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及答案(19-20课)
推荐-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四单元20课《口技》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答案:C解析:A.名渊,手指/动词,指明。
B.动词,擅长/名词,长处,优点。
C.都是“全、都”的意思。
D.名词,通“座”/动词,坐。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2.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断绝,消失C. 群响毕绝毕:消失D.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隐约的答案:C解析:C项中毕的意思“全,都”。
点评:考查实词,功夫在积累,记住常用实词的词义。
3.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A.贤于材人远矣 B.于舅家见之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答案:B解析: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A项“于”解释为“比”;C项是被动句,“于”在这里是“被”的意思;D项“于”应解释为“到”,与B 项相同。
点评:考查虚词,“于”包含“在”“比”“被”等义,将这些义项带到句子中去理解就可以作出判断了。
4、下面对把握诗歌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答案:C解析: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侧面描写。
点评:分清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描写观众属于侧面烘托,而对表演者的描写才是正面描写。
5.下列没有歧义的句子是()A.我看见他高兴得跳起来。
B.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70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
C.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怆.然(chàng) 涕.下(dì) 岱宗天地悠悠B.鸡豚.(tún) 萧.鼓(xiāo) 造化柳暗花名C.蜡.酒(là) 决眦.(zī) 吟鞭山穷水复D.拄.杖(zhǔ) 叩.门(kòu) 神秀鸡鸣日升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场春雨之后,漫山遍野都是雪白的梨花,绽放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B.楼兰古国原址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利器。
D.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美妙的文辞得益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舌尖上的中国》炫耀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D.我市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当地球穿过这条尘埃带时,这些流星体便会落入地球的怀抱中。
②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陨石是从哪里来的?③受到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它们会慢慢扩散开来,在慧星轨道上形成一条尘埃带。
④当然这也可能是慧星靠近太阳时抛洒出的流星体。
⑤它们大部分可能来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受到火星、木星的影响,它们自身的轨道渐渐产生偏离以至于闯入地球。
A.②④③①⑤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⑤②①D.④⑤①③②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却未必,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能看见。
A.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所以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可是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B.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虽然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思想的声音同步练习 人教新目标版
19. 思想的声音——诺贝尔奖获得者寄语caijuyudonglixi[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读书、接受教育和努力工作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免疫.()诚挚.()沉浸.()充分.()茨.()后裔.()触.及()参与.()阐.述()酶.()2.根据拼音写汉字。
tuò()展 lún()理深ào() qíqū()()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最需要我们加深了解的事有关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方面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未来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
伦理(2)我们相信,这些道理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是至理..名言。
至理4.请你谈谈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如果你仅对结果感兴趣的话,就不要作出当科学家的选择,否则这种选择就可能成为一件令你失望的事。
(2)而且一旦你成了科学家,你就不可能再找到比做科学家更好的工作。
5. 根据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连贯合理。
(咸宁市中考题)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6.填空。
(1)本文的标题有两部分,“思想的声音”是标题,其意义是。
“诺贝尔奖获得者寄语中国青年”是标题,其作用是。
(2)让·多塞是国家、家。
发现,荣获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福井谦一是国家。
提出化学反应中的理论,成为解释、探索化学反应的有力工具,荣获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课内精读让·多塞致中国的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我向青少年和青少年的父母们建议:一、请尊重他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他和你一样,也是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人。
二、请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惟有让其自立,才能使其自尊。
三、不要给他人造成痛苦,无论伤及的是肉体还是精神;在你伤害他人时,也将给自身造成伤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单元20课《口技》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答案:C解析:A.名渊,手指/动词,指明.B.动词,擅长/名词,长处,优点。
C.都是“全、都”的意思。
D.名词,通“座”/动词,坐.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2.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断绝,消失C. 群响毕绝毕: 消失D。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隐约的答案:C解析:C项中毕的意思“全,都"。
点评:考查实词,功夫在积累,记住常用实词的词义。
3.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A.贤于材人远矣B.于舅家见之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答案:B解析: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A项“于”解释为“比”;C项是被动句,“于”在这里是“被”的意思;D项“于"应解释为“到”,与B 项相同。
