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电影发展概史
香港电影简史【上大电影学课件】
• 喜剧功夫片
• 1978年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醉拳》,武打动作真实感强, 变化多端,中间夹杂噱头,具有喜剧效果。成龙电影成为一种潮 流,《新扎师弟》、《龙少爷》、《警察故事》、《A计划》、 《红番区》、《我是谁》等风行一时。
多元创作时期1979-1997
• 一 新浪潮 • 1979年章国明、徐克、许鞍华、翁维铨推出电影 处女作《点指兵兵》、《蝶变》、《疯劫》、 《行规》,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未来主义武侠片、 悬念推理片、警匪片、帮派片等类型。香港电影 新浪潮运动产生。随后产生了大批的导演。如谭 家明、许鞍语片制作公司有名的有:长城、凤凰和邵氏。长城擅长写实题 材,凤凰擅长家庭伦理剧,邵氏公司推出《红玫瑰》、《貂蝉》、 《江山美人》等影片。拍摄了无数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 三 重要导演
• 著名的导演有粤语片导演三杰:秦剑、李铁、李晨风。 还有朱石麟、李翰祥。
• 朱石麟被誉为领导潮流的国语片大师,擅长拍摄家庭伦 理剧,主要作品有《同病不相怜》、《玉人何处》、 《清宫秘史》等。
黄金时期1949-1966
• 一 粤语片 • 1952年新联影业公司成立,主要拍摄粤语片,推 出《败家子》、《桃李满天下》、《再生花》、 《苏小小》等粤语片。1964年王为一导演的《七 十二家房客》轰动一时。 • 另一家影业公司中联公司则拍摄了《家》、 《春》、《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1949 年底,胡鹏导演了《黄飞鸿之鞭风灭烛》,黄飞 鸿系列由此滥觞。
• 当时主要的导演是张彻、胡金铨、郭南宏、张鑫炎等。主要的作 品有《报仇》、《龙门客栈》、《萧十一郎》、《云海玉弓缘》、 《流星蝴蝶剑》。
• 李小龙真功夫片
• 1971年李小龙主演《唐山大兄》标志香港武侠电影由刀剑武侠片 向拳脚功夫片转变。1972年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 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李小龙将香港武侠电影带入国际影坛,创 造了极大声誉。
香港老电影大全
香港老电影大全香港电影发展历史悠久,深受观众喜爱。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业一直屹立于亚洲乃至世界电影舞台的前沿。
众多优秀的电影制作人、导演、演员和剧作家在香港电影业中涌现,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香港老电影。
本篇文档将向您介绍香港老电影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一、黄金时代:艺术与商业并重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了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工业化发展,拥有了完备的电影制作体系和一流的制作技术。
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香港电影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1. 动作片的鼻祖:《精武门》《精武门》是香港功夫片的开创之作,由李小龙主演与导演。
这部电影以其紧凑的故事情节、精良的动作场面和真实的打斗方式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并被当作是动作片的经典之作。
《精武门》的问世标志着香港功夫片的崛起,也为以后的动作片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爱情片代表作:《梅兰芳》《梅兰芳》是一部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题材的电影,由徐克导演执导,孙红雷、谢霆锋等主演。
电影通过展现梅兰芳优秀的京剧艺术并融入现代元素,深情描绘了他的一生,打动了观众的心。
《梅兰芳》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触动,成为香港爱情片的经典之作。
二、港式喜剧:无厘头的幽默港式喜剧是香港电影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无厘头的表演方式而闻名于世。
这些喜剧片以逗人发笑的剧情、卖弄的动作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1. 四大天王的合作:《逃学威龙》系列《逃学威龙》系列电影是港式喜剧的经典之作,由周星驰导演和主演。
该系列以校园生活为背景,通过荒唐的故事情节和搞笑的演员表演,呈现了一系列的喜剧场面。
周星驰与其他三位“四大天王”——郭富城、罗文和吴孟达的合作,使得《逃学威龙》系列电影成为香港喜剧电影中的经典佳作。
2. 饶舌喜剧:《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点秋香》是一部以古装片和喜剧为主题的电影,由李力持导演,周星驰与巩俐主演。
影片以明朝时期著名状元唐伯虎和美女秋香之间的故事为基础,通过包含饶舌部分的歌舞表演和搞笑情节,展现了唐伯虎的机智与幽默。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20世纪初至50年代: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主要是黑白无声电影,通常是根据小说或传统戏剧改编的作品。
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是东南亚,特别是华人社区。
在50年代初,
香港开始制作有声电影。
2. 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是香港电影业的黄金时期,也被称为“香港电影新浪潮”。
电影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香港电影开始涉足不同类型的电影,如武侠片、警匪片
和喜剧片等。
在这个时期,香港电影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上取得了很
大的成功。
3. 80年代至90年代: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业面临了许多挑战。
由于盗版和影片制作成本的上升,香港电影的利润开始下降。
然而,香港电影依然能够制作出一些非常成功的电影,如《英雄本色》和《无间道》等。
