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批评法
精神分析批评法自1897年,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建立在文学作品,尤其是《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阅读之上,与病人跟他自身联系起来分析,发现了“俄狄浦斯情节”后,出现了精神分析文学批评方法,到现在,这种文学批评法也经历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它的存在价值不可否认。
同时,也不能否认精神分析最大的贡献——无意识。
但是,要认可精神分析的贡献,就必须考虑其在文学批评领域,甚至艺术领域的介入。
然而,弗洛伊德在文学文本中的实践,也让我们看到了要运用一个简单的“实用精神分析”纲要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精神分析建立在精神病理学领域中,只与临床病症相关;另一方面,必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产品领域,采用精神分析科学经验进行批评。
其实,读过弗洛伊德的书之后,我们发现,精神分析的实践其实是对言语和话语的试验。
而文学也是语言的实践,能够创造出不受常见交流限制的特殊空间。
精神分析和文学其实是建立在语言和想象之上的两个主体间性的形式。
因此,需要讨论精神分析对文学批评的贡献,而不是简单地将精神分析当作解释性要点的集合。
Gilbert Lascault提出了分析者的两大倾向:第一种是在文学作品中寻找他们论题的简单说明,另一种是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中寻找现成的理论,来揭示文本的“真相”。
他认为,“真正的阅读工作”,也就是真正的精神分析批评,必须找到文本在读者脑中唤起的无意识,同时也对其进行阐释。
1、批评方法的基础精神分析这种方法是否能被用在另一个领域,即文学阅读领域,如果可以,又是在什么条件下?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精神分析实践的原则。
“基本规则”:在沙发和座椅之间1892年,弗洛伊德开始实践“谈话疗法”(talking cure),让病人随欲望“述说自己想要说的”,医生则并不介入。
弗洛伊德发现了说话的医学功效,并写在了《癔病研究》中。
—病人方面:自由联想规则—医生方面:飘忽不定的注意力规则—精神分析是只存在于语言中的经历这种精神分析是具有主体间的性质,哪怕病人看不见分析者,哪怕分析者并不说话:“没有没有回答的言语,即使与言语相遇的只有沉默,但是言语是有听者的……这就是分析中的核心的功能”(拉康,《拉康论集》)。
张松老师《精神分析》讲课笔记1-2课
张松老师《精神分析讲座》听课笔记(1~2课)第一讲什么是精神分析Ⅰ本讲课内容提要一、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二、精神分析的两大魅力1、精神分析的魅力之一是这把刀能深入到人的内心底层2、精神分析另外一个魅力是它的辩证性三、精分是什么?1、对精分的态度2、精神分析的本土化3、怎样学习精神分析?4、对精神分析学派治疗取向的简短评论四、精神分析的历史——驱力理论;客体;自体心理学Ⅱ具体授课内容一、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精神分析”如果对这个词做自由联想会想到什么?头脑中的意象是什么?从学员反馈的情况来看,学员的理性反映比较多。
张老师的内容——中德培训、武汉中德医院、施其嘉的大烟斗、椅子、老外来培训的情景。
精神分析研究对象是潜意识。
潜意识对来访者来“内心深处”、“心劲”、“心理能量”可能比较容易被接受。
潜意识内容有:情结和症结。
它们的关系是:情结:一般是比较美好的。
女生喜欢一类男孩,是因为喜欢父亲的情结的体现。
症结:一般是压抑的内心冲突。
一般是一堆、一大束。
对症结的比喻:放在地下室的包、长了一个包刺。
神经症的症结特点是:被打碎的结,弥散性的。
如何来理解症结:第一,不被觉察、被意识排斥第二,痛苦的经历,不想被知道,被压抑在内心深处。
如何来识别症结:一般的来说,来访者在谈话时,咨询要仔细观察,一般不要打断。
当来访者诉说过程中,发生了:语速的改变、表情的改变、流眼泪、突改话题,这些都是识别创伤和症结的标志。
一个比喻:症结有了,冒出了,杀毒软件就开始运行,机器运行速度就会缓慢。
个案:一女生,2~4岁父母为了要第二个小孩子,把她送到姑姑家。
在咨询前5、6次,只要谈到父亲,就会流眼泪。
精神分析就是研究我们不能意识到潜意识。
给来访者做精神分析,就是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觉察自己所不知道的潜意识。
二、精神分析是什么?第一,从临床来看,精神分析是观察学。
所谓的观察学,即把我们所观察的东西告诉知病人。
这种观察看我们内心的感受来实现的。
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研究
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研究拉康是20世纪法国的一位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师,被誉为精神分析的重要思想家之一。
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研究对于后来的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研究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语言建构主义”的观点。
在拉康看来,语言不仅仅是表达信息的工具,更是构建现实认知的重要手段。
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维,规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进而影响着我们的人格和行为。
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自我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是人格的核心。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自我始终处于与大我和本我之间的关系中,它既承载着个体的现实身份,又影响着个体对于内在欲望的把握。
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研究中,关于象征秩序的理论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象征秩序指的是符号的运用方式和规律,是语言建构主义的确切体现。
在象征秩序的运作中,符号不仅是简单的代表物,更是个体对于这个世界的解读和认知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象征秩序是个体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的基础。
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研究对于文化和人文学科发展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拉康的理论中,文化不再是简单的生产物或者物质的积累,它是一种现实构建和认知方式的演化。
