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库三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三级安全交底管理制度

三级安全交底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交底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分级负责,责任到人;(3)全面覆盖,不留死角;(4)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2. 交底分级(1)一级交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针对整个项目进行的安全交底,包括项目概况、安全目标、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

(2)二级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针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的安全交底,包括工程特点、安全风险、施工工艺、操作规程等。

(3)三级交底:由班组长组织,针对具体施工环节进行的安全交底,包括作业内容、安全注意事项、操作步骤、安全防护措施等。

3. 交底内容(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规模、工期、施工地点等;(2)安全目标:项目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等;(3)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设施、安全标志等;(4)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5)安全注意事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操作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措施等;(6)应急预案: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救援程序、应急物资等。

4. 交底方式(1)一级交底: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安全培训等形式进行;(2)二级交底:通过召开分部分项工程启动会议、安全培训等形式进行;(3)三级交底: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

5. 交底责任(1)项目负责人负责一级交底;(2)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二级交底;(3)班组长负责三级交底;(4)各级交底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6. 交底记录(1)各级交底人员应做好交底记录,内容包括交底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等;(2)交底记录应妥善保管,以便查询和追溯。

三、监督管理1. 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安全交底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交底工作落到实处;2. 对未按要求进行安全交底的,应责令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追责;3. 对违反安全交底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应依法严肃处理。

三级寄递物流管理制度范本

三级寄递物流管理制度范本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国三级寄递物流管理体系,提高寄递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寄递物流活动安全、有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寄递物流行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管理体系,包括县级、乡镇级和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点及其相关业务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公平竞争,优质服务;3. 管理规范,高效运作;4. 科技创新,持续改进。

####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县级寄递物流管理部门:1. 负责本区域内寄递物流行业的规划、协调、指导和监督;2. 负责建立健全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3. 负责协调处理寄递物流行业重大问题,保障寄递物流活动安全、有序。

第五条乡镇级寄递物流管理部门:1. 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寄递物流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2. 负责本区域内寄递物流服务站的日常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3. 负责协调处理本区域内寄递物流活动中的问题,保障寄递物流活动安全、有序。

第六条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1. 负责提供基本的寄递物流服务,满足村民寄递需求;2. 负责宣传和推广寄递物流政策,提高村民对寄递物流服务的认知;3. 负责收集和反馈村民对寄递物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 第三章服务标准与规范第七条寄递物流服务标准:1. 服务质量:确保寄递物品安全、及时、准确送达;2. 服务效率:提高寄递物流处理速度,缩短处理时间;3. 服务态度:文明服务,热情周到,满足客户需求。

第八条寄递物流服务规范: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寄递物流活动合法合规;2. 严格寄递物流操作流程,确保寄递物品安全;3. 严格寄递物流收费制度,确保收费标准公开、透明;4. 严格保密制度,确保客户信息安全。

#### 第四章基础设施与设备第九条县级寄递物流管理部门应负责规划、建设、维护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包括:1. 建设县级寄递物流枢纽中心;2. 建设乡镇级寄递物流服务站;3. 建设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

电站三级安全网管理制度

电站三级安全网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电站安全管理,确保电站生产安全,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电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网体系电站安全网分为三级:1. 第一级安全网:公司级安全网。

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监督、指导电站安全生产工作。

2. 第二级安全网:电站级安全网。

由电站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负责电站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

3. 第三级安全网:班组级安全网。

由班组安全员负责,负责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

三、安全网职责1. 第一级安全网职责:(1)制定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组织编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监督、指导电站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4)对电站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2. 第二级安全网职责:(1)贯彻执行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组织编制电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负责电站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第三级安全网职责:(1)贯彻执行公司、电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负责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四、安全教育培训1. 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1)新员工入职培训,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 电站级安全教育培训:(1)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班组安全生产意识。

(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确保特种作业人员具备相应技能。

3. 第三级安全教育培训:(1)班组内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班组安全生产技能。

三级配电箱安全管理制度

三级配电箱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预防电气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配电箱管理职责1. 配电箱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电工负责管理,严格执行本制度。

2. 电工应定期对配电箱进行检查、维护,确保配电箱安全可靠。

三、配电箱安全操作规范1. 配电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防火、防潮、防尘、防腐蚀的场所。

2. 配电箱门应配锁,并由专人保管钥匙。

3. 配电箱内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名称、用途、编号、电压等级等。

4. 配电箱内电器元件应完好无损,不得随意拆装、改动。

5. 严禁非电工人员操作配电箱。

6. 操作配电箱时,应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

7. 操作配电箱前,应确认电源已断开,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等警示标志。

8. 送电操作顺序: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9. 停电操作顺序: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

四、配电箱检查与维修1. 每月至少对配电箱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电器元件、线路、接地等。

