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扬州市“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但是,单纯地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把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

通过与多学科的整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学科互动的能力,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综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研究报告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研究报告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研究报告作者:郭会军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04期摘要: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公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

我校大力推进“班班通”工程,从目前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与教”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

特别是如何学会在数字化环境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因此,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80-031 研究的基本内容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并对实施重点和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从本校实际出发,课题研究选择初中语文、生物、地理、化学、信息技术、一到两个学段(年级)开展实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构建易于实现学科课程与教育技术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2)利用教育技术优化各科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

(3)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主动构建各学科知识的研究。

(4)应用教育技术实现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5)学科教学的多媒体教育软件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整合的研究,以优化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的难点:应用教育技术实现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2 实施办法与步骤实施办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个案分析法、教育叙事法。

实施步骤:2.1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5月至12月(1)成立由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参加的学校课题研究小组。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发展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正在渐渐衰减,以至已经出现了取消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将其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共同培养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还应该承载起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等重要的信息素养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新课题。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电教馆和省市计算电教馆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论文评比、教学竞赛规模盛大,参与面广,成效显著。

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而国际上,比较早提出“整合”思想的是美国“2061计划”。

2061计划指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

在“整合模式”里,“2061计划”并不是孤立地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是在每个课题里都强调了“建议学生应获得亲身体验”,主要是实验和社会调查,还特别强调了“观察、测量和分析”在技术应用里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该项计划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没有专门的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标准规范
建立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标准体系,规范教 学资源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
落地实施
确保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在学校层面 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 合。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掌握程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 堂上的优势。
海量教学资源库
建立涵盖各学科、多媒体形式的丰富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广泛的教学素材选择。
在线资源编辑
提供直观易用的在线编辑工具,使教师能够快速修改和调整教学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 。
跨平台同步
支持教学资源在多种终端设备间的同步共享,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便捷访问。
师生交互机制的优化
互动式教学
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 通。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
深入探索教学实践
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方式。
完善理论研究框架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理论研究框架。
促进产学研结合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
研究总结与展望
1 成果总结
本研究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信 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创新 实践与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系 统性的解决方案。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 度融合,有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 创新与变革。
提升教学质量的需求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 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 高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未来人 才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对学科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尤其是在理化生等理论较为抽象的科目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学习更加自主、多元化。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科课程注入新的元素和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1.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学校要充分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建设数字校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方式,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学的有力支撑。

2.制定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

可以通过建设教学网站、网络课堂等方式,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参与学科教学中,也应该主动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科技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性探究和实践,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研究报告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研究报告
各 学 科 的特 点 ,构 建 易 于实 现 学科 课 程 与教 育技 术整 合 的新型 教学模 式 。 ( 2 ) 利用 教育 技术 优化 各科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提 高 各科 教 学 质量 和效 率 的 研究。
育 理论 及 现代 信 息 技 术 ,开 展课 题 研
究 的培训 。 ( 3 ) 评审、 确 认课 题项 目, 编制 和修 改 、完善 课题 研究 方 案 和实 施计 划 , 课
学 科 知识 的研究 。
题 开题 。建立 好课 题研究 档 案 。 2 . 2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 2 0 1 1 年
1 月 至 6月
下, 利用 必要 的学 习 资源 , 通 过 与 其他 人( 教师 和学 习伙伴 ) 的协 商 、 交流、 合
作 和本 人进 行 意 义建 构 方式 获得 。因 此 强调 学 生 参 与 和学 生 自主 学 习 . 强 调创 设 情境 , 强 调 问题 探 究 , 强 调 资 源 提供 , 强调 协作 活 动 , 强 调语 言和 文 字 的 表达 .强调 意 义 建构 ……建 构 主 义 提倡 在 教 师指 导 下 以学 习 者 为 中心 学 习. 也 就是 说 . 既 强 调学 习者 的认 知 主
题 相关 准备工 作 。 ( 2 )评选课 题研 究 的优秀 成果 . 展
示 和推 广 应 用课 题 研 究 成果 .迎 接 专 家 结题 。
3 研 究 的理论依 据及 分 析
物、 地理、 4 - I :  ̄、 信息技 术 、 一到 两个学段 ( 年级 ) 开展实验 , 具 体研 究内容如下 : ( 1 ) 依 据 建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 结 合
( 1 ) 对 第一 阶段 的工作 进行总结 , 并

