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课件
合集下载
焓变(教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则∆H为负值; 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增大,则∆H为正值;
∆H<0为放热反应 ∆H>0为吸热反应
二、反应热与焓变
4.焓变的计算方法
焓EH 反应物
焓EH
生成物
ΔH<0
ΔH>0
生成物 反应过程
∆H<0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
反应过程
∆H<0为吸热反应
△H =E(生成物总能量)—E(反应物总能量)
24.2
3.2
探 究 实 验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内容内数容据内处容理
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t2-t1)=3.4℃ 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Q = c m Δ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探 究 实 验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B.NaOH溶液在A.倒煅入烧石量灰热石制计生内石灰筒时B.,煤的有气少化制量水溅煤气出
C.反应后读取温度计的最高温度而不是不再变化的温度
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课堂检测
内容内2.容已内知容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
内3.已容内知容:内4容mol HCl和1 mol O2反应,生成2 mol Cl2和2 mol H2O(g)时,ΔH =-123 kJ·mol-1。其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其中a值为( )
A.242 B.303.5
C.180.5
D.365
其中a值为( A )A.242
C.180.5
D.365
B.303.5
【人教版】反应热焓变优质ppt课件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考情分析
课堂小结
1、宏观角度——逆向应用:已知反应吸热或放热,判断物质的能量的 高低及变化;
2、微观角度——正向应用:已知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时,需要吸收或 放出的能量,计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符号
Q
单位
kJ·mol-1
解读 2 化学反应与反应热的关系
浓硫酸、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 NH4NO3 溶于水吸热 水蒸气冷凝 干冰升华
知识精讲 焓
概念
定义
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符号
H
解读 内能
定义 影响因素
知识精讲
概念
焓变
定义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
符号
ΔH
求甚解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ΔH 是化学反应在恒压下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 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的反应热。
典例精析
N4 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断裂 N4 (g) 中 1mol N-N 键吸收 193 kJ 能量,形成 N2 (g) 中1mol N N键放出
941 kJ 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属于需要加热的吸热反应。
N4 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A.2)CO所和A用O.生材N成料4C主(Og要2)是比为吸Si热NO2反2的(应g是)_更___稳__定___.
知识精讲 判断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反
开始需要加热,而停止加热后,亦可进行
放热反应
应
条
件
判
断
法
反应需要持续不断加热才能进行
考情分析
课堂小结
1、宏观角度——逆向应用:已知反应吸热或放热,判断物质的能量的 高低及变化;
2、微观角度——正向应用:已知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时,需要吸收或 放出的能量,计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符号
Q
单位
kJ·mol-1
解读 2 化学反应与反应热的关系
浓硫酸、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 NH4NO3 溶于水吸热 水蒸气冷凝 干冰升华
知识精讲 焓
概念
定义
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符号
H
解读 内能
定义 影响因素
知识精讲
概念
焓变
定义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
符号
ΔH
求甚解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ΔH 是化学反应在恒压下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 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的反应热。
典例精析
N4 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断裂 N4 (g) 中 1mol N-N 键吸收 193 kJ 能量,形成 N2 (g) 中1mol N N键放出
941 kJ 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属于需要加热的吸热反应。
N4 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A.2)CO所和A用O.生材N成料4C主(Og要2)是比为吸Si热NO2反2的(应g是)_更___稳__定___.