2. 检查中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确保配电箱安全运行。

3. 维修配电箱时,应停电操作,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等警示标志。

4. 维修完成后,应进行试验,确认配电箱恢复正常。

五、配电箱安全管理措施1. 加强配电箱安全管理,提高电工安全意识。

2. 定期对电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电工操作技能。

3. 建立配电箱安全检查记录,对检查、维修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4. 配电箱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服务驿站分级管理制度

服务驿站分级管理制度

服务驿站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服务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服务驿站作为农村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功能的重要职责。

为了更好地规范服务驿站的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二、分级管理概述服务驿站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服务驿站、二级服务驿站和三级服务驿站。

分级管理的目的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便利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服务站的整体发展。

三、一级服务驿站1.一级服务驿站主要位于农村交通要道、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服务范围覆盖范围较广,服务设施较为完备。

2.一级服务驿站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汽车客运售票、提供便民服务、提供信息咨询、开展文化宣传等。

3.一级服务驿站的建设标准:服务站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配备5-10名专业服务人员,设施包括售票窗口、信息咨询台、便民服务区、待客区域等。

4.一级服务驿站的管理要求:服务驿站各项服务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确保服务质量。

5.一级服务驿站的评定标准:服务站管理规范,服务设施完备,服务质量高,服务态度好,服务对象满意度高,服务站经营状况良好。

四、二级服务驿站1.二级服务驿站主要位于农村交通要道、商业活动不是很频繁的地区,服务范围相对较小,服务设施相对简单。

2.二级服务驿站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汽车客运售票、提供便民服务、提供信息咨询等。

3.二级服务驿站的建设标准:服务站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配备3-5名专业服务人员,设施包括售票窗口、信息咨询台、便民服务区等。

4.二级服务驿站的管理要求:服务驿站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定期开展服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确保服务质量。

5.二级服务驿站的评定标准:服务站管理规范,服务设施相对齐全,服务质量较高,服务态度良好,服务对象满意度较高,服务站经营状况较好。

五、三级服务驿站1.三级服务驿站主要位于农村较为偏远的地区,服务范围相对狭窄,服务设施相对简单。

公司设备三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三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三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司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设备采购、维修、保养、更新等工作。

2.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对设备的基本信息、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备份。

3.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定期对公司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4.公司各部门负责自己使用的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保养工作,必须按照规定使用设备,做到爱护设备、精心使用。

三、设备管理级别1.一级管理: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主要包括设备的采购、更新和大修等计划性工作。

2.二级管理:由各部门设备管理员负责,主要包括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和使用等工作。

3.三级管理:由员工负责,主要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清洁和保养等工作。

四、设备管理流程1.采购阶段: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公司需求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提出采购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采购工作。

2.使用阶段: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员工必须按照规定使用设备,做到爱护设备、精心使用。

4.报废阶段:设备管理部门定期评估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使用寿命已过的设备,建议报废更新。

五、考核与奖惩1.设备管理部门将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表现出色的进行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对于对设备管理不力、造成设备损坏或意外事故的员工,将做出相应处理,包括警告、扣减奖金等。

六、附则1.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对以往设备管理工作不符合本制度的,逐步整改补正。

3.公司设备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若有违反者,将被追究相应责任。

以上为公司设备三级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公司设备管理水平,我们需要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希望各部门和员工能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公司设备,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

二级、三级制度管理制度

二级、三级制度管理制度

二级、三级制度管理制度二级、三级制度管理制度二级、三级制度是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总公司制度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制定一些适合自身特点和行业特点的二级、三级制度,以更好地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级制度是根据集团总公司制定的制度二次开发而成,具有更具体、更详尽、更具执行性的特点,适用于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管理和协调,涉及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

三级制度则是在二级制度的基础上为更小的管理单元特定的制度,如工作规范、任务分配、绩效考核等,适用于团队和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管理。

制定二级、三级制度是一个系统的项目,需要制度管理部门、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市场部门等各个职能部门紧密合作。

下面,我们从制度制定的流程、基本要素、实施执行、持续完善等方面逐一进行探讨。

流程二级、三级制度的制定流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一、立项策划:确定需要制定的二级、三级制度,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二、制定草案:召开相关部门会议,明确制度制定的主题、目的和范围,编写制度草案。

三、审核批准:将制定好的草案报送给制度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经过审核和完善,将草案上报给集团总公司或集团公司副总师或行政部门领导审核,确认后签署批准文件。

四、发布宣传:利用集团公司协同平台或企业内部网站等发布二级、三级制度的全文,同时通过内部通知等方式进行宣传,确保制度得到全企业的知晓。

五、监督落实: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度管理部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基本要素二级、三级制度制定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五个:一、制度的主题、目的和涵盖范围,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相关制度要求,并考虑到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