4. 200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业继续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大陆电影业的崛
起和互联网的普及,香港电影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然而,香港电影仍然能够制作出一些
非常成功的电影,如《功夫》和《无人区》等。
此外,香港电影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制作
方式和市场机会,如与内地和海外制片厂合作、制作网络电影等。
声尖叫——香港恐怖片发展史大盘点
据2006年第711期(7月13日到-7月26日)香港《电影双周刊》,略有删改。
作为世界电影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恐怖片在美国、日本等地有着悠长的历史。
而在素有“东方荷里活”之赞誉的香港电影当中,恐怖片在七十年代末以来逐渐的也发展为一种重要类型,甚至被认为是香港电影低潮时期的“救市”类型片,也涌现了像许鞍华、邱礼涛等著名的导演以及《撞到正》、《阴阳路》系列等传世佳作。
而本文试图从文化背景、发展流变等方面概述香港恐怖片的发展过程。
恐怖片前传中国的恐怖文化,最重要的是神鬼文化,在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中就有着不少的表现。
夏、商、周三代事鬼敬神的风气非常浓厚,巫的活动非常复杂,充满神秘色彩。
当时人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有关记录中大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想象,在看似单纯的记录里面,其实掺杂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这其中就有许多恐怖因素。
先秦时期的文化中。
与恐怖有关的因素主要是讲鬼神、怪物、异常现象的,此外关于灾异现象的记载也很多,这些可视为后世恐怖文艺中灾难题材的先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志怪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400年间出现的志怪作品多达近百种,而且创作水准相当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佛教、道教此时发展迅猛,与二教相关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神佛显应等观念被普遍接受,许多小说创作的宗旨就是宣扬宗教思想,劝惩世人。
其中,道教的茅山宗(汉代茅盈所创)以召神驱鬼为主要法门,具有浓厚的巫术气息,茅山术正是绝好的恐怖题材,也给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恐怖片注入了很多的血液,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香港恐怖电影。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志怪传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有最好的恐怖小说)中的许多篇章,都可以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找到影子,也给后世的香港恐怖电影传作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如《小倩》,被李翰祥、程小东、徐克等一而再的改编为电影。
此外,像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冯梦龙的小说《情史》等明清爱情小说里也不少的这类与鬼怪相关的爱情故事。
香港电影概论
香港电影概论素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中最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产业渗透力的重要分支,而香港电影歌曲作为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影中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烘托环境,推进故事,同时歌曲与画面的玩美结合,使得电影产生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电影与歌曲的交相辉映,使得一些经典电影歌曲不仅传唱至今,其影响力有时甚至远远超过影片本身。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中的电影歌曲不仅创造了香港电影歌曲流行歌曲的辉煌时代,一大批流传至今仍传唱不息的经典作品也使得香港一批年轻歌手通过演唱影片主题曲而迅速走红,其中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伴随着人们度过人生中最青春最黄金的年华,今天我们将通过两期节目为您一一细数香港影坛二十载的流行歌曲,让我们一起在歌曲和影像这两杯浓烈而醇香的美酒中去畅饮二十年风华果实的甘甜。
前传50--60年代早在1949年底到1966年,香港电影业就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香港电影突出的格局是粤语片和国语片并行发展,不仅创作数量急剧增加,年产200多部影片的惊人数字在香港电影史上空前绝后,早期的香港粤语片中,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歌很少,出现的粤语演唱的歌曲多由粤剧腔改编而成,这部拍摄于1949年的影片《黄飞鸿》中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就是吸收了广东粤剧和其它广东音乐的因素,采用了六声的羽调式,激昂高亢,充满豪情,歌词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琅琅上口,入木三分地展现了黄飞鸿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和凛然正气,这首主题曲也一直成为了黄飞鸿系列的主要标志,无论演员和导演如何更替,唱法和配器怎样改变,主旋律和歌词却始终不改。
20世纪中期,随着内地戏曲片《天仙配》在香港上映,曲调优美,歌词丰富的传统戏流行香江,导演李翰祥在1958年执导了黄梅调电影《貂蝉》,之后又以《江山美人》和舞台戏剧片《梁山伯和祝英台》掀起了中国传统剧目搬上银幕的高潮。
舞台戏剧片《梁山伯和祝英台》借鉴了同名越剧和国外音乐剧,全部音乐采用的是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曲调,在那个大陆与香港,台湾相对隔绝的年代,这部影片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形式,尤其是优美婉转的音乐都引起无数观众的深深思乡之情,因此,这部舞台戏剧片受到观众狂热的欢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成功,更是掀起了香港长达二十年的黄梅调热潮。
