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优质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优质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课一、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本章内容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认识研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图形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整理和概括,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2.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整章内容是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为以后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且能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及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辨认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3.能想象基本几何体的截面形状;4.会画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形状图,能根据形状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5. 掌握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种形状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2.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观察能力,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点、线、面等最基本的图形与基本几何体的相互转换。
难点:在面与体的变化中如何抓住特征。
四、教法建议1、由于本章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紧密,因此,在本章课程的讲授中,应以生活中的具体模型为教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以及数学的价值;2、本章教学应当以学生活动为主。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北师大版(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体1.在具体情况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2.会指出一个棱柱的棱、侧棱、顶点、侧面、底面;3.能按照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重点识别不同几何体的名称、形状、构造特点,能对它们进行分类.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提出问题:(1)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2)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中间的几种立体图形,提出问题:这些基本图形你熟悉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二、探究新知1.认识棱柱(1)课件出示棱柱立体模型:教师: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分别指出它的顶点、侧面、棱、侧棱、底面,并说出它们的数量.学生讨论交流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这个棱柱有12个顶点,18条棱,6条侧棱,2个底面,6个侧面.教师:你能给这个棱柱命名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有12个顶点,6条侧棱,2个底面,6个侧面的棱柱称为六棱柱.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教师: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何特点?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棱柱的特点:①所有侧棱长都相等;②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③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教师: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图1-4,提出问题:①图中这两个棱柱体有什么不同?②分别说出图中各个棱柱体的棱、侧棱、面、侧面、顶点的个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棱柱可以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斜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教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思考并讨论棱柱与圆柱有什么异同点.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都是柱体;都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有侧面.不同点:①棱柱的底面是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圆柱的底面是圆;②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③棱柱有顶点,圆柱没有顶点.2.认识棱锥课件出示棱锥立体模型:教师:观察这个立体图形,请指出它的顶点、侧面、侧棱、底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教师: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如何给这个棱锥命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棱锥也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命名几棱锥主要看底面图形,如:底面是三角形,就叫三棱锥.教师:棱锥跟圆锥有什么区别?学生:棱锥的底面是多边形;圆锥的底面是圆.3.圆锥与圆柱课件出示圆锥与圆柱的立体模型,提出问题:(1)圆柱、圆锥分别由几个面围成?(2)你能描述圆柱、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圆柱由3个面围成,其中2个面是平的,1个面是曲的;圆锥由2个面围成,其中1个面是平的,1个面是曲的.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圆柱有2个相同的底面,并且互相平行;圆锥只有一个底面.4.几何体的分类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习题1.1第4题,提出问题:观察上面的图形,如何将它们分类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有两种:第一种,根据底面的个数分成三类,即柱体、锥体、球体.如图中的柱体有(1)(2)(4)(6)(7);椎体有(5);球体有(3).第二种,根据面的平曲分成两类.如图中含曲面的有(3)(4)(5);只含平面的有(1)(2)(6)(7).三、课堂练习1.如图,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实物并连线.2.活动:请你制定一个分类标准,将这些几何体分类(以小组为单位写在展板上并由组长到前面来展示).3.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第1,2题.四、课堂小结1.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立体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说说棱柱与圆柱的异同点,圆锥与棱锥的异同点,圆柱与圆锥的异同点.3.立体图形如何分类?五、课后作业教材第6页习题1.1第1,5,6题.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生在练习和应用中逐渐掌握了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并能够解决与立体图形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部分学生在立体图形的命名和区分上仍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更加注重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机会,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第2课时点、线、面、体1.能从图形的基本构成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的几何体;2.能举例说明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重点了解点、线、面、体及其相互关系.难点由平面图形想象出通过旋转得到它的相应的立体图形.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图1-6,提出问题:(1)找出图中的点、线、面.(2)图中哪些线是直的,哪些线是曲的?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教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点、线、面.二、探究新知1.认识点、线、面(1)课件出示六棱柱和圆柱图,提出问题:①六棱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②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③六棱柱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棱?学生讨论交流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六棱柱是由8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其中2个面是平的,一个面是曲的.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2条线,它们是曲的.六棱柱有12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3条棱.(2)教师: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学生讨论交流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面有平面与曲面之分;线也有直线与曲线之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提出问题:观察这几个图,发挥你的想象,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教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3)课件出示下图:教师:上面的平面图形绕着虚线轴旋转一周,能得到什么立体图形呢?你能用线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连接起来吗?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5页“随堂练习”.2.现有一个长为4 cm,宽为3 cm的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答案】2.36πcm3或48πcm3四、课堂小结图形由哪些基本的元素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五、课后作业教材第6页习题1.1第3,7,8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认识点、线、面,并且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对此并不陌生,能从实际生活中指出点、线、面.本节课学习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通过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1.2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第1课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1.