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练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gāo) 驱犊.(dú) 萋.萋(qī)B.鹦.鹉(yīng) 燕.然(yàn) 荆.门(jīng)C.贾.亭(jiǎ) 徙.倚(xǐ) 千载.(zǎi)D.征蓬.(péng) 萧.关(xiāo) 白沙堤.(dī)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歇息)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旋)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中颈联气势雄伟,眼界宽广,极富画面感,体现了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鹤楼》一诗的颔联将时间和空间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

C.《钱塘湖春行》一诗的尾联通过借景抒情,侧面烘托,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暮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D.《野望》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

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

因作者心绪的原因,本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染上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

(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

(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

(删去“逼得”)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

(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5.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与答案

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与答案

WORD格式诗词五首野望一、根底演练1.解释以下词语。

〔1〕薄:〔2〕徙倚:〔3〕落晖:〔4〕相顾:2.请有感情地背诵?野望?,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野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句“东皋薄暮望〞,交代了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4.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钱塘湖春行?以花草来写早春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说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3.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1 / 9诗词五首野望一、根底演练1.解释以下词语。

〔1〕薄:〔2〕徙倚:〔3〕落晖:〔4〕相顾:2.请有感情地背诵?野望?,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第13课《唐诗五首》练习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练习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东皋.(gāo) 千载.(zài) 鹦.(yīng)鹉洲B.落晖.(huī) 属.(shǔ)国荆.(jì)门外C.驱犊.(.dú) 日暮.(mù) 带禽.(qíng)归D.征蓬.(péng) 崔颢.(hào) 没.(.mò)马蹄2.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接近)牧人驱犊.返(小牛,这里指牛群)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C.长河..落日圆(指黄河)萧关逢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D.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原野)几处早莺争暖树..(温暖的树)4. 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C.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 下面诗句运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A. 萧关逢候骑B. 长歌怀采薇C. 月下飞天镜D. 属国过居延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

B.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C. 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描述夜晚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床前明月光,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的下一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 以下哪首诗是描写春天的?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琵琶行》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诗人李白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2. 《春望》中,杜甫是如何通过诗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的?四、赏析题1. 赏析《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五、创作题1. 以“春天的校园”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押韵。

答案:一、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选择题1. C2. B三、简答题1.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夜晚月光如霜的景象,进而引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伤,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四、赏析题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渴望拓宽视野,追求更高远目标的意境。

同时,也隐喻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五、创作题春回大地万物苏,校园花开满径途。

书声琅琅入耳来,青春梦想正当时。

【完】。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春眠不觉晓B. 举头望明月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同是天涯沦落人答案:D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杜甫《望岳》B. 李白《庐山谣》C. 王维《终南山》D.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案:A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哪首词中的名句?A. 《念奴娇·赤壁怀古》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李白《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静夜思》通过描述夜晚宁静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如霜的清冷,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时,心中涌起的乡愁。

2. 请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的内涵。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即使相隔千里,也希望能与他们共享明月,寓意着无论距离多远,真挚的情感都能跨越空间的界限,共同感受美好时光。

四、论述题1. 请结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望岳》,分析两首诗在表达诗人情感和思想上的异同。

答案:《登鹳雀楼》和《望岳》都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望岳》答案:B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C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B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二、填空题6. 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________。

”答案:低头思故乡7.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8. 王维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__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9. 孟浩然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________。

”答案:一览众山小10.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

”答案:遥看瀑布挂前川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李白的《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情感。

12. 杜甫的《春望》一诗中,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的?答案: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描绘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四、论述题13. 比较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并举例说明。

答案: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杜甫的诗歌则以深沉、忧国忧民著称,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结束语:通过这份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初二所学的唐诗五首,还深入理解了这些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字词书写(本大题共2小题)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 ) 薄.暮( ) x ǐ( )倚 驱dú( ) 采w ēi( ) 崔颢.( ) 千载.( ) 燕.然( ) 征蓬.( )2. 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 ),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 )”。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 ),号( )。

与( )合称“王孟”,有“( )”之称。

(3)李白,字( ),号(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 )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白居易,字( ),晚年又称( ),唐代大诗人。

有“( )”之称。

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二、翻译(本大题共1小题)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东皋薄.暮望 ②徙倚..欲何依 ③长歌怀采薇..④使.至塞上 ⑤单车欲问.边 ⑥长河..落日圆 ⑦仍怜.故乡水 ⑧几处早莺争暖树..三、情景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4. 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2)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 ),( )。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5. (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一、基础知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2),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写自己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山的变化的诗句是:,。

(4)(5)《钱塘湖春行》中正面写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湖光水色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4.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3分)【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借景打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志美。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共11题;共54分)1.《黄鹤楼》选自《________》,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________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其作品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是颔联,__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王维,__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人称“________”,其山水诗成就很高,和________ 并称为“王孟”。

