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运动活动的注意状态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e710b33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1.png)
⼀.名词解释注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反映意识⾃我意识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要求的。
1.( )是⼼理活动顺利进⾏的重要条件,它对⼼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2.当个体专注某⼀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3.有明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4.⼈们可以⼀边骑车⼀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理论5.研究者通常⽤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6.只有⼈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8.下⾯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种意识状态B.在⼼理医⽣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巳⼴泛应⽤于⼼理治疗等⾏业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的结果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三、多项选择题:11-14⼩题,每⼩题3分,共12分。
在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注意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8868eb4c69eae009581bec75.png)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不幼儿的活劢
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 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 少。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 趣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 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2013-10-23
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 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 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 现的。
【案例分析】 “当你垒宝塔的时候,下面要选最大的 积木,对!就是那个最大的,还有没有 了,再找找看!”于是幼儿就找最大的 积木搭他的宝塔了。想一想,老师的这 段话有助于幼儿什么注意的产生?这是 什么因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2013-10-23
三、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 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注意的分 配能力比较差。 作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理素质条件。
(3)恰当安排、布置教育环境,既要避免繁杂干扰,又要 能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利亍幼儿正常活劢的开展。 (4)教育内容、方法要新颖,赋予各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的因素。
2013-10-23
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 :
2.不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1)兴趣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因素。
(2)需要也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3)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不幼儿的无意注意的产生有关。
体育保健学 (第五、六章)
![体育保健学 (第五、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9e82e16802768e9951e738af.png)
早锻炼可以迅速消除大脑皮层因一夜睡眠而形成的抑制, 活跃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振奋精神,以充沛的精力和愉快 的情绪,开始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经常在清新的空气中进行适当的早锻炼,对增进健 康,增强体质有显著的作用。 早锻炼的项目和内容,一般应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 易行的活动内容为主,如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 本功和简单套路等。 早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以 20~30min为宜,运动 负荷也不宜过大,并避免作一些剧烈的运动或比赛。早锻 炼后至早餐前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三)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
1. 一般应在新生入学初,在体格检查(初查)的 基础上,由校医和体育教师共同协商确定组别。 2. 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后(一般是一个学期),再 根据学生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如原属医 疗体育组和准备组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健康 状况和功能水平提高了,可转入准备组或基本组。 3. 调整组别一般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体格复查后进 行。 4. 如分组发生困难时,可暂时将其编入较低的一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根据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材料,再 确定组别。 5.体格检查时,某些学生由于精神紧张、疲劳、发 烧等原因,往往出现功能异常反应,可改期进行功能检查, 予以鉴别。 6.分组确定后,要定期观察和检查分组是否恰当, 尤其对医疗体育组和刚转入较高一组的学生,更应加强医 务监督。
(二)体重 健康人在大运动负荷运动后,由于体液的丧失,会有 一时性体重下降,但1~2天后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体 重持续下降,并伴有其他异常现象,可能是健康状况不 良或是过度训练。在进行自我监督时,应每周测体重 1~2次,记录下具体重量。 (三)运动成绩 自我监督时,根据运动成绩稳步提高、运动成绩保持原 有水平、运动成绩下降或动作协调性破坏等情况,可分 别记录为"良好"、"一般"和"不良"。 在客观检查中, 还可以记录背力、握力、肺活量、呼吸频率、伤病和女 子月经等情况。
