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气体的流动过程
环境工程原理名词解释
径, deS
A ;等
10.吸收过程类型: ⑴按溶质和吸收剂 之间发生的作用,
表面积当量直径:
dea
6 a
。
可分为 物理吸收 和 化学吸收 ; 物理吸收:在吸收
6.旋风分离器主要 剂中的溶解度大而
用于除去气体中颗 粒在 5m 以上的
被吸收; 化学吸收:溶质与
粉尘。反映旋风分 吸收剂发生化学反
离器的分离性能的 应而被吸收。
使边界层的溶质浓
⑴沉降方向不 有时层流,有时湍 上所受到的剪力称
少。
度大大高于主体溶 是向下,而是向外, 流,处于不稳定状 为剪切应力。
14.萃取剂的选择 液中的浓度,形成 即背离旋转中心; 态,称为过渡区; 流动阻力:流体具
原则应考虑一下几 由膜表面到主体溶
⑵离心力随颗 取决于外界干扰条 有“黏滞性” →流
3000 Kc 50000 ; 学讨论的主要问题
⑶超高速离心机: 是过程发生的 方
Kc 50000 。 Kc 为 分离因数。 8.过滤按过滤机理 可分为 表面过滤 和 深层过滤 ⑴表面过滤:采用
向、极限及推动 力。 12.相际传质的助 力全部集中在 两 层停滞膜中 ,即双 助力模型。(选择)
过滤介质的孔比过 13.传质总阻力包 滤流体中的固体颗 括 气模阻力 和
是 理 想 流 体 的 流 湍流时大,形体阻 1.按过滤机理分:
动。 (5)流动分 力较大。(2)物体 表面过滤和深层过
为两个区域。
表面的粗糙度的影 滤
边界层分离条件 : 响:粗糙表面摩擦 2.按促使流体流动
黏性作用和存在逆 阻力大。但是,当 的推动力分:
压梯度是流动分离 表面粗糙促使边界 重力过滤:在水位
《工程流体力学》第三章 流体运动研究方法及一维定常流基本方程
控制体:1-1-2-2,用I+III表示 在空间上:固定的
t时体系:1-1-2-2,t时刻占据控制体I+III的流体
t+dt时体系:1’-1’-2’-2’ dt时间后: t时体系沿流线运动到III+II
由质量守恒定律: t时体系内质量=t+dt时体系内质量
定常流:空间中任一点参数随不随时间变化? 不随
物理意义?
A1, r1, V1 —— 控制面1-1上的横截面积、气流密度、速度
物理意义?
A2, r2, V2 —— 控制面2-2上的横截面积、气流密度、速度
物理意义?
一维定常流连续方程:在一维定常流中,通过同一流管任 意截面上的流体质量流量、重量流量保持不变。
例1:已知平面非定常流中的流速分量为:ux=x+t, uy= -y+t, 求:流线方程和迹线方程。 解:流线微分方程:
其中t为常数 积分后:
最后得:
迹线微分方程:
其中t为变量
结论:非定常流中迹线与流线不同
—— 迹线方程 ——流线方程
例2:已知平面定常流中的流速分量为:ux=x, uy= -y, 求:流线方程和迹线方程。 解:由流线微分方程:
体系动量对时间变化率:
控制体 = t时体系 环境对控制体内流体作用力 = 环境对t时体系内流体作用力
牛顿第二定律: 某瞬时作用在体系上全部外力合力 =该瞬时体系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分量形式:
作用在控制体内流体上的外力: 1)表面力:控制体外流体或固体壁面作用在控制面上力
作用在进口截面上切向力:0 作用在出口截面上切向力:0
初中化学气体流动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流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气体的分子运动规律;
2. 掌握气体的流动规律;
3. 能够解释气体流动的原理;
4.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气体的分子运动规律;
2. 气体的流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实验装置、实验物品;
2. 学生活动手册、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
1. 气体的分子运动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让学生思考气体分子是如何运动的;(2)介绍气体分子的自由运动和速度分布;
(3)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气体的分子运动规律。
2. 气体的流动规律
(1)介绍气体的流动规律和速度分布;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气体的流动规律;
(3)讨论气体流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 总结与拓展
(1)总结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流动规律;
(2)让学生练习相关题目,加深理解;
(3)拓展气体流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3. 鼓励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扩展知识。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流畅;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后续教学如何开展,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章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
物料的浓度变化。
如测定数据属于离散型, 则:
3.2.3 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时,时间间隔可以取成等值,得:
平均停留时间和散度可按下式计算:
当 为定值时,
散度
3.2.3 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
例3-2 在稳定操作的连续搅拌式反应器的进料中脉冲
m 50g
注入染料液(
),测出出口液中示踪剂浓度随时
多级混合模型是由N个容积为V的全混釜串联组成,从一 个釜到下一个釜的管道内无返混且不发生化学反应,示 意如图3-8:
图3-8 多级混合模型
3.4.1 多级混合模型
经推导可得该多级混合模型的停留时间分布规律为:
F ( ) cN 1 1 1 1 1 exp( N )[1 ( N ) ( N ) 2 ( N ) 3 (N ) N 1 ] c0 1 ! 2 ! 3! (N 1 )!
