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绪论生态学——海克尔H.Haeckel :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866)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系统的基本特征: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受人类的控制2、农业生产系统的净生产力高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能较差4、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系统5第二章§2.1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人工环境:包括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最小因子定律:李比西: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谢尔福德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

对耐性定律的补充:1、同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2、不同种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3、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就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生态学研究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所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农田内由农作物、土壤、水源、光照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2.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物质循环是指养分、水分在农田内的迁移与循环,对维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能量流动是指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生物量,并在食物链中传递和转化。

生物多样性维持是指维持不同物种之间的平衡,防止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上。

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业生态学的应用1.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管理通过科学的农田规划和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构建稳定、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

例如,采用轮作、混作、带状种植等农业模式,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如合理施肥、合理用水等,有助于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修复。

例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采用植被覆盖、耕作措施等,防止农田的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3.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致力于研究如何使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发展。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技术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技术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技术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技术山东省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技术是农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于考研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与论述。

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原理农业生态学是指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了农作物的种植、养殖和农田的管理等方面。

农业生态学的核心原理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土壤和环境等生物要素组成的系统。

其中,植物承担着光合作用和土壤保持功能;动物则参与了传粉、控制害虫等重要过程;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负责提供养分和水分等供给;环境因子如气候、水质等也对农业生态系统起到重要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很多重要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物种多样性维持、碳汇和疾病害虫调控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功能对于高效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是指结合农业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法和措施,实现农业生产高效、低耗、环保的技术体系。

其中,一种重要的生态农业技术是有机农业技术。

有机农业技术通过合理调控农田环境,科学配套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以及推动有机农产品生产发展等,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还有生态浇灌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其他生态农业技术也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山东省农学考研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在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山东省农业生态学学科围绕着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涉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等方面。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

陈阜《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866.海格尔)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971.奥德姆)2、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3、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二、知识点☆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途径。

利用生态学及系统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业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提高其整体效益。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径。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农业生物部分(农作物、家禽等)、环境部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①理论实用性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研究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在农业区划、区域综合开发治理、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②学科交叉性农业生态学时介于农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很强。

从知识内容和研究对象上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内容。

且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③研究统一性农业生态学强调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共同思想和共同语言,强调适用于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通用方法。

④宏观层次性农业生态学区别于一般的个体生态学、作物生态学及动物生态学等有明确界限的微观生态学,它的宏观性及伸缩范围很大。

4.农业生态学的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5.生态学的发展:①以研究生态系统为中心的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1935年,英国,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1.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领域的具体应用。

2.生态型:趋异适应产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

3.生活型:趋同适应产生的相同生态习性的不同生物类群叫生活型4.生境:也叫栖息地。

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现象。

6.趋异适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差异,长期接受不同环境的综合影响,不同个体群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的生态变异。

7.生态因子:是指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8.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中和适应位置。

9.种群:指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10.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状况。

11.生命表:是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12.环境容纳量;某种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即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值或最大密度,成为系统的环境容量,常用K表示13.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生物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并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的对策。

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扩散对策等。

其中生殖对策是最为重要的。

14.生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即群落是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5.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积累的结果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种类组成上发生质的变化即优势种或全部种类的变化。

16.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指两个或多个群落间(生态系统间、景观单元间)的过渡带17.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农业生态学》提纲

《农业生态学》提纲

《农业生态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农业生态学产生的源动力一、农业生态学的背景生态学的发展为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奠定了学科基础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与任务一、农业生态学的性质二、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三、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第一节系统概述一、系统的内涵系统指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并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结构的有序性系统边界系统存在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可能是自然形成也可能是人为划定。

系统分层现象系统无论繁简,都有分层现象。

二、系统的特征结构的整体性各组分间存在量比关系即系统存在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各组分间存在空间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位置排列关系各组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各组分间必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功能的整合性指系统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称系统的整合效应系统思想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诸事物和完整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而体现这种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的思想。

三、系统思路与研究思路系统研究思路黑箱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白箱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相互联系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灰箱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一、生态系统的内涵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分环境组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土壤基本结构形态结构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尤其是生物组分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处于相对稳定的有序状态。

二、结构与功能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基本特点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分;时空性明显;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具有代谢机能特征;具有自动调节特征。