江湖夜雨十年灯——简述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历程
在中国的文化里,广大被剥削压迫的屁民们,一直梦想着被四大救星拯救:神仙,明君,清官,侠客。
神仙难求。
明君难有。
清官难遇。
但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之士并不罕见,于是“侠客”就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传奇,是广大平头百姓最后的心理依仗,作为在电视出现之前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工具,武侠电影自然广受欢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有了大救星,海晏河清,侠客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从1950年起,中国内地禁绝武侠电影。
但是在还处在水深火热的殖民统治的香港地区,侠客梦还有着强大的生存土壤,二战和内战后,大量的文化工作者和电影人避居香港,给电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文化基础和行业人才,香港电影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电影重镇,“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自然是香港电影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武侠电影这种比较阳刚硬气的电影,一直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大火十年,然后萎靡十年,接着改头换面,再次占据主流,然后再次消沉……如此循环。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端,是1949年秋天,从一个叫胡鹏的导演开始的。
胡鹏,广东顺德人,1910年生于上海,30年代来到香港,从事导演工作,一生拍过200多部电影。
1949年秋的一天,胡鹏乘渡轮从九龙赴香港岛,在渡船上闲着无聊,拿了一份报纸翻看,读到了一篇以黄飞鸿为主角的连载武侠小说,触发了灵感,既然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小说广受欢迎,何不把它拍成电影?正巧有个新加坡商人愿意投资,于是胡鹏就组建电影公司,开拍了粤语电影《黄飞鸿传》(上下集),在1949年冬天上映,电影广受欢迎,由此开启了黄飞鸿这个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最著名角色的传奇。
二战后百废俱兴,香港的普通大众以吃饱穿暖生存为主,电影市场并不成熟,在50年代的香港电影行业里,第一流的影院是外语片,票价最贵,档次最高,其次是国语片,票价中等,寓居香港的内地人喜欢看,最次的就是粤语片,制作粗糙,档次最低。
黄飞鸿作为广东名家,土生土长的粤语英雄,天然受到粤语电影的青睐,于是整个五十年代,黄飞鸿电影清一色的是粤语片,同样的,武侠电影,唯一的名字就是“黄飞鸿”,除此之外,再无别家。
中国电影艺术史之香港电影
1953年创业作《中秋月》,奠定写实风格的喜剧电影方向。
2、粤语片创作
• 1949年,南国公司首拍粤语片《珠江泪》,成为业界竞相仿照 的里程碑作品。
• 四大公司:新联、中联、华侨、光艺。
• “新联”:1952年成立,提出“新联出品,必属佳片” 。 创业作,吴回导演的《败家仔》。
• 徐克执导的《笑傲江湖》系列以及《新蜀山剑侠》等影 片将传统的刀剑武侠片成功地推向特效“神话” 。
(2)喜剧片
• 1982年,麦嘉、许冠杰、张艾嘉、黄百鸣等人合 作的《最佳拍档》,成为了轰动一时的都市动作喜 剧片。
• 1983年由张坚庭《表错七日情》导引出的温情生 活喜剧片。
(3)鬼怪灵异片
• 1980年,许鞍华执导影片《撞到正》首开风气, 之后洪金宝《鬼打鬼》、午马《人吓人》和刘观伟 《僵尸先生》《僵尸少爷》等系列影片。
• “中联”:1952年底成立,提出“中联出品,制作严谨” 。 创业作,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家》,由此奠定写实性较强
的创作方向。
(三)1966-1978,转型时期
1、武侠功夫片此起彼伏
• 新派武侠片 • 1966年胡金铨导演《大醉侠》;1967年张彻导演
《独臂刀》,标志新派武侠片诞生。
• 李小龙真功夫片 • 1971年,罗维导演了由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
• (1)香港拍摄的华语影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 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在内地发行。
• 许冠文市民喜剧 • 1974年,许冠文兄弟自编自导自演创业处女作《鬼
马双星》。 • 之后1976年《半斤八两》、1981年《摩登保镖》、
1984年《铁板烧》等影片都屡创票房奇迹。 • 其他1975年《天才与白痴》、199-1997)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
1896年初,他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电影自此传入香港。
1898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鍚克炮兵团》。
他们都很短。
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
1909年在香港拍摄了一部诙谐剧《偷烧鸭》,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
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它的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
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徵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三) 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渐渐成长,可惜受到1925年6月的大罢工影响,刚萌芽的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电影放映业到了1926年6月开始复苏起来。
但当时的电影院,主要放映西片和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