(t);另一部分是阶跃输入前的物料量为Vc0-中时间
大于t的示踪剂,其量为Vc0-[1-F(t)] 。即:
即得:
(3-15)
如果阶跃输入前进口物料中不含示踪剂,即 ,则上 c F ( t ) 式可以改写成: (3-16) c0
3.2.3 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
例3-1 测定某一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规律,采用阶跃输 入法,输入的示踪剂浓度 ,在出口处测定响应曲线得到 的数据如下表3-1所示:
占的分率。依此定义,E(t)和F(t)之间应具有如下关
系: 以及
3.2.1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在t=0时 F(0)=0和t=∞时 ,关于E(t)、F(t)曲线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示于图3-2中。
图3—2 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1.定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1)A 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 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 、F 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 、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山谷风⎩⎨⎧白天:多吹谷风夜间:多吹山风2.海陆风⎩⎨⎧白天:多吹海风夜间:多吹陆风3.城市风:白天和夜间近地面风均从郊区吹向市区。
1.注意一些规律使用的前提。
例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成立。
2.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区;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3.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有可能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4.地球表面比热容大的地方(如海洋),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地球表面比热容小的地方(如陆地),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在判断热力环流时,一定要关注相邻两地的比热容大小。
陆地<海洋(湖泊、水库)、裸地<绿地(林地、草地等)、沙漠<绿洲等。
5.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6.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城市中的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及空调等排放大量热量。
(2)城市中的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
(3)城市中的水面、绿地少。
(4)城市建筑物密集,热量不易散失。
[预习效果自测]一、判断题1.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温度和气压越来越低。
第3章 内燃机缸内的流动20121016
第三章 缸内气流运动
在内燃机整个工作循环中,缸内气体充量始终进行着极其复杂而又强烈瞬变的湍流流动。 这种湍流运动决定了各种量在缸内的输运及其空间分布,它对可燃混和气形成、火焰传播、 燃烧品质、缸壁传热及污染物形成等都具有直接的、本质的影响。组织良好的缸内空气运动 可以提高汽油机的火焰传播速率、降低燃烧循环变动、适应稀燃和层燃;同样可以提高柴油 机的燃油空气混合速率,提高燃烧速率,促进燃烧过程中空气与未燃燃料的混合(热混合) 。 但是,内燃机缸内流动极其复杂,它受到进气状态、工况和燃烧室结构等多种因素制约,因 而不存在对各种发动机都通用的流动规律,甚至不同研究者所得结果不乏相互矛盾之处,这 更加表明了深入研究缸内流动的必要性。 本章将首先对湍流现象和湍流理论做一概略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缸内湍流的常用模型, 最后讨论内燃机缸内湍流流动的一般特征。
lI g ( x)dx
0
(3-1b)
它相应于普朗特理论中的混合长度,(定义:流体微团从一层跳入另一层,经过一段不与 其它流体微团相碰撞的距离),可以证明
lI 0.5lI
与此相似,可定义湍流积分时间尺度
(3-1c)
I f (t )dt
0
(3-2)
其中 f(t)是同一空间点(x0),不同时间脉动速度的欧拉时间自相关系数
§1 湍流基础知识
3.1.1 湍流基本特征 层流和湍流(或称紊流)是两种不同的基本流态。当流动的特征雷诺数超过相应的临界 值(通常有一定范围) ,流动就从层流转捩到湍流。自然界和工程中的流动过程,化工系统中 的传热、传质过程以及各种热力装置中的燃烧过程,绝大多数都是湍流过程。由于湍流机理 的复杂性,自雷诺发现湍流现象 100 多年来,尽管人们持续不断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 今仍然未能透析其本质,以致于很难给湍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我们通常只能根据湍流的一 些重要特征来认识它,湍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湍流的涡团结构和小涡团的随机性 湍流中充满了各种大小不断旋转着的流体团块,称为旋涡(eddy) ,或更形象地称为“涡 团” 。湍流的基本特征正是在于这种具有随机性质的涡团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固体边界 的阻碍作用或外部的扰动,在流体内部形成涡团,这些涡团尺寸有大有小,往往大涡团中包 含着小涡团,小涡团中又包含着更小的涡团.这些尺寸不同的涡团组成连续的“涡团谱” 。大 涡团与小涡团具有不同的特征。小涡团的运动具有很强的不规则性或随机性。湍流的强度由 脉动速度的大小来衡量,而脉动速度又正比于涡团旋转的角速度。同样大小的涡团,由于角 速度不同,其强度也不同。在同样湍流强度下,大涡团的能量高于小涡团,所以能量由大涡 团传给小涡团。