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解读(2020年整理).ppt

合集下载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PPT课件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PPT课件

III(组织因子)
IV(钙离子)
V (不稳定因子) Xa的辅因子
VII (稳定因子) a. 决定PT(prothrombin time)值b. V-k依赖, 肝功能c. 输注新鲜血浆可纠正 VII
VIII (抗血友病因子)
IX (血小板复合因子II),依赖V-k
X (stuart-prower因子),依赖V-k
FXIIa 内激活
外 激活
前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
t-PA u- PA 纤溶酶
.
2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肽A、肽B
凝血酶
纤维蛋
纤维蛋
ⅩⅢa
.
7
血小板通过粘附、集聚、释放反应参与止血过程
.
8
GPⅠb
血小板
粘附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9
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集 聚与释放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10
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集 聚与释放
血栓形成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11
C、凝血系统
正常凝血机制 1.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均为无活性的酶原。
Ca2+-PF3 复合物形成过程。
外源凝血途径 是指从TF释放到TF-VIIa-Ca2+
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共同凝血途径 是指从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
成的过程。 它是内、外凝血系统的共同凝
血阶段。
体内在已不再是 主要的凝血途径
两条凝血途径并不 是完全独立,而是 相互密切联系在机 体的整个凝血过程 中可能发挥不同的 作用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指标是指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一些物质或参数,常用来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以下是凝血功能指标的解读:
1. 凝血酶时间(PT):PT是评估凝血因子II、VII、X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的指标。

正常范围是11-13.5秒。

如果PT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的影响。

2. 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因子XII、XI、IX、VIII、X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的指标。

正常范围是25-35秒。

如果APTT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的影响。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参与了凝血过程。

正常范围是150-400 ×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则会导致出血倾向。

4. 凝血酶原时间(TT):TT是评估血浆中是否存在凝血酶原的指标。

正常范围是14-21秒。

如果TT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酶原缺乏,或凝血酶原受到抗凝药物的影响。

5.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一种凝血产物,正常情况下很少存在于血液中。

其水平会在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时升高。

正常范围小于500μg/L。

如果D-二聚体水平升高,则可能存在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风险。

总体来说,凝血功能指标可以为医生评估病人的凝血状态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

凝血因子常识
• 迄今已证实有14个因子参与凝血过程,除Ca++外, 都就是蛋白质、
• 正常血液中,除组织因子,都可以在血浆中找到、 • 以罗马数字命名除激肽系统外得凝血因子,其中
Ca++为Ⅳ、在书写与拼读上, Ca++不叫Ⅳ;纤维 蛋白也不称为因子I • 合成场所:大部分且主要在肝脏,其她内皮细胞, 巨核细胞
PT相关得一些问题
◆ 各种血栓性疾病得二级预防:如华法令
◆ 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得筛查 -出血性疾病(如VK缺陷,延长在INR2以上)
– in patients who actually bleed(如DIC,但主要用于评估 DIC发展阶段,不作为诊断得主要依据)
– screening before surgery(单纯正常或延长都不足以确 定就是否出血)
实验室筛选试验结果分析
模式3
可能存在得原因
• PT
正常 1. 内源因子缺乏,如因子
• • • •
APTT 延长
TT
正常
纤维蛋白原 正常 2.
VIII,IX,XI与XII,甚至PK 与HMWK缺乏。
低FVIII水平物存在。
4. 肝素,如治疗病人或标本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
临床需求
提高血栓试验 结果得评价/ 解读能力与新 得血栓项目得 应用与检测方
法得进步
血栓疾病得流行病学数据
血栓栓塞症根据国内报道得资料在40岁以 上得人群中心肌梗死得年发生率为39、
7/100 000~64、0/100 000;脑卒中得年发 生率为109、7/100 000
1182例脑卒中经CT证实为脑梗死者占73、 5%,这表明血栓栓塞症在我国也有相当高得 发生率 ,尸解资料显示,静脉血栓占40%~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最新课件)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最新课件)