知识精讲 判断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反
开始需要加热,而停止加热后,亦可进行
放热反应
应
条
件
判
断
法
反应需要持续不断加热才能进行
化学:1.1.2《化学反应的焓变》课件(鲁科版选修4)
化学:1.1.2《化学反应 的焓变》课件(鲁科版选 修4)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了解焓变的概念、计算方法,并根 据焓变的正负值判断反应性质。
焓变的计算方法
1 热化学方程式
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化学反应焓变。
2 化学反应的热量
通过测定化学反应的热量,计算反应的焓变。
3 热力学表
3 实验室研究
焓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 各种研究,如溶解度、反 应速率等。
小结和重点回顾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焓变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还了解了焓变在热力学平衡常数计算和 实际应用中衡常数
平衡常数与反应焓变有关,可以通过反应焓变计算 平衡常数。
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通过计算反应焓变,可以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如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焓变在工业和实验室中的应用
1 化学工业
焓变可以用于工业反应的 设计和控制。
2 催化剂研究
通过焓变的计算,可以评 估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
使用热力学表中的标准反应焓变值进行计算。
焓变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焓变通常增大。
压力
压力增大,反应焓变通常不受影响。
物质的物态
气体与气体反应的焓变较大,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焓变较小。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
放热反应
2
放热反应的焓变值为负数,反应释放热 量,周围温度升高。
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的焓变值为正数,反应吸收热 量,周围温度降低。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了解焓变的概念、计算方法,并根 据焓变的正负值判断反应性质。
焓变的计算方法
1 热化学方程式
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化学反应焓变。
2 化学反应的热量
通过测定化学反应的热量,计算反应的焓变。
3 热力学表
3 实验室研究
焓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 各种研究,如溶解度、反 应速率等。
小结和重点回顾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焓变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还了解了焓变在热力学平衡常数计算和 实际应用中衡常数
平衡常数与反应焓变有关,可以通过反应焓变计算 平衡常数。
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通过计算反应焓变,可以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如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焓变在工业和实验室中的应用
1 化学工业
焓变可以用于工业反应的 设计和控制。
2 催化剂研究
通过焓变的计算,可以评 估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
使用热力学表中的标准反应焓变值进行计算。
焓变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焓变通常增大。
压力
压力增大,反应焓变通常不受影响。
物质的物态
气体与气体反应的焓变较大,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焓变较小。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
放热反应
2
放热反应的焓变值为负数,反应释放热 量,周围温度升高。
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的焓变值为正数,反应吸收热 量,周围温度降低。
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
第十七页,课件共有34页
原因:
(3)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
聚集状态有关;
此外,反应的焓变还与反应温度、 压强有关(若不注明则表示在298K、
101kPa下).
固态 吸热
液态
吸热
吸热
气态
第十八页,课件共有34页
课本第3页交流与讨论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34页
[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有34页
课堂复习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7、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
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 H2O(g)=H2(g)+1/2O2(g);ΔH=+242kJ·mol-1 B. 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 H2(g)+1/2O2(g)=H2O(g);ΔH=+242kJ·mol-1 D. 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P-O: 360kJ/mol;O=O: 498kJ/mol.试根据 已
学过的P4和BP4O6结构知识计算:P4+3O2=P4O6 的
焓变 ( )
A.+1638kJ/mol; B.-1638kJ/mol;
C.-126kJ/mol; D.+126kJ/mol.
第二十八页,课件共有34页
反馈巩固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 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 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 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 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 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原因:
(3)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
聚集状态有关;
此外,反应的焓变还与反应温度、 压强有关(若不注明则表示在298K、
101kPa下).
固态 吸热
液态
吸热
吸热
气态
第十八页,课件共有34页
课本第3页交流与讨论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34页
[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有34页
课堂复习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7、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
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 H2O(g)=H2(g)+1/2O2(g);ΔH=+242kJ·mol-1 B. 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 H2(g)+1/2O2(g)=H2O(g);ΔH=+242kJ·mol-1 D. 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P-O: 360kJ/mol;O=O: 498kJ/mol.试根据 已
学过的P4和BP4O6结构知识计算:P4+3O2=P4O6 的
焓变 ( )
A.+1638kJ/mol; B.-1638kJ/mol;
C.-126kJ/mol; D.+126kJ/mol.
