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及其加工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目的及影响—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单元二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项目二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成分相当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然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利用 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需要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某些 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不利因素, 力求符合疾病的实际治疗要求。同时,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变的,脏 腑的属性、喜恶、生理、病理也各有不同,以及气候、环境的不同,对 用药要求也不同。中药只有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 药的要求。由此可见,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是提高临床疗效的 重要环节。
单元二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项目二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药物的化学成分是药物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 经过炮制,药物有的化学成分可能是量变,一些成分含 量增加了,另一些成分含量减少或消失了;也有的可能是质 变,即产生新的化合物。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一)净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1、原药材中常常混有杂质、非药用部分,或各个部位作用不同,一并入 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混有毒性物质,则会造成医疗事故。
2、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较大(约2/3),若不除去, 用药剂量不准,影响疗效。
3、麻黄茎发汗,根止汗,两者作用不同,必须分开入药。 4、药物中常混有外形相似的有毒药物,如黄芪中混有狼毒,天花粉中混 有王瓜根,这些毒物若不拣出危险性很大。
单元二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项目二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补泻等; 炮制对其都有影响。
中药炮制的定义及其特点
中药炮制的定义及其特点
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和处理过程,对中药材进行烘干、破碎、煮炮、炒制、发酵、蒸馏等操作,以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和药用价值的过程。
它是中药制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药炮制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去除毒性或不良反应:一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或会引起不良反应,经过炮制加工可以去除或减轻这些毒性,使药材更加安全有效。
2. 提高药效:中药材通过炮制加工,可以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其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或转化为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形式,从而提高药效。
3. 降低药物性状的特异性:中药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气味、口感等特征,经过炮制加工可以降低这些特异性,使得中药更易于使用和接受。
4. 改善保存性能: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可以去除其中的水分和微生物,从而延长药材的保存时间,并减少霉变、虫蛀等问题。
总的来说,中药炮制是中药制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能使药物更安全有效,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特异性,并改善药材的保存性能。
这些特点使得中药炮制成为中药制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中药材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材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改变药材的外观和质地,更重要的是会引发一系列内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从而影响其药效、安全性和使用性。
首先,炮制会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在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蒸煮、炒制等手段,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发生分解、氧化、还原等反应。
例如,黄芩经过蒸煮炮制后,其中的黄芩苷会被水解为黄芩素,从而增强了其清热泻火的作用。
又如,地黄经过蒸制后,其所含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会发生分解和转化,生成具有补血作用的成分,从而使地黄的功效从清热凉血转变为滋阴补血。
炮制还能降低中药材中的毒性成分。
有些中药材本身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质,如乌头中的乌头碱。
通过长时间的浸泡、蒸煮等炮制方法,可以使乌头碱水解为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从而降低其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再比如,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是有毒成分,经过砂烫等炮制方法后,其含量会显著降低,减轻了毒性反应。
炮制可以增强中药材的药效。
例如,延胡索中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在生品中难以溶出,经过醋制后,能够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药效。
又如,白术经过土炒或麸炒后,能增强其健脾止泻的作用,这是因为炮制过程改变了药材的成分结构,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在物理性质方面,炮制会改变中药材的质地和形态。
比如,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药材如磁石、赭石等,经过煅烧后变得酥脆易碎,便于粉碎和制剂。
种子类药材如决明子,经过炒制后种皮破裂,内部的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
炮制还能改变中药材的气味和口感。
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或不良口感的药材,经过炮制可以得到改善。
比如,常山经过酒炒后,其令人作呕的气味会减轻,便于患者服用。
此外,炮制有助于去除中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通过净选、水洗、切制等操作,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残根残茎等,保证药材的纯净度和质量。