2020-11-19
17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体外模拟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
2020-11-19
18
APTT检测原理: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 荷 的 胶 原 暴 露 , 激 活 Ⅻ→Ⅺ→Ⅸ , 最 终 形 成 Ⅸa-Ⅷa-PLCa2+
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 活剂(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 小板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 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 浆开始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2020-11-19
19
APTT的临床意义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 荷 的 胶 原 暴 露 , 激 活 Ⅻ→Ⅺ→Ⅸ , 最 终 形 成 Ⅸa-Ⅷa-PLCa2+
检验科凝血功能报告单解读
2020-11-19
1
凝血功能报告单项目:
PT :凝血酶原时间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TT :凝血酶时间
AT-III:抗凝血酶-III
P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D:D-二聚体
2020-11-19
2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12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ISI
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PT结果的报告形式,并用以作为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
2020-11-19
13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凝血功能指标是血液凝血系统正常运行的体现,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一个人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活络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等。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外源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PT时间为11-14秒,如果PT时间延长可能是因为凝血因子Ⅶ、X、Ⅴ或Ⅱ的缺乏,或受抗凝药物影响。

如果PT时间缩短,则可能是因为凝血因子高度活跃、过量或抗凝药物过量。

2.活化活络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内源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APTT时间为25-40秒,如果APTT时间延长可能是因为凝血因子Ⅷ、Ⅸ、Ⅺ或Ⅻ的缺乏,凝血因子Ⅻ异常、抗凝药物使用或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如果APTT时间缩短,则可能是因为凝血因子高度活跃、抗凝物质的缺乏或抗凝因子遗传异常。

3. 纤维蛋白原(Fbg):Fbg是评估纤维蛋白生成的指标,也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正常情况下,Fbg浓度为2-4克/升。

如果Fbg浓度低,可能是因为肝脏功能异常、急性或慢性感染、传染病、肾病、癌症或炎症等导致纤维蛋白生成减少。

而高浓度的Fbg可能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炎症、感染、肿瘤或炎性性腹痛等引起。

4.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之一,主要作用是在出血时参与止血过程。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为150-400×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常见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感染、肝脾功能亢进等。

而高于正常范围的血小板计数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肾病、肿瘤或缺铁性贫血引起。

除了以上的指标,凝血功能还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评估,例如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

凝血酶时间表示了凝血系统中血小板和凝血蛋白活性的总和。

FDP是在纤维蛋白溶解期间释放出来的产物,出现异常时可能与凝血的过程有关。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ppt课件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ppt课件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2、PT缩短: ①DIC早期(高凝状态); ②先天 性FⅤ增多; ③口服避孕药; ④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活性增高、血管损伤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 增多。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3、口服抗凝药的监测INR: 口服抗凝剂治疗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INR。一 般值为2 ~4时作为 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 适用范围。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正常情况下,组织损伤后形成的止血栓在 完成止血使命后将逐步溶解,从而保证血管的 畅通,也利于受损组织再生和修复。止血栓的 溶解主要依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 解。简称纤溶。
P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或纤溶系统亢进。 增高或阳性主要见于: ①运动和紧张; ②血 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形成、肺栓塞; ③原发性纤溶亢进或继发性纤溶亢进(DIC), 但不能鉴别; ④恶性疾病、感染、妊娠高血 压综合症、器官移植; ⑤溶栓治疗。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T---凝血酶原时间:
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异常。
PT的测定原理: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液 之 外 的 组 织 因 子 TF 暴 露 ,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 ①先天性FⅡ、FⅤ、FⅦ、FⅩ减低及纤维蛋白原缺 乏(﹤500mg/L),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 维蛋白原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 症、阻塞性黄疸和维生K缺乏、血循环抗凝物质增 多等。

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解读PPT课件

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解读PPT课件
18
用药后4~14d,BPC↓<(50~100)×109/L或 BPC较基础值↓≥ 50%者;然而以前接受过肝素治疗 者再次接受肝素可更快BPC↓,即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 板↓/血栓形成。
11
一期止血缺陷(血管壁-血小板型止血缺陷)
12
【临床评估】
BT影响因素多,操作复杂,且无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不能作 为高凝状态、术前出血风险和术后出血的评估指标。不作为常用筛检试验,
6
(一)BT和BPC检测
BT是指皮肤被刺破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经历的时间
(min),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功能以及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 的试验。>9min为延长。
BPC是指单位容积(L)全血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反映循环
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界定为(100~300)×109/L。
7
BT临床应用
BT长短主要受血小板因素和血管壁因素的影响
纤溶系统缺陷
5
血栓与止血常用检测项目
• (一)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BPC) •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 (三)凝血酶时间(TT) • (四)纤维蛋白原(Fg) • (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 • (六)抗凝血酶Ⅲ(ATⅢ) • (七)血栓弹力图(TEG)
17
APTT、P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必须指出,APTT和PT的特异性差 若患者的APTT和PT的检测值多次均<参考范围低限时,只能认为患者可能存在高 凝状态,不能判断有血栓形成。
APTT、PT缩短:
若患者的APTT检测值>对照值10S, PT检测值>对照值3S,才有临床意义,反映凝 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存在。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凝血功能报告,这听起来就很专业很神秘,可咱别被它吓住。

