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盈余管理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之友2011年第6期下OF ACCOUNTING
会20131中
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黄秀蓉曹文娟
【摘
要】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此前一直是盈余管理问题关注的焦点,但由于监管环境、诉讼风险、会计准则、实施成本等因素的变化,
真实盈余管理逐渐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真实盈余管理兴起原因、实施方式及经济后果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真实盈余管理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管理方式;经济后果
一、引言
在会计研究中,会计盈余(Earning )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尚未实现现金流入的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 ,TA ),另一部分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已经实现的现金流入的盈余(Cash From Operations ,CFO)。
因而,按上述分类,盈余管理可以划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
基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一直是盈余管理研究的主流,真实盈余管理直到近几年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Graham (2005)对400位公司的CFO 调查显示,80%的CFO 表示会减少在研发
(R&D )、广告、员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开支以满足特定盈余目标,55.3%的CFO 愿意延迟能够创造价值的新项目,以满足当期的收益目标。
Roychowdhury (2006)的研究证据表明,公司管理层为了避免亏损或满足分析师预测,通常采用销售操纵、减少酌量性费用或过度生产等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即使这些活动偏离企业的正常经营决策。
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Schipper (1989)在其《盈余管理于评述》(Commentary on earning management
)中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一种广义上的“披露管理”的概念,即公司管理层为了谋取特定利益而干涉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过程,而真实盈余管理作为一种通过适时的财务决策来改变企业财务报告盈余的行为,属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范畴。
Roychowdhury (2006)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通过构建真实的交易活动,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所要求的特定盈余目标的盈余操控行为。
真实盈余管理虽然可以提高当期盈余,但从本质而言,它与正常经营活动的管理者行为又有所区别,其实现的盈余是否具有持续性,对公司未来各期的盈余和现金流量造成有何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兴起的原因、实施方式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真实盈余管理兴起原因
从宏观环境分析,监管环境的日趋严格和诉讼风险的增大,导致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日益缩小,进而为真实盈余管理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Graham (2005)研究发现,由于应计利润操纵一般发生在会计年度末至财务报告对外公布前,通常涉及会计政策及会计方法处理问题,因而容易被外部审计师识破,风险较大;而真实盈余管理在时间上具有随机性,可以在会计年度的任一时段进行,并且只通过改变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不涉及会计处理问题,因此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容易规避外部审计师和监管部门的检查风险。
李彬、张俊瑞、郭慧婷(2009)以我国1998—2006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会计弹性不同的公司其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会计弹性小的公司,通常通过异常促销、减少研发费用等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而会计弹性大的公司,则会减少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也可能诱导盈余管理方式的变化,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如美国会计准则)强调为各类交易明确会计目标,为管理层和审计师提供一个详细的会计构架并强化了其二者的责任,在这种条件下,管理层进行应计项目操纵的难度增大,但公司仍可能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操控。
原则导向会计准则
(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要求会计人员及审计师在核算时运用职业判断,却没有提供充分依据加以规范,因而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会计选择空间,通过公司倾向于采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操纵。
Cohen (2008)发现在美国的目标导向会计准则下,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逐步降低,而真实盈余操控水平日益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向了构建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
Barth (2008)对1994—2003年期间21
*本文为暨南大学
“优秀本科推免生科研创新培育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管理论坛
44
FRIENDS OF 个采用IAS 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采用IAS 的公司能够及时地确认损失,较少使用利益平滑以及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刘启亮、何威风、罗乐(2011)通过对比我国在实施与IFRS 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变化,发现新准则实施以后,公司整体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下降,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则显著增加。
实施成本的变化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兴起的原因,Cohen
(2008)从真实盈余管理的实施过程上分析盈余管理方式变化的原因,他认为真实交易活动的操控通常需要公司内部多个部门甚至外部公司的配合,涉及的范围较广,实施难度较大,因而操控所需的成本相对较高。
Zang (2012)发现应计项目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盈余的一套组合方式,公司的管理者作为“理性人”,在权衡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与收益后,相互替代性地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操纵利润,一旦公司所面临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成本增加,管理层就会转向所需成本较低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反之,如果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本降低,管理层就会采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
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2011)以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为背景,发现由于应计盈余管理不改变企业的现金流,推迟缴纳所得税会为企业减少开支,因而预期税率的下降使公司倾向于采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以减小当期利润,而预期税率的上升使公司更倾向于实施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为公司争取提前获取收益的机会。
三、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
(一)过度生产、异常促销等生产经营活动
过度生产利用规模效应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表面上看,公司因销售产品的成本而获得更好的经营收益,但过度生产通常导致存货积压的状况,公司为此而付出更高的存货持有成本。
异常促销活动是管理层通过提供的价格折扣或宽松的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水平,实现当年盈余目标。
Jackson ,Wilcox (2000)对比了微盈公司与非微盈公司的销售政策,发现微盈公司为了避免亏损或保持正向的盈余增长,会在第四季度加大销售折扣以获取更多销售收入。
而Roychowdhury
(2006)同样得出了公司存在利用价格折扣和宽松的信用政策的方式来扩大销售的结论,但他发现一旦恢复原价,这些“销售增长”终归是昙花一现。
另外,价格折扣会减少销售产品的边际收效,从而使单位销售收入所带来的现金流下降,降低公司盈利能力;而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虽然使账面上的销售收入有所增加,