炮制过程中的干燥处理也很重要。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效表现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效表现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效的发挥并非仅仅取决于药材本身的性质,炮制工艺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对中药材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
中药材在未经炮制之前,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药材可能含有毒性成分,直接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还有些药材的性质过于峻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而通过合理的炮制工艺,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从而提高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炮制工艺对中药材药效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药材化学成分的改变上。
炮制过程中的加热、浸泡、蒸煮等操作,可能会导致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分解、转化或合成。
以地黄为例,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经过蒸制后成为熟地黄,其药性由寒转温,功效也变为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这是因为在蒸制过程中,地黄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发生了分解和转化,从而改变了其药性和药效。
再比如,马钱子含有士的宁等生物碱成分,具有较强的毒性。
通过砂烫等炮制方法,可以使士的宁等生物碱部分分解,降低其毒性,同时保持一定的药效。
这种对化学成分的改变,是炮制工艺影响药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炮制工艺还能够改变中药材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
比如,有些药材经过粉碎处理后,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
又如,有些药材经过炒制后,质地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和煎煮,也有助于提高药效。
此外,炮制工艺对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炮制可以增强某些药材的药理作用,也可以改变其作用的趋向。
比如,大黄生用具有泻下作用,经过酒制后,其泻下作用减弱,而活血作用增强。
又如,延胡索醋制后,其止痛作用明显增强。
在炮制工艺中,净制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环节。
通过去除杂质、非药用部位等,可以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质量,保证药效的稳定。
例如,麻黄需要去除根茎和残根,因为这些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且可能影响药效。
加工炮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的活 力 均 卞 降 , 毛 缓 慢 而 不 彻 底 ,0—4 ℃ 则 为 最 佳 温 脱 4 2 度 。用 茂福 炉锻 制 牡 蛎 的合 理 温 度 为 70 ,0m n 用 醋 5 ℃ 6 i, 量 为 2 % ( g k ) 其 C “ 含 量 较 炉 火 煅 淬 品 高 24倍 。 8 k/ g , a . 此外 , 对于高温条件下炮 制所产生对 人体有害 物质的问题 还 未 引起 各 地 重 视 , 砂 炭 过 程 中 产 生 的苯 并 ( ) 类 物 如 a芘 质 是 一种 强 致 癌 物 质 。因 此 , 用 适 宜 的 温 度 对 中 药 进 行 应 加 工炮 制 极 其 重 要 , 它直 接 影 响到 中药 的 质 量及 疗 效 。
用, 但经过水解转变为单糖链皂 甙而具有溶 血作用等 。可
见 , 处 理 T艺 直 接 影 响 药 材 质 量 的 好 坏 。对 于 药 材 的 水 水
不 同 , 的质 坚 不便 于制 剂 , 难 于 煎 出有 效 成 分 等 , 此 有 且 因
处理 应 采 取 少 浸 多 润 或 抱 水 洗 的 原 则 , 使 药 材 软 化 , 既 便
必须 根 据 临床 需 要 进 行 加 工炮 制 , 能应 用 。 方 1 修 制 对 中药 质 量 的 影 响 修 制 即除 去 杂 质及 非 药 用 部 位 , 保 证 药 品 质 量 的一 是 道 重 要 环 节 。 传 统炮 制 认 为 , 些 中 药 应 去 核 , 去 核 者 免 某 “ 滑” 如山茱 萸 肉能 补 肾涩 精 , , 而核 滑精 , 故应 去掉 ; 去 应 心, “ 因 心使 人 忧 闷 ” 如 巴 戟 天 , 研 究 表 明 … , 皮 中 有 , 有 根 毒元素 P h较 木 心 中 含 量 为 低 ;e Mn Z F 、 、 n等 1 微 量 元 6种 素 含 量 较 木 心 中为 丰 富 , 别 是 与 中 医 “ ” 心 血 管 和 造 特 肾 、 血 功 能 密 切 相 关 的 Z 、 、e C 等 诸 元 素 在 根 皮 中含 量 n Mn F 、 r 较 高 , 一 结 果 与 中 医传 统 用 药 习惯 是 相 吻 合 的 ; 头 足 , 这 去 存 在 一 些 争 议 , 蝉 蜕 传 统 炮 制 方 法 认 为 , 足 应 作 为 非 如 头 药用 部 位 而 除 去 , 现 代 化 学 、 理 实 验 证 明 , 蜕 各 部 据 药 蝉 分成分一致 , 只是 头 足 所 含 成 分 的 量 略 低 , 足 的镇 痛 、 头 镇 静 和 抗 惊 厥 等作 用 的强 度 略低 于 整 体 , 者 认 为蝉 蜕 不 去 笔 头 足 不 影 响 其作 用及 疗 效 ; 有 些 药 材 应 去 毛 、 壳 、 筋 还 去 去 肉等 。 但 目前 有 的 中药 房 未 按 规 范 进 行 炮 制 , 我 区 大 部 如 分 中药 房 、 店 使 用 的 远 志 、 戟 天 未 去 心 、 药 巴 山茱 萸 、 山楂 、 乌 梅 未 去 核 、 杷 叶 未 刷 毛 。此 外 , 有 “ 拣 、 簸 , 批 俗 一 二 筛” 说 , 对茵 陈 、 荷等 除去杂 草 , 川芎 、 芍 、 内 之 如 薄 对 白 鸡 金 按大 、 、 、 、 、 不 同形 体 进 行 分 档 , 利 于 进 一 小 软 硬 整 破 以
中药提取工艺改进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中药提取工艺改进及其对药效的影响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关注日益增长,中药提取工艺的改进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中药提取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其工艺的改进对于保证中药的品质和药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提取工艺改进的重要性,并研究相关工艺对药效的影响。
一、中药提取工艺的改进意义中药提取工艺的改进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从而增加中药的产出。
传统的中药提取工艺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现代化的提取工艺则可以大大缩短提取周期,提高中药的产量。
其次,中药提取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中药的纯度和质量。
传统的中药提取工艺在提取过程中常常会带有杂质,影响中药的纯度和质量。
而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提取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提高中药的纯度和质量。
最后,中药提取工艺的改进还可以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传统的中药提取工艺可能需要大量的中药材,并且在提取过程中对中药材进行破坏,导致中药资源的浪费。
而现代化的提取工艺可以通过优化配比和控制温度等手段,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并减少中药材的消耗,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中药提取工艺改进的策略要改进中药提取工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性的调整。
