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硕士教学大纲-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合集下载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材
1
料化学概论
& Requirements)
课堂 讲授
课外作 业
材料科学的逻辑思想→材料化 学的概念→材料化学的多(交 叉)学科性质→材料化学的作用 和重要性→材料化学的现状→ 本课程的任务。原子→化学键→ 分子→超分子→缺陷→表面与 界面→工程材料
考查方式
第二章 材 料化学理 7 论基础
4.培养学生志向高远,意志坚强;刻苦务实,精勤进取;思维敏捷,乐于创新以
及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和全球视野和发展意识的素质
(C1,C2,C4,C6,C7,C8,)。
1.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chemistry and
2.1 原子结 构与化学键 理论 2.2分子结 构与分子性 质 2.3 缺陷化 学
2.4 超分子 化学
第三章 金 属及无机
12 非金属材 料化学
3.1 金属 材料化学 3.2 无机 非金属材 料化学
a)原子结构、价键理论和分子结 构。内容避免与《大学化学》和 《量子力学》的内容重复,必须 是大学化学基础之上的提高与 深化; b)晶体缺陷:重点讲解缺陷符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 chemistry in the
prepar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It is hoped that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will more
recognition worldwide.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intrinsic links between

2021年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析化学专业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辈复习经验分享

2021年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析化学专业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辈复习经验分享

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这是考研备考时一直激励我的一句话。

本人现已拟录取为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

关于择校:现在考四大化学的院校越来越多,当然这也是一种趋势,如果想避开自己的薄弱科目可以考虑一下西北大学。

西大的化学是比较强的,所以竞争也比较激烈,但是不要怕,你用心了、努力了肯定结果不会太差。

现将备考一年多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希望大家可以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初试专业课一:分析化学备考参考书目:武大版分析化学上册(第五版/第六版)科学出版社方慧群版仪器分析初试专业课二:物理化学备考参考书目:傅献彩版物理化学上、下册英语:我是从寒假一月份选定学校后就开始准备英语部分的。

首先,恋练有词刷视频并且自己总结知识点。

注意:自己总结在笔记本上有利于梳理知识,方便复习。

单词刷了三遍并且3月开始做1998年的考研真题,早期真题的思路和现在出题思路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积累单词分析句子还是有帮助的。

由于我开始复习的较早,前期是精读文章,然后后期提升做题速度,最终在考研前一天做完了两遍真题。

作文推荐王江涛老师的,真的讲的好,自己总结模板,个人认为好好做真题不需要其它的模拟题。

思想政治理论:政治用的肖秀荣三件套,我从八月开始复习的,同样,刷视频做1000题吸收知识,每天做一点,毕竟欲速则不达,要讲求质量。

重要的时间、事件可以自己拿个小本本总结起来,没事的时候看两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1月就开始肖八认真对待以及12月的肖四,为什么原因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

徐涛老师的后期有个背诵,他公众号有每天带着大家背诵复习,我自己是全程跟下来的,我认为对我答题有很大的帮助。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呀。

分析化学:由于我要考的是两门专业课所以3月初就开始复习了,分析化学上册以四大滴定为主要考点。

首先,第一遍过课本,掌握基本知识点及每种滴定方法的误差计算公式以及基本概念等。

一边复习一边整理笔记,自己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单晶结构分析基础
课程编号:0805012F08
学分:2
总学时数: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课程说明:(课程性质、地位及要求的描述)
物质结构的确定对化学研究非常重要,x-射线单晶衍射是测定固态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作为研究生选修课,介绍晶体的对称性、空间群、x-射线的产生、x-射线衍射的原理、单晶衍射仪、单晶衍射数据的收集、结构解析和修正的原理、SHELXTL程序包和晶体信息文件,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1.x-射线结构分析的意义、历史和过程(2学时)
2.单晶的培养方法和单晶结构分析对晶体的要求(4学时)
3.晶体的对称性和空间群(6学时)
4.晶体的X-射线衍射(6学时)
5.单晶衍射仪和衍射数据的收集(4学时)
6.结构解析和修正的原理(4学时)7.SHELXTL程序包简介(6学时)
8.晶体学信息文件(4学时)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单晶结构分析-原理与实践,陈小明等,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晶体结构测定,周公度,科学出版社,1981年。