文化的符号和象征系统,是社会认知结构的核心,也是我们对于现实感知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这种对于文化重要性的强调,使得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虽然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研究不是政治性的,但是它对于现代的主体和社会的分析和思考具有重要启示。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对于自我的认同和对于文化认知的挑战,推动了人类意识的深入和进步,同时也暴露了人性深处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拉康的理论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对于我们推进人类文明的正义和公正,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体来说,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研究既是对于精神分析领域的一次重大更新,也是对于文化和人文学科的深入思考与挑战。
在此弘扬拉康的思想,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究文化与象征的演进,更加深入的理解主体和社会之间的那份微妙关系,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能指的游戏-拉康语言/精神分析学中的“意义”
行 J 。语 言 意义 在 于它 的使 用 。拉 康 从精 神分 析角 度提 出大
写能 指相 当 于语 言本 身 。 能指 游 戏 凸 现 了 能指 的运 动 , 这 用 个 具 动感 的词 来 形容 能 指 , 少符 合 它 的 过 程性 。 它 是一 种 至 意义 过 程 , 而不 是 意义本 身 。
索绪 尔认 为语 言 的单 位 由两项 要素 联合 构 成从 而具 有 双
题是 当今人 文科 学研 究 的核 心 问题 。l文 章侧 重 讨 论 拉康 如 重性 : 念 ( 指 ) 【 J 概 所 和声 音 形 象 ( 指 ) 但 它 们 不 是 事 物 , 们 能 , 它
由联 想 的纽 带 连 接 在我 们 脑 子 里 。 正 何解 释 意义 的可 能性 。西 方 当代 问题 研 究 的理 论 框 架 意识 , 是一 种两 面心 理实 体 ,
所 “ 在 于某 一个 经 验性 意 义 的 不确 定 性 , 在 于过 去 、 不 而 现在 和 是语 言把 思想 从混 沌 中解 放出来 。能指/ 指 关 系是 任 意的 , 将来 所 有可 能 的意 义之 不确 定性 是如 何 可能 的”2。 【 J 本 文把 能指 与游 戏 联 系起 来 , 对拉 康 独 创 工 作 的一 种 是 它们 总处 于对 立状 况 。二 者 的对 立构 成 意 义 的关 键 , 即单 独
维普资讯
20 12年 5月 3
四川 外语 学院 学报
J u lo ih a nen t n lSu isUnv ri o ma f e u n Itra o a tde iest S i y
Ma y,2 0 02 V0 . 8 No 3 1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神分析精选全文
Psychoanalysis
CRYSTSAL
概述
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又叫心理动力理论)
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时 间: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它是关于作为心理机制的人类精神演变的理论,既是一门临床 科学也是一种解读文本的理论。
精神分析法的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病的范畴,而且 可以扩大到解决艺术、哲学和宗教问题。
埃勒克特情结(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人格动力结构
人的精神层次
意识 Consciousness 前意识 Preconsciousness 潜意识 Unconsciousness
三重人格结构学说
本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人的精神层次
•两人对人性本身看法上的原则分歧。荣格更强调精神的先定 倾向,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 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伊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 力。
Thank You!
理性
平衡性
超我 Superego
理想的自我,代表社会准则,压抑本能 冲动
人格的最高层次,受理想原则支配。
弗洛伊德设定心灵中有一个致力于自我观察的力量, 它观察着自我,判定自我是否符合了、或者有没有达到 理想的自我。它能进行“自我批判”,是理想化了的自 我。
不合逻辑
理想化
批判性
三者关系
• 三者经常相互矛盾、斗争
人格结构的主要四种结构:
人格面具(persona):人格最外层那种掩饰真我的假象
阿尼玛( anima):指男人身上的女性特质,当阿尼玛高 度聚集时,可使男子容易激动、忧郁等
二十一种常用心理咨询技术简介
二十一种常用心理咨询技术简介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咨询技术应运而生。
心理咨询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面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和心理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将介绍二十一种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1.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CBT是目前最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之一。
它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2.解决问题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SFBT 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方案,而不是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3.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sis Therapy):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深入分析患者的潜意识和心理冲突的方法。
