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知识梳理】——先秦叙事散文

【知识梳理】——先秦叙事散文

【知识梳理】——先秦叙事散文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一)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卜辞所记内容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记事较简单,不成系统,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原貌。

(二)铜器铭文。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模式:开头交代事件发生时间,然后叙事,内容大多是殷王赏赐,最后还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出现记言文字,如《曶鼎》;《毛公鼎》侧重记言,文字最长。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重要考点】【名词解释】(一)《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1、《虞书·尧典》等记载尧、舜、禹等人传说,是后人的追述;2、《商书·盘庚》是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3、《周书》主要是诰与誓两种文体,记周公言论最多。

《洛诰》、《无逸》、《立政》是告诫成王之言,《大诰》是对诸侯的训令,《多土》、《多方》是对殷民的训诫,《康诰》教训康叔如何治理殷民,《君奭》是周公与召公的谈话。

周公的这些谈话和训令,反映周公的心态,周人的政治思想和周初社会关系。

《周书》的《金縢》和《顾命》以记事为主。

4、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卜辞、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

(二)《春秋》记事系统,有自觉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1、《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2、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并作大纲式叙述。

3、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具备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4、但其记事很简略,因此非真正意义上叙事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时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

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问顺序安排结构。

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

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

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

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

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这不仅是指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同时,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

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特色综述(天津师大中文系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特色综述(天津师大中文系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综述: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议论、论说为主的散文作品。

从先秦说理文发展的过程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论语》和《墨子》(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论语》是纯语录体散文,《墨子》则是在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对话。

所以,《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些语录, 但能围绕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段与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因此,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如其《尚贤》、《兼爱》、《非攻》等篇目,都有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论语》记录的多是些片言只语,往往有观点而无论据;《墨子》是长篇大论,有论有据,称得上是论文。

第二阶段:《孟子》和《庄子》(战国中叶)《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的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

其对话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而设立,以论说为主体,初步具备论述性质。

《庄子》则已经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荀子》和《韩非子》(战国末期)《荀子》和《韩非子》的文字上基本是论说文的语言,抽象说理的部分增加,逻辑周密,结构复杂而严谨,篇幅增大,反映了先秦说理文的最高成就。

分述:一、《论语》的艺术成就:1、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论语》无论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还是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篇章。

其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富有启发性。

刘勰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2、通过简短的对话,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如《侍坐章》3、言近旨远,深刻平实、含蓄隽永。

如:……二、《墨子》的艺术特色:1、与《论语》纯语录体相比,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对话,已初具议论文规模;逻辑严密,善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不过,《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这些语录, 是在围绕着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段与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有论有据的论文,所以,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先秦历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的历史与人物。

它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历史事件,展现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史实的真实性。

它以准确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在散文中,作者会引用史书中的记载,或者根据各种史料进行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这种注重史实的特点使得先秦历史散文具有了较高的历史价值,成为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叙事的生动性。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作者会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来增强散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在描述一场战争时,作者会详细描写战争的过程、参战双方的勇敢和智慧,以及战争带来的惨烈和伤亡。

这种生动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激情和震撼。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思想的表达。

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竞争,各有千秋。

先秦历史散文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作者会通过描写孔子、老子等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他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这种思想的表达使得先秦历史散文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还具有哲学和文化的意义。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文学的艺术性。

散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追求语言的美感和文艺性。

先秦历史散文在叙事的基础上,注重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使文笔更加优美、流畅。

例如,作者会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散文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这种注重文学艺术的特点使得先秦历史散文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被后世文人所推崇和传承。

先秦历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注重史实的真实性、注重叙事的生动性、注重思想的表达和注重文学的艺术性等特点。

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和反映,还是文学的艺术创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讲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讲先秦叙事散文

其次是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作者在叙述基本故事 事件的同时,恰当的穿插了一些细节描写,如五鹿 乞食、桑下之谋、薄观裸浴、馈飧置璧、沃盥挥匜、 降服谢罪等等。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读之趣味 盎然,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性。 第三,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子犯的机智,赵 衰的稳重,曹共公的委琐,寺人披的阴险狡诈,竖 头须的随机应变,介之推的高风亮节等;文中的七 个女性也都各具特色。
“人”是少数人,“国”是国人 。 “春秋笔法”:就是《春秋》中所经常使用 的通过谨严的措辞来表现作者爱憎的具有鲜 明的倾向性的叙事方法。
《春秋》之后,以散文形式写史,相继出现
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著作, 这些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历史散文已经 相当成熟了。
《左传》
教学目标:

