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降水试验报告
降水作用实验报告总结
降水作用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降水作用实验旨在探究水蒸气凝结形成降水的过程,并观察降水的形态和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降水的形成机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首先,在实验中我们运用了加热过程来使水蒸气生成,并通过冷却使其凝结成液态水滴,模拟了大气中水蒸气的凝结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当水蒸气与冷却的表面接触时,会形成小水滴并逐渐聚集,最终形成降水。
我们还注意到,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速度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凝结速度会更快,形成的水滴也相对大一些。
这说明湿度是决定降水形成速度和降水量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们观察到降水的形态可以有多样性,包括细小的雾滴、粗大的雨滴和冰雹等。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导致水滴的凝结方式不同所造成的。
例如,在较低温度下,水滴可能会凝结成冰晶,形成冰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降水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加深了对大气中水循环的认识。
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降水,我们也明白了降水对自然界的影响和重要性。
总之,本次降水作用实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了水蒸气的凝结过程和降水的形成原理。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降水形态
和性质,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这些结论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大气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试验方案
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5月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审定人:范士凯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5月目录1、工程概况 (4)2、勘察试验目的 (4)3、场地地层情况 (5)4、试验依据及主要采用的规范 (7)5、试验方案 (8)6、抽水试验质量目标及其保证措施 (12)7、主要设备、材料、人员组织及工期计划 (13)8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5)9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内容 (16)附图:1、试验井(孔)平面布置图2、试验井(孔)结构设计图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洪山广场站。
洪山广场站整体呈倒置的“A”型,二号线车站上下行线重叠布置于广场中南部,四号线车站上下行重叠布置在广场中部下穿地下通道以西。
车站起点坐标为X: 381026.16,Y: 531628.39。
终点坐标为X: 380857.23,Y: 531645.60;起点里程为右AK18+547.44m,终点里程为右AK18+717.44m,总长度为170m。
宽度方向为不规则布置,总建筑面积17320m2。
拟建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洪山广场站基坑局部区段含粘性土砾砂层采用深井降水方案,为查明该区段水文地质情况,为今后降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受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18标(洪山广场站)项目部委托,由我公司对该区段进行降水试验工作,按项目部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编制本降水试验方案。
2、试验目的本次进行专门降水试验,拟查明并提供如下有关资料:2.1 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类型。
2.2 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2.3 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层的渗流特性、水位动态,并提供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静水位(Ho)等参数。
2.4 提出合理的单井出水量建议值。
3、场地地层情况根据场地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地层情况如下:(一)地质情况拟建洪山广场站地处长江Ⅲ级阶地地貌。
谷物冷却机降水降温试验报告
通风 降水时 , 由于大气绝对 温度 高 , 果不 明显 , 效 反而
升高 了粮温 。如 果不及 时进 行降温 降水处理 , 必然会
1 3 1 分 区降温 降 水 、. 逐 区降温 降水 。
将仓 房 4个 通 风 道 分 为 东
北 区 、 南区 、 东 西北 区 、 南 区 , 用分 区冷却 的方 法 西 采
为 4 0mmx3 0 mm× 10r , 板 开孔 率 为 2 7 5 O n 孔 5
~
从表 1 以看 出冷却 1 ~ 1 可 2 6h后 , 层粮 温 下 上 降 1 。 中 、 层下 降 2 。 冷却 2 ~ 3 ~2 C, 下 ~3C; 7 0h后 , 上 、 下层粮 温 同时 下 降 6 中、 。 右 ; 却 4 ~ 4 C左 冷 2 8h 后 , 温平均 降到 1 ~ 1 全 仓平均 下 降 了 1 ℃ ; 粮 3 4C, 1 每区冷 却结束 7 2h后 , 测的 温度与 冷 却 结束 时检 检
1 . , 4 1 平均 粮温 2 。 杂 质 0 8 。 4C, .