3.结晶化学导论,钱逸泰,中国科技大学, 2001年。

4.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陈敬中,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大纲起草人:胡怀明大纲审定人:薛岗林)。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材料化学二、课程代码:XXXXX三、学分:3四、课程类型:必修课五、先修课程:无六、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化学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掌握基本的材料化学概念和原理;2.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并运用材料化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4.培养分析和解决材料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5.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相应地分配学时:1.材料化学基础概念(3学时)1.1材料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1.2材料的分类及其特性1.3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关系2.材料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12学时)2.1实验室安全和基本操作规范2.2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2.3材料制备和处理的基本方法2.4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3.金属材料化学(18学时)3.1金属元素和合金的结构与性质3.2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3.3金属材料的应用和表面处理4.高分子材料化学(18学时)4.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结构特性4.2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3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应用5.纳米材料化学(15学时)5.1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方法5.2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5.3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和能源领域中的应用6.功能材料化学(15学时)6.1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功能材料6.2陶瓷和复合材料6.3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7.材料化学实验和设计(24学时)7.1材料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7.2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八、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对材料化学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2.实验教学:结合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4.课程论文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相关课程论文和报告,加强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让他们了解材料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制备与分析技术,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熟悉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 能够分析材料的性能数据,并能根据需求设计和改进材料的配方和工艺。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材料化学基础知识1.1 材料的分类和特性1.2 材料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1.3 材料的微观与宏观性质1.4 材料的热力学性质1.5 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导电性质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1 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工艺2.2 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特性分析2.3 材料的结构表征技术2.4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3. 材料性能与应用3.1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机理3.2 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应用3.3 材料的光学和电磁性能3.4 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2. 实验教学:实验操作指导、实验报告撰写等3. 课外实践:课程设计、小组讨论、科研项目等4. 学科竞赛:参加材料化学相关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材料化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 《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 《材料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 《材料在光子学中的应用》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学期论文:根据指定的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七、教学评价与改进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价,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并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优化。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应用化学、化学课程代码:18E00615学时分配:36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材料化学》是应用化学的专业选修课程。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的专门学科,因此对于该学科的本科学生来讲开设化学基础课尤显重要。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切实地了解和掌握材料(主要是无机材料)化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材料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材料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等化学基础知识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晶体学基础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1.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与点阵1.1.2 晶体结构参数1.1.3 晶体缺陷1.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1.2.1 对称性基本概念1.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1.2.3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1.3 晶体的X射线衍射1.3.1 晶体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1.3.2 衍射方向1.3.3 衍射强度1.3.4 常用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1.4 晶体结构的描述第二章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2.1 晶体特征的结构基础2.2晶体学点群和晶体的性质2.2.1 晶体学点群的分类2.2.2 晶体的点群和晶体的物理性质2.3 非正比化合物材料2.4液晶材料2.4.1 液晶和塑晶2.4.2 液晶的特性2.4.3 液晶材料2.4.4 液晶显示技术2.5 玻璃和陶瓷2.5.1 晶态材料与非晶态材料的异同2.5.2 玻璃2.5.3 陶瓷第三章金属材料3.1 金属特性与金属键3.1.1 自由电子理论3.1.2 能带理论3.2 金属单质结构3.2.1 金属单质结构的近似模型——等径圆球密堆积3.2.2 三维密堆积的三种典型型式3.2.3 金属单质结构概况3.2.4 金属原子半径3.3 合金结构3.3.1 金属固溶体3.3.2 金属化合物3.3.3 合金结构与性能3.4 金属材料3.4.1 轻质金属材料3.4.2 钢铁的结构与性能3.4.3 非晶态金属材料3.4.4 形状记忆合金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4.1 离子晶体4.1.1 几种二元离子晶体的典型结构形式4.1.2 离子键与晶格能4.1.3 离子半径4.1.4 Goldschmidt结晶化学定律4.1.5 关于多元复杂离子晶体结构的规则——Pauling规则4.2 分子间做用力与超分子化学4.2.1 分子间作用力4.2.2 超分子化学4.2.3 晶体工程4.3 无机非金属材料4.3.1 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4.3.2 碳素材料4.3.3 单质硅4.3.4 无机化合物材料4.3.5 硅酸盐材料第五章高分子材料5.1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5.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能5.2.1 高分子链的结构5.2.2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5.2.3 晶态高分子的结构特点5.2.4 高聚物的物理状态转变5.2.5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5.3 高分子的聚合方法5.3.1 聚合机理5.3.2 加聚5.3.3 缩聚5.4 塑料5.4.1 塑料的分类5.4.2 塑料的应用5.4.3 塑料的加工5.5 橡胶5.5.1 天然橡胶5.5.2 合成橡胶5.5.3 橡胶的加工5.6 纤维5.6.1 纤维的分类5.6.2 合成纤维5.6.3 纤维加工成型5.7 复合材料5.7.1 复合材料的特性5.7.2 木质材料5.8 医用高分子材料5.8.1 概况5.8.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5.8.3 人造硬组织材料5.8.4 人工器官及其关键材料5.8.5 高分子药物5.9 导电高分子材料5.9.1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5.9.2 高分子导电机理5.9.3 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5.9.4 新型导电聚合物体系5.9.5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5.10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5.10.1 发展概况5.10.2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特征5.10.3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5.10.4 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六章纳米材料6.1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6.1.1 纳米科技进展6.1.2 纳米材料的种类6.1.3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6.2 纳米材料的制备6.2.1 纳米粉体的合成6.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6.2.3 碳纳米管的制备6.3 纳米结构测试技术6.3.1 基本原理6.3.2 常用仪器6.3.3 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6.4 纳米材料的应用6.4.1 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地位6.4.2 磁学应用6.4.3 纳米催化6.4.4 陶瓷增韧6.4.5 光学应用6.4.6 医学应用6.4.7 环保应用第七章新型功能材料7.1 光学功能材料7.1.1 激光材料7.1.2 红外材料7.1.3 发光材料7.2 半导体材料7.2.1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7.2.2 半导体的分类7.2.3 半导体材料7.3 超导材料7.3.1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7.3.2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7.3.3 超导机理7.3.4 超导材料的种类7.3.5 超导材料的性能7.3.6 超导材料的应用7.4 热电压电和铁电材料7.4.1 热电材料7.4.2 压电材料7.4.3 铁电材料7.5 功能转换材料7.5.1 光电转化材料7.5.2 磁光材料7.5.3 声光材料教学安排及方式材料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主要为课内讲授。