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重点掌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难点识别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确定相对面展开的位置.一、导入新课我们小学学过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问题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展开图?问题2:你能得到图中的展开图吗?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例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分组比赛.(要求:展开后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他面相连)第一类:四个一行中排列,上下各一任意放,共六种.(记忆口诀:141型)第二类:一在三下任意放,二在三上露一端,共三种.(记忆口诀:132型)第三类:两两三行排有序,恰似登天上云梯,仅一种.(记忆口诀:222型)第四类:三个三个排两行,中间一“日”放光芒,仅一种.(记忆口诀:33型)重难点精讲一线不过四.()()田凹应放弃.()()()()探究二:正方体的相对面例2.下列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盒子.折好以后,与1相邻的数是________,相对的数是________,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解:2,5,4,6;3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应填的字.合作探究:正方体相对两个面在其展开图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①相对两面不相连,上下隔一行,左右隔一列;②相间、“Z”端是对面;③间二、拐角邻面知.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9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小红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A )A B C D3.如果“你”在前面,那么什么在后面?如果“坚”在下,“就”在后,那么“胜”“利”在哪里?【答案】3.“你”在前,“棒”在后,“坚”在下,“就”在后,那么“胜”在上,“利”在前四、课堂小结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有哪些?相对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4,8,10,11题.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式有很多种,本节课在老师的操作引导下认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通过多次的“展开——围成”活动建立清晰的表象,借助“想象——验证”的学习方式,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必要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序提升;对于学生从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思维过程,由于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动手是更为有效的呈现方式.第2课时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1.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认识几何体展开前后各面之间的关系;2.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重点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难点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一、导入新课问题1: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问题2:如果有若干个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棱柱的特点:(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2)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二、探究新知1.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将图1-12中的棱柱沿某些棱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展开图?教师:把从正方体学到的展开折叠知识,引用到棱柱中,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有哪些?想一想: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如果不能,适当修改使所得图形能围成一个棱柱.(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 cm,4 cm,3 cm,请画出它的展开图.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动手实验,并给出答案,教师点评.想一想:下面几个图形是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你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1页“随堂练习”第1,2题.2.下面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A在几何体的下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2)如果F在前面,B在左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3)如果C在右面,D在后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答案】2.(1)F(2)C(3)A四、课堂小结1.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有哪些?2.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1,5,12题.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熟悉理解棱柱和圆柱、圆锥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突破这一难点必须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所以教学时我通过演示包装盒的拆、合,使学生获取“平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自行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实验活动提供了基础,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活动,努力想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如何转换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一般过程,探究的方法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先感性再理性,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从不同图形的展开延伸到折叠,先易后难,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第3课时截一个几何体1.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变化,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理解截面的概念,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教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难点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演示切截西瓜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截面的产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作截面.学生通过观察切西瓜的过程感知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二、探究新知1.截正方体(1)教师: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呢?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猜测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可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截手中的正方体模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教师课件演示截正方体的几种方式:(3)教师:通过刚才的课件动态演示,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吗?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面相交得到的结果.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交线,由这三条交线构成的截面图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产生不同形状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学生的正确推理.2.截圆柱与圆锥教师:用圆柱能否做出如下形状的平面图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交流,猜测可能的图形,然后画出图形,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课件演示圆柱与圆锥的截面情况.(1)圆柱的截面:(2)圆锥的截面:利用课件演示截圆柱、圆锥的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的结论,深化学生对截一个几何体所产生截面形状的直观感受.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2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如图,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下列几何体,所得截面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D )A BC D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截面?2.正方体的截面形状有哪些?圆柱、圆锥和球呢?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2,6,7题.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经历了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想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验证想象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第4课时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难点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块的数量,画出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图.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庐山风景图,使学生切身感受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苏东坡的诗表现了观察庐山的几种方式: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身处山中看.从不同方向观察庐山可看成“峰”,也可看成“岭”.那么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又能看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二、探究新知1.观察实物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教师:讲台上有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三样物品,现在请三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面、右面和正面观察它们.