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知识整理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0ce9c26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0.png)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清单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家庭,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居民,还有它们生活所依赖的环境条件。
比如一片森林,有树木、花草、各种动物,还有土壤、阳光、水分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森林生态系统。
再比如一个池塘,里面的鱼、虾、水草、微生物,以及池水、水底的泥沙等,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又可以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那可是生态系统中的“大厨”,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最基础的能量和物质。
比如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等,它们就像是辛勤劳作的厨师,为生态系统准备了最初的“美食”。
消费者呢,是生态系统中的“食客”。
它们不能自己生产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等。
像兔子吃草,兔子就是初级消费者;狐狸吃兔子,狐狸就是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则是生态系统中的“清洁工”,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比如细菌、真菌、蚯蚓等,它们默默无闻地工作,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让物质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环境因素。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因素,却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阳光,生产者就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水,生物就无法生存。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就像是一条能量传递的链条,从生产者开始,经过各级消费者,直到顶级消费者结束。
比如草→兔→狐,这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在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
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323f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a.png)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生态系统是高考生物中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掌握生物学的整体框架和应对高考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梳理一下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生物部分(1)生产者:生产者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比如蓝藻等。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消费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各种动物。
根据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对于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3)分解者:分解者是指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包括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至关重要。
2、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就是一条食物链。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总结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6c77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c.png)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总结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自然界中相互依赖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由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如动物)和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组成,而非生物部分则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消费者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它们通过食物链获取能量。
分解者则负责分解死亡的生物体和有机废物,将营养物质循环回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遵循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路径,并且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物质循环则涉及到水、碳、氮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
信息传递则是指生物之间通过行为、化学信号等方式进行的交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另一个关键概念,它涉及到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高,其稳定性通常也越高。
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
过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这包括保护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清洁水源、土壤肥力和气候调节;实施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以及通过教育和政策提高公众对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
总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的健康和稳定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对于我们保护这个宝贵的自然资源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例题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3ef24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c.png)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例题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A 蘑菇B 兔子C 青草D 蚯蚓答案:C解析:青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蘑菇是分解者,兔子是消费者,蚯蚓也是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例题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草→兔→狐”这样一条食物链。
如果狐大量减少,短期内兔的数量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D解析:狐大量减少,兔的天敌减少,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增加。
但随着兔数量的增加,草的数量减少,兔的食物不足,数量又会减少。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例题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
若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10000 焦耳,那么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A 100 焦耳B 1000 焦耳C 9000 焦耳D 900 焦耳答案:B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 10%,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10000 焦耳,所以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 1000 焦耳。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b91a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b.png)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物种、环境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它是自然界中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基本单位,起到维持生命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集合体。
非生物组成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非生物要素。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成之间通过物质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级别生态系统可分为不同的级别,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位和生态区域等。
生物个体是生态系统中的最小单位,指的是一个个体生物。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总体。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地区内各种种群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物组合。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特定生活方式和地位。
生态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生态条件、包括多个生态系统的地理区域。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太阳能照射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上,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形成食物链的第一级生产者。
食物链中的能量从一个物种传递到另一个物种,形成食物链的各个层级。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流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活动过程中,物质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其中,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碳循环包括碳的固定、储存、释放和再循环等过程。
氮循环包括氮的固定、储存、释放和再循环等过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变化和周转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径流等。
五、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指各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对稳定、相对平衡的状态。
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可能会破坏平衡状态,引起物种种群的波动甚至灭绝。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5e42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e.png)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种群)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大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某一地区内不同物种的群体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单位。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依赖、共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
生物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2.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要素。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水是维持生物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它参与了生物体的许多基本生活过程。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等。
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降解等方式进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固定碳元素形成有机物质;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的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组织和能量;死亡的生物体通过分解作用被微生物降解成无机物质,再次进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
2.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依赖于能量的流动。
能量从太阳辐射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一级一级地传递,最终以生物体的代谢消耗掉。
能量的流动是生物群落维持稳定状态的重要条件。
3. 生态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供水、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维持了地球的水循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起到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通过湿地的保护和河流的调节,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防洪功能;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ab45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d.png)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与之所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物系统。
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行动来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以下是一些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1. 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一定地域内,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物圈、生态位等。