4.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apy):人本主义疗法注重个体的内在需求、自我实现和个体发展。
5.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6.催眠疗法(Hypnotherapy):催眠疗法利用催眠状态下的个体易受建议的特性来解决心理问题。
7.情绪焦点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EFT):EFT运用情绪焦点和情感处理来解决情绪问题。
8.家庭系统疗法(Family Systems Therapy):家庭系统疗法关注家庭关系中的互动和动力,解决家庭问题。
9.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认知疗法致力于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以解决心理问题。
10.解离身份疗法(Dissociative Identity Therapy):解离身份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多重人格障碍。
11.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EFT):EFT通过处理情绪问题来改善个体的关系质量。
12.人际关系疗法(Interpersonal Therapy,IT):IT关注人际关系问题,帮助个体解决与他人的冲突。
精神分析法
<<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定义: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性欲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
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1)婴幼儿期性欲,包括口腔期和肛门期;大约在1-2岁(2)儿童期性欲,包括恋母期和恋父期;年龄在3-6岁(3)潜伏期性欲,又称少年早期;年龄在6-12岁(4)青春期性欲,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
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纪初,阿德勒和荣格修正的重点在于幼儿性欲学说;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为代表,创立了新弗洛伊德主义。
辅导方法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1)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
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2)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
心理咨询中的语义分析技术
人际关系中几乎所有沟通都离不开语言,即使你与对方进行的只是“眉目传情”等非语言行为的沟通,但要阐述这些行为的意义或者对行为进行描述时,同样离不开语言或文本。
弗洛伊德设想的无意识是一个充满着欲望、冲动、压力、倾向等动力机制的层次。
然而,由于我们除了无意识的外在表现——梦、症状、神经性行为——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之外,并无通向无意识的任何直接途径,无意识中的心理内容和动力机制实际上成了可想见而不可触及的神秘力量。
因此,对无意识的了解更多地表现为对话语的分析,语言在心理咨询特别是分析治疗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故而精神分析大师拉康得出一个结论:“无意识就是语言,就是话语”。
拉康的这句话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简洁的关于无意识的理论,道出了语义分析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他认为:既然我们在处理无意识时所遇到的只是语言,为什么还要假设别的永远无法证明的东西呢?梦的语言提供了通向无意识的唯一途径,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语言学的规则,例如“隐喻”与“换喻”,遵循着“能指连环”达到隐藏在后的无意识。
而以这样的方式发掘出来的无意识只可能是一段话与一篇文本。
拉康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是“能指”和“所指”,“能指”即语言表面上的意义及指向,“所指”即语言背后的指向与无意识含义。
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常常以一个词来代替另外一些词,即在一个词中可能凝缩许多另外的词的意义,拉康将其称之为“隐喻”。
例如“小狗”这个词,可能想表达是“无助、忠诚、乖巧”等词语的意义,暗指说话者自己或者他所喜欢的一个人。
另一情况是以一个词带出另一个词,从而将一种想表达的意义从一个词移置到另一个词身上,这种情况称之为“换喻”。
总之,由于隐喻与换喻的使用,人的语言就可以避开“所指”而停留在“能指”状态。
语义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语言能指连环——语义的逻辑关系——的分析,将具有表面意义的词语还原为说话者无意识的心理意义,即从能指回复到所指。
未经理性意识精心设计的话语在无意识层面具有精确的所指。
精神分析理论
神经症研究
弗洛伊德最初专注于研究神经症 的心理机制,逐渐发展出精神分 析理论。
无意识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无意 识的部分,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对 人的行为和情绪有重要影响。
理论发展
01
02
03
自我心理学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 学派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发 展方向,其中自我心理学 派强调自我调节和平衡。
03
梦境解析有助于了解个体内心深处的需求、冲突和情
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的概念
移情是指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将对过去某人的情感投射 到咨询师身上的现象。
反移情的概念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将对来访者的情感投射 到自己身上的现象。
移情与反移情的作用
移情和反移情对咨询关系有重要影响,咨询师需对自身反移情保 持觉察和反思,同时帮助来访者理解和管理移情,以促进咨询效
自我成长与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强调个体潜力的发 掘和自我成长。
02
通过自我反思和内省,个体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和
