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史证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与考古相结合(二重证据法)
(2012年浙江卷15题)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 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 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 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 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孤证不立
(2013年浙江卷第20题)“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 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 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 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 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第一手史料
第二手史料
注意: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是相对的,要根据研究对象来 判断的。
二.史料真伪的甄别
(2007上海高考文综卷第8题)据报道,上海发现 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 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 该是确认画像的 A、人物年龄 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 D、色彩浓淡
考情分析
近几年浙江历史高考在试题命制中 史证类试题地位日益凸显。
第三讲 史证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史证”主要指在拥有史料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论证、严谨的思辩、合理 的推理来还原历史真相的过程。 史证类试题主要包括判断原始史 料和二手史料、辨别史料的真伪、认 识史料的价值、运用史料论证问题等 几类。
☆史料真伪的判断主要有以下方法:
(1)根据时间甄别。如上述例题中,黄道婆是元朝人, 如果画像是元朝人所画,可靠性就较强,如果是后代人想象 所画,可靠性就差。 (2)根据性质甄别。一般来说,实物史料可靠性高于 文献史料,一手史料可靠性高于二手史料。 (3)根据背景甄别。例如研究已经证明火药是隋唐时 期始用于军事,则某些文献中三国时期“号炮三声” 的 记载就不可靠。
请回答: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 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三.史料价值的分析
☆一般来说,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献史料, 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二手史料的价值应结合记载者的身份、时 代进行具体分析 ☆文艺作品就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而言有很高 价值,但必须详加考辨
四、运用史料论证问题
1、史料的针对性
(2010年浙江卷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 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 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 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 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 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根据时间甄别 (2)根据性质甄别 (3)根据背景甄别 (4)结合流传甄别
☆史料价值的分析
(1)一般来说,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献史料,一 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2) 二手史料应结合记载者的身份、时代进行具 体分析 (3) 文艺作品就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而言有很高价 值,但必须详加考辨
☆运用史料论证问题
一.历史记载的分类
要分辨历史资料的类型,简单地说 就是要能够分辨: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
2007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有个典型的题目: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 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略) 问题: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抄在答题纸上)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抄在答题纸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抄在答题纸上)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结合流传甄别。可靠的文献资料和实物史料一般 流传有序,某一个时代突然出现的资料很可能是有人伪 造的。如古代六经中的《乐》历代没有流传,某人突然 宣布有《乐》经一书,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
三.史料价值的分析
2007年广东卷第26题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 (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 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 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 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史料分类
☆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
(一)文献(文字)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如:史书、文书档案、传记、文集日记、野史笔记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 (三)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如: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对话录、采访等
(2015年浙江卷13题)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 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 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 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按史料性质分:第一手史料(原始)、第二手史料 (1)第一手史料 当时—当地—当事
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2)第二手史料: 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 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开国大典录像资料
文献史料
楼兰古城遗址
实物史料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清明上河图》 口述史料 《康熙起居注》 《三国演义》
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有 两个步骤:
一是明确讨论的主题
例如孟子论述孔子的话,就研究孟子的思想而言 是史料,就研究孔子的思想而言,就变为历史评价。 上引例题中,如果讨论的是引文作者的学术思想,整 段话都是史料。
二是分析材料的性质
问题主题本身产生的材料是史料,后人的转述 是历史叙述,对史料和历史叙述的解释均属史料解 释,后人对问题主题的评论属历史评价。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 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 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 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 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 是 A.《汉书》的记载 C. 史家的研究论文 B. 民间的传说 D. 秦简的记载
尽量选取第一手史料!
(2013·浙江文综·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 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 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 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1)尽可能选取第一手史料 (2)二重证据法:文献与考古相结合 (3)孤证不立 (4)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5)说有易,说无难 (6)避免绝对化的表述
谢 谢!
☆说有易,说无难
(2014年浙江卷17题) 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 截图,它不能作为直 接史料来说明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史料的充分性
(2009年浙江省调测卷)《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 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 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 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3、史证的全面性
(2010年浙江卷第15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 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 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读懂、读全史料的信息和内涵。
☆史料真伪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