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
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第一章拓荒期——初创和探索阶段(1896—1931)1、电影传入中国电影传入中国,香港最早,上海其次,台湾为最后。
1896年1月18 日传入香港;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1901年11月传入台湾。
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并不是由中国人首先在中国拍摄和放映的,而是由外国人拍摄、并且在外国放映的。
2、中国电影的萌芽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著名谭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
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22年《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
影片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以突出夸张的动作特征为主的滑稽短片,比较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短故事片。
3、最初三部长故事片探源(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导演但杜宇,1921年拍,1922年公映.(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1921年拍,1922年公映就源头而言,《阎瑞生》是第一部剧情长片-凶杀片,《海誓》是爱情片的源头,《红粉骷髅》是侦探片的先声。
总体来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等第一批长故事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由短而长的一次飞跃。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20年代以后,制片公司蜂拥而起。
“明星”、“天一”、“联华”是最重要的公司。
明星公司早期的拍摄《孤儿救祖记》—明星公司在1923年拍摄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提倡教育为主题的家庭伦理的故事影片,也是一部在艺术和商业上双重成功的影片。
影片自始至终关注人物或喜或悲的命运,情节设计上注重环环相扣、起伏波折、首尾呼应,逐渐成为日后中国电影最重要最普遍的叙事模式。
5、早期重要人物——郑正秋、张石川(1)1913年,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张石川联合导演的《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2)1916年,根据清末作家吴妍人小说及同名舞台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黑籍冤魂》。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香港电影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的20年代。
当时,香港的电影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仿制外国电影。
直到20世纪30年代,香港才开始有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并崭露头角。
在二战期间,香港电影业遭受了一定的打击,但并未全面停滞。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英国电影制片公司撤离香港,使得电影拍摄和制作受到了限制。
然而,一些香港的电影制片公司依然在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拍摄,并在香港电影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二战结束后,香港电影得以重新发展。
上世纪5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了黄金时代,成为东亚电影的中心。
香港的电影制片公司开始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一年制作上百部电影。
这些电影主要以爱情和武打片为主题,吸引了整个华人社会的注意。
到了1960年代,香港电影逐渐开始引入了西方的电影技术和风格。
电影制片公司不仅开始使用彩色胶片拍摄,还引入了外国电影的拍摄技巧和剪辑手法。
这一时期,大量的香港电影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进军东南亚地区和美国市场。
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电影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即港产片的诞生。
港产片以香港当地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生活。
这些电影注重表现现实,剧情紧凑,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使得港产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代表。
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成果丰硕,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香港电影不仅在亚洲地区广受欢迎,还成功跻身全球电影业界,成为国际电影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开始走下坡路。
一方面,香港电影市场饱和,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开始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崛起也对香港电影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得香港电影制片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然而,在200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重新焕发活力。