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鼓励个体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福感。
人际关系改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问题往往 与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防御机制有 关。
精神分析理论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 • 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 精神分析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 精神分析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
19世纪末
精神分析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的 欧洲,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 德创立。
言语疗法的名词解释
言语疗法的名词解释言语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的形式,通过讲述和表达来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内在冲突、情绪问题及精神困扰。
它借助语言来促使个体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探索对话中的情感和思绪,逐渐达到心理的平衡和内心的和谐。
言语疗法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但与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相比,言语疗法的形式更加简洁直接。
在言语疗法的过程中,治疗师与个体之间的对话被赋予了更积极的角色。
治疗师通过倾听、提问、反驳等手段,引导个体自己发现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言语疗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建立初始联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师与个体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个体开始逐渐描述自己的状况和问题。
接下来是问题探索的阶段,治疗师通过提问和倾听,帮助个体深入探索问题背后的动机、情感和信念。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深层需求和困扰。
在问题探索的基础上,言语疗法还注重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动。
个体与治疗师一起思考,分析个体在面临困境时可能产生的不良思维模式,并寻找新的、健康的思考方式。
同时,个体也会通过实践和应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言语疗法对于许多心理问题都有着明显的益处。
它可以帮助个体解决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情绪问题,调整负性的自我认知,提高自尊和自我接纳的能力。
此外,言语疗法还可以提升人际关系、改善沟通技巧,增强自我表达能力,积极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言语疗法具有很多积极的效果,但并非所有人和所有问题都适合接受这种疗法。
其中一些情绪障碍需要药物治疗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言语疗法是一种时间较长的疗程,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个体需保持坚定的决心和耐心,进行持续的思考和行动。
治疗师的专业素质和经验也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之,言语疗法是一种通过言语交流来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疗法。
通过倾听和对话,个体能够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逐渐达到心理的平衡和内心的和谐。
精神分析学要点(汉语言文学)
精神分析学要点1定义:是一种汲取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和包含的心理现象已经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2研究对象:作家创作的心理活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读者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a无意识与性本——与“理性的成见”和“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的两个命题无意识: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指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
表现方式:口误、笑话、动作倒错。
作用:对研究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b人格结构理论c梦的解析4弗洛伊德与精神批评a作家与白日梦b俄底浦斯情结c分享说5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a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精神分析首先将目光投向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对影响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心理作了细微的阐发。
注重对作家各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自传、私人信件、讲稿及其它文稿,特别是作家童年生活的记载。
作家内心深处的冲突尤其是童年生活中性爱冲动的幻想和挫折构成了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了解作家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的基础上,精神分析要求反观作家的作品,以揭示这些文本中暗藏的意义或深层的内容。
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