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融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融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融合的研究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担负起来的作用越来越重。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投影演示实验过程,展示有关的背景资源等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融合到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融合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担负起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

小学科学实验是操作性很强的,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项教学活动。

如何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效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要探索的一个方向。

我们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实验活动的空间环境由于我们教学的进度有时不会与自然现象同步,在教学某一知识时,相应的自然现象还没有到来(或已经过去了),这时运用摄像机等设备,将当地的有关自然现象提前录制下来,在教学相关内容时提供给学生观看。

因为录制的场景是学生生活的地方,熟悉的地方,在学习时会有一种亲切感,能很快融入学习中。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我们知道的动物》一课时,在学生说到某一种动物时,播放一段在当地拍摄的该动物活动的视频,让全班学生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校园生物大搜索》时,我们课前布置了学生对校园的搜索活动,并提出了搜索目的。

同时我们也录制了一段校园搜索的视频,视频中对一些少见、体型细小的动物进行了特写处理。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再师生一起观看视频,共同完成搜索任务,视频对学生课前活动形成了补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展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视觉空间实验教学关键是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而有些实验现象发生得很快,有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展示台展示实验过程,在屏幕上放大实验的关键点关键过程,以更于学生观察实验变化;也可以将实验过程事先录制再播放,播放时我们可以放慢播放速度,以更于学生观察分析。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报告(3篇)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报告以某高校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为例,对其实践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1. 实践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等。

(2)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

(3)软件应用: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等。

(4)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应用、网络编程等。

(5)信息技术竞赛:蓝桥杯、ACM等。

2. 实践教学方法(1)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3)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提前通过视频、网络等渠道学习,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实践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实践效果。

三、实践教学效果分析1. 学生信息素养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网络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2. 实践能力增强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案例分析等环节,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竞赛成绩优异在信息技术竞赛中,学生的成绩表现出色。

这得益于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影响实践效果。

(2)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乃是指以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光电技术等为基础处理各类信息的现代高技术的总称。

按内涵的丰富程度,信息技术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包括投影、录音等视听技术;狭义的信息技术则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工具,在一定科学方法指导下,对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

本文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课堂教学(Classroom Teaching)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

与“个别教学”相对。

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比较晚,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评价大多是借鉴国外己有的评价标准。

随着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越来越重视,多媒体课堂教学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它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各科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为题,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模糊检索得到期刊论文约12篇,相关论文11篇;检索到的相关硕士学位论文30篇。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当前,人类正步入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己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重要动力。

信息化己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信息化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对现代教育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为 堂 学 龙 睛 笔 5菝 枯 卜《 课 教 画 占之 。
不 以 像 动 代 。 验9 中 能 录或 画 替 实
2课 示 学生 绝 5 育 一 ^ g . 堂演 和 实验 5 一
是 物 验 展 , 实佥 实 实 的示 在 马 过》心 个 由 》
_ 《 J -
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 , 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 , 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 , 生动形象 , 感染力强 , 学生易懂好 记。又如钠与水的反应 , 由于反应速率很决, 坐在教室后面
媒体课件,忽视 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或教师一味地讲和演 示, 学生机械地听和看 ,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果就会事 与愿违, 效果不尽 ^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并不等于教学 目 意。 标的完成。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而忽视教 师的教学作用;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 的主导作用 只有两者完美地结合, 我们的教学过程才能实 现最优化, 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 验教学 中的优势
由于 中小学实验 室硬件条 件的限制 ,并考虑 到实 验的
时间、 安全等因素 , 很多实验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走进课堂, , 这时 可采取计算机模拟演示。 1 象看不见或不明显的实验。如生物的细胞极其微 现 小, 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 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 , 学生往往难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 课件应强调对学习 的认识和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 支配,而学习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所以在设计课件
2 ・ 2
时, 要始终以这一教学思想为指导, 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
习的几个重要环节 ,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构建知 如: 识结构——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实 施, 并将其编制在课件的主界面上, 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 要任务并能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比 教师在教学中应留 I夕 , 给学生思考、 讨论的时间, 注意与学生的交流 , 以教师为主 导, 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 , 真正做到课 件为人所用 , 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本课题于2006年1月正式接到XXX教研室审发的“2006年底小学县级立项课题验收任务书”,接此通知后,本课题立即开题。

