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3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物质中微量元素
任务5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最稳定态),称为”基态”。当原子吸收外 界能量被激发时,其最外层电子可能跃迁到最高的不同能级上,原子的这种运动状态称 为激发态。 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伴随着能量的发射和吸收。
vD2v cD
2lM n 2RT 7.16 12 0 7v0
T M
式中R为气体常数;c为光速;M为吸光质点的相对原子质量;T为热力学温度(K);v0 为谱线的中心吸收频率。
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2.外界压力的影响——压力变宽 外界压力增加,会使气态原子密度增大,导致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等不同粒 子相互碰撞机会增多,而引起的能级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 谱线变宽。 (1)劳伦兹 (Lorentz) 变宽 系指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如待测元素的原子与火焰气体 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以ΔvL表示。这种由外界压力的变化造成的谱线变宽的现象, 叫做Lorentz效应,由此引起的变宽叫Lorentz变宽,记为“ΔvD”。 (2)共振变宽(赫尔兹马克(Ho1tsmark) 变宽) 系指同种原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共 振变宽只有在被测元素浓度较高时才有影响。在通常的条件下,压力变宽起重要作用的 主要是劳伦兹变宽,亦即欲测元素的原子与各种不同粒子间的碰撞所引起的变宽。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产生共振吸收线; 当它再通过辐射跃迁返回到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产生共振发射线。共振发 射线和共振吸收线统称为共振线。
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原子发射线和原子吸收线均为原子光谱——线光谱。但原子发射线是明线,故可以借 助摄谱仪将其记录在相板上;而原子吸收线是暗线,只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对吸 收前后的谱线强度进行测量和记录。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含量(或浓度)范围内,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原子对光的吸收程度 A与该元素在试样中的含量(或浓度)之间服从朗伯-比尔定律(也称“吸收定律”)。
实训3-6 根据元素种类选择合适特征谱线
Baidu Nhomakorabea
实训3-6 根据元素种类选择合适特征谱线
若将不同频率的光(强度为I0v)通过原子蒸气,有一部分光将被吸收,其透过光的强度 (即原子吸收共振线后光的强度)与原子蒸气的宽度(即火焰的宽度)有关,若原子蒸气中原 子密度一定,则透过光(或吸收光)的强度与原子蒸气宽度呈正比关系,称为朗伯 (Lambert)定律,即:
式中,Iv为透过光的强度,L为原子蒸气的厚度,Kv为原子蒸气对频率为v的光的吸收系 数。
三、原子吸收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证明,样品蒸气中基态原子对待测元素共振发射线的吸收程度与原子浓度 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也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即:
AlgI0 I
0.43K4L
三、原子吸收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的关系
在实际分析工作中要求测定的是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或浓度)C,而C是与原子 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原子的总数目N(即基态原子数N0)成正比的。因此,在一定的浓度 范围内,一定的条件下,溶液中的待测元素浓度与原子蒸气中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有 恒定的比例关系。
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1.外界温度的影响——热变宽(多普勒 (DoppLer) 变宽 记为“ΔvD”) 从物理学角度讲,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背向观测者,则在观测 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为低(即λ增加,被称为“红移”);反之, 如原子面向观测者,则在观测者来看,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高(即λ缩 短,被称为“紫移”),这种现象就称为“多普勒效应”。其结果相对中心吸收频率既 有“红移”又有“紫移”,因而在原来基础上变宽了。这种变宽是由于温度引起的,故 又称为“热变宽”。 谱线的多普勒变宽ΔvD可由下式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