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caa25710912a21615792918.png)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研究成果,研究心理学的基础规律以及管理人员如何在工作中把握这些规律。
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观点;了解人类心理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在管理工作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一些应用性强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显示出其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用(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学对象一、心理学的定义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心理科学的性质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分支一、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的学派一、构造心理学二、机能心理学三、格式塔心理学四、行为主义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访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功能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控行为三、预测未来四、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第二章感觉与知觉(建议4课时)第一节感觉现象四、感觉的定义五、刺激与感觉的关系六、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特性一、知觉的定义二、知觉的心理特征第三节知觉现象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三章意识与注意(建议4课时)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七、意识的界定八、意识的不同状态九、意识的作用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的基本特征二、睡眠的阶段三、睡眠失常四、梦与做梦第三节催眠一、催眠的特征二、催眠理论三、催眠的基本过程第四节注意一、注意的特性二、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种类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建议4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十、记忆的定义及基本过程十一、记忆的测量十二、记忆的分类第二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记忆的增强一、遗忘二、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四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的分类第五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四、元认知策略第五章思维(建议4课时)第一节思维概述十三、思维的概念和特征十四、思维的构成与过程十五、思维的类型第二节问题解决中的思维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与策略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二、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第四节决策一、决策概述二、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三、两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效应第六章情绪(建议4课时)第一节情绪的性质和功能十六、情绪的概念十七、情绪的成分十八、情绪的功能第二节情绪的表达一、面部表情二、状态表情三、语调表情第三节情绪的分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二、心境、激情和应激第四节情绪的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三、沙赫特——辛格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一、情绪调节的含义二、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三、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第七章动机与行为(建议4课时)第一节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十九、动机的性质二十、动机的种类二十一、动机与行为第二节生理性动机一、饥二、性动机三、母性动机第三节社会性动机一、成就动机二、权力动机三、亲和动机四、工作动机第八章能力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定义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第二节能力结构一、因素说二、三维结构模型三、智力的三元理论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二、特殊能力测量三、创造力测试四、智力测验的预测力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五节影响能力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三、自身努力第九章人格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人格的界定二十二、人格的概念二十三、人格特性第二节人格的构成一、认知风格二、气质三、性格四、自我调控系统第三节人格学说一、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类型说三、人格维度说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家庭环境因素三、早期童年经验四、学校教育因素五、社会文化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第五节人格测评一、测验法二、投射法三、情景测验第十章社会认知(建议4课时)第一节自我和自我完善二十四、自我的本质二十五、自我完善第二节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一、印象形成二、印象管理的策略第三节社会态度和偏见一、社会态度概述二、社会态度的形成三、社会态度的转变四、偏见第四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的一般概念二、归因偏差第十一章社会行为(建议3课时)第一节人际吸引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二、爱情第二节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一、助人行为二、侵犯行为第三节从众、依从和服从一、从众二、依从三、服从第四节竞争与合作一、竞争与合作二、优先选择竞争第五节群体行为一、群体决策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第十二章心理健康(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压力与健康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二节心理异常一、心理异常概述二、心理异常的分类第三节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一、焦虑障碍二、躯体形式障碍三、性障碍四、心境障碍五、精神分裂症六、人格障碍七、进食障碍八、物质滥用与药物依赖第十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建议3课时)第一节生物学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其他生物学治疗第二节心理治疗一、心理动力学疗法二、行为主义疗法三、人本主义疗法四、认知疗法五、家庭疗法第三节心理治疗的效果一、心理治疗的效果二、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第十四章毕业发展(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定义二、毕业发展观第二节毕业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一、毕业认知发展二、毕业道德发展第三节毕业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人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十五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建议3课时)第一节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二、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三、招聘和选拔中常用的心理测评技术第二节生涯规划和生涯辅导一、生涯规划二、生涯辅导。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60f3f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c.png)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在航空服务领域运用心理学知识,提供优质客户服务的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航空业特殊的操作环境和客户需求,掌握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和工具,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各种客户心理需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航空服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各类乘客心理需求和应对方法;3. 