3.《左传》叙事详密完整,具有戏剧性,故
事性强;
(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艺术。
《左传》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一些细节
描写,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
叙事艺术与人物塑造艺术举例:《晋公子重
耳之亡》 重耳出亡的原因:晋献公宠幸骊姬,王室发 生内乱,申生遇害,重耳受牵连,不得不出 亡。
《尚书》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在时间
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原名 《书》,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四部分。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主要内容 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告 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尚书· 盘庚》是可靠地殷代作品,也是我国
语言上,《春秋》多用的是比较规范的书面
语言,比《尚书》更加明白易晓,文字表达 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标志着散文发展的重大 变化。 体系上,《尚书》不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著 作,而《春秋》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先秦叙事散文是指从中国殷商到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有别于《孟子》、《庄子》等前秦说理散文,先秦时期,中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中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叙述丰富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以《左传》为例,据统计,《左传》所记战争事件共四百八十三次,较详细的叙述有百余次,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中所提到的人名多达3400多个,相应的人物则有240多人,这些人物在《左传》中往往一人多名,少则二三个姓名,多则七八个甚至十余个;这些人物世系关系复杂,甚至难以理清其社会背景。

二、在叙事之后直接引入议论,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

《郑败宋师获华元》在交代了故事的经过,分析过其起因之后,用“君子曰:”提出自己的看法:“羊斟不是人,为了自己泄私愤,败坏了一个国家,,危害了人民利益。

有什么样的罪行能比他的罪行大呢?”作者的立场和感情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并运用倒叙和预叙的手法。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四、叙事过程完整,并注重因果关系。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五、作品中有戏剧化的情节,使作品充满故事性。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语录〉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1、在思想内容上先秦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对现实的认识有广度和深度;2、在文风上先秦诸子散文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3、在语言上先秦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彩和修词4、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已经确立了论说的体制。

〈君子于役〉《风》各地的民歌;《雅》王都附近的诗,有大雅之分;《颂》庙寺的诗歌抒情女主人公反复吟唱,重章叠句,体现了诗了主题〈氓〉诗经的艺术成就:1、真实、生动、生刻的反映现实生活;2、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3、重章叠句的结构形成;4、杰出的语言艺术。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主要保存在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移居〉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山水诗三首〉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中〉苏轼评论王维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燕歌行〉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将进酒〉李白的诗:1、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它傲岸不屈“天生有才必有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舟散发弄扁舟”2、他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像,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黄河之水天上来”3、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手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疑似银河上九天”〈兵车行〉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反应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分明,如“三史”“三别”2、描写事物真实细腻,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4、杜甫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无论写景抒情、感时、怀古都格律精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沉郁顿挫。

〈长歌恨〉1、“汉皇重色思颂国”在本诗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故事悲剧的根源,确定了全诗情节的发展2、怎样理解“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本是李隆基儿子的妃子,这种是隐忌的说法,他不愿事实直接暴露出来,从浪漫的角度上,白居易希望他们的爱情建立在纯洁的基础上,营造出使读者觉得惋惜的共鸣结束。

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是指先秦时期(公元前770年-秦朝建立前221年)的历史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主要以记叙先秦历史事件、人物和政治制度等为主题,具有以下特点:
1. 严肃庄重:先秦历史散文通常以庄重的语言风格、严肃的态度和高尚的情感来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力求准确地传达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2. 记叙与评价相结合:先秦历史散文往往将历史事件的记叙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相结合,既描述了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又对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和评价。

3. 重视政治和道德:由于先秦时期社会政治动荡,历史散文往往关注政治权力的斗争和统治者的德行,强调政治和道德的重要性,旨在启示后人。

4. 借古讽今:先秦历史散文常常通过对过去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来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制度,借古讽今,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 善用典故:先秦历史散文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以增加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总的来说,先秦历史散文具有严肃庄重、记叙与评价相结合、重视政治和道德、借古讽今和善用典故等特点,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文学性,对后世历史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先秦文学-先秦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先秦文学-先秦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先秦文学-先秦散文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

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都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记事记言声情并茂。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

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

(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

(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

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先秦散文选读——感受古代散文的艺术特点

先秦散文选读——感受古代散文的艺术特点

先秦散文选读——感受古代散文的艺术特点引言: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先秦时期的散文作品尤为重要,不仅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情感。

本文将通过选读先秦散文,探讨其艺术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文学形式。

一、独特的叙事方式先秦散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与传统的韵文相比,散文更加自由流畅。

在《吕氏春秋·度势》中,作者通过对势力的比喻,生动地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各种困境时的应对策略。

他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将观点逐一展开,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散文更富有感染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多样的主题内容先秦散文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生哲理、社会风俗、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学习的追求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话的形式,将智慧和道德准则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散文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

三、细腻的情感描写先秦散文在情感描写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变身为蝴蝶的奇妙经历。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他将读者带入到一个虚幻而美丽的世界中,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使散文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四、巧妙的修辞手法先秦散文中的修辞手法也是其艺术特点之一。

在《楚辞·离骚》中,屈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以及音韵的变化,使散文具有了独特的音乐感。

他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散文更加生动有趣,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五、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先秦散文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着独特之处,更在思想深度和广度上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在《墨子·非攻》中,墨子以非攻为主题,阐述了和平与爱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呼吁人们摒弃暴力,追求和平与博爱。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先秦历史散文是指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的历史文学作品,它以记叙和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描写和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先秦历史散文具有以下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些散文作品多是根据当时的史书和史料所写,力求忠实地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作者以客观的视角,详实地叙述历史事实,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例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刘邦本纪》等篇章,以及《左传》中的历史记载,都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作品。