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5238课程名称:材料化学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先修课程:物理化学,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开课系或教研室:化学化工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从分子结构层次上研究材料的合成、制备、理论,以及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材料性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属于应用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使从事材料研究与制备的学生从化学角度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材料的化学合成与制备技术,培养从基本理论出发进行材料设计、运用化学概念进行材料制备及改性创新的能力,为今后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实际生产建立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材料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尽量系统地阐明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现代先进材料的制备、使用及性能表征方法,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掌握的综合化学知识应用于材料的分析、设计;培养化学专业的学生采用广泛的多学科的角度研究材料的能力,在将来的材料开发及使用中灵活的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

本课程课堂教学32学时。

考核方式为:总成绩=期末考试(90%)+ 平时成绩(10%)三、课程教学内容(一)材料高温化学1.冶炼与提纯冶炼过程的定义及内容,纯物质热力学,理想溶体的热力学及精炼提纯,※区域精炼的原理及实例,※挥发精炼的原理及实例,化学平衡热力学及冶炼,化学平衡热力学及冶炼,ΔG0-T图。

2.高温氧化氧化的定义,纯金属的氧化,Ni的氧化,※Fe的氧化,※氧势的概念,平衡氧势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合金的氧化,※Ni-Cu合金的氧化,※Fe-Cr合金的氧化,硫化。