第五章 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2
![第五章 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2](https://img.taocdn.com/s3/m/f5e9c35e650e52ea551898ef.png)
脊休克的恢复:
脊休克后,一些以脊髓为中枢的基本反射可
逐渐恢复,其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动物种族进化程度 ② 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程度:
第五章 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
第三节 反射性运动和节律性运动 第四节 随意运动的发起和管理
第三节 反射性运动和节律性运动
反射 机体将一些相对独立的肌肉收缩活动联系 起来,使它们一起协调活动的过程称为运 动协调。运动协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 反射。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某一特定 的感觉刺激产生模式相对固定的应答性反 应过程就是反射。
但是,当猴子的前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皮层受损后 ,猴子就不会这么做.而是将于以最短的运动路径 直接伸向前去抓取食物,就像是察觉不到有透明塑 料拌板的存在,结果将手—次次地撞击到面前的挡 板上。
大脑的三个运动皮层的作用
A、初级运动皮层与运动参数的编码 1、初级运动皮层参与运动力量的编码 2、初级运动皮层参与运动速度的编码,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变 化速度有关。 3、初级运动皮层参与运动方向的编码
运动的计划处于最高的战略性层次上,它将决定运动的 目的和为达到该目的所应采取的最佳运动策略,大脑皮 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外侧部参与了这一神经活 动过程。
运动的编程旨在解决具体的战术性问题,它将决定各有 关肌肉收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次序以及为准确地达到运 动目的而对肌肉的活动进行适时的调节,大脑初级运动 皮层和小脑参与了这一神经活动过程。
黑质多巴胺能纤维的兴 奋性效应由壳核神经元 上的兴奋性多巴胺D1型 受体介导的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017460ed630b1c58eeb53d.png)
精心整理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精心整理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方法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第五章 运动生物力学应用2
![第五章 运动生物力学应用2](https://img.taocdn.com/s3/m/6a164f3d0b4c2e3f57276310.png)
第四节缓冲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赵焕彬、王海涛)一、动作形式延长力的作用时间以减小冲力作用,在运动技术中叫缓冲作用。
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减小冲力作用为目的动作称为缓冲动作。
例如,接高速来球,当手接球后屈肘回收,可延长手和球的作用时间,减小球对手的冲力作用,在篮球技术中要领称“迎、引、握”。
又如各种落地的缓冲动作,一般要求前脚掌先着地,并迅速过度到全脚掌,同时拌有屈膝、屈髋和伸踝动作,以延长脚与地面相互作用的时间,进而减小冲力可能对人体造成的的伤害。
上述动作是靠人体本身的动作来达到缓冲目的的,另外,还可以利用器械设备达到缓冲的目的。
如撑竿跳高和跳高用的海绵垫、跳远的沙坑等,都是为了延长着地时力的作用时间以减小冲力。
拳击运动员带的手套,可减缓击打时的冲击力值。
从缓冲动作的目的分析,有些缓冲动作是作为动作的结束部分,掌握人体平衡是其主要任务,如体操、武术、技巧、舞蹈等结束部分的动作。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缓冲动作是为后续动作作准备,如跑及各种跃的缓冲动作只是整个支撑动作中的一步分。
支撑腿落地一直到瞪离地面瞬间,一般经历3个阶段即落地、缓冲及蹬伸阶段。
缓冲动作是落地的必然又为蹬伸做好准备,使下收各关节处于适宜的发力状态。
短跑中蹬伸是产生水平加速度的重要要阶段,缓冲动作就要从这个前提出发而与之相适应,包括缓冲开始的落地方式,最大缓冲角以及在最大缓冲时人体重心与支撑点的互相联系。
缓冲动作是体育技术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项目中缓冲动作是不可或缺的。
有些缓冲动作的作为技术动作的结果部分,但相当一部分缓冲动作是后继动作的准备。
(一)作为结果部分的缓冲动作这类缓冲动作作为体育动作的结果部分,掌握Array人体平衡是其主要任务。
例如体操各种下法、跳高跳远的落地动作等,如图1。
落地缓冲动作分为三种类型,即链型缓冲、弹性缓冲、刚性缓冲。
链型缓冲:是指落地阶段前期和中期膝、踝、髋关节彻底放松屈曲,不产生内力,而在后期(各关节屈至极限) 承受冲击,肌肉进行向心收缩,肌肉受力小于肌肉收缩力。
《普通心理学》:注意的外部表现
![《普通心理学》:注意的外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7018dd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8.png)
注意的外部表现
⼀个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否知道学⽣是不是在认真听讲呢?他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因为⼈在注意状态下,常常伴随着特定的⾏为变化,有时通过观察就可以了解个体的注意状态。
⼀般来说,注意的外部表现有以下三个⽅⾯。
⼀是适应性动作出现。
⼈在注意状态下,感觉器官⼀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
当我们注意⼀个物体,会“注⽬凝视”;注意⼀种声⾳,⼜会“侧⽿细听”;在我们专注于回忆往事,思考问题时,⼜常会“眼神发呆,若有所思”。
当然,最明显的适应性动作就是个体能够跟随组织者的思路,配合做各种运算或操作等,这也说明个体正处于积极的有意注意状态。
⼆是⽆关动作停⽌。
当⼈们集中注意时,就会⾼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些与活动本⾝⽆关或起⼲扰作⽤的动作会相应减少甚⾄停⽌。
因此,⼀个认真听讲的学⽣不会总是东张西望,交头接⽿,或者玩⼀些与活动不相⼲的东西。
三是呼吸运动变化。
⼈在注意时,呼吸常常是轻缓⽽均匀,有⼀定的节律。
但有时在紧张状态下⾼度注意时,常会“屏息静⽓”,甚⾄⽛关紧闭,双拳紧握。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a39bad19998fcc22bdd10da9.png)
➢从结构角度上看,程序训练法与模式训练法最大的不同 之处是控制依据,程序训练法则以训练程序为控制依据。
➢至于程序训练法中的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及训练手段等 构件的组织特点及具体功能可参见模式训练法中相应的 内容。这里集中讨论的是程序训练法结构中的训练程序。 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时间序列和联系形式三个要素组 成。
➢也可以用于在分别掌握不同技术动作后进行的串联技术 的训练。(运球急停投篮)
➢还可以用于一些战术配合的整体训练。主要标准是战术 的效果和质量。(排球的快球战术)
多元动作训练时注意
在单个动作基础上,特别注意掌握多个 动作之间的串连和衔接
个人成套动作训练时注意