这三样物品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会一样吗?三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面、右面和正面观察,其余学生想象可能看到的图形.然后让三位学生分别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图形.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2.观察几何体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图1-2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举手展示所画的形状图,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1)先确定几列(几列就横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2)再确定每列最高有几层(几层就竖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3.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和从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1-23所示,请搭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你搭的几何体由几个小立方块构成?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5页“随堂练习”.2.如图,请画出下列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四、课堂小结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一样吗?2.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3,8,9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实物模型、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并得到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图的画法,能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图形.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8节《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丰富的图形世界回顾与思考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认识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图形的空间观念。
利用本节课的复习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整理和概括。
教学内容(1)常见的几何体;(2)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及点、线与平面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3)棱柱的特征;(4)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的平面图形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6)物体的三视图,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7)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难点: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尽可能在回顾与思考的几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引导、启发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因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步骤及设计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里,各种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这些生活的空间,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遐想: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
有些物体,象石头、植物等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状;同时也有许多物体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
Ⅰ.复习回顾,提出问题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我们已经学完,下面我们根据这一章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立体图形?.(2将这些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圆柱和棱柱,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在制造这些物体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对这些几何体非常有研究呢?例如油烟机的机身原先是铁皮,工人师傅们是怎样制造成长方体的呢,都需要从各方面去研究、讨论这些几何体。
课本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我们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活动进一步用点、线、面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来研究这些几何体。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案(全)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材分析】1、编排意图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节,主要内容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地位、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一定数量的几何图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 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看,学生喜欢生动感性视觉体验,喜欢挑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设计思路】1. 理念上: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这是整节课的一条暗线,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设计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动态图片、幻灯片、音乐、等为一体的课件,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并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2.问题设计上层层深入:生活中的图片、--整体上感知--局部分析--得出结论-—巩固运用—延伸—解决生活中问题3.活动上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班内展示争做最优小组1、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②通过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以课件展示问题设计、学生观察,独立学习学后,再组内合学,最后以动感课件及动感视频演示,疑难在班内共同讨论进行共学,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上课课件等.【教学策略】1.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更直观生动,便于生理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2.1展开与折叠
(6)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展开图和折叠图在古代建筑、现代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并撰写一篇简短的阅读心得。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4.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展开图和折叠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通过展开图和折叠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展开图和折叠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典型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总结展开图和折叠图的特点和规律。
5.设计梯度性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练习题可以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注重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评价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掌握展开图和折叠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主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本节课的1.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是这一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加深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物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尝试区分和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富的图形世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的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以及图形的运动和变换。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于图形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简单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初中阶段对图形的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教师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和变换,以及立体图形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各种几何模型和教具,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日常用品等,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和教具,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这些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师: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
请学生从围成这个棱柱的各个面(底面、侧面)以及棱的角度看看棱柱有哪些特点
棱柱顶点棱数面数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例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
1.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图形是( )
2.小新准备用如图所示的纸片做一个礼品盒,为了美观,他想在六个正方形纸片上画上图案,使做成后三组对面的图案相同,那么画上的图案后正确的是( )
3.