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一个小账本,记录着血液凝结的各种情况呢。

咱们先说说凝血功能是干啥的。

血液在身体里流啊流,就像河流一样。

可要是身体哪里破了个小口子,就像堤坝有了个小缺口,这时候凝血功能就发挥作用了,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工匠,赶紧拿着工具来把缺口补上,让血液不再流出去。

如果凝血功能出了问题,那就好比小工匠们要么不来干活,要么干活太猛了。

那凝血功能报告里都有啥呢?这里面有好几个指标,咱一个一个来看。

有个指标叫凝血酶原时间(PT)。

这个指标就像是小工匠们集合的号角声响起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这个时间是比较固定的。

如果这个时间变长了,就像是号角吹了半天,小工匠们才慢慢悠悠地集合,这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一些凝血需要的物质,比如说维生素K,也可能是肝脏有点小毛病了,因为肝脏可是生产很多凝血相关东西的大工厂呢。

要是这个时间太短了,就像是号角声刚响,小工匠们就疯了似的冲过来,这也不好,可能会让血液在血管里就凝结成块,就像河流里突然有了好多不该有的小水坝,会阻碍血液正常流动的。

还有个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这可以理解成小工匠们开始干活前的准备时间。

这个时间也得恰到好处。

如果它延长了,就像是小工匠们在准备工具的时候磨磨蹭蹭的,可能是身体里有一些抑制凝血的东西太多了,或者是血液里某些凝血的成分少了。

要是这个时间缩短了呢,就像小工匠们还没准备好就开始干活,也容易出乱子,可能会有血栓的风险。

纤维蛋白原也很重要。

这就像是小工匠们用来补缺口的材料。

正常量的纤维蛋白原才能保证小工匠们顺利地把缺口补上。

如果纤维蛋白原的量少了,就像是材料不够,那缺口就补不好,出血就不容易止住。

可要是纤维蛋白原太多了,就像材料堆得太多,小工匠们干活的时候可能就会手忙脚乱,也容易让血液凝结得不正常。

另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这个指标也不能忽视。

它有点像给前面那些指标定的一个标准,就像给小工匠们的工作定了个规范。

凝血功能检测课件

凝血功能检测课件

3
检测方法
采用自动化凝血分析仪,通过凝固法、发色底物 法等方法测定血液中相关成分的活性或浓度。
02
凝血功能检测的方法
Chapter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0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凝血功能检测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评估肝脏合成功能 和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
0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通过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来评估凝血功能。正常值参考范围为11-15秒,超过正常值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该检测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对于判断出血倾向和血 栓形成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4
凝血功能检测的注意事项
Chapter
检测前注意事项
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应在检测 前一周停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
凝血功能检测时应确保身体处于 正常生理状态,避免过度疲劳、 剧烈运动等。
饮食要求 药物影响 避免创伤 生理状态
凝血功能检测前应保持正常饮食 ,避免过度进食高脂、高糖食物 ,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预防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 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后果,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 及早发现并预防。
凝血功能检测的原理
1 2
血液凝固机制
凝血功能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与凝血相关的 各种成分和酶活性,了解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
常用凝血功能检测项目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01
凝血功能检测可以用于监测血栓 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 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 梗死等。
02
在这些疾病中,凝血系统的异常 激活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通过凝 血功能检测可以评估血栓形成的 风险和治疗效果。