1.如果着重于成套动作质量时, 可以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2.如果提高成套动作参赛能力, 强度动作的流畅、连续性,不 拘泥细节
➢训练程序表达了训练过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训练内容 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地说,训练程序中训练内容的逻 辑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越清晰、越细致,则越有利于 程序训练的组织实施。
➢科学编制训练程序是实施程序训练法的重要前提。
(二)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特点
1、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
构成要素:单次(组)负荷量、负荷强度、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静止、肌肉按摩、散步
(二)重复训练法的类型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基本内容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释义(重点)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类型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特点(难点)
运动训练的基本操作方法类别
➢分解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 持续训练法 ➢ 变换训练法 ➢ 循环训练法 ➢ 比赛训练法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2f4fc658fad6195f312ba6fb.png)
相关。
基本内容六:生理和心理机制
1. 体育活动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学原因与氨基酸 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有关、与脑内神经肽的变化有关、与心血管系统的 健康程度有关。
2. 体育活动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心理学假设包括:心 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 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 假说等。
教学活动3
知识点3: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教学活动: 首先请学生罗列出体育活动会产生哪些情绪效益。 重点介绍体育活动对抑郁、焦虑的影响。 通过实验法指导学生对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测量。
讨论1:体育活动能代替药物治疗抑郁症吗?
1. 抑郁症的症状 2. 抑郁症的治疗手段 3. 运动处方与药物的疗效
讨论2:当你心情烦躁时,可以采取什么样的 体育活动方式?
3. 控制点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是预测体育活动的一个 重要变量。一个重视自己健康状况并且是内部控制 的人,很可能会实施具体的体育活动。
4.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97),个体、行
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 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自 我效能可以更好地解释个体体育活动的参与。 5. 跨理论模型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动态进行的, 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跨理论模型提出了个体行 为变化状态的不同过程,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应 采取不同的行为转变策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 段转换。
4. 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和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 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5. 体育活动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 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基本内容三: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1107e6fc524de518964b7df9.png)
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
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
后期选择理论
人物:多伊奇
观点: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 置之前已经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 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 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Klinger(1992)
大学生有一半时间做白日梦
白日梦和幻想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
成功和失败;攻击和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等
提醒: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基于记忆和想象的内容自 发产生的。儿童看过的电视越多,白日梦的频率越高。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性质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问题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和意识状态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看:
1、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 、觉察、注意集中等。 2、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 出来的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 、对往事的 回忆等。 3、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 和活动。 4、在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 神实体。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和幻想
一、睡眠与梦
(一)睡眠 当代心理学 关于睡眠的研究
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 变化,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 以这些指标的变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 源。
运动训练学4-5章