生态环境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的特性分为陆地、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山东省考研农学全科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要概念整理

山东省考研农学全科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要概念整理

山东省考研农学全科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要概念整理农业生态学是农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农业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山东省考研农学全科复习中,农业生态学也是一门必须重点关注的科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农学全科考试,本文将对农业生态学的重要概念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关的复习资料。

一、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与目的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研究的是农业系统中生物、环境和农业经营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的目的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包括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等要素,并受到农业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3.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它包括土壤、作物、农田生物多样性等组成部分。

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农业生态学的原则农业生态学有一些基本原则,例如资源合理利用原则、优化农业结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指导农业生态系统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准则。

二、农业生态学的重要概念1. 农业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农业生态学研究农业系统中各种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流动和循环过程。

例如,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农田水的循环利用等都属于农业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范畴。

2. 农业生态学的能量流动能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光能的转化为植物生物质能、农田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等。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农田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农田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的利用等有关。

4. 农业生态学的资源利用农业生态学旨在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科学的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使用、优化农作物组合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它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平衡的调节,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1、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位理论、群落边界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食物链与能量流原理、物质循环原理、信息传递原理等。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等层次的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流动等方面。

4、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调节:包括系统稳定性、恢复力、可持续性等。

5、农业生态规划与管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与风险管理,农业生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三、研究方法1、观察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实验与模拟:通过实验和模拟,探究农业生态系统的规律和机制。

3、定性定量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精细分析。

4、系统分析与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把握。

四、应用前景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农业生态学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食品安全与质量:通过监控农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发展与社区建设: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社区建设。

五、复习题1、什么是农业生态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列举几种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描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

陈阜《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866.海格尔)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971.奥德姆)2、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3、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二、知识点☆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途径。

利用生态学及系统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业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提高其整体效益。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径。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农业生物部分(农作物、家禽等)、环境部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①理论实用性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研究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在农业区划、区域综合开发治理、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②学科交叉性农业生态学时介于农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很强。

从知识内容和研究对象上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内容。

且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③研究统一性农业生态学强调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共同思想和共同语言,强调适用于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通用方法。

④宏观层次性农业生态学区别于一般的个体生态学、作物生态学及动物生态学等有明确界限的微观生态学,它的宏观性及伸缩范围很大。

4.农业生态学的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5.生态学的发展:①以研究生态系统为中心的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1935年,英国,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学考研必读复习资料 (10)

农业生态学考研必读复习资料 (10)

农业生态学考试题一、填空1、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2、生命曲线又称为寿命曲线或死亡率表;3、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周边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邻近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通常称之为化感作用;4、种群调节是指种群数量的控制;5、根据物质的主要贮藏库不同,可将物质循环分为水循环、气体循环和沉积物循环三大类;6、作物群体内的垂直结构也称为农田立体模式;7、轮作换茬的作用主要是实现用养结合和消除病虫害;8、农业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S H 经济技术资源两大类;9、再生资源保护的核心是把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控制在资源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以便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0、生态法的单行falv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循环经济运行法;11、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功能分为人工辅助功能和自然辅助功能;12、氨氮化合物是指一系列由氨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3、土壤侵蚀是引起磷素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14、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雨水,15、自然生态系统调控是通过非中心式调控机制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1、农业生态系统:也是一种生态系统,和一般生态系统一样,是在一个同质区域或一个有限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物及其环境联系起来的系统,。

然而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地指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2、农业资源:是一种特定的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

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在人类S H 本身的投入。

3、生态足迹:定义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维持某一种物质消费水平下的某一区域人口生存消耗所需的土地面积。

4、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5、环境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三、选择填空1.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绪论生态学的生产与发展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自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首次“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命名为生态学以来,生态学迄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

一百多年来,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近代生态学的创始阶段:1866年赫克尔将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近代生态学由此便产生了。

2、学科分化阶段:本世纪30年代进入了生态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由于各国者研究的地区和内容不同,形成了:(1)英美学派,以坦斯列和克雷门茨为代表:(2)法瑞学派,以布郎克为代表;(3)北欧学派,以Du-Rietz为代表;(4)苏联学派,以苏卡切夫为代表。

3、本世纪40年代以后,生态学进入系统生态阶段,是以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为起始,指出生态学系统是特定阶段上相互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总合,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作一个动态的整体。

