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地质学中几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铁组成,地幔主要由含铁镁矿物组成,地壳则由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构成。

2.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被分为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板块,这些板块以不断运动和相互碰撞的方式在地球上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震带、火山带和大陆漂移等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岩石类型:地质学中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造成的碎屑物质沉积、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如砂岩和煤;变质岩则是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4.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岩层中的化石和地层特征来划分地质时间。

地质时间尺度分为多个层次,包括以地质年代为单位的区域、国际和全球地层年代。

5. 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亿万年来的演化历史。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经历了地壳的形成、地球的冷却、地质力学作用和生物进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和预测地球的未来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岩石类型、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时间提供了基础。

地质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还有助于我们预测自然灾害、探索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以上知识点,并进一步探索地质学的其他领域。

地质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地质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可 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气 候条件,进而重建古地理环境 。
矿产资源的预测
古生物化石与矿产资源的形成 和分布密切相关,对古生物的 研究有助于矿产资源的预测和
勘探。
05
构造地质学基础
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
岩层产状的定义
01
指岩层在空间中的展布状态,包括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
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上盘、下盘 )、断距等,用于描述断层的形态和 性质。
06
水文地质学基础
地下水的赋存与运动
01
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根据埋藏条件可将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02
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受毛细管力作用,在毛细管中上升;Βιβλιοθήκη 受分子力作用,产生渗透现象。
0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03
泥石流
04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 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 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 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 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 象。
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
地质环境评价
对人类活动所影响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进行客观评估,包括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和地质环境风险评价。
研究对象
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岩石、矿物、古生物、地层、地貌 、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萌芽时期
古代人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 解释,如“女娲补天”、“共 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
奠基时期
发展时期
现代地质学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地质 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有赫顿、赖尔等。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貌发育和地球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含了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此外,地球的大气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构造分为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是由球状结构的圈层构成的,其中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体积的84%。

三、地质时间与地质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质历史发展上的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是区分地质历史的基本单位,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代,分别对应地球历史上的不同阶段。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形态,这些地貌特征是地球内部地质活动和外部侵蚀作用的结果。

五、地球的地质变动和地质地球历史演变地球的地质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这些变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板块运动所引起的。

地球的地球历史演变是指地球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过程,包括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六、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七、地球的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地下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八、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

九、地球的矿产资源地球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等内容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如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等。

以下是几个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

1.矿物学矿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地球上各种矿物物质的性质、成因和分类等。

矿物是地壳中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物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2.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形成、组成和变质作用等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常见的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岩石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地壳的演化历史,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3.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循环和相互作用等的科学。

地球化学元素是构成地球物质的基本成分,常见的元素有氧、硅、铁等。

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4.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等的学科。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构成了陆地和海洋的基础。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5.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上各个地层的分布和演化等的学科。

地层是地壳中连续分布的一层层岩石,通过研究地层的特征和化石的分布可以推断地层的时代和地质历史。

地层学的研究对于地质历史的重建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等的科学。

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等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地质学的知识体系。

通过研究地质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奥秘,为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旳〜70km)中源地震,范围(7om〜300m)深源地震,范围(3oom〜700m)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球表层和内部过程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不仅关注地球的过去,也探索地球的现在和未来。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组成,内核则是固态金属。

2. 岩石:岩石是构成地壳的基本单位,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沉积物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变质岩则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

3. 矿物:矿物是地球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4. 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对流作用下不断移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碰撞、俯冲和分离,是造成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

5. 地质年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和化石的分布,将地球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个年代都有其特定的生物群和地质事件。

6.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外力作用则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这些作用塑造了地球的地貌。

7. 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迹或遗物,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证据。

通过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古生物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

8.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如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来寻找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和评估地质环境。

9. 环境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的研究,以及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的评估。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一学生在学习地质学基础时,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基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帮助大一学生对地质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构成地球大部分体积的层。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宇宙的巨大能量释放,在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的碰撞和分裂、火山活动、地质构造的变化等。

3. 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峡谷、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地貌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外界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4. 地质时间和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时间长短。

地质学家将地质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例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年代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地质纪。

5.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地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

6. 地震与地壳运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表运动,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7. 水资源与地下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地下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水分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8. 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地球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而矿产开发是指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的过程。

9.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资源利用、地质灾害、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

10. 地质灾害与预防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对人类造成的一种威胁,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及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古生物学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的学科。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人类利用矿物进行建筑、工艺和能源开发。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以及它们的形成、分类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形成于地球的不同部分和不同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的矿物颗粒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晶体大小和岩石的质地。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力量将碎屑物质沉积在地表或水底形成的岩石。