掌握航空客户服务的基本技巧和沟通技巧;4. 培养学生对客户情感和需求的敏感性;5. 提升学生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部分:航空服务心理学概述a) 引言:课程背景和重要性b) 心理学基础知识:认知、情绪、行为c) 航空服务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理论d) 实例分析:航空服务中的心理学问题2. 第二部分:乘客心理需求分析a) 乘客分类:不同类型乘客的心理需求b) 情绪管理:应对乘客情绪的方法和技巧c) 个案分析:了解不同乘客心理需求的案例研究3. 第三部分:航空客户服务技巧a) 有效沟通技巧:言语和非言语沟通b) 服务语言表达:礼貌用语、主动沟通等c) 乘客投诉处理:应对乘客投诉和问题解决的技巧d)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培养服务技巧4. 第四部分:探讨航空服务中的心理学问题a) 乘客焦虑与恐飞症:了解乘客焦虑和恐飞的原因、应对策略b) 航空公司员工心理健康: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c) 广告心理学:探讨广告对乘客心理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介绍理论知识、案例分析2. 学生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学生案例分享3. 角色扮演:模拟乘客和员工角色,实践服务技巧4.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心理测验等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讨论质量等2. 作业和小组项目:学生编写乘客情景处理方案、撰写案例分析等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六、参考教材1. 《航空心理学导论》作者:XXX2. 《航空客户服务技巧实务》作者:XXX七、参考资源1.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官方网站》2. 《航空公司客户服务培训手册》以上为《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8a9a56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7.png)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对于旅客心理需求的敏感性,提高其在民航服务行业中的心理服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学在航空服务中的应用,掌握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民航服务的特点以及面对旅客不同心理需求时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2. 了解旅客在航空服务中的心理需求及其变化;3. 培养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沟通技巧,提高服务水平;4.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旅客心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心理学主要学派及其理论1.3 心理学在民航服务中的作用2. 旅客心理需求分析2.1 旅客心理需求的类型和特征2.2 旅客心理需求与服务满意度的关系2.3 旅客心理需求在航空服务中的实际应用3. 服务心理学原理与方法3.1 建立良好的服务心理学态度3.2 有效沟通与倾听技巧3.3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4 增进旅客满意度的心理策略4. 应对旅客心理问题的处理4.1 旅客情绪管理与处理技巧4.2 应对旅客抱怨和矛盾的解决策略4.3 危机事件处理与心理援助4.4 面对特殊旅客的心理服务技巧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模拟实训等。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将全面了解和掌握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作业等,占总成绩的40%;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航空公司或机场,针对其旅客心理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占总成绩的30%。
七、参考教材1. 《服务心理学导论》- 陈玉红、钱国际2. 《旅游心理学》- 陆蔚华、彭新平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介绍及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二周:旅客心理需求分析第三周:服务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周:应对旅客心理问题的处理第五周: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六周:模拟实训与综合评价九、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和民航服务业务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进行教学。
【服务】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服务】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f860683f5335a8103d2208b.png)
【关键字】服务《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林雪卿审核人:刘育红编撰日期:2009、8、25一、课程概述(前言)《民航服务心理学》属于纯理论的必修课程,即A类课程,实践课时的比例为0%,计划时数为40节,占2学分,须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
学科地位:《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为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心理服务理念,提高学生的心理服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核心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科性质:《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新兴学科,是民航服务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它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有密切联系,甚至与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等学科之间存在很多联系。
教学目的:开设《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空中乘务基础能力。
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把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旅客心理、自我心理等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心理服务的理念,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
课程目标:知识方面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民航服务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进而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素质方面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心理素质。
2、教学内容描述1.教学重点:讲清各章中知觉、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群体心理、人际关系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并明确这些知识在民航服务工作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应用性很强,而且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了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甚至与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等也有联系,所以教学难度大。
3.教学模式:构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如:讲“动机”时,侧重谈“如何激发民航服务人员的服务动机”?讲“首因效应”时,侧重谈“民航服务人员应如何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等。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0054c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9.png)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服务心理学》授课计划