1. 优化溶剂选择和提取温度中药提取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和提取温度的控制对提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溶剂,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提取效率。
同时,在提取过程中,合适的提取温度可以促进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释放和迁移,提高提取效果。
2. 引入高效提取技术和设备现代化的中药提取工艺中,常常引入了一系列高效的提取技术和设备,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和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这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快速、高效地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和选择性。
3. 优化提取工艺流程合理优化提取工艺流程也是中药提取工艺改进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配比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中药品质。
同时,注意中药提取工艺中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可以更好地保留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和药效。
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中药炮制质量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之一,不良反应和药效与中药炮制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不良反应和炮制质量1. 药材炮制工艺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的分选、清洗、晾干、炒制等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避免因操作不规范或不当导致药材受到损害,进而引发不良反应。
例如,在炒制草乌时,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药材炭化、水分流失等,从而降低药物功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2. 麻醉药材炮制质量一些麻醉药材如川乌、雪莲、当归等在炮制过程中,需要通过特殊的工艺来处理,否则容易产生剧毒成分,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川乌必须在制作过程中反复炒制五次,过去流传有七次的说法。
如果制作粗糙,连续炒制七次,就会形成一种有毒成分——缩短川乌素。
其对心脏、肝脏的刺激作用强烈,长期使用会造成心肝脏的损害,甚至感觉中毒。
3. 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制剂炮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草药中一些危险成分如挥发油,有时由于炮制工艺不当或贮存条件差,这些危险成分会在一定程度上累积,对人体产生损害。
例如,炮制后的羌活中挥发油的含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如果贮存不当又会改变羌活有效成分的含量,光敏性反应加剧,从而使患者产生光敏性皮疹。
二、药效和炮制质量中药炮制质量不仅关系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还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大小和质量。
1. 温度温度是炮制中的重要工艺参数,在炒制、蒸制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容易导致药材里的活性成分被破坏,影响药效。
如太子参,在炒制过程中若高温过热,致使内部温度过高,活性成分被破坏,失去了养阴清热的作用。
2. 时间时间也是中药炮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炮制时间过短效果不显著,炮制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药材内部含量的过多逸出,损失了部分有效成分,影响药效。
如人参在炮制的过程中,如炮制时间不足或过长,会丢失人参皂甙中的saponin Ginsenoside Rg1、Rb1、等活性成分,降低了其免疫力调节功能和抗疲劳等功效。
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药制备的重要过程,其过程包括中药材的清洗、切片、煮沸、蒸馏、干燥等。
中药炮制过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药效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中药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因此,中药炮制质量的控制是中药制备的重要环节。
中药炮制过程对药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稳定性中药药效来自于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稳定性。
中草药在炮制过程中,其有效成分可能会因为高温、氧化等因素的存在而遭受破坏,从而导致中药药效下降。
这就要求中药炮制工艺必须具有一定的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能力,以保障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稳定性。
2、促进药物吸收炮制能够使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某些物理变化,如分子量减小或增大,分子的亲水性或疏水性发生变化,对于药物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3、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中药炮制可以使中药材水分含量减少,挥发性的成分挥发,不挥发性的成分不变,从而使有可能使药物提高某些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使中药药效得到提高。
1.减轻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酸碱处理、高压蒸煮等方法,使其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分发生物理、化学的变化,从而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2.降低中药对消化系统的刺激很多中药本身在使用过程中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刺激,如味苦辛的中药,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但经过炮制后,可以减轻对消化系统的刺激。
3.减轻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中草药中的一些有毒成分,如芦茎、芦根等,一般在炮制中要将其去除或转化成非毒性的成分,从而减轻药物对肝肾的负担,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中药炮制过程对中药药效和不良反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药炮制质量的控制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炮制工艺下制备出优质的中草药和中药制剂,才能实现中草药的良好疗效和安全用药的目标。
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中药炮制是将药材加工处理,以改变其性味、药性的一系列操作过程。
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材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和加工条件会对中药化学成分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中药的药效。
本文将对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中药炮制过程中的炮制方法和加工条件会对中药化学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中药制成丸剂时,需先将药材进行炮制,炮制主要是指炙、焙、制等操作。
