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63高效课堂模式说课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意义1.3 教学方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概念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生态系统的实例教案章节二: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2.2 教学内容:物质循环的定义与特点物质循环的过程与途径2.3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动画等资料讲解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举例说明物质循环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教案章节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让学生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
让学生掌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
3.2 教学内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定义与特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3.3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动画等资料讲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教案章节四: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4.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内容。
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兴趣。
展望物质循环研究的发展方向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循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教案章节六:碳循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碳循环的主要过程。
6.2 教学内容:碳循环的概念与特点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作用6.3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动画等资料讲解碳循环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碳循环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教案章节七:氮循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第五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材分析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该节内容与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利用和供应有联系。
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什么?(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4)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5)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什么?一、碳循环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分布广泛;同时,碳又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到生物系统中,同时在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中碳元素又被释放到了无机环境中。
这种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碳循环。
1.2.存,不可分割。
因为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是能量以含碳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相四、探究内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课题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1、准备土壤实验组:土壤灭菌对照组:不做处理2、准备落叶实验组与对照组叶片数量与大小基本一致3、分别埋入落叶4、一段时间后,检测树叶分解情况课题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1、制备土壤浸出液2、加淀粉溶液3、浸出液静置一天4、加碘酒5、加斐林试剂及时训练典型例题例1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教学设计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课方案一、课标标准和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剖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应用)2、课程标准解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剖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剖析”为应用水平,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观点、原则;进行总结、推行;成立不一样情形下的合理联系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表现,碳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代表性循环,将生态系统各个组成成分联系起来。
以碳循环为例,总结得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义及其特色。
经过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特色,能够为剖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差别和联系确立基础,而且将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和能量流动有效地连接起来。
二、教材剖析1、内容剖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的第3节,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构造、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达及稳固性等知识,主要表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物质循环是生态学的要点,连接生态系统稳固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确立了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包含三部分:碳循环、物质循环的观点及其特色、能量流第1页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材由碳循环过程让学生商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色形式等内容,而且与能量流动作比较研究二者的差别和联系,并且加入了温室效应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让学生重视保护环境。
2、重难点剖析教课要点:剖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课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三、学情剖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必修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而生态系统的构造和能量流动是刚才学过的知识,因此从知识上看,学生对本节课所波及的内容有必定的贮备,经过问题指引、小组合作研究等活动,能够顺利达成本节课的教课目的。
从学生能力上看,高中学生已具备必定的阅读能力、察看力、思想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材中有些内容能够采纳自学和小组议论的方式来达到教课目的。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教案教学设计.do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本节课可以参考课本中本小节的引言所提供的思路进行:一是注意与上节课所讲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衔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二是体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由现象提出问题。
除了可以引用课本中列举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多举一些实例。
1 教材分析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需达到应用水平。
本小节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关于物质循环的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一个讨论题: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都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把主题带入课堂,接着通过碳循环过程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
关于碳循环,这是本小节的重点内容。
教材首先用碳循环模式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碳循环的过程,紧接着,精辟地讲述了碳循环的形式和范围,教材用较长的篇幅,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讲述了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
关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教材首先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概括地指出;二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接着辩论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关于探究性实验,课本中分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引导并设计了两个案例供参考,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本小节内容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第三章中新陈代谢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为基础,本小节是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基础,本小节对生态系统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在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生对这块内容可能会较难掌握,根据这一情况,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通过案例分析加以指导,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63高效课堂模式)教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浠水实验高中陈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并进行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探究。
方法与技巧:精心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归纳和对比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积极思考,主动自觉,全力以赴,享受学习快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教学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我探究五、教学用具:ppt、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展示点评质疑探究备。
不浪费一分钟,小组长做好安排和检查下面邀请点评同学闪亮登场。
注意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点评要求:1、点评同学要声音响亮,面向同学、仪态大方。
2、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下面的同学注意倾听、思考,关键内容做好笔记,有补充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大胆提出,力争全部过关。
解决疑难点。
4、请不要吝啬给点评同学以掌声哦探究点一:碳循环的模式图探究点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作出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探究点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往复循环联系1.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3.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够诠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了解碳循环和氮循环的重要性,以及与物质循环的干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机制,并能够将其与实际环境问题相联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包含图片、图表和动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准备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实际案例,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进行讨论。
3. 准备一些土壤、水和大气样本,以便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4. 准备一些关于碳循环和氮循环的基础知识,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进行补充。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和教室小结。
1. 课前预习:在课前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自行预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观点和过程。
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教室效率。
2. 新课导入:起首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接着提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什么?其过程如何?”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3. 知识讲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氮循环、碳循环等,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如何流动和转化的。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室小结:在教室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老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室上,老师应该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和需要掌握的内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生态系统结构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先介绍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然后引入物质循环的内容。
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能力,理解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及相互关系还比较陌生。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仍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示来辅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碳循环的过程。
(3)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
(2)通过构建物质循环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尤其是碳循环。