凝血解读-PPT

凝血解读-PPT

(三)临床意义: 延长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Ⅷ、Ⅸ、Ⅺ)缺乏较CT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在使用肝素治疗时,多用APTT监测药物用量,一般以维持结果为基础值的 2倍左右(1.5—3.0倍)为宜(75—100s之间)。血管性血友病:由于患者vWF缺乏,使FⅧ不稳定,活性下降,APTT延长异常抗凝物质增多:长期输注FⅧ可产生FⅧ抑制物,或患者存在狼疮抗凝物(LAC),使APTT延长。纤溶亢进: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产生大量FDP,使APTT延长。
(一)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方法学溯源: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人脑、兔脑、胎盘及肺组织等制品的浸出液)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该实验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凝血因子的分类
联想记忆:2+7=9 哪里都有10
联想记忆:7.10.2.9=气死二舅
PT反映的是:2.5.7.10因子2+5=10,2*5=10
接触凝血因子: 指内源性凝血途径中与接触活化有关的因子,包括因子Ⅻ、Ⅺ、高分子量激肽原和激肽释放酶原。 因子Ⅻ(接触因子) 它可被固相(胶原或带负电荷物质)及液相(酶类等)激活,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 因子Ⅺ:(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缺乏时患血友病丙。 激肽释放酶原(PK):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PK激活后转化为激肽释放酶(KK)。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促进Ⅻ-a对Ⅺ的激活。

医学凝血功能解读ppt培训课件

医学凝血功能解读ppt培训课件

33、凝凝血血系系统统
凝血活酶 生成期
内凝途径 Ⅻa Ⅺa Ⅸa
Ⅷa Ca2+ PF3
外凝途径
1964

McFarlane
Davies
Ⅶa 凝血瀑布学说
蛋白为中心 Ca2+
凝血酶 生成期
Ⅹa Ⅴa Ca2+ PF3
凝血酶原 (Ⅱ)
凝血酶 Ⅱa
纤维蛋白 生成期
纤维蛋 白原(I)
纤维蛋 白单体 (Ia)
• Ⅻ: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
2.9mg/L
• 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25mg/L
3凝血系统
3. 凝血系统
• 12个经典因子I-XIII(FVI=Va)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和前激肽释放酶(PK)
• 除(Ca++)外,均为蛋白质。大多数由肝脏 产生。
• II、VII、IX、X 合成依赖于Vitk, 称Vitk依赖因子
纤维 蛋白原
FPA, FPB 凝血酶
纤维蛋白 单体
ⅩⅢa 交联 纤维蛋白
纤溶 酶
纤溶 酶
纤溶 酶
极附属物 Bβ 1-42
X,Y,D,E
极附属物 Bβ 15-24 X,,Y,,D, E, FDP
多聚体,复合物
D-二聚体
X,,Y,,D,E,
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原发性纤溶亢进:
– 凝血瀑布没有形成,无凝血酶生成,纤溶酶 活性↑,导致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原被降解;
• 血栓弹力图和其他的方法提供凝血动力 学有助于高凝状态诊断。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 血小板每天在循环中衰老和丢失。推测 7.1*103 个/μL/天血小板随机的用于维持 血管完整性。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凝血功能四项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凝血功能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四个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进行解读,分析常见的异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就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外源凝血通路的凝血功能状态。

PT的正常范围通常在11-13.5秒之间,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室标准进行调整。

当PT延长时,提示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的原因包括维生素K缺乏、肝病、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使用过量等。

而PT缩短则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一些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或者华法林过量。

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内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主要用于检测凝血活酶(内源凝血酶)至纤维蛋白原之间凝血因子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APTT的范围通常在25-35秒之间。

APTT延长可能与血友病、抗凝药物(如肝素、达芬定)使用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

而缩短的APTT可能提示患者遗传性凝血因子的异常或者抗凝药物的过量使用。

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根据PT测试结果进行转换得出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患者在华法林治疗下的凝血状态。

INR的正常范围通常在0.8-1.2之间,不同的治疗目标会有所不同。

在华法林治疗中,INR的监测对于控制患者的凝血状态至关重要。

INR增高可能与华法林过量使用有关,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而INR过低则增加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

四、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纤维蛋白原正常范围在200-400mg/dL之间。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者肝脏疾病有关;而降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则可能反映患者存在纤溶功能亢进、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的详细解读

凝血功能检查的详细解读

凝⾎功能检查的详细解读以下内容从各位论坛⽹友分享中总结⽽来,图⽚由众多⽹友贡献(1)凝⾎机制:(2)凝⾎因⼦分类:(3)PT延长>3秒,APTT延长>10秒有临床意义,必须处理(4)药物应⽤要点:凝⾎1:PT: 测外源途径,维⽣素 K ,华法令等对它有影响。