这些操作能够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改变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更佳的药效。
炮制过程中的高温、低温、焙炙等温度与时间的调整,能够影响药材中的有机酸、氨基酸、多糖等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从而改变中药的药效。
其次,中药炮制过程中的炮制方法和加工条件还能够促进一些药物成分的合成。
一些药材中含有一些需要在合适条件下才能形成的有效成分,而中药炮制过程中的温热处理可以提供这些条件。
例如,一些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活性酶类,这些酶在中药炮制过程中能够参与一些生物转化反应,从而产生一些新的化学成分,提高中药的药效。
此外,中药炮制还能够改变药材中的毒性成分。
一些药材中含有一些对人体具有明显毒性的成分,消除或减轻这些毒性成分对人体的伤害是中药炮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例如,通过高温炮制可以使一些含有不稳定毒性成分的药材中的毒性成分发生一些化学变化,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提高中药的安全性。
最后,中药炮制还可改变中药中的植物酮、苷、甙等成分的含量和药效。
这些活性成分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受到温度、药材的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炮制条件的调整可以使一些植物酮、苷、甙的含量增加,或者使酮类物质转化为持续时间更长的苷类化合物,增强中药的药效。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是一种通过改变中药化学成分,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的加工处理方法。
通过炮制方法和加工条件的调整,能够影响中药中的有机酸、氨基酸、多糖等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促进药物成分的合成,消除或减轻药材中的毒性成分,改变中药中的植物酮、苷、甙等成分的含量和药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材性状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材性状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和疗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而炮制工艺作为中药材加工处理的关键环节,对药材的性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制药技术。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外观、质地、气味、化学成分等性状,从而提高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其疗效,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
首先,炮制工艺会影响中药材的外观性状。
比如,经过净制处理,去除杂质、非药用部位和霉变部分,可以使药材表面更加干净整洁,色泽更加均匀。
以白芍为例,未经炮制的白芍可能带有须根、泥沙等杂质,外观粗糙;而经过净制后的白芍,根条光滑,色泽洁白。
切制工艺则会改变药材的形状和大小。
如将根茎类药材切成片状、块状或丝状,便于调配和煎煮。
切片的厚度、大小均匀与否,直接影响着药材的外观和后续的使用。
炮制还能改变中药材的质地。
炒制是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通过炒制可以使药材的质地变得酥脆。
比如,炒王不留行,经过炒制后种皮爆开,质地变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煅制则可以使矿物质类药材的质地变得更加疏松。
例如,煅牡蛎经过高温煅烧后,质地变得酥脆易碎,有效成分更易溶出。
中药材的气味在炮制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酒制是一种常用的炮制方法,通过用酒来处理药材,可以改变其气味。
如酒大黄,大黄原本具有苦涩的气味,经过酒制后,减轻了苦涩味,增加了酒的香气。
醋制也有类似的效果,如醋延胡索,不仅降低了延胡索的苦味,还增添了醋的酸味,使其气味独特。
化学成分的改变是炮制影响药材性状的重要内在因素。
例如,黄芩经过蒸制或煮制后,其中的黄芩苷会转化为黄芩素,从而改变了其化学成分,也影响了药材的药效。
黄连中的小檗碱在炮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化,从而降低其苦味和毒性。
炮制工艺中的加热处理,如炒制、煅制、蒸煮等,能够破坏或降低药材中的有毒成分。
例如,马钱子中含有番木鳖碱等有毒成分,经过砂烫或油炸等炮制方法,可以降低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药性有何影响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药性有何影响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的发挥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中药材从采集到成为临床使用的药材,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这些加工工艺不仅能够改变药材的外观和质地,更重要的是会对其药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清洗、干燥、切片、炮制等。
首先来说清洗,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至关重要。
如果清洗不当,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
例如,某些药材表面的黏液质可能含有重要的活性成分,过度清洗就会使其损失,从而影响药性。
干燥是中药材加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不同的干燥方法和条件会对药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自然晾晒干燥虽然成本低,但受天气影响大,干燥时间长,可能会导致药材发霉变质,进而影响药性。
而采用烘干的方法,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会破坏药材中的热敏性成分,降低药效。
切片工艺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切片的薄厚均匀程度会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切片过厚,煎煮时有效成分难以充分释放;切片过薄,则可能在加工过程中造成成分的损失。
炮制是中药材加工中最具特色和复杂性的工艺之一。
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炒、炙、煅、蒸、煮等。
每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对药性的影响。
以炒制为例,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有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程度的炒制。
炒黄能缓和药材的药性,增强其健脾开胃的作用;炒焦能增强药材消食止泻的功效;炒炭则能增强止血作用。
加辅料炒,如土炒能增强药材的补脾止泻作用,麸炒能缓和药材的燥性,增强健脾作用。
炙法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常见的液体辅料有酒、醋、蜜等。
酒炙能增强药材的活血通络作用;醋炙能增强药材入肝经、止痛的作用;蜜炙能增强药材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功效。
煅法分为明煅和煅淬。
明煅能使药材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煅淬能改变药材的理化性质,增强疗效。
蒸法和煮法能改变药材的性能,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比如,地黄经过蒸制成为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热凉血转为滋阴补血。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点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点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炮制则是中药材在应用前的必要加工过程。