2、教学难点(1)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去向分析。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物质循环的概念;2.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过程;3.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构成;2.物质循环的概念;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2.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包括各种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土壤、水、空气等)。
3.活动一:物质循环的概念(1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物质循环是什么意思吗?请举例说明。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的概念。
4.活动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30分钟)5.知识总结(10分钟)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小组制作的海报,进行总结和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各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活动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
每个小组至少列举两到三个例子,并展示给全班。
7.案例分析(15分钟)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例如:森林砍伐导致土壤侵蚀、化肥使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8.激发情感(10分钟)通过观看一些环境保护的视频片段或播放相关歌曲,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学生,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写下自己的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参加小组讨论和海报制作的情况;2.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的合理性;3.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五、拓展延伸:请学生每天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举行一次环保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观察和解决方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的第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3章的主题是“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群落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物种,各个物种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并形成稳定的天然群聚。
群落在自然界并非是孤立的,群落中的物种与所处环境也存在相互作用,并与环境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从整体上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认识如何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理解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和做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生态观、系统观、物质与能量观、信息观等生命观念,并为学习第4章“人与环境”打好基础。
本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碳循环的过程,概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承担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2.2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2.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
2.2.4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题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碳循环、生物富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问题探讨”以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的胡杨为素材创设情境,问题一引导学生思考胡杨死亡后,为何不会腐烂,该问题涉及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问题二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物质组成的差别,其原因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是有关的。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物质循环,由此可顺利引人本节内容。
引言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CO₂分子离开人体后的去向,想象碳是怎样进入体内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理成章地引入对碳循环的探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doc教案章节: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物质循环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
2. 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3. 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物质循环的含义,阐述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4. 分析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讲解物质循环的途径和机制,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5.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物质循环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物质循环应用的理解。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能量流的特点。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效率和限制。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能量流的特点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效率和限制。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能量流的特点:解释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阐述能量流的特点。
3. 讲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讲解能量流动的途径和机制,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课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2.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教法与学法教法:课前导学、启发式讲解、分析与归纳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4能量流动的特点2.引入新课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讨论:生物为维持生命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为什么这些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循环 3.碳循环出示“碳循环模式图”投影片;1知识背景:光合作用)(22O CH CO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2)(CO O CH −−−→−有氧呼吸2分析碳循环模式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②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化能合成作用③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CO2④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 含碳有机物;传递渠道 食物链网 ⑤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⑥碳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形式 CO2⑦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师生归纳4.物质循环 1提问:①我们所讲的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②除了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了解氮循环和水循环,理解物质循环发生在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无机环境CO 2生物群落有机物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2归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生态系统:生物圈 物质:化学元素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化循环;3物质循环的特点思考: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 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特点:全球性,循环往复 5.温室效应 提问:1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 2减少,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 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将带来哪些危害呢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我们应该如何缓解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投影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的图,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7.联系生活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某农户有如下经营模式:肥料买水稻猪肥料买桑蚕饲料买鱼请你根据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建立新的经营模式,使农户减少投入,从而增加收入;画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8.小结1物质循环的概念2特点:全球性,循环往复3实例:碳循环4与能量流动的关系9.练习7.5探讨、分析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解决的办法教师提问:1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的呢请大家思考问题: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将带来哪些危害呢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呢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7.6分析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师投影:先投影空表格,再补充。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 讲解物质循环的定义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与家长讨论,了解自己生活中参与的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
教案章节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2. 让学生理解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2.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与家长讨论,了解一种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案章节三:碳循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2. 让学生理解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2. 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与家长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教案章节四:氮循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2. 让学生理解氮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2. 氮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氮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与家长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教案章节五:水循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整个高中生物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接着详细阐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意义。
在物质循环部分,重点讲解了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教材内容编排逻辑清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2)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篇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2. 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3. 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准备:1. 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和实例图片;2. PPT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如何循环利用的吗?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对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呢?”探究:2. 使用PPT介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解释生物体的营养需要如何满足,以及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式,能量和有机物如何从一个生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生物体。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图片,详细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4. 进一步讲解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探讨物质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以及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拓展:5. 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
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能够参与到物质循环的保护中去?”鼓励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化学品的使用等。
小结:6. 通过简短的小结,强调物质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自主查询并了解某一种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2. 布置作文题目:“我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开始,保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方案。
教学提示:1. 引导学生将生物体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行区分。