b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人物的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关系c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d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
每个作家都具有两重性:私生活的人和一个集体的人。
e关注读者的阅读反映——读者与文本的关系是一种本我幻想和自我防御的关系。
关注读者在阅读中的幻想和快感。
霍兰德:文学反映动力学。
6评价:a将文学批评的视野引入人类的深层心理,使人们注意到作家的无意识心态,作品里所体现或暗示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及读者的欲望和快感,开拓了文学批评的领域。
b对20世纪文学批评的影响和渗透。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女性主义批评语言意识的影响
意识的影响 。 拉 康 的 理 论 对 女 性 主 义 批 评 的 语 言 意识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S e p. , 2 01 3 Vo 1 . 4 0 No . 论对女 主义批评语言意识 的影响
黄井 白 冈 4
( 华 中师范大学 文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9 ) [ 摘 要] 拉 康关 于主体 建构过程 、 无 意识 的语 言结构等后 弗洛伊德精神 分析 理论 , 对女 性 主义批评 产生 了
[ 关键 词 ] 拉康 ; 精神 分析 ; 女性 主义批评 ; 主体 ;无意识 ;潜意识 ; 语 言意识 [ 中图分 类号 ] 1 0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4 7 9 9 ( 2 0 1 3 ) 0 5 — 0 0 6 8 — 0 6
精 神 分 析学 对 女 性 主 义批 评 产 生 了深 刻 的影 响 , 它 让 女性 主义 者 将 批 评 的视 角从 社 会 意 义 上 的性 别 群 体 深入 到 个体 的心 理 意识 甚 至无 意 识 的 心理 维 度 , 使 批评 关 注 的 内容 和 文本 诠 释 的方 式 都 发 生 了 重 大 的 变化 , 衍 生 出一 批新 的批 评 理论 话 语 , 对 女性 主义 批 评 的 理论 化 产 生 了重 要 作 用 。 本 文 重 点 探讨
秩序。 这阶段真正的主体 尚未形成 , 只是主体分化和形成的开端。 此一阶段幼儿对外界 的认识浸透 了自 己的想象 和幻觉 , 主要处于心理区域的“ 想象界” 。 3 ~ 4 岁 以后 的幼儿 由镜像 阶段过渡到俄狄浦斯阶段 , 开始进入心理区域 的象征界 。 “ 俄狄浦斯 阶段源于父亲 的出现 。 拉康 的‘ 父亲 ’ 只是 ‘ 父名 ’ , 是一个象征 、
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的批评方法
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的批评方法
对于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的批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方法论上的批评: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的基础理论是精神分析,其主张利用潜意识的信息来分析人们的心理状况。
然而,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其理论基础缺乏实证支持,而且存在着很强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 样本选取上的批评: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要求分析的文本需要足够多的内容和质量上的保证,然而,实际上很难获得这样的样本,因此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适用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3. 分析结果的解释上的批评:由于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本质上是个主观的过程,因此结果的解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得到客观证据的支持,从而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4. 科学研究上的局限性: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因此不能应用于科学研究。
综上所述,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何为精神分析
何为精神分析翻译:霍大同记录:张海燕前言:应四川大学学生会和心理协会的邀请,吉布尔先生于2000年9月28日晚7:00-9:30在四川大学逸夫科学馆为该校的学生作了一次公开的演讲。
以下为吉布尔先生的讲演和当时现场问答的记录。
我不是撒谎的人,当我说她(精神分析)帮助了我,肯定是真的,当我面对这么多同学演讲,我只有接受,通过讨论,大家决定让我讲精神分析。
我做精神分析几十年,我能讲点东西,但你们希望能从中获得什么,那就错了。
虽然我不知道精神分析是什么,但你们来这是对精神分析有了解。
你们来这儿不仅仅是为了看我,要看街上多的是,显然你们对精神分析有兴趣,我想你们有对精神分析的观点和想法。
精神分析学家特别高兴每个人都能解释自己的问题。
显然,你们每个人都会对精神分析有个想象,显然,也需要有点时间来理解你们为什么来到这儿听精神分析学家的演讲。
我也弄不明为什么我从法国来到这儿,对于我来说,这是长距离的一个移动,那么远到中国来,是精神性的一种工作。
之所以有到中国来的愿望是我在35年以前做了个梦了,梦的内容是有一天到了四川。
我到四川不是个旅游者,我花了3 5年的时间为了实现我的梦,我们不能太着急,必须有耐心。
精神分析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但必须有耐心。
我花了很长时间学中文,所以现在面对着麦克风发音能更容易些。
精神分析就是学习另外一个人的语言,因此我从巴黎来这儿,我可以在巴黎学中文,但要说汉语进行分析,就要到China。
对法国人来说,如果说确实存在另一种语言,那就是汉语。
我不是旅行者,但有些空余时间可以来这儿,我就骑着自行车到中国人多的地方,有很多声音震荡着我的耳朵,什么是精神分析?是他人有很多声音在你的耳朵里,正是这样,我们学习了别人的语言。
(有人传递纸条上来希望布先生讲德国的精神分析传统,吉布尔回答说他的问题切断了他的演讲,如果人人提出讲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已经忍受不住现在的演讲了。
)这是个好问题,虽然我不懂你问题的目的所在,但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德国”这个词已经进入到我耳朵里。
精神分析
这种人能够尽量利用最充分的潜力生活,而免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恐惧。他也能完美地表达爱和感受爱 (以及接受爱的回报)。他对自己对别人一样地诚实。
