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本质
幼儿园课程论述题
论述题1.试论述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答:幼儿园课程是教育工作者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计划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情景中组织和实施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总和。
要能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这种实质,我们必须确认以下几点:第一,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第二,幼儿园课程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
第三,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形式多样的活动。
2.结合实际论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答:幼儿园课程在整体上和整体中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教育机构的课程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具有基础性;(2)幼儿园课程内容以直接经验为主;(3)幼儿园课程实施方式的生活性和游戏性;(4)幼儿园课程结构具有开放性。
3.试举例说明成熟学说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答:成熟说一直以来都对幼儿园的课程产生过直接的影响:首先是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即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看法。
儿童观又是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从整体上左右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的决策;其次,影响着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选定。
根据成熟理论,幼儿园的课程在考虑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时,一定不能忽视儿童的成熟水平和遗传信息所决定的发展顺序,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的可能性来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进度。
教师应该更加注意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应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而不要人为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3.结合实际说明认知学派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答:一般来说,人们从皮亚杰的理论中受到的启发主要有:(1)认为知识是儿童通过和物体的相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的,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知识灌输进行了批判。
认为教学中应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对物体的操作,这直接影响了课程的实施策略,环境的设臵和活动区域设计成为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2)受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人们更加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教育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课程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课程概述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做到:1.能解释下列概念的含义:课程、幼儿园课程;2.理解幼儿园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3.了解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4.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
思考题1.什么是课程?课程的本质: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个人成长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学习或实现可期望的身心发展而计划、选择和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各种教育机构中,课程是由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评价构成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体系。
2.试述几种基本的课程本质观。
(1)课程是学校计划或安排的学生学习的科目这种课程本质观认为,课程就是学校或其他的教育机构的教育者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设立的,供学生学习的各门具体的学科。
强调了学习有组织性的内容。
而组织内容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
这是普遍被认同的一种课程观。
(2)课程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这种课程本质观认为课程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各种形式的个人经验。
把课程的本质和儿童的经验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
强调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陈鹤琴、张雪门等人都采用这一课程本质观来开展幼稚园课程实验,制定幼稚园课程标准。
(3)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以目标的维度来定义课程的思想起源于美国的课程学者博比特(bobbit)和查斯特(charist)的课程工学,后经泰勒(taylor)等人的发展,这种把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看作是课程的观念渐趋完善。
强调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课程设计。
(4)课程是学校的教学计划。
这种课程本质观把课程看作是教学计划或培养人的蓝图。
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
它是在课程学者们力图纠正课程“科目说”失之过窄,而“经验说”失之过宽的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课程观。
强调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科学设计。
3.课程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1)根据课程的本质不同划分:A、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的文献综述现今幼儿园教育教学应逐渐褪去“上课”的色彩,还自身以本来面目。
这一变化不应只表现为人们不再提“课”而改提“活动”,还应将幼儿教育的新理念落实在行动之中。
当前的问题是,由于不太清楚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幼儿园“活动”一词用得太“泛滥”,如“幼儿园活动课程”“学科活动”“领域活动”“活动方案设计”等;有许多冠以“活动”名义但实质进行的却是“上课”,如“语言活动”和“语言课”本质上并无二致;还有的“活动”有名无实,一般是老师在卖力地表现,幼儿是自愿与不自愿地模仿,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上却是“走过场”,幼儿在其中难能有所发展。
