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一、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转型发展的压力;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县传统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优势不断减弱,而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新能源产业、健康服务业等新的支撑力量尚在形成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亟待根本破解;二是结构优化的压力;工业上,我县一些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的问题;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上,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新业态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较差,经验不足;三是要素约束的压力;土地方面,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未利用地也纳入计划管理,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资金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劳动力方面,劳动力价格正在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不足;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一是基础支撑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换档升级,我县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特别是随着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后发赶超潜力巨大;二是产业转型方面;随着沿海地区新一轮产业集群式转移,有利于我们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突出1-2个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招商,承接产业转型,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资源优势方面;我县矿产、旅游、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坚持做好生态、特色两篇文章,以碳酸钙为主的非金属材料和以辛夷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经济初具规模,以山水风光游、佛道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和养老养生游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势头迅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四是国家政策方面;国家将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使我县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三、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按照县有百亿产业集群的目标,着眼资源配置、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从差异化入手,围绕做足资源、做大产业、培育龙头,把南召的主导产业拢起来,培育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关联配套、集聚发展的主导产业集群;工业上,重点培育以碳酸钙为主的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围绕碳酸钙粉体生产形成全产业链条,力争到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超百亿元,让“中国钙都”的梦想成为现实;农业上,注重发挥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玉兰之乡这三个国字号品牌的优势,强力发展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柞蚕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花卉业,把农业做成工业,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做强旅游业,实现三产融合;同时,加快发展养老养生产业,依托南阳万家园养老产业集群,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老年病预防治疗、保健养生、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全省首个养老产业集群;二是提升载体平台水平;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以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为龙头,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石材、汽配铸造、农业精品示范园等区中园建设为支撑,依托鑫泰钙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整合产业链条,促进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加快关键性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不断强化适合园区发展需求的物流、金融、咨询等专业化配套服务功能,以人性化、特色化的园区环境增强产业吸引力;同时,支持各乡镇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情况,加大资源、要素、服务整合力度,建设专业园区、子园区,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共性需求,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鼓励和引导专业园区、骨干企业树立高端合作理念,拓展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创建品牌、申报专利,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抢占市场话语权;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围绕生态和特色做文章,带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物流、配送、电商、金融服务等在内的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四是坚持全域景区化发展;坚持景景相连、景城融合、城乡一体,把全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目标,全面推进生态、旅游、人居功能复合发展;把绿色作为底色,加强生态建设,把景区作为焦点,打造多彩景观,把城镇作为载体,建设美丽南召,走出一条具有南召特色的生态观光型城镇化道路;四、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及区域合作的意见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扶持;请求市里结合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规划,组织市直职能部门到我县调研,尽快出台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同时,加快建立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设立南阳市生态保障补偿基金及碳排放量交易中心,以迅速解决南召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资金瓶颈;二是加大项目支持;建议在省、市项目资金切块使用上予以倾斜扶持,特别是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上,凡南召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优先上报争取,对已下达项目要加大省、市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减轻我县财政压力;同时,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建议在建设项目审批备案过程中,进一步简政放权,明晰市县审批、核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对列入市重点的建设项目,在审批、土地、资金保障上予以优先倾斜,加快市直部门联审联批进度;三是增加要素保障;由于项目用地严重不足,很多有技术、有前景、符合产业政策的好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建设,请求市里在用地指标上对南召给予倾斜照顾;我县地方财力有限,现有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较小,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建议适度降低融资和财政担保门槛,支持我县联合捆绑发行债券,盘活资本市场,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上予以倾斜,帮助我县企业克服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四是完善发展机制;在差异化发展上,建议市里统筹做好产业布局,根据各县区的资源、产业、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重点发展产业目录,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各县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防止产业同质化、竞争无序化等问题加剧;在一体化发展方面,建议市里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区域龙头企业集约集聚发展,各县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按照县域产业具体情况,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努力形成区域主导产业集群;。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但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力资源短缺、融资困难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资金有限,许多县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给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加强政策引导等方式,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状况,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
其次,人力资源短缺也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由于经济相对落后,许多高素质的人才会选择去发达地区工作,导致县域地区人才资源流失。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县域地区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机构,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力素质,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或留在当地就业。
第三,融资困难也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由于县域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于县域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持保守态度,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为了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可以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
此外,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长期以来依赖天气、地力等自然条件,生产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1. 人口流失:由于县域经济相对较弱,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移居到大城市,导致人口流失问题严重。
2. 缺乏投资:由于县域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潜力相对较弱,缺乏吸引外部投资和项目的能力。
3. 产业结构单一:很多县域经济依靠单一的传统产业发展,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面临产业升级困难。
4. 教育资源匮乏:相对于大城市,县域教育资源匮乏,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
对策建议:1. 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创办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来到县域发展。
2. 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投资力度,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供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吸引年轻人才返乡创业。
3. 拓展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4.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与周边地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5. 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县域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旅游等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6. 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建立健全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机制,提供低息贷款、风险补偿等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县域企业创新发展。
以上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人口流失、缺乏投资、产业结构单一和教育资源匮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创办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来到县域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外部投资,提供税收减免和土地使用优惠等措施。