炮制工艺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药性和药效特点,进而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炮制,简而言之,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它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一套独特而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炮制工艺对中药材药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四气五味。
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则是酸、苦、甘、辛、咸。
例如,黄连本为大苦大寒之品,经过酒制后,其寒性缓和,能引药上行,善清头目之火。
又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经过蒸制后,变为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热凉血转为滋阴补血。
炮制还能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
一般来说,花、叶、皮等质轻的药物多升浮,而种子、果实、矿物等质重的药物多沉降。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质地和性味,从而调整其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
比如,莱菔子生用能升能散,涌吐风痰;炒后性降,下气化痰,消食除胀。
此外,炮制能够改变药物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通过加入不同的辅料进行炮制,可以引导药物作用于特定的脏腑经络。
如,知母用盐制后,能增强其入肾经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滋阴降火的功效。
炮制工艺对中药材药效特点的影响同样显著。
一方面,炮制可以增强药物的作用。
例如,延胡索醋制后,其所含的生物碱成分更容易溶出,止痛作用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如,乌头经过炮制,能降低其毒性成分乌头碱的含量,减少中毒的风险。
在炮制过程中,净制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环节。
通过去除杂质、非药用部位等,可以提高药材的纯净度和质量。
比如,麻黄去节,能降低其发汗之力;远志去心,能消除其令人心烦的副作用。
切制能改变药材的形态和规格,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原药材质量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
原药材质量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原药材是中成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药效的好坏。
在中药制备过程中,原药材的选购、质量检测和加工处理等环节都对药效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原药材质量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中成药的药效有效性。
首先,原药材的选购质量对中成药的药效产生重要影响。
优质的原药材应具备规范的种植(采集)环境和方法。
例如,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应符合相关规定,远离工业和农业污染源,避免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此外,选购时还需要根据材料的外观、气味、重量、口感等特征进行判断,以获得质量可靠的原药材。
其次,原药材的质量检测是确保中成药药效的重要环节。
质量检测可通过外观观察、理化指标测定、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
其中,对药材的外观进行检查可判断其是否有病虫害、霉变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中成药的药效。
理化指标测定则可确定材料的含水量、挥发性物质、灰分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原药材的纯度和质量。
另外,通过成分分析可以确定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了解材料的药效强度。
综合利用这些检测手段,对原药材进行质量检测,可筛选出质量优良的材料。
最后,原药材的加工处理也直接影响中成药的药效。
加工处理可包括清洗、烘干、研磨、炮制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除去原药材中的杂质,减少水分,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其药效。
例如,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使原药材中的有毒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有效成分,从而提高药效。
因此,正确的加工处理方法对于保证中成药的药效是非常关键的。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原药材质量,从而提高中成药的药效。
首先,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明确原药材的选购、质量检测和加工处理的要求。
其次,加强监管和检查,严禁销售和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原药材。
同时,加强农药和重金属的监测,加大对种植基地和采集地的环境监测力度,确保原药材的质量安全。
此外,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检测方法,提高原药材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和药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炮制工艺。
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工艺和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它能够显著改变中药材的药性和药效,从而影响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炮制工艺对中药材药性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四气五味的改变上。
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以黄连为例,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经过酒炙后,黄连的寒性缓和,引药上行,善清头目之火。
又如,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
鲜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味甘,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经过蒸制后的熟地黄,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甘,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
通过炮制,中药材的四气五味发生了变化,其适用的病症和治疗方向也随之改变。
炮制还能改变中药材的升降浮沉特性。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收敛。
例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作用趋向为升浮。
经过蜜炙后,麻黄的发汗作用缓和,润肺止咳的作用增强,作用趋向变为偏于平喘止咳,趋于沉降。
再比如,大黄生用泻下作用峻烈,走而不守,具有沉降之性;酒制大黄则能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其沉降之性减弱,升浮之性增强。