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同学们认真观察后
生: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面相交
(1)提出问题.
师:用圆柱体的木料能否做出如下形状的平面材料?
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
3.教师课件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截面情况.
(1)圆柱体的截面
(2)圆锥体的截面
例1图例2图
例3图教师指导
1.如图,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下面三个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如图所示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3.由几个小正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如图所示.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第2题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学习,他们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立体图形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模型、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立体图形卡片,一份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魔方、篮球、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富的图形世界》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等,并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后续几何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学科,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等,并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几何作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对各种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几何模型、挂图、幻灯片等。
2.教学素材: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形式,如座位排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房间的布局、家具的形状等,引导学生对图形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让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丰富的图形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幻灯片或挂图,向学生介绍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如点、线、面、角等。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回顾与思考》 优课教案_0
教材分析:《丰富的图形世界》为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本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认识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图形的空间观念、开启了初中数学的几何学习之门。
利用本节课的复习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整理和概括。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而“能进行实物形状和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几何体与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
整章内容的设计,不仅在于促进学生对常见几何体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操作、识图、简单画图等技能的掌握,而且在于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从各章节设计来看,本着先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再分别从展开、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等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这些常见的几何体,内容编排以正方体的研究居多。
整个章节体现了研究图形乃至研究事物的统一规律---先形成一个整体,把握关键特征,然后再借助具体的方式去研究某一部分,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说明整体。
同时,又充分体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
思想方法:教材采用了“化归”的方法,将几何体转化为平面图形,从平面的角度去研究几何体。
分别利用“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三种途径入手研究。
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几何体的实例有很多,可谓是随处可见。
在小学里学生就对部分常见的几何体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对几何体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但之前学生对部分几何体的了解仅局限于周长、面积的计算上,《丰富的图形世界》正是从研究图形的角度去学习、去构建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因此,学习之初,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欠缺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新授课中我们把学习定位于“先动手、后思考”,那么,我们的期中复习阶段则可以自然过渡到“先想象、再动手”。
七年级数学上册_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_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第一课时§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 2)、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 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
难点: 1、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
2、研究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欧拉公式。
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四、教具准备:一辆玩具小公交车、一架玩具小飞车、笔筒五、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 ,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上空,翻开课本看第一章的第 1 页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1、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议一议](1)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 2)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是底面都是圆的,不同点是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的,而圆锥只有下底面,最上面只是一个顶点。
(3)笔筒的形状我们把它叫棱柱,老师,对不对?(4)地球是一个球体,与它形状类似的有足球。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章内容: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的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一章概述:本章共分5节,具体来说,第1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过程,认识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丰富的实例,获得对点、线、面的直观认识,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第2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交流,从展开与折叠的角度认识棱柱(包括一般棱柱和正方体)、圆柱、圆锥及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棱柱、圆柱、圆锥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3节继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交流,从几何体截面的角度,认识几何体与截面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几何体与其截面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4节从试图的角度,认识正方体及其组合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正方体及其组合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转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5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多边形和扇形。
总的说来,本章让学生不断经历三维和二维空间之间的转换过程、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而运用的主要手段是展开与折叠、截面和视图。
(从本章的5个小标题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编者的用意就是把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三维空间转化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维空间,而转化的手段就是第2、3、4节课的内容)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1、让每个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观察物体(从生活中获取的知识);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抽象出图形的过程,能用非数学语言叙述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渐培养的能力);3、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重点、难点)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程既不是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又不是简单地开始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几何知识,而是体现《课标》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7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图形的特点和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和总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几何学科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的设计、家具的形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几何学科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案例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的设计、家具的形状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优秀教学案例,是基于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认知和理解为出发点,设计的教学活动。本案例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整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x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x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柱体、球体、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为学生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陌生,空间想象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柱体、球体、锥体等。
