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t
2
2
漫画1 漫画2
汽车闯入了客厅
25
波尔在充分肯定不确定原理的同时,于1927年提出并协原理 (又叫互补原理)指出:对于微观粒子,波动性和粒子性两种 描述中,任何单独一方都是不充分的,不全面的。尽管它们彼 此不相容,互相对立,但为了说明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又都是 必要的。波动图像和粒子图像是并协的,两个图像结合起来, 互相补充,才能对微观粒子所处的状态给出完整的描述。
这正是玻尔的量子化的轨道半径。
17
(3)考虑在刚性匣子中的运动粒子(如图)
粒子在匣中的动能为 1/2mv2 ,
运动周期为2d/v,按照物质波的
观点,物质波来回反射形成驻 波,驻波波长满足
d n / 2 nh/ 2 p
于是粒子的动量 p nh/ 2d 动能 Ek p2 / 2m n2h2 / 8md 2
1925年11月,在同一座城市联邦技术学院任教的著名物理 学家德拜主持了一个学术讨论会,指定由薛定谔报告德布 罗意理论。当薛定谔介绍完之后,德拜评论说,“讨论波 动而没有一个波动方程,太幼稚了”。这次讨论会,实际 上就是薛定谔事业的开端。
32
几个星期后的另一次学术讨论会上,薛定谔宣称他找到了这 个波动方程。1926年上半年,薛定谔以“作为本征值问题的 量子化”为总题目,连续发表了六篇论文,建立了波动方程, 创立了波动力学体系。
斯 特
狄康