二、制度的编写者和审核者要具有相关的岗位背景和业务素养,并具有较好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制度的规定内容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尽可能减少二义性,避免存在漏洞,确保内容严密。

三级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制度1. 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了保证公司的高效运作和员工的工作秩序,各种管理制度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三级管理制度作为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管理模式,被许多企业采用和推行。

本文将介绍三级管理制度的概念、目的、要点以及实施方法。

2. 三级管理制度的概念三级管理制度是一种层级分明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高级管理层、中层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

每个层级负责不同的管理职责和任务,并通过明确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划分,实现有序的决策流程和良好的工作协调。

3. 三级管理制度的目的三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层级划分和责任明确,使得管理决策能够更加迅速和有效地被执行。

•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合理的任务划分和工作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工作出错率。

•加强沟通协调:通过明确的层级关系和沟通渠道,减少信息传递的滞后和误差,增强团队合作。

•培养人才梯队:通过层级晋升和管理培训,培养中层管理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4. 三级管理制度的要点4.1 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是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层,他们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负责重大决策和总体控制。

其要点包括:•建立健全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机制,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

•审核和批准重大决策,包括投资、合作和风险管理等。

•管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职能,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4.2 中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是实施高级管理层决策的重要环节,他们负责具体的计划制定和执行,以及团队的管理和协调。

其要点包括:•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和执行方法。

•组织和分配任务,监督和评估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及时解决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沟通和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提升团队合作和凝聚力。

4.3 基层管理层基层管理层是直接管理员工和操作层级的管理者,他们负责督促员工履行工作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

其要点包括:•协助中层管理层制定日常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三级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三级管理,是指企业内部设立基层、中层、高层管理机构,分别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部门管理和总体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涉及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权责关系等方面。

第二章基层管理第四条基层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部门经理、班组长等直接负责生产、操作、执行等工作的管理人员。

第五条基层管理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指导员工工作,执行生产计划,保障生产安全,解决员工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培训新员工等。

第六条基层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生产、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工作的安全和高效。

第七条基层管理应当及时向上级管理报告工作进展、问题和建议,积极协助上级管理完成企业整体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中层管理第八条中层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部门经理、副总裁等负责部门整体运营、管理和发展的管理人员。

第九条中层管理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部门的工作计划、预算、人员安排等,管理部门内部的人员、资金和设备,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合作等。

第十条中层管理应当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制定部门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协助上级管理完成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

第十一条中层管理应当及时向上级管理汇报部门的工作进展、问题和建议,积极参与公司整体战略决策和规划。

第四章高层管理第十二条高层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总裁、董事长、董事会等直接负责企业整体运营、管理和发展的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高层管理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指导和监督各级管理层的工作,代表公司与外部交流和合作等。

第十四条高层管理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行使管理的合法权利,保护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权益,确保公司的稳定和发展。

第十五条高层管理应当及时向股东和监管部门报告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重大事项和风险提示等,接受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和检查。

三级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制度三级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的体系,通过明确的管理层级和分工,实现对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有效管理。

三级管理制度通常包括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每个层级的管理者负责管理和指导下一级的员工,实现组织的整体协调和发展。

高级管理层是一个组织中最高级别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总经理等。

他们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重大决策,提供整体指导和监督。

高级管理层需要具备较高的智慧、决策能力和领导才能,能够对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战略规划。

他们需要与中级管理层进行密切合作,确保战略规划能够顺利实施。

中级管理层是高级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之间的桥梁,负责将高级管理层的指示和决策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和行动计划,并将其传达给基层员工。

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合理分配资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中级管理层还需要负责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绩效。

基层管理层是组织内最底层的管理层,负责具体的细节操作和实施。

他们需要根据中级管理层的指示,组织和协调员工的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基层管理层还需要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分工和协作,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

高级管理层负责整体方向和决策,中级管理层负责任务分解和资源协调,基层管理层负责具体实施和员工管理。

每个层级的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责,相互合作和配合,共同推动组织的发展。

同时,三级管理制度也有其局限性。

管理层级过多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和决策效率的降低,组织的反应速度变慢。

此外,三级管理制度需要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智慧,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发展和运营。

总之,三级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明确管理层级和分工,实现对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管理和指导。

它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协调性,同时也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的支持。

机床设备“三级”保养管理制度

机床设备“三级”保养管理制度

1.目的为高效合理的使用机床设备,延长机床的使用寿命。

2. 主题内容本制度规定了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和设备的“三级”保养及保养的具体要求。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设备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

4. “三级”保养的划分4.1日常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

擦拭设备各处或注油保养,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

班中设备发生简单故障,要及时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2 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护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更换油线油毡。