3.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1. 森林生态系统:以树木为主要植物形态,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的生物密度。
2.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植物形态,适合动物放牧,具有较低的生物密度。
3.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水域,有利于水生动物和湿地植物的生存发展。
4.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海湾、海峡等,具有广阔的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价值1. 能源和物质循环:通过光合作用和有机物分解,实现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2. 气候调节: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体的蒸发作用,调节气候和降水分布。
3. 生物保护: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水源涵养:通过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蓄水功能,维持水资源的供给和水质的净化。
5. 土壤保育: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有助于土壤的形成和保持。
6. 旅游与娱乐:生态系统的美景和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和观光的场所。
7. 教育与科研: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推动科学进步。
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1. 意识与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
2. 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 科技创新与工程技术: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4. 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加强能源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低碳发展。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12f8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a.png)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生态学概述1.1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3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损失3.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四、群落生态学4.1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4.2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4.3 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4.4 群落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五、种群生态学5.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5.2 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增长模型5.3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生活史特征5.4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六、生态位和资源利用6.1 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6.2 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6.3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6.4 生态位的演化和适应性七、生态系统的演替7.1 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和类型7.2 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素7.3 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和特征7.4 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和重建八、生态学与环境保护8.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8.2 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8.3 生态学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8.4 生态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九、全球变化与生态学9.1 全球变化的概念和影响9.2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3 全球变化对物种适应性和分布的影响9.4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的演替等内容。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生态学也需要关注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知识清单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195ccb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3.png)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清单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就像我们生活的地球,或者一片森林、一个池塘,都是生态系统的例子。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依赖环境提供的资源生存,比如阳光、空气、水、土壤中的养分等。
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改变环境,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氧气含量,动物的排泄会为土壤提供肥料。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这些有机物和能量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
根据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如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如食肉动物)和三级消费者(如顶级食肉动物)等。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它们,地球上的有机物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无法正常进行。
2、非生物部分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来源,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生长发育。
空气: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对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参与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也是物质运输的介质。
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基质和养分。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森林生态系统特点: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复杂的食物网。
森林中的树木高大,植被茂密,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作用:提供木材、林产品,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全球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21e8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3.png)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动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等各个方面,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保护环境、维持生物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功能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的整体,包括了生物、地理、气象等多个方面。
它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边界的自然单位,内部有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1. 生物组成:生态系统中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土壤和水体:土壤和水体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它们提供了生物生长和繁衍所需的物质和环境条件。
3. 光线和温度:生态系统中的光线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们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的体温调节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 养分循环:生态系统通过物质的循环将能量和养分转化并传递给不同的生物体,实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流动。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生物质,并依次传递给动物,维持着能量在生物间的传递和转化。
3. 环境调节:生态系统对于调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森林对气候和水循环的影响,湿地对于水质净化的作用等。
4.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保护和维持着丰富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四、生态系统的影响1. 人类生活: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气候调节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生物灭绝: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带来威胁。
3. 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从而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强度。
总结: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自然系统,它以其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知识点图解总结
![生态系统知识点图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d410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f.png)
生态系统知识点图解总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整体。
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包括了土壤、水、降雨、光照等自然资源。
而生物群落则是由各种生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知识点图解总结如下:一、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生态系统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
个体是由同一种生物所组成的,种群是由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所组成的,群落是指生物群落与土壤、水等非生物因素的整体。
生态系统则是包括了一个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非生物环境。
生态区域则是一定地域内包含了多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
全球生态系统则是指整个地球所组成的所有生态系统。
二、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十分重要的。
能量从太阳辐射中获取,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转化为有机物质,然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给其他生物。
在这个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和水也参与了物质的转化和循环。
这些过程也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不同生物之间依赖关系的排列顺序,通常包括了食物的提供者和食物的消费者。
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食物的来源,通常是植物。
而其他环节则是任何能源来自于前一个环节的生物。
而食物网则比食物链更复杂,包括了更多的生物种类和食物的循环关系。
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了生物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类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域内种类丰富度的指标。
遗传多样性则是指同一个种类中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的程度。
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是指一个地域内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这三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五、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例如,森林的砍伐和土地的过度开垦会破坏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从而影响气候变化;化学物质的使用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 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d11a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e.png)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整理1.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组成。
- 生物群落: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称。
- 环境因子:包括生物、非生物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水等。
3. 生态系统的层次生态系统可分为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个体和生物体等层次。