第二十八页,课件共有34页
反馈巩固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 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 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 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 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 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1.1.1化学反应的焓变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2NH3(g) △H=-92kJ·mol-1,则
H2(g) △H=+46kJ·mol-1
D.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H=-57.3 kJ·mol-1
NH3(g)
N2(g)+
+
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五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一看方程式是否配
平二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三看ΔH的“+”、“
S(g)+O2(g)=SO2(g)C.2H2(g)+O2(g)=2H2O(l);
H2(g)+ O2(g)=H2O(l)
D.2KOH(aq)+H2SO4(浓,aq)=K2SO4(aq)+2H2O(1);
4.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
的是(
)A.C(s)+O2(g)=CO2(g);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1课时
一、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
(1) 定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 符号:△H
(3) 单位:kJ·mol-1
表示每mol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1
O2(g)
2
===H2O(l) ∆H=﹣285.8kJ·mol -1
热化学方程式
thermochemical equation
热化学方程式--认识
概念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
H2(g) △H=+46kJ·mol-1
D.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H=-57.3 kJ·mol-1
NH3(g)
N2(g)+
+
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五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一看方程式是否配
平二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三看ΔH的“+”、“
S(g)+O2(g)=SO2(g)C.2H2(g)+O2(g)=2H2O(l);
H2(g)+ O2(g)=H2O(l)
D.2KOH(aq)+H2SO4(浓,aq)=K2SO4(aq)+2H2O(1);
4.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
的是(
)A.C(s)+O2(g)=CO2(g);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1课时
一、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
(1) 定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 符号:△H
(3) 单位:kJ·mol-1
表示每mol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1
O2(g)
2
===H2O(l) ∆H=﹣285.8kJ·mol -1
热化学方程式
thermochemical equation
热化学方程式--认识
概念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焓变 课件
量
量
图示
类型 比较
表示 方法 稳定性
放热反应
ΔH<0 反应产物>反应物
吸热反应
ΔH>0 反应产物>生成物
(2)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 H2O 或酸的反应。如: 2Al+6HCl===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 2KOH+H2SO4===K2SO4+2H2O。 ③燃烧反应。如: 2CO+O2=点==燃==2CO2; CH3CH2OH+3O2=点==燃==2CO2+3H2O。
(2)为减小误差,实验中可使其中一种反应物稍过量, 使中和反应能充分进行。
(3)为减小误差,实验O+H2O===2NaOH, CaO+H2O===Ca(OH)2。 (3)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
高温 CaCO3=====CaO+CO2↑。
②其它特例: 2NH4Cl(s)+Ba(OH)2·8H2O(s)===
BaCl2+2NH3↑+10H2O。 高温 C(s)+H2O(g)=====CO+H2, CO2+C==△===2CO。
3.反应热的测量 (1)测量仪器: 测量反应热的仪器称为量热计,其由内、外两个筒组成, 内筒是 反应容,器外筒起 保温作。用
(2)计算: 利用公式Q=-C(T2-T1) 计算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公式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1和T2分别表示反应 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4.焓变 (1)焓变: ΔH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 变,即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 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 热能 ,而没有转化为电 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 物质的焓的变化。表达为: ΔH=Qp ,如果ΔH>0,为 吸热 反应,若ΔH<0,为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焓变(标准课件)
例2(2003· 江苏)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 确的是 ( B ) A、C8H18(l)+25/2O2(g)=8CO2(g) +9H2O(g) △H= - 48.40kJ· mol -1 B、C8H18(l)+25/2O2(g)=8CO2 (g) +9H2O(l) △H= - 5518kJ· mol -1 C、C8H18(l)+25/2O2(g)=8CO2(g) + 9H2O(l) △H= + 5518kJ· mol -1 D、C8H18(l)+25/2O2(g)=8CO2 (g)+ 9H2O(l) △H= - 48.40kJ· mol -1
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
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C+CO2 ;H2+CuO;C+H2O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Ba(OH)2+NH4Cl
Ca(OH)2 + NH4Cl
大多数化合反应
注意: 溶解、凝固、液化一般是放热过程; NH4NO3溶解用分数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H只用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并写在右边。 2、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g)、液态(l)、固 态(s)、溶液(aq)
3、应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果不注明则表示是 在250C、101KPa下的反应热。 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 是分数。它表示的是物质的量 5、△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同一反应中,热式中化学 计量数不同, △H也不同。
化学:1-1-1化学反应的焓变 探究课件(苏教版选修4)
【慎思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热是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当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 时,反应放热,ΔH为“-” 解析 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反应 热,因此A错误。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即 ΔH<0,反应放热,反之就吸热,因此B错误。反应热与 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没有直接关系,所 以C错误。D正确。 答案 D
【例2】► 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 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3 A.CH3OH(l)+ O2(g)===CO2(g)+2H2O(l) 2 ΔH=+725.76 kJ· -1 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52 kJ· -1 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 -1 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52 kJ· -1 mol 解析 1 g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热22.68 kJ, 则1 mol甲醇(32 g)燃烧放热:22.68 kJ×32=725.76 kJ, 2 mol甲醇燃烧放热1 451.52 kJ。A、D中ΔH的符号不正 确,C中ΔH的数值不正确。 答案 B
