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新总纲培训PPT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PPT课件(PPT35页)
划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PPT35页)工作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服务技 术管理 培训课 件安全 培训讲 义
2.2.2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 和行动指南,在开展评价工作前编制,在充分研读有 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形成。
附: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图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环境影响后评价(对建设项目)
《环评法》第二十七条: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 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
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 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 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 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
主讲教师:陈孟林
第 二 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决定,世界 上没有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就没有统一的环境影 响评价程序,但一致的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又规定了环境影 响评价程序所遵循的共同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PPT35页)工作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服务技 术管理 培训课 件安全 培训讲 义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PPT35页)工作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服务技 术管理 培训课 件安全 培训讲 义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包括的内容 (5)环境现状调查: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
环境影响评估与治理培训ppt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 和农药的使用,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Hale Waihona Puke 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减少污水排放,推广使用环保产品 。
生态修复与恢复
土地复垦与土壤修复
对受损的土地进行复垦和修复,改善土壤质量,恢复生态功能。
水体生态修复
通过生态工程技术,改善水体水质,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
技术发展与创新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环境影响进行更精准的预测和评
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02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区域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修复与生物技术
03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治理效果和生态恢复速度。
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影响评估与治理 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环境影响评估概述 • 环境治理基本概念 • 环境影响评估实践 • 环境治理实践 • 培训效果评估 • 未来环境影响评估与治理展望
01
环境影响评估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环境影响评估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 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
核能、医疗设备等产生的辐射对人体 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01
02
水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未 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水体,导 致水质恶化。
03
土壤污染
重金属、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生态和农产品质 量。
05
04
环保合规性评价培训ppt
培训成果与收获
1
参训人员掌握了环保合规性评价的流程和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评价工作。
2
参训人员了解了环保合规性评价的重要性和意 义,提高了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3
参训人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将 评价结果应用于企业实践中。
对参训人员的期望
01
参训人员应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好环保合规性 评价工作。
现场监测
根据评价需要,对评价对象的排污报告
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审核结果,撰写环保合规性评价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评 价对象的环保合规情况。
制定整改方案
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 和时间表。
评价结果汇总与反馈
02
参训人员应该积极参与企业环保合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提高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
参训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的环保
03
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评价内容
该企业的环保合规性评价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废处理设施的合规性、污染物排放量的 核算、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发现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存在不合规的问题。
整改措施
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该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改进生产工艺、优化废水 、废气、固废处理设施、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等方面。通过整改,该企业的环保合规 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环保合规性评价培训
目录
• 引言 • 环保合规性评价基础知识 • 环保合规性评价工作流程 • 环保合规性评价技能和方法 • 环保合规性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 环保合规性评价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结束语
0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培训课件
(1)类比分析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但所 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也较高。在平工作等级较高、评级时 间允许,且又有可参考的相同或是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 用该方法; (2)物料平衡法:以理论为基础,比较简单,但是具有一 定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 行状况均按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 不利于提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 (3)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是最为简便,当评价工作等级 要求较低、评价时间短或是无法去类比分析法和物料平衡法 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该方法可以作为以上两种发放 的补充,但是采用该方法所获得的工程分析数据准确性差, 不适用于定量程度要求高的建设项目。
16
熟悉(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的内容及要求 2/2 p30
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 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 标和照片,以使提出的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 利于阅读和审核。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 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评价内 容较多的报告,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 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制专题报告。
对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而言,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的等级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要包含所有的单项环境 影响评价
2018-12-16 15
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熟悉(掌握)环境 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1/2 p30
内容
(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 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018-12-16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教材(PPT-56张)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定义