通过炮制,调整了中药材的升降浮沉特性,使其更能精准地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炮制对中药材归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例如,柴胡归肝、胆经,经过醋炙后,增强了入肝经的作用,更有利于疏肝解郁。
又如,知母入肺、胃、肾经,盐知母则专于入肾经,增强了滋阴降火的功效。
通过炮制,有针对性地增强或改变中药材对某一脏腑经络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药效方面,炮制能够降低或消除中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乌头、附子等,生品毒性较大,经过炮制,如长时间的水煮、蒸制等,可以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使其在保证药效的同时,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
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中药炮制是指通过加工和处理,使中药材达到一定的药效和用药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其目的是改变中药材的物理、化学和药理性质,提高中药的药效和疗效,同时减轻中药的毒副作用。
1.提高药效:中药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增强其药效。
例如,通过蒸制、炭炙等加工方法,可以使中药材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更强的活性成分,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2.改善药味:一些中药材因其特殊的气味和口味而难以接受。
中药炮制可以通过煎煮、熏蒸、浸泡等方式,改善中药的味道,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3.增加稳定性:一些中药材在长期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质量变化,降低药物的疗效。
中药炮制可以通过改变中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加其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保存期限。
4.减轻毒副作用:一些中药材含有一些有毒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药炮制可以通过加工和处理,降低中药材的毒性,减轻药物的副作用,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5.改善药物的吸收和利用:中药炮制可以增加药物的可溶性和可吸收性,增强药物对人体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同时,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变药物的释放速度和药效持续时间,使药物在体内更持久地发挥作用。
6.方便用药:中药炮制可以将中药材加工成粉末、丸剂、汤剂等形式,使中药更容易制剂和用药,提高中药的使用便利性。
为了实现以上作用,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加工方法:1.蒸制:将中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处理,通过高温蒸馏可以提高药效,并改善药味。
2.炒制: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煮加工,通过高温炒制可以改变物质的物性,并增加稳定性。
3.煮制:将中药材放入煮锅中进行煮煮处理,通过高温煮煮可以提高药效,并改善药味。
4.炭炙:将中药材放入炭火上炙烤,通过高温炭炙可以增加药效,并改善药味。
5.浸泡:将中药材放入合适的溶液中浸泡,通过溶液中有效成分的渗透和传递,改变中药的物理、化学和药理性质,提高药效。
总之,中药炮制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改变中药材的性质,提高其药效和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使中药更适合临床应用,并提高中药的使用便利性。
中药炮制学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即对药物的影响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 :易溶于水、乙醇中;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 炮制对其影响: 1.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如大黄、 甘草、秦皮。
2.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
3.一般少用或不用酸处理。以免增加成分复 杂性,且降低了苷类的含量。 4.常用炒、蒸、烘、燀或暴晒的方法破坏或 抑制酶的活性,保存药效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药中,尤其是未成熟的 果实中含量高。 炮制对其影响:
1.小分子的有机酸多能溶于水,故宜少泡多 润,以免成分损失。 2.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成盐,利于药效发 挥。如吴茱萸制黄连。 3.具有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对口腔、胃刺激 性大,加热处理,可破坏一部分,使酸性降低,如 山楂。
3)增强药物疗效
(1)中药材制成饮片后,表面积增加,增加有效成
分溶出率
(2)果实种子炒制,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古有“逢子必炒”之说。
龟甲砂烫醋淬后,蛋白质的煎出率是生品的14倍。 热水浸出物含量为生品的6倍。 (3)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如款冬花、黄芪
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规律性的认识:“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 及对药物的影响
第一节
• • • • • • • •
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增强疗效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便于调剂和制剂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和保管 利于服用 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方便临床应用。
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生物活 性的成分。中药在炮制过程(温度、加热时间、 辅料及水处理等)可导致其发生变化,从而中 药功效的改变(增效,或降毒,或产生新的作 用等)。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中药材的加工是为了提取药用成分,并改变其性味特征,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提高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加工,可以增加中药材的使用范围和适应性,同时方便药物的煎煮和保存。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加工目的:1.提取药用成分:中药材经加工后,药用成分更容易溶解、释放和吸收。
例如,通过加工可以提取有效成分,如粗制黄连中的黄连素、黄连酮、黄酮类等。
2.改变性味特征:中药材经加工后,能够改变其性味特征,使其更适合药用。
例如,鸡内金经炒制后,能够去除生草腥气,减轻其毒性,提高其药效。
3.提高药效降低毒性:中药材经加工后,能够提高其药效,并降低毒性。
例如,生地黄经焙制后,可以提高其补肾养阴的作用,降低其对胃肠的刺激性。
4.改善药材的质量:中药材在采摘、运输、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霉变、酸败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工可以改善其质量和外观。
例如,黑升麻经加工后,可以去除杂质,提高其干燥程度,防止霉变。
5.便于煎煮和保存:中药材经过加工后,便于使用和保存。
例如,将草药研磨成粉末或制成颗粒剂,可方便调剂和服用;将中药材炒制或烘干后,能够延长其保存期限。
加工方法:1.水炖温煮法: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炖煮,使药物成分溶解于水中,对于根茎类植物较为常用。