在流动中,各种大小的涡团因能量交换而逐渐在大小与强度上趋于均匀。涡 团不断地被产生出来,又不断地分裂破碎。粘性对涡团起阻尼作用;如果不能从宏观流动中 补充能量,则涡团终将衰减以至消失。 (2)湍流是发生在大雷诺数下的流体运动 湍流起源于层流的不稳定性。在大雷诺数下,非线性惯性力的不稳定作用远远超过粘性 力的稳定作用,这样才能发生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 (3)湍流运动总是有旋的和三维的 既然湍流流场中充满了大小不等且不断旋转的涡团,那么其有旋是必然的。流体力学的 理论分析表明:产生涡团的惯性作用实质上是流场的不均匀性(速度梯度)对涡团连续不断 地进行拉伸的结果。这种拉伸作用使涡团发生从大变小的所谓“级联”(cascade)过程。但拉伸 过程只能在三维条件下进行,因此湍流运动只能是三维有旋流动,即使从宏观上看其时均流 是二维甚至是一维的,但其脉动结构仍是三维的。 (4)湍流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耗散性
初中化学气体的运动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气体的分子运动理论。
2. 掌握气体分子的速度、能量和碰撞频率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3. 熟练掌握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4. 了解气体的扩散和渗透现象。
二、教学重点:
1. 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气体分子的速度、能量和碰撞频率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3.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活动一: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通过展示一段气体扩散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分子是如何运动的。
2. 活动二: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
讲解气体的分子运动理论,引导学生理解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
3. 活动三:气体分子的速度、能量和碰撞频率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或者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探究气体分子的速度、能量和碰撞频率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 活动四: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讲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引导学生了解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5. 活动五:气体的扩散和渗透
讲解气体的扩散和渗透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气体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或者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一现象。
四、教学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了解气体分子的速度、能量和碰撞频率与温度、压力的关系,掌握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气体的扩散和渗透现象。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3)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变化量的计算
1.上节回顾 2. 理想气体热力学能变化量的计算 3. 理想气体焓变化量的计算 4. 理想气体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的关系 5. 理想气体熵变化量的计算 6. 小结
一、上节回顾
1)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定义是理想气体的分子是弹性的、不占体积的 质点,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气体 则是实际气体)
u=f(T)
3)对于同一种理想气体,无论经历什么过程,只要具有相 同的初、终态温度,其热力学能的变化量就相同。
根据这一特点,只要求出任一过程的△u,就可把得到的结 果用到具有同样初、终态温度的其他一切过程中去,在所有这 些过程中,我们选定容可逆过程来计算热力学能的变化量。
容积功:热力系通过气体的体积变化(膨胀或压缩)来实 现热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换的功。
ds=cpdT/T-v/Tdp (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可知
p/T=R/v
v/T=R/p 将以上分别代入(1)和(2)得:
ds=cvdT/T+ Rdv /v (3) ds=cpdT/T-Rdp /p (4)
视比热容为定值,将式(3)和(4)积分,即可得出1kg 理想气体从初态1变化到终态2时的熵变化量的计算式,即
四、理想气体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的关系
1)理想气体焓的定义式h=u+RT得
dh=d(u+RT)=du+Rdt
等式两边同除以dT则得:dh/dT=du/dT+R 所以 :cp=cv+R(迈耶公式,它建立了理想气体比定压热容和 比定容热容之间的关系。) 将上式乘以千摩尔质量,则得: Mcp=Mcv+MR
对于定压过程,因dp=0、δq=cpdT,代入上式可得 dh=cpdT
初中化学气体流动方向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流动方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方向及原因。