同时,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企业注册和申报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焦作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焦作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焦作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焦作市县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焦作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焦作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1.传统产业发展滞后焦作市的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现代化的工业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区域发展不均衡焦作市下辖的各县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历史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县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部分县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制约了整个市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3.创新能力不足在当前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焦作市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和障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提质增效和跨越式发展。
4.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焦作市县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县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探讨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现代产业发展针对传统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应该加大对现代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主体,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针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促进各县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焦作市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创新能力针对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地、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计划、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等措施,提升焦作市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状,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加剧等问题。
为了缓解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制定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情况大大影响了全国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2. 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受制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因素,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则呈现出相对滞后的局面。
这样的地区间差距,不仅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会导致社会不公平。
3. 经济增长缓慢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力度不足等问题。
这使得一些县域经济发展难以获得有效推动,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乏力局面。
4.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产业上,产业结构不合理、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这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受限,发展潜力无法充分释放,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空间。
5. 人口外流加剧由于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有限,生活水平不高,导致了人口大规模外流。
这不仅导致了人口资源外流,也造成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定制约。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鼓励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扶持本土企业发展,以此来增加当地经济的活力。
2. 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县域的营商环境,减少企业在当地经营的成本,提升投资兴业的吸引力。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业热情。
3. 拓展资源领域对于欠发达地区,政府可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破局部发展的壁垒。
在环保、文化旅游、农业等领域,通过引导产业向当地转移,增加当地经济的活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市)为单位的地方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经济高度集中,资源优势突出,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长期滞后,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 资源禀赋不均:不同县(市)之间资源禀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煤炭、石油、水资源等,而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缺乏发展的动力。
2. 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长期以来依赖传统的农业经济和资源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
而一些地区则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
3. 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支撑条件不足,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4.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欠发达地区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到了发达地区,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5. 政策扶持不足: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发展受到了较多的制约,但政府的扶持政策并不充分,导致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对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1.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优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推动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地方资源优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地方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提高区域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当地的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支撑条件,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4. 引进人才和技术: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扶持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提高当地的人才队伍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1.缺乏产业支撑:许多县域经济过于依赖传统农业,缺乏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撑,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2.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县域地区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供水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
3.人才流失:优秀人才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导致县域经济人才紧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足。
4.金融资源匮乏:县域经济融资难,金融机构覆盖不足,企业融资成本高,限制了经济发展。
二、对策建议1.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引导资金和人才向新兴产业集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
3.人才引进和培养: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县域经济工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养。
4.完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吸引金融机构进驻县域,提供贷款、担保、股权投资等多样化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调研结果与建议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发现存在产业支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和金融融资难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完善金融服务等对策。
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具体对策探讨1. 培育新兴产业为了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鼓励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资金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投资新兴产业。
其次,加强科技研发,增加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同时,在新兴产业方面加强产学研用的对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略论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略论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提出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稳定和社会进步。
然而,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农业结构落后问题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农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农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缓慢。
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的经济地位薄弱,农业发展受限。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普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这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限制了中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交流,加大了企业和农民的经营成本。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特别是要加强交通运输网建设,打通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交通瓶颈,加强与周边省市的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衔接,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增加灌溉面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确保农民的生产安全和增收。
四、人口外流导致劳动力不足问题中部地区县域经济长期以来一直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不足,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留住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
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提供更高的薪资待遇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有能力的人才留在中部地区,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一:人才流失对策建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吸引人才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在县域发展,如提供低息贷款、免费培训等。
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或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问题二:基础设施滞后对策建议: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修建道路、水利、电力等一系列设施,提高县域的交通和生产条件。
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问题三:市场需求不足对策建议:县域经济发展往往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政府可以加强与外部市场的对接,拓展县域产品的销售渠道。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问题四:融资难题对策建议:融资是县域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融资机构,为县域企业提供融资和贷款支持。
同时,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增加对县域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并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
问题五:产业结构单一对策建议:很多县域经济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一旦市场波动就容易受到影响。