审核小组的任务: 制定工作计划; 开展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及其他形式; 确定审核重点和目标; 组织和实施审核工作; 编写审核报告; 总结经验、并提出持续清洁生产建议。
编制审核工作计划表,内容包括 : 阶段工作内容 时间进度 责任部门和人员 考核部门和人员
产
品
废
弃物
排
放
原
材
料
循环/回用
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
一、 审核准备(筹划和组织) 二、 预审核 三、 审核 四 、方案产生、筛选和确定 五、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一、审核准备(筹划和组织) 目的: 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对清洁生产有一个初步的,比较正确的认识,消除思想上和观念上的障碍;了解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程序。 重点: 1、建立审核小组,制定审核工作计划 2、宣传清洁生产思想
1、取得领导支持
推选组长 选择成员 明确任务
2、组建审核小组
选择成员 小组成员的条件: 具备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知识或工作经验; 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及新技术信息; 熟悉企业的废弃物产生、治理和管理情况以及国家和地区环 保法规和政策等 ; 具有宣传、组织工作的能力和经验。
1、 进行现状调研
2、进行现场考察
3、评价产污排污状况
4、确定审核重点
5、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PPT课件
精选PPT
2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包括以 下几个环节: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精选PPT
3
• 与管理程序相对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程序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精选PPT
13
三、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 1.地理位置
2.地质环境
• 3.地形地貌
4.气候与气象
•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 7.大气环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 9.生态调查
1 O.声环境
• 1 1.社会经济
• 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
• 13.人群健康状况 1 4.其它
精选PPT
• 类比分析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
,但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也较高
• 物料平衡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
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建设项 目;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不利于提 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
•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最为简便,当评价工作
等级要求较低、评价时间短或是无法采取类比分
• 4.专业判断法: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
影响。
精选PPT
16
三、环境影响时期划分及环境影响预测时段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 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污染影响的 承载能力。一般情况,应该考虑两个时段:
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 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一法
环境评价 PPT课件
2021/1/15
38
•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 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 律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不能和法律、国务院行政规 章相抵触
• 环境标准: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工作的技术依据
➢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部)标准
2021/1/15
31
3、环境评价的发展历程
• 环境污染加剧催生环境评价学科的诞生
➢ 20世纪50年代起,国外学者研究和编制出各种环 境质量指数用来反映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如格林大 气污染综合指数(M H Green)、豪顿水质指数 (R K Horton)等
➢ 60年代中期,加拿大和美国学者开始提出“环境影 响评价”概念,并先后立法,形成制度
定的 • 每种环境要素的状态可由许多参数(或因子)
加以描述
➢ 它们反映环境要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状态 ➢ 可以是定性的,但大多数参数是定量的
2021/1/15
26
• 典型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包括
➢ 大气:风向、风速;降水量;温度;空气组分及其含量 ➢ 水体:水文因子;地下水因子;地表水;水质参数;水生生物种群;
2021/1/15
37
•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 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 ➢ 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
• 政府部门规章
➢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 性文件
➢ 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 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
•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我国缔结和参加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条约和议定书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资料54页PPT
END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资料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环评培训课件
环评问题与对策
05
环评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问题
环评技术落后,缺乏先 进的评价方法和模型, 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
数据问题
数据来源不统一,数据 质量差,影响评价结果
的可靠性。
管理问题
环评管理不规范,缺乏 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
环评工作流于形式。
公众参与问题
公众参与度低,环评过 程中缺乏有效的公众沟
通机制。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建设项目环评的 应用和实践,提高学员对环评实践的 理解和掌握。
规划环评
规划环评概述
介绍规划环评的定义、目的、 原则和程序。
规划环评内容
详细说明规划环评需要包含的 内容,如规划分析、环境现状 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 评价等。
规划环评审批
介绍规划环评的审批流程和审 批要求,包括审批机关、审批 程序、审批标准等。
规划环评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规划环评 的应用和实践,提高学员对环
评实践的理解和掌握。
政策环评
政策环评概述
政策环评内容
介绍政策环评的定义、目的、原则和程序 。
详细说明政策环评需要包含的内容,如政 策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 预测与评价等。
政策环评审批
政策环评案例分析
介绍政策环评的审批流程和审批要求,包 括审批机关、审批程序、审批标准等。
规划环评案例
总结词
分析规划环评在城市规划、区域开发 等领域的应用。
详细描述
选取城市规划、区域开发等领域的规 划环评案例,介绍其评价范围、评价 重点和评价方法,以及规划环评在规 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政策环评案例
总结词
探讨政策环评在国家或地方政策制定中的应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纲培训重点内容:环评改革的工作进展1、“一法一条例”修正修订工作:《环评法》:修正案工作已经完成;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规划环评、取消行业预审、登记表试行备案管理;加大对“未批先建”的处罚力度等。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是国务院立法计划。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改革要点和环保部重点工作;环保部将根据国务院法制办要求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2、加强战略和规划环评抓紧制定“三线一单”技术规范:是下一阶段环评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在战略环评中如何划定红线,如何确定区域环境质量底线等问题。
今年年底前形成技术规范,明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到2018年基本定型。
3、加快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改革步伐修订环评导则总纲;修订分类名录,制定备案办法;加强对地方指导。
4、强化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健全监管机制:制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管理办法(试行)》。
开展专项检查: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动地方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管理。
5、完善环评资质管理改革资质管理方式:全面修订《建设项目环评资质管理办法》;开展全国环评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下一步重点:提升环评报告质量,扶持环评领军机构,强化环评诚信习题建设,继续打击各类违规行为。