拉 谔
薛顿 定

泡海 利伯 森
波 恩
波 尔
普居

爱郎
克朗 人里 兹伦 坦因 万之


3
泡 利 像
泡玻 利尔

4
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与家属。从左至右依次为海森堡的母亲,狄拉克的母亲, 薛定谔的夫人,狄拉克,海森堡,薛定谔。
5
狄拉克和海森伯
6
索末菲和波尔 7
第一节:波粒两象性
2r n n h n h , n 1,2
p mv
于是有 mvr n h n 2
这正是玻尔曾用过的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16
(2)如果把
p
nh
2r
代n入r氢原子总能量表达式中
p2
e2
n22
e2
E 2m 4 r 2mr2 4 r
由dE / dr 0给出
rn
2 m
4
e2
n2
an2
0.053 n2nm
▪ 波函数的模方| Ψ(x) |2=ΨΨ*是几率密度 (*代表复共轭),代
表单位体积中发现粒子的几率;
▪ |Ψ(x)| 2dx是粒子出现在x~x+dx间隔内的概率。
22
第三节 不确定关系
不确定关系
接受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完全摒弃了经典粒子的轨道概念,
即排除了粒子每时每刻有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动量。由于
1925年底,波恩、约丹和海森伯一起,完成了第三篇论文 “论量子力学II”
这就是著名的“一人文章”、“二人文章”和“三人文章”。 这三篇论文实际上奠定了以矩阵形式表示的现代量子力学的 基本方程式——矩阵力学。
1925年,泡利(1900—1958)利用矩阵力学的方法成功解 释了氢原子的能级,巴尔末公式,斯塔克效应和电磁场中氢 原子能级的移动等,证明了矩阵力学的正确性。
12
13
1928年,池菊正士将电子束射在云母片上, 获得了电子束在单晶体上的透射衍射图样。
同年,G.P汤姆逊将电子束射过金属箔获得 了多晶体上电子束的透射衍射图样。
G.P.汤姆逊与 C.J.戴维逊因为验证了电子具 有波动属性,共获 1937 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
1928年,池菊正士将电子束射在云母片上,获得了电子 束在单晶体上的透射衍射图样。
31
1925年前后,爱因斯坦正在研究气体理论,薛定谔当时也 在研究气体理论,他对爱因斯坦的论文很不理解,认为有 错,于1925年2月5日写信给爱因斯坦进行讨论。爱因斯坦 在回信中建议他仔细研究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这促使了 薛定谔对德布罗意物质波思想的极大关注,并迅速掌握了 德布罗意的新思想。到薛定谔发表波动力学之前,薛定谔 与爱因斯坦之间共同通了九封信。
波尔理论的困难
▪ 电子是经典粒子,绕核作圆周运动,为什么不辐射电 磁波?
▪ 电子将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是否可向任意低能态 跃迁?跃迁几率是否一样?
▪ 如何解释氢光谱光强的差异?如何理解氢光谱的精细 结构?
8
四、量子史话
de. Broglie 物质波假设
德布罗意(1892~1987),法国物理学 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拜朗之万为 师,研究与量子有关的理论物理问题, 攻读博士学位。1923年9~10月间, 连续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发表三 篇短文,提出了物质波(相位波、缔 合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在1924 年通过的博士论文《量子论研究》中 总结了这一工作。1929年获诺贝尔物 理学奖,成为第一个以学位论文获得 诺贝尔奖金的学者。
1926年波恩提出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并因此获1954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21
对波函数的意义,波恩指出,波振幅的模方与该处发现粒 子的几率成正比。因此德布罗意波函数是几率幅。这个假 设得到散射实验的支持,获得了人们认可,玻恩因此获得 1954年诺贝尔物理奖。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的主要内容包括:
▪ 波函数 Ψ(x)是概率波振幅,简称几率幅;
可见匣中的粒子的动量和能 量都是量子化的,定域的波必 然导致量子化行为。
18
第二节 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德布罗意引入物质波,物质波需用波函数Ψ(r¸t)描述。物质波的波 函数代表什么物理意义。1926年玻恩提出波函数的几率解释。
波恩(Max Born,1882-1970),犹太人, 出生于德国的布雷斯劳(现属波兰)。
28
1925年6月,在哥廷根跟随波恩工作的海森伯因患花粉过敏症 到外地疗养。在这里,他对创立新动力学理论产生了灵感,回 去后完成了一篇论文“论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的量子理论再解 释”,并交给波恩,看有无发表价值。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思索 创立新理论的波恩看到这篇文章后,认为海森伯已为新的动力 学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但还有一大堆数学问题需要解决。
| (x) |表2 d示x 粒子出现在x~x+dx间隔的概率,所以由波函数只能
给出粒子位置的平均值 x及其,偏同差 样对x2粒子的动量也只能知
道其统计平均值
。海px及森伯其还涨进落一p步x2 指出,平均偏差
乘积有一个最小的x限p制x ,即
xpx 2
这个关系称不确定关系,是1927年由海森伯提出的。
30
薛定谔的波动力学
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理论物 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887年 生于维也纳。1906年入维也纳大学物 理系学习,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 1920年移居耶拿,担任维恩的物理实 验室助手。1921年,薛定谔受聘到瑞 士苏黎士大学任数学物理学教授。 1927年接替普朗克任柏林大学理论物 理学教授,同年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 士。1933年受德国纳粹党徒的迫害, 离开苏黎士到英国任牛津大学任物理学 教授。同年和狄拉克一起荣获诺贝尔物 理学奖。
后来,波恩希望已经离开了哥廷根的以前的助手泡利能回来与 他一起完成这一工作,但已经因为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而 出名的泡利反应冷淡,并且说“我知道你喜欢冗长而复杂的形 式主义,你琐碎的数学只会把海森伯的物理概念糟蹋掉,…”