例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是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中保存了动植物的化石,对研究过去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等环境条件下经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有关,它们常常出现在构造带和大规模地壳运动的地区。

例如片麻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等都是常见的变质岩。

三、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表过程的演化规律。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的特征和地形,包括山地、平原、河谷和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板块构造、地震断层和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对于理解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测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构造演化的学科,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大一地质学主要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活动非常重要。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等内容的学科。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丽江岩等。

3.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矿物是构成岩石和地壳的基本组成单元,了解大部分常见矿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识别岩石和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4. 结构地质学结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壳发生的变形和破裂等内容的学科。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蚀变等,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震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5. 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分析地球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地球演化过程。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层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历史演化等内容的学科。

地层是一种记录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体,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古地理环境。

7. 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受人类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矿藏、能源矿产和地质工程材料。

环境地质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地质等内容。

地质学基础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基本概念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学科之一。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外壳—岩石圈(Lithosphere),因此确切的说,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圈的一门学科。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科: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元素分布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等。

3.研究地壳演变历史的学科: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等4.其它: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宇宙地质学等。

第二节:地质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由于地质学研究内容的特殊性,因而地质学具有以下特点:1.学科的实践性地质学科的大部分研究对象存在于野外,因此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才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地质学。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由于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每一种现象都具有独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因此在研究地质现象时应树立正确的时空观。

例如当我们研究晶体的结构时常用微米、纳米作为尺度单位,而一次造山作用则用百万年作用时间单位等。

3.认识的局限性由于人类的技术手段及地质现象的复杂性,造成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十分有限。

例如,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大约为12公里,不到地球半径的2‰,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地球内部的情况,另外,人类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00岁,而一次造山运动的形成过程则长达数百万年至上千万年,因此对单个人来说我们也无法观察到其形成的全过程。

大陆科学钻——江苏省东海市鉴于地质现象的特殊性有别于其它学科,其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野外观察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系统地观察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手段。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2.地球圈层结构: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2)水圈(3)生物圈二、内三圈:(1)地壳(2)地幔(3)地核3.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8.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9.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10.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演化和变化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了地球的各个层面,包括地球内部的岩石和矿物、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理过程、地球的历史记录等。

地质学的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岩石和矿物学: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矿物的分类和特征。

岩石和矿物是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2. 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地球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地震波和地磁场等。

3.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成过程,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貌学研究地球的外部作用力和地表流动的水体对地形的影响。

4. 地质力学:研究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地球内部力学过程。

地质力学为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动等现象提供了
物理解释。

5. 地层学:研究地质记录的时间序列。

通过研究地层的堆
积规律、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可以了解到地球
历史上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6. 地球历史和古环境: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古环境变化。

通过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等,可以了解到地球过
去的环境条件和生物演化过程。

以上是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非常
广泛,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资源的利用具有
重要意义。

地质学基础知识概述

地质学基础知识概述

地质学基础知识概述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地球上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与变化的科学。

本文将概述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1. 地球的结构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岩石,占据了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一层液态金属,内核是固态金属。

2. 地质时间地质时间划分为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两种。

相对时间指示了地球历史上事件的顺序关系,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现生代等时代。

绝对时间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等方法测量地质事件的确切年代。

3.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包括地壳的构造变化、板块运动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地壳构造变化主要体现为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这些都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运动也是地球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

4. 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上常见的固态物质,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

矿物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无机固体,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矿物的种类和组合会决定岩石的性质和特点。

5.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是指从地下开采的矿物和矿石,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燃料矿等。

能源资源包括化石燃料、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

6.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地质学基础知识的概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

深入了解地质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利用地质资源,以及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一、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基础是科学的地学学科之一,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历史以及地质过程等。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外核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地幔由固态硅、镁、铁的矿物组成;地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

2.地球的历史: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分为前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宙和中太古宙五个时期。

这段时间内,地球经历了自然力量的循环,包括地质构造的演化、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边界变动、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等。

这些过程造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4.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岩屑经过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地球历史分为一系列时间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地质时代划分法是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主要时代。

6.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扩张和收缩,垂直运动则指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7.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爆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

8.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的方法。

9.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过程的活动,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预测地质灾害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①野外调查——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

