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中国传统国学文化论语教学课件 22《论语十则》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教学课件_(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圣府大门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堂内景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专用墓地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 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 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 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 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 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 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 下”,便是这个意思。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为:实现
而:难道。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仁。孔子说:“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实行仁,全凭 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 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 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评析】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 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 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 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 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 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 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 么失去。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总是戚戚。”
坦: 开朗,直率 荡荡:宽广\宽阔 戚戚:忧伤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 经常忧愁。”
译文:
孔子说: :“十有五而志于学,“我 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圣府大门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堂内景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专用墓地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 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 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 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 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 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 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 下”,便是这个意思。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为:实现
而:难道。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仁。孔子说:“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实行仁,全凭 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 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 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评析】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 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 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 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 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 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 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 么失去。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总是戚戚。”
坦: 开朗,直率 荡荡:宽广\宽阔 戚戚:忧伤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 经常忧愁。”
译文:
孔子说: :“十有五而志于学,“我 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4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chuán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在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段解: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1页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 领悟
可以
(知识)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了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2页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22页
• 10.子 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斯 夫
,
代词,这,指河水
• 河,河流 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不 舍 昼 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 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4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chuán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在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段解: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1页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 领悟
可以
(知识)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了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2页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22页
• 10.子 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斯 夫
,
代词,这,指河水
• 河,河流 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不 舍 昼 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 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则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 论语》
1 关于孔子 2 关于《论语》 关于《论语》
2
3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字词解释 4练习 练习 5讨论 讨论
6文言文翻译方法
返回
(1,2, 3, 4, 5, 6, 7, 8, 9, 10)
孔子(前 孔子 前551~前479), 前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千古圣人” 思 想家之首。 想家之首。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下一则
返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虚数, 虚数,几个人 走 他们的优点 他们的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改正不足 虚心求教 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取长补短
返回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 悦”愉 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而 不 愠,
按时
了解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怨恨 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理解
返回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理解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讨论学习方法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 学习之乐 不断实习 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方能牢固 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 人生之乐 远道而来 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切磋促进 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提高修养 自求长进 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不怨他人 提高修养.
1 关于孔子 2 关于《论语》 关于《论语》
2
3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字词解释 4练习 练习 5讨论 讨论
6文言文翻译方法
返回
(1,2, 3, 4, 5, 6, 7, 8, 9, 10)
孔子(前 孔子 前551~前479), 前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千古圣人” 思 想家之首。 想家之首。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下一则
返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虚数, 虚数,几个人 走 他们的优点 他们的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改正不足 虚心求教 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取长补短
返回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 悦”愉 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而 不 愠,
按时
了解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怨恨 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理解
返回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理解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讨论学习方法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 学习之乐 不断实习 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方能牢固 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 人生之乐 远道而来 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切磋促进 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提高修养 自求长进 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不怨他人 提高修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PPT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气、节奏。 2.分组朗读,互相评价并纠错。 3.指名比赛读,读出音韵之美。 4.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孔子思想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 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 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孔子是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他的思想 精髓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博大精深的中 国传统文化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这节课, 让我们认识教育家孔子,诵读《论语》,探 寻其深邃的思想,感受古代典籍的魅力。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 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1.读准字音 不亦说(yuè)乎 曾(zēng)子 传(c