![《服务心理学》授课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ca888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2.png)
《服务心理学》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服务心理学》是一门结合心理学与服务业领域的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服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服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服务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3. 学会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4. 培养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服务心理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授课内容第一部分:服务心理学基础1. 服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2. 服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服务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1. 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2. 顾客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3. 服务环境对服务过程的影响;4. 服务过程中的沟通与互动。
第三部分: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1. 服务焦虑症、压力等心理问题的识别;2. 顾客投诉、纠纷等问题的处理技巧;3. 应对不同类型顾客的心理策略。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1. 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服务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2. 组织学员分组进行模拟服务场景,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部分:课程总结与展望对本课程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和技能,展望服务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四、授课方式与方法1.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2.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增强教学效果;3. 邀请服务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实践经验。
五、考核方式与评估标准1. 平时作业:要求学员定期完成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包括案例分析、理论论述等;2. 课堂表现:根据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互动程度等,给予评价;3. 模拟实践:学员分组进行模拟服务场景,根据表现给予评分;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员对服务心理学的掌握程度,形式可包括论文、案例分析等。
六、课程时间安排(共计36学时)1. 课程导入(2学时):介绍课程目标、内容及安排;2. 授课内容部分(共计2学时):包括服务心理学基础、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3. 实践与拓展部分(2学时):组织学员进行模拟服务场景,邀请专家讲座等;4. 课程总结与展望(2学时):回顾课程内容,梳理重点知识和技能,展望未来发展。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391fbdcaaedd3382c4d39a.png)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为高等院校以及各职业院校航空学必修课和其他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从民航服务心理现象的主体出发,即旅客、货主和民航服务人员三个对象,涵盖个体、群体和组织,围绕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民航服务中的货主心理,民航服务人员心理,民航服务中的特殊心理问题,使学生能了解当今航空服务对象基本心理规律,服务对象基本心理过程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服务专业人才。
三、教学环节学时分配1.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指导学生当堂写作并启发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或随堂展开讨论,课后留下作业并于次周由教师进行批改与点评,以便于掌握学生写作手法的偏差并予以及时更正,或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复调思维方式。
提倡任课教师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并阐述自己的独立见解,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本课程内容总计34个课时。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服务与民航服务第二节心理学概述第三节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述第二章需要、个性特征与服务心理第一节需要理论概述第二节旅客的个性特征与心理需求第三节特殊旅客的心理需求第三章情绪与服务心理第一节情绪理论概述第二节服务流程中的旅客情绪管理第三节服务人员的自我情绪调节第四章人际理论与服务沟通第一节人际理论概述第二节民航服务中的人际沟通第三节服务投诉管理与沟通第五章群体心理与服务沟通第一节群体心理特点与表现第二节群体动力学与心理特征第三节群体沟通与民航服务第六章心理测量与服务满意度测评第一节心理测量理论概述第二节服务满意度问卷的设计与编制第三节服务满意度测评的应用第七章民航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民航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五、参考资料于海波.民航服务心理教程.中国民航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张澜.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1日.陈龙海,韩庭卫.海天出版社,2007年10月1日.六、考核方式本课考核及评分标准由三个部分综合而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作业练习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f5c91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4.png)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引言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是为了培养和指导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教育计划。
本大纲旨在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以确保心理咨询师在职业实践中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养。
本文将围绕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论述,包括核心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估与考核等方面。
一、核心课程1.心理学基础课程a.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对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b.发展心理学:探索人的发展过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帮助学生了解人的行为和情感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c.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人的思维机制和认知能力,为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提供基础知识。
2.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a.咨询理论:介绍不同的咨询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帮助学生建立咨询框架和方法论。
b.咨询技术:培训学生掌握各种咨询技术和沟通技巧,如倾听技巧、非语言交流技巧等,以提高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3.心理咨询伦理与职业规范a.伦理道德:教授学生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难题的能力。
b.法律法规:介绍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咨询实践中应该遵循的法律和规定。