(2)Δ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且中间有空格。若为 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ΔH 的单位一般为kJ· -1,该单位是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mol 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对 应,并不是指1 mol物质发生反应。 (3)注明反应条件 焓变(Δ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如同一反应在 不同温度下进行时的焓变是不同的。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 式时应注明Δ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ΔH是在25 ℃(即298 K)、101 KPa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4)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必须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相 对应。同一化学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不同,反应的ΔH也不同。
化学反应的焓变(标准课件)
活学活用:
已知反应X+Y=M+N ,放热反应,对该反
应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不必加热可以反 应
活学活用:
比较△H相对大小 S(g)+O2(g)=SO2 (g) △H1 S(s)+O2(g)=SO2(g) △H2
补充:能量变化的规律
(1)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2)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变化
熔化、蒸发、汽化、升华均要吸热,凝固、液化等均要放热。
活学活用:
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可能会发生发生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量,还可以有 光能,电能等
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C+CO2 ;H2+CuO;C+H2O Ba(OH)2+NH4Cl Ca(OH)2 + NH4Cl
注意: 溶解、凝固、液化一般是放热过程; NH4NO3溶解吸热,升华,蒸发是吸热过程。
( A)
A. H2O(g)=H2(g)+1/2O2(g);ΔH=+242kJ·mol-1 B. 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 H2(g)+1/2O2(g)=H2O(g);ΔH=+242kJ·mol-1 D. 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反应热 焓变ppt课件
D.896 kJ/mol
解析:根据Δ 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列式得
N≡N键的键能= -92.4 kJ/mol +6× 391 kJ/mol − 3 × 436 kJ/mol = 945.6 kJ/mol
随堂训练
4.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B )
A.每生成2个AB分子吸收(a-b)kJ热量 B.该反应热ΔH=+(a-b)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 出a kJ能量 【解析】:每生成2 mol AB吸收(a-b)kJ热量,A项错误,B项正 确;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 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D项错误。
指化学反应发生后,使反应体系的温度恢复到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即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相等。
如何测定反应放出 的热量?
量热计
知识点二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量筒、温度计、玻璃搅拌器、 盖板、泡沫 试剂: 0.5mol/L盐酸、0.55moHale Waihona Puke /L NaOH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知识点二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H(kJ/mol)
436 kJ/mol
2H+2Cl
2×(431 kJ)
243 kJ/mol
=862 kJ/mol
Q吸收=436+243=679 kJ/mol Q放出=431×2=862 kJ/mol
H2 +Cl2 -183 kJ/mol
2HCl 反应历程
反应热 △H=679-862= -183 kJ/mol
课件4:1.1.1 反应热 焓变
( √)
[效果验收]
2.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 D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分成原子
D.原子构成分子
【解析】原子构成分子过程为新化学键形成过程,一定释放能量。
[效果验收]
3.氮化硅陶瓷材料可由石英固体与焦炭颗粒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 应制得: SiO2+C+N2―高―温→Si3N4+CO(未配平),该反应变化过程中的能量 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提示:碱过量的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交流讨论] (3)能否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不能。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放热,所测中和热数值会偏大。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内能、焓、焓变 (1)内能(符号为 U):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 温度 、 压强 和 物质的聚集状态 等影响。
该反应是__放__热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反应热 ΔH____<____0(填“>”“<”或“=”)。
重点突破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情境探究] 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物 体传递给另一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是保持不变的(这 叫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与质量守恒一样,能量也是守 恒的。
2.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反应中 能放出 57.3 kJ 热量的是 ( C ) A.1 L 1 mol·L-1 的稀硫酸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 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 1 mol H2O C.稀盐酸与稀 Ba(OH)2 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 D.稀 NaOH 溶液与 95%浓硫酸反应生成 1 mol 水
[效果验收]
2.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 D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分成原子
D.原子构成分子
【解析】原子构成分子过程为新化学键形成过程,一定释放能量。
[效果验收]
3.氮化硅陶瓷材料可由石英固体与焦炭颗粒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 应制得: SiO2+C+N2―高―温→Si3N4+CO(未配平),该反应变化过程中的能量 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提示:碱过量的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交流讨论] (3)能否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不能。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放热,所测中和热数值会偏大。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内能、焓、焓变 (1)内能(符号为 U):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 温度 、 压强 和 物质的聚集状态 等影响。
该反应是__放__热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反应热 ΔH____<____0(填“>”“<”或“=”)。
重点突破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情境探究] 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物 体传递给另一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是保持不变的(这 叫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与质量守恒一样,能量也是守 恒的。
2.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反应中 能放出 57.3 kJ 热量的是 ( C ) A.1 L 1 mol·L-1 的稀硫酸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 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 1 mol H2O C.稀盐酸与稀 Ba(OH)2 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 D.稀 NaOH 溶液与 95%浓硫酸反应生成 1 mol 水
反应热与焓变、中和热的测定-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思考】发热包中成份的含量是否需要控制,为什么?