![运动训练学4-5章](https://img.taocdn.com/s3/m/d2afafc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5.png)
运动训练学4-5章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P9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2动机激励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系统训练原则;5周期安排原则;6适宜负荷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直观教练原则;9适时恢复原则。
第⼀节竞技需要原则P91⼀、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运动员竞技能⼒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法、⼿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标,全⾯安排好训练和⽐赛。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节动机激励原则P94⼀、动机激励原则释义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为的训练原则。
⼆、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的⽬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C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作中的主体作⽤。
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f注意正确地运⽤动⼒。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P97⼀、有效控制原则释义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体育原理》总结第五章 体育过程与规律
![《体育原理》总结第五章 体育过程与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41dafa8b9f3f90f76c61b9f.png)
第五章体育过程与规律【内容摘要】体育过程是一个①体育教学实践与②体育运动实践、③运动恢复相统一、相融合的过程。
体育过程研究的发展概况:1.体育过程是20C80年代开始重视研究的课题。
2.20C30年代《体育原理》没有提出体育过程问题。
3.50年代苏联人将体育过程比较多,但主要是体育教学过程。
内容:“体育教育中的教学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体能,用一定的知识、技巧与技能来武装他们。
教学是全面发展受教育者身体能力的统一过程。
”——库库什金4.60年代我国体育理论把运动训练从“教学与训练”中分离出来。
5.80年代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是不同的过程。
6.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并非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延伸,这四者没有同一性。
体育过程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它能帮助分析体育过程的结构、要素,以及体育过程与相关的过程关系,更好地促进体育事业各个部分的改革与发展。
一、体育过程概述过程就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或活动产生、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空间上的表现。
过程是世界的普遍属性。
体育过程:体育是一种实践活动,活动的延续与展开即为过程。
(一)体育过程的本质、结构与特点体育过程的本质,也就是体育过程与社会其他活动过程的区别。
体育过程的本质可从如下四方面认识:1. 互动双向的活动过程:体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为主体客体的特性决定了体育过程是一个互动的双向互动过程。
2. 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体育过程中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统一决定的体育过程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3. 教学相长的过程:体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体育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4. 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体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体育过程始终是一个内化与外化交错递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观点:①坚持整体观、系统观分析体育过程。
②体育过程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过程:因为体育过程必须包括教学过程,离开了教学过程,就会把体育过程与健身过程搞混。
第五章体育竞赛心理PPT课件
![第五章体育竞赛心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506f897f1922791688e89e.png)
具有镇静作用)。
(2)注意
① 在选择和运用上述调节方法时,应根据学生的比赛
经验、训练水平、气质类型、年龄特征及动机性质等条件,
选择适合于学生特点的方法;
② 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学生及不同时间、地点选择简
便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是形成和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方
法。
第五章 体育竞赛心理
三、赛后心理状态与心理恢复
产生原因:指导思想不对,掌握的情报不全面、不准确, 有骄傲自满情绪,平时的思想作风不正。
预防克服:赛前认真仔细分析评价双方的实力,充分估计 面临的困难和将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既要敢于取胜,又 不盲目乐观。
第五章 体育竞赛心理
(4)赛前战斗准备状态,也称最佳竞技状态
这是一种理想的赛前积极应战的心理状态,也是优秀运动 员必需的心理状态。
第五章 体育竞赛心理
2、赛后心理调整与恢复
(1)消除竞赛带来的心理疲劳 (2)正确评价比赛的胜负 成功的含义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发挥了平时的
技、战术水平,赛出了气势,通俗地讲“尽了最大努力” 就是成功。 (3)进行自我形象的休整。
第五章 体育竞赛心理
作业:
1、简述体育竞赛的一般心理特点及影响比赛胜负 的心理因素。
第五章 体育竞赛心理
2、赛中运动员情绪的调节
(1)调节方法
认知训练法(使学生对比赛有正确的心理定向)、模
拟训练法、表象重现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呼吸
调节法、暗示调节法(积极语言)、自我宣泄法、音乐调
节法、激励调节法、注意调节法、思维阻断法(阻断消极
思维)、颜色调节法(过分紧张时,看到绿、兰、紫色彩,
体育心理学
第五章 体育竞赛心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体育竞赛的心理特点和赛前、赛中、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第五章 体操类活动——第课件》小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三、四年级全一册757.