2. 掌握气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 工具:投影仪、电脑。
3. 实验用品:气体气囊、玻璃注射器、气体泵。
三、教学内容
1. 气体的流动性质及原因。
2. 气体流动的规律。
3. 气体流动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个气体气囊,并询问学生气体如何流动的问题。
2. 引入:讲解气体的流动性质及原因,并与学生讨论。
3. 发展:介绍气体流动的规律,并说明气体的流动是由高压向低压方向流动的。
4. 实验:通过气体泵和玻璃注射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气体流动的实验,观察气体流动的方向。
5. 总结:总结气体流动的原理及规律,并与学生讨论。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气体流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化学气体流动方向的兴趣。
2. 学生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以上是一份初中化学气体流动方向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祝教学顺利!。
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 图中各温度计(温度单位都是摄氏度) 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
甲图中液面位置在0℃以下,温度低于0℃,示数为-5 ℃ ; 乙图中液面位置在0℃以上,温度高于0℃,示数为9℃ ; 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 ,示数为12℃ 。
3.在教室里挂一支寒署表,在每节课前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 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图上描点并分别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 图像。通过比较,你能发现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解析
水蒸发的快慢与其表面积大小、温度、表 面空气的流速有关。坎儿井在地下,可以 降低水的温度、减慢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 度,同时井口很小,也减小了水的蒸发面 积,从而减少水的蒸发。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 观察碘的升华时,为什么利用浇热水或浇凉水的方式而不用酒精灯直接 加热含有碘颗粒的玻璃容器呢?请你查阅碘的熔点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说明原因。
解析
【解析】此题是一道实际操作题,可先分别读出一天当中不同时刻教室内的温度,描绘 出温度一时间变化曲线。然后比较阴天和晴天的温度变化,得出规律。
4. 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如 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 弯曲。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 件的。怎样用上述原理制成一做下面的实验,并思 考形成霜的条件。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 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 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 度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 白霜。
解析
美丽的树挂、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在盛有冰的易拉罐里面放入盐后,会使冰的凝固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 熔化成水,冰熔化成水时要吸热,因此易拉罐的表面温度也会变低(低于 0°),所以易拉罐表面会让空气里的水蒸汽凝华,从而形成了白霜。
大学物理第3章-气体动理论报告
pV m RT M
pV RT
R为普适气体常数
R p0Vm,0 1.013 105 22.4 103
T0
273.15
8.31(J mol K)
若写成 N
NA
N A 6.0231023 / mol 阿伏伽德罗常量
pV N RT N R T
NA
NA
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
R NA
1.38 1023
= 1.60210-19 焦耳
t
3 kT 2
T
2 t
3k
2 1.602 1019 3 1.38 10 23
7.74103 K
例 2. 某气体在温度T = 273K时,压强为p=1.010-2atm, 密度=1.2410-2kg/m3。
求: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v2 ?
解:
v2 3kT
一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考虑到
v
2 x
1 2
m
v
2 x
v
2 y
1 2
v
2 z
mv
2 y
1v
1 2
3
mv
2 z
2
t
13
3 2
1 mv2 2
kT
1 2
kT
各对应一个平动自由度
平均平动动能在三个平 动自由度间平均分配。
能量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气体分子 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而且等于 1 kT 。
J
K
玻耳兹曼常数
pV NkT
p N kT nkT V
n:气体分子数密度
p nk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例: 一容器内装有气体,温度为 27 oC,问: (1) 压强为1.013105 Pa时,在 1 m3 中有多少个分子; (2) 在高真空时,压强为 1.3310-5 Pa,在 1 m3 中有多
工程热力学第3章-课堂.