但其通常以应收款项的形式存在,因此,并未增加公司的实际现金流。
(二)降低酌量性费用
酌量性费用包括研发费用(R&D )、员工培训费、广告费、维护费等,由于其通常是面向未来的当期现金支出,能直接影响当期的现金流,因此,为了实现盈余增长的目的,管理者通常会采用减少酌量性费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Graham (2005)对400位公司的高管调查显示,80%的高管表示会减少在研发、广告、维护费用中的可支配支出来满足收益目标,55.3%的高管愿意延迟能够创造价值的新项目,以满足当期的收益目标。
Gunny (2005)通过对研发费用(R&D )和销售及管理费用(SG&A )等酌量性费用的研究,发现当公司管理层操控应计利润的能力受到限制时,通常会采用降低研发费用、行政及管理费用进行盈余管理。
(三)出售长期资产和改变证券投资组合等方式由于公司管理者在权利选择资产处置时点,因而当公司经营业绩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管理者可以操控资产转移时点、
出售固定资产、有价证券等方式获取收益,达到平滑收益的目的。
Batov (1993)以653家有长期资产处置的公司为样本,发现其管理层采用出售固定资产的方式来调整盈利,并缓和债务契约压力。
Herrmann (2003)通过研究日本企业出售长期资产和可供出售证券的利得与管理层的盈余预测偏差之间的关系,发现当经营性收益低于预测时,资产处置利得明显增加。
(四)股票回购
公司可以自主选择股票回购的时机及回购数量,并且
不需要披露回购的细节,但从另一方面分析,投资者对股票回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公司管理层能够利用股票回购增加公司收效。
Guay(2000)研究发现,当公司有持续的现金流量增加时,通常会发放现金股利,而当现金流量不稳定时,通常会进行股票回购。
四、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从公司经营业绩方面分析,当公司通过构建真实交易活动或者控制交易发生的时间以实现盈余时,通常偏离了正常的经营活动,从而放弃最佳的经营或投资决策,从长远看会损害公司的未来业绩和长期价值。
Bhojraj
(2009)发现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或应计盈余管理以达到分析师预测的公司,其随后三年的经营业绩及市场表现低迷。
张子余、张天西(2011)将公司通过异常的降价促销或放松信用政策而扩大销售收入的“真实销售行为”,分为“真实销售竞争”与“真实销售操控”以研究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微利及
管理论坛
45
计之友2011年第6期下OF ACCOUNTING
会20131中
非微利公司的“真实销售竞争”行为都会对公司随后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作用;而微利公司过度的“真实销售操控”所带来的消极作用通常会大于“真实销售竞争”的积极作用。
但也有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不会损害甚至有利于公司的价值。
Xu ,Taylor(2007)通过对股票回购中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偶发的、轻微的真实盈余管理并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业绩。
Gunny(2010)发现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公司达到盈余目标的公司,比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其随后三年的业绩水平更好。
刘启亮、何威风、罗乐(2011)
发现我国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公司整体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下降,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则显著增加。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分析,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表现在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市场价值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三方面。
Wang (2006)通过研究以平滑利润为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股票的影响,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消耗了不为外部投资者所知的公司经济资源,使得外部投资者更加难以从这些平滑后的利润中发现公司的真正价值。
Mizikand ,Jacobson (2007)研究表明,公司在配股时实现溢价目标,通常采用应计和真实盈余操控两种方式调整当期会计利润,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的溢价水平更高。
Cohen ,Zarowin (2010)分析了美国1987—2006年间1511家公司增发
(SEO )前后的业绩表现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在SEO 前后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并且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公司增发后的业绩表现越差,同时,由真实盈余操纵引起的下滑幅度与应计项目更大。
李增福、
郑友环、连玉君(2011)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会同时使用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在融资前一年开始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再融资当年盈余管理更为严重,盈余管理会导致融资后公司业绩的短期暂下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引起公司业绩的长期下滑。
五、总结
对于学术研究领域,真实盈余管理仍属于一个新兴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大的完善空间,笔者认为,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识别研究还比较少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同时真实盈余管理通常以构建真实交易的形式发生,难以被审计师或监管机构察觉。
因而,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时,如何识别真实的交易活动与真实盈余管理,例如如何区分公司销售活动中的“真实销售竞争”与“真实盈余管理”行
为,这也为未来研究中提供了一个方向。
(二)关于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权衡关于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权衡的研究尚少,由于监督环境及实施成本等因素变化,企业通常会进行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权衡,或同时采用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无论何种情况,若检验其中一种方式显然不足以得出全面的结论。
●
【参考文献】
[1]李彬,张俊瑞,郭慧婷.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
管理关系研究[J ].管理评论,2009(6):99-107.
[2]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
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 ].管理世界,2011(1):121-134.
[3]刘启亮,何威风,罗乐.IFR S 的强制采用、新法律实施与
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C ].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09.
[4]张子余,张天西.“真实销售行为”
的动态选择与经济后果[J ].南开管理评论,2011(6):128-136.
[5]Amy Y.Zang.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J ].The Accounting R eview ,2012,87(2):675-703.
[6]Bartov,E.The timing of asset sales and earnings manipula-tion
[J ].Accounting R eview ,1993,68(4):840-55.[7]Cohen ,D.,A.Dey ,and T.Lys.R 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
banes-Oxley period [J ].The Accounting R eview ,2008,83(3):757-787.
[8]Graham ,J.,R.Harvey ,and S.R ajgopal.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40
(13):3-73.[9]Herrmann ,T.,T.Inoue,and W.B.Thomas.The sale of
assets to manage earnings in Japa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 esearch ,2003,41(1):89-108.
[10]R oychowdhury S.Management of earnings through the
manipulation of real activities that affect cash ow from operatio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42):335-370.
[11]Gunny ,K.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D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2005.
管理论坛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