2. 强调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持续运转的重要基础,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息息相关。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选3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及其重要性;2.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对稳定性的影响;3.掌握什么是生态平衡及其维持机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优质课教案
舒才有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发现问题:温室效应。
师:从CO2的来源和去路分析温室效应的原因
师:根据原因找到相应措施
师:物质循环的全球性把我们大家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生: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生: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寻找新能源,植树造林
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有两个。一是碳循环的过程,同学们要理解CO2等物质通过光合呼吸微生物分解等途径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并能够进行应用。二是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他们有共同的渠道,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的。
(师巡回指导)
师:好,时间到。我发现同学们很有创造性和逻辑性,都完成的不错。我们请同学上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成果。
师:很好。刚才这位同学构建的循环是否合理完善呢?我们再请一组同学来点评一下。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生:碳元素
生: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生:二氧化碳
生:有机物
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循环图
学生互评,补充循环图
师:学习了物质循环,结合前面所学的能量,作为生态系统主要的两大功能,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思考回答问题:
①在物质循环的图上画出能量流动过程
②草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碳循环的过程、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其中教学重点是碳循环的过程,教学难点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物质运行的角度来探讨生态系统的功能。
由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所以本节课对于充分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在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生对这块内容可能比较难掌握,根据这一情况,对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通过案例分析加以指导,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力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碳循环的过程【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时间安排2课时七.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那么大家回忆一下:问题串: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在哪里?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4.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5.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师:大家对能量流动的内容掌握得很好。
同学们在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否发现,能量的流动是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变化又是怎样的?物质变化与能量流动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正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讲课稿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说教材1.1说教材地位: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二生物第八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材第八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体现了宏观的生态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本节内容以第三章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为基础,同时也是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基础。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对学习生态系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2说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生态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的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和功能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3.1基于碳元素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学生通过对碳循环的过程分析,可以归纳物质循环的特点。
所以将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是作为本节课的重点1.3.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过程抽象,复杂。
所以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2.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2.1.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循环的规律。
2.1.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2.2通过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探究,使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2.2.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2 能力目标2.2.1 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2.2通过学习温室效应的形成及人类的危害,发展学生推理,联想和思维迁移。
2.2.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对自己所特有的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2.3情感目标2.3.1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生态系统的深入理解。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引入能量流动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在物质循环部分,重点介绍了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这为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较为抽象,涉及的概念和原理较多,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2)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点三:能量流动与物质 循环的关系
③5分钟后,老师出示“展 示分工”,组长注意幻
探究点四:我们作为地球的 主人,能够为我们的家园
灯片的切换 ,帮助小组 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成员展示最佳答案。
为什么?
环节二:课中探究
步骤四
展示要求
展示点评
要求:
展示:
质疑探究
1.将讨论结果展示在规定 位置,注意字迹工整。
展 题目 示
位置
分值
2.展示内容上边必须写组
组
别 3.其他同学快速整理落实
讨论结果(书面)。
探究 点一
1 前黑板 2
5
4.没有安排任务的为点评 组,点评组同学注意
探究 点二
3 小黑板
5
观察展示结果,做好 点评准备。
探究 点三
4 小黑板
5
不浪费一分钟,小组 长做好安排和检查
探究 点四
抢答
1
环节五: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CO2、碳酸盐
②生物群落中的碳?
含碳有机物
处理学案 掌握基础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 ①碳是如何由无机环境进入生产者?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是如何由生产者进入消费者? 动物摄食
③碳是如何由生产者、消费者进入分解者? 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排出物
④碳是如何由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 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该节内容与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 的能量利用和供应有联系。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以碳循环为例,分 析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循环。说明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的 关系。并进行土壤 微生物分解作用的 探究。
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 的物质循环。并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的关系。
2、精心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运用 归纳和对比的学习方法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 的关系。积极思考,主动自觉,全力以 赴,享受学习快乐
环节二:课中探究
步骤二
一、碳循环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①无机环境中的碳?
环节一:课前自学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 自主完成预习案部分 。通 过阅读教材,掌握本届基 础知识。
环节二:课中探究
步骤一
问题探讨 明确目标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 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 提供的。
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
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 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 活动所耗尽?
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
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环节二:课中探究
步骤三
合作探究·成就你我
合作要求
探究方向
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
①小组分别讨论三个探究 探究点一:碳循环的模式图
点,小组长注意控制时 探究点二:土壤微生物的分
间。
解作用
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做好 记录,准备向点评同学 提问。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教学方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教学反思
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自我探究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教学方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教学反思
四
教学过程
环节一
课前自学
环节二
课中探究
环节三
课后检测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步骤五
问题探讨 处理学案 分组合作 展示点评 拓展提升 明确目标 掌握基础 讨论解疑 质疑探究 总结升华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教学方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教学反思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教学方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教学反思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 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 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
点评要求
1、点评同学要声音响亮,面 点评
向同学、仪态大方。
探究 点评 分
2、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 内容 组 值
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下面的同学注意倾听、思
探究 点一
5
5
考,关键内容做好笔记,有补充 探究 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大胆提出, 点二
6
5
力争全部过关。解决疑难点。 4、请不要吝啬给点评同学以
探究 点三
7
5
掌声哦
探究 点四
8
5
探究点一
碳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生产者
呼光 吸合 作作 用用
无机环境
消费者
分解者
探究点二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 烂的吗?
作出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实验设计:对照组:对土壤高温处理
实验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 度小于对照组 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方法与技巧
精心思考,合 作探究,学会 运用归纳和对 比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碳循环平衡 失调与温室效应 的关系。积极思 考,主动自觉, 全力以赴,享受 学习快乐。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
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生物圈
。
生物群落 。
2.特点
全球性
、 循环往复
。
指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 全球性,因此又叫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
本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
探究点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过程
沿食物链(网) 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 反复循环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三
教学方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教学反思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 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 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 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 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通过讨论, 引起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 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知 识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部分内 容进行探究基本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