发热包中有效成份含量过少,放热不足,含量过多占用空间,且有安全隐患。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该如何控制发热包成份的含量?人们在研究
化学反应的能量时,该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
热量呢?
反应热 焓变
1.反应热与焓变
(1)体系与环境 体系:被研究的物质系统
减少热量的散失
起保温作用
思考:该实验中,玻璃搅拌器换成铁制或者铜制的搅拌器行不行? 不行
老教材【简易量热计】(了解)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 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 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 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②焓: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③恒压下的焓变 = 反应热
④反应热(焓变) 放热反应 反应体系温度降低 ——△H为“- ”或 ΔH<0
的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 反应体系温度升高——△H为“ + ”或 ΔH>0
⑤反应热的计算 宏观 ΔH = E生成物-E反应物
微观 ΔH = E吸收-E放出
(Δ 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则,生成 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 56.8 kJ。
ΔH=- Q kJ/mol 0.025
(50+50)×4.18×10-3 ×3.4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4.数据处理:
实验 次数
温度
起始温度t1/℃
盐酸 NaOH 平均值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发热包中有效成份含量过少,放热不足,含量过多占用空间,且有安全隐患。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该如何控制发热包成份的含量?人们在研究
化学反应的能量时,该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
热量呢?
反应热 焓变
1.反应热与焓变
(1)体系与环境 体系:被研究的物质系统
减少热量的散失
起保温作用
思考:该实验中,玻璃搅拌器换成铁制或者铜制的搅拌器行不行? 不行
老教材【简易量热计】(了解)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 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 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 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②焓: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③恒压下的焓变 = 反应热
④反应热(焓变) 放热反应 反应体系温度降低 ——△H为“- ”或 ΔH<0
的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 反应体系温度升高——△H为“ + ”或 ΔH>0
⑤反应热的计算 宏观 ΔH = E生成物-E反应物
微观 ΔH = E吸收-E放出
(Δ 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则,生成 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 56.8 kJ。
ΔH=- Q kJ/mol 0.025
(50+50)×4.18×10-3 ×3.4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4.数据处理:
实验 次数
温度
起始温度t1/℃
盐酸 NaOH 平均值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HQPTCV 1d1 n 1000
△T — 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C — 溶液的比热容,J·g-1·K-1; V — 溶液的体积,ml; d — 溶液密度,g·cm-3; n —溶质的物质 的量,mol; 水的稀溶液: C=4.18 J·g-1·K-1
d=1.0 g·cm-3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外推法求△T: △T=T2-T1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思考题
• 本实验采用外推法求△T的意义是什么? • 由于本实验所用量热器不是严格的绝热装置,它
不可避免地会与环境发生热交换 • 实验中温度到达最高值后,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
势,图中的线段bc表明了量热器热量损失的程度。 由于散热从反应一开始就会产生,因此将线段bc 延长,使与反应开始时的纵坐标交于d点 • d点对应的温度与最高温度之差即为外推法补偿的 由于热量散失造成的温度差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搅 棒
简
精 密 温 度 计
易
量
热
器
装 置
保 温 杯
图
真 空
水 银 球
溶 液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基本操作
量筒(量杯):粗略量取
移取一定 体积液体:
移液管
准确移取
滴定管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移液管的操作
洗涤 润洗 取液 放液
洗液
自来水
蒸馏水
1、移取液体润洗3次
?