1 2 设 备 和 仪 器 _
1 2 1 广 东 生产 GL .. A一7 8型 谷物 冷 却机 1台 , 功 率 为 7 w , 风量为 5 0 n/ 。 8k 送 3 0r。 h 12 2 武汉产 水分 测 量仪 1台 , 子测 量 仪 1台 , . . 电
摘 要 为 了解 决偏 高水分粮 安 全度夏 问题 , 老房 式仓 利 用谷 物 冷 却机 进 行 降 水和 降 在
温试 验 。结 果表 明 , 物冷 却机平 均 降低 粮食 水分 0 6 . 谷 . 平均降 温 1 ℃, 保 了储粮 安全 , 1 确 保
持 了储 粮 品 质 。 关键 词 谷 物冷 却机 降水 降温 低 温储 藏
降水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1段2标工程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和山阳区,施工总长度4.3km,桩号范围Ⅳ33+700~Ⅳ38+000。
主要包括长度3526m的明渠、普济河渠倒虹、闫河渠倒虹、1座退水闸、4座公路桥梁、焦作管理处、1座排污廊道、8座抽排泵站等。
渠道为梯形断面,渠底宽度为21m,渠底高程98.574m~98.113m,渠道内外边坡为1:2,一级马道(堤顶)宽5.0m,渠道纵比降为1/29000。
全渠段采用混凝土衬砌,渠坡厚度12cm,渠底厚度10cm。
混凝土衬砌强度等级为C20,抗冻标号F150,抗渗标号W6。
全渠段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
在渠底及渠坡防渗复合土工膜下均铺设保温板防冻层。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该标段在新庄~恩村工程地质段内,粘性土均一结构,地层岩性主要为重粉质壤土和粉质粘土(alplQ1 4),地表断续分布有一层人工填土。
该段以半挖半填为主,挖方深度一般2~7m,最大挖深8m,渠坡岩性主要由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alplQ1 4)组成。
根据焦作地面气象观测站,段内最早地面稳定冻结初日在12月9日,终日2月19日,历年最大冻土深度19cm;霜冻初日最早为10月17日,终日最晚为4月3日,并观测有多年各月平均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多年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等资料,见表2-1。
表2-1 焦作站水文气象资料统计成果表因此,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及进度计划安排、施工技术要求,本标段主渠道降水拟采取管井法进行井点降水,沿渠道中心布置。
三、编制依据及试验目的3.1编制依据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1段第二施工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合同编号:ZXJ/SG/HYD-006》;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焦作1段第二标段渠道施工图;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焦作1段第二标地质总断面图;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5、《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 320-2005);6、《水文地质手册》。
标降水试验报告
沈阳地铁九号线曹仲站~沈苏西路站区间土建工程降水试验报告中煤三建编制:审核:审批: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地铁九号线第二十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6 年 2 月 23 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 2 -1、区间线路概况:................................ - 2 -2、区间结构概况:................................ - 3 -3、区间竖井及横通道结构概况:.................... - 3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 - 3 -地形地貌:...................................... - 3 -地层结构及特性:................................ - 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6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 7 -三、降水试验目的:................................... - 8 -四、水井分布情况:................................... - 8 -五、现场群井抽水试验................................. - 9 -1、单井抽水试验.................................. - 9 -2、群井抽水试验................................. - 10 -一、工程概况:1、区间线路概况:曹仲站~沈苏西路站正线区间西起曹仲站,沿浑南西路南侧向东走行,侧穿东北创造中心后到达沈苏西路站。
海绵模拟降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为了探究湿地对降水的调节作用,我们设计了一项海绵模拟降水实验。
通过模拟降水过程,观察海绵对降水的吸收和储存情况,进而分析湿地对降水的调节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海绵对降水的吸收和储存情况。
2. 分析湿地对降水的调节作用。
3. 探讨湿地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2. 潮湿的土壤3. 一块微湿的海绵4. 喷水壶5. 量杯四、实验步骤1. 在两个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形成两个“湖泊”。
2. 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
3.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两个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4. 观察并记录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模拟降水实验,我们发现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高度较低。
2. 结果分析(1)海绵对降水的吸收和储存:海绵具有多孔结构,能够吸收和储存水分。
在实验中,海绵将一部分降水吸收并储存起来,导致放有海绵的盒子内的水面下降幅度较大。
(2)湿地对降水的调节作用: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净化水质等功能。
在实验中,海绵模拟了湿地对降水的调节作用,使部分降水得到储存,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洪水风险。
(3)湿地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湿地能够有效调节降水,减少洪涝灾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六、实验结论通过海绵模拟降水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海绵对降水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储存作用。