2.泛性论:
弗洛伊德把从对精神症病患的研究得出的有关性的情结与结论,扩大应用在婴幼儿的摄食、排便等生理活动 中,甚至推广应用到人文学科领域中,违反了具体对象应作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的一般科学原则。弗洛伊德对于 无论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应用同一规律,同一思维模式,也即他的泛性论去加以分析说明,虽 引起过一般人不同于不同学科专家的重视与争论,因而使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它在理论上 局限与错误始终是明显存在的。
3.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最不清楚的,但他重视本能,强调本能,并对本能加以归类却极其明确。
相关书籍弗洛伊德的艺术观点始终贯穿于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是违反道德和 伦理的,因此必须放弃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满足的愿望而退缩回来,不得不从享乐主义原则回到现实主义原则;而 想象的、幻想的王国却是一个避难所。艺术家就像一个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回来, 钻进他自己想象出的世界中。他的创作、艺术作品,正如梦一样,是“潜意识”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尽管 弗洛伊德的这些思想如同他的整体精神分析大厦一样缺乏坚实的基础,并且没有充足而严密的科学证明,但他却 受到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盛赞。可以夸张的说,随便翻开西方任何一本文艺评论的书,我们能够找到弗洛伊德 的名字或看到他的影子,因为许多艺术家正是以这个理论所提供的原则去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
无意识理论 无意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里 包括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理论是佛洛伊德的独创, 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 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 的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 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 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前意识的功能是在意识和 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是“一团混 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这一部分人是意识不到的, 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 根据佛洛伊德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 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 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但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 的、盲目的,但却是广阔有力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 的内在动力。无意识占主导地位,是起支配作用的。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拉康镜子理论: 1、前镜子阶段:婴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身体概念,对自身 躯体还缺乏统一性“理解”,但是外在的现实与语言符号系 统已经存在并对婴儿产生作用,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幻 象来产生经验,是绝对的“先在”。 2、镜子阶段:婴儿6——18月,从感觉的映像的联合体变成 一个经验的、自身成立的身体,是前语言期,是人意识确立, 开始了语言系统中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理解。 3、后镜子阶段:是通向自我意识关键步骤,儿童与周围的 联系中,最重要的是与监护人和母亲之间的区别,前者代表 他人,在他人的确认中获得自我意识。后者则是不断变换角 色,从最初的欲望客体,经过镜子阶段逐渐变成无意识的欲 望轴心,最后变成文化意义上的角色,作为一种媒介通向 “父亲的名字”,人的生理心理的成长与符号化结合成为一 个具有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个体。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拉康把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精神分析学说结合起来,也把精神分析的医疗与哲学研究结合起来,由此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了新的解释。
拉康的主要论点是,“无意识的话语具有一种语言的结构”和“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
意思是说,无意识的本能与欲望的活动也有与语言相似的特点,欲望要通过自然界、他人才能得到满足,为了满足欲望而与外界和他人的联系就是语言的形式。
同时,欲望被压抑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启发患者回忆他被压抑的部分,把他的欲望的没有暴露的部分,通过分析者的提问而重新揭发出来,这也说明无意识部分是语言形式。
拉康的“镜像阶段”是对弗洛伊德的里比多学说的新解释。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性的潜力的里比多,表现为婴儿的效初性爱对象是他自己,即“自恋”,以后发展为俄狄浦斯情结,这种泛性论为人们所不满,拉康于是对之作了稍许改动。
他在俄狄浦斯情绪之外提出了“镜像阶段”,认为婴儿从6个月到18个月之间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感到非常快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物,自己与别的人和物有联系。
在婴儿能够说话,或对这种经验有所知时,他就开始成为一个对人的自我的内在世界与事物的外在世界有复杂的情感和认识的存在物了。
拉康认为“镜像阶段”是婴儿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识别活动,揭示岀了里比多的精神活动。