10kg (1005J/kg 718J/kg) 300K 0.1106 Pa (8.0m3 7.39m3) 8105 J
本题也可取初始时容器内全部空气为热力系(闭口系)求解, 此时终态空气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容器内;另一部分在大气中 (假想有一边界使之与大气分开),压力为 p0,温度为 T0
选取热力系不同,能量方程随之改变
例:A411197
1 kg 空气从0.1 MPa,100 ℃变化到0.5 MPa,1000 ℃
第三章 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Properties of gas and vapor
3-1 理想气体 3-2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3-3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 3-4 饱和状态、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 3-5 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 3-6 水和水蒸气状态参数 3-7 水蒸气图表和图
考察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得的空气在表列温 度、压力条件下的比体积v,并与实测值比较。
uab uac uad hab hac had
0
uab wab qab
uab cV (Tb Ta ) uac uad
hac
wt
0
ac
qa c
hac cp (Tc Ta ) hab had
若为任意工质
uab ? cV Tb Ta uac , uad ?
解:取容器为控制容积,先求初终态容积。初态时
V1
终态时
m1RgT1 p1
74.33kg 287J/ kg K273 27 K
0.8106 Pa
8.0m3
m2 m1 m 74.33kg 10kg 64.33kg
精品课件!《化工热力学》_第三章3
T2 = 370.79 K
化工热力学 第三章 于是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
WS ( 等熵)= (ΔH )S = C * (T2 T1 )S pmh
根据式(2—71b),D=0,则
C
c 2 = A + BTam + (4Tam T1T2 ) R 3
* pmh
Tam
537.15 + 370.79 = = 471.9 K 2
化工热力学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
385.0 0.1 ΔS = 92.734 ln 8.314 ln 2.437 400 2 .0
= 23.80 J mol K
1
1
熵变为正值。对于绝热过程,环境没有熵变,因而孤立体系 熵变也为正值,这表明节流过程是不可逆的。此例说明,第二章 的普遍化关联法也可以应用于节流过程的计算。 3、与外界有大量热、轴功交换的稳流过程。
C
因而
* pmh
R
= 7.224
WS ( 等熵)= (7.224 )(8.314 )(370.79 573.15) = 12154 J mol 1
化工热力学 第三章 (b)乙烯为真实气体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
乙烯的 Tc = 282.4 K Pc = 5.04 MPa ω = 0.085 初态
根据 Tr1 、 r1 之值按图2—10判断拟用普遍化第二维里系数 P 进行关联。由式(2—24a)、式(2—85)、式(2—24b)和 式(2—86)可得
B 0 = 0.289
dB 0 = 0.550 dTr dB1 = 0.480 dTr
B1 = 0.015
用式(2—83)可得
H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背景知识人类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和呼吸肌组成。
呼吸的目的是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以供身体各个部位使用,并将二氧化碳从身体中排出。
肺是人类呼吸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是气体交换的地方。
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您呼吸时,氧气进入您的身体并通过肺部吸入到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释放并呼出。
下面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的简单描述:1.您在呼吸时,肺会膨胀并将空气吸入。
2.空气从气管进入您的肺部,并通过气管分支进入支气管和气管管。
3.沿着气管的分支和支气管,空气最终到达肺的末梢细胞组织,其中包括肺泡。
4.肺泡内的氧气通过肺泡膜进入肺毛细血管。
5.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将含氧气的血液带回心脏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6.一旦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氧气会释放出来,用于细胞的代谢。
7.细胞代谢会产生二氧化碳,它通过血液回到肺泡。
8.二氧化碳穿过肺泡膜进入肺泡,并被从肺部呼出。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不同的分子进行运输。