2. 湿地具有调节降水、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等作用。
3.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由于海绵的吸水能力较强,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后续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吸水能力的材料,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
2. 实验过程中,应关注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某地铁基坑群井降水试验报告最终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xxx轨道交通二号线II-TS-11标段xxx路站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框架结构(局部双柱),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车站主体基坑长249.3m,宽约22.7m。
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16.07-17.64米,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18.38米。
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墙体深度28m~31m,墙底标高为-25.6~-28.2m,车站主体基坑外包尺寸长249.3m,宽约22.7m。
二、周边环境及管线布设情况1、周边环境情况xxx路站位于xxx路与xxx路路口东侧,沿xxx路东串河和xx河之间东西向布置,xxx路站涉及的厂房,xxx路北侧范围由西到东为xxx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其中距基坑最近距离为17.81m。
xxx路站涉及的xxx路南侧范围由西到东为xxx有限公司、xx公司(苏州)包装厂、xx(苏州)有限公司、xxx(苏州)有限公司。
其中,距基坑最近只有8.4m,现南侧厂房均已拆除完毕。
2、周边管线情况xxx路站主要管线有:一根DN500(局部D600)的雨水管,埋深为3.73m;一根DN500(局部D600)的污水管,埋深为4.91m。
除此以外,该路段还有包括DN500的给水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有线电视等通讯电缆,车站南侧的电力电缆。
在前期施工前已全部改迁完毕(见附图1)。
第二章水文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资料、地层层序自下而下的依次为:①3松软素填土层、③1可塑粘土层(局部硬塑)、③2可塑粉质粘土层(局部软塑)、③3稍密-中密饱和状态粉土层,夹薄层粉质粘土、粉砂;为微承压含水层,透水性中等;④2中密、饱和状态的粉土夹粉砂层,为微承压含水层。
⑤1软塑-流塑粉质粘土层、⑤2密实、饱和状态粉砂层,为承压水层。
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潜水,微承压水及承压水。
(1)潜水潜水含水主要由全新统Q4冲湖相沉积粘性填土层组成,勘察区域内均有分布,填土层由粘性土夹碎石组成,透水性不均匀。
降水情况汇报材料
降水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最新的气象数据显示,今年降水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特此向各位汇报降
水情况的相关材料。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降水量的整体情况。
今年,全国降水量整体偏少,尤其是
在南方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少。
而在北方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多,但也略有偏少的趋势。
这种整体的降水偏少情况,对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供应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降水的分布情况也值得关注。
在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在
北方地区,降水则相对分布比较均匀。
这种不均衡的降水分布,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再者,降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也需要重视。
由于降水偏少,地表水
和地下水的补给量都明显减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情况。
这对当地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未来降水的趋势。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降水量仍将偏少,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偏少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工作,确保各地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总的来说,今年的降水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对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降水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各位能够重视降水情况的汇报材料,做好应对措施,共同应对降水带来的挑战。
降水头注水试验报告及计算书
前一段时间在写一份勘察报告,里面有注水试验的数据。
特意查看规范及相关公式对注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的方法进行了学习,结果发现原来网上好多的都是错的。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特意选了一份网上原有的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希望对大家有点用处。
由于这个表格格式的问题,将报告转到第二页进行说明计算。
以便报告可以完全显示。
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报告编号
试验日期:2010-08-10 孔号
孔径:10cm 地下水位高程:195.0m 试段长度:6m 初始试验水头:2100cm
计算书
对于计算单位的说明,在这里面最后的K单位为(cm/s),在计算中半径r的单位用(cm),形状系数的单位最后计算也是(cm),时间的计算是(min)。
时间计算中,因为0.0523已经将min换算成为了s,因此时间用min单位。
形状系数的取值可以根据规范中的附录,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实时降水回波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观测技术在降水预报和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时降水回波观测是了解降水动态、评估降水强度和分布的关键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实时降水回波进行观测和分析,为降水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实时降水回波的时空分布特征。