![《第三部分 体育运动技能——第五章 体操类活动——第课件》小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三、四年级全一册757.](https://img.taocdn.com/s3/m/bdd8f74e89eb172dec63b77e.png)
肩行进等。
6、队列队形的教学要求
• (1)、对教师指挥时的要求:
原 地 练 习
行 进 练 习
(2)、对学生操练时的要求
(3)、队列队形练习注意事项:
a 、在队列队形练习中,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并根据学 生年龄、性别等特点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做好挂 图、画好场地标志),教学中还要做到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促进学生身体全 面发展,养成正确姿势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学生学会 一个再做一个,避免为追求花样占用过多的时间,以致影响其 它内容的教学。
队形练习: ❖横队,纵队,方队,圆形,梯形,
圆形队和梯形队
分队走、合队走
○ ↑ ○ ↑ ●○●○●○●○●○ ↓ ● ↓ ●
● ● ● ● ○→●→○→●→○ ○ ○ ○ ○
并队走、裂队走
4、哨子的功能及使用技巧:
▪ (1)、哨子的作用: ▪ ①、哨音是一种信号 ▪ ②、哨音是一种命令 ▪ ③、哨音是一种保护 ▪ ④、哨音是一种艺术
(4)、队列队形的教法提示:
7、怎样激起学生对队列队形 的练习兴趣
(1)、趣味报数法、 (2)、有效、无效口令 (3)、执行相反口令 (4)、执行组合口令
二、口令(哨子)
• 1、口令的基本要求 • 2、原地动作口令 • 3、行进动作口令 • 4、哨子的功能及使用技巧
1、口令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
•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1)、场景模拟法 • (2)、竞赛法 • (3)、游戏法
2、丰富语言,调控情绪
第五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第五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cee4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8.png)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逆商
• (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称 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 。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 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 力。
思考?
• 3.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的区别?与职业 劳动的区别?
8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思考?
• 4.智力?智力高低的判断标准?体育活 动真的能促进智力发展吗?
9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4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1)智力正常; (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3)情绪稳定而愉快; (4)意志健全; (5)行为协调; (6)人际关系适应; (7)反应适度。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Intelligence Quotient),它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 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它必 须与灵商(SQ)配合运用才行。智力也 叫智能,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表现多 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 变能力、推理能力等,其包括文商 (CQ)。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第十一章 运动活动的注意状态
![第十一章 运动活动的注意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672a3dff551810a6f524863c.png)
7.应用意义
第一,减少任务之间的干扰以及提高注意分配策略。
第二,增加次任务的数量提高运动成绩。
第三,为测量高水平运动员提供方法。
第四,不同动作阶段注意需求不尽相同,促进运动员
注意分配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 运动员的注意分配特征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
在注意分配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如果对有效信息加工
在运动训练中,技术动作从控制过程转化到自动化过 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有的技术动作可 能达到高度自动化,有的可能只是部分自动化,有的甚至
只是偶尔自动化。如果教练员掌握了这一观点,就能加强
对部分自动化或偶尔自动化动作的训练,从而加快整体动 作的自动化过程。
(3)PRP缩短机制
加快对第一刺激的准确加工速度,也就是说不能被 第一刺激的假象所迷惑,要有选择的注意一些与任务有 关的信息源。
《运动心理学》——第十一章
内容提要: • 注意方式理论 • 运动员的注意特征分配 • 警觉、警戒和反应延迟 • 比赛中的注意指向
第一节 注意方式理论
一、注意方式
(一)注意方式的理论
注意方式理论是奈德
注意的结构
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
出来的,是有关注意结构、 个体差异与操作成绩关系 的理论。
注意的范围
1、PRP的产生与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ISI)成 直线相关,即当ISI短于第一反应时时,PRP便出 现,当ISI长于第一反应时时,PRP消失。
而评价运动员的技能水平。
4、有限注意容量对成绩的影响
适宜唤醒 策略1 策略2
较适宜唤醒 有 效 注 意 容 量
剩 余 容 量
策略1 获得的 容量
三个影响因素: (1)可使用的总容量 (2)主任务的容量需求
心理学 第五章 注意
![心理学 第五章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495529ce783e0912a3162a23.png)
• 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 汽车司机控制方向盘、挂挡、油门刹车,还要注意行
人车辆和道路标志
• 研究分配性注意的方法——双作业操作
• 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 a、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 度
• b、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的难度
• 双作业操作两种作业难度增加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和 水平会下降。
• 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 在比较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注意动摇是不可避免的 • 注意动摇发生的间隔时间大约8-12秒
• 只要注意不离开当前的总任务,注意动摇不会有太大 消极作用
• 在某些要求对信号做出迅速反应的任务中,注意动摇 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 (三)分配性注意 • 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 一、过滤器理论 • 布罗德本特(英)1958 • 神经系统在信息加工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
对所有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需要首先
经过一个过滤机制;一部分信息通过这个机制,得到 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挡在过滤机制之外,完 全丧失。
• (二)随意注意 •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 • 1、对注意目的和任务的依从性 • 2、对兴趣的依从性 •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 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 5、对人格的依从性
• (三)随意后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不随意
注意和随意注意的特征。
