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精品
推进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推进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一、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意义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问题导向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养成多元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
进行教学方法革,要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既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注重能力培养;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2.注重学思结合。
夯实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倡导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和案例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3.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
4.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要把课外教学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建立必要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改革方案,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落实教学方法改革有序高效的开展有赖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各教研室、教学团队和课程组定期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设计等进行研讨。
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若干意见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传统以笔试为主的单一考试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了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我校课程考核方式提出如下改革意见。
一、课程考核方式的原则1.坚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为指导思想,加强考核的导向、检查、激励、创新功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目标,使“考核型学习”转变为“学习型考核”。
2.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努力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制度。
通过考核了解教学的发展动态和教学效果,测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分析和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考核内容科学合理,考核方式便于组织实施,具有实践意义;考核改革要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1.为了综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程考试中应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核的内容和形式。
“综合考试”从考核内容上应包括一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融会贯通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
2.课程考核形式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的表现、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及其他检测手段等;对于具体一门课程的考试,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考核形式。
3.教师评价课程的最终成绩应遵循以下原则:基本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及格成绩;基本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良好成绩;较好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为优秀成绩。
课程考核指南指导性意见
课程考核方案指导性意见各系部:为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鼓励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程考核,逐步改变“一考定成绩”的评定模式,学院决定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试点与经验总结。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1、加大教学过程考核所占考试成绩的比例,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数量,并加强监督,进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整体设计,突出课程特点;2、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实操、课程设计、学生作品、项目报告等形式,注重平时考评方法多样化和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化;考试内容尽量增加能力考核的主观题,减少知识考核的客观题;考试形式上可以加大采用半开卷、开卷等多种终结性考试形式的课程数量;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可以根据学生竞赛成绩适当加分;3、加大考试试题库建设,鼓励采取教考分离方式;4、通过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革立项范围考试改革须以课程为单位进行,各系部可根据课程的类型和在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程度在本学期所有开设的课程中按专业确定1~2门参加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重点是省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
三、项目申报与实施要求1、考试改革负责人填写“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附件一),经教研室主任及系部教学主任审核后,教务处将组织人员进行评审检查。
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一式两份,一份交系部留存,另一份由系部收集后,连同其电子稿于期中教学检查前后交教务处。
2、凡参加考试改革的教师应及时将参与教改的信息告诉学生,并使学生充分了解成绩评定方案(如讨论、面试、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技能操作、各种测验、论文、作业、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考试等的实施计划、要求以及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对每一学生的每一项评定结果及时记录在案,并及时告知学生。
3、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负责,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
课程考核改革指导性意见
XXX大学课程考核改革指导性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XXX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我院课程考核改革,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实际的课程考核体系,特制定本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强化学生的过程培养和能力培养,丰富课程考试方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能力水平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作用,并以此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革,从而提高我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考核改革主要目标1、构建多形式的课程考核体系逐步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实际的“考核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与考核形式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
2、研究和制定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强化平时考核,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根据课程特点决定期末考核的具体形式,改变学生成绩评定重期末,轻平时的不合理评价制度。
3、通过推进考核制度改革,规范考核活动与考核行为,实现考核公平与公正的制度目标,使考核真正成为测量人才水平和能力的科学工具,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的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考核改革内容1、考核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教学过程考核,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2、课程考核要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
课程成绩也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而成。
平时考核成绩可占课程成绩的30-70%,期末考核成绩也可占30-70%,合计100分。
具体比例由课程承担单位在制定课程考核方案时确定。
3. 课程平时考核内容及标准①平时作业:不少于3次,全批全改。
②课堂发言:每生不少于2次③开展课堂讨论:不少于1次④单元小测验:不少于3次⑤小论文或研究调查报告:不少于1次⑥课程实验或实践:可根据课程性质自选。
对课程考核方式如何进行改革的建议
对课程考核方式如何进行改革的建议如何进行课程考核改革,是目前高校的热门话题之一。
我个人认为,在课程考核改革之前,首先要确立的是该课程针对的人群,是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是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其次是课程的归属,属于基础课还是专业课。
我是一名专科院校的老师,下面就我校学生的情况,简单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高职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质量评价就应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标准进行,因此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用符合能力本位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以笔试及非笔试考核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其中,非笔试考核又有口头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大作业、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形式。
为做好课程考核的改革工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形成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确立考核形式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由纵向互相交叉、横向互相交融且彼此相对平行独立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
各专业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建构,由基本理论、专业理论组合而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建构,由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及技术应用组合而成。
各专业根据课程性质,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确立各门课程的考核形式。
二、课程考核遵循原则1、全面性原则: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不能有所遗漏或偏颇。