2. 分析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3. 探讨实时降水回波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站数据、气象卫星数据等。
2. 实验方法:(1)选取某地区连续一周的降水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2)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实时降水回波,并记录回波强度、移动速度、路径等信息。
(3)收集同期自动站地面降水数据,分析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4)结合气象卫星数据,分析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和消散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时降水回波的时空分布特征(1)观测到实时降水回波主要分布在降水中心附近,与地面降水区域基本一致。
(2)降水回波强度与地面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即回波强度越大,地面降水强度也越大。
(3)降水回波移动速度与降水强度、降水类型等因素有关,如对流性降水回波移动速度较快,层状降水回波移动速度较慢。
2. 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1)降水回波是地面降水的先导,即降水回波出现后,地面降水往往紧随其后。
(2)降水回波强度与地面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回波强度越大,地面降水强度也越大。
(3)降水回波移动速度与地面降水移动速度基本一致,即降水回波移动到哪里,地面降水也相应移动到哪里。
3. 实时降水回波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价值(1)实时降水回波可以直观地反映降水区域、强度和移动路径,为降水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2)结合自动站地面降水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强度和分布。
(3)实时降水回波可以作为降水预警的重要手段,为公众防灾减灾提供及时信息。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实时降水回波的观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实时降水回波可以反映降水区域、强度和移动路径,为降水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水文水利实验报告
水文水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水文水利领域的相关实验内容,包括水文观测和水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水文水利领域的原理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实验设备和材料- 水文测量设备:水位计、流速计、降雨计等- 水利工程模型- 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实验步骤第一部分:水文观测1. 使用水位计测量实验区域内水体的水位,记录测量结果。
2. 使用流速计测量水体的流速,记录测量结果。
3. 使用降雨计测量实验区域内的降雨量,记录测量结果。
第二部分:水利工程设计与规划1. 根据实测的水位和流速数据,绘制出实验区域的水位流量曲线。
2. 根据降雨数据,计算实验区域内的雨量频率分析,得到设计的降雨量。
3. 根据水位流量曲线和设计的降雨量,计算实验区域内的洪水频率分析和洪水位。
4. 设计相应的水利工程,包括排水系统、水库、河道改造等,以适应不同频率的洪水。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部分:水文观测通过水位计、流速计和降雨计的测量,我们得到了实验区域的水位、流速和降雨量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实验区域的水文状况,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第二部分:水利工程设计与规划根据水位和流速的测量数据,我们绘制出了实验区域的水位流量曲线。
通过降雨数据的分析计算,我们得到了实验区域的降雨量频率和设计的降雨量。
根据水位流量曲线和设计的降雨量,我们计算得到了洪水频率和洪水位。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
通过合理设计的排水系统、水库和河道改造,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洪水,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论与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文水利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
水文观测的数据分析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而水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可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例如使用计算机及相应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也加深了对水文水利实验的理解。
人工消雨实验报告模板
人工消雨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模拟和研究人工消雨对降水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了解人工消雨的机理,为人工干预天气提供参考。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和设备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主要包括:人工扩散物质(如云具、氧化银等)、喷雾设备、计量器具(如称量器、注射器、喷雾器)、实验箱。
2.2 实验步骤(1)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实验要求,消除外界干扰因素。
(2)准备清洁的实验箱,将喷雾设备放置在箱内适当的位置。
(3)根据实验设计,准确称量所需的人工扩散物质,并装入注射器或喷雾器中。
(4)通过控制喷雾设备的开关和喷雾时间,将人工扩散物质均匀地喷雾在实验箱内。
(5)根据实验设定的时间段,观察实验箱内的降水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6)结束实验后,清洁实验箱、设备和器具,并保证实验室环境恢复正常。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3.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观察实验箱内的降水情况。
3.2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发现。
例如,人工扩散物质的添加量和喷雾方式会直接影响降水的强度和分布;实验中可能出现降水不均匀、造成局部暴雨等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人工消雨的优化方法和应用场景。