- 生物群落:同一区域内不同物种的共同生活群体。
- 生物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总体。
- 个体:一个个体生物。
- 生物体:一个生物体所构成的一个单元。
4.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量转化和生物调控等。
- 物质循环: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参与物质的循环。
- 能量流动:能量通过食物链从一个组织层次传递到另一个组织层次。
- 能量转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将光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
- 生物调控:生物通过内源和外源调控机制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系统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生态类型进行分类。
- 根据地理位置: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 根据生态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6. 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系统的保护非常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水源、空气质量等。
-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 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7.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 维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能够调控物质循环,保持生态平衡。
- 提供生物资源: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食物、水源等生物资源。
- 保护环境: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环境、防止自然灾害等功能。
以上是初中生物中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点整理。
生态系统重要知识汇总
![生态系统重要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55a06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e.png)
(生物)生态系统重要知识汇总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名词:1、生态系统:确实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刻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语句: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能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潮湿或比较潮湿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固,群落结构复杂稳固。
4、草原生态系统: 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结构一样不稳固。
5农业生态系统: 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结构单一而不大稳固,植物要紧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态系统: 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 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m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专门。
7、淡水生态系统: 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要紧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名词:1、分解者:要紧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样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要紧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789f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5.png)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单位,包括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态环境。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群相同或者相似物种组成,共同居住并对环境进化和适应。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层,包括大气层、地壳层和水层。
4. 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等。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源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进行流动,光能被植物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再传递给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通过生物、地理和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进行循环,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3.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控制种群数量和物种相互关系的调节来实现生态平衡。
4. 生物控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相互关系对其他生物的数量和分布进行控制,维持整体生态平衡。
5. 迁徙与迁地:一些生物会根据环境变化或者生活需求,进行迁移或者迁地行为,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1. 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覆盖地球表面的大部分空间,其中包括珊瑚礁、海岸生态系统等。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口湿地等。
2. 陆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系统,含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和温带地区。
沙漠生态系统是干旱地区的特殊类型,常见于非洲和中亚地区。
3. 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通过干预和管理创造的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公园和园林等。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46cde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8.png)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一)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abioticenvironment)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
(二)生产者生产者(producers)指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autotroph),主要包括所有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少数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生物。
这些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并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合成有机物的分子键中。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叶绿体内才能进行,而且必须是在阳光的照射下。
但是当绿色植物进一步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时候,还需要有氮磷硫镁等15种或更多种元素和无机物参与。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为生的,没有生产者也就不会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然后再被其他生物所利用。
(三)消费者所谓消费者(consumers)是针对生产者而言,即它们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heterotroph)。
消费者归根结底都是依靠植物为食(直接取食植物或间接取食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直接吃植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herbivores),又叫一级消费者(如蝗虫兔马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carnivores),也叫二级消费者,如食野兔的狐和猎捕羚羊的猎豹等;以后还有三级消费者(或二级肉食动物)四级消费者(或叫三级肉食动物),直到顶位肉食动物。
消费者也包括那些既吃植物也吃动物的杂食动物(omnivores),有些鱼类是杂食性的,它们吃水藻水草,也吃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态系统主要知识点
![生态系统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9ce30579563c1ec5da7133.png)
生态系统主要知识点一、概念:二、组成植物——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取食植物)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返还植物)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产者消费者1、物质是循环的;2、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分解者四、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概念: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A B C D E生产者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1、箭头(由高营养级指向低营养级):(1)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2)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2、沿着食物链的方向,物质和能量逐级递减。
3、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即任何一条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的生产者数量最多,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数量最少。
(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可能存在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并且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不同。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如果把食物网看成是生态系统,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三)生物富集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
也就是说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越少;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越多。
即每条食物链的生产者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少,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71cb0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8.png)
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生物群落由各种生物物种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而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气候等,它们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环境基础。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二、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资源。
太阳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
其他生物则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方式从植物中获取能量。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一定的流动方向传递,高层级的消费者只能获得低层级消费者提供的能量。
三、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和再利用过程。
其中,氮、碳、磷等元素的循环特别重要。
氮在大气中以氮气的形式存在,通过植物和细菌的共生作用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
碳则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继而经过动物的呼吸和分解作用释放出来。
生物体内的磷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磷酸盐,通过食物链传递和分解作用再次归还土壤。
四、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生态学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家通过对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能够及时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比如,通过对湖泊和河流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通过研究森林的演替过程,可以制定合理的采伐和植树计划,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生态学还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生态农业、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都是依靠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
生态学家们还致力于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发展。
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96eb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e.png)
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单位。
它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组成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功能以及重要性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互动网络。