2.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立体图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认识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圆柱、球体、锥体等。
2.准备教学PPT,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圆柱、球体、锥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我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圆柱形的饮料瓶、球形的篮球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课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认识研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图形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整理和概括,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2.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整章内容是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为以后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且能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及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辨认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能想象基本几何体的截面形状;
4.会画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形状图,能根据形状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5. 掌握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种形状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2.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观察能力,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点、线、面等最基本的图形与基本几何体的相互转换。
难点:在面与体的变化中如何抓住特征。
四、教法建议
1、由于本章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紧密,因此,在本章课程的讲授中,应以生活中的具体模型为教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以及数学的价值;
2、本章教学应当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大胆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的几何体。
在正方体表面展开和棱柱模型制作等内容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过程
1、回顾思考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已经学完,观察一组图片,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我们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活动,建立我们几何
直观。
下面我们根据这一章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举例说明。
2.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
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棱柱的特征。
4.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体可以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
5.找出两种几何体,使得分别用一个平面去截它们,可以得到三角形形状的截面。
6. 举出一种几何体,使得它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所看到的平面图形都一样。
你
能举出几种?与同伴进行交流。
7. 学了本章后,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
8.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本章的知识。
点
线
面及
其
关
系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底面
侧面
截面及其形状
从不同方向看
展开与折叠
切截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锥
圆柱
棱柱
生
活
中
的
立
体
图
形
丰
富
的
现
实
背
景
设计意图:生活实例图片的展示,进一步感知丰富图形世界,发展几何自觉;以问题串的形式对本章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再认识,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当的复习是必要的.
注意事项与效果:本环节必须在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分类梳理
专题1:几何体特征
1.你能否将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并请说出分类的依据.
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各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应几何体的个性特征与构成,并对几何体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同时认识到不同几何体的共性与个性。
注意事项与效果:图形的构造,应该说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这部分内容对感知几何体的特征有很大的帮助。
而几何体的分类,有不同的分类准,因而分类方法也不同,应让学生充分说明分类的依据。
专题2:展开与折叠;切截几何体
1.归纳棱柱的特性。
2.如何判断平面图形是否可以经过折叠围成棱柱?
3.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有几种?是哪几种?
4.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5.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围成常见的立体图形。
6.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来判断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切截几何体)或由展开图来还原其立体图形。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通常包括几何体的底面与侧面,因此应先确定底面,再确定侧面,可以采用“做一做,折一折”的方法,形成里自己的空间观念。
注意事项与效果: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通过折叠与展开(切截)可以相互转化,注意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专题3:几何体的视图
[例]如图所示,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请画出这个几
何体的从正面和从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
分析:由该几何体的摆放特点还原其实物图再确定其从正面和从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
解:由右图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从正面和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图如下: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
设计意图:画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主要是将几何体的轮廓用平面图形的形式描绘出来,本章的重点研究由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形状图。
画这类几何体的三种形状图关键是确定他们有几列,以及每列中方块的个数。
在学习中可以借助实物摆摆、看看、想想、画画,最后达到抛开实物能想象出其三种形状图,以及根据三种形状图构建出实物模型的要求。
注意事项与效果:掌握画这类几何体的三种形状图的关键,并能借助实物与模型进行研究。
3、巩固运用
例1、下列四个图形中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哪些图形?
例2、下面是由几个相同立方块组成的几何体的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小正方形上的数
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从正面和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图。
例3、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它从正面和从上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如下图所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中的小正方形中的字母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试回答下列问题;
(1)x、z各表示多少?
(2)y可能是多少?这个几何体最少由几个小立块搭成?最多呢?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
4、归纳小结
小结:本节的重点归纳,题型应用等。
拓展延伸:观察如图所示的图案,它们都是由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接而成的,依此规律,则第16个图案中的小正方形有()个。
分析:第n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用a
n
表示,则a
1
=1, a
2
=1+2,a
3
=1+2+3,a
4
=1+2+3+4,……
a
16
= 1+2+3+4+…+16=136
2 3 2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