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理论讲授是教学的基础,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和理解咨询师角色。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咨询师面临的挑战,并学习如何制定合适的咨询方案。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咨询场景,让学生实践和演练各种咨询技巧和方法。
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评估与考核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提出独到见解以及对同学讨论提供建设性意见等。
2.个人项目学生需要完成个人项目,如写作业、独立研究和报告,以展现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5ee49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6.png)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与心理卫生教学大纲
![社区卫生服务与心理卫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addd4533687e21af45a9e1.png)
《社区卫生服务与心理卫生》教学大纲《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and Mental Health》课程编号:课程类型:限选/专业课总学时:52学时 理论学时:40学时 实验学时:12学时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课程简介:社区卫生服务是国际卫生服务中比较成熟的卫生服务模式。
它以维护人群的长期健康为核心,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是转变医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与心理卫生将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与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以维护社区人群心身健康。
本课程包括了社区卫生服务概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相关知识、健康管理、社区心理卫生与健康于预、社区康复与心理评估、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等的内容。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was created to align community initiatives across the Health System and more importantly to be an active participant to improve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communities. Internall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serves as a point of coordin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creative synerg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use these resources and expertise to identify and help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and mental hygiene is the science of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ng mental illnes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iatry, psych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so that all in need have access to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The course introduces the system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health management, community mental hygiene and health interventio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and mental evaluation, community mental hygiene intervention.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应用心理学专业限选课程。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d47c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e.png)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华东师大辅修应用心理学教学大纲
![华东师大辅修应用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dd0cc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5.png)
华东师大辅修应用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简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华东师范大学辅修应用心理学的课程提供指导。
应用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心理学导论
2. 心理统计学
3.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4. 心理咨询与治疗
5.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6. 社会心理学
7. 人格心理学
8. 认知心理学
9. 文化与心理
10. 临床心理学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介绍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设计实验、进行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评估方式
1.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2. 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20%。
3.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10%。
4. 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10%。
《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大纲
![《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0c7579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7.png)
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的1.1 课程背景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通过小组活动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压力和困惑普遍存在,因此团体心理辅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成为优秀的心理辅导师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的•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和原理•学习团体建设和组织技巧•掌握团体辅导技术和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二、课程内容2.1 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和特点•心理辅导理论及其在团体中的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和方法介绍2.2 团体建设与组织技巧•团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团队角色与功能分工•团体规则与秩序的制定•团队动力和冲突的处理2.3 团体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分析和讨论实际团体心理辅导案例•探索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不同团体辅导技术的适用性2.4 团体心理辅导实践•学习并运用团体辅导技术和方法•模拟团体心理辅导•实地观摩实际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经验和见解。