4.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人工消雨对降水的影响,并获得一些实验数据和结论。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复杂性,实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和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以得出更完整和可靠的结论。
5. 实验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数据记录有误、实验环境控制不准确等。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改进实验设计、加强实验技巧和使用更精准的测量设备等,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6. 进一步研究建议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和分析,还有许多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以探索。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人工扩散物质属性和喷雾方式,来研究不同条件下的人工消雨效果;可以进一步探究人工消雨对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测量雨水ph实验报告
测量雨水ph实验报告引言雨水的pH 值是衡量雨水酸碱度的指标之一,其直接影响到大气和水体的酸碱平衡。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地点的雨水pH 值,了解当下城市大气环境的酸碱情况,以及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 雨水采集容器- pH 试纸- pH 仪器- 笔记本电脑-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选择多个不同地点进行雨水采集,例如城市中心、市郊、工业园区等。
2. 使用雨水采集容器接收相同时间段内的雨水样本。
3. 用清洁容器收集足够的雨水样本用于后续pH 值测试。
4. 使用pH 试纸或pH 仪器测量雨水样本的pH 值。
5.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并整理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和数据整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地点pH 值城市中心 5.8市郊 6.2工业园区 4.5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城市中心的雨水pH 值为5.8,略低于中性pH 值7,说明大气中存在酸性物质,可能是由于交通排放或工业活动引起。
2. 市郊地区的雨水pH 值为6.2,接近中性pH 值7,说明该地区的大气环境酸碱度较为平衡,没有明显的污染现象。
3. 工业园区的雨水pH 值仅为4.5,明显低于中性pH 值7,说明该地区大气环境严重受到工业污染的影响。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地点的雨水pH 值,初步了解了当下城市大气环境的酸碱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 城市中心的雨水酸碱度较高,存在酸性物质排放。
2. 市郊地区的雨水酸碱度较为平衡。
3. 工业园区的雨水酸碱度严重偏低,受到工业污染的影响较大。
因此,应该加强对城市中心和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保护大气和水体的健康。
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pH 试纸和pH 仪器测量了雨水的pH 值,并分析了这些数据的含义。
然而,由于样本收集和测试所涉及的时间和精度限制,实验结果可能略有误差。
尽管如此,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初步了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数据,对进一步研究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防水材料试验报告
防水材料试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防水材料对水分渗透的阻隔效果,评估其防水性能,为工程建筑领域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和设备:1.材料:聚氯乙烯(PVC)防水材料、聚乙烯(PE)防水材料、聚氨酯(PU)防水材料。
2.设备:水桶、尺子、计时器、试样袋、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1.准备三组试样袋,每组装入相同数量的试样,分别为PVC、PE和PU材料试样。
2.在实验室室外水源下方摆放水桶,将水桶注满水。
3.将每组试样袋分别悬挂于水中,每个试样袋的底部离水面的距离一致。
4.开始计时,记录水渗透的时间。
当试样袋中的水滴透过材料,滴入试样袋下方的水桶时停止计时。
5.重复至少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PVC防水材料的平均渗透时间为120秒,PE防水材料的平均渗透时间为180秒,PU防水材料的平均渗透时间为240秒。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PVC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最差,其较短的渗透时间表明其阻隔水分的效果不如其他两种材料。
2.PE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较好,其较长的渗透时间表明其较好的防水效果,适用于一般防水场合。
3.PU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最佳,其更长的渗透时间表明其更好的防水效果,适用于需要更高防水要求的场合,如地下室防水等。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PVC、PE和PU都具备一定的防水功能,但其表现不同。
2.PVC防水材料的性能较差,适用于一般需要较低防水要求的场合。
3.PE防水材料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适用于一般工程建筑中的防水需求。
4.PU防水材料具备最佳的防水性能,适用于需要更高防水要求的场合。
结论建议: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建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选择PU防水材料,以确保较高的防水性能和可靠性。
当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也可以选择PVC或PE材料。
实验不足与改进:1.实验次数较少,可能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今后可以增加实验次数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关于降水孔抽水试验成果的报告
关于“赵庄矿回风立井降水井抽水试验”的报告赵庄矿回风立井四个浅降水井和一个中心深降水井已施工完成,并于2009年6月15日上午开始安装浅1井抽水泵,下午3:00开始浅1井单孔抽水试验。
当晚安装了浅3井抽水泵,于6月16日8:00进行双孔抽水试验。
(本次抽水试验选用250QJ80-80/9井用潜水电泵,该泵的额定流量为80 m3/h,使用范围74~86 m3;额定扬程为80m;出水管直径114 mm;机组最大外径233 mm)至抽水试验完成,累计抽水时间70小时。