氧气主要通过血红蛋白运输,这是一种在红血球中的蛋白质。
氧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红血球中,并与血红蛋白分子结合,在全身输送氧气。
当氧气输送到身体组织时,它会被释放出来,用于细胞代谢。
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载体蛋白质运输,其中包括红细胞和血浆中的碳酸氢根离子。
二氧化碳通过肺泡膜进入肺泡后,会从肺部呼出。
结论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氧气进入肺部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用于细胞代谢。
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从那里排出。
了解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对我们理解呼吸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生命的基本功能非常重要。
气体输送的工作原理
气体输送的工作原理
气体输送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气体的产生、加压、输送和放散等过程。
首先,气体的产生是气体输送的起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如化学反应、压缩空气等。
其中,压缩空气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在压缩空气产生过程中,气体可以通过空气压缩机被压缩到一定的压力范围内,并被储存起来。
接下来是对气体进行加压,将气体的压力提高到需要的输送压力。
加压通常使用气体压缩机完成,通过压缩和提升气体的温度来增加气体的压力。
根据输送距离和输送过程中的压降等因素,确定输送压力。
完成加压后,就可以进行气体的输送。
气体输送可以通过管道、罐车、钢瓶等方式进行,其中管道输送是最常见和经济的方式。
通过建设一条管道网络,将气体输送至目标地点。
管道输送时需要注意输送距离、输送压力损失以及管道材质的选择等因素。
此外,气力输送机也是一种利用气体流动带动物料进行输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两种:压力式输送和真空式输送。
压力式输送是将空气或其他气体通过压缩机等设备压缩成高压气体,然后将高压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输送的物料处。
由于气体的惯性,物料会随着气流沿管道流动并被输送到目标位置。
真空式输送则是通过借助真空泵或其他低压气源在输送管道中建立
负压,从而形成真空环境,再通过对物料进行吸附、抓取或其他方式,将物料从一个点抽取至另一个点的过程。
在气体输送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气流的速度和压力,以保证物料能够平稳地输送。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输送管道和阀门等设备,以降低气体的阻力和压降,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第三章烟气的性质与流动ppt课件
3.混联流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并联流动
A
加压空间
A1
A2
Q1
Q2
QT
A3
Q3
并联出口
QT
QTQ1Q2Q3
Ae
A1
Q1
Q 2 Q3
AeA1A2A3
二.气体分析法 14种常见毒性气体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氧化氮、
氰化氢、丙烯氰、光气、二氧化硫、硫化氢、氯化氢、氟化氢、 溴化氢、氨气、苯酚。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基本假设: (1).火源为点源,释放的能量均出自该点源,且此能量全部留存于
火羽流之中,忽略火焰对外界的辐射热损失。 (2).整个羽流之内的密度变化很小。
(3).速度、温度和力有着类似的分布形式,并进一步假定速度和温 度在羽流横截面上呈高帽状分布,即均为常数。
根据理想羽流模型导出的烟气生成速率公式:
mp 0.2( 2g)1/3Q1/3Z5/3 CpT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纲要
3.1烟气的产生与性质
3.2烟气的遮光性 3.3烟气的流动 3.4压力中性面 3.5烟气的生成速率 3.6烟气的形成与排烟机理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初中化学气体流动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流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和气体流动的原因。
2. 掌握气体的扩散现象和气体的压缩性。
3. 能够运用气体流动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气体的基本性质和气体流动的原因。
2. 气体的扩散现象和气体的压缩性。