此外,在课程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幼儿园课程的名目繁多,层出不穷。
幼儿园课程多元化固然是一种进步,但也对教育条件尤其是人员的素质构成了一种挑战。
许多地方在对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缺乏根本了解的情况下,就人为地定一套课程,并在幼儿园实施,似乎有太多的随意性。
幼儿园课程开发必须科学、严谨地进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切实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一、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的课程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先不妨作一个简短的历史分析。
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以幼儿自由的自我活动为幼儿园课程的实质,虽然带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却采用了适合于幼儿的教育方式,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纪元。
此后,幼儿园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方以“知识—学科”为取向,另一方以“活动—经验”为取向,前者以社会文化知识的传递为幼儿园课程的首要任务,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从学科知识中寻找资源,从而容易忽视社会现实生活中广博的学习内容,后者则强调幼儿园课程以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获得的经验为内容,尤其重视儿童通过自身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多年来,这两大“阵营”既坚持自身的哲学传统,又相互妥协,各自分化出多种课程模式,但至今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摆正儿童与课程的关系。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幼儿园课程应考虑社会、知识和儿童这三大因素,我们似乎应“均衡地”考虑它们,却找不到这样一个“平衡点”。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实施
——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性质所引起的主观体验。 (3)胜任感体验/成就感
——对自己能力的体验 (4)幽默感:
——由嬉戏、玩笑、诙谐等引起的快感。 (5)驱力愉快
——身体活动的需要和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
❖ 任何游戏活动中,前三种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成分和 构成因素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1、儿童的外部行为表现
❖ 第一,表情特征 ❖ 第二,动作特征 ❖ 第三,角色扮演 ❖ 第四,言语特征 ❖ 第五,材料特征
第一,表情特征
非游戏的表情特征
游戏的表情特征
愤 哭 厌烦 茫然 专注 平和 微 嬉 夸张 放声
怒
无聊 发呆 认真 轻松 笑 笑 变形 大笑
第二,动作特征 游戏动作的三种基本类型:
塑胶地
室外游戏环境的要求
室外游戏场地的区域结构
❖ 室外游戏场地应配备必要的游戏活动设施。 ❖ 室外活动场地不应是一块空地,也不应是一些活动设
备和游戏材料的任意置放,它在教师的观念中,应该 是一幅“隐形”的、富有教育理念的游戏结构图。 (参见“户外游戏场地的区域结构”图)
室外游戏设施及材料
室外小型游戏材料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作息最度的安排上,上午和 下午都可相对地各安排一段较长的自选游戏和自由 活动的时间,都应在1个小时左右,并在制度上加以 保证。
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及零散时间,也可尽可能地利 用起来开展各种游戏。
空间准备
❖创设丰富多样的室内室外游戏活动环境。
❖ 室外游戏环境的要求
❖ 室内游戏环境的要求
案
案例三的分析:
例 分
析
❖ 案例三的课程实施取向是课程创生取向。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简介张宗麟(1899~1976), 浙江绍兴人,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
他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当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
早年曾师从陶行知、陈鹤琴学习教育,后来协助陈鹤琴研究幼儿教育。
张宗麟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 被后人编辑为《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
幼儿教育课程思想是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幼儿园课程本质的探讨,以及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编制方面的研究, 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 是我们继续进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文献。
(一)课程的本质是活动与陈鹤琴、张雪门的课程本质观相比,张宗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更为宽泛。
他指出,“幼稚园课程者, 由广义的说之, 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集,31)它包括“一切教材, 科目, 幼稚生之活动。
”(同上)关于幼稚园课程的划分, 他认为有两种情况。
一是按照儿童的活动划分,课程包括五个方面:(1) 开始的活动,即幼稚生初入园时必须养成的习惯, 也就是人生最基本的习惯, 如放手巾、认识教师和同学,以及初步的礼节等;(2) 身体活动,既强健身体的习惯与技能, 如各种卫生习惯、跑步、跳、爬等;(3) 家庭的活动, 如反映家人之间的关系、礼仪,以及家庭事务的活动;(4) 社会活动,即养成公民素质的教育活动, 包括各种节日、同伴关系的活动等;(5)技能活动,是培养儿童适当表现自己的活动。
另一种是按学科划分课程。
具体划分为音乐、游戏、故事、谈话、图画、手工、自然、常识、读法、识数等十个科目。
其中每一个科目又包括一些小项目。
如音乐包括听琴、唱歌、节奏动作、弹奏乐器,游戏包括个人游戏和团体游戏, 故事包括听、讲和表演,图画包括自由画、写生画和临摹画,手工包括纸工、泥工、缝纫及竹木,读法包括认字、短句故事等。
“总之, 无论以儿童活动分类或以科目为课程之单位, 教师决不可拘泥于某时当教何种课程, 致使贻削足适合履之讥也。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规定的。
明确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利于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大方向。
性质①基础性。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可以从教育体制和人的发展这两个角度来认识。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这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载体。
幼儿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整个基础教育乃至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石。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
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迅速发育,心智逐渐萌发,个性开始萌芽。
他们的自然生命正在接受人类社会文化的熏陶,进行着社会化的过程。
这一阶段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不仅影响幼儿当时的发展,更会影响幼儿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
因而为幼儿提供学习经验的幼儿园课程,其基础性不言而喻。
②非义务性。
幼儿园课程虽然是基础性课程,但是由于学前机构教育的非义务性质,幼儿园课程也具有非义务性。