2.找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 和零数之间。
不也……吗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转接连词
理解:这一则讲述学习的方 法、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
曾参
多次 反省
孔子的学生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出主意 忠实
诚实
理解:这一则可看
传不习乎?” 出古代治学人非常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孔子思想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 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 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孔子是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他的思想 精髓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博大精深的中 国传统文化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这节课, 让我们认识教育家孔子,诵读《论语》,探 寻其深邃的思想,感受古代典籍的魅力。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 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1.读准字音 不亦说(yuè)乎 曾(zēng)子 传(c
2.找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 和零数之间。
不也……吗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转接连词
理解:这一则讲述学习的方 法、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
曾参
多次 反省
孔子的学生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出主意 忠实
诚实
理解:这一则可看
传不习乎?” 出古代治学人非常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PPT课件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有:同“又”。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从,遵从的意思; 踰: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先生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 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 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 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但不超越规矩。”
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 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
归仁:归,称赞。仁,仁人。 目:纲目,具体的要点。 事:从事,照着去做。
• 重点字词:饱、敏、慎、就、正、焉、君子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
译文:
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 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 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 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 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译文:
颜渊问先生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周礼,这就是仁。一 旦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符合周礼, 那么天下人就称赞你是个仁人了。(由此看 来),实行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 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 体要点。”先生说,“不符合礼的东西不看, 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 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 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
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同“又”。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从,遵从的意思; 踰: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先生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 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 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 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但不超越规矩。”
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 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
归仁:归,称赞。仁,仁人。 目:纲目,具体的要点。 事:从事,照着去做。
• 重点字词:饱、敏、慎、就、正、焉、君子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
译文:
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 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 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 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 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译文:
颜渊问先生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周礼,这就是仁。一 旦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符合周礼, 那么天下人就称赞你是个仁人了。(由此看 来),实行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 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 体要点。”先生说,“不符合礼的东西不看, 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 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 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
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版22《论语》十则课件(幻灯片39张)

知识锦囊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 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论语》中 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 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它涉及的领域极其 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 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说的 主要文献。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对中华民族 的心理素养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 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全书包括《学而》《为证》等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品德修养、教育原则等方面。《论语》和《孟子》《大学》 《中庸》合称为“四书”。他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整理、研究 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 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024年9月1日星期日
文题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家思想 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 子们的谈话记录,“论”就是编纂的意思。这十则 论语对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到道德行为, 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涉及。语录体指 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人士对话的辑录。中国古代, 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常用口语,因此沿称“语 录”。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可作 为修身养性、励志为学的凭借。“语录体”现在也 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有优美警策之 文辞或具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2024年9月1日星期日研读课文吃饭粗食 Nhomakorabea冷水
《论语》十则PPT

曾子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品德修养 日三省吾身 时刻反省自我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温习知识
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获取新的知识 ↘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有所发现 ↙ • 独立思考 ↑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
2.翻译第六则
子 曰:“见 贤 思 齐 焉,见 不 贤 而 内 自 省 也。” 见: 看见 贤: 贤人,有才华的人 思 : 想 齐: 看齐,向他学习 语气词,无意 而 :表承接 内: 内心 焉: 自 省: 反省自己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 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 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 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则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学习第二则
1.划分节奏 曾(zēng)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 谋/ 而 不 忠 乎?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传 /不 习 乎?”
学习第一则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温习知识
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获取新的知识 ↘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有所发现 ↙ • 独立思考 ↑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
2.翻译第六则
子 曰:“见 贤 思 齐 焉,见 不 贤 而 内 自 省 也。” 见: 看见 贤: 贤人,有才华的人 思 : 想 齐: 看齐,向他学习 语气词,无意 而 :表承接 内: 内心 焉: 自 省: 反省自己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 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 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 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则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学习第二则
1.划分节奏 曾(zēng)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 谋/ 而 不 忠 乎?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传 /不 习 乎?”