教学难点:1. 气体流动的原理和气体的压缩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气球、塑料袋、水槽、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气体,那么你们知道气体有哪些基本性质吗?气体为什么能够流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体的基本性质包括无色、无味、无形状等,气体能够流动是因为分子之间的碰撞和压力的作用。
二、气体的扩散现象(15分钟)1. 实验演示: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将塑料袋系紧,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
2.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变小呢?这是什么现象?3.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气体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中会扩散到塑料袋的各个角落,使得气球变小。
三、气体的压缩性(15分钟)1. 实验演示:将一只气球吹起来,然后用手指按住气球的口,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
2.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变小呢?这是什么现象?3.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这是气体的压缩性,气体分子在受到压力时会减小体积。
四、气体流动的应用(15分钟)1. 课件展示: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气体流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扇、空调等。
2.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还能够想到其他的气体流动应用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体流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风扇、空调等,还包括汽车发动机、呼吸系统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气体的基本性质、气体流动的原因、气体的扩散现象和气体的压缩性。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了气体的基本性质、气体流动的原因、气体的扩散现象和气体的压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流量计算
由连续性方程,无论对哪 一个截面质量流率都应相同 在喷管出口截面处 1 经整理可得
1 P2 k ( ) v0 P0
1
P2 k c2 2 P0 v0 [1 ( ) k 1 P0
k 1 k
]
m
A2c2 1 P2 k ( ) A2c2 v2 v0 P0
2 [1 crk ] crk k 1 k 2 k 1 cr ( ) k 1
k 1 k 1
Pcr k k 2 P0 v0 [1 ( ) ] kPcr vcr k 1 P0
k 1
气流速度达到当地音速时的压力与滞止压力之比
以上是定比热容理想气体可逆绝热流动过程的分析结论
1 2 h0 h1 c1 2 k 1 T0 P0 k ( ) T1 P 1
解得
h0 P0
T0
v0
解得
滞止状态完全由进口气流初态确定
2015-1-6 5
⑶过程方程
对于状态连续变化的定比热容理想气体可逆绝热流动 过程 k
Pv 常数
dv 1 dP v k P
水蒸气也借用该式作近似计算 但k不再具有热容比(cp / cv)的含义,为经验值: 过热水蒸气 干饱和水蒸气 干度为x的湿蒸汽 k = 1.3 k = 1.135 k = 1.035 + 0.1x
出口流速c2取决于气流的初态及其在喷管 出口截面上的压力P2与滞止压力P0之比 当初态一定时,c2则仅取决于(P2/P0)
2015-1-6 17
c2随(P2/P0)的变化关系如图示 c1较小时可用喷管进口压力P1代替P0 (P2/P0)=1时,c2=0 气体不会流动 (P2/P0)从1逐渐减小时,c2增大 初期增加较快,以后则逐渐减缓 理论上 当 P2=0时,c2将达到 c2,max
⑴流速计算
2015-1-6
15
①喷管出口速度 对喷管,由能量方程
1 2 1 2 h0 h1 c1 h2 c2 2 2
c2 2(h0 h2 ) 2(h1 h2 ) c12
(h0h2)——绝热焓降,亦称可用焓差 一般喷管进口处的气流速度远小于出口速度(c1 << c2) c2 2(h1 h2 ) 1.414 h1 h2
可见相对管道中的任意两个截面,若气流的焓 h↑,则 流速c↓;反之,若气流的焓h↓,则流速c↑
2015-1-6 4
令
1 2 h0 h c 2
——滞止焓
滞止焓的物理意义为: 在绝热流动的情况下,流体因阻滞作用而 达到流速为零时所应具有的焓参数最大值 在流道中测定气流温度时滞止效应令所得的结果偏高 滞止状态的参数以下标“0”表示 求解流动问题通常已知进口气流状态(h1,P1,v1,T1,c1) 由
2015-1-6
21
临界压力比 cr 是喷管流动中从亚音速流动转换到超 音速流动的转折点
超音速流动与亚音速流动是有原则区别的,根据临界 压力比可以计算出气流的压力降低到何值时其流速恰好 就达到了音速,因此临界压力比 cr 是分析气体流动的 一个重要参数
2015-1-6
22
cr
2 ( k 1
A2 m
k P0 2 k 1 v0
2 k 1 P2 k P2 k ( ) ( ) P0 P0
(注:教材式8-17错误!)