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不是所有适龄幼儿都必须学习和完成的“任务”,不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幼儿园教育以及幼儿园课程的非义务性,使得幼儿园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虽然这种灵活性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国家有关的教育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为依据,但毕竟给教师和其他课程工作者留出了巨大的创造空间。
③启蒙性。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地位,与幼儿园课程的启蒙性息息相关。
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体发育迅速,好奇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都为他们探索周围奇妙的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作者:徐越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8期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活动,是幼儿的活动,是具有潜在性和生成性的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活动幼儿园课程是指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手段或是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课程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及课程实施等要素组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和启蒙性、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和浅显性、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和经验性等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其独有的特点,那么,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一、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活动与其说幼儿园课程是一种课程,不如说它更趋向于是一种活动。
幼儿园课程没有明确的学科之分,具有整合性、全面性的特点。
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需要能够调动多感官、促进多方位发展的整体的、全面的而非逻辑性强、深奥抽象的某一学科或某一类知识。
因此,采取具有灵活性的知识经验并加以灵活的组织是幼儿园课程的必然选择。
活动是指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其本质即人及物体的运动。
活动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的特征与幼儿园课程在本质上达成了完美的契合。
因此,将幼儿园课程视为一种活动似乎比将其视为一种课程要更加贴近幼儿园的实际,在幼儿园中,许许多多的活动共同构成了幼儿园课程。
二、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活动幼儿园课程在本质上是幼儿的活动,这一观点是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所达成的共识,诸如张雪门,陈鹤琴等大家也都持有这一观点,张宗麟更明确的指出,“幼儿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活动也。
”[1] 。
首先,幼儿园课程是因幼儿而产生的。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在一个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理念常常体现在课程文本的编写说明,或隐含在课程文 本的各个方面中。课程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就有可能在 课程理念的统合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
三、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所提供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具有 不同于其他学段课程的特质。总的来说,幼儿园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质: 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b.数学;c.科学;d.历史;e.外语。 ⑨ 课程是思维水平(基于人的经验)的各种可能的发展。这种思维水平并不显示为结论,
而是对结论所依赖产生的过程,它必须保证这些结论(作为真理)是有依据或有效的。
对以上的课程概念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四类: a) 课程即知识:认为课程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水平,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等编排的教与学
属于此类)
二、课程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关于课程类型的划分方式有以 下几种: 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 育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 心课程、活动课程等。 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将课程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 性课程。 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 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当前幼儿园课程开发中存在教师因缺少正确的儿童观、儿童学习观及课程观,缺少明确 的课程信念,致使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出现形式主义、拿来主义、盲目跟风等问题。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园课程》第⼀章幼⼉园课程概述第⼀章幼⼉园课程概述⽬录结构:第⼀节课程概述 (2)⼀、课程的定义 (2)(⼀)课程的词源 (2)1.课程 (2)2.curriculum (2)(⼆)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2)(三)课程定义的⼏个维度 (2)1.学科(领域)维度 (3)2.经验维度 (3)3.⽬标维度 (3)4.计划维度 (3)⼆、课程理论 (3)(⼀)课程理论的构建 (3)(⼆)课程理论的⼀些基本问题 (3)1.课程的价值取向 (3)2.⼀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3.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3)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第⼆节幼⼉园课程概述 (5)⼀、幼⼉园课程的特点 (5)⼆、幼⼉园课程的要素 (5)第⼀节课程概述⼀、课程的定义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
每⼀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课程的词源1.课程2.curriculum(⼆)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然各异,从⽽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象。
(三)课程定义的⼏个维度课程的定义种类繁多,将其归类,主要围绕以下⼏个维度界定课程的定义:课程对课程的词源作⼀追溯,可以发现中⽂中“课程”⼀词始见于唐代。
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全书·论学》中多次运⽤课程⼀词,其课程的含义与当今⼈们对课程的理解已经相接近。