它包括两个组成要素:生物群落和生物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核心理念是物种共同繁衍、相互适应并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以一定的组织和相互作用方式组成的群体,如植物群落、动物群落等。
2. 生物非生物环境:包括生物活动所发生的环境条件,如土壤、水、气候等。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源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通过光合作用和食物链的相互作用,能量从一个层次转移到下一个层次。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如水、氮、磷等)在生物体内外不断循环利用,形成物质循环。
3. 自我调节:生态系统通过各种负反馈机制,使得系统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稳定。
4. 提供服务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一系列的生态服务,如供应食物、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等。
四、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 保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 保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自我调节机制,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3. 保持资源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确保了资源的持续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维持人类生存: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空气净化等生态服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稳定的生态单位,由生物群落和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
它通过能源流动、物质循环、自我调节和提供服务等功能,维持着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4ee1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4.png)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生物组织、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以下是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生物包括动植物等有机体,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等。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2.群落:群落是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群生物个体。
3.种群: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个给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之间会发生相互竞争和相互作用。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种类、形态和遗传信息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自然资源,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7.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它包括物种对资源利用的偏好、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等。
8.生态平衡和稳定性: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物种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
9.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等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破坏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10.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生态学研究,可以为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NO.XA016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14-5-15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二、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农业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1)概念: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2)范围: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等。
(人教版: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
主要成分。
各种动物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
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等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特别提示】(1)一个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分解者。
(2)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3)并不是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结构。
如:草虫食虫鸟肉食性鸟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二(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2)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四、有关食物网的解题注意点1、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止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同一中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即捕食与竞争,因为在同一条食物链上为捕食关系,在不同食物链两者还可能同时另一种生物,则为竞争。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或增加时,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分析如下:(1)在一条链中:按“捕食”关系依次分析。
(2)在不同链中:按“三角”关系分析。
(见笔记)注意:①当用不同“三角”分析结果不同时,以最小三角的分析为依据。
②当有多种食物来源的高营养级生物突然缺少一种食物来源时,对其数量影响不大。
例1、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2)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是第三、四五营养级,二、三、四级消费者。
(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4)该食物网再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5)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该生态系的营养结构。
例2、右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
请回答。
(1)该食物网含7条食物链。
猫头鹰占有的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属于二、三、四、五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是竞争关系。
蟾蜍与蜘蛛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大量减少,蛇的数量将下降,蟾蜍的数量将下降。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二)过程:见右图。
分析:1、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流动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5、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6、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7、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1)能量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②各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2)能量去路①每个营养级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每个营养级生物一部分能量流到后一个营养级中(注意:最高营养级无此途径)。
③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现存量:最终去路是上述三个途径)【特别提示】消费者摄食的能量不是上一营养级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消费者的能量(同化量)=消费者摄食的能量-粪便中所含能量,粪便中所含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
(三)特点:1、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原因:①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原因: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每个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③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特别提示】(1)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如某食物链中,生物A到生物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在食物网中,则A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原因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传到第4-5营养级时,能量已经很少了,再往下传递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
2、能量金字塔(1)概念:各个营养级单位时间内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2)意义: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补充:其他金字塔(1)数量金字塔:每一层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
一般呈金字塔形。
(2)生物量金字塔:每一层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的质量。
一般呈金字塔形。
【特别提示】用数量金字塔或生物量金字塔来表示能量关系时,有时会出现倒置的情况(如右图):(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例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1)将A、B、C、D各营养级的名称依次写在图中:A.B.C.D.(2)图中a1代表(3)图中a2代表(4)a3<a2的原因是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2)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从第一营养级流动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4)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
例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
(1)若狐获得的能量是8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最多为______千焦,狼要获得该能量,草应供给这条食物链的能量至少为______千焦。
(2)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__________被消耗,通B________利用,而B又通过C__________被消耗。
答案:(1)1.6 200 (2)呼吸作用分解者呼吸作用例3、如右图,假如鹰的食物有2/5 来自兔,2/5 来自鼠,1/5 来自蛇,那么,鹰若增重20g:(1)最多消耗_________g植物;(2)最少消耗_________g植物。
答案:(1)5600 (2)900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二)特点1、全球性: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不像能量流动那样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三)实例:碳循环1、过程:小结:(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还有少量是化能合成作用);(2)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2、碳的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3、碳的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4、温室效应●成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
●结果: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加快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对策:①保护和增加植被;②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核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例:右图是碳循环的图解,请回答:(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分别属于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
(2)碳分别以______形式进入和离开生物群落。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_________。
(4)大气中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图中①②③表示________,⑤表示微生物的_________,⑥⑦表示_______,⑧表示_______。
(5)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④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______。
(6)⑧过程的加剧将产生__________现象。
(7)在生物群落中,碳元素是沿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流动的。
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2)CO2(3)④光合作用(4)①②③⑤⑧呼吸作用分解作用捕食燃烧(5)水(6)温室效应 (7) 食物链食物网(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五)生物富集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