现将结题情况作以报告。

一、研究背景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2001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成为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强劲动力。

在会上,XXX 同志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

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创造性。

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是改变教育和研究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人们研究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也就是说,以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将成为教育的时代强音。

XXX部长还指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应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研究和探讨”,“中小学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研究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研究、资源共享等研究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形式和契机,而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有很多方面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教育领域,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告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分析其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空间,实现个性化教学。

通过电子教辅等工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3.拓展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信息,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来创设更加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提供更加丰富的学科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1.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形式。

教师可以制作电子课件,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理风貌、气候特点等,使学生在视听的感受中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2.电子教辅电子教辅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电子教辅软件,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学习,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题目和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虚拟实验在理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进行虚拟实验。

通过虚拟实验系统,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化学、物理等实验操作,实现实验的视觉化和模拟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安全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概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教育领域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其实效性,通过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虽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但其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视野、利用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等。

在实践环节,我们选取了多个学科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了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们还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优势。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贡献更多的力量。

1. 课题背景及意义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教育方式、手段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更新迅速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

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所以我们选择以《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将整合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让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我们设想打破以教师为中心,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学生发展空间的封闭型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总结第一部分:引言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和探讨。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的互动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其次,科学实验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实践场景,为学生实践信息技术提供了实际情境。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1. 整合教材: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应该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科学实验中,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整合实践:信息技术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科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整合评价: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应该相结合,既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要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学生作品展示和口头答辩等,综合评估学生的整体表现。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的挑战和对策1. 缺乏设备和资源: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在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方面存在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

2. 学生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学生之间的技术能力存在差异,对于技术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辅导,让他们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

3. 实验安全问题:科学实验涉及到诸多安全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范,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知识、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01
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更有效地整合,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 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方法的改进
研究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结合传 统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01
03 02
研究成果的具体表现
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师能力提升
课题组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信 息技术的互动式、探究式和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通过培训和实践,课题组显著提升了 参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 水平,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具备信息化 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
教学资源开发
技术支持不足
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支持 不够完善,影响教师在课 堂上的应用效果。
04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实 践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总结词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传统课堂教学 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VS
详细描述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 段,引入互动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 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讲授式教学限制,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信息社会要求具有新的文化基础——信息能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知识经济时代。

麻省理工学院的西蒙-佩伯特博士提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有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学有所创的高素质毕业生。

基于这一目标,占领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现实的而且有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正迅速地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改变着整个社会。

人类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化决定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正象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数字不再是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这就要求信息社会的新型人材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形态全面变更、信息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这种能力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文化基础之一。

可以这样说,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就将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主要通过国家和学校的课程来培养,因此,课程必须适应文化基础的变更而变更,将信息能力的培养纳入各种层次的课程范围之内。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

(2)整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全民教育发展的基础策略国家报告》也提出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能力”等要求。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教学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教学研究
21 0 0年第 0 l 4i } j
总 l期 第 7 4
教学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实验教学研究
孟 令 艳
( 河 县第 六 中学 。 香 河北 廊坊 050 ) 6 4 5
随着现代科技 不断发展 , 在生产生活 中信息技术显得越 来越重要 。教育是生产 力发 展的原动力 , 教育要适应信息社 会发展需要 , 信息技术应该与其它学科整合 。学校要落实好
具 有 如 下 的基 本 要 求 。
代 的发展 , 学生不仅要 掌握社会生 活必备 的信 息技 术知识与
技能 , 重要 的是要具备 良好 的信息 素养 。对 于新 世纪的 中 更
1 息技 术是学生认 识世界 获取 知识的工具 . 信 在课程 整合 中 , 强调信 息为各科学 习的 目标服务 , 生 学
生活和学习 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
教师要 发挥学校 的教学条件 ,通 过教育辅 导使学生获 取、 分析 、 工 、 加 利用信息的能力转化为 自身的思维 习惯 和行
为方式。在各种 形式 的教育中 , 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 习中
使 用信 息技 术解 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 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的 关键。 据“ 依 课程整合 ” 理念 , 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 , 拓 宽学生解决 问题 的思路 ,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 的意识 , 培 养学生 的创造精神 和实践 能力 , 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新课程
学 习 目标 的学 习 。 3坚持 教 师 为 主 导 、 生 为 主体 的 原 则 . 学 在 课程 整 合 的 教 学模 式 中 ,必 须 注重 学 生 的主 体 性 , 充