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⑴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地层层序律(1669)②李时珍——《本草纲目》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质学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地质学呢,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它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像石头啊土啊这些;地球的结构,就好比地球像个大鸡蛋有不同的层;还有地球的演化,也就是地球怎么从以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②重要程度:在地球科学里超级重要。

要是没有地质学,咱就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山,有的地方是平原,也不知道地下有啥资源,像石油、煤炭这些。

③前置知识:最好有点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因为在研究地质学的时候,会涉及到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这些。

④应用价值:说实话,实用得很。

在找矿方面,就靠地质学找石油、金属矿等。

工程建设时,通过地质学的知识,能知道哪里的地基牢不牢固,可别在软塌塌的地上盖高楼对吧。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地质学在地球科学里算是核心部分呢,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都有联系,就像一家人里面不同的兄弟姐妹,互相都有影响。

②关联知识:它和地理学关系密切,地理学研究地表形态,地质学帮助解释这些形态怎么来的。

还和生态学有关,地质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环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难的地方在于地球内部结构这块,因为咱看不到摸不着。

关键在于要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球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可能会直接考岩石的类型,或者考一些地质构造的意义。

考查方式有填空、选择,还有可能让画图解释地质构造呢。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岩石这个概念是地质学里常见的。

简单说,岩石就是组成地球固体部分的东西。

不过有不同类型,比如火成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像花岗岩;沉积岩则是沉积物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来的,像石灰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变了性质的,像大理岩,原来是石灰岩。

②特征分析:火成岩一般比较坚硬,有块状构造。

沉积岩呢,有层理构造,一层一层很明显。

变质岩常常有矿物定向排列的纹理。

③分类说明:火成岩分深成岩、浅成岩,深成岩冷却慢晶体大,像花岗岩就是深成岩;浅成岩晶体小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知识1.1 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 km〜70km中源地震,范围(70 m ~300 m)深源地震,范围(300 m〜700 m)。

1.2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 、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 岩石1 、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 、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2、倾入体的产状:岩墙、岩床、岩盘与岩盖、岩株、岩基。

3、火成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4、火成岩的分类:根据二氧化硅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5、岩浆岩最主要造石矿物:石英、正常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前四种为浅色矿物,后四种为暗色矿物。

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2. 外力地质作用科分为:分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沉积岩等作用。

(二)剥蚀作用:地下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面岩石进行破坏并将产物搬运的过程。

剥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化剥蚀作用。

(三)1. 风化和剥蚀的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河流、海浪、风、冰川等运动介质转移离开原地到它处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可分为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

2 .1. 搬运过程中的物质由搬运介质能量减弱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可分为机械沉积和化学沉积、生物沉积。

3. 固结成岩作用1.松散的沉积物形成以后逐渐转变成硬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固结成岩作用。

2. 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

4. 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2. 泥质结构、生物结构、豆状结构。

5. 沉积岩的构造1. 层状结构及原理:块状层>1m 厚层1m~0.5m 中厚层0.5m~0.1m 薄层<0.1m 。

2. 按照层理结构分类: 水平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3. 层面构造:(1). 波痕(2). 泥裂4. 沉积岩分类:(1). 火山碎屑岩(2). 陆源沉积岩(3). 内源沉积岩。

第四节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一、变质作用㈠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一种,它是地壳物质不断变化和相互转换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是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是原岩改变其成分、结构、构造变成新岩石的作用。

特点:是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的,并且物质的变化在固态下㈡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一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这些因素在矿物和岩石的变质过程中经常是相互配合,共同期作用的。

1. 温度温度在变质作用中主要起以下作用:(1)在化学成分不变的条件下的重结晶作用(2)促使矿物成分之间重新组合形成新矿物。

2. 压力(1)压力一般可分为俩种压力:由重力引起的静压力和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2)静压力: 这是由于上覆岩层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它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定向压力: 主要是由构造运动或岩浆作用产生的。

在地下深处的高温环境中岩石处于塑性状态。

3. 化学性流体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

在岩浆倾入时,这些物质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能渗入到围岩中,与围岩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1. 区域性变质作用广大地区内的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构造运动长期和剧烈地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 称为区域变质作用. 2. 接触变质作用岩浆倾入时的高温和从岩浆中逸散出的大量挥发性物质使围岩发生变质, 称为接触性变质作用. 3. 动力变质作用岩石在构造应力(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碎裂变形及轻微重结晶的变质作用,称为动力变质作用。

4. 混合岩化作用亦称超深变质作用,它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地质作用。

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融体,同时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出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融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与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这就是混合岩化作用。