4、本世纪进60年代以后,生态学进入定量、控制和应用方向发展的新阶段。

二、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生态学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意大利G .Azzi教授在本世纪初开始从事农业生态学方面的研究,1920年得到公认使农业生态学成为生态学的一个学科分支。

农业生态学在我国是70年代以来才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三、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及任务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机能、生产力及调控、管理的学科。

它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农业生态学作为农学类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原理可为作物栽培、耕作、育种学奠定生态学理论基础;农业生态学作为应用学科,其基本原理对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合理生产布局,农业生产调整及优化结构建立、农业区划,农业系统设计,农业生态建设,以及农业持续、稳定、高效、综合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农业生态学课程复习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复习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复习大纲《农业生态学》课程复习大纲一、题型与分值1、填空题(共10 分)每小空1分,且以每小空为计分单位。

2、选择题(共10分)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共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3、名词解释(共20分)共5小题,每题4分。

4、简答题(共30分)共6个小题,每题5分。

5、论述题(共30 分)共2个题,每题15分。

二、参考教材陈阜主编.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三、课程知识点和典型例题(一)第1章绪论1、知识点(1) 概念与术语:农业生态学。

(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中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3) 生态学的分支。

(4)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功能。

2、典型试题(1)名词解释:农业生态学。

(2)选择题: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D)和应用生态学。

A. 普通生态学B.陆地生态学C.海洋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3)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二)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1、知识点(1)概念与术语: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类型。

(4)农业生态系统3种基本结构的定义。

(5)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6)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

2、典型试题(1) 名词解释:农业生态系统。

(2) 填空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为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经济服务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

(3) 选择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C)A.物种结构、时空结构B.物种结构、环境结构C.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4)论述题: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三)第3章生物种群1、知识点(1) 概念与术语:种群、生态对策、邻接效应。

(2) 种群的基本特征、增长模型的种类、空间分布的类型、空间利用方式。

(3) 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和调节方式。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研究内容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基础3.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农业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和层次划分3.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及其调控机制三、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和调控1.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2.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问题分析3.农业生态环境调控的原则和方法四、农业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1.农业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关系2.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价值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措施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模式3.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六、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1.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和方法2.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调控技术3.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七、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1.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示例八、农业生态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1.农业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2.农业生态学发展中的主要挑战和问题3.农业生态学在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以上是一个农业生态学的复习提纲,包括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组成结构、评价调控、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构建管理、与农业气象学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等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农业生态学复习提供参考。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有哪些?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辅助能,初级生产中的能流,次级生产的能流2、种群个体的分布有哪些类型?在自然界较普遍的是那种类型?分布类型:成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是聚集分布。

3、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有何特点?(1)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2)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3)养分保持能力弱,流失率较高(4)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4、农业生产有哪三种农业区位?其含义是什么?自然区位,妒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生态经济区位。

5、什么是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食物链富集是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6、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

7、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

(1)耦联关系:资金流与能物流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或出售农产品时发生耦联关系,流量成正比,流向成反比(2)独立关系:独立的资金流,通过纳税、还息、还贷、交费、交罚款等方式离开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是不能和能物流发生直接关系的。

独立的能物流,如公共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并未伴随有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从而导致成本外滩和收益外泄,易出现经济外部性问题,脱离了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8、作物生产力估算的四个层次。

光能生产力、光温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土地生产力9、食物链“加环”类型并简单举例。

(1 )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2 )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 蚯蚓- 饲料- 促进猪、鸡的消化(3 )减耗环:捕食性天敌的引入,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系统生产力(4 )复合环: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核心知识点梳理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 - 农业生态学核心知识点梳理农业生态学是农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作用以及农业生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山东省考研农学的复习过程中,掌握农业生态学的核心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农业生态学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农业生态单元和环境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和改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生态单元的类型与特点:(1)耕作区:耕种农作物的区域,具有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2)畜牧区:以养殖牲畜为主的区域,主要物质和能量循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3)园艺区:以种植蔬果为主的区域,具有较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

2.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1)物质循环功能:包括营养物质、水分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2)能量流动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能量。

(3)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维持着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二、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不当的农业生产行为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能力。

