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设计的任务”演示文稿
小学英语新课标解读详解演示文稿

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 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 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 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第7页,共23页。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 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 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 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第5页,共23页。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 的目标,感受成功。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 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第20页,共23页。
语法:
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
• 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
• 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 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 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 •简单句的基本形式。
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话题 : 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
小学信息技术创建演示文稿教案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创建演示文稿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等演示文稿软件,创建、编辑和展示演示文稿。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信息收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2. 学生学会运用演示文稿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1节: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及应用1. 演示文稿的定义及其作用。
2. 演示文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第2节: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1. 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
2.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新建、删除、复制、移动)。
3. 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第3节: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1. 演示文稿的布局与结构。
2. 字体、颜色和背景的设置。
3. 插入图片、图表和动画。
第4节:演示文稿的展示与交流1. 设置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
2. 演讲演示文稿的方法与技巧。
3. 演示文稿的交流与评价。
第5节:实践活动——创建主题演示文稿1. 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资料。
2. 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3. 进行演示文稿的展示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3.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1. 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
2. 演讲演示文稿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践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教学手段:1.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软件操作演示和实践活动。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案例。
《课程设计》课件

来源
题目可以来源于教材、实际项目 、企业需求、社会热点问题等。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 结合。
题目确定和申报
01
02
03
确定题目
在选题原则的指导下,与 学生讨论并确定具体的题 目。
申报流程
教师需按照学校或学院的 申报流程提交选题,经审 查后确认是否通过。
课程设计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 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 时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
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连贯的 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 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需求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兴趣和背景,为课 程设计提供基础。
目标设定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 设定明确、具体、可 衡量的教学目标。
实际应用性
选择与现实生活或工作密切相 关的题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
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挑战性
题目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
题目应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以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
可行性
确保题目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 ,并考虑到资源和时间的限制
。
题目类型和来源
类型
成果展示和交流
展示方式
在课程中展示PPT课件,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交流方式
通过课堂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对课件的 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件。
05
CATALOGUE
课程设计总结
设计总结报告
报告内容
对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包括设计目 标、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小学课件演示制作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件演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制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件演示的基本步骤、制作工具及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创意和团队合作完成高质量的课件演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段优秀的课件演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课件演示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件演示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解1. 课件演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介绍课件演示的定义、特点、优势等。
- 阐述课件演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 课件演示的基本步骤- 确定演示主题和目标。
-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 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
- 设计演示文稿。
- 演示文稿的排版和美化。
- 演示文稿的动画和交互设计。
- 演示文稿的测试和修改。
3. 课件制作工具及技巧- 介绍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Keynote等。
- 讲解制作工具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 分享一些实用的制作技巧,如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课件演示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课件演示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件演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制作的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资源1. 课件演示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2. 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下载链接。
3. 优秀课件演示案例分享。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份简单的课件演示制作。
2. 学生收集整理与所学主题相关的资料,为下一次课件演示制作做准备。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微课设计方案123《保卫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重点)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难点)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不要仓促)。
二、了解黄河: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2、老师播放“黄河”的视频。
课件: 黄河视频。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例如: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6、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
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
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呼应学生所说。
)7、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8、对,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9、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0、学生回答。
板书:《保卫黄河》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
信息安全课程设计任务

信息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常用的信息安全工具和技术,如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具备分析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信息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信息安全建设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威胁类型。
2.密码学: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等。
3.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和网络攻防技术等。
4.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等。
5.信息安全实践:安全策略制定、安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与配置、安全事件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安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知识。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信息安全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信息安全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演示文稿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课程设计模板小学

课程设计模板小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包括XX1、XX2、XX3等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如能进行XX操作、能解决XX问题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明白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1: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XX2:讲解XX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XX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实际应用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发言,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实践XX学科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小数的加减法》微课程设计方案和学习任务单

