猴子高兴极了,可是,猴子妈妈分完桃子后,小猴子们却不高兴了,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为什么小猴子不高兴了?(每个小猴子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2)那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每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呢?我们来帮它们分一分。
(3)我们手里没有桃子怎么办?(可以用小棒代替)现在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可以合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了解分配情况。
(4)学生汇报分配情况,展示分配结果,并说出理由。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分一分?(指名演示)分得的结果是什么?(每个小猴都分3个)这就公平了?为什么?(每个小猴子分的都同样多)板书:分得同样多师:除了可以一个一个分,还可以怎么分?师:最后每只小猴分几个?(3个)(5)教师小结:像这样,无论是一个一个分还是几个几个分,每只小猴都分了3个,它们分的都同样多,只要分到最后,每份分得的都同样多,在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师:谁听清了,这种分法叫什么?(平均分)你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
师:平均分就是要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
3、揭示课题:(板书:平均分)4、怎样进行平均分(1)平均分桃子师:刚刚我们帮小猴子分桃子,每个小猴子分几个?(3个)每只小猴子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是把桃子怎么分给小猴子的?(平均分)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帮助猴妈妈,把9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小猴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九单元-找规律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找规律(一)
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
横着看, 每一行的四个图形都相同, 只是所在的位置不同。上一行和下一
行相比, 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
其他每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一格, 就变成
了下一行。
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竖着看, 后面一列和前面一列相比, 前面一列的最上面的图形移到最下面, 其他每个图形都向上移动一格, 就变成 了后面一列。
就变成了下一行。
一格, 就变成了下一行。
竖 后面一列和前面一列相比, 前 着 面一列的最上面的图形移到最 看 下面, 其他每个图形都向上移
动一格, 就变成了后面一列。
后面一列和前面一列相比, 前 面一列的最下面的图形移到最 上面, 其他每个图形都向下移 动一格, 就变成了后面一列。
请你开动脑筋, 积 极思考, 从这些卡通贴 画中选择你喜欢的摆一 摆, 创造有规律的图形。
规 律:
横着看, 每一行的四个图形都相同, 只是所在的位置不同。上一行和下一 行相比, 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 其他每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一格, 就变成 了下一行。
竖着看, 后面一列和前面一列相比, 前面一列的最上面的图形移到最下面, 其他每个图形都向上移动一格, 就变成 了后面一列。
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 地改变自己的位置, 这样的排列 规律, 叫做循环排列规律。
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 地改变自己的位置, 这样的排列 规律, 叫做只是所 每一行的四个图形都相同, 只是所 在的位置不同。上一行和下一行 在的位置不同。上一行和下一行
着 相比, 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 相比, 上一行的最后一个图形移到
看 后, 其他每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一格,最前面, 其他每个图形都向后移动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亲手操作,观察和体验角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折纸、拼图等操作材料。
2.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剪刀、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和拼图,观察和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问题解决》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3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问题解决》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3 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问题解决》活动教案,主要内容是表内乘法应用题。
我们将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卡片和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配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出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们理解问题的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2. 小红有4个糖果,每个糖果分给3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答案:1. 3 × 2 = 6,一共可以分给6个小朋友。
2. 4 × 3 = 12,一共可以分给12个小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于表内乘法的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仍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提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涉及到多位数的乘法应用题,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够解决!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性质》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如何进行除法计算;-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具卡片、实物模型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准备学生小组活动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启发学生:如果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两个数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讲解除法的性质(10分钟)1. 除法的定义: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2. 除法的性质:- 商和被除数是倍数关系。
- 除数不为0。
- 两个相等的数相除,商为1。
- 任何数除以1,商为被除数本身。
- 0除以任何数,商都是0。
计算除法(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具体的除法计算例子,如:83 ÷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2. 解答问题:83 ÷ 2 = 41 余 1。
3.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是除以除数的积加上余数。
4. 学生们进行几个类似的例子计算。
发现规律(10分钟)教师给学生出示数对卡片,例如:(15, 5),(24, 4),(36, 6),(42, 7),要求学生观察数对中的关系,发现规律。
小组活动(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活动:1. 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组除法计算的例子。
2. 小组成员相互出题、交换试卷,进行计算。
3. 学生们互相检查对方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成除法计算。
2.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进行展示。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梳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题。
2. 完成课后作业册中相关题。
---该教案旨在通过讲解除法的性质和进行除法计算的练习,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角的直观认识。
[教学准备]师备纸质五角星、三角形和活动角,三角尺。
生备三角尺、活动角、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
谈话: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做手工,桌子上都摆了哪些材料呢?2.引入课题。
引导: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为什么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小朋友都说有5个角和3个角,那什么是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二、初步认识1.认识物体面上的角。
引导:谁来指一指五角星的5个角在哪里?(指名指角)示范:指角的时候,手指要从尖尖的点分别沿两边指出来,这就是一个角。
三角形的3个角在哪里?(指名学生用三角形指)请你们拿出三角尺,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边指边说:这是一个角。
2.认识数学上的角。
提问:仔细观察桌上的这些材料,你能从哪些物体面上找到角呢?同桌互说。