2.蒸馏法:将中药材放入蒸馏器中,在高温高压下蒸馏,使药用成分挥发出来,然后通过冷凝、收集,得到纯净的药物提取物。
3.烘干法:将中药材放入烤箱或干燥机中,对草本材料、果实、种子等适用。
通过加热使材料中的水分蒸发,达到保持干燥、防止霉变的目的。
4.揉捻法:将中药材放置在干燥的器皿中,利用揉捻的方式使药材的纤维破裂,释放出药用成分。
5.车刮法:将中药材放置在车刮器上,用刀刮去杂质和表皮。
6.炒制法:将中药材放在炒锅中,适量用火炒制,使其呈现不同的颜色和气味。
通过炒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提高药效和降低毒性。
7.酸碱法:将中药材放入酸、碱性溶液中进行浸泡,使一些酸性或碱性药物成分更容易溶解。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药性有何影响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药性有何影响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的发挥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合适的加工工艺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和提升中药材的药效,而不当的加工则可能导致药性减弱甚至丧失。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药性的具体影响。
首先,炮制是中药材加工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工艺之一。
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炒、炙、煅、蒸、煮等。
以炒制为例,它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功效。
比如,炒白术能够增强其健脾止泻的作用;炒山楂则降低了其酸性,减少对胃的刺激,同时增强了消食化积的功效。
而炙法通常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材,如蜜炙甘草,能增强其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作用。
煅制常用于质地坚硬的矿物质类药材,如煅牡蛎,使其质地酥脆,更易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增强了收敛固涩的作用。
中药材的净制处理也对药性有着显著影响。
净制就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分以及霉变、虫蛀等部分。
比如,麻黄需要去除其木质茎,因为木质茎不含有效成分,若不去除会影响麻黄的药效和安全性。
又如,远志在使用前需要抽去心部,因为其心部不仅没有药效,反而可能会引起呕吐等不良反应。
通过净制,能够保证入药部分的纯净和药效的稳定。
切制是中药材加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将药材切成不同的规格和形状,如片、段、丝等,能够影响药材的煎出效果和药效的发挥。
切制的薄厚、大小均匀与否都关系到药材在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例如,薄片比厚片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从而更快地发挥药效。
干燥工艺同样不容忽视。
合适的干燥方法和条件能够保持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同时防止霉变和虫蛀。
自然干燥、烘干、阴干等不同的干燥方式对中药材的药性影响各异。
例如,一些富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薄荷,若采用高温烘干,可能会导致挥发油大量散失,从而降低其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
在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加工的时间和温度控制也至关重要。
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破坏;而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
中药材加工意义及必要性
中药材加工意义及必要性
1.改善中药材的药效:中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可以降低或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增加有益成分的含量,提高其药理活性。
例如,生草药常含有较多的毒性物质,经过炮制后可以减少其毒性,增加药效。
2.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中药材经过加工后可以去除多余的杂质和微生物,减少药材的变异性,降低生药材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同时,加工能够使中药材的药效更加稳定,保持其长期有效。
3.方便中药的制剂和应用:中药材经加工处理后,通常会变成粉状、片状、丸剂等形态,使其更便于制备成各种中药制剂,如丸剂、散剂、胶囊剂等。
这不仅有助于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方便患者的服用。
4.增加中药材的适应范围和应用方式:中药材加工后,可以改变其属性,使其更适合不同的疾病和病情,同时也增加了中药材的应用方式,如煎剂、煮剂、水煎丸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中药的疗效。
5.保护中药资源和环境:中药材加工是对中药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工,可以使中药材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减少损耗,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工还可以减少中药材的不合理采集和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6.符合现代化加工的需求: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中药材加工已经逐渐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干燥等,使中药材的加工更加规范、高效且安全可控,符合现代化生产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药材加工的意义和必要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质量,方便制剂和应用,还可以保护中药资源和环境,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及其加工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新药审批办法》明确规定,研制中药新药必需进行药效学的研究。
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是成败的关键,其中药效学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中药药效的研究回答了被研制的新药是否有效,为何有效,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和什么成分有效的问题。
根据近年来许多专家的研究,影响中药药效发挥的因素很多。
本文主要是谈谈中药材及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1 中药材对药效的影响
1.1 中药材的品种中药材的品种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前提。
据统计,我国有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传统品种4000余种,但是由于对中药品种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一些新、名、优的品种,常常被仿制、移植,严重损害了发明者的权益,挫伤了他们研制开发新药的积极性。
历年药典中收录的中药材的种类都在增加,其中许多药材是一药多来源的,造成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
往往一味中药来源于不同科的多个品种,例如木通就有不同科的3个品种且功效差异较大。
例如葛根在《中国药典》中有两个品种,即甘葛根和野葛根,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后两者葛根素的含量相差近8倍。
提高中药质量和信誉《中药品种保护原则》