3.自蔓燃合成自蔓燃合成的定义,※三种类型及实例。

(二)金属的相变和析出1.相变和析出动力学自由能-浓度曲线,形核速度,※形核过程中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形核驱动力,扩散长大理论。

2.金属氢化物金属与氢的反应,※氢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类型及特点,金属-氢二元系氢化物的种类,金属间化合物的氢化物,※储氢合金。

【教学大纲】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材料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材料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化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材料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激发学生对材料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材料化学基础1、材料的分类和性能(1)介绍材料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化学成分、结构、性能等进行分类。

(2)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和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2、材料的结构(1)晶体结构:包括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结构的表示方法、常见晶体结构类型(如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等)及其性能特点。

(2)非晶态结构:非晶态材料的结构特点、形成条件和性能。

3、材料的表面与界面(1)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质,如表面能、表面吸附等。

(2)材料界面的类型(如晶界、相界等)、结构和性能。

(二)材料的制备与合成1、固相反应(1)固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如温度、反应物颗粒大小、压力等。

2、液相反应(1)溶液反应:包括沉淀反应、络合反应等的原理和应用。

(2)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和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3、气相反应(1)化学气相沉积(CVD):原理、设备、工艺参数和应用。

(2)物理气相沉积(PVD):如蒸发镀膜、溅射镀膜等的原理和应用。

(三)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1、材料的成分分析(1)化学分析方法:如滴定分析、重量分析等。

(2)仪器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X 射线荧光光谱等。

2、材料的结构分析(1)X 射线衍射(XRD):原理、应用和图谱分析。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溶胶-凝胶法
通过溶胶的形成、凝胶化及热处理等步骤合成 材料,如氧化物薄膜的制备。
2024/3/28
水热/溶剂热法
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进行化学反应合成材料,如纳米材料的制备。
12
先进合成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CVD)
利用气态物质在固态基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 成固态沉积物的技术,用于制备薄膜、涂层等。
燃料电池材料
催化剂、电解质、电极等关键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太阳能电池材料
硅基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关键 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制备技术。
20
光电功能材料
2024/3/28
发光材料
荧光粉、量子点、有机发光材料等发光原理、制备 及应用。
显示材料
液晶显示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材料等显示原理、 制备及应用。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学习实验室基本安全制度,了 解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及应对 措施。
化学危险品管理与使用
掌握化学危险品的分类、标识、 储存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过 程安全。
实验事故应急处理
学习实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 程序,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 力。
2024/3/28
25
基本实验操作训练
1 2
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使用 熟悉并掌握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 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pH计等。
2024/3/28
物理气相沉积(PVD)
通过物理过程(如蒸发、升华、溅射等)使材料从靶 材转移至基体上形成薄膜的技术。
原子层沉积(ALD)
基于表面化学反应的薄膜沉积技术,具有原子 层级的控制精度,用于制备超薄膜、纳米结构 等。
13
材料制备实例分析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材料化学是一门介绍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课程框架和教学目标,以便他们能够全面掌握材料化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2. 掌握常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与化学原理的关联;3. 熟悉材料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能力。

三、课程大纲1. 基本概念和定义1.1 材料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2 材料的分类及其特性2. 原子结构与晶体缺陷2.1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2.2 原子间键结构2.3 晶体结构与晶格常数2.4 晶体缺陷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3. 材料的物理性质3.1 机械性质3.2 热学性质3.3 光学性质3.4 电学性质3.5 磁性质4. 材料的化学性质4.1 材料的化学反应4.2 晶体的溶解和晶体生长4.3 材料的稳定性与腐蚀5. 材料的合成方法5.1 凝固技术5.2 气相法5.3 溶剂法5.4 沉淀法5.5 电化学法6. 材料的表征技术6.1 X射线衍射分析6.2 红外光谱6.3 核磁共振6.4 电子显微镜6.5 热分析技术7. 实验操作技巧7.1 安全操作规范7.2 基本实验工具的使用7.3 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8. 科研热点和前沿技术8.1 纳米材料8.2 新能源材料8.3 生物医用材料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2. 实验操作和示范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4. 科研文献阅读和分析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材料化学导论》2. 参考书目:-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 《材料物理及其应用》- 《材料物理学基础》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2.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的知识进行考核3.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核4.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估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中的具体内容估算,每个章节将分配适当的教学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54 学分:3.0一、课程概况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2、开课学期: 1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