点评:考查虚词,“于”包含“在”“比"“被”等义,将这些义项带到句子中去理解就可以作出判断了.4、下面对把握诗歌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同步练习语文: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20.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地作者是朝地,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地笔记小说.2、课文对声音地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地声音有.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地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地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地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地情形时,听众地神情动作地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地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地道具,这有何作用?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地一个词是.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地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地一项是<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地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地高超技艺.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地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地说明文来读.C、听众地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D、文章结尾处道具地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地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9、从文中找出相应地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10、翻译下列句子: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第二部分:<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地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地意思相同地是<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地是<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地描写地特点是<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15、翻译下列句子: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16、按要求摘出原句:对声音作概括描写地句子:文中议论地句子: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地?19、你认为口技人地表演“妙”在何处?<二)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伛:)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觊觎:)21、翻译句子: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22、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1、略2、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3、满坐宾客……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几欲先走.4、擅长;正赶上;设置,安放;围绕;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扬起,举起;几乎,差点儿5、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地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地是高超地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6、善7、C8、C9、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俄而、少顷、未几10、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满座地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地,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1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地反应;道具地简单;对表演地描绘. 12、C13、A14、D15、略1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有人……一处也. 17、言之有理即可. 18、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地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19、略20、一匹绸缎;懒;曲背,驼背;狭窄,窄;温和地人,慢性地人;心里藏着;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地东西21、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地事情了.现在地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地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地心思. 22、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23、对比、引用,例子略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共7题)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答案】1—10 以抒情的语言表达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
11—18 具体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19—20 赞美印度文化艺术并简要介绍卡拉玛姐妹。
21—22 对卡拉玛姐妹离去的“遗憾”,表达对印度人民的友谊和热情的感谢。
难度:偏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2.文章开头就用疑问句独立成段,然后四个假设句构成四个排比的段落,其作用是什么?【答案】引起读者注意,表现了对卡拉玛姐妹的由衷赞美。
难度:中等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3.作者要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却说“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这是什么意思?你可不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作者的意思?【答案】这段文字是说作者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卡拉玛姐妹舞蹈的优美了。
可以用“妙不可言”来形容。
难度:偏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答案】卡拉玛舞蹈的时候不是在表演,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她除了形体在舞蹈,连心灵也进入舞蹈的境界,真正是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难度:偏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5.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第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案】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植根于该民族的土壤之中的,如果没有印度民族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的熏陶,没有“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精神食粮的供养”,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迷人了。
难度:中等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6.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答案】总的特点是“飞动的‘美’”,是通过对形体、神态和服饰的描写来表现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9 观舞记 同步练习
第19课随堂十分钟基础达标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粲.()然妥.()帖蠕.()动本色当行.( ) 浑身解.数()叱咤..风云()xuàn()丽静mù()pín cù()chēn()视惊hóng()低回wǎn 转()2.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忽而笑颊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B.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形容威力极大)C.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D.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受惊的大雁)3.选词填空。
(1)变幻——变换①这个善良的老妇人,虽然一生当人家的女佣,但对世事的和家庭的兴衰,依然不缺乏关心和悲悯。
②我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把祥子的生活与相貌过不知多少次——材料变了,人也就随着变。
(2)赞赏——赞叹①工人师傅熟练的动作让我们不已。
②他的出色表演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