一、抽水试验情况1、抽水试验前各降水井静水位(距孔口)浅1井:26米;浅2井:26.57米;浅3井:25.10米;浅4井:25.95米。
2、6月15日浅1井单孔抽水,浅2井最大降深至26.88m(降31cm);浅3井最大降深26.51m(降141cm);浅4井最大降深26.89m(降94cm)。
3、6月16日浅1井与浅3井同时抽水,24小时内观测,浅2井最大降深至27.34m(降77cm);浅4井最大降深至27.64m(降169cm)。
4、6月17日24小时内观测,浅2井最大降深至27.34m(降77cm);浅4井最大降深至27.80m(降185cm)。
6月18日的抽水试验中,发现抽水时水管中有大量气泡,据此推测,降水井水位已接近下泵位置。
于是,对浅1井和浅3井采取间断抽水试验。
降水井抽水3分钟后,水管内出现大量空气,推测出泵供水不足,估算泵平均排水量为75T/小时;调节降水井抽水流量为50T/小时,抽水10分钟,此过程中排水管中没有出现气泡,而后,将抽水阀全部打开,排水管中水压力明显增大,排水量增加,据此推测降水井的实际涌水量大于50T/小时。
抽水井最大降深水位没有取得准确的水位值,但观测抽水井停止抽水后在6分钟内恢复到静水位。
二、分析结果根据以上实测数据,估算该次抽水试验结果:A、该井筒穿过的第四系及第三系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差;B、单井涌水量在50~75T/小时;C、该泵抽水能力虽能满足降水方案施工要求,但井筒施工前,将需要较长时间的抽水过程,否则,井筒水位难以下降至施工要求;D、预测井筒施工时井筒涌水量将远大于70T/小时。
方舱淋雨试验报告
方舱淋雨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评估方舱在雨水环境下的防水性能,以确保方舱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渗入。
二、试验装置与方法1.试验装置:搭建一个具备淋雨功能的方舱试验装置,保证方舱在试验过程中能够受到均匀的雨水淋洗。
在方舱的顶部安装喷雾设备,通过控制喷雾装置的流量和压力来模拟不同强度的降雨。
2.试验方法:a.将待测试的方舱放置在试验装置下方,并确保方舱的表面没有明显的破损和漏洞。
b.开始进行降雨试验,根据需要调整喷雾设备的流量和压力,以模拟适当的降雨强度。
c.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查方舱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变化,以了解雨水是否渗入方舱内部。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在经过一系列试验后,根据方舱内部湿度和温度变化的监测数据,得出以下试验结果:1.在降雨强度较小(轻度细雨)的情况下,方舱内部完全干燥,没有发现任何雨水渗漏的现象。
2.在降雨强度适中(中等雨)的情况下,方舱内部出现一些细微的湿度增加,但仍然可以接受,并且没有明显的雨水渗漏。
3.在降雨强度较大(暴雨)的情况下,方舱内部湿度明显上升,但没有发现雨水直接从方舱的墙壁、天花板或地板中渗透进入。
4.经过试验发现,方舱的屋面存在一些渗漏问题,导致在降雨较大的情况下,少量的雨水通过屋面的缝隙渗入方舱内部。
这将需要对方舱的屋面进行加固和改进。
四、改进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为了提高方舱在雨水环境下的防水性能,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对方舱的屋面进行加固和改进,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渗入方舱内部。
可以采用防水材料对屋面进行处理,或者增加屋面的密封性能。
2.加强方舱墙体与屋面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雨水通过连接处渗漏进入方舱内部。
3.对方舱的墙壁和地板进行密封处理,以提高其防水性能,防止雨水从这些部位渗透进入方舱。
4.在方舱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加强对材料和工艺的质量控制,确保方舱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五、结论通过方舱淋雨试验,我们对方舱在雨水环境下的防水性能进行了评估。
建设工程基坑降水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基坑降水管理规定第二章分包单位资质管理第四条总包单位必须选择具有相应质资的降水设计施工分包单位,按照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分包审批管理的相关规定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管理中心审批。
第五条降水分包单位必须具有工程勘察乙级及以上、凿井甲级资质或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第六条降水分包单位必须具有天津地铁工程两个及以上项目的施工经验。
第三章降水方案管理第七条施工前,总包单位必须委托分包单位在设计单位降水设计基础上,编制可实施性的降水方案,按照《天津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审批管理制度》的要求,报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
第八条降水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降水方法选择、降水井数量及布置、井结构形式、排水管网布置、降水井施工工艺、封井方法、基坑降水计算分析、降水对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降水方案应明确降压井的启动条件和降压的具体步骤。
第十条总包单位应依据建科委审查通过的降水方案编制有针对性的降水试验方案,按照《天津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审批管理制度》要求,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第十一条降水试验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降水试验的目的、降水试验的方法、降水试验期间监测的内容和方法、降水试验的时间安排、设备人员安排、降水试验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分析判断标准。
第四章降水井施工管理第十二条疏干井、降压井必须分开设置,不得采用混合井。
第十三条疏干井及潜水水位观测井应采用水泥砾石滤水管或钢管,坑外潜水水位观测井深度不得进入承压水层;降压井及承压水水位观测井必须采用钢管,深度应根据附近勘察孔地质资料确定,到达需要降压或观测的承压水层,并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四条降水分包队伍必须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填好《降水井/观测井施工记录表》(见JL/ZY-AQ-25-01-N),确保降水井和水位观测井的施工质量。
第十五条成井应选用全断面回转钻机。
第十六条降水井和水位观测井成孔后,回填砾石或粘土球时,总包单位质检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必须旁站监督,并做好旁站记录。
臭氧灭菌通风降水试验报告
2 试 验 过 程
2 1 布 设 通风 管道 . 在 3 1号仓 和 2 1号仓 均匀 布 管 , 向 1 横 6组 , 纵
天数( ) 0 d 1 0 1 8 3 1 3 9 4 5 5 3
平均 1. 61. 91 . 41 . 9 1. 8 l. 2 1. 7 1. 41 . 7 6 1 6 1 6 0 6 0 5 8 5 8 5 7 55 4 5
2 1号仓储 粮 从 2 0 0 6年 1 1月 开始 入 库 , 入 仓 在 过 程检 测水 分 在 l 左 右 , 7 利用 地 上 笼 通 风 系统 边
同时工作 , 雪天 气停 机 。 雨
2 3 水 分 检 测 .