交流: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谁来指一指?(课件显示物体上的角)钟面上的角在哪里?剪刀呢?课件呈现三角尺、纸工袋和闹钟。
说明:我们沿着物体的边找到了角,把这些角画下来,再用这样的小“弧线”表示出角(画弧线),这就是数学上的角。
提问:这些图形都是什么?(角)3.认识角的各个部分。
现在老师要把这个角请到黑板上来。
(板书画角)明确:你们知道这个尖尖的点叫做什么吗?角的顶点。
(板书:顶点)从顶点出发,画出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什么呢?角的边。
(板书: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来指指这三幅图中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从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呢?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公开课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社交媒体
通过社交媒体与学生及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分享 学习心得和成果。
05
学生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1 2 3
听讲专注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是否能够持续集 中注意力,以及对于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
互动参与度
学生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 力。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点评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04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教具准备
教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教具
数学教学挂图、小黑板、计数器、教学卡片等
学具
学生自备小棒、圆片等
入理解。
02
提高练习题难度
适当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
03
增加课堂互动
设计更多的小组讨论、游戏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
THANK YOU
评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如举手发言、 小组讨论等,以及是否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思维活跃度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或观点,展现出思维的活跃性 和创造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统计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包括是否按时提交、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等,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练习法
安排适当的练习和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 高解题能力。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用算盘表示数》公开课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用算盘表示数》公开课教学设计3用算盘表示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人数算盘和算盘的结构,了解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方法,能说出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能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能说出算盘上数的组成并能读、写算盘上的数。
2.使学生通过用算盘表示数,感受记数工具的科学和方便,体会记数工具和数的表示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初步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与深厚,逐步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用算盘表示数。
掌握上珠以一作五的记数方法。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算盘、计数器,要求学生事先在算盘上从右边一档起表示出个、十、百、千位。
教学过程】一、拨珠引入1.看珠读数。
出示计数器(或在黑板上画出计数器)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
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或在画出的计数器上用磁性算珠表示)四百、三百二十四、一千先指名读出计数器上的数,并说出各数的组成,再集体读一读计数器上的数。
追问:计数器百位上拨4个珠表示多少?第二个计数器上为什么是三百二十四?在计数器上表示一千?2.拨珠写数。
板书:五百、二百三十、四百二十五。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写出相应的数。
交流:这三个数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拨的?又是怎样写是?(结合交流,教师演示拨珠并板书写数)3.引入课题。
小朋友已经能熟练地看计数器上拨出的数珠读出表示的数,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一个数,看数珠写出计数器上的数。
在表示数的时候,除了以前用过的小棒、计数器,还有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计算工具——算盘,用算盘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计算加、减法和乘、除法。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算盘表示数。
(板书课题)二、研究新知1.研究例4.1)熟悉算盘。
出示算盘并提问:有哪些小朋友见过算盘,举手给大家看一看。
你知道算盘是谁发明的?它有什么用处?看一看你带来的是七珠算盘还是XXX算盘,告诉老师。
(选择七珠和五珠算盘引见给学生窥察)指出:算盘是1000多年前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它可以用来记数和计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学目标: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
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
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1.找基本图形(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钟表》
清平乡民族中心校程枭茹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并让学生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时=60分。
教学难点: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实物钟面教具一个, ppt课件,跳绳两根。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抓住歌曲《童年》里面的歌词“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展开对时间的讨论。
(钟表)人们往往是通过钟表知道时间的。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课
1、教学例1(出示钟面课件)
导入:同学们,这就是一个钟面,请大家仔细观察。
看一看
(1)你能试着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吗?并说说为什么?
(2)观察: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和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格子)
(3)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拨一拨
孩子们真是太棒了,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接下来老师要拨动钟面,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1)师把时针从1拨到2,让学生按男女分组观察。
提问: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大格,就是一时,分针走了60格,就是60分。
并板书: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1时=60分)
(2)时,可以是字母 h 表示,分可以用min 表示。
引导学生读一读、用手书空这些字母。
(3)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你能填一填吗?(出示课件)填好后,学生齐读。
(4)其实,这些知识书上也有,通过看书把今天的知识再巩固一遍。
2、教学例2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1时等于60分,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通过活动,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请看例2:
活动1:感受了1分钟
1.一分钟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
2.一分钟看谁能完成这两组游戏。
第一组,我拨你说。
师拨钟面,8:00,8:30,11:40,2:20,4:05.第二组,我说你拨:12:05,3:20,5:35,9:50.
感受一分钟音乐,一分钟的动画片
活动2:1分钟比赛:
1、1分钟还能算出不少题呢?翻到109页第3题,你能在1分钟内完成吗?
2、1分钟时间能从1数到几?
3、1分钟跳绳能跳多少下?
三、课堂小结,感受时间的珍贵。
四、板书设计认识钟表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也就是60个小格。
1时=60分,1h=6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