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设备运转1000小时,要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4.3 二级保养:班组长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签字确认后交由采购部联系外部的维修单位,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更换和修复磨损件,局部恢复精度,润滑系统清洗,换油,电气系统检查修理,设备运转叁千小时要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5. 设备日常保养的具体要求5.1 班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点检工作,按规定进行合理润滑和加油。

5.2 班中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5.3 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自己解决不了的应立即通知机电修理人员(车间主管)处理。

5.4 班后做好设备清扫,润滑工作,一般设备为15-30分钟,大型、关键设备可以适当延长。

油毡、油线、油孔、油杯、油池要坚持每周清扫一次。

5.5 做好交接班工作,将当天设备运转情况详细记录在交接班本上。

5.6 坚持每天一小扫,周末大清扫,月底节前彻底扫,定期进行评比。

周末一般设备清扫1小时左右,节日保养按规定保养标准进行,并将定期评比情况作好记录。

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三级安全管理制度1. 简介三级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组织的安全和信息资产而设立的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

该制度涵盖了从高层管理到具体操作的各个方面,旨在提高组织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2. 安全管理级别三级安全管理制度分为以下几个级别:2.1. 策略级策略级是最高级别,负责制定安全战略、政策和指导方针。

该级别需要与高层管理层进行紧密合作,确保安全管理与组织的总体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

2.2. 战术级战术级是中间级别,负责具体的安全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以落实策略级制定的安全方针。

该级别需要与中层管理层和各部门进行协调,确保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2.3. 操作级操作级是最底层的级别,负责具体的安全操作和监控工作。

该级别的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安全事件和威胁。

3. 安全管理流程三级安全管理制度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3.1. 安全需求分析根据组织的特点和业务需求,对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哪些安全措施是必要的。

3.2. 安全规划制定根据安全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安全规划和计划,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3.3. 安全控制实施根据安全规划,对各项安全控制进行实施,包括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人员管理等方面。

3.4. 安全监控和评估对安全控制的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问题,确保安全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5. 安全应急响应制定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及时处置各类安全事件和威胁,减少安全事故对组织的影响。

4.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保证三级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组织将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

通过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组织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5. 监督和改进机制建立监督和改进机制,定期对三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以上是对三级安全管理制度的简要介绍,该制度将为组织提供全面的安全管理保障,提高组织的抵御安全威胁的能力。

安全隐患三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三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部门和员工。

二、制度内容1. 三级管理制度(1)一级管理: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二级管理: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3)三级管理:由班组长和员工负责,负责本岗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2.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1)定期排查:公司每月、各部门每周、班组长每日至少对本单位各种设备、设施、危险源及其作业环境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2)专业性排查:公司定期组织专业性隐患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

(3)员工自查: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

3. 隐患登记与确认(1)建立隐患检查登记台账,对检查出的以及上报隐患及时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检查人员、时间、隐患部位及危险状态、责成的整改责任人、整改标准和完成情况。

(2)对登记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4. 隐患整改(1)一般事故隐患:立即组织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2)重大事故隐患: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措施、责任人和治理期限,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5. 考核与奖惩(1)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或隐患未及时整改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本制度有效执行。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工程部三级仓库管理制度

工程部三级仓库管理制度

工程部三级仓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工程部三级仓库的管理,提高材料存储、发放效率,保证施工进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仓库管理组织机构1. 仓库管理部门设置工程部设立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各级仓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货物入库、出库管理、清点盘点、库存统计、报废处理等。

2. 仓库管理人员职责仓库管理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负责仓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货物入库、出库、库存统计、盘点等。

第三章仓库管理制度1. 货物入库管理1.1 仓库管理员应按照采购部门或项目部门提供的清单,对货物进行清点验收,确保数量和品质与采购清单一致。

1.2 入库货物应按照规定的标准摆放整齐,做好防潮、防尘等保护工作。

1.3 入库记录应及时填写,包括货物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等信息,并存档备查。

2. 货物出库管理2.1 仓库管理员应根据项目部门或施工队的需求,及时进行货物出库操作,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2.2 出库记录应详细记录出库货物名称、规格、数量、领用人等信息,并由领用人签字确认。

2.3 出库货物应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装车、运输等操作,确保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

3. 库存管理3.1 仓库管理员应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无误。

3.2 库存记录应及时更新,包括入库、出库、损耗、报废等情况,确保库存数据真实可靠。

3.3 库存不足或过剩时,需及时向项目部门或施工队汇报,协调调整。

4. 物资保管4.1 仓库管理员应做好仓库环境的卫生和安全管理,确保仓库整洁、通风、干燥。

4.2 对易损、易腐烂的货物应进行专门保管,如按时加固、定期检查等。

4.3 仓库管理员应保管好库房钥匙,防止丢失造成安全隐患。

5. 报废处理5.1 仓库管理员应定期检查库存物资,对过期、损坏或不合格的货物进行报废处理。

5.2 报废货物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处理,确保环保合规。

5.3 报废处理记录应及时填写,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第四章附则1. 本制度由工程部仓库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三级权限管理制度