政府可以制定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增加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人才流失、基础设施滞后、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题、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努力,才能打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六:土地资源有限对策建议:县域经济往往受限于土地资源的局限,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政府可以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例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增加土地经济效益。
问题七: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对策建议:科技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虽然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基础设施薄弱在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缺乏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设施,限制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对策 -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扶持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 鼓励引入外资,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进程。
问题二:产业结构单一在一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中,由于历史原因或资源限制,产业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容易导致经济脆弱,面临市场波动风险。
对策 - 政府应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多元化经济发展,鼓励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培育新的产业领域,促进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问题三: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相对滞后,缺乏吸引力,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人才流失不仅影响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加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
对策 - 政府应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人才留在西部地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 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本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高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问题四:农业现代化滞后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县域经济中,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对策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一些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
本文将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现状1.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2.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地区的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利用,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与此一些发达地区由于资源优势明显,造成了资源过度集中,难以实现区域资源的平衡配置。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县域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力,长期处于发展的瓶颈期。
与此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完善,新兴产业发展较为注重,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
4.科技创新水平有限一些县域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较为有限,缺乏引领经济发展的科技力量。
与此一些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经济发展受到科技创新的驱动。
5.人才流失严重一些县域地区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优秀的人才纷纷外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与此一些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形成了优势人才集聚的局面。
二、原因1.政策扶持不到位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未能得到足够的政策扶持,导致了地区经济的滞后发展。
与此一些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更加倾向于发展,形成了政策倾斜的现象。
2.市场化程度不够一些县域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缺乏活力,市场环境较为欠缺。
与此一些发达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主体活力旺盛,市场环境较为良好。
3.体制机制不完善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够灵活,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与此一些发达地区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市场机制更加灵活。
4.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一些县域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基础设施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主体的地方经济,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个县域之间的差异,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状。
本文将从不平衡现状与原因、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不平衡现状与原因1. 区域差异:我国各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县域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
3. 产业结构单一:一些县域的经济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创新驱动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4. 人才流失:由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欠缺,一些有潜力的人才流失到经济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使得县域经济发展难以突破。
二、对策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县域的产业政策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链附加值,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3.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对县域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通过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4. 强化政府扶持: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5. 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县域经济发展不应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发展,可以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高经济整体效益。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存在着区域差异、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政府扶持和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
只有通过全面的对策措施,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凸显。
也存在着发展的机遇,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等。
为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强产业支撑,拓展新产业,优化政策环境,推动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竞争力。
未来,县域经济应注重创新、开放、协同,政府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县域经济挑战,县域经济机遇,产业支撑,政策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竞争力,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县域经济未来展望,关键因素,政策支持,县域经济保障。
1. 引言1.1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面临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劳动力不足等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对策。
加强产业支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营商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只有通过产业支撑、政策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的解决,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县域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一、产业结构单一许多县域经济仍然依赖传统产业,如农业、轻工业等,产业结构单一且陈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济南市政府经济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章丘市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绩。
通过大量地区经济优势条件的挖掘和应用,以及明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章丘市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
但是,面对丰富的区位和地域资源,章丘市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力度,打造特色经济体系,以取得更为突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山东地区优秀县域经济标杆。
一、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章丘市作为济南市副中心城市,东连淄博,南交泰安、莱芜,地理优势显著。
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章丘市位居第46位,也是济南唯一上榜县级市。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833.9亿元,较2013年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50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250亿元,增长幅度整体较为可观。
章丘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社会综合实力较强,依托省级中心济南市,章丘市经济发展势头非常乐观。
目前,章丘市拥有1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银鹭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明水经济开发区内一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二、章丘市县域经济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收入比重较小2014年,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为62.4亿元,较上年增长3.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为43.4亿元,国税、地税收入为55.2亿元。
综合来看,章丘市财政收入保持着增长趋势,但是与国内其他优秀县级市相比仍旧保持着一定差距。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前言县域是指在地理区划上,县以上级别行政区的下一级行政区,是我国实行的三级行政体制中的基层行政单位,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当前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普遍单一,大量依赖传统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不足,致使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这种情况在一些偏远地区更加明显,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企业规模都非常有限,投资资源亦十分匮乏。
2. 发展动力不足许多县域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例如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电信网络、自来水网络、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较差,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同时,县域政府的行政能力有限,对投资的吸引力相对较弱,避税优惠较少,也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3. 人才流失较严重县域地区人才资源不足,高等教育发展落后,人才缺乏又加之城市的吸引力,导致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出,从而影响到县域地区的发展。
同时,由于就业机会有限,高素质人才存在着留不住、回流困难等问题,这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相对匮乏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各种资源相对匮乏的瓶颈问题,需要大量投入。