由于新导演的涌现和制片公司的改革,香港电影开始引入新的元素和概念,创造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作品。
香港导演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思路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漫谈台湾六十年电影史
漫谈台湾六十年电影史光影流年,细说从头。
日据时代的台湾影业本来就乏善可陈,光复之后头几年,只有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英和张彻从上海过台湾,拍摄了《阿里山风云》。
这部片子除了有光复之后台湾首部国语片这一头衔之外,唯一能流传后世的恐怕就是片中那首插曲——“高山青”了。
词曲作者,也就是后来有名的“百万导演”,武侠功夫片一代宗师,最喜欢拍摄男儿热血,盘肠大战,阳刚电影的张彻。
要不是听到这首曲子,谁能想到张彻当年还是个文艺青年出身?49年之后,国府迁台,惊魂甫定之余,当然要检讨过往得失,痛感当年文宣失策,自然而然要在来到台湾之后亡羊补牢。
于是所谓“反G抗俄”的战斗文艺路线出台,指导了迁台之后最初的影业发展。
此后十年间的台湾影坛,其实就是当时大陆与香港影业现状的综合版。
大陆国营厂有《白毛女》,《南征北战》,《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革命大片,台湾的公营片场也是一样。
例如,来台后的第一部影片就叫做《恶梦初醒》,太子号召高呼“文艺到军中去”,于是《军中芳草》来响应。
立法院通过三七五减租条例,《春满人间》也就应运而生。
而且虽然台湾原则上不进日片,但为了配合“抗俄”主题,也可以破例引进《明治天皇与日俄大战》这样的日本电影。
至于民营片场方面则是与香港看齐。
香江风行以广东粤剧为主要体裁的粤语片,台湾就流行以歌仔戏为主体的台语片。
一时间,各个民营戏院锣鼓喧天,各位戏曲老倌,纷纷粉墨登场。
但时光流逝,随着社会进步,进入六零年代,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双方都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站稳了脚跟,执政信心都大大加强。
加之模式化的政宣电影,也已经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于是渴望有新的片种出现,就成为了朝野社会的共同期待。
大陆方面有了双百的电影小阳春气候。
至于台湾方面就有“健康写实主义”的新文艺路线。
所谓的“健康写实主义”,就是在允许电影在“六不”的大前提下,可以将镜头触角更接近日常民间生活。
所谓的“六不”特指1,不专写社会黑暗、2,不挑拨阶级仇恨、3,不带悲观色彩、4,不表现浪漫的情调、5,不写无意义的作品、6,不表现不正确的意识。
香港武侠电影简史
香港武侠电影简史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中国的武打片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电影都是从武打片开始的。
第一部在美国1000家影院同时做商业放映的中国电影是中国香港的《天下第一拳》(邵氏公司1971年出品,导演:郑昌和、主演:罗烈),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中国电影是《侠女》(在1975年戛纳电影节获综合技术大奖)。
说起武打片,历史可就长了,咱们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它是一部武打片,都未尝不可,因为里面只是拍摄了同名京剧里面的一个武打场面。
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电影,最卖座的类型也是武打片,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咱们这辈人都没缘一看的《火烧红莲寺》,一共拍摄了18集,要不是因为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爱国之士对这种所谓精神鸦片不满,武打片还会继续成为当时卖座电影的主流。
到了40年代末,中国的武打片开始在香港复兴,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此后历经近50年,黄飞鸿成了中国武打片的一个著名品牌,前后有关德兴、李连杰等十余位影星在近百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黄飞鸿这个角色,有胡鹏、徐克等多位著名导演拍摄过这个题材,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
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工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电影影评欣赏到:小谭)在60年代初期,港台武打片的武打动作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招式,题材也很窄,除了剑仙神怪就是学艺报仇。
1964年,香港凤凰公司拍摄的《金鹰》(导演:陈静波,主演:高远、朱虹),在内蒙古实地拍摄,里面展示了摔交、套马等传统民族功夫,还有蒙古草原的壮丽风光。
是一部创新的武打片。
第2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则是在武打片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香港电影兴衰史-大厂制与卫星制及其优劣点
香港电影兴衰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黄金年代,当时的香港电影工业发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在这个时期,主要有两种电影制作模式,即大厂制和卫星制。
大厂制是指由一些大型制片公司主导的电影制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制片公司拥有自己的摄影棚、制片厂和演员阵容,可以自主地制作电影。
这些大型制片公司通常拥有较高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制作团队,能够承担较大规模的制作,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影作品。
大厂制在上世纪的香港电影黄金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香港电影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卫星制是指由一些小型制片公司组成的联盟,通过合作来制作电影。
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小型制片公司各自负责不同的环节,如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等,最后合作完成一部电影作品。