《小数的加减法》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77)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追本溯源识字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的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
其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最为重要的教学之一。
大量的识字内容成为低年级学生的最大的学习任务,所以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利用“追本溯源”这一识字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由来,还能更快的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运用。
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情感,注意培养学生对识字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学生分析】本课课文内容虽然比较简单,读起来容易上口,但是本课的识字量大,虽然是一首诗歌,但里面有好多的生字学生极容易读错,所以“识字教学”仍然是本课阅读教学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利用“追本溯源”的识字方法,能够解决其中的识字问题。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灵活巧妙地理解运用生字,还能了解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从中渗透文化色彩,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追本溯源”的意思,能够利用“追本溯源”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掌握新的识字方法,并能灵活巧妙地理解运用生字。
3、让学生了解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从中渗透生字文化色彩,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揭示课题。
2、课上常见的识字方法都有哪些?(设计思路与意图:请学生先回顾所学的识字方法,在头脑中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二、新授知识1、介绍新的识字方法——“追本溯源”识字方法。
2、什么是“追本溯源”?3、朗读《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的第一小节。
4、认识生字“旅”。
利用“追本溯源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表示士兵们跟随飘扬的战旗下,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行军打仗。
5、演示从古到今的“旅”字图片,渗透文化色彩,开阔视野。
6、“旅长”这一名词的由来。
(设计思路与意图:请学生先了解“追本溯源”的意思,利用这种识字方法识字,掌握新的识字方法并从中获取生字由来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识字的强烈欲望。
小学体育与健康《熟悉水性》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熟悉水性》教案一、引言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关于水性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地参与水上活动。
本文将根据任务名称《熟悉水性》,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一个教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浮力、密度和表面张力等;2. 了解水的安全和危险性,学会如何在水中保持安全;3. 学习基本的游泳姿势和动作,提高水中活动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水上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水的性质和特点;2. 水生安全海报:提醒学生保持安全;3. 游泳道具:浮板、水球等;4. 漫画、图片:展示不同的游泳姿势和动作。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通过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水的性质和特点。
包括浮力、密度和表面张力等。
并通过图示和实验表演,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
2. 学习水的安全和危险性(15分钟)使用水生安全海报,向学生介绍水的安全和危险性。
讨论一些常见的水上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教授学生如何保持安全。
例如,学生需要明白深水区的危险性,了解游泳时必须有成年人陪同等。
3. 学习基本的游泳姿势和动作(40分钟)首先,向学生展示漫画或图片,介绍不同的游泳姿势和动作,例如蛙泳、自由泳等。
然后,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在教学中,请教游泳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学生。
老师可以分组进行示范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正确的游泳技巧。
4. 游泳练习(40分钟)在教学游泳姿势和动作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泳练习。
在开始练习之前,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并要求学生与同伴互相照看。
可以设置几个不同的练习区域,例如游泳池的不同深度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练习。
5. 游戏和活动(20分钟)结束练习后,组织一些游戏和活动,以增加学生对水上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设计模板内容小学

课程设计模板内容小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理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XX学科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题。
3.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对XX学科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以及XX学科的应用和实践。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第三章:XX学科的实际问题解决具体的教学内容会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安排和讲解。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XX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4.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XX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任务布置》PPT课件

任务最终提交 时间:2023 年5月15日
PART FOUR
沟通协调:保持良好的沟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解决问题
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明 确的任务和责任
互相支持:团队成员之间互 相支持和帮助
共同进步:通过团队协作,共 同提高个人能力和团队绩效
命名规范: 变量、函 数、类等 命名要清 晰、简洁、 易于理解
注释规范: 代码注释 要清晰、 完整,便 于他人理 解和维护
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知识、技能、态度等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制定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进度、教学活动、教学 评价等
准备教学资源: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实施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 实践等
评价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 学效果等
课程目标明确,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内容丰富,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PART TWO
目的:了解用户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内容:收集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 确定设计目标
要求:用户需求明确,设计目标清晰
工具: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数据分析 等
成果:用户需求分析报告,设计目标确 定报告
设计目标: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前端和后端 设计要求: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易于使用 设计内容:包括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设计工具: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Java、Python、HTML、CSS等
学年等
评价结果:形 成评价报告, 包括评价结果、
“小学学习性评估”演示文稿

2
学习性
评估
3
4
聚焦于学生如何学习 是课堂的核心
是教师的一项核心的专业技能
5
是建设性的,因为任何评估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
6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性 评估
10
7
促进学生共享和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8
让学生知道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
9
培养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帮助学生成
为反思者和自我管理者
认可学生各方面的成就
学生自身 同伴
AB CD
教师 家长
答案:B
(二)小学学习性评估的特点
01 教学评一体化
02
持续诊断
03
学生参与
课堂 提问
小学学习性评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特点。
答案:教学评一体化、持续诊断、学生参与
二、基本原则
1
有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中的有机 组成部分
三、开发
(一)学习性评估开发的有效原则
学习性评估的五种关键策略
学生应该到哪里 学生现在在哪里 学生如何到那里
1.阐明学习目标、 交流成功标准。
2.组织有效的课堂 讨论、提问和其他 活动,搜集学生学 习和理解的证据。
3.提供促进学习的 反馈。
4.激发学生成为其他人的学习资源。 5.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Biblioteka 小学学习性评估小学学习性评估
一、
概述
二、 基本原则
三、
开发
一、概 述
(一)小学学习性评估的含义
缩小差距说
改进教学说
学习性评估是旨在诊断学生现有学习水平与 学习目标之间的“最佳差距”即最近发展区,
小学英语—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0)