学习第一则
《论语十则》课件ppt

孔子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和特长。
启发诱导
孔子倡导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04
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的伦理观
孔子的“仁”和“礼”
“仁”是孔子的伦理思想核心,指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是一种道 德情感和道德要求;“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手段 和途径。
3
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国家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01
孔子的政治思想强调德治,主张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对现代
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对现代人格培养的意义
02
孔子的政治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对现代人格培养有
积极意义。
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子张是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他以擅长外交和政治事务而 著名,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以擅长经商和外交事务而著 名,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的十则的意义
论语的十则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所体现 的儒家思想。这些思想包括仁爱、忠诚、诚实、谦虚、中 庸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主张人们应该自觉地遵守社 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论语》的概述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是儒家经典之一。
《论语》共分二十篇,主要内容包括孔子的言 论、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对于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指导。
《论语十则》课件

PPT课件适用人群
职场人士:PPT课件也广泛应用于职 场培训、会议演示、工作汇报等领域, 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 成果和业务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群体: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进 行教学设计、课程演示、学生互动等,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PPT课件可 以用来制作商业计划书、融资演示等, 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向投资人展示自己 的创业项目和商业价值。
测试与调整
检查PPT内容是否 完整、准确
检查PPT排版是否 美观、清晰
检查PPT动画效果 是否流畅、自然
检查PPT播放时间 是否合适,是否需 要调整
PPT课件发布与分享
发布平台选择
学校内部网络:方便学生和老师下载和观看 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扩大传播范围 教育类网站: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提高课件的学术价值 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
正文:使用适中的字体大 小,如宋体或微软雅黑, 便于阅读
段落间距:适当增加段落 间距,提高阅读舒适度
字体颜色:选择与背景色 对比度高的颜色,如黑色 或白色,提高可读性
字体样式:根据内容选择 合适的字体样式,如加粗、 斜体等,突出重点
字体大小:根据内容重要性 和屏幕大小选择合适的字体 大小,如12-16pt,便于阅 读
色彩:使用柔和、淡雅的 色彩,避免过于鲜艳或刺 眼的色彩
图片:适当使用与内容相 关的图片,增强幻灯片的 视觉效果
字体:使用清晰、易读的 字体,避免使用过于复杂 或难以辨认的字体
动画:适当使用动画效果, 增强幻灯片的互动性和趣 味性
文字排版与字体选择
标题:使用大号字体,如 黑体或微软雅黑,突出重 点
《论语十则》课件ppt

02
孔子曾多次担任鲁国大夫和司寇,致力于推行德治、礼乐等政治主张。他还进 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授儒家学说。
03
在晚年,孔子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并整理了古代文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 文化遗产。
孔子的重要思想和贡献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 爱。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注重个性差异和 因材施教。
论语十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其中有些是直接引用孔子的言论,有些则是引用孔子弟子的言论。这些语录在《论语》 中并不是按照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来排列的,而是较为随意地散落在各篇章中。
论语的十则涉及的人物
论语的十则涉及的人物主要是孔子、颜渊、子贡、子路、子 夏、仲弓、冉求、宰我、季康子、子禽等。这些人物都是孔 子的弟子或当时的名士,他们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论述。
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提倡教育要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结合,注重个人修养、家庭 教育、治国安邦等方面的培养。
孔子的教育内容
仁义礼智信
孔子认为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即注重道德修养、礼仪规范、智慧判断 和诚信为本。
诗书礼乐
孔子还提倡学习诗书礼乐等方面的知识,认为这些知识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提升 人的素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政治 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 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对亚洲政治文化的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也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韩国的“礼治”和日本 的“和为贵”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的实践
孔子的治国方略
01
孔子提倡“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主张通过礼制和道德
《论语》十则PPT

22《论语》十则
语 录 体 散 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 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 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 《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 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 大影响。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即使在今 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 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名词,好的,指好事。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坏的,不好的,指坏事)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贤哉,回也!(……表判断) 2.倒装句 仁以为己任。(介词宾语前置,“仁”是“以”的宾语, 正确的顺序应是:以仁为己任) 3.省略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后省略了宾语“之”,即 “勿施(之)于人”)
(五)成语积累 1.见贤思齐:看到才德出众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
4.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做,奉行,动词)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实践,动词)
(三)词类活用 1.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2.见贤思齐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德出
众的人) 3.一瓢饮(动词活用为名词,水) 4.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美,形容词活用为
取) 4.其恕乎(古义: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今
义: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原谅)
(二)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介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介词) 山峦为晴雪所洗(被,介词)
2.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跟,介词) 吾与点也(赞赏,动词)
3.道任重而道远(道路,名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动词)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 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 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重点)
语 录 体 散 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 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 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 《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 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 大影响。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即使在今 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 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名词,好的,指好事。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坏的,不好的,指坏事)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贤哉,回也!(……表判断) 2.倒装句 仁以为己任。(介词宾语前置,“仁”是“以”的宾语, 正确的顺序应是:以仁为己任) 3.省略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后省略了宾语“之”,即 “勿施(之)于人”)
(五)成语积累 1.见贤思齐:看到才德出众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
4.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做,奉行,动词)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实践,动词)
(三)词类活用 1.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2.见贤思齐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德出
众的人) 3.一瓢饮(动词活用为名词,水) 4.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美,形容词活用为
取) 4.其恕乎(古义: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今
义: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原谅)
(二)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介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介词) 山峦为晴雪所洗(被,介词)
2.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跟,介词) 吾与点也(赞赏,动词)
3.道任重而道远(道路,名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动词)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 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 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重点)
论语十则课件

代词,它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 之
话
奉行
者乎?” 大约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想要 施加
译文:子贡问道:“有无一句能
够终身奉行旳话?”孔子说:“那 大约是‘恕’吧!自己所讨厌旳事,不 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角度:修身做人
哲理: (“忠恕”是儒家仁义思想旳两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设身处地地
返回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干真正学到知识?