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第1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1.2《材料化学》的地位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晶体学基本概念2. 晶体材料的结构[教学内容]2.1元素和化学键2.2晶体学基本概念2.3晶体材料的结构2.4 固溶体第3章晶体缺陷化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吗,特别是晶体缺陷与材料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XXXXX专业硕博士研究生课程-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XXXXX专业硕博士研究生课程-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物理化学(070304)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电化学课程编号:0703042F09学分:3总学时数:54开课学期:第3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说明:(课程性质、地位及要求的描述)。

应用电化学课程是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电化学所研究的内容有:电解质溶液理论、电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应用。

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热力学的有关知识已在物理化学教材中作了介绍。

电化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边沿学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与化学领域中的其他学科、电子学、固体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

诸如,出现了电分析化学、有机电化学、催化电化学、熔盐电化学、量子电化学、半导体电化学、腐蚀电化学、生物电化学、环境电化学等交叉学科。

这些学科涉及能源、交通、材料、生命以及环境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尖端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3学分;授课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并通过观看录像;课外活动:专题讨论、课程小论文及参观等;考试方式:闭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电化学理论基础(8学时):包括电极反应与电极过程、电极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方法、三电极体系及极化曲线的测量、电极与溶液界面的基本性质、电极与溶液界面附近液相传质过程、电化学测量方法等。

2.化学电源(16学时):包括化学电源总论、一次电池(锌锰电池、锂原电池)、传统二次电池(铅酸电池、镉镍电池)、绿色高能电池(金属氢化物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

3.电镀(18学时):包括金属电沉积原理、金属镀前处理、各种电镀技术(合金电镀、复合镀、化学镀、非金属材料电镀、脉冲电镀、电刷镀、激光镀、电泳涂装、化学转化膜、金属腐蚀与防护)。