此外,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可能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并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2、量化原则: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各种情况应做详细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资料应转化为数字资料,使其考核结果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避免考评者凭主观随意给分或掺杂个人好恶。
师范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科学化的指导意见
XX师范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科学化的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快“双一流”“四新”建设,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
深入推进“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的发展方略,加强课程考核的科学化,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意见。
第二条各二级学院依据专业特点制订各学院的考核实施方案,任课教师依据课程目标的达成确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
第三条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通过推进课程考核的科学化,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四条课程考核应遵循(一)科学化原则:改变考核的随意性,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确定考核的内容和考核方式,提升课程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二)多元化原则: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坚持能力导向,加强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突出对能力的考核。
(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作出准确、公正评价。
第三章主要内容第五条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不超过50乐考勤成绩不再纳入课程考核,每门课程学生缺课20%不具有课程考核的资格。
第六条改进结果性考核。
所有课程考核(含考试、考查、开卷考核、闭卷考核)均应按课程目标命题,试题与课程目标做到双向全覆盖,比例合理。
近三年考核试题的重复率不超过30乐A、B卷的重复率不超过30%。
多位教师主讲的同一门课程,要统一命题,集中流水阅卷;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逐步推广由教学单位统一建立题库或实行教考分离。
第七条强化过程性考核。
加强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每门课程每学期的过程性考核2学分及以下的课程原则上不少于3次,3学分及以上的课程不少5次。
最新关于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1)
关于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1)关于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现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一、指导原则(一)目标适应性原则按照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为重点,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的诊断、评定、激励功能,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练、以考促改的目的。
(二)系统配套性原则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相适应,与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相配套,构建促进课程教学各要素和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考核评价模式。
(三)模式多元性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探索不同类型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集成各种考核评价模式的优点,构建开放性、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五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一)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内容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减少验证性、记忆性考试内容,侧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考核形式多样化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的弊端,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类型,集成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选择运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相一致的考核评价形式。
提倡运用两种或多种考核评价形式相结合来全面考核评价课程学业状况。
(三)考核主体多元化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的校内单一主体模式,将行业企业资源引入课程考核评价,在试题设计、考核标准制定、考核场所选定、考核成绩评定等各环节上,着力探索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
(四)考核对象差异化提倡实行标准化考核与分层考核相结合,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能力发展空间。
关于修订《池州学院关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模板】
院教字〔2014〕72号关于修订《池州学院关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各系(部)、各部门: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推进考核方式改革,改革课程成绩评定模式,注重过程考核。
为此,学校出台了《池州学院关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院字〔2013〕61号文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有关内容做如下修改:一、第二章“改革内容”第四条修改为:“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按照期末考核及平时考核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综合评定,其中,开展课内实践教学的课程平时成绩原则上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原则上占总成绩的50%,其他课程平时成绩原则上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原则上占总成绩的70%,以百分制计算。
实验、实训技能类等课程成绩占比若要求不同,需经学校批准”。
二、第二章“改革内容”第五条修改为:“开展课内实践教学的课程平时成绩考核由课堂表现(含出勤)、课内实践、课外作业3部分组成,其中,课堂表现(含出勤)占15%,课内实践占20%,课外作业占15%;其他课程平时成绩考核由课堂表现(含出勤)、课外作业2部分组成,其中,课堂表现(含出勤)占15%,课外作业占15%”。
请各系(部)认真领会《池州学院关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从2015级开始实施。
附件:《池州学院关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池州学院2014年10月27日池州学院关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院字〔2013〕6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考核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深化我院课程考核考核方法改革,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坚持从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质量。
课程考核方法的实施意见
关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意见根据专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考试考核改革,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着重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考试考核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考试考核的改革以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为指导思想,通过考试考核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基本要求1.考试考核的改革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便于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2.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倡采用综合测试、应用答辩、设计答辩、写论文、调研报告、开卷考试、现场技能操作、上机操作、实验测试、产品设计制作、作品制作、竞赛等形式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的考核方式,力争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3.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学生上课考勤、回答问题等列入考核范围,并在考核分数中占相应比例。
4.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意见反馈。
任课教师要对考核后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考核效果与提高考核水平。
5.新的考核方式需经教研室审核后上报系教学办公室批准并备案。
三、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选择参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情况,选择适合本课程的要求与特点,且能充分全面衡量和检验出学生的整体水平与能力的考核方式。
参考考核方式如下:1.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采用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并与平时学习情况、个人表现等结合起来的考试方式。
基本方式:(1)闭卷考试该方法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理解、分析和简单应用为主。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授的知识,突出重点与难点,并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5、采用体现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营造吻合课程改革,教学环
境,贴近学生特点 6、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提高学生呢个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7、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为目的,设计出形式多样、
3、评价形式多样。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研讨、访谈、观
察、问卷、测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4、评价重心下移。不但要评教,而且要评学;不但关注课堂教学
预期的结果,而且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到了什么;不但要对现状作出诊 断而且要关注改进和发展。
5、评价结果的运用不以甄别和奖惩为主要目的。采用"建议"的形 式,通过对话和反思,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五、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
(四)评价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更为重要。课堂教学中
要重点考虑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给学生预习、复习、听讲和实操的方法,以及适当指导学生怎样记忆、 怎样理解和怎样查资料等,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五)评价能力培养。 每次课的能力目标是否明确?课上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 表)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一
课程类型
理论课堂教 学