29
遭到泡利拒绝后,波恩找到了另外一位学生,当时年仅23岁 的约丹,约丹的数学功底很好。波恩和约丹一起,很快于 1925年9月完成了论文“关于量子力学”。
1933年,纳粹上台,波恩被迫离开德国,先后在剑桥大学和 爱丁堡大学任教。1953年波恩退休后不顾爱因斯坦等朋友的 反对,回到德国定居。
波恩一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发表论文300余篇,学术 著作30余部。主要著作包括《固体的原子理论》、《原子动 力学问题》、《晶格动力学》(与黄昆合著)、《我们这一代 物理学》以及《光学原理》等。
量子力学导论
(4学时)
1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
内容:
1、波粒两象性
2、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3、不确定关系 4、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 5、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解
重点:一些基本概念、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薛定谔
方程、量子数的意义
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927年10月,第五届索尔维会议时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珍贵合影。
布艾
格拉
伦 费
德 拜
20
波恩的主要贡献在点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两方面。在点阵动 力学方面创立了独树一帜的伯恩学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理 论或方法有:波恩-冯·卡曼理论;波恩-哈伯理论;波恩-奥 本海默法;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法;波恩-梅耶方程等。
量子力学中的矩阵力学由“一人文章”、“两人文章”和 “三人文章”构成,其中后两篇文章主要凝聚的是波恩的思 想和方法。波恩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4
1961年,约恩森还给出了电子的单缝和多缝衍射图样。
Johnson电子双缝干涉 电 子 双 缝 干 涉 图 样
出现概率小
电子数 N=7100
出现概率大
N=3270000
15
de. Broglie关系式的应用
(1)若将德布罗意关系式应用于氢原子上,原子定态假设便和驻 波联系起来,十分自然地给出角动量量子化条件。电子要想作 稳定运动,电子回转一周的周长应为其波长整数倍,即
1937年5月,波尔访问我国,在华19天,除演讲之外,还游 览了杭州、南京以及北京的故宫,波尔完全被中国迷住了,自 此一直把中国看成世界上最美好的地区之一。当波尔看到我国 古代太极图时,无比兴奋,如获至宝。他认为太极图完美准确 表达了他的并协原理。
1947年,丹麦国王破格授予波尔荣誉勋章。波尔选择了太极 图作为礼仪罩袍上上的图案。图上面的丹麦文“Contraia Sunt Complementa”的含义是“对立物是并协的”。
9
四、量子史话
德布罗意认为,任何物体都伴随以波,不可能将物体的运动 和波的传播分拆开来,也就是说,任何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 二象性。这种波称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动量为P的粒子的波 长由德布罗意关系式确定。
h p
物质波粒二象性的观点开始并不被重视。郎之万将德布罗意 的博士论文寄了一份给他的朋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对这个 观点非常赞赏,当时他正在撰写关于“波色-爱因斯坦统计” 的第二篇论文,于是在论文最后加了一段介绍德布罗意工作 的文字。论文在1925年发表后,因为爱因斯坦的支持,物质 “波粒二象性”很快就广为人知了。
26
27
第四节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
矩阵力学的建立
矩阵力学是海森伯于1925年首先取得突破性成果,再由 海森堡、波恩和约丹三人共同完成的。
海森伯(1901~1976),德国物理学家,1920年进入慕 尼黑大学物理系,师从索末菲攻读理论物理学。 1923年考取博士,先后跟随玻恩和玻尔学习,并在他们 的指导下,研究量子伦。海森堡曾经说过:“在索莫菲那 里学了物理,玻恩那里学了数学,玻尔那里学了哲学。” 海森伯1925年7月创建矩阵力学,1927年提出不确定关 系。因创立量子力学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波恩1905年到哥廷根师从希尔伯特和 闵可夫斯基,学习数学。
1908年起,受爱因斯坦的影响,开始从
事物理学的研究。1909年在萨尔茨堡会
议上结识了爱因斯坦,从此两人开始通
书信,1969年出版了《爱因斯坦与波恩
夫妇书信集》,全书117封书信,凝结
了两人的终生友谊。
19
1921年至1933年,波恩任哥廷根大学物理系主任。这期间, 哥廷根不仅是世界数学研究中心,而且被波恩建设成物理学研 究中心之一。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伟大的物理学家,如泡利、海 森伯、约丹、狄拉克、维格纳罗森菲和伽莫夫等。
23
这是量子力学的又一条重要规律。它定量地揭示了粒子 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度。这样经典的轨道概念在这里完 全失去了意义,不确定关系是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 按照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可以证明任何两个不对易的力 学量,在任何量子态下的平均涨落都有相应的不确定关 系。时间和能量的不确定关系是:
tE
2
不确定关系十分有用,利用这个简单的不确定关系式, 常常可以方便地对一些物理量作出数量级上的估算。
10
宏观上
以500m/s速度飞行的质 量为0.01kg的子弹
h h
m v 2m Ek 1.31025 nm
太小,测 不到!
微观上 以5×107m/s速度飞行的 电子
h
p 1.4 10 2 nm
11
戴维逊-革末实验
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在一个偶然机会,做电子束在镍单晶 体表面散射实验时,观察到了和X射线在晶体表面衍射相类 似的衍射现象,从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