三级权限管理制度

三级权限管理制度
2. 中级权限:中级权限是授予一部分员工或管理者的权限级别。拥有中级权限的人员可以 访问和操作系统或组织中的一部分信息和资源,但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他们可以查看和 编辑特定部门的数据,但无法访问其他部门的数据。
3. 低级权限:低级权限是最低级别的权限,通常授予大多数员工或普通用户。拥有低级权 限的人员只能访问和操作系统或组织中的基本信息和资源,如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交申 请或报告等。他们无法访问和修改敏感数据或系统设置。
三级权限管理度
三级权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信息和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 作。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不同用户或角色的权限范围,避免信息泄露、误操作或滥用权 限的风险。同时,这种制度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因为每个人只能获得他们需要的最低限度的 权限,避免了信息和资源的混乱和冲突。
三级权限管理制度
三级权限管理制度是一种常见的组织或系统内部权限控制机制,通过划分不同级别的权限 ,限制不同用户或角色对信息和资源的访问和操作权限。这种制度通常包括三个级别的权限 :高级权限、中级权限和低级权限。
1. 高级权限:高级权限通常是最高级别的权限,只授予少数关键人员或管理者。拥有高级 权限的人员可以访问和操作系统或组织中的所有敏感信息和关键资源,包括修改系统设置、 管理用户账户、备份和恢复数据等权限。

燃气站场分级管理制度范本

燃气站场分级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了加强燃气站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站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管理原则1. 按照燃气站场规模、危险程度、重要性和潜在风险,将燃气站场划分为不同等级。

2. 根据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资源配置。

3. 实行分级负责、逐级落实的管理机制。

三、分级标准1. 一级站场: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燃气站场:(1)日供气量超过100万立方米;(2)站场内设有高压储气罐或高压管道;(3)站场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4)涉及跨区域供气的燃气站场。

2. 二级站场: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燃气站场:(1)日供气量50万至100万立方米;(2)站场内设有中压储气罐或中压管道;(3)站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4)涉及省内供气的燃气站场。

3. 三级站场: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燃气站场:(1)日供气量小于50万立方米;(2)站场内设有低压储气罐或低压管道;(3)站场占地面积小于2000平方米;(4)涉及市内供气的燃气站场。

四、分级管理措施1. 一级站场:(1)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二级站场:(1)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3. 三级站场:(1)设立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五、监督检查与考核1. 上级管理部门定期对燃气站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分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分级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将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战备物资库的规章制度

战备物资库的规章制度

战备物资库的规章制度一、总则1.1 本规章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战备物资库的管理,确保物资的安全性和有效利用,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战备物资库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该遵守该制度。

1.3 战备物资库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保证对物资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二、组织机构2.1 每个战备物资库应设立一个管理委员会,由物资库的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主管和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物资库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2.2 在物资库内应设立若干工作小组,包括保管、调度、检验等,每个小组有专人负责,协调工作。

2.3 物资库应建立健全的人员岗位设置和责任分工制度,明确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

三、物资管理3.1 物资库应根据实际需要储备各类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器材、燃料等,确保应急时能够及时供应。

3.2 物资库应定期进行物资清点和检测,保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无误。

3.3 物资库应建立健全的物资存储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存储,防止损坏和浪费。

3.4 物资库应建立相应的进出库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出入库手续和记录,确保物资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四、安全防范4.1 物资库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防火、防盗、人员安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物资库的安全运作。

4.2 物资库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保障物资库的安全。

4.3 物资库应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和器材,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

五、监督检查5.1 物资库应定期进行自查和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问题扩大影响安全运行。

5.2 相关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应对物资库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5.3 物资库的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积极配合检查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

以上就是战备物资库的规章制度,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物资库的管理水平,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级、三级制度管理制度

二级、三级制度管理制度

二级、三级制度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制度可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司和员工的利益,同时也是落实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方式。

二级和三级制度管理是制度管理中的两种不同层级,下面本文将从二级、三级制度的概念、制定、实施、维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二级、三级制度的概念二级制度是企业中制定的一些重要制度,它具有比较高的管理层级,通常是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或管理人员制定的,主要涉及企业的方针、制度、规章等。

在企业的内部,二级制度通常是由部门主管或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实施和管理,以确保员工能够遵守制度的规定,这样可以保障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级制度是企业中制定的一些具体和详细的制度,它针对企业中不同职能部门制定的,主要用于规范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以便让员工清楚知道企业对于每个职能部门的具体要求。