二.变质岩的特征及主要类型(一)变质岩的基本特征1.变质岩的化学成分:SiO2、AI2O3、Fe2O3 FeO MnQ CaO K2O Na2O H2O CO2等2.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一类是沉积岩和火成岩中常见的矿物,另一类是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新矿物。

3.变质岩的结构:⑴变晶结构⑵变余结构4.变质岩的构造:⑴ 变成构造⑵ 变余构造(二)变质岩的主要类型1.角岩2.大理岩3.石英岩4.矽卡岩5.片麻岩6.片岩7.千枚岩8.板岩火赭沉默一变横岩第四章地质年代及底层系统1.地质年代:是指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一. 相对年代的确定1.地层层序率:地层形成时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在下部,后形成的在上部。

既正常产状的地层存在上新下老的关系,这称为地层层序率。

2.化石层序率:生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生物总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含有高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时代新,含有低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时代老,含有相同种类化石的地层不论相聚多远,原则上划归同一时代,这一规律称为化石层序率。

3. 地层的接触关系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地壳运动在当地的地层中留下了物质记录。

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彼此之间的接触关系也可分为三种:整合、假整合及不整合。

1)整合新老俩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俩套地形虽然是平行一致的,但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而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地层有或多或少的损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新老俩套地层彼此不平行而有一交角,其间有明显的剥蚀面。

3. 岩体的切割或穿插关系倾入岩与围岩的新老关系,可以根据其切割或穿插关系确定。

倾入者年代新,被倾入者年代老,这一规律为切割率。

二.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人们利用矿物和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的数量比来推算这些矿物和岩石在地壳中存在的时间,也就是它们的地质年龄。

人们把利用这种方法所测到的岩石的年龄称为同位素年龄。

其计算公式为:t =1/入1n(1+D/N) 式中:t——岩石产生的地质年龄,Ma 年;入——衰变常数,与放射性同位素有关;D——产生的终极元素的原子数;N ——测得的放射性的原子数。

第二节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一. 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一)岩石地层单位1.组: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区测填图时常用的地层单位。

2.群: 群是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3.段: 段是比组低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4 层:层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

二、年代地层表和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和地质年代表是俩个不同的概念,年代地层表是由岩石组成的物质单位,而地质年代表则是地质时间单位,但它们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第三节地史简述1. 地质年代表顺口溜: 寒武奥陶志留纪,泥盆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白垩纪第三第四纪。

新生代:第三第四纪,中生代:三叠侏罗白垩纪,古生代:1. 晚古生代: 泥盆石炭二叠纪,2. 早古生代:寒武奥陶志留纪第五章地质构造沉积岩形成时除局部倾斜外,基本上是水平产出的,而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分布的;岩浆岩则具有原生的整体性。

第一节岩层产状一、岩层产状及产状要素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称为岩层的产状,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这三个用来说明岩层产状的参数称为岩层产状要素。

(一)走向:倾斜岩层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

(二)倾向:在岩石面上,垂直走向线,沿岩石面往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

(三)倾角:岩石面与水平面的锐夹角。

第二节褶皱构造一褶皱构造的概念由于构造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连续弯曲的各构造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二. 褶曲概念褶皱的形态多种多样,规模大小悬殊,大的可达数十公里,小的在手标本中可见。

褶皱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一)褶曲要素:为了研究和描述褶曲的空间形态特征,必须弄清褶曲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通常把褶曲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褶曲要素。

(二)褶曲要素主要分为:核部,翼部,枢纽,轴面,轴。

三. 褶曲的基本类型(一)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俩种:背斜和向斜。

1. 背斜:背斜的形态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其俩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经剥蚀后出露于地表时,其核部相对为老地层,俩翼依次相对变新的对称重复排练的新地层。

2. 向斜:向斜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形态,其俩翼岩层一般相像倾斜。

四. 褶曲分类(二)根据褶曲的横剖面分类1.直立褶曲 2.斜歪褶曲 3. 倒转褶曲 4. 平卧褶曲(三)根据褶曲的纵剖面分类1. 水平褶曲 2.倾伏褶曲(四)根据褶曲的平面形态分类 1. 线形褶曲 2. 短轴褶曲3. 近等轴褶曲第三节断裂构造一. 断裂构造定义自然界岩石受力后,当作用力超过其强度时,就会产生断裂,使其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石脆性变形的产物称为断裂构造。

(一)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二. 节理(一)节理定义:节理是指断裂面俩侧岩石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