•实践操作: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模拟和实地观摩,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3.2 评估方式•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在团体辅导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技术运用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参考教材与参考资料4.1 参考教材•《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团体辅导技术与方法》•《团体心理辅导案例分析》4.2 参考资料•。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87fe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c.png)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适用于_____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2、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和神经活动3、感觉和知觉感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感知觉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意识和注意意识的层次和状态注意的种类和特征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5、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种类遗忘的规律和原因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种类和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想象的种类和作用7、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种类情绪的生理反应和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8、意志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意志行动的过程和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9、动机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动机的理论和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0、能力能力的概念和种类能力的测量和评价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11、人格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人格的理论和流派人格的测评和培养12、社会心理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学大纲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39fae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6.png)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学大纲一、导言心理咨询师培训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与职责二、心理咨询基础知识1. 心理学概述a.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c. 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2. 人格理论与发展心理学a. 主要人格理论的介绍与比较b. 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分析3. 心理测量与评估a. 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b. 主要心理测量工具的介绍与应用c. 心理评估的方法与程序三、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1. 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的介绍与比较a. 认知行为疗法b. 系统家庭治疗c. 人本主义咨询2.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a. 倾听与表达技巧b. 有效沟通与反馈技巧c. 导入与解决技巧3. 心理危机干预a. 不同类型心理危机的辨识与干预b. 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与技巧四、学习与发展1. 学习理论与技巧a. 不同类型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b. 学习动机与策略的培养2. 职业发展与规划a. 职业辅导与规划的方法与技巧b. 工作满意度与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五、跨文化心理咨询1. 跨文化心理学概述a. 跨文化心理咨询师的能力与素养要求b. 跨文化咨询的特点与挑战2. 文化差异与心理咨询a. 文化差异对心理咨询的影响b. 跨文化心理咨询的技巧与策略六、伦理与职业实践1. 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a. 保密与隐私保护原则b. 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2.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a. 典型案例的介绍与分析b. 催生专业实践的策略与建议七、实习与实训1. 心理咨询实习的安排与评估a. 实习机构的选择与合作b. 实习过程的监督与指导2. 案例管理与记录a. 案例记录与分析方法b. 咨询过程与结果的评估八、结业与考核1. 结业要求与条件a. 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必要学时与学分b. 考核要求与内容2. 结业论文与综合实践项目a. 论文写作与提交要求b. 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完成结语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为了确保培养出具备全面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b53ae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c.png)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空中乘务学时: 32学时一、课程概述学科地位:《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是为培养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心理服务理念,提高学生的心理服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核心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科性质:《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新兴学科,是民航服务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开设《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空中乘务基础能力。
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把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旅客心理、自我心理等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心理服务的理念,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
课程目标:知识方面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民航服务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力方面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进而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素质方面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描述1.教学重点:讲清各章中知觉、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客我交往,沟通,语言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并明确这些知识在民航服务工作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应用性很强,而且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了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所以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模式:构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如:讲“需要”时,侧重谈“如何根据不同旅客的心理特征把握旅客的需求”?讲“首因效应”时,侧重谈“民航服务人员应如何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讲“气质”时,侧重谈“民航服务人员如何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进行服务。
”等。
4.教法与学法: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时,给学生展示了案例。
如:讲到“机场环境对知觉效果的影响”时,以“新首都国际机场”为例,给学生文字介绍,并展示图片,与学生共同分析机场环境对知觉效果的影响;讲到“服装对知觉效果的影响”时,给学生展示国航、南航、海航等服装设计图片和设计风格,与学生共同分析服装对知觉效果的影响;讲人际交往,心理素质及气质类型时运用心理测验量表进行测试,让学生对自己有客观公正的认识,提高能力。
在学习方法指导方面,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课堂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紧密结合民航服务领域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做到学有所用。