返回
文言文翻译旳原则 1“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要、优美,富有文采旳当代汉语把 原文旳内容、形式和风格精确地体现出来。
疲惫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了解:讨论正确旳学习措施和态度: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下一则 返回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曾经
睡觉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用来
了解:讨论正确旳学习措施:
亲身实践胜于呆坐空想.
返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 《论语》中以为应该采用旳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 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能够体现这种 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措施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索:这一则主要是讲哪些方面 旳内容?
22 《论语》十则_课件

课文理解
(一)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二)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 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三)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 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 多么高尚啊!‛
孔 子 其 人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 传 弟子3000,著名的72人。 他整理了《诗》《书》, 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 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 大的作用。
孔子肖像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格言警句类
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其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想志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成语积累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博学笃志
学以致用
读了这十则《论语》
我懂得了……
(一)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22.《论语》十则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七年级学过的《论语》,你还记得多少,请 尝试背诵出来。
《论语》六则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论语十则ppt课件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刚 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 程又遥远。把“仁”的理想看作自 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
36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泰伯》
• 重点字词:士、弘毅
•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仁以为己任”
37
正。
34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胸怀宽广 意志坚强
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仁义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停止 遥远
角度:修身做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远大的
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死而后已。
35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 按时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11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时 去温习它,不也高 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 吗?”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贤能 看齐
内自省也。”
36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泰伯》
• 重点字词:士、弘毅
•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仁以为己任”
37
正。
34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胸怀宽广 意志坚强
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仁义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停止 遥远
角度:修身做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远大的
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死而后已。
35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 按时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11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时 去温习它,不也高 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 吗?”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贤能 看齐
内自省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孔子为邻,让我明白务实的重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才是智者的风范;与孔子为邻,让我懂得要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要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完善自己;与孔子为邻,让我知道学思要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优秀是学和思完美结合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有大的成就。(潘武韬)
仁:文中怎样理解仁?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 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成生命的张力。
第四则语录理解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一章,是两位弟子与先生,各说自己的志向与意愿。 可以看出三人不同的内心境界层次。 子路说的车马轻裘与朋友共,破了无遗憾,是一种交友的道义,在“义”的层次。 颜渊说的愿自己不夸耀好处,不夸大功劳,是内心对于完善自我的追求,已经进入“仁”的层次。 而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样的思想,使得老年人有安乐,朋友们有信任,少年人有关爱, 那简直是怀有天下的胸襟了,是“圣人”的层次。
第九则译文:
颜渊问先生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周礼,这就是仁。一旦人人都能克制自 己,使言行都符合周礼,那么天下人就称赞你是个仁人了。(由此看来),实行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 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符合礼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 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 去做吧!”