评价内容 1、教学常规(教学态度、板书、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2、能力目标明确,有可检验的难度适中、数量合适的目标,能
围绕能力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3、注重基本能力(技能)与方法的训练,过程设计合理,又实
5、及时讲解、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实验报告要求明确,并
能提出针对性比较强的修改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课程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
结合我院开展的教改课程工程建设和技能竞赛项目进课程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我院课程考试改革,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全面促进学生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理念,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实际,以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岗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要求.课程考试必须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必须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考试的实施要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自觉性,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深化课程考试改革要实现“三个转变”,即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岗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试改革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坚持以知识运用及技能与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岗位任职要求内容,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试的内容、方式、方法及采用的手段,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注重检测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基本职业素养。
.各课程教学团队要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倡采用综合测试、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汇报答辩、现场技能操作、作品制作、竞赛等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检测考核。
采取试卷考试形式的,除必须应知应会知识点的测试外,应大幅减少以考核概念记忆为目的的题型和题量。
《教育教学改革评价考核体系指导意见》
教育教学改革评价考核体系指导意见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我旗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思、促进发展的功能和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行为和方式,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公开、公正、科学的运用发展性、动态化、纵横双向的评价方法,整体推进我旗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提升全旗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评价考核体系指导意见。
一、目的意义实施“能动学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课改相配套的评价考核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评价考核体系既包括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工作实绩、综合素质的评价,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二、基本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结合教育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业绩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2、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
评价的有效性是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
3、发展性原则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将教师的参与、发展和变化过程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既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也成为全体教师主动、终身发展的过程。
教学质量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发挥教师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综合性原则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进行综合测评,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实现“点、线、面”综合评价的目的。
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实施、教学个案分析相结合;评价方法、途径要多样化,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试行)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
为全面推进我院教学改革,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部分课程现行的考核方式、方法可以进行改革试点。
为了做好课程考核改革,并保证考核及考核管理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各分院(部)教研室任课教师可根据本意见自行申请课程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只有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方法,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原则
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建立双向式、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
2、要通过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等三个转变,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多种成绩评定方式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增加论文、作业、课堂表现及参考书阅读等成绩在学业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3、实行考核成绩主讲教师负责制,严格考核过程控制,严格评分标准,确保教师在成绩评定中公平、公正。
三、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改革
1、考核内容的改革
现行考核内容,偏重于知识记忆,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老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对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在岗位的应用的考核普遍不足,以致于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核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不能适应岗位对人才需求,应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
2、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院考核闭卷形式多,开卷考核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核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少,终结性考试多,没有过程考核形式,为改变此现状,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本身特点、性质,考核形式要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别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学习。
增加论文、项目实训、作业、课堂实训、作品、调查报告、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课堂表现及参考阅读等成绩考核中的比重,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各分院(部)任课教师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特点,改革所有课程的考核方式。
我院暂定改革考核方式为:
笔试类(终结性考试):即期末闭卷考试。
非笔试类:口试,演示、操作、机试、作品评价、撰写课程论文、调查报告、项目实训、职业素养测试等;
综合类型(形成性考试):笔试加非笔试,注重过程考核以及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的其它多种考核方式。
四、审批手续
凡申请课程考核改革的有关分院(部),应在该学期开课后一周内申请办理考核方法改革的有关手续:
1.由教研室填写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申请表(附件1),交所在分院(部)审批、签字;
2.由所在分院(部)收集整理,签署批准意见后交教务处审批;
3.教务处初审,主管院长审批;
4.教务处正式通知批准的课程考核改革课程。
五、具体要求
1.课程成立考核测评组(上同一课头的教师要统一考核形式)。
测评组以3—5人为宜。
2.制定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模版见附件1)。
3.准备试题,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
课程考核测评组应提前讨论制定试题,评分标准应由考核测评组成员集体制定。
4.做好其它考前准备。
对考核地点、其他测试条件应提前逐一落实。
六、有关事项
1.为做好考核改革的有关准备工作,确保课程考核质量,所有申请进行考核改革的课程,必须经过教研室充分讨论研究,并办理考核改革的有关手续。
2.参加考核改革的课程,应在考核结束后,组织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分析及总结(特别是不同考核方式的对比分析以及收集的学生反馈意见),写出考核改革总结材料,于考核结束后一周内交分院(部)及教务处各一份。
3.逐步实行考教分离,同时进一步加强试题库建设,注意改革题型,适当增加体现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
4.实施考核改革是深化我院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总体把握所授课程的特点与性质,科学地掌握好课程各环节的评价标准,坚持原则,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7.本指导意见作为全院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原则性要求。
七、本指导性意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1:****学院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
附件2:《××》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
*****教务处
二0一一年三月十六日附件1
******学院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
注:本表一式三份,申请人、分院(部)、教务处各一份,于3月31日前交教务处教务科。
申请人:
申请时间:
附件2:《××》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规范课程考核改革,真正将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落到实处,增强课程考核改革的操作性,现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模版发给大家,请申请课程考核改革的老师从这几个方面做好实施方案。
1、课程定位
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中的性质、作用、地位。
……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
3、教学组织
……
4、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
5、教学方法与手段
……
6、考核与评价
……
课程考核成绩表(暨评分标准)
2、课程项目过程考核总成绩和期末集中考试成绩权重原则为1:1
3、根据课程特点,各任课教师可以自行调整其课程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