INR: 与 PT 类似,只是数字好记罢了。

凝⾎3:PTT (APTT): 测内源系统。

肝素对它有影响TT:延长:纤维蛋⽩原显著减少或结构异常时;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增多;纤维蛋⽩降解产物(FDP)增多及弥散性⾎管内凝⾎。

ACT:也测内源系统。

⼤剂量肝素时使⽤,有助于肝素⽤量的调控。

因为此时如果再⽤A PTT,其数字范围会显⽰不出来,且结果也太慢。

新型抗凝药同时影响内外途径⽤低分⼦量肝素时,临床⼤多不⽤监测,除⾮病⼈肥胖(吸收)或肾功能不全(排泄)。

由于其对 IIa 作⽤⼩,所以⽤ aPTT 测量不准,需要做抗第⼗因⼦监测(anti-Xa assay)。

对⾎⼩板功能,⼀直没有很有效的监测⽅式,过去⽤的出⾎时间,被证明是变化太⼤,不准。

TEG ⽐较好⼀些,但耗时太长(45分钟)。

临床多按经验,如病⼈服⽤了阿斯匹林,IIb/IIIa 抑制药等,急诊术前可输⾎⼩板。

(5)具体项⽬①凝⾎酶原时间(PT):11~13秒反映外源性凝⾎系统中凝⾎因⼦是否缺乏。

PT延长>3秒,必须处理延长:Ⅰ、Ⅱ、Ⅴ、Ⅶ和Ⅹ因⼦缺乏,肝病、维⽣素K缺乏、纤溶亢进等。

缩短:先天性Ⅴ增多症、⼝服避孕药、⾼凝状态和⾎栓性疾病。

②国际标准化⽐值【INR】是通过PT换算来的标准⽐值,能更准确的反映凝⾎酶原时间。

WHO规定⽤Warfarin(法华林)时INR值允许范围为:⼿术前处理:(⾮髋离⼿术1.5~2.5,髋部外科⼿术2.0~3.0);预防静脉⾎栓;2.0~3.0;活动性静脉⾎栓;(反复发⽣的静脉⾎栓,肺栓塞及其预防2.0~4.0);预防动脉⾎栓和栓塞包括⼼脏瓣膜(机械瓣)的⼿术:3~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凝凝血血系系统统
凝血活酶 生成期
内凝途径 Ⅻa Ⅺa Ⅸa
Ⅷa Ca2+ PF3
外凝途径
1964