4.电化学合成(8学时):包括无机电合成、有机电合成等。

材料化学硕士教学大纲.doc-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化学硕士教学大纲.doc-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化学硕士教学大纲.doc-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第一篇:材料化学硕士教学大纲.doc-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化学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X01 学分:3 总学时:54 开课学期:1-2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论文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要求同学以固体结构、性能和应用为主线,掌握二元离子晶体和三元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描述和各类点缺陷,掌握主要类型电、光和磁功能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了解固体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和纳米技术。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01 绪论(4学时)定义和分类材料科学中基本化学问题 02 理想晶体的结构(10学时)宏观特征等径球主要堆积方式03 缺陷晶体的结构(10学时)材料与新技术革命点阵概念两类热缺陷非化学整比化合物不等价元素置换固溶体能带理论的概念间隙杂质和替代杂质缺陷点缺陷F-心双重价态控制半导体各类缺陷的拟化学平衡04 固体的电学性质与电功能材料(10学时)固体电导率定义Frenkel导体和Schottky导体超导概念和特征参数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固体中的离子扩散快离子导体两类超导体和库柏电子对模型铁电效应和铁电材料05 固体的光性质和光功能材料(8学时)固体光吸收的本质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激光原理和激光材料06 固体的磁性和磁功能材料(6学时)固体的磁性磁性材料的分类分子磁体及其磁化学 07 纳米材料化学简介(6学时)纳米材料的概念、特性及应用纳米粉材料、孔材料和纳米碳管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张逢星、李珺编著,《材料化学导论》,西北大学本科讲义,2004年[2] 张逢星、李珺编译,《无机材料化学》,牛津双语读物,2005年 [3] 苏勉曾,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 唐小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大纲起草人:张逢星大纲审定人:史启祯)课程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X02 学分:3 总学时数:54 开课学期:第1-2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化学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X01学分:3总学时:54开课学期:1-2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论文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要求同学以固体结构、性能和应用为主线,掌握二元离子晶体和三元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描述和各类点缺陷,掌握主要类型电、光和磁功能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了解固体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和纳米技术。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绪论(4学时)定义和分类材料科学中基本化学问题材料与新技术革命02 理想晶体的结构(10学时)宏观特征等径球主要堆积方式点阵概念03 缺陷晶体的结构(10学时)两类热缺陷非化学整比化合物不等价元素置换固溶体能带理论的概念间隙杂质和替代杂质缺陷点缺陷F-心双重价态控制半导体各类缺陷的拟化学平衡04 固体的电学性质与电功能材料(10学时)固体电导率定义Frenkel导体和Schottky导体超导概念和特征参数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固体中的离子扩散快离子导体两类超导体和库柏电子对模型铁电效应和铁电材料05 固体的光性质和光功能材料(8学时)固体光吸收的本质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激光原理和激光材料光导电和光电转化材料发光材料组成和发光原理06 固体的磁性和磁功能材料(6学时)固体的磁性磁性材料的分类分子磁体及其磁化学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过渡金属、合金和铁氧体的磁结构07 纳米材料化学简介(6学时)纳米材料的概念、特性及应用纳米粉材料、孔材料和纳米碳管主要纳米技术材料制备原理和典型示例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张逢星、李珺编著,《材料化学导论》,西北大学本科讲义,2004年[2] 张逢星、李珺编译,《无机材料化学》,牛津双语读物,2005年[3] 苏勉曾,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 唐小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大纲起草人:张逢星大纲审定人:史启祯)课程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X02学分:3总学时数:54开课学期:第1-2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功能化、生物医用器材、物质分离膜、能量转换和储能技术等工业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制备原理及方法,提高研究、开发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能力。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绪论(8学时)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各类功能高分子材料简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内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展望02功能高分子的制备(6学时)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与材料设计高分子的化学反应高分子合成新技术功能高分子的制备技术03 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6学时)概述功能制备方法应用04 高分子分离膜与膜分离技术(6学时)膜材料及膜的制备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及应用领域膜的结构膜技术的应用05电活性高分子(8学时)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其表征导电高分子电活性高分子的种类与特点其他电活性高分子06光敏性高分子(6学时)高分子光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光敏高分子的应用光固化树脂07 反应性高分子(6学时)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08 医用和药用高分子(8学时)医用高分子药用高分子09 高吸液性树脂(6学时)结构特征和吸液机理主要类型和制备方法影响吸液性能的主要因素高吸液性树脂的应用10高分子液晶材料(6学时)液晶态和液晶高分子高分子液晶的应用高分子液晶的合成与表征液晶高分子的发展前景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王国建等编,功能高分子材料,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2] 马建标主编,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3] 赵文元编著, 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4] 何天白主编,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5] 贡长生,张克立主编,新型功能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大纲起草人:宫永宽,大纲审定人:张逢星)课程名称:固体无机化学课程编号:0703212X03学分:3总学时:54开课学期:2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固体无机化学是研究固体无机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与合成方法的科学,既是无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固态化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溶液化学的不同,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固体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晶体宏观对称性和微观对称性,晶体结构缺陷和固溶体,固体物质的合成与制备,固体物质的表征和固体表面化学等。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晶体结构(2学时,复习性质)点阵32个点群230个空间群点阵和晶体的关系晶体的对称性14种空间点阵晶胞中的微粒、晶棱和晶面符号02 晶体结构与结构缺陷(2学时,复习性质)晶体结构缺陷的类型点缺陷换位原子面缺陷缺陷的表示方法缺陷簇线缺陷扩展缺陷非整比和缺陷03 固溶体(4学时)取代固溶体异价取代固溶体固溶体的性质填隙固溶体形成固溶体的条件04 固体物质的合成、制备与表征(10学时)固体物质的典型合成与制备方法纳米粉体的制备单晶生长结构表征软化学和绿色合成方法非晶态固体的制备薄膜的制备组成和纯度表征05 固体的扩散和表面化学(6学时)扩散的机理金属原子的扩散表面的热力学性质表面催化柯肯互扩散德尔效应离子的扩散表面扩散06 相平衡和相转变(4学时)相律固态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单元、二元和三元体系相图相转变的机理07 固相反应(8学时)固相反应的属性固-固相反应固-气相反应单一固相的反应粉末和烧结反应固-液相反应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张克立编著.固体无机化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 崔秀山编著.固体化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1995[3] 苏勉曾编著.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大纲起草人:王惠,大纲审定人:张逢星)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编号:0703212X04学分:3学分总学时数:54开课学期:第1-2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与电子探针、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光谱分析、热分析、动态力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及其应用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材料的各种现代分析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从事材料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X射线多晶衍射方法及应用(8学时)基本原理X射线物相分析宏观应力测定非晶态物质及其晶化过程的分析多晶衍射方法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力的测定02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4学时)概述透射电镜的构造与工作原理TEM显微图像衬度分析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电子衍射谱的特征与分析试样制备03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电子探针(4学时)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电子图像分析电子探针仪的分析方法及应用04 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4学时)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光电子能谱的应用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俄歇电子能谱分析05 光谱分析(6学时)光谱分析法及其分类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子振动光谱法原子、分子结构与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法06 热分析技术(4学时)概述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差热分析热重分析07 其他分析方法简介(4学时)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离子探针(SIM)穆斯堡尔谱法原子力显微镜(AFM)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分析核磁共振(NMR)及其应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周玉,武高辉主编,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2] 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 左演声,陈文哲,梁伟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 刘粤惠,刘平安主编,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大纲起草人:崔斌大纲审定人:张逢星)课程名称:新型无机功能材料课程编号:0703212F01学分:2总学时数:36开课学期:第3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论文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非学位课。