4.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A《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
B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
C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
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
D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①文段中有一处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
②B句漏掉了一处标点符号,请在恰当地方补上。
③文段中有一处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④文段中有两处错别字,应改为;应改为。
整体感知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6.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趣味语文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A.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B.妈妈提醒你游戏别玩太久,你说:“你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C.小刚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D.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答案】1.càn tuǒrúhánɡxièchìzhà绚穆颦蹙嗔鸿婉2.D 【点拨】“惊鸿”在句中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一颗小桃树》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一颗小桃树》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忏悔(chàn)淅沥(xīlì)哆嗦(duōsuo)矜持(jĭn)B.伫窗(chù)褪尽(tuì)执著(zhuó)孱头(càn)C.委琐(suǒ)渺小(miăo)幼稚(zhì)恍然(huăng)D.花骨(gǔ)朵马嵬(guĭ)坡灼灼(zhuó)颤抖(zhà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早晨起来,就溪溪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B.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竞将它忘却了。
C.因为它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惹人废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了。
D.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3.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拟人)B.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比喻)C.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拟人)D.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拟人)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单元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憎.恶(zèng)遴.选(lín)苗圃.(pǔ) 叱咤.风云(zhà)B.风靡.(mǐ)笨拙.(zhuō)分娩.(wǎn)芳草如茵.(yīn)C.解.数(xiè)吞噬.(shì)粗犷.(guǎng)呕.心沥血(ǒu)D.蕴.含(yùn) 妖娆.(láo)袅娜.(nà) 含辛茹.苦(rú)答案:C解析:A.“憎”读zēng。
B.“娩”读miǎn。
D.“娆”读ráo,“娜"读nuó。
点评:考查形声字字音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形声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能找出答案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颦蹙.(cù)静穆.(mù)解.数(jié)B.粲.然(càn) 星宿.(sù)嗔.视(chēn)C.婉.转(wǎn)气氛.(fèn)妥帖.(tiè)D.蠕.动(rú)供.养(gòng) 惆.怅(chóu)答案:C解析:C项“氛”读fēn,“帖”读tiē.A项“解”读xiè。
【精品】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目录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同步练习第3课《丑小鸭》同步练习第4课《诗两首》同步练习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第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第9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练习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第17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第21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第22课《在沙漠中心》同步练习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第24课《真正的英雄》同步练习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第26课《猫》同步练习第27课《斑羚飞渡》同步练习第28课《华南虎》同步练习第29课《马》同步练习第30课《狼》同步练习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查字典有误的是组二、为下列加线多音多义字选择正确读音和字义的是宿儒 1、sù 2、xiǔ 3、xiùa.住,过夜 b.平素 c.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拗过去 1、ǎo 2、àoa.用力弯曲 b.不顺薄薄的雪1、bï 2、bî 3、báoa.迫近 b.厚薄 c.轻视攒成小球1、zǎn 2、cuána.聚集 b.积蓄A.1、c;1、a;3、b;2、aB.2、c;1、 b;3、b;2、aC.1、c;2、a;3、 c;2、aD.2、c;2、a;1、a;1、b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四、选词填空1、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 B.机谋 C.机关)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19外国诗两首积累运用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心间蒙着忧郁(_________)的纱,开出花,也是苍白又短暂的。
(2)伫立(_________)的大厦抱着双臂,俯视着脚下渺小如蝼蚁的人。
(3)妈妈是不一样的妈妈,她从不重复(_________)(zhǔfù)我。
(4)灰色的雾(_________)(shùnxī)充满街道,穿红绿衣服的小孩欢快地笑,当这是仙境。
【答案】(1).yōuyù(2).zhùlì(3).嘱咐(4).瞬息2.选词填空。
(1)心儿永远(_________)(渴望向往憧憬)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_)(留恋怀念怀恋)。
【答案】(1).向往(2).怀恋【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1)“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到达的意思,与此处语境相符。
“渴望”指迫切地希望;“憧憬”的意思是向往。
(2)“怀恋”的意思是怀念依恋,比“留恋”“怀念”表达的意思更丰富。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那天清晨/落叶满地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C.一切/都将会/过去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
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B项有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人生之路漫长而又转折,因为有了探险,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精神才变得坚韧敏锐;因为有了探险,我们才能勇气倍增,奔向光明,笑对人生,战胜挫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20课 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19. 外国诗两首一、基础闯关全练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忧郁.()伫.立()萋.萋()涉.足()shùn()息 zhèn()静 wū()染足jì()延mián() yoù()人2.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①忧郁的日子里须要(冷静镇定平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站立伫立矗立)③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参与涉足驻足)。
3. 按要求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诗人。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国诗人。