McFarlane
Davies
Ⅶa 凝血瀑布学说
蛋白为中心 Ca2+
凝血酶 生成期
Ⅹa Ⅴa Ca2+ PF3
凝血酶原 (Ⅱ)
凝血酶 Ⅱa
纤维蛋白 生成期
纤维蛋 白原(I)
纤维蛋 白单体 (Ia)
• Ⅻ: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
2.9mg/L
• 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25mg/L
3凝血系统
3. 凝血系统
• 12个经典因子I-XIII(FVI=Va)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和前激肽释放酶(PK)
• 除(Ca++)外,均为蛋白质。大多数由肝脏 产生。
• II、VII、IX、X 合成依赖于Vitk, 称Vitk依赖因子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 急性白血病、 MDS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 ITP、 SLE、TTP、 DIC 以及 药物、感染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 脾亢
➢ 血小板增多
①一过性增多(反应性) : 急性大出血、溶血或脾 切除术后,感染等。
②持续性增多:骨髓增生 性疾病:慢粒、真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等。
➢ 4) 提供膜磷脂表面(PF3),提供凝血 反应介质
➢ 5) 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 形成稳固血栓
3凝血系统
3. 凝血因子
• 因子Ⅰ:纤维蛋白原
2.0-4.0g/L,
• Ⅱ:凝血酶原
150-200mg/L (VitK)
• Ⅲ:组织 因子
• IV: 钙因子(Ca2+)
• Ⅴ:易变因子
5-10mg/L
– FDP ↑
• 继发性纤溶亢进:
– 继发于凝血酶生成后,有纤维蛋白单体生成 及交联的纤维蛋白形成,而后发生的纤溶。
– FDP ↑, D-D二聚体↑
第二部分 止、凝血功能的实验检查
血小板计数
一、血小板计数(plt count)
[正常值](100-300)×109/L
➢ [临床意义]
➢ 血小板减少:
凝血和纤溶的平衡
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
凝血
抗凝
纤溶
抗纤溶
PTபைடு நூலகம்
APTT
体内促栓、抗栓平衡
AT-III
FDP DD
a2-巨蛋 白
第一部分 正常的止凝血机制
➢ 血管壁(vessel wall) ➢ 血小板 (platelet) ➢ 凝血系统 (coagulation system) ➢ 抗凝血系统 (anti-coagulation system)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ibrinolytic system)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检 查和解读2
云南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徐万所
概述
• 出血是ICU危重病人的常见病。
• 严重外伤,感染, 肝功能衰竭及恶性肿瘤的危 重病人,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 评估病人出-凝血功能? • 出-凝血障碍所涉及的范畴:
➢ 血管完整性障碍 ➢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障碍 ➢ 凝血及抗凝血障碍 ➢ 纤溶及抗纤溶障碍
• Ⅶ:稳定因子 血清凝血酶原转化加速因子. 0.5- 2.0mg/L (vitk)
• Ⅷ:抗血友病球蛋白 0.1mg/L
• Ⅸ:血浆凝血激酶,血浆凝血活酶成分因子 3-4mg/L (Vitk)
• Ⅹ:stuart power 因子
6-8mg/L (VitK)
• Ⅺ:血浆凝血活酶激酶,血浆凝血活酶前质(内源) 4-6mg/L
血小板计数
ICU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 常见的原因: • 脓毒血症,出血,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
少性血症 • 少见的原因: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输血后紫癜,
化疗后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和骨髓纤维 化
• 中度和重度的血小板减少不总是同义接 近出血。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素诱导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癌症相关性血小板 减少都与血栓有关。
[tranzer And Baumgartner 1967,Hanson and Slider 1985]。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输注的推荐意见
➢适应症: • 癌症病人,特别白血病接受化疗药物,
和低增生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病人的 血小板减少至10,000个/mm3和WHO标 准1-2级,进行治疗性血小板的输注 ➢禁忌症: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血症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纤维 蛋白原
FPA, FPB 凝血酶
纤维蛋白 单体
ⅩⅢa 交联 纤维蛋白
纤溶 酶
纤溶 酶
纤溶 酶
极附属物 Bβ1-42
X,Y,D,E
极附属物
Bβ15-24 X,,Y,,D,
E, FDP
多聚体,复合物
D-二聚体
X,,Y,,D,E,
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原发性纤溶亢进:
– 凝血瀑布没有形成,无凝血酶生成,纤溶酶 活性↑,导致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原被降解;
• 血栓弹力图和其他的方法提供凝血动力 学有助于高凝状态诊断。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 血小板每天在循环中衰老和丢失。推测 7.1*103 个/μL/天血小板随机的用于维持 血管完整性。
• 许多研究肯定血小板通过填补内皮的间 隙,防止出血,提供内皮支持功能。
• 血小板至少不能小于5*103血小板/μL。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 临床病理综合症,通常暴露肝素后5-10天后发生。 • 造成静脉和动脉的血栓,易造成致死性和致残性。 • 血小板基线下降大于5 0% , • 伴有其他的症状,如栓塞, • 缺乏其他的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 肝素抵抗, • 注射部位皮肤的损伤。 • 5-羟色胺释放试验,ELISA试验确定抗PT4-肝素抗体,
ⅩⅢ
共 同


ⅩⅢa
交联纤 维蛋白
抗凝系统
凝血 酶原
凝血酶 血栓调节蛋白(TM) 内皮细胞表面
PC
PS
APC
灭活Ⅴa、Ⅷa
限制Ⅹa与血 小板结合
肝素
ATⅢ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5、纤溶酶原激活过程
纤溶酶原
纤溶酶
FXIIa,FII 内激活
t-PA u- PA
外 激活
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血管内皮细胞的完表整现为性抗凝和
抗血栓的特性
2血小板
2. 血小板在止血中起重要作用
静止
扩展
启动 繁殖
➢ 1)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通 透性 ,未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处于静止 状态
➢ 2)血管破损,血小板粘附vW因子、聚集 糖蛋白Ⅱb/Ⅲa ,形成白色血栓
➢ 3)活化血小板, 释放活性物质 (ADP,ATP,PF4 等) ,促进血小板聚集 ,增强血管收缩(TXA2,5-HT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