1.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土壤侵蚀:不合理的农地利用和耕作方式会导致土壤侵蚀和退化。

(2)水资源利用与污染:农业灌溉和农药使用可能对水资源造成过度压力,水质污染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生物多样性丧失: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活动可能导致原生物种的灭绝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单一化。

2.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1)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2)生态农业技术:如适宜栽培、绿肥轮作等,通过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生态学考研必读复习资料 (17)

农业生态学考研必读复习资料 (17)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人类为满足S H 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S H 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二、填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的科学2、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的概念,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动态整体,受到个学派的赞同。

3、生态学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

三、单选题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的对象时(C )。

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

A.植物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生态学3、生态系统概念是由()首次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4、食物链的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四、简答题1、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等。

3、消费者: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1、生态系统是由()和环境组分构成。

2、稻米→人的食物链总共有()营养级。

3、系统组分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称为(成层性)。

4、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和人工环境组分。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三大功能类群。

6、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水平结构和()。

湖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核心概念整理

湖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核心概念整理

湖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核心概念整理湖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核心概念整理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旨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在湖南省考研农学复习中,对农业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湖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中的农业生态学核心概念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一、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物种多样性在农业生态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物种多样性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二、生境生境是指生物个体所处的某一区域,在生态学中多指不同生物种群的可居住地。

生境包括土壤、水体、气候等因素,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物群落形成的基础。

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生境,有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农田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农业经营活动相结合形成的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的土壤、植物、动物等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结构,提高农田生产力,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防止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等方面。

通过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中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研究对象随研究层次水平而变化。

系统: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联合体。

钱学森: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在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简单定义)。

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共同制约。

2、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首次提出者1866年德国学者H.Haeckel(海克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

1935年英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尼(Tansley)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3、五大生态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4、生态学有那些分支科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还有更具体的生物类群,如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鸟类生态学、兽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场所划分:陆地生态学包括: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水域生态学包括: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更具体的划分有:热带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山地生态学按应用领域划分: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家畜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伦理学按研究方法划分: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理论生态学5、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6、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生态学:研究对象随研究层次水平而变化。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

生态学原理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系统论是其方法基础。

7、系统的特点(1)结构的有序性;(2)结构的整体性;(3)功能的整合性;(4)功能的离散性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两个以上的组分、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系统有不同的层次,各组分可称为元素,各元素又自成系统,即子系统,而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的子系统,且系统各组分功能之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功能或效应。

8、生态系统的特点1)组分上:无生命和有生命;2)空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动态性;3)时间变化上: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4)内部功能上:组分间不断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使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5)外部关系上:开放系统,物质能量交换。

9、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组分上:生物组分以人工驯化和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人类——大型消费者,同时是管理者、调控者,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2.结构上:系统的组分及其量比关系、空间分布等都受到人类的调控,使农业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3外部关系上:输入:增加了大量的人工输入,如肥料、农药、薄膜、农业机械、人力、信息等输出:农产品的大量输出,水土流失等;4.功能上:系统开放程度高,自身稳定性减弱;5.调控上:自然调控、农民直接调控与社会经济间接调控。

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什么是生态因子,请举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制约、适应、影响生态因子:指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起作用的各种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CO2、O2 、土壤PH 值、土壤酸碱度等。

生态因子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2.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含义是什么?⑴Liebig最小因子定律(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元素。

这种元素不但直接限制植物生长,同时也会限制其他因子的效应。

应用条件:*仅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注意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⑵Blackman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s):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对植物生长具有限制性作用。

⑶Shelford耐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死亡。

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性范围,即有一个生物学上限与下限。

在此范围内生物才能正常生长与存活,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3.什么叫生活型、生态型、生境,举例说明生活型(life form):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活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会发生耐性范围的趋同适应,形成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相似的生物类群。

如乔木、灌木、草本、水生与旱生植物等;鲸、海豚、海豹、海狮;蝙蝠和鸟类。

生态型(ecotype):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发生耐性范围的趋异适应,形成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气候生态型:光照生态型:早稻与晚稻温度生态型:籼稻与粳稻南方:短日照生态型北方:长日照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土壤水分:水稻和陆稻土壤重金属:细弱剪股颖、羊茅、生物生态型:病虫害:抗病与感病植物群落:稗与稗草生态型的研究意义:为选种、育种、引种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生态型进化是物种进化的基础,对研究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与物种进化有重要意义4.生境、生态位生境(栖息地):在环境条件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此小区域称该生物或群落的生境。