通常,三级制度是由职能部门主管或部门领导制定的,以确保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够更高效、更有条理、更有质量的进行。

同时,三级制度通常是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制定二级、三级制度的原则1、与企业文化相一致企业的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等重要元素,企业二级、三级制度的制定必须与企业文化是相一致的,保障员工能够体会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和谐配合。

2、科学合理二级、三级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企业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一旦制定,应该能够合理、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和工作,同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注重参与企业制度的制定不应当是一种单方面的过程,而是应该让更多的员工参与进来,以加强员工对企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积极性。

4、可管理可执行企业的制度必须是可执行的,否则员工就不会尊重和遵守制度。

因此在制定二级、三级制度时必须考虑到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管理性,以确保员工能够认真遵守制度。

三、二级、三级制度的实施1、组织宣传在二级、三级制度制定后,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宣传,让员工对制度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以加强员工的遵守制度的意识。

三级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三级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一、概述为加强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高效利用,根据国家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三级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二、三级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构成1. 一级管理: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统筹管理(1)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等环节的规范流程。

(2)组织实施档案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3)定期对档案工作进行自查、检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4)负责档案信息的公开、利用,为领导和部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2. 二级管理:各部门档案管理责任人(1)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等工作。

(2)建立健全本部门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定期对本部门档案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协助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档案信息的公开、利用工作。

3. 三级管理:档案管理人员(1)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等具体工作。

(2)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档案的归档、分类、编号、编制目录等工作。

(3)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理、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4)协助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档案信息的公开、利用工作。

三、三级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运行1. 档案收集:各部门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及时收集本部门产生的各类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2. 档案整理:档案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编制目录,确保档案的有序性。

3. 档案保管:档案管理人员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

4. 档案鉴定: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

5. 档案利用: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档案信息的公开、利用工作,为领导和部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四、监督与考核1. 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等环节的工作质量。

三级驿站标准

三级驿站标准

三级驿站标准一、基础设施1. 地理位置:三级驿站应位于交通较为便利、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便于服务周边群众和过往旅客。

2. 建筑规模:三级驿站应具有一定的建筑规模,具备足够的停车场地和室内空间,能够满足旅客的休息、餐饮、购物等需求。

3. 设施设备:三级驿站应配备有基本的设施设备,如座椅、桌子、空调、电视、电话、饮水机等,以提供旅客舒适的休息环境。

4. 标识标牌:三级驿站应在站内外设置明显的标识标牌,标明服务项目、营业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旅客了解和使用。

二、运营管理1. 管理制度:三级驿站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员工考勤、安全保卫、设备维护、卫生清洁等方面的规定,确保驿站的正常运营。

2. 服务质量:三级驿站应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关注旅客的需求和感受,及时解决旅客的问题和投诉,提高旅客的满意度。

3. 营销策略:三级驿站应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通过优惠券、会员制度等方式吸引旅客,增加客流量。

三、服务质量1. 卫生状况:三级驿站应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卫生间干净无异味,餐具、饮具消毒清洁,确保旅客的健康安全。

2. 服务态度:三级驿站员工应热情友好,礼貌待客,积极主动地为旅客提供帮助和指导。

3. 专业素养:三级驿站员工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旅客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建议。

四、财务及物资管理1. 财务管理:三级驿站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账目的清晰准确。

2. 物资管理:三级驿站应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对站内的设备、物品进行科学管理,避免浪费和损失。

五、环境保护1. 节能环保:三级驿站应采取节能环保措施,如使用节能灯具、倡导节约用水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垃圾处理:三级驿站应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相关制度及培训1. 制度建立:三级驿站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 培训机制:三级驿站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库三级管理制度第一条管理目标站库的安全运行是原油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站库的功能、性质决定了其处在集输系统的位置,而处于水源保护区的站点安全环保运行是该站生存的前提条件。

为保障全厂生产安全、畅通运行,加强站库安全管理,提升站库管理水平的,我们依据站库在全厂生产中所处地位、规模、功能、所处位置等条件对站点进行分级管理,管理目标为:1、站点安全生产零泄漏、零污染、零事故2、对A级站点实现信息化管理,站内数据采集、安全生产、要害部位实现实时监控,采取厂、作业区(大队)、站(队)三级管理,加大站点生产运行、安全防范受控管理力度。

B级站点对储油罐液位实现雷达液位计实时监测,原油罐区、缓冲罐、输油泵房等重点岗位、要害部位实现实时安全监控。

第二条分级划分原则根据集输站总库容、产进液量、站点在集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站内设备、功能等,按照安全风险程度将站库划分为A、B、C三级:A级站:日产进液量1000m3以上或风险程度高的站库;B级站:日产进液量大于500m3小于1000m3或风险程度中等的站库;C级站:日产进液量小于500m3或风险程度较低的站点。