2、吸管末端要伸入液面下1cm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④迅速向溶液中加入3g锌粉,立即盖好盖 子,不断平稳地摇动保温杯,并继续每 隔30s记录1次温度,至温度上升到最高 值后再继续测定3min
⑤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作图, 用外推法求出△T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数据记录和处理
室温/℃ CuSO4·5H2O的质量/g CuSO4溶液的取量/mL 时间t/s 温度T/℃ △T/K △H(实测值)/KJ٠mol-1 △H(理论值)/KJ٠mol-1 液 配制250ml 0.2000mol·L-1CuSO4溶液
计算 称量
溶解
转移
定容
(分析天平)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250ml容量瓶
(2)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①用台秤称取3g锌粉 ②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0mLCuSO4溶液,注
入已用纯水洗净且擦干的保温杯中,在泡沫 塑料盖中插入温度计,盖好盖子 ③平稳地摇动保温杯,每隔30s记录1次温度 至溶液与量热器的温度达到平衡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目的
•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 巩固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 学习外推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① 焓(H):H=U+PV ② 焓变(△H):反应体系焓(H)的变化。 恒压过程封闭体系不做非体积功时:
△H=QP 根据量热器:Q= △T × C× m
3、调整液面下降至与标线相切
4、将移取溶液放入容器中:将容器倾斜, 移液管垂直,管尖靠在容器壁上
4、 停留15s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容量瓶的使用
• 用途:配制溶液 • 使用步骤 • 查漏
溶解
转移
定容
大体混匀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混匀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HQPTCV 1d1 n 1000
△T — 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C — 溶液的比热容,J·g-1·K-1; V — 溶液的体积,ml; d — 溶液密度,g·cm-3; n —溶质的物质 的量,mol; 水的稀溶液: C=4.18 J·g-1·K-1
d=1.0 g·cm-3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外推法求△T: △T=T2-T1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思考题
• 本实验采用外推法求△T的意义是什么? • 由于本实验所用量热器不是严格的绝热装置,它
不可避免地会与环境发生热交换 • 实验中温度到达最高值后,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
势,图中的线段bc表明了量热器热量损失的程度。 由于散热从反应一开始就会产生,因此将线段bc 延长,使与反应开始时的纵坐标交于d点 • d点对应的温度与最高温度之差即为外推法补偿的 由于热量散失造成的温度差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搅 棒
简
精 密 温 度 计
易
量
热
器
装 置
保 温 杯
图
真 空
水 银 球
溶 液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基本操作
量筒(量杯):粗略量取
移取一定 体积液体:
移液管
准确移取
滴定管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移液管的操作
洗涤 润洗 取液 放液
洗液
自来水
蒸馏水
1、移取液体润洗3次
?
2、吸管末端要伸入液面下1cm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④迅速向溶液中加入3g锌粉,立即盖好盖 子,不断平稳地摇动保温杯,并继续每 隔30s记录1次温度,至温度上升到最高 值后再继续测定3min
⑤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作图, 用外推法求出△T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数据记录和处理
室温/℃ CuSO4·5H2O的质量/g CuSO4溶液的取量/mL 时间t/s 温度T/℃ △T/K △H(实测值)/KJ٠mol-1 △H(理论值)/KJ٠mol-1 液 配制250ml 0.2000mol·L-1CuSO4溶液
计算 称量
溶解
转移
定容
(分析天平)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250ml容量瓶
(2)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①用台秤称取3g锌粉 ②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0mLCuSO4溶液,注
入已用纯水洗净且擦干的保温杯中,在泡沫 塑料盖中插入温度计,盖好盖子 ③平稳地摇动保温杯,每隔30s记录1次温度 至溶液与量热器的温度达到平衡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目的
•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 巩固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 学习外推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① 焓(H):H=U+PV ② 焓变(△H):反应体系焓(H)的变化。 恒压过程封闭体系不做非体积功时:
△H=QP 根据量热器:Q= △T × C× m
3、调整液面下降至与标线相切
4、将移取溶液放入容器中:将容器倾斜, 移液管垂直,管尖靠在容器壁上
4、 停留15s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容量瓶的使用
• 用途:配制溶液 • 使用步骤 • 查漏
溶解
转移
定容
大体混匀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混匀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