卫星制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创新性。
由于参与卫星制的制片公司较小,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并且更容易尝试新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香港电影的多样化和创新。
两种制作模式各有优劣点。
大厂制能够确保电影的制作质量和稳定性,拥有较高的制作水平和经验积累,但也可能因为体制庞大而较为保守,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多样性。
卫星制虽然灵活创新,但由于参与制片公司较小,资金和资源相对有限,制作质量和规模可能存在不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香港电影产业也在不断调整和演变,大厂制和卫星制并存。
一些大型制片公司通过与小型制片公司的合作,尝试融合两种制作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大厂制和卫星制都在香港电影兴衰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各自具有优势和劣势,但都为香港电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厂制的优势之一是资金实力和专业团队的支持。
大型制片公司通常拥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承担高成本的制作,包括场景搭建、特效和明星演员的费用。
此外,它们也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专业团队,可以在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提供高水平的支持。
这使得大厂制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口碑。
然而,大厂制也存在一些劣势。
90年代香港电影概述
90年代香港电影概述90年代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香港电影产业经历了繁荣和创新的时期,并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概述90年代香港电影的发展与特点。
香港电影产业在90年代达到了顶峰,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电影制片厂之一。
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不仅在亚洲地区非常流行,也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许多香港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赞誉。
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以其特有的风格和题材吸引了观众。
在90年代,香港电影产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这个时期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电影,包括动作片、武侠片、喜剧片、爱情片等。
在动作片方面,香港电影以其精湛的特技和打斗场面而闻名。
例如,周润发和刘德华等动作巨星的电影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视觉享受。
而在武侠片方面,电影制片人通过改编金庸小说等经典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
香港的武侠片承袭了中国武侠的传统,同时加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此外,香港电影在喜剧片方面也非常出色。
像周星驰和周润发这样的喜剧演员以其出色的表演和幽默的台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幽默和滑稽的元素,还经常提及社会问题,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
除了以上几种类型,90年代的香港电影还包括许多优秀的爱情片。
这些电影以浪漫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观众的心。
电影制片人通过刻画爱情和亲情的细腻之情,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春光灿烂猪八戒》还是《重庆森林》,这些电影都在香港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总的来说,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香港电影产业达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经典作品。
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
无论是其各种风格和题材的多元化,还是电影制片人的独特创意和才华,都使90年代的香港电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
回顾这个时期的电影,我们可以感受到香港电影产业的辉煌与创新,也能品味到那个时代鲜活的文化氛围在90年代,香港电影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香港电影发展史
1. 初创时期(1897—1945)-电影传入与起步: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公映了世界上最早的影片,1896年其助手将电影传入香港12。
1898年,美国爱迪生公司派摄影师到香港拍摄纪录片,标志着香港正式进入电影领域13。
-本土剧情片出现:1913年,黎民伟制作了香港第一部本土故事片《庄子试妻》,标志着香港电影事业的萌芽12。
这部电影不仅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还使黎民伟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12。
-独立制片体制:此时期,香港电影逐渐形成独立制片体制,拍摄了多部教化题材、抗战题材、言情片和喜剧片。
2. 延续时期(1945—1955)-左右之争与国语片、粤语片之争:战后初期,香港电影界出现左右派之争,同时国语片与粤语片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语片与粤语片的恢复与发展:国语片方面,大中华影业公司、永华影业公司等崛起;粤语片方面,工业逐渐恢复并发展。