但是相应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很难得到保障,这也成为了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县域经济应该注重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推进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和环保型产业转型,以企业的技术优势或品牌优势为重要依据,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可以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入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应该主导、鼓励和促进引导企业等其他力量参与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并改善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论断。
而又如何有效地统筹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西部区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西部地区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12个省区市。
中国要实现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重点是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则在于西部农村。
西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人口多。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8.75%,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严重依赖于农业,农村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61.7%,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传统农业经济和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工业结构处于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的阶段;产业技术水平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而西部地区的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气,煤以及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
草地,植物等旅游资源相对都比较丰富,而且这些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的水平还很低,但发展的潜力很大。
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有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二、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问题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它还是西部有效城乡统筹的基点,也是其落脚点;是城乡统筹最直接的操作平台,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虽有了飞速的发展,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29.5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44.25元。
以西部大省甘肃为例,其县域经济GDP超过29.5亿元的县却只有9个,仅占全省县域单位的10.5%;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7个,占其县域单位的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44.25元的县域25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29%。
最新-发改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精品
发改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市发展和改革局一、发展态势与工作措施(略)我市2019年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二)工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三)城镇化步伐加快。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发展。
(五)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主要工作措施:一是坚持不懈地改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不懈地以工业化为主导;三是坚持不懈地发展民营经济;四是坚持不懈地完善县域行政管理体制;五是坚持不懈地抓招商引资;六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我市一、二、三次产业普遍存在层次低、效益差、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竞争弱”,缺乏骨干企业和核心产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发展缺乏足够的优质大项目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仍处于以数量型增长为主导的阶段,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突出,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2城镇经营水平尚低。
从总体上分析,我市城镇化速度较快,但城镇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相对滞后,部分区域虽然已由农村经济转为城镇经济,但是城镇管理体制仍然沿袭旧有的农村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
经营城市的水平较低,单位面积的城市建成区税收产出少,城市经营效益较差,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3财政支付能力不足。
2019年我市虽然完成财政总收入3。
2亿元,财政收入质量也逐年提高,但全市财政预算依然吃紧,在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建设项目引导性投资、科技创新资金配套等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仍然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4、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仍需完善。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待于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5、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1.资源禀赋不足:一些县域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有效支持经济发展,如水资源、能源等。
2.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县域地区基础设施欠缺,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3.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县域发展相对滞后,优秀人才往往会选择外出就业或移居到更为发达的地区,导致县域人才流失严重。
4.市场供需不平衡:一些县域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经济发展受限。
对策建议:1.发挥特色优势:针对不同县域地区的资源禀赋,要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聚焦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县域形象和知名度。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县域的运输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县域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吸引机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优厚待遇,留住和吸引有能力的人才。
4.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业,提高市场供需平衡,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5.加强合作与开放:县域应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和外部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拓宽市场空间,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
6.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县域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区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企业和居民应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首先,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县域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采取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审批流程。
同时,构建健全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县域,提供融资和财政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导语: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
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
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
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
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
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
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导语: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
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
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
础的农业。
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
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
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
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
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
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4.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
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
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
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2.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
重要途径。
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县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找准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培育重点企业,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促进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要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产业链条和特色经济,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培育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一,要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形成规模经营。
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也强的龙头企业。
要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重点,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第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兴办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联合式龙头企业。
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真正成为龙型经济发展的龙头。
第三,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多样的模式,例如,“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不同的模式。
4.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内经济大县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首先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县乡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坚持工农结合,城乡互动,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走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高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市县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
5.全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
首先,要彻底转变和根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这种主导意识。
其次,政府要在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集约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社会环境。
再次,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同县域国有、乡镇企业改革相结合,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改革,逐步使县域经济民营化;要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相结合,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它们成为中坚和
骨干;要同能人带动相结合,以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为核心,支持他们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李伟民.为发展县域经济支招[J].中国统计,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