微课程设计方案主题:英语问路及指路教学目标:学生能听懂、会说句子Where is …?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 right.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流程:Step1 Review and Warm-up: Sing a song(PPT播放歌曲)Where’s the school? Where’s the school? Here it is. Here it is.Where’s the library? Where’s the library? Here it is. Here it is.Where’s the zoo? Where’s the zoo? Here it is. Here it is.Where’s the park? Where’s the park? Here it is. Here it is.【设计意图】1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复习school, library, zoo, park 等表示地点的词,为下面的指路问路进行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1)game:show me your left/right hand.【设计意图】利用身边事物引出新知,加深英语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go straight, turn left, turn right:Introduce there are many signs on the street, such as ,and . Then use actions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se signs.(3)Game: I say and you doT says the expressions and Ss do the actions. Then invite fourstudents to have a competition (two or four groups).【设计意图】1 巩固新知 2 利用动作及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Practice: Directing the waysFirst, create a situation that the teacher is new here and cannot findthe way. Ask Ss for help and find the way. Practice the dialogue:Excuse me, where’s……. Go…. and turn ….. There is the ….; Use a flash to prectice this sentences.Then, use the cartoon feature to practice directing ways on theblackboard.【设计意图】创设帮助老师指路情景,使学生意识到使用英语指路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指路的能力。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任务书(3篇)

第1篇一、课程名称《XX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XX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XX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3)熟悉XX专业的实践操作规范和安全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XX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程内容1. 实践教学模块:(1)XX专业基础实践;(2)XX专业综合实践;(3)XX专业创新实践。
2.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实训;(2)实习实训;(3)项目实践;(4)毕业设计(论文)。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XX专业的实践操作方法;(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5)实践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XX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互动;(3)实验室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六、实践教学安排1. 实践教学时间: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共计XX周,其中实验实训XX周,实习实训XX周,项目实践XX周,毕业设计(论文)XX周。
2. 实践教学地点:(1)实验室:进行XX专业基础实践和综合实践;(2)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3)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环节。
小学生教学课程设计方案(精选)ppt

未来发展与展望
结合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多元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重视实践与体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课程对象
小学一年级学生 具备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能力 对计算机和网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时间
课程安排:每周两次
课程时长:40分钟
课程实施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音频等,以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 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通过作业、考试、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 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课程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方面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方法:考试、作业、课 堂表现、小组讨论等
评价实施:在课程结束后进行 测试或考试,结合平时表现进
行综合评价
03课程实施
教师角色与职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讨论
添加标题
04课程评价
评价目的与原则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反馈教学情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动力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小学美术—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28)

认识前景色和背景色一、任务导入:首先,对于什么是前景色和背景色,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设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一改原来选择颜色的方法,不用左键而用右键单击某一种颜色如红色,然后用橡皮去擦。
请学生在操作的同时仔细观察,学生立刻可以观察到后色标变红、橡皮擦除后变红这些新鲜的变化。
然后,教师才开始告诉学生这用鼠标右键设置出来的颜色称为背景色,进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
这样做会比直接讲解更能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更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先来看一看什么是前景色和背景色,对它们的认识应该引入其他图形制作工具中经常出现的“图层(layer)”概念。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十分有限,在最初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含义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要求教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要注意做到讲解的形象直观,利用讲授法和演示教学。
二、范例讲授:在进一步讲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含义时,因为前景色和背景色是在不同层面上的颜色,是一个立体的概念,而学生面对的仅仅是一个平面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环境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起“前景”和“背景”的概念。
当然,这个初步形成的概念还需要实际的操作练习来巩固。
前景色和背景色呈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多数的呈现方式存在着互逆性。
例如:颜色填充工具、铅笔工具、直线工具、刷子工具、喷枪工具及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通过半次单击(手指向下单击而不松开)鼠标左键结合拖动动作画出的图形呈现前景色,而通过半次单击鼠标右键结合拖动动作画出的图形呈现背景色,其他工具如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也存在着这样的特性,只是和前面罗列的这些工具在实际操作上稍有出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鼠标左键控制前景色的呈现,鼠标右键控制背景色的呈现。
另一方面,背景色还可以通过橡皮、清除图像等擦除前景色的方式来呈现,而这一点特性正是背景色和前景色可以被用来做各种特效的基础。
三、任务拓展:在初步认识背景色和前景色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22)