第三条分级管理模式为提升安塞油田站库运行管理水平,根据站库生产现状及所处区域,分级分层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大站大库信息化管理,对各站主要生产环节运行参数实进行设定并实时监控,确保大站、大库受控运行。

对于A级站点,实行厂—大队(作业区)—站(小队)三级管理模式;B级站点采用大队(作业区)—井区(小队)二级管理模式;C级站维持目前的管理方式,采取井区(小队)一级管理模式。

实现全厂站点分级受控管理。

根据分级划分原则,划分出A级站点共计12座,详见表1。

表1:A级站点统计表根据分级划分原则,B级站点共计11座,详见表2。

表2:B级站点统计表(一)、A级站点1、管理模式对A级站点采用三级管理模式,站内生产运行数据、安全生产状态实现实时采集、集中监控,并通过网络传输给厂生产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视频的监控平台,为三级管理提供物质、信息基础。

三级管理受控信息见图1。

图1:A级站点信息导向图2、各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1)、厂领导每月至少对站内安全、生产、消防等方面进站督查一次,并对发现问题以联络单形式提出整改指导意见。

2)、作业区(大队)级承包人每月进站巡回检查不少于6次,主要对安全受控点,关键岗位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承包人对站内安全生产具有连带责任。

3)、队级干部全面负责站内安全、生产运行,每日必须对全站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员工素质:岗位长应具备四年以上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熟悉油田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岗位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必须熟练掌握工艺流程、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具有较好的风险识别、应急处置能力。

对操作层员工必须每年进行综合素质、能力测试评价一次。

3、关键要害部位安全防范措施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对A级站点内关键要害部位实现由防范到信息预警、受控状态转变。

站内设定工艺参数指导卡,关键点生产数据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和SCADA(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技术,建立全厂A级站点关键参数和视频的监控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细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完善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1)A级站库要害部位、关键点参数监控2)、关键参数管理要求①储油罐储油量不得高于安全库容,任何情况下不得高于极限库容,每两小时将库容情况上报至大队(作业区)生产运行组,并上传至厂生产指挥中心。

高库存是指库容超过安全库容的80%,高库存运行时,应及时上报厂和大队(作业区)两级领导,并采取相应降库措施,保证安全运行。

②沉降罐运行参数要求:乳化层厚度低于2米,油层厚度大于2米,油水界面4~5米,罐温35~45℃,沉降时间12~20小时以上,溢流口原油含水率低于0.5%,脱出污水含油量小于150mg/l。

油水界面波动大时,应加密监测、取样,并向大队(作业区)生产运行组汇报,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及时恢复;如果超过正常值的20%,应立即上报厂生产指挥中心和主管领导,由主管部门制定措施。

③计量间进站油温不得低于原油凝固点以上3℃,外输出站油温不得高于原油初馏点以下10℃,外输压力波动不得大于0.2MPa,过滤器前后压差波动不得大于0.2MPa。

正常情况下,每两小时录取一次温度、压力、排量、过滤器前后压力。

④加热炉燃气压力保持平稳,减压装置运行良好,运行压力严格控制在工作压力范围内,水位计灵活完好,与炉体连通性良好,控制加热炉水位计在满量程的1/2~2/3之间,安全附件必须定期校验;加热炉岗位实行挂牌责任制,操作工持证上岗。

⑤外输泵电流电压应平稳,电机温度不得高于70℃,润滑油液位应在1/2~2/3间。

正常情况下,每两小时录取电压、电流、电机温度、润滑油液位,特殊情况下应停泵检查。

输油过程中外输管压波动超过0.2MPa或流量突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向生产运行组汇报;若遇通讯突然中断,各站不允许启动设备或倒换流程,应及时监控储罐液位,同时严格监视本站出站压力。

若出现异常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应急流程。

严格执行输油制度,每2小时与生产运行组联系一次,汇报外输管线运行参数,管线首末站当班员工每小时录取输油参数一次,并建立联系记录;间歇输油必须由生产运行组统一指挥下进行,冬季停输时间一般不允许超过6个小时。

特殊情况下必须在作业区(大队)生产运行组统一安排下进行输油。

⑥总机关来油压力和扫线压力≤2.5MPa,切换流程前严格检查流程标识,保证流程正确,闸门开关灵活。

⑦缓冲罐高液位≤0.8H,低液位≥0.1H,运行压力≤0.3Mpa,任何情况下压力不得超过0.6Mpa;每两小时观测记录一次缓冲罐液位、压力数据;在高库或低库运行期间,每小时录取一次缓冲罐液位,如液位超高或过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流程切换,严禁缓冲罐排空状态。