简单地讲,就是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

生态位(niche):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出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亦即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地位与角色。

同一生境中每一个物种都有一个特定生态位。

在研究物种进化、竞争、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理论价值5.结合生态位理论,阐述高斯竞争排斥原理草履虫实验:单独培养: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增长均呈Logistic型;亲缘关系近的两种共存培养: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快于大草履虫,大草履虫完全被排斥而灭绝;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共存培养:双小核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密度都降低但能稳定共存,但领域、食物分离,即生态位分化。

高斯竞争排斥原理:具有相同生态位的不同物种,在同一生境中不能长期共存;两个物种的生态位越相似,竞争越激烈,生态位越分离,竞争越趋于缓和。

影响竞争的因素:生态位或亲缘关系:生态位相近或部分重叠,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其生活史和取食习性相似,为争夺相同或相似的食物、栖息地,必然产生激烈的竞争;资源条件:当成为限制因子时影响竞争;环境条件:影响竞争的结果(在稳定环境条件下构成竞争双方的一方将取代另一方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双方可能达到平衡共存);竞争排斥理论的意义:1、建立农田复合群体时,注意物种的选择与搭配(生态位差异,空闲生态位),以减少不利竞争作用,充分发挥物种间的有利互补作用2、高矮胖瘦肥瘠深浅阴阳3、马铃薯间作玉米6.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量种群(population):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具有独特的性质、结构和功能。

内禀增长率(r m)又称为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即种群在不受空间、食物的限制,并排除了天敌、疾病、其他种群的生物危害、干扰,处于最佳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且具有最适密度和稳定年龄分布时表现出的最大增殖速度。

环境阻力:内禀增长率(r m)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实际增长率(r)之间的差值,可看作是环境对种群增殖阻力的量度,称为环境阻力f。

环境容纳量:种群在一定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为该环境条件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常用K表示。

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和种群遗传特性。

Logistic(逻辑斯蒂)或S型曲线方程:Logistic增长方程的重要意义:1、它是许多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2、是渔业、林业、农业等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3、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已经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7.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之间的关系有那些?举例说明中性作用负相互作用:竞争、偏害作用、捕食作用、寄生作用;正相互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协作、互利共生。

种群间的相互作用(甲、乙两物种)作用类型甲乙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中性作用0 0 两个种群彼此都不受影响竞争直接干涉型- - 两个种群直接相互抑制资源利用型- - 资源缺乏进,双方受抑制偏害作用- 0 种群甲受抑制,种群乙不受影响捕食作用+ - 捕食者得利,被捕食者受抑制寄生作用+ - 种甲寄生者有利,种乙寄主受抑制偏利作用+ 0 甲共栖者得利,乙宿主不受影响原始协作+ + 都有利,但不发生依赖关系互利共生+ + 都有利,8.简述r对策和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为适应环境而采用的不同进化对策,表现在体型大小、生理功能、繁殖方式、迁移方式、寿命长短等方面,也称生态对策(bionomic strategies)。

生活史对策的基本类型:生物按其栖息环境和进化对策分为r—对策型和k—对策型两种。

属于K选择类的生物的特点:个体较大,寿命较长,存活率高,要求稳定的栖息生境,不具较大扩散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其种群密度较稳定,常保持在K水平,自平衡时间长,容易灭绝。

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

属于r选择类的生物的特点:个体较小,寿命较短,存活率低,增殖率r高,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其种群密度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自平衡时间短,灭绝危险小。

如昆虫、细菌、杂草及一年生短命植物。

两种生态对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重视保护K-对策生物:一般数量较稳定,一旦受危害造成种群数量下降、恢复较困难。

农业生态系统r—K对策类型者的合理配置:利用r-生物加速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损失,增加次级产品的输出;利用K-生物稳定农业生态环境。

9.描述一个群落的结构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以及怎样描述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物种在水平空间方向上的配置状况,主要特征是斑块状镶嵌,即不均匀分布,原因是生态环境(地形、土壤、水分等)异质性、种间关系及人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