curriculum 在英语中,课程(curriculum )⼀词来源于拉丁语“currere ”,⽤名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跑道”即“学程”(course of study ),课程的含义是为⼉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的含义是⼉童对⾃⼰学习经验的认识。
计划维度课程定义⽬标维度经验维度学科(领域)维度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这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如我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中世纪初的欧洲,学校有⽂法、修辞、辩证法、算术、⼏何、⾳乐、天⽂学等七艺,⽽西⽅现代学校的课程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建⽴起来的。
《幼儿园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51学时开设学期:第4学期开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幼儿园课程论》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
作为专门研究幼儿园教育理念和实践之间的转换过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评价、当代有代表性的课程方案以及早期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以及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通过课堂讲授、幼儿园见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全面地了解课程的基本要素,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准确地表述、辨别或再认。
2.深刻领会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相关理论、原理、原则的基本内涵,能够达到举例说明,归纳核心内容,正确阐释。
3.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来分析、说明、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当代有代表性的课程方案及早期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5.尝试参与课程设计,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6.了解园本课程的内涵和基本开发流程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1.充分考虑师范学院学生学习的特点,根据各章教材内容特点,做好教学资源优化设计,使讲授、自学、讨论、实践等各种形式相互结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加强学法辅导,帮助学生运用好多种媒体教育资源,指导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学习,呈现生动形象的信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本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开发幼儿园课程,用适当的课程价值取向完成相应的活动设计任务。
4.鼓励学生将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运用于教育实践,并开展教育反思,帮助改进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归纳幼儿园课程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 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 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一日活动的总和。
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应该把握两个基本观点: 1、把课程作为一个系统看待,它是由多个要素、多层关系
缺点:这种课程观,容易割裂知识之间的联 系,忽视变化的经验,过分注重学习者是否掌 握了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很难照顾到学生 学习知识的不同方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 生个性的差异。
(二)“课程即经验”
优点:这种课程观,扩大了课程内容的范 围,不仅重视学生实际获得的经验,而且重视 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能够考虑学生的兴趣和 需要。
(二)幼儿园课程的兼容性——一方面要将继承和 创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 从相关学(如教育哲学、发展心理学、人类发展生态学、 教育心理学等)的理论发展中寻找培植自己的根基大气 层必需的理论营养,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体系的科学化。
四、隐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因素P10
(一)隐性课程的含义: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主要内容: ➢ 课程的本质 ➢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第一节 课程的本质
一、什么是课程? (一)了解“课程”的来源 1、在我国关于“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宋 时期,最初的含义是指学习的进程。 2、国外关于“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原意指“跑道”。用来规定赛马者的行程。 3、教育家斯宾塞首先将“课程”述语引入 教育领域,用来说明“学习内容的进程”。此 后,“课程”一词被西方学者普遍使用。
这种课程观容易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忽视变化的经验过分注重学习者是否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很难照顾到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同方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个性的差异
幼儿园课程模式
这类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知道教科 研对幼儿园发展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也具备一 定的研究力量和条件,只是不能把课题研究与幼 儿园教育实践、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知道 为什么要进行科研活动,没有弄清科研与教育实 践、科研与创新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研究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和量力而行的工作态度,以及磨杵 成针、楔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最先将模式一
词引入到教育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
斯(B.Joyce)和韦尔(M.Weil)。
•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
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
计划。” 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
二、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
背景
•
纵观我国幼儿园课程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过程:
• 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针对当时幼儿园课程洋化、奴化的 现状,提出举办中国化幼儿园的十五条主张,并在南京鼓楼幼稚 园创立了以整体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的单元教学;