⑧除油罐进口水质含油不大于150mg/l,出口水质含油不大于50mg/l,悬浮物含量不大于50mg/l,每8小时进行水质分析一次;每月定期排泥一次;每2年清罐一次。

⑨采出水过滤器的进出口压差≤0.25MPa ,出口含油≤10mg/l,悬浮物含量≤2mg/l;每8小时进行一次水质化验分析;一级过滤器每天反冲洗2~3次,每次10~15分钟;二级过滤器每天反冲洗1~2次,每次10~15分钟;三级过滤器每天反冲洗1次,每次15~20分钟。

4、安全管理要求1)、门卫管理制度根据分级管理受控要求,A级站库均须设置专职门卫,每座站配备经警人员6人,负责站库安全保卫。

经警执勤人员必须落实好定期巡查职责,巡查的范围要涉及站内各重点要害部位及站库周边环境;严格进站安全管理制度,进站前的安全要求、检查、登记。

2)、站库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施工人员管理,所有进站的施工人员必须确认身份、进站作业挂胸牌管理;施工人员只能在划定的施工区域内活动;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加强施工作业过程监控,严禁超区域施工;施工全过程必须有专职人员现场进行监督,严查“三违”行为;严格落实特殊作业的监控,杜绝无作业票、超时、超级别、超范围作业;加强施工作业工器具的检查,杜绝不符合安全要求工器具进入施工现场。

3)、安全监督做到“五个及时”各级安全监督部门和人员在开展各项安全监督检查时,要做到“及时监督检查、及时信息反馈、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隐患复查、及时查究违章”,通过“五个及时”,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4)、设施设备安全要求①应急物资库配备:站库应急物资库应急器材的配备执行《长庆油田分公司油田应急物资库配备标准》。

②现场安全设施100%完好。

③定期开展安全环保隐患检查,查处问题限期整改。

5、工艺技术管理要求1)、资料录取严格执行长油开字(2004)6号文件《长庆油田公司油田开发处关于油田集输系统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暂行管理办法》资料录取制度。

①资料录取的仪表应配备齐全,精度等级符合录取要求。

正常情况下,每2小时录取生产参数;特殊情况下(启、停设备,倒换流程,调整参数等),加密录取运行参数,填写在备注栏。

②资料完全、准确率98%以上。

2)、完善站点基础台帐①整理收集站点建设及历次改造的资料、图纸,并以档案史志的形式留存;②站内关键设备建立维护、保养、配件更换台帐;③对于短缺的历史资料,应组织相关人员结合现场实际进行补充完善。

3)、制定站内工艺技术参数依据长油开字(2004)6号文件《长庆油田公司油田开发处关于油田集输系统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暂行管理办法》,结合每个站的生产运行特点,优化并确定合理的运行参数;建立集输工艺流程内每个生产环节的工艺参数指导卡,规范员工操作,并定期修正;完善各生产环节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工艺处置措施。

4)、完善站内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检查监督机构和各级质量负责制,并严格执行。

原油计量交接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长庆油田公司内部原油计量交接管理规定》及《第一采油厂计量管理办法》。

主要控制质量指标:外输净化油含水合格率≥99%;稳定轻烃和液化气外交产品质量100%合格。

稳定轻烃和液化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5)、建立工艺运行质量月度总结分析评价制每月底对站点系统从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油气损耗、采出水水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评价,不断优化最佳工艺运行参数,确保持续改进。

6)、储运设施定期检查评价制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储油罐、缓冲罐和管线,进行检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对策。

对于锅炉压力容器等必须进行强制安全检测,并对检查进行记录、分析评价,以保证生产运行安全。

7)、站库小型检维修作业,实现受控管理对重点要害部位,加强视频监控管理,确保全过程受控管理,并有相应的工艺紧急处理措施。

8)、工艺装置实行专业化维护对站内加热炉、稳定塔、输油泵、压缩机、自动化设备等重要设备设施聘用专业化队伍进行维护,并建立维护登记台帐,以确保站库正常运行。

9)、员工培训每月由作业区(大队)级培训师对操作员工进行压力容器操作、危险源辨识等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每季度由培训站组织并聘请专业人员对A级站点的员工进行资料规范、操作技能、工艺流程等强化培训;每年由厂人事组织科对A级站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综合考评、评审。

(二)、B级站点1、B级站管理模式对B级站点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站内生产运行数据、安全生产状态等关键参数加强安全防范监控,并建立视频的监控平台,通过网络及时传输给生产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为二级管理提供信息基础。

二级管理受控信息见图2。

图2:B级站点信息导向图2、各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1)、作业区(大队)级承包人每月进站巡回检查不少于4次,主要对安全受控点,关键岗位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承包人对站内安全生产具有连带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