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方案123《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实用性。
2、经历总复习训练的过程,体验归纳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
教学过程: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与能力目标:1、复习巩固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2、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
指名学生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动手操作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师: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指名学生说出并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算一算。
学生先做,师指名学生回答并做总结。
二、复习《倍的知识》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倍的复习、求解倍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倍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1、投影出示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这道题,把你发现的知识记下来。
2、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解决问题做题的步骤,带领大家一起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程设计的任务
主 第一部分,课程总纲和方案
一、课程总纲和方案
要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内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三个层次
容
二、举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
年级)设计
主 第三部分,教材课本
一、教材的涵义
要
二、对比中国和加州小学数学课本中 国分数概念的章节
内 第四部分,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涵义及类型
容
二、“巧取甜枣”案例分析
第二单元 小学课程设计的
任务
教师主讲
内 一、课程总纲和方案
容
教师概述导入
和 二、课程标准
学生小组汇报8分钟 学生小组简要点评
流 三、教材课本
教师总结
程 四、课程资源
一、课程总纲和课程方案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 历了8次较大的变革。
20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资源:包容并宽于教学课程材料。 总之,课本及其配套之外,还有无限的、宝贵的 资源等候着我们。
简要评述
上述故事提供了背景,语文和数学相互 结合,体现了学生为本;
但是,没有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动作 化,所以,学生本位还不彻底。
当然,该系列中,有些故事也带有情境 和操作。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快乐学习,快乐今天
Happy Everyday!
三、教材课本
国家课程,教材国家审定; 地方课程,教材地方审定; 校本课程,教材学校审定。
教材,即教学材料、课程材料,近义词,是指 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需要使用到的课本、讲义、 提纲、参考书、教学指导、学生作业材料、多媒体 课件、网络教学资源、教具、教案等。
教材,也可直接指课本,教材较书面化,课本 较通俗化。
许多教材之外的资源,优于课本、优 于教材。所以,“以本为本”的思想,有 很大局限。
结束语
三大模式:学科、学生、社会 四大任务:总纲方案、课标、教材课本、课程资源 作为教师:追求理论与实践比翼双飞、相互印证 希望同学:运用理论和参照案例,设计出有创意有奇效的课程
设计课程,就是设计学生的人生之路, 设计优秀课程,成就非凡人生!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
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
内容 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
选择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和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
组织 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
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
举例: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设计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三、各部分目标的
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生命世界 四、物质世界 五、地球与宇宙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五、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六、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
三级 课程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 应性。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体现和重申《改革纲要》的主要原则; 最大区别是有具体的课程设置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一二
三四五六
七八九
思品、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生活
历史与社会,或史、地
7-9% 3-4%
分析概括
目标、内容: 淡化计算 突出建模思维 蕴涵公倍数、等差数列的思想
内容组织:数学的综合性 方法: 数学的真实问题解决、做中学
延伸思考
• 当您拿到一本或者若干版本的教材,您能进 行教材研究吗?学习即研究、研究即学习。
• 您能综合各个版本的教材,重新设计分数概 念的学习吗?设计课程、设计教材,并不神 秘!
理解、分析、评价、设计教材,是教师的重要 使命。
教材对比
概括分析
导入
人教 2个例子
概念含义 举例法
加州 1个例证,详细 定义法
评价
三种表征
动作、形象、抽象 ;未称形象为模型
形象、抽象;无动作法 ,但把形象称为模型
具体学法 学生做中学
演示中学习
说明
教材展示的方法,课堂上并非一定遵循;在全面把 握、选择代表性案例,才能较好代表两个版本。
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
方法
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学评 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宏观层次,国家规划,教育部基础教育 一司。
《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 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 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综 合
科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学(或生、物、化) 7-9%
性
语文
20-22%
、 选
数学
13-15%
择
外语
6-8%
性
体育
体育与健康
10-11%
如 何
艺术或美术、音乐
9-11%
体
综合实践活动
9-11%
现 ?
地方和校本课程
16-22%
小学外语、数学、语文谁更重要?
二、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之课程标准:国家审定 地方课程之课程标准:省市审定 校本课程之课程标准:学校审定
•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我设计!
四、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包括: 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 教学挂图等; 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 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 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 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 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 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 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