3. 黄金时期(1956—1966)-大型工业化制片企业崛起:光艺、电懋、邵氏等大型工业化制片企业崛起,推动了香港电影的繁荣。
-多样化类型片出现:时装文艺片、古装文艺片、喜剧片、武侠片、歌舞片等多样化类型片出现,丰富了香港电影的题材。
4. 过渡转型时期(1967—1979)-“卫星制”取代大厂制:制片模式发生转变,卫星制逐渐取代大厂制。
-动作类型新发展:新武侠片、功夫片、刀剑武侠片等动作类型片得到新发展,涌现出张彻、胡金铨、李小龙等杰出电影人3。
5. 繁荣时期(1979—1993)-“卫星制”与院线制度结合:以“卫星制”为主导、以院线制度为支柱的电影产销新秩序形成。
-香港新浪潮电影:这一时期,香港新浪潮电影兴起,代表人物有许鞍华、徐克等3。
-商业类型电影的整合与变异:喜剧、动作等商业类型电影得到整合与变异,出现复合类型片。
6. 风格化时期(1994—2006)-电影工业低迷:香港电影工业陷入低迷,制片机构、制片数量及相关产业萎缩。
-个性特色显著:尽管如此,香港电影仍展现出个性特色显著的电影工业模式,如电影资源的重组模式、借助新传媒工业的发展模式等。
香港电影 历史与发展
香港电影历史与发展香港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技术在国际电影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从香港电影的起源和发展、代表作品、国际影响力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和发展香港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香港电影处于无声电影时代,主要受到美国和日本电影的影响。
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香港电影逐渐发展起来。
1940年代至196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经典电影,如《大篷车》、《小城之春》等。
这些电影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后来的香港电影奠定了基础。
二、代表作品香港电影有许多经典和代表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功夫片和警匪片。
其中,李小龙的《猛龙过江》被誉为香港电影的经典之作,将中国功夫与西方电影打斗场景相结合,引发了全球影迷的狂热追捧。
除此之外,周星驰的喜剧片也是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讽刺,深受观众喜爱。
三、国际影响力香港电影在国际电影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电影风靡亚洲并逐渐进军国际市场。
作为亚洲电影的代表,香港电影在风格和技术上的创新给全球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许多香港电影的导演和演员也因此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和崇高的地位。
四、面临的挑战尽管香港电影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大陆电影市场的崛起,香港电影在大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另外,盗版和网络传播也给香港电影产业带来了许多困扰。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香港电影的题材和风格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总结香港电影的历史与发展不仅是一段传奇,也是一个充满创意和独特的故事。
它的成功得益于众多才华横溢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的共同努力。
然而,现在的香港电影正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持续创新和发展以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信香港电影业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并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香港电影概述
第一阶段:初创期(1909-1955)
影舞 时空
中国电影之父:黎民伟
黎民伟(1893-1953),早期电影开拓者,编剧、导演, 中国电影先驱之一,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之父” 之称。 黎民伟还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他于1914年和美国 人宾杰门·布拉斯基合拍了影片《庄子试妻》,开启了香港电 影工业的帷幕;20年代中后期,黎民伟又在上海组建上海民 新影片公司,拍摄了《木兰从军》等多部当时“大片”,参 与组建了联华影业公司,对中国电影的产业和艺术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
第一阶段:初创期(1909-1955)
影舞 时空
黎民伟
黎民伟在《庄子试妻》 中反串庄子妻子
第二阶段:娱乐化期( 1956-1970 )
影舞 时空
1956-1968,大厂体制成型 电懋邵氏掰手腕 1958-1964年 国语片势头渐长 黄梅调电影成风潮
1964-1970年 电懋飞来横祸邵氏独大 新派武侠出现
片百花齐放
• 1989-1993年 台湾资金主导市场,武侠片当道
无厘头横空出世
第四阶段
重大人、物、事 ( 1980-1985 )
影舞 时空
• “新艺城”电影公司成立 (1980年),前身 “奋斗”,由黄百鸣、麦嘉、石天三人在70年 代末创立。 它的成立,标志着大片场制度几近 灭亡,卫星制公司开始成为当下制片业的主流。 • 《电影双周刊》开办香港电影金像奖 (1982年)
特点:电影开始出现娱乐化本质
第二阶段
• 1956年,是陆氏影业王国 的转折点——从星马北上 的戏院商国际与从上海南 下的制片商永华正式接轨,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简称电懋)成立,由陆 运涛担任董事长,钟启文 任总经理,宋淇任制片部 经理,拉开了电懋在香港 的制作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浪潮时期作品:《疯劫》
《疯劫》,东亚黑色电影开 端、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 中国百部经典电影之一。 被很多专业影人认为是许鞍 华最经典之作,也是许鞍华 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是否观看?