第五章 注意
• 注意的基本概念 •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 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 注意的认知理论
运动心理学第五章 运动活动的注意状态
![运动心理学第五章 运动活动的注意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f142a1f0a300a6c30d229f12.png)
14
首页
4、刺激的变化性:活动变化的刺激比静止不变的刺 激更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二)人的主体状态 1、需要和兴趣:凡与人的需要相符的事物,容易成为 无意注意的对象。
2、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人在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的 时候,容易关心留意周围的事物;而在情绪烦闷、抑郁 寡欢的时候,百无聊赖,平时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此 时也会漠然视之。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生理机制 从注意的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定向反射;
从中枢机制说:优势兴奋中心 8
首(页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 2、无关运动停止; 3、生理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 比例发生变化,呼气长而吸气短。高度集中注意时会 出现“屏息”现象。
一、注意的概述:
㈠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㈡ 注意的特征: 1、指向性:指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 物,即对反映对象的瞄准,同时离开了其余的对象。 2、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的强度和 紧张度。
㈢ 注意的功能:
7
首页
1、选择功能:注意可以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 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对象;而抑制和排除那些 无关的对象。 2、维持功能: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 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强度,直到活动结束,达到目的为止。 3、调节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一定方向和目标进行
狭窄
16
注意范围(attention range,attention span):是指 在瞬间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由非常狭窄到 非常广阔,广阔的注意可同时获得多种信息,狭窄 的注意则滤掉很多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上
奈德弗于1976年编制了注意及人际行为类型测 验(Test of Atten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Style,简称TAIS), 共包括17个分量表,其中6个反映的是注意方式。
NAR集中注意
BET广阔的外部注意 OIT干扰性内部注意
OET干扰性外界注意
BTE广阔性的内部注意 RED狭窄性注意
注意分配(distribution of attention)指在同一时 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其基本条件是熟练的技 能技巧和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性。
如何测量注意分配能力 双重任务技术是研究注意分配的主要实验范式之一。 运动技能越熟练,可分配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这一
技术不仅可以评价新手与高手之间的技能水平差异,
2、维持功能: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 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强度,直到活动结束,达到目的 为止。 3、调节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一定方向和目标进行
(一)生理机制 从注意的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定向反射;
从中枢机制说:优势兴奋中心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首页
1、适应性动作: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 2、无关运动停止;
首页
足球守门员、网球运动员在5局比赛中保持警戒;跳水运动
员在起跳的一刹那需要短暂警觉。
思 考 题
1、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一心二用”吗?为什么? 2、赛前和赛中应将注意指向什么事情上?什么是赛前
和赛中的最佳心理定向。
3、根据你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设计一个双重任务 实验,以检验技术水平。 4、紧张程度的提高会对注意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影响 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为什么?
一天一个人对禅宗大师说:大师,您可以给我写幅智慧最高境 界的箴言吗?大师立刻写下“注意”。
那人问:“就这些吗?您再加上几个字吧。”
大师又写了两遍:“注意,注意”。 那人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好吧,但我实在看不出您这两个 字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
大师听后,又写了三遍:“注意,注意,注意”。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一、注意的概述:
㈠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㈡ 注意的特征: 1、指向性:指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
的事物,即对反映对象的瞄准,同时离开了其余的对象。
2、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的强度 和紧张度。
㈢ 注意的功能:
首页
1、选择功能:注意可以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 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对象;而抑制和排除那 些无关的对象。
(四)注意的转移:
1、概念: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⑴原先注意的紧张度;
⑵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⑶个体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三、 注意的种类
首页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⑴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 系、活动变化、新异性。⑵人的主观状态:对事物的 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
(二)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⑴ 明确目的任务;
⑵合理组织活动;
⑶培养间接兴趣; ⑷ 排除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干扰。 首页
2、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人在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的 时候,容易关心留意周围的事物;而在情绪烦闷、抑郁 寡欢的时候,百无聊赖,平时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此 时也会漠然视之。
首页
一、注意方式的理论
是奈德弗提出的有关注意结构、个体差异与 操作成绩关系的理论。 注意方式理论认为,注意的结构包括两个维 度,即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 外部 1、广阔的—外部注意 2、狭窄的—外部注意 3、广阔的—内部注意
那人有些生气了,问道:“这注意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师耐心的回答道:“注意的意思就是
注意
思考: 如何引起人的注意 如何保持人的注意 为什么要引起注意 为什么会引起注意 “注意”意味着什么? 注意出现障碍会有什么后果?