5.各章课外作业题的设计:设计各章课外作业题时,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于民航服务的能力而展开。
这些题目如:(1)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民航服务人员应如何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通过学习四种气质类型的分类与特征后,分析一下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哪种气质类型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空乘服务这一职业?(3)请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建立融洽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感悟。
三、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本课程选择普通心理学中与民航服务关系密切的内容(如知觉、情绪、需要、兴趣、动机、个性心理和客我交往等)加以阐述,并将这些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民航服务行业中。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述教学目标:第一,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掌握民航服务的基本特点,理解民航服务的本质要求;第三,了解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明确其研究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4课时)一、心理学概述二、服务与民航服务三、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述第二章社会知觉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第一,理解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注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理解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注重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第三,掌握社会知觉的内容,注重提高服务的技能技巧;第四,掌握社会知觉的偏差,注意克服服务中的偏见与不良习惯。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社会知觉概述二、影响旅客社会知觉的因素三、民航服务中的社会知觉偏差第三章需要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第一,学习需要的内涵与本质,重点体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二,了解旅客的各种服务需要,明确民航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第三,了解特殊旅客的服务需要,为从事民航服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需要概述;二,旅客的服务需要与满足;三,特殊旅客的服务需要与满足。
第四章态度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第一,理解服务态度的特点,注重服务态度在民航服务中的作用;第二,明确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及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的保证;第三,认识提高旅客满意度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态度概述;二,民航服务的态度标准三,民航服务的态度要求第五章沟通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第一,理解沟通的含义与特点,重点了解沟通对民航服务工作的作用;第二,学习身体语言沟通的内容,掌握身体语言沟通的技巧;第三,了解民航服务工作的沟通障碍,避免工作失误;第四,掌握民航服务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沟通概述;二、身体语言沟通三,民航服务工作的沟通障碍;四,民航服务中的沟通技巧。
第六章客我交往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第一,理解民航服务中可我交往的含义,把握客我交往的性质;第二,了解客我交往的心理效应,客服客我交往失误;第三,掌握民航服务中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处理好与旅客之间的关系。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客我交往概述二、影响客我交往的因素;三,客我交往的技能技巧第七章民航服务人员心理素质概述教学目标:第一,理解心理素质的内涵,把我心理素质的本质;第二,了解民航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明确完善资深心理素质的内容;第三,掌握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技能技巧,以从容应对民航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心理素质概述二、民航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第八章提升魅力:民航服务人员的个性心理教学目标:第一,理解气质、性格、能力的基本知识,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理解不同个性类型民航服务人员的基本特征,注重在民航管理中的应用;第三,掌握不同个性类型旅客的特点,注重有针对性地做好民航服务工作;第四,掌握民航服务人员个性的基本要求及其培养方法,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
具体教学内容:(4课时)一、个性概述二、个性特点与服务工作三、民航服务工作的个性培养第九章自我控制:民航服务人员的情绪心理教学目标:第一,理解情绪的含义及其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把握情绪的实质;第二,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及其类型,学会通过表情正确判断情绪的性质和类型;第三,懂得运用情绪的有关理论化解旅客的不良情绪,培养自己优良的品质,提高民航服务质量。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情绪概述;二、民航服务人员的情绪对服务工作的影响;三,民航服务人员的情绪调控。
第十章善于表达:民航服务人员的语言技巧教学目标:第一,理解民航服务人员应掌握的各类知识,注重其在语言规范中的应用;第二,掌握民航服务人员语言联系的方法,注重其在实践中的训练;第三,掌握民航服务人员语言表达技巧,注重培养专业化的服务语言。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民航服务人员的语言规范二,民航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技巧第十一章灵活应对:民航服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学目标:第一,了解和掌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第二,认识民航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对服务的影响;第三,掌握民航服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积极应对措施。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民航服务中的突发事件二,突发事件的积极应对第二章:加强配合:民航服务人员的团队合作教学目标:第一,了解团队的基本概念,注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掌握团队合作的心理机制,提高服务工作效率;第三,掌握团队管理的基本方法,加强团队的团结和合作。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一,团队的特征与价值二,团队建设三,团队的组织管理。
注:各章新课学习14周共28节,复习考试2周共4课时,合计32课时。
四、考试大纲(考核要求)1.考试的依据和命题原则:(1)符合教学大纲、文字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考试命题范围和试卷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的第一至第十二单元。
(3)试卷要反映学习目标的各个层次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60%,较难占10%。
(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心理学基础知识于民航服务领域的能力。
2.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卷面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限为90分钟。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3.试题类型及结构:本课程考试题型共有五种:(1)选择题;(2)填空题;(3)判断题;(4)简答题;(5)案例分析题。
五、教材选择和参考书1.使用教材张澜编著:《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参考书:(1)李永,张澜主编:《民航服务心理学》,中国民航出版社,2007年版;(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