(3)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坚定信心,忧郁的日子终将会过去,快乐的日子就要来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诗人普希金通过想象,展示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鼓励人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
B.《未选择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C.《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
D.《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要慎重选择人生之路,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思考,独立选择。
6.普希金在写作本诗时,正被沙皇流放,过着充满艰辛的流放生活,精神的压抑曾使诗人产生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伤感。
你从诗中还能体会出这种感伤之情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某班开展了“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第19课一棵小桃树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含解析)
第19课一棵小桃树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含解析)第19课一棵小桃树课时同步练(部编版)一、基础知识过关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忏( )悔安wèi( )哆嗦( ) 纤纤( )tuì( )尽jīn( )持孱头( ) 服侍( )猥( )琐miǎo( )小摞( ) ào( )丧灼灼( ) 苦涩( ) 颤( )抖花bàn( )刹( )那花苞( ) nèn( )黄2.整体感知:阅读课文《一棵小桃树》,根据课文情节结构完成下列填空。
眼前景① ——② (奋斗)——眼前景③二、能力迁移提升3.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忏悔(chàn )淅沥(xī lì)哆嗦(duō suo)矜持(j n)B.伫窗(chù)褪尽(tuì)执著(zhuó)孱头(càn)C.猥琐(suǒ)渺小(mi o)幼稚(zhì)恍然(hu ng)D.花骨(gǔ)朵马嵬(gu )坡灼灼(zhuó)颤抖(zhàn)4.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伫立——长久地站立委琐——举止、容貌很有气度B.孱头——软弱无能的人矜持——拘谨,拘束。
C.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生灵——生命D.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楚楚——娇弱柔美5.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观舞记》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绚丽髻褶裙笑颊垂睫细腻妥帖屹立铮铮雏凤星宿花鬘斗薮惆怅本色当行叱咤风云尽态极妍3、理解下面的词语。
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绚丽:细腻:妥帖: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举手投足: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第四部分(第自然段):2、文章开头就用疑问句独立成段,然后四个假设句构成四个排比的段落,其作用是什么?答:3、作者要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却说“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这是什么意思?你可不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作者的意思?答: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答:5、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第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答:6、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答:7、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白处。
盛怒喜乐哀愁娇羞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8、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
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答:9、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1、1—10 以抒情的语言表达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
11—18 具体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19—20 赞美印度文化艺术并简要介绍卡拉玛姐妹。
21—22 对卡拉玛姐妹离去的“遗憾”,表达对印度人民的友谊和热情的感谢。
2、引起读者注意,表现了对卡拉玛姐妹的由衷赞美。
3、这段文字是说作者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卡拉玛姐妹舞蹈的优美了。
可以用“妙不可言”来形容。
4、卡拉玛舞蹈的时候不是在表演,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她除了形体在舞蹈,连心灵也进入舞蹈的境界,真正是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5、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植根于该民族的土壤之中的,如果没有印度民族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的熏陶,没有“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精神食粮的供养”,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迷人了。
6、总的特点是“飞动的‘美’”,是通过对形体、神态和服饰的描写来表现的。
8、《安塞腰鼓》表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本文表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
20.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10、翻译下列句子: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15、翻译下列句子: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16、按要求摘出原句: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文中议论的句子: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二)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伛:)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觊觎:)21、翻译句子: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22、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略2、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3、满坐宾客……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几欲先走。
4、擅长;正赶上;设置,安放;围绕;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扬起,举起;几乎,差点儿5、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6、善7、C8、C9、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俄而、少顷、未几10、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1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12、C13、A14、D15、略1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有人……一处也。
17、言之有理即可。
18、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19、略20、一匹绸缎;懒;曲背,驼背;狭窄,窄;温和的人,慢性的人;心里藏着;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21、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
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
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的心思。
22、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23、对比、引用,例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