从这个时候开始,婴儿总是对外界保持一种疑问状态,通过想象和对幻想的事物的反省,形成他对世界的了解。
拉康的镜像阶段与弗洛伊德的不同在于他把婴儿认识外界的过程更具体化了。
弗洛伊德的“自恋”与俄狄浦斯情绪是一种神秘的说法,拉康用婴儿从镜子里对他自己、他人和其他事物的识别来说明认识逐渐产生的过程。
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婴儿通过想象与外界建立了一种双元对立关系,这也是一种对话,一种语言的结构,这就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运用于研究婴儿最初的无意识的认识活动中了。
拉康的“镜像阶段”的理论与他关于人的个性或人格的理论有密切关系,因为他把婴儿最初的认识活动中的双元对立关系运用于说明人的个性的形成。
拉康的精神分析语言观
Language Theory of Psychanalysis of Lacan 作者: 尹立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0-23页
主题词: 语言;能指;无意识;精神分析
摘要:拉康源自于精神分析治疗实践的独特的语言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主观性的能指网络,是主体赖以产生的基础.儿童无可选择地进入语言这一社会象征符号系统并迷失于其中,由此而出现了人的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自由联想重新发现被语言网络所异化的作为最初能指的人的无意识欲望,这一无意识欲望的文本就是代表它的那几个音素、音节或字母.。
浅析原始神话中体现的语言禁忌现象——以精神分析为视角
浅析原始神话中体现的语言禁忌现象——以精神分析为视角周洁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12)3
【摘要】通过揭示各民族原始神话故事的语言现象,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探索原始神话故事中体现出的语言禁忌现象的实质及其产生的缘由。
在精神分析的审视下,语言禁忌实质上反映出无意识欲望通过语言表达的困难,而解除语言禁忌的途径则是通过语言的言说认识主体的本质。
【总页数】5页(P63-67)
【关键词】原始神话;语言禁忌;精神分析
【作者】周洁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理解催眠诱导现象的新视角——从精神分析视角到认知分析视角 [J], 姚彩云;吕建国
2.神话传说与文化积淀--浅析九隆神话中的原始文化因素 [J], 何永福;高灿仙
3.汉高祖诞生神话与耶稣诞生神话的比较分析——从精神分析视角 [J], 李冲梅;张焕焕
4.数字中的禁忌——浅析和数字詈语中的语言禁忌 [J], 章振东
5.体认语言学的通感基础研究——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视角 [J], 崔中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与精神分析霍大同第三讲1999年3月15日今天我们这一讲主要是讲癔症,也就是专门讲一下癔症的历史和理论。
在19世纪末,一个叫沙可的法国精神病学家,他是当时的国际精神病学界是最伟大的专家。
在他的影响之下,人们从医学思想和解剖学的方法这两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歇斯底里的解释,人们将解决歇斯底里的方法集中在两个方面:1.在没有器官损伤的情况下,将歇斯底里的症状与暗示和自我暗示联系起来,并非常注意外部刺激对病人的影响、由此造成了歇斯底里的一个相当主要的原因。
2.给予歇斯底里以其它疾病相同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它的症状有着一个与神经学方面的疾病那样的确定性,如花粉过敏。
这是在沙可的影响下国际精神病学界对歇斯底里的两个基本态度。
相反,弗洛伊德和布劳伊尔在安娜·欧之后则认为,如果患者非常细节化地回忆起创伤的经历和情绪,则症状就会消失。
强调了语言的力量。
相对于沙可,弗洛伊德更强调词的力量。
弗洛伊德说:“词构成了精神治疗的本质性的工具。
外行人很难理解精神与身体上的病理性躁动怎样能被简单的词所消解。
他有一种被要求去相信巫术的感觉,如果真的如此,则他离真理不太远,因为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词并非其它的东西、仅仅是弱化了的巫术”。
(S.E.,VII,p283)1885年沙可写了《论癔症治疗中的隔离》一文,认为青春期病人的隔离构成了治愈最复杂的癔症的必要的而且经常亦是充分的条件。
他举了一个厌食症的例子。
一个13岁的小姑娘的父亲从他所生活的外省给沙可写了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女儿的情况。
沙可回信说:“一个简单的将孩子从外省送到巴黎的行动是没有用的,我希望您将孩子送到巴黎后,将她安置到我们的某个水疗机构中,然后离开她或者至少让她相信您们已经离开巴黎,余下的均由我来负责。
”在将孩子送到巴黎的某个水疗机构后,其父母一方面与沙可取得了联系,另一方面又停留在巴黎照顾孩子,并没按照沙可的吩咐去做。
几经周折,小姑娘的父母终于同意了沙可的建议、离开巴黎回家乡去了。
在其走后的当天下午,小姑娘不停地哭一个小时。
之后,她开始吃东西。
十四天后她重新找到了足够的力量而坐了起来,两个月后她几乎完全康复了。
当沙可问小姑娘时,她向他吐露了真情:“在爸妈未离开我时候、换句话说你还未取得胜利时,我想我的病并不十分严重。
由于吃东西让我感到恶心,所以我不吃。
但当我看到你是这里的权威人物时,我害怕了,所以尽管仍厌恶,但我还是开始吃东西了。
”从我们的立场看,隔离治疗显然属于心理治疗。
在这里,起作用的是病人所感到的畏惧与医生所起的权威作用。
同时,还有在孩子与其双亲之间的复杂的家庭情结。
但是沙可并未从该案例中提取出任何的理论性结论。
他仍然坚持自我暗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但我们对于小姑娘的一个深刻印象是,她身上发生的情感平衡的改善是源于医生的在场,同时医生的出现又宣布了其父母的缺席。
弗洛伊德注意到,在这个例子中,是医生给予的命令及其话语的效果才是主要的东西。
他将重点移置到词的力量上。
治疗的成功依赖于患者自己能否将词放置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的能力,正是这一“恰当的位置”的隐喻使弗洛伊德开始与沙可的神经学概念拉开距离。
一当患者的词语与他的疾病是不可分离之时,神经系统就显示出它无力满足于这些词语的定位。
也正是这一关于词语定位与神经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弗洛伊德的关于失语症的研究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癔症作为神经症的典型在临床的名单上代表了五花八门的各种症状,但是它们可以被归纳为两个被很好地确定的主要的症状形式:一是转换性癔症,在该症中心理的冲突被各种不同的身体的症状所象征,这些症状是阵发性的(比如戏剧化的情绪性喊叫),或者持续时间更长的(比如感知缺失、癔症性瘫痪等等)。
二是焦虑性癔症,在该症中,焦虑以很稳定或者不甚稳定的方式与外部的某一对象相联系。