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三个目的:较深入地了解无机功能材料的光、电、磁、声、热、化学特性和生物特性;了解无机功能材料在当代通信、电子、能源、计算技术、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中的广泛用途;了解超导材料、磁性材料、贮氢材料、半导体材料、光学材料、精细功能陶瓷材料、功能转换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及发展动向。

为开发、应用无机功能材料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无机功能材料的科学基础(8学时)功能材料的发展概况和分类晶体结构和缺陷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功能材料的概念、特征和性能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表征手段02 金属功能材料(8学时)超导材料及其应用形状记忆合金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磁记录材料金属储氢材料非晶态合金03 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10学时)光学材料精细功能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功能转换材料04 低维无机功能材料(10学时)成膜技术及常见功能薄膜材料智能材料智能功能材料微粒化功能材料纳米材料C60功能材料梯度功能材料多孔硅材料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殷景华,王雅珍,菊刚主编,功能材料概论,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2] 田莳主编,功能材料,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3] 周馨我主编,功能材料科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4] 曲远方主编,功能陶瓷材料,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5] 张国栋主编,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大纲起草人:崔斌大纲审定人:张逢星)课程名称:纳米材料化学导论课程编号: 0703212F02学分: 2总学时数: 36开课学期:第3学期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非学位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科技与纳米技术进入了一个发展新时期,已经成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之一。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纳米微粒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应用举例及纳米高新材料。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绪论(2学时)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领域和意义纳米时代的特点、挑战和机遇02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法(6学时)纳米材料的维数纳米微粒聚合体纳米级材料的表面,界面和缺陷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03 纳米微粒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10学时)纳米物质的结构单元纳米微粒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04纳米材料的基本合成与制备方法(12学时)纳米材料的气相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固相制备方法其它特殊的合成方法05 纳米材料的应用举例及纳米高新材料(6学时)生物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碳管富勒烯及其高新纳米材料纳米陶瓷和纳米多孔材料纳米金属微粒准晶材料纳米器件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陈敬中,刘剑洪编,《纳米材料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张立德,牟季美编,《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科学出版社,2001[3] 张志昆,崔作林编,《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4] K.J.克莱邦德,《纳米材料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大纲起草人:崔斌大纲审定人:张逢星)课程名称:氢能源与储氢材料课程编号:0703212F03学分:2总学时:36开课学期:3考核方式:开卷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非学位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