第一节、注意 第二节、体育运动中的注意
第三节、警觉警戒和反应延迟有什么作用
向上
1、比赛的心理定向。
2、心理定向对比赛的影响。 有些运动员不能及时自我调节以适应场地条件或 对手战术的变化。他们建立的自己的心理定势, 很明显,这就是狭窄外部注意型运动员的注意
特征。
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
(一)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
(二)注意能力的个体差异 (三)焦虑唤醒与注意过程的相互关系 奈德弗根据他自己的观察和其他一些人的研究, 提出焦虑和唤醒水平的升高会对注意过程产生以下 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干扰从一种注意方式转移 至另一种注意方式的过程;第二,造成注意范围的 缩小。
帮助教练员通过评价运动员的认知资源,从而评价
运动员的技能水平。
如何提高注意分配能力 双重任务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分配能力。艾森 克认为,双重任务成绩提高的内部机制可能至少有三个:
第一,操作者对一个或两个任务的注意需求减少;
第二,操作者提高了时间分配和注意转移策略,从而 减少了任务之间的干扰; 第三,可能是由于操作者降低了加工双重任务所需要
广阔 狭窄
4、狭窄的—内部注意
内部
注意范围(attention range,attention span):
是指在瞬间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由非常狭
窄到非常广阔,广阔的注意可同时获得多种信息,
狭窄的注意则滤掉很多信息。
注意方向(attention direction):是指人正在关 注外部的环境信息(如对手的移动、教练的手势) 还是内部的身心情况(如自己的心跳、情绪)。
的资源,使双重任务的各方面都避开另一方所需要的资源。
当运动技能学习成绩提高时,对运动活动的 注意的要求就会降低。这时,运动员可以把
更多的剩余资源分配到其他的线索上去。
警觉(alertness)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 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警戒(vigilance)则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 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而且还可以评价高手之间的技能水平差异。
双重任务技术(dual-task technique),这一技术 要求被试同时操作两个任务,一个视作主任务
(primary task),另一个视作次任务(secondary
task)。
双重任务技术的作用包括:探查动作操作过程中哪 一个时期需要注意;比较各种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注 意特点;双重任务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
(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活动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根据注意指向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区分为环境注 意和自我注意。
环境注意
自我注意
首页
4、刺激的变化性:活动变化的刺激比静止不变的刺 激更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二)人的主体状态
1、需要和兴趣:凡与人的需要相符的事物,容易成 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3、生理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 比例发生变化,呼气长而吸气短。高度集中注意时会 出现“屏息”现象。
二、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
1、概念: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数量叫注意的广度。
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⑴ 知觉对象的特点。
⑵ 个人的知识经验。
首页
(二)注意的稳定性: 1、概念: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 上的品质。
BET广阔的外部注意 1.我善于很快地分析复杂情况。例如,一场 橄榄球比赛中的进展如何,或者场上的哪4个 或5个队员开始打起来了; 2.在满屋的孩子中,或者在运动场上,我知 道每个人在做什么 OIT干扰性内部注意 1.当别人与我谈话时,我发现自己容易被自 己的思想和意念所分心; 2.由于我的思想太多,使我变得慌乱和健忘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⑴注意对象的特点;
⑵人的主体状态。
注意的起伏:注意时强时弱的周期性变化 (三)注意的分配:
1、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 首页 继续
小实验
凹进去?凸出来?
首页 返回
⑴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 ⑵活动的性质:智力活动比操作活动难以分配注意。 ⑶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