《论语》中有关“君子”语录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君子固穷。 •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 君子不以人举人,不以人废言。
与孔子为邻,我明白行事要光明磊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彰显人格魅力;与孔子为邻,我领 悟学习要虚心谦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升自身素养;与孔 子为邻,我懂得交友要热情大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广交四海朋友。(张宏远)
孔子,你用锐利的智慧开启了我心中那扇尘封的门,用最朴实的真理点亮了我心中那盏熄灭的灯。与你为 邻,让我在知识海洋中徜徉时领略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保有“君子坦荡荡” 的释然,在面对挫折时,相信“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的真谛。人生路上,让我们与孔子为邻,走过 风雨迎来阳光,创造辉煌,预约精彩。(刘芳)
与孔子为邻,我学到了君子的操守,叫“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孔子为邻,我领悟到了学习的秘诀,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孔子为邻,我懂得了做人的原则,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如师友, 跨越千年时光,迈着矫健步伐,向我走来,与我娓娓道来那亘古不变的道理。
与孔子为邻,学习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务实原则;与孔子为邻,品读他 “君子坦荡荡”的正 气;与孔子为邻,追随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淡泊与宁静。与孔子为邻就是与智者、勇者、 仁者为友,终身相伴,受益匪浅。(左刘霞)
仁的内涵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 《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孔子说:“意志刚强、性格坚忍果决、秉性朴实无染、言语谨慎而迟钝,这 些接近仁。” ) 《学而》:“巧言令色,鲜于仁”。
请以“与孔子为邻”为题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至少包 含3句孔子的名言)。
示例:
与孔子为邻,让我明白务实的重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才是智者的风范;与孔子为邻,让我懂得要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要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完善自己;与孔子为邻,让我知道学思要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优秀是学和思完美结合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有大的成就。
君子人格 志 学习 仁爱 义利 教育 (孝与友)
核心“仁”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
四、孔子之后的仁者
1.孟子:把这种仁发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生为国家,死为人民的耿耿忠心。” 4.飞人博尔特:奥运夺金后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女孩,她在地震中失去一 条腿。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这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爱。
孔子的可贵在于他伟大的抱负:以一介书生,竟要挽狂澜于既倒,有此志者古来鲜见;
孔子的可贵在于他伟大的精神:为推行自己的主张,颠沛流离,矢志不移;历尽挫折,永不回头;不为利所惑,不为权所迷; 顺境不足以淫其志,危困不足以乱其心……如此痴情,如此执著,有几人可比?
• 诵读感悟 《论语》十则
• 联系现实,就其中一或几则语录,谈谈你的认识。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的可贵在于他伟大的业绩:以私人讲学之规模,授徒竟达三千,而贤者七十有二,这个数字旷古未见;
孔子的可贵在于他伟大的思想:在其身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托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整个江山,使一代代学者虔 诚地跪拜于其脚下。如此殊荣,举世有几人?
谈学习方法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就以上文字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 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孔子为邻,我受到了诸多的影响,受益匪浅。他让我学到了… …(杨岸 祥)
求学路上,与孔子为邻,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待人接物时,与孔子为邻,要有“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的准则;团队合作中,与孔子为邻,要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大度。(史申迪)
三、《<论语>十则》中的智慧 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方面的智慧?
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事业有成,做 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3分)
第二则语录理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 矩。”(第二则)
•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
学习目标
1、了解儒学的深远影响。 2、准确背诵并默写。 3、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三千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之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 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 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来表示; 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择的其句善子者是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⑥孔子感叹时知光之易者逝不,如以好勉之励者自己,和好学之生者要不珍如惜乐时之间者求;学的句子是
⑦《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边。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 们虽然不能成为一个人敬人爱的仁者,但是我们可以播洒我们的爱心!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学借而鉴不的思意则思罔时,,思我而们不常学引则用殆《。论语》中的话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形式,说说儒道互补对自己的启示。 •诗词
– 守礼爱人为君子,淳朴超然成圣人。漫漫时光传千载,谆谆教诲享一生。 – 儒道两相补。君子克己为复礼,天下仁爱。年少志学中年立,从心欲不逾矩。敏于事而甚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