• 20世纪50年代,我们学习前苏联的分科课程;
例如:
(1)只是在教育活动安排或计划表的“学科”(领域)二字后 面加上“游戏”两个字,使之变成音乐游戏、美术游戏、 科学游戏,就说自己是在实施游戏课程;
(2)在一个活动设计中涉及两个学科(领域),就称之为综合 教育活动了;把幼儿的绘画工具,图书等集中在一起,再 在相关位置贴上一张小纸条就变成了美术区、阅读区,成 区角活动了;
①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 ; ②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 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 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
(4)教师的作用
创设环境和条件,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升儿童行为 的动机,使儿童能积极投入活动中去;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目录
01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 念
02
二、幼儿园课程的本 质
03
三、幼儿园课程的设 计原则
04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 践案例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演示将从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本质、设计原则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展开论述, 以期深入探讨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案例
1、主题活动:通过设置不同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探究,培养幼 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等。例如,“春天来了”主题 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绘画春天、表演春天等活动,帮助他们 了解春天的特征,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区角活动:通过设置不同的区角,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与材料,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经验与成长。例如,在“益智区”中,幼儿可以通过拼 图、搭建、数独等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阅读区”则可以为 幼儿提供丰富的图书与安静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在幼儿园课程审议中,经验本质是评估课程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经验本质 的是幼儿在课程中获得的实际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它强调幼 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通过直接的经验来学习和理解世界。
经验本质的幼儿园课程审议,以下几点:
1、经验的连续性:评估课程是否能够提供给幼儿连续的经验,使幼儿能够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知识和技能。
2、经验的广泛性:评估课程是否能够提供给幼儿广泛多样的经验,以促进 幼儿多元化的发展。
3、经验的深度:评估课程是否能够提供给幼儿深度的经验,使幼儿能够对 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有深入的理解。
幼儿园课程概论修改版
幼儿园课程概论一、填空、单选:1、“课程”在我国始建于唐代。
2、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3、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
4、博比特是目标模式的创始人,提倡“活动分析法”,他于1924年出版了《怎样编制课程》一书。
5、在此过程中,“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创立的“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
6、课程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
7、科目设计强调的中心是分开的科目,主要哲学基础理论是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哈里斯、罗伯特·赫钦斯。
8、经验中心设计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进步主义运动时期,强调的中心是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主要哲学基础理论是进步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拉格、舒梅克等。
9、生活情景设计强调生活功能或生活状况,它强调的中心是生活(社会)问题,主要哲学基础理论是改造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和麦金。
10、如我国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目的的规定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如我国1996年3月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促进起身心和谐发展”。
12、2001年6月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有明确的目标。
13、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总原则,在生活活动的实施中体现尤为明显。
幼儿园课程论 第一章 课程的本质
第一章课程的本质一、课程曾经是什么(一) 课程最初是什么(二) 课程后来是什么(三) 从“课程”到“潜课程”说明了什么二、课程应该是什么) 从课程概念的变化看课程本质观(一课程本质所涉及的方面(二)(三) 课程本质的概念化) 课程结构是什么一(课程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二课程结构与活动结构的关系) (三课程是什么?这个命题概括着课程的本质。
要研究课程的有关问题,首先必须回答课程“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课程“集中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
”①课程是“教案内容的系统组织”,是教育价值实现的手段。
课程既是一个被研究的领域或对象,又是具体化的实践过程。
它既有长远的过去,又仅有短暂的历史。
从微观来说,它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相关;就宏观而论,它关系到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
对课程作评说,的确难于一言以蔽之。
但是,所有上述,都从不同侧面反映着课程的特剖析课程概念发展史,是探索课程本质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曾经是什么课程概念集中地概括着课程的本质。
这种概括,既反映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认识水1 / 15平,也反映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认识过程。
透过对课程本质认识的水平特征和过程特征,可以看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哲学、心理等诸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简言之,课程最初的含义) (一“课程”,作为实践过程,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是早已有之。
原始社会,年长者向儿童传授捕渔、守猎、民俗传统等,即属课程活动。
我国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办私学,因材施教,弟子三千,就是课程实践的例证。