对于一定的喷管,气流进口状态一定时 流量将仅随(P2/P0)而变化
2015-1-6 24
它们的依变关系如图所示
2015-1-6
6
小结
稳态稳流、绝热、不作轴功、不计重力位能的管道流动
连续性方程
1 2 h0 hi ci 常数 2
1
dA dv dc A v c
能量方程 过程方程
P dv 1 dP v2 v1 ( 1 ) k ; P2 v k P
滞止——绝热流动时因阻滞作用而达到流速为零的状态 (P0、T0、v0 、c0 =0) 水蒸气的经验值 过热水蒸气 k = 1.3 干饱和水蒸气 k = 1.135 干度为x的湿蒸汽 k = 1.035 + 0.1x
k k c2,max 2 P0v0 2 RgT0 k 1 k 1
c2随(P2/P0)的变化关系
实际上,P2→0时,比体积v2→∞,
除非喷管出口截面无穷大,否则此流速不可能达到
2015-1-6 18
③临界流速和临界压力比 ccr=a 缩放喷管 缩放喷管的最小截面处称为喷管的喉部 气流流过缩放喷管在喉部截面处达到当地音速 ——临界流速(ccr) 该截面称为临界截面,截面上的各气流参数相应称为临 界参数:临界压力Pcr、临界流速ccr„„ 临界流速ccr与临界压力Pcr应有以下关系:
Pcr k c cr 2 P0 v 0 [1 ( ) k 1 P0
k 1 k
]
ccr为当地音速a
两式合并
ccr kPcr vcr
Pcr k 2 P0 v0 [1 ( ) k 1 P0
2015-1-6
k 1 k
] kPcr vcr
19
由过程方程
1 k
定义
P0 vcr v0 ( ) Pcr k 1 k 1 Pcr k Pcr k k 2 P0 v0 [1 ( ) ] kP0 v0 ( ) k 1 P0 P0 Pcr cr ——临界压力比 P0
2015-1-6 8
⑵马赫数
马赫数(M) ——流道中某一截面上的气体流速与当地音速之比
亚音速——气体的流速小于当地音速,M < 1 超音速——气体的流速大于当地音速,M >1
2015-1-6
9
§3.3 促使流速改变的条件
工程上常有将气流加速或加压的要求。例如: 利用喷管将蒸汽流加速,冲动汽轮机的叶轮作功; 喷气式发动机则利用喷管将气流加速后喷出,产生巨 大的反作用力来推动装置运动 通过扩压管利用气流的宏观运动动能将气流加压 气流的这种加速或扩压过程可以仅利用气流的热力学 状态或运动状态变化来实现,无需借助其它机械设备
⑵喷管和扩压管
喷管 ——气流通过后能令气流P↓,c↑的管道 扩压管 ——气流通过后能令气流P ↑ ,c ↓ 的管道
⑶流速改变与流道截面积变化的关系
气流速度与压力的反方向变化需通过管道截面积有规 律地变化来促成 根据气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及绝热过程方程
dA dv dc A v c dv 1 dP v k P
喷管(P↓,c↑)
亚音速流 (M<1)
扩压管(P↑,c↓)
亚音速流 (M<1)
2015-1-6
13
对于超音速气流(M>1)
气体的流速将与管道的截面积作同方向变化 扩压管——渐缩状 喷管——渐扩状
dA dc dc 2 dc 2 M ( M 1) A c c c >0
喷管(P↓,c↑)
超音速流 (M<1)
Ai ci 常数 vi dA dv dc A v c
——连续性方程
2015-1-6
3
⑵能量方程
根据稳态稳流的能量方程
1 2 2 q (h2 h1 ) (c2 c1 ) g ( z 2 z1 ) wshaft 2
对于绝热、不作轴功、忽略重力位能的稳态稳流情况
1 2 h c 2 1 2 1 2 h1 c1 h2 c2 2 2 1 2 hi ci 常数 2
§3.1 稳态稳流的基本方程
⑴连续性方程
稳态稳流时,任何一段管道内流进和流出的流体流量 相等 1 2 由于
1 m 2 m Ac m v A1c1 A2 c 2 v1 v2
c1 A1
1 m
1
A2
2 m
2
c2
管道中的一维稳定流动
2
2015-1-6
式中
A——管道的截面积 A1c1 A2 c2 c ——流体在当地的流速 v1 v2 v ——当地的流体比体积 考虑到稳态稳流的特性,对管道的任一截面
k Rg (T0 T2 ) k 1 k 1 k T2 k P2 k 2 RgT0 (1 ) 2 RgT0 [1 ( ) ] k 1 T0 k 1 P0
k 1 k
或
k P2 c2 2 P0 v0 [1 ( ) k 1 P0
]
式中T0、P0、v0为滞止参数,取决于气流的初态
2015-1-6
dA 1 dP dc A k P c
12
dP 2 dc kM P c
dA 1 dP dc A k P c
dA dc dc 2 dc 2 M (M 1) A c c c <0
对于亚音速流(M<1) 气体的流速将与管道的截面积作相反方向变化 喷管——渐缩状 扩压管——渐扩状
2015-1-6 20
cr
2 ( k 1
k ) k 1
临界压力比cr仅与气体的热容比k有关 ——仅取决于气体的性质; 对双原子气体k=1.4,临界压力比cr=0.528 对变比热容理想气体——k值应按平均比热容确定; 对水蒸气——k为经验数值而非热容比 如取过热汽的k=1.3,则cr=0.546 干饱和汽k=1.135,则cr=0.577 概括起来,气体的临界压力比cr接近等于0.5
2015-1-6 7
§3.2 音速和马赫数
⑴音速
通常所说的音速指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音速不是固定的,与传播介质的物性、热力状态有关 对理想气体音速只与温度有关
a kRg T kPv
对实际气体音速a不仅与温度T有关,还与气体的压力P 或比体积v有关 也借用上式计算水蒸气中的音速 ,其中的k值按前述 经验值选取 流道中气体热力学状态不断变化,沿程不同截面上音 速各不相同,对特定截面一般都强调为“当地音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