1.2 中药材的产地中药材的产地的空气、土壤、甚至是灌溉水或者药用动物饮用水都应该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所以,应该采用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
因生产较为集中,受各地区土壤、气候、雨水、光照等环境的影响,而且栽培技术也有一定的讲究,以致比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例如东北地区的人参产自吉林长白山等地的为道地药材,其他地区的许多栽培品种受环境和化学物质等的影响功效则有很大程度的减弱。
如果不能保证产地的环境,有可能会造成中药材中重金属、砷盐及农药残留超标。
目前,以利益为重的一些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将中药材参假出售。
例如,在鹿角霜中掺入非鹿科动物的枯骨,以增加分量;虎杖中掺其他染色树枝,吐丝子掺细沙石、穿山甲掺明矾等。
所以在购买中药材时,应及时鉴别药材的真伪,防止影响主要药效,以致影响临床疗效。
同时,国家也规定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明产地,而且SFDA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要求应该固定药材产地,从而保证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中药材的采收药用动植物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对中药质量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唐孙思邈强调医者须知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不知采集时节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
不同的用药部位成熟期不一样,一般树皮类的药材应该在春夏间采摘,而根茎类的药材应在秋季采摘等;丹参在冬季采摘时,其丹参酮ⅡA、丹参酮工比其他季节收获的含量高2~3倍;生长90 d左右的番泻叶即可收获[。
动物类药材的采集,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鹿茸应在5到7月截取,过时则角化就不是茸了。
每种中药材采收所使用的工具、器具应保持干净,用手采摘时最好戴手套,避免污染药材。
例如,半夏要在晴天采收,用要锄顺垄挖12~20 cm深的沟,逐一将
半夏块茎挖出,否则可能会使块茎断裂。
因此,每种药材在采收时都要严格按照其采摘的季节和方法,才能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药效。
1.4 贮藏条件中药材采收经过处理后,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包装、贮藏,才能保持其药效、质量和价值。
贮藏室应该干燥,通风,温度适当,避免光照,特别是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物质的药材应该密封放置。
如药物受潮则易生霉变、虫蛀,而且服用后还会产生毒副作用;阳光直射则影响药物色泽或过度干燥;贮存不密封,则易氧化丧失药效。
例如中药饮片熟地黄,应放置于缸、坛中,盖严防止水分散失或者湿气进入。
2 中药材加工质量对药效的影响
2.1 中药材的预处理根据《中药、天然药物原料的前处理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材在炮制前应该先对中药材进行净制和切制。
对不同类型的药材采用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去除通过去茎、去根、去粗皮、去壳、去毛等方法来去除杂志和非药用的部位。
切制之前有些药材需要清洗或者浸泡,而中药材中大部分有效成分都与水有不同程度的亲和作用,如生物碱盐类、无机盐类等,长时间的接触水会使有效成分流失。
不仅如此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易发生水解、酶解,如某些双糖链皂甙在清洗浸泡时,易发生水解转变为单糖链皂甙而具有溶血作用。
对药材进行处理之前应熟悉其有效成分的部位、性质,以保证药材本身的质量。
2.2 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
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炒、烫、煅、制碳、蒸煮、炙、煨等。
使用这些方法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否则会破坏药物的性能。
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扩大中药治疗范围,矫正药物异味,甚至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等作用。
例如酒炙可以改变有效成分的含量,缓和药物的生理活性等。
但是在炮制时通常要加一些辅料,这些辅料可能会减弱或者改变药效。
如辅料中含多价金属离子(氧化镁、磷酸钙等),四环素类药物形成络合物而干扰这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有些辅料的升降沉浮影响药材的趋向,而有些辅料具有吸附作用使药物被吸附而降低有效性。
2.3 中药材的粉碎粉碎是对质地坚硬、不易切制的药材进行粉碎。
由于剂型和用途不同,粉碎的的力度也不同,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对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川木香)在粉碎时应该注意温度;对于含糖或者胶质较多的粘性药材(如熟地黄、麦冬等),应先将其他药材粉碎成粗末,在向其中陆续加入粘性药材,再次粉碎。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占据主要优势。
虽然其具有提高药材利用率,提高生物利用度,保留活性成分等特点,但是由于药材成分的复杂性,粉碎的细末不一定符合制剂所需要的程度,细末中容易参杂其他物质,或者有些活性成分的溶出增加又会引发新的问题。
例如,马钱子中的主要成分士的宁,即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超微粉碎后使其溶出度增加,若仍然按原剂量给药,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3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对药效的影响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录Ⅱ中规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即为一类新药,所以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怎样尽量多地提取有效成分,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除去杂质,是提取工艺研究的核心。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等等,但是存在着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效率低等缺点。
同时,提取新技术有超临界萃取(SFE)、超声波法、半仿生提取法、酶化学技术、微波萃取技术(MAE)等。
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步骤才可以提取最大量的有效成分。
传统的水提煎煮法、醇提渗漉法和回流法由于其合理适用的科学技术,至今仍是中药提取的常用方法。
这些方法影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溶剂、粒度、温度、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方法等。
例如黄酮类,一般用丙酮、甲醇、乙醇来提取,而生物碱根据其酸碱不同常用水提取法、酸性或者碱性水溶液提取法。
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 结语
中药新药研发中几乎每个步骤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中药材是保证中药药效的基础,中药材的加工是保证中药药效的重要程序。
因此,为了研制更多有效,安全,具有特色的新药,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中药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应该更加严格的控制中药材的质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加工中药材,以保证中药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