每 通风 2 4h时取 样 检测 水分 , 2 以 ]号仓 为例 取 样点 共设 上 、 下 3 , 层在 粮层 ln 处 , 中、 层 上 中层
在粮层 3m 处 , 层 在粮层 5m : , 层 设 l 下 处 每 4个 取 样 点 。每 层水 分检 测 达 标 后 向上 拔 管 , 次 向上 拔 每 1 5m, . 直到 整仓 水分 达标 。
离 心风 机 连 接 这 两 路 管道 作 为 一 个 独 立 的 通 风 系
* 通 讯 地 址 : 徽 省 芜湖 县 湾 征 镇 火 车 站 南 安
向 1组, 2 每组 5根 , 每根 12m 长 , . 有两 根不 锈钢 开 孔 管 放置 底端 , 根 P C不 开孔 管连 在上 面 。组 与 三 V
组之 间横 向 距 离是 2 2 纵 向距 离 是 19m。横 . 5m, . 向 每两 路 用 软 管 连 接 在 一 起 , 外 用 一 台 7 5k 仓 . 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地铁九号线曹仲站~沈苏西路站区间土建工程降水试验报告中煤三建编制:审核:审批: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地铁九号线第二十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6 年 2 月 23 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区间线路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区间结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区间竖井及横通道结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层结构及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降水试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水井分布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现场群井抽水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单井抽水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群井抽水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1、区间线路概况:曹仲站~沈苏西路站正线区间西起曹仲站,沿浑南西路南侧向东走行,侧穿东北创造中心后到达沈苏西路站。
线路均位于市政道路下方,地下管线均分布于道路两侧。
出入段线段矿山段起点与曹沈区间左、右线并行,后上跨曹沈正线区间,沿规划景观河西侧绿地及规划路向南走行至轨排井结束。
曹沈区间起点里程为DK14+,终点里程为DK15+,左线长度为(其中含长链、短链),右线长度为(其中含长链),采用矿山法施工。
区间纵断面整体成“V”字坡,覆土~米.区间共设四座施工竖井,两座单线泵房,1号竖井中心里程右DK14+、2号竖井中心里程左DK14+、3号竖井中心里程左DK15+、4号竖井中心里程左DK15+,左线泵房中心里程左DK14+,右线泵房中心里程右DK15+000。
2、区间结构概况:曹沈区间正线采用矿山法施工,结构型式有单线单洞标准断面、单线单洞加宽断面、双线单洞断面。
出入段线矿山段采用单线单洞标准断面结构。
3、区间竖井及横通道结构概况:竖井平面初期支护内净空尺寸×,1号竖井深、4号竖井深。
施工时通过竖井及施工通道分别进入区间左、右线隧道掘进。
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井壁采用格栅钢架加喷射砼支护体系。
横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复合式衬砌结构,初衬为格栅钢架加喷射砼,二衬为模注砼,初二衬之间设置柔性防水层。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地形地貌:工程场地属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
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地形变化平缓,地面标高介于~之间,交通便利。
场地70m以浅地层共分为五个主要层次、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第四系全新统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冲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洪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浑河老扇冲洪积层和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冰水沉积层。
地层结构及特性:本次勘察本场地揭露的地层各层土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ml)①①-1杂填土: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碎石、砂土组成,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马路地段表层为沥青路面。
①-2素填土: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土组成,含植物根系。
2、第四系全新统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冲积层(Q42al)③③-1-3粉质粘土:黄褐色,局部下部为灰色粉质粘土,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塑。
③-5-2细砂:灰褐色,局部黄褐色,潮湿,稍密,顶部稍密,石英-长石质,亚圆形,均粒结构,颗粒级配差。
③-6-2中砂:黄褐色,潮湿,稍密,石英-长石质,亚圆形,混粒结构,颗粒级配一般,含少量砾石。
③-7-4粗砂:黄褐色,饱和,密实,石英-长石质,亚圆形,混粒结构,颗粒级配一般,含少量砾石,局部含砾砂夹层。
③-9-3圆砾:潮湿、水下饱和,中密,主要由泥岩、砂岩、花岗岩等组成,亚圆形,混粒结构,一般粒径2-20mm,颗粒最大粒径40mm,颗粒呈微风化状,颗粒成分复杂,一般为泥岩、砂岩、花岗岩等,坚硬,颗粒级配好,中粗砂填充,局部含卵石、砾砂夹层。
③-9-4圆砾:饱和,密实,主要由泥岩、砂岩、花岗岩等组成,亚圆形,混粒结构,一般粒径2-20mm,颗粒最大粒径90mm,颗粒呈微风化状,颗粒成分复杂,一般为泥岩、砂岩、花岗岩等,坚硬,颗粒级配好,中粗砂填充,局部含砾砂、卵石夹层。
3、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洪积层(Q41al+pl)④④-1-3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塑,呈透镜体形式分布。