正是在弗洛伊德发现了转换性癔症的主要的症状的特征的前提之下,精神分析才能够赋予五花八门的癔症变体以一个相同的结构,这一结构甚至会在恐怖性症状与明显的转换性症状不在场的情况下,在人格的组织与存在的模式中显示出来。
癔症的独特性能够在某一认同类型和某些心理机制比如压抑中找,也能在俄底浦斯冲突中找到。
后者原则上在性的和口腔的力比多登录中表现出来。
在弗洛伊德的最初工作中转换性癔症的术语并没被利用,但他所使用的转换性机制这一概念则刻划了癔症的一般性特征。
通过小汉斯的分析(弗洛伊德的朋友的小孩,他有广场恐怖、怕马、怕长颈鹿、狮子。
其父作了详细记录,首次发现其对父母的性的恐惧、再投射到动物身上),弗洛伊德在一个“焦虑性癔症”的名义下将恐怖的症候与癔症联系起来。
转换性癔症的术语的出现是为指示一种癔症的形式:“存在着一个没有任何焦虑的纯粹的转换性癔症,这如同存在着一个简单的焦虑性癔症那样。
后者由焦虑的感觉和恐惧所表现,而没有任何转换的加入。
”(S.E.,X,p116)转换(conversion)是在癔症与特别的是在转换性癔症中起作用的症状形成机制。
它包括在躯体症状,运动(比如麻庳、瘫痪)或者感觉(比如感觉缺失与局部的疼痛感)症状中的一个心理冲突的转置和解决这一冲突的努力。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转换的术语与一个经济的概念相关联,与被压抑的表象脱开的力比多被转换成神经分布的能量。
但是规定转换性症状的是它们的象征意义,“它们是通过身体表达了被压抑的表象”。
(S.E.,X,p104)焦虑性癔症(anxiety hysteria)是弗洛伊德引入的一个术语,目的是为了分离出一个其症状中心是恐怖的神经症和为了强调它与转换性癔症在结构上的类似性。
焦虑性癔症这一术语在精神分析文献中是由W.Stekel根据弗洛伊德的建议在其《神经性焦虑的状态及其治疗》中引入的。
这一术语学上的革新的理由在于:A)恐怖症的症状存在于不同的神经与精神疾病中,人们能够在强迫性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中观察到它们,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甚至在焦虑性神经症中人们也能够看到恐怖形式的某些症状。
这就是为什么在《小汉斯》中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不能够将恐惧视为一个独立的病理学过程的理由(S.E.,X,p115)B)然而存在着一种神经症,在该症中恐怖构成了中心的症状。
弗洛伊德在最初并未将它分离出来,在他的第一批概念中恐怖或者与强迫症相联、或者如同现实神经症那样与焦虑神经症相关联。
是小汉斯的分析向他提供了一个详细说明恐惧神经症的机会和指出其与转换性神经症结构类似的机会。
事实上,在两者中压抑的行动在本质上均趋于将情感从表象中剥离出来,但是弗洛伊德仍然强调一个本质性差异:“在焦虑性癔症中,因压抑而脱离了病原材料的力比多并没有被转换……而是在焦虑的形式下被释放。
”(S.E., X,p115)恐惧症状的形成在一个精神工作中找到了它的起源。
这一精神工作的最初实施就是为了将处于自由状态的焦虑重新精神性地聚合起来。
因此“焦虑性癔症总是更多地向恐惧的方面发展”。
(S.E., X,p116)弗洛伊德在最终将转换性癔症与焦虑性癔症作为癔症的两个基本形式之前还使用了一些其它的癔症概念,这里有必要提及一下。
类催眠癔症(hypnoid hysteria),它是由布劳伊尔与弗洛伊德在1894到1895年时使用的术语,用来表示在类催眠状态中找到其根源的癔症形式。
患者不能够在这些状态中将突然来到的表象整合到自身和自己的历史中。
这些表象因而形成了一个分离的、无意识的、易于激起病原性结果的精神性集合。
对于弗洛伊德而言,类催眠仅仅是在停滞性癔症,尤其是防御性癔症旁边的一个癔症形式。
这一看法导致了他对该癔症形式的限制并进而否定了相对于防御性癔症的类催眠状态的作用。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癔症概念是停滞性癔症(retention hyste-ria)。
它是一种由布劳伊尔与弗洛伊德在1894至1895年提出的区别于类催眠癔症和防御性癔症的癔症形式。
它的病原学特征由如下一个事实所给定:情感在不利的外部情势作用下不能够被渲泄。
停滞性癔症的概念的很快消失是因为弗洛伊德在希望考查到停滞现象之时他遇到了防御机制。
第三个是防御性癔症(defence hysteria)。
它是一种由弗洛伊德在1894至1896年引入的、区别于另外两种形式的癔症(即类催眠癔症和停滞性癔症)的癔症形式。
它被患者实施的反对极易激起不快乐情感的表象的防御性活动所规定。
当弗洛伊德认识到在每一个癔症案例中防御都起着作用时他就不再使用防御性癔症的术语及他所假设的区别。
上述关于癔症类型的解释引自planche et J.-B.Pontalis 所著《精神分析词汇》的有关条文。
根据上述关于癔症诸症状的形式的解释,我们可以将弗洛伊德的癔症理论归结为如下一个概略性图式:提问1. 什么是现实性神经症?答:现实事件引起的神经症,但是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期的性幻想仍然是其致病的根源。
2. 有强迫症与癔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有一种类似性,比如杨彦春博士对强迫症的分类中表明强迫症也可有抽搐和其它躯体症状,这与转换性癔症有相似之处。
3. 神经症性焦虑和现实性焦虑有什么区别?答:神经症性焦虑是纯粹的焦虑、是无对象性的,现实性焦虑是有对象的、是恐惧的、是应激性的。
当然在现实性焦虑中,有时候焦虑的对象也是一种替换,在此意义上它与神经症性焦虑在机制上有相似之处。
4. 现实的恐怖也有无意识的原因,对吗?症状1症状2症状n症状= 转换性+焦虑性 性幻想的压抑 俄底浦斯情结 一般人格结构答:对的。
5.癔症与少年期的经验有关吗?答:不仅有关,而且少年期的创伤性经验通常导致癔症的第一次发作,比如在杜拉的例子中。
6.癔症治疗是否采用心理治疗?答:精神分析最初的也是最有效的治疗对象就是癔症。
7.转换性癔症与焦虑性癔症有交叉吗?可以相互转化吗?答:在临床的水平上二者既可以同时存在,又可以相互转化。
8.二者都是力比多的特殊释放形式吗?答:是的。
9.药物使焦虑性癔症向转换性癔症转化,前者吃药后不焦虑但肢体的抽搐,对吗?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吃了抗焦虑的药物,从而使焦虑状态消失,但是病原性因素并未消除,从而导致了向躯体的转换和退行。
10、中国人的癔症也是性的?答:从症状上讲中国人的癔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是性方面的问题。
第四讲1999年3月22日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失语症(aphasia)。
自19世纪末以来,失语症的研究代表着科学的诸科学的汇合点。
弗洛伊德对失语症的研究属于最初的企图对该问题作出一个全面评估的努力之一。
在1891年弗洛伊德的《论失语症》(On Aphasia)出版之后,清楚地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且研究方法亦更精确的研究是由二十世纪另外几个哲学家、语言学家比如伯格森、卡西尔和雅各布逊等做出的。
伯格森Bergson(1859-1941),法国人,生命哲学的创立者。
著有《创造力的进化》(1907)、《精神的能量》(1919)、《思想与运动》(1934)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