李纨(赵雅芝 饰)和阮士卓 (万梓良 饰)是外人眼中的甜 蜜情侣,李纨并对外宣称二人 即将结婚。岂料,某日有人在 香港龙虎山发现一男一女两具 尸体,竟被警方确认为李纨和 阮士卓,并怀疑凶手就是住在 山中破屋的疯子(徐少强 饰) 将其扣留。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1897,传入香港 启蒙时代(1897~1913) →1913,黎民伟,香港 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 影片公司),《庄子试 妻》(香港第一部故事 片)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复活的玫瑰》(1927) 《胭脂》(香港第一部 长故事片) 《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 六届远东运动会》 (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 片)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启蒙时代(1897~1913)
1985 1990 1995 1923,第一家全由香港人 投资的制片机构(民新影 片公司),香港第一部新 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 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 →1925,香港第一部 长故 事片《胭脂》 →港英政府禁止民新于香 港开设摄影场,香港电影 发展被迫中止
黄金时代(70年代~
1890
1895
1923
1925198520世纪70年代 1990 1995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这部电影的成功,令被 国语片占据多時的香港 影壇,渐渐重新落回粵 语片的手中。
黄金时代(70年代~
1995
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 启蒙时代(1897~1913) 黎民伟 (1893-1953) 早期电影开拓者 “中国电影之父” “香港电影之父”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 启蒙时代(1897~1913) 作品: 《庄子试妻》 (香港第一部故事短片)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张彻,著名电影人。 开创武侠电影的辉煌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香港电影一代枭雄”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邵氏武俠片
功夫武打片
琼瑶爱情片(1965~1983)
‧三厅电影(它所有的故 事场景只发生在客厅,餐 厅和舞厅,六七十年代琼 瑶电影的代名词)。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邵氏武俠片
功夫武打片 ‧二秦二林(秦汉、秦祥 林、林凤娇、林青霞)。 ‧《昨夜之灯》惨白,90 年代,琼瑶与爱情文艺电 影就从此转进台湾电视史。
成熟时代(20C 50s-60s)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20世纪70年代 1985 1990 1995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李小龙(1940~1973) 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0年的《龙虎门》 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 的功夫片之一。
成熟时代(20C 50s-60s)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世纪60年代,李行
《养鸭人家》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此片结合了编剧张永祥单 纯简洁的故事架构按导演 李行写实主义的影像魅力, 全片洋溢清新的大自然风 味和散发简朴迷人的神采。
1950
1955
1960
1965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武侠片早期的代表人 物: 张彻、刘家良、胡金 铨 三位大师从不同的角 度诠释对侠义和武术 的理解 胡金铨 《大醉侠》、《龙门 客栈》、《侠女》等 新派武侠片 与张彻并称为“绝代 双骄”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1985 1990 1995 20世纪60年代末期, 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 发展,并香港电影技 术带进台湾。历史宫 廷片:《如西施》
1955
1985
2005
启蒙时代(1897~1913)
1985 1990 1995 导演风格: 张彻镜头里的英雄情感炽 热,性格强猛而少转折, 因此多以悲剧收场。 他的英雄正和他自己升任 导演的历程一样,由于怀 才却不见用于当世,空有 满腔赤诚,但受制于环境 的局促与命运的播弄,所 以在雄伟豪放中,总带着 一丝悲怆愤慨。
方育平 作风朴实,真实 感浓厚
严浩 浪荡于青春暴 烈及淡然含蓄 之间
谭家明 走中产美学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20世纪80年代 启蒙时代(1897~1913) 商业电影 喜剧:《最佳拍档》、 《富贵逼人》、《奇 谋妙计五福星》、 《运财五福星》 动作片:《皇家师姐》 系列 都市优皮小品路线 : 《三人世界》、《单 身贵族》 灵幻片:《鬼打鬼》、 《僵尸先生》系列
峥嵘时代
黎北海(1889—1955), 黎民伟长兄,地位重要, 电影之父争议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1935,有声时代 →1935至1937年,爱国电 影《生命线》 →1936,社教片,南海十 三郎《儿女债》 →1937~1938,抗日爱国 片 →1941,日本入侵,陷入 低潮 →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 底片烧毁或遗失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黄金时代(70年代~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20世纪90年代 启蒙时代(1897~1913) 新一代导演:张婉婷、 王家卫、关锦鹏、陈 嘉上 峥嵘时代 周星驰:《赌圣》 《逃学威龙》、《唐 伯虎点秋香》、《食 神》等喜剧经典 国际知名的名字:周 星驰、周润发、成龙 等等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67,胡金铨,《龙门 客栈》。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邵氏武俠片
功夫武打片
‧1971年,李小龙主演的 功夫片。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65《婉 君表妹》 ~1983《昨 夜之灯》, 多达五十部。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 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 粤语片的盛产期 粤剧戏曲片:《帝女花》、 《紫钗记》等 文艺片:民国背景,环绕 家庭伦理、男女之爱 古装武侠片:《如来神掌》 系列 喜闹剧:“大乡里出城”、 “癞蛤蟆想食天鹅肉” 国语片
新浪潮时期作品: 《蝶变》
整个蝴蝶杀人事件,正是通 过方红叶的书生视野来陈述, 而书生置身于武林恩怨的历 史纷乱中,就扮演既属局中 人,又是局外人的双重角色。 因此,双重的叙事形式是此 类电影的新尝试。
对立状态的东西 互相渗透转化发展 浓郁的个人风格
新浪潮时期作品: 《点指兵兵》
《点指兵兵》 为香港现代警匪片的 开山之作 足以可见其分量之重。
《边缘人》 《皇家大贼》
剧情铺垫紧张 悬疑手段做足 大量的追逃戏抢劫戏 火并戏 大呼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