③-6-3中砂:黄褐色,潮湿,中密,石英-长石质,亚圆形,混粒结构,颗粒级配一般,含少量砾石。
④-7-4粗砂:黄褐色,饱和,密实,石英-长石质,亚圆形,混粒结构,颗粒级配一般,含少量砾石、卵石,局部砾石含量较高。
④-8-4砾砂:黄褐色,饱和,密实,石英-长石质,亚圆形,混粒结构,颗粒级配较好,中粗砂填充,砾石含量不稳定,局部含粗砂、圆砾夹层。
④-9-4圆砾:饱和,密实,主要由泥岩、砂岩、花岗岩等组成,亚圆形,混粒结构,一般粒径2-20mm,颗粒最大粒径90mm,颗粒呈微风化状,颗粒成分复杂,一般为泥岩、砂岩、花岗岩等,坚硬,颗粒级配好,中粗砂填充,局部含砾砂、卵石夹层。
4、第四系上更新统浑河老扇冲洪积层(Q32al+pl)⑤⑤-1-3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塑,呈透镜体形式分布。
⑤-7-4粗砂:黄褐色,饱和,密实,石英-长石质,亚圆形,混粒结构,含少量砾石,颗粒级配一般,局部有砾砂夹层。
⑤-8-4砾砂:黄褐色,饱和,密实,石英-长石质,亚圆形,混粒结构,颗粒级配较好,中粗砂填充,局部含圆砾夹层。
⑤-9-4圆砾:饱和,密实,主要由泥岩、砂岩、花岗岩等组成,亚圆形,混粒结构,一般粒径2-20mm,颗粒最大粒径90mm,颗粒呈微风化状,颗粒成分复杂,一般为泥岩、砂岩、花岗岩等,坚硬,颗粒级配好,中粗砂填充,局部含砾砂、卵石夹层。
5、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冰水沉积层(Q2pl+fgl)⑥⑥-7-4粗砂:黄褐色,饱和,密实,石英-长石质,亚圆形,混粒结构,颗粒级配较好,中粗砂填充,含少量砾石,局部含砾砂夹层。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区域地下水赋存情况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水力性质和含水层结构特征,本区段地下水属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本区段全新统含水层水量丰富,是工业、城市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开采层。
2. 地下水补、迳、排条件沈阳地区浑河扇地的地下水补给途径为大气降水入渗、河流侧向垂向入渗及水田回渗补给,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幅约2m,年内地下水位高值出现在九月至年末,低值出现在年初。
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和向下游迳流排泄。
工作区地下水迳流条件良好。
主要含水层渗透性强,迳流通畅。
3. 含水层及隔水层本段场地含水层岩性以砾砂、圆砾层为主,含水层厚度>32m,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标高约为~(埋深约~)。
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主要为砾砂(充填粘性土)、含粘土圆砾层,该层结构密实并含大量粘性土,渗透性较差视为其上不含水层的隔水层。
4. 地下水水质及环境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根据沿线所取土样的易溶盐含量分析结果,环境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5. 抗浮水位根据勘察报告,本区间抗浮水位标高取。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反应谱特征周期Tg为。
勘察场地的饱和砂土层在地震烈度为七度时,判定为不液化土层,场地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根据波速测试结果,表明场地类别为Ⅱ类。
2. 围岩稳定性分析:经过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初步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确认场地地层分布较均匀,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场地较稳定。
3. 场地标准冻结深度为。
4. 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场地杂填土不宜做天然地基,其余各土层均可做天然地基。
三、降水试验目的:本次降水试验为了保证竖井的开挖,开挖架立格栅过程中不发生井身由于地下水而引起的坍塌事故。
所以进行降水施工,降低地下水水位,防止坍塌事故发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次降水试验选择在1#竖井区域内试验,1#竖井距离浑河最近,水资源相对其他施工作业面较为丰富,选择1#竖井进行降水试验具有代表性,证明降水设计是否可靠可行。
四、水井分布情况:根据《沈阳市地铁九号线工程曹仲站~沈苏西路站区间土建工程降水设计及施工方案(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勘察研究院编制)》、勘察资料、现场施工场地条件、地下管线情况、现场构筑物、结构底板标高及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将本工程划分为6个降水单元,分别进行降水计算、设计。
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各部位结构板底标高统、降深计表降水设计技术参数表五、现场群井抽水试验1、单井抽水试验排水管道形成后分别对降水井进行了单井抽水试验,试验时间从2015年12月22日至2015年12月29日对已完成1#竖井附近区域内的14口降水井进行单井抽水试验。
在选择潜水泵型号上采用型号对降水井进行试抽,最终选用型潜水泵进行单井抽水作业。
单井抽水基本在2~4个小时降至19~21m(最大深降23米)趋于稳定,水位变化幅度在%之间;停抽后水位回渗在前20min回升5~10m,300min后水位基本回升至静止水位。
经过标定单井涌水量在2~3m3/h之间。
2、群井抽水试验本次群井抽水试验同时启动内的1#竖井14口降水井,并时刻观测观测井水位。
根据设计要求、降水井间距及前期降水井单井抽水试验情况,本次降水泵选用250QJ125-32-18型号的深井潜水泵。
考虑到微承压水含水层为粉土、粉砂,颗粒细小,为保证反滤层功效结合降水需求,将14口降水井水泵下至27m~30m之间进行抽水。
本次群井抽水试验从2016年2月15上午8:00时,进行抽水试验,同时观测观测孔水位变化情况,至2月22日下午18:00停止抽水。
观测井水位为:观测井1号:水位为(标高:);观测井2号:水位为(标高:)。
五、结论及建议通过群井抽水试验成果,查明了抽水试验引起的地下水变化趋势,确定了现有降水井降水能力。
通过群井抽水试验,使观测孔水位下降到米(标高:)。
1#竖井井底标高为:,说明现有降水井能满足竖井开挖的要求,可以保证开挖时井底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