本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____诗,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________”诗。

6.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唐朝诗人。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________诗人。

有“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

7.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的苦闷,反映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含答案】

唐诗五首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2.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夕阳西下,芳草萋()萎,我看见牧童赶着牛犊()回家了。

(3)飘飞的蓬()草飞过堤()坝,落在岸达的树上。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徙倚欲何依()(2)晴川历历汉阳树()(3)芳草萋萋鹦鹉洲()(4)征蓬出汉塞()(5)几处早莺争暖树()(6)乱花渐欲迷人眼()4.填空。

(1)《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野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

黄鹤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有“诗佛”之称,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___________合称“王孟”。

(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合称“李杜”。

(5)《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晚年称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5.钱塘湖春行(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2)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

(4)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语文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13 唐诗五首基础过关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B.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tí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东皋薄暮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徙倚欲何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顾无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昔人已乘黄鹤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表内横线处正确填写诗歌名句。

行走之地行走之诗行走之味塞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江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水中映月、云霞飘飞的江上风光。

湖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春日风光。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古人不但有“名”,还有“字”。

下列“名”与“字”不属于同一个人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B.吴均,字叔庠C.王绩,字无功D.白居易,字太白6.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野望》颔联写动态、远景,侧重细致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B.《黄鹤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乡之情。

初二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二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二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3分,共12分)东皋(___)薄暮(___) xǐ(___)倚驱dú(___)采wēi(__)崔颢(___)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王维—唐代B.《黄鹤楼》—崔颢—唐代C.《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D.《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欲何依(徘徊)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C.仍怜故乡水(可怜)D.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三、诗句默写(每空5分,共50分)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赏析题(18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意境、修辞、语言等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参考答案一、略二、1B 2 A 3C 4D三、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学生懂得了自己是为谁而学习,又知道了学习什么,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学习?小偏整理了《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一、基础题。

1.xǐ dú wēi qī mù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音的把握,我们结合字典填写正确字音即可。

2.徙倚:徘徊。

落晖:落日的余光。

相顾:相视;互看。

悠悠:闲静的样子。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乡关:故乡。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词意思的理解,我们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进行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在诗词曲中朗读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1)七言格律(2)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解析:根据自己的文学积累填写即可。

5.(1)徙倚欲何依(2)长歌怀采薇(3)晴川历历汉阳树(4)日暮乡关何处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句默写,我们背诵起诗句然后默写出来,注意不要写错字。

二、阅读理解题。

(一)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1教育网解析:本题考查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我们结合首联的内容和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从内容上看,第一句写出了“望”的地点、时间,第二句写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苦闷、怅惘的心情。

从结构上看,“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2.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_________思__乡___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不超过
100字) 诗人乘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伴随小舟而展开,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心_情__也__喜__悦__开__朗__了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唐诗五首 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一)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_____, 颔联叙、事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___绿__杨__阴__里__白___沙__堤___”终。以“_最__爱___湖__东__行__不__足_______”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 味。(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争___、__啄____。 (2)赏析: _一__个__“__争__”__字__,__运__用__了__拟__人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让__人__感__到__春__光_ _的__难__得__与__宝__贵__。__一__个__“__啄__”__字__生__动__地__描__绘__出__燕__子__那__忙__碌_ _而__兴__奋__的__神__情__。__这__两__句__使__全__诗__洋__溢__春__天__的__活__力__与__生__机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阅读训练(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东皋___,时间:_薄暮____。

事情_望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色、晖)(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E 、这是一首抒写乡愁的思乡之作。

F 、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报国无门的作品。

G 、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H 、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4选出对本诗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D )A 、本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

B 、诗中“萋萋” 、“历历” 、“悠悠”等叠音词的运用,使得诗歌在诵读上声音铿锵,清朗和谐,有音韵美。

C 、这是一首抒写乡愁的思乡之作。

D 、颈联两句中“萋萋”写出了鹦鹉洲凄凉荒芜的萧瑟之景,以此来突出作者的乡愁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唐代诗人王维以写景见长,在他的笔下,不但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之美,在《使到塞上》中,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之美。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翎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4、品读王维《使至塞上》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写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的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 )(D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凉。

“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

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寒外风光。

6、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轻松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9、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边塞诗。

B、首联和颔联都紧扣题目中的“使”字。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是“塞上”的风光。

D、这首诗描写和表达了作者渴望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9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能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2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答: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颔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3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C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表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4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答: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

5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怜:喜爱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3.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3分)A.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B.是一首五言绝句。

C.韵脚有游、流、楼、舟。

D.划分节奏: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茑”,“_____”、“____”、“______”、“_____”、“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2、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C)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茑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汪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3分)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