6、加大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7、加快环评信息联网,推进大数据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1、修订的必要性满足国家简政放权的需要:避免部门职能交叉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需要:与排污许可证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的有效融合提高环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需要:环评理论的完善和技术方法的进步相适应修订的目标:1、解决职能交叉和内容宽泛问题2、解决环境准入初筛判定问题:产业政策、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卫生防护距离等国家标准等等的符合性3、解决源强核算不统一问题4、解决公众参与和环评关系问题理清各部门职能,解决职能交叉5、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建设必要性、工程规模论证---发展改革部门6、社会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展改革部门7、清洁生产、节能---发展改革部门8、地震---地震局9、地质灾害、占用耕地及基本农田、压覆矿产、国土部门建设用地预审---国土部门10、地质公园的许可文件---国土部门11、住建部门选址意见、风景名胜区许可文件----住建部门12、水土保持许可文件、水资源论证许可文件、涉水工程的防洪影响许可、取水口设置许可、占用水利风景区意见----水利部门13、水利风景区---14、文物保护相关许可---文物部门15、环境风险评价涉及的安全评价内容----安监部门16、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业部门17、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农业部门18、关于海岸工程项目环评的意见---国家海洋局19、征地拆迁---地方政府20、污染治理单位相关资质证明材料2、修订的总体思路:1、强化建设单位责任主体2、减负瘦身、强身健体3、源强+清单+风险强化建设单位主体责任:(1)、初筛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含产业政策)、规范标准(含卫生防护距离)、相关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
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符合、不开展)。
(2)、公众参与依法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开展公众参与的责任主体是建设单位;将公众参与工作与环评工作程序相剥离。
《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主体,应依法开展公众参与。
本次总纲修订中,优化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将公众参与与环境影响评价分离。
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责任,优化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程序,探索更为有效和可操作的公众参与模式。
公众参与的开展情况单独编制成册,存档备查,供环评审批决策参考。
减负瘦身、强身健体增加:污染源强核算、明确排污许可证排放清单强化:环境预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BAT技术)简化: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社会概况部分删除)删除: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公众参与源强+清单+风险源强:污染源核算,既是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衔接,也是环评预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环评的准确性清单:明确排污许可证排放清单风险:环境风险高发,必须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3、修订的原则依法修订顺应环评改革思路增强环评工作针对性依法修订建设项目概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剥离由其它部门负责的事项:由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的事项: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建设必要性、工程规模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国土部门负责的事项:压覆矿产、地震、占用耕地及基本农田;水利部门负责的事项: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涉水工程的防洪影响;安监部门负责的事项:安全评价;规划或住建部门负责的事项:城乡规划的相符性;地方政府负责的事项:征地拆迁、区域环境整治。
剥离通过市场调节能够解决的内容:各类商业协议及资质证明材料;供水、供电、供气和原材料供应、产品购销等相关工程运行基本保障协议;原材料提供单位或污染治理单位相关资质证明材料。
顺应环评改革思路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环境质量底线,三个不批回归环评本意:环境影响可接受性预测,发挥预防作用加强与规划环评联动: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178号)与排污许可证衔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4、重点考虑修订后导则总纲前言适用范围术语与定义总则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导则总纲的定位主要指导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提供依据。
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主体,应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导则,客观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有效性,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方面,开展环评工作之前增加了环境准入分析判定要求,将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以及“三线一单”作为开展环评工作的前提。
为促进排污许可证与环评制度的有机衔接,增加了污染源强核算和提出污染物排放清单要求。
总则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在规划环评中论述,建设项目环评中不再重复。
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章节设置内容以及方案比选合并至总则部分。
对需开展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进行了界定。
简化: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调整了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
对于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环境影响的社会因子,如文物古迹等可纳入环境敏感区中的保护目标,结合相关环境要素进行评价。
针对目前评价中资料收集和使用情况,明确环境现状调查可充分利用区域或近三年环境监测资料和背景资料。
强化了环境质量本地监测。
强化: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论证强化环保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明确有效性的界定原则。
新增条款:环境质量不达标区域,应采取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区域环境整治计划及实施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满足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要求)强化: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强调了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重点内容,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损益分析应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两部分。
强调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果(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不利和有利影响)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核算,以定量的货币化方式评估环境影响,提高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可操作性。
强化: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细化了污染物排放监测要求,强化了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的生态监测方案,明确了环境监测计划的内容,为落实建设单位污染源监测和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奠定基础。
取消了社会环境影响方面的监测内容。
强化环境监测计划:包括污染源监测、跟踪监测新增环境监测计划内容,满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要求。
明确排污许可证应载明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包括工程组成及原辅材料组分要求,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运行参数,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总量指标,污染物排放的分时段要求,排污口信息,执行的环境标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环境监测等,提出应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内容。
提供建立日常环境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环境管理台账相关要求,明确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建设、运行及维护费用保障计划。
按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分别提出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因子、监测点布置、监测频次,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采样分析方法等。
新增: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评结论应对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结论明确了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风险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不落实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环境不可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