课程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②不仅如此,当时还出现了关于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记载。
比如《礼记·内则》中就有:“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外就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等。
在国外,古希腊的苏格拉底(Scorates,前469~399)运用“产婆术”对其学生授课,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个儿童的本质价值内容,使儿童内在的固有人性能够充分地展开。
幼儿园课程质量的保证——基于经验本质的幼儿园课程审议
幼儿园课程质量的保证——基于经验本质的幼儿园课程审议●张晗*摘 要:儿童的生长是靠经验的获得来实现的,幼儿发展回归经验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重要方式。
本文基于经验交互性与连续性的特征以及幼儿获得经验的机制,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前、中、后的全过程进行审议,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审议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学前教育 经验 幼儿园课程 课程审议 交互性 连续性 过程性*张晗,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课程审议就是通过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商议并作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1]幼儿园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大纲,其具体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也要因地制宜、因园施教,因此更需要通过审议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课程审议特指以幼儿园课程开发为目的的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课程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的过程。
[2]一、幼儿园课程审议应指向幼儿经验获得儿童的发展源于经验的获得,是儿童通过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有益经验来实现学前教育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园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就是源于经验、经由经验、为了经验,指向幼儿经验获得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因而,幼儿园课程审议必然要从经验的本质以及幼儿有效经验获得的机制出发。
二、幼儿园课程审议应基于经验的本质幼儿园课程审议要指向儿童经验获得,就要从经验的本质出发。
什么是经验?幼儿如何获得经验?这是幼儿园课程审议时必须明晰的概念。
(一)经验的内涵1.经验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交互性真正的经验都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相互作用。
[3]经验的效果与价值既不单方面取决于经验所及的环境本身,也不单方面取决于经验者自身,它取决于经验者与经验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
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促使教师同时关注到学习内容和儿童主体
幼儿园课程作为活动这一本质属性,是由幼儿的 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的性质共同决定的。 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更需要通过活动来充分发展 幼儿自身,以满足儿童期的自我存在需要,通过 发挥儿童期的独特价值来积蓄儿童将来学习与生 活所需的能量。
问题对于幼儿思维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只 有有问题才有探索,只有经过探索才会有 问题的解决,只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儿 童的思维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问题—解决”活动对幼儿的能力提出了 强有力的挑战,构成了幼儿的“最近发展 区”,使课程富于挑战性和刺激性,从而 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解决”活动的本质决定幼儿园课 程是发展性的,幼儿园课程只有成为幼儿 “问题—解决”活动才有意义。
二、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的活动 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的“问题—解决” 活动
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为谁而设的?它属于谁? 眼下的课程真得是幼儿感兴趣的和关心的 吗?幼儿现在需要它吗?它怎样与幼儿发 展水平相适应?
???
陈鹤琴曾说过,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的。 课程的最终成效取决于儿童自己做了些什 么,而不是教师自己做了些什么。因此,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就在于首先它是幼儿的, 其次才是教师的。
便于教师容易掌控
突出了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活动不只要注重活动的外在形式和过
程,更要注重活动的目的,预期的结 果,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 使得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更加明确。
这里所谓的各种活动,即《幼儿园工作规 程》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 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 程” 凡是能够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能够帮助 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 “上课”,还是游戏、生活活动,都是幼 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成分。
幼儿园课程就同时具备了两个彼此依存的 特性:
一是对于幼儿行为而言的亲历性 二是对于教师行为而言的支持性
儿童亲历课程就是儿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 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 己的手和脚来探索世界,借以获得理解性的知识。 譬如,关于“蚯蚓的生活环境”的知识,当教师 在课堂上告诉幼儿蚯蚓生活在土壤里时,幼儿或 许半信半疑,或许迷信地接受这一信息,然而他 并没有自己的理解,但当幼儿自己从土壤里刨出 蚯蚓时,他不仅明白了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而且 实际感受到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如土壤的温度、湿 度、软硬,还可能发现蚯蚓在土壤里是蠕动的。 他享受着发现的喜悦,他会因为亲历而印象深刻。
பைடு நூலகம்
幼儿园课程必须具有有效性与发展性。这 样的课程能使幼儿的思维得以充分而必要 的发展。
支持性的行为则言明幼儿是课程的主体, 教师适时地提供各种帮助、建议与鼓励性 评价,甚至与幼儿共同完成工作。教师的 行为是平等的、合作性的,而非明确的规 范、控制与防范。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 的支架行为值得我们借鉴。
张宗麟指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 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