沱慨
教 学研 究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应以完成科学的 目标为任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永昌县红山窑中学茹武年一、问题背景在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前提下,在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学校由于地方配套教育设备跟不上,致使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实验不能正常开出。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新课改的背景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深入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理科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往实验“口头做”的现象,能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从学科性质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实验是微观、连续且十分复杂的实验,具有实验过程快速等特点,学生难以细致观测,只能抽象推断变化过程。

另外,部分生物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植物栽培、种子萌发、动物饲养等实验短时间内难以完成。

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或学生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程序而展开的“实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微观实验或有危险性实验,可以实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2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减少实验危险伤害。

同时,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电影文件,再在播放时运用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拆分、反复回放、慢镜头播放或定格观察,然后结合文字和语音解释,就可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效果特别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

目前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到位,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学校可以通过本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在理化生教学活动中,以实验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教学,称为理化生实验教学。

具体说是指根据理化生的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以达到实验目的要求的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所以表述的也各不同。

信息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理解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介绍:(1)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3)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加通信技术加控制技术。

广义3的理解认为: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技术。

本研究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本课题界定的观点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实验环境,实现一种既能保证实验的现实性、直观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主动地参与实验,以实验与技术的整合为契机,高效地分析实验现象、获取实验的结果,最终形成形象、直观的实验报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对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该领域在国外的研究现状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四年度(2001)报告则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4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

面向21世纪培养人才的能力及素质的有效教育途径就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美国较早地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于1996年成立了专门的组织进行评价和监控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展情况,1997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培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帮助教师转变角色,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1998年对学生学习成果评测,以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总结以前的研究结果。

1999年信息技术的重点转移到教师的培训上。

2000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一步深化,重点鼓励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个方面都参与到信息技术与课程中来,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建构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具备21世纪技能的人才。

现在,美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由模式探索转入环境建构的阶段。

英国现在正推广计算机实验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完成实验数据自动采集,并能根据实验者的要求进行各种数据分析,绘制成图像,还能导出实验数据库,以方便实验者利用其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法国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接触一些专门的软件,让学生利用的新的手段、技术去获取知识,从5因特网上获得有价值的学习资料,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2.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有数十所学校参加了“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目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阶段。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自从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一些省、市的中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如:北京师范大学李琼《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6总之,信息技术与理化生实验教学整合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初步的认同。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新课标理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构建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而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符合了构建主义学习观的要求。

3.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多媒体教育系统,把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并与其他教育要素(教师、学生等)共同作用,构成合理的教育系统结构,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

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为,人是能动的信息加工者,7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刺激和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可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内容作出主动地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由于信息的多媒体化,为学习者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

4.主体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

五、研究的目的和目标(一)研究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供直接帮助,提升同学们的实验水平,同时也可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研究提供参考。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研究水平,提升教育质量,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

3.通过研究,调动学生学好理、化、生、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一步步地学会自然科学课程研究中基本方法。

4.通过研究,初步形成校本化的自然科学实验课模式。

85.通过研究,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与水平。

6.通过研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路径与方法,总结归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为广大初中理化生教师及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研究的具体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在本校乃至本县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中,对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本课题经过两年研究,形成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3.通过本课题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联想及空间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计算机自己理解探究实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通过本课题研究实践,树立师生教与学的现代化观念,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方式及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增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意识。

六、研究的基本内容1.中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现状调查研究。

92.中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研究。

3.中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案例研究。

七、研究的重点中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案例研究八、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1.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4-5月)(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2)编制并发放《红山窑中学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

(3)组织课题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及研究分工。

(4)学校大力支持本课题研究,在各班级和实验室安装班班通多媒体设施,安装了实物展示台,安装了功能强大的畅言教学通软件,以便实现师生网络互联互通。

(5)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准备申请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6年12月)(1)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应软件,探索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10通过教师上课题研讨课,同头课教师评议,逐步确立了本课题教学的基本模式:不能用实际实验进行教学的课例,如有毒实验、易燃易爆实验、抽象的模型试验、微观模拟实验等,要提倡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尽量使用Flash 动画课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与学生演示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