先秦历史散文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和文学性。

这些散文作品常常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紧凑的叙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同时,这些散文作品也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运用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史记》中的《范睢论战》、《伍子胥列传》等篇章,以及《孟子》中的一些历史散文,都体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叙事和文学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关注人物形象和人性的塑造。

这些散文作品常常以历史人物为主角,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情感。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英勇、智慧、忠诚等特点,也展示了人物的缺点和弱点。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战国策》中的《孙子吴起列传》、《吴王阖闾列传》等篇章,以及《国语》中的一些历史散文,都是先秦历史散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典范。

先秦历史散文具有启迪人心和寓教于乐的作用。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记录和记载,也是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和叙述,寄托了自己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给读者以启迪和教益。

例如《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太史公书》等篇章,以及《孟子》中的一些历史散文,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总的来说,先秦历史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真实性、叙事性、文学性、人物形象塑造和启迪人心等特点而闻名。

小度写范文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模板

小度写范文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模板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

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它们都善用比兴、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先秦散文最大特点

先秦散文最大特点

先秦散文最大特点【篇一:先秦散文最大特点】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尚书》是历史散文形成的标志 .是一部夏商、西周时代的历史文献集 .《春秋》是孔子整理的编年史散文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左传》是以《春秋》为纲,添加了许多历史材料 ,叙事方法比较成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比较完备)历史散文集 .《战国策》是另外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 ,文中通过语言、动作能够刻画出人物性格 .是相当成熟的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的发展有时显的语录体、论辩体、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老子》警句式的散文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 .第二阶段:《孟子》是论辩式文体的代表作 .《墨子》把同一主题的语录汇集起来 ,既是语录形式 ,又有专题汇集 .《庄子》是论辩式散文集 ,已经包含了专题论证的内容 .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都是专题论说文 .其中有《韩非子》有立论 ,有驳论 ,峻峭挺拔 ,切中要害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是诸子散文成熟的标志 .【篇二:先秦散文最大特点】远古口头文学远在上万年之前,中国人的祖先已经在开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至珠江流域。

通过劳动实践,他们改造了自然界的面貌,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着人类的精神文明。

根据考古学上的发现,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中,就有按照实用和美的原则制造的石器工具和陶器用品,本身就是颇为精美的造型艺术品,上面的人面、鱼、鹿、鸟、蛙等图象和人面、壁虎、鹰隼等雕塑,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

音乐方面,传说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

大体上可以判断,当时美术、音乐等艺术已逐渐同生产分离而走向独立。

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

“昔伏羲氏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继之 ,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夏侯玄《辨乐论》)。

这些关于远古时代歌谣创作的记载,不会全无根据。

先秦史实散文特点浅析

先秦史实散文特点浅析

862017年第6期科教论坛前人闪耀着理性智慧光辉的遗产,对于我们后人实在是一件件无价的瑰宝。

超越时空感悟那些凝固于笔尖纸端的思想激流,无疑是一种精神上惬意非凡的享受。

1.文章故事情节的描述发人深省《烛之武退秦师》也写出三个人物来。

写郑庄公,肯听佚之狐的话,相信烛之武能退秦军,是有见识的。

他向烛之武道歉,提出“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激发烛之武的爱国心,可见郑文公还是有远见的。

写烛之武虽不满于郑文公不看重他,但为了救国,还是用尽智慧去说服秦穆公,说明他是忠于国而富有智慧,善于说辞的。

对秦穆公,写他背弃晋国,贪图小利终至失败,也写了晋文公不忘秦穆公对他的好处,不肯攻击盟国,是有霸主风度的。

《烛之武退秦师》更是写得一环紧扣一环,前面的叙事实际上为后面说服的成功交代了许多隐含因素,充分利用了语言的暗示和前后衔接作用,把语言的背后空间扩大。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这就指出,出兵围郑,是以晋文公为主;围郑的原因:一是郑文公得罪了晋文公;二是晋文公打败楚国称霸主,郑文公还是暗通楚国。

这两个原因都是跟晋文公有关从而暗示了秦穆公与郑的利益冲突较小,从这一环下手成功的几率会很大。

接着点明,"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这是说明秦晋两军分驻两地,所以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晋军不会知道,无从阻拦。

接下来写郑文公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烛之武推辞.郑文公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这里,烛之武去说秦穆公,不仅是忠于君,更是忠于国。

记下"夜缒而出",暗示在秦军的包围下,形势紧急,不敢开城门出去。

第三,用一个短小的事件,甚至某一片段情节反映人物的独特性格,是《左传》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因为篇幅的限制,不可能用大段的行动描写、神态刻画、多方面的事例来充分全面的塑造人物。

但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底使其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毫不因此有一丝削弱。

就像简笔画,寥寥几笔,笔笔精辟,具有某一特别之处的人物便跃然纸上。

2.文章语言的运用及叙事之妙如果说《左传》的故事情节性较强,那么《国语》则以长于记言著称。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韩非子》的文章注重论述,论事证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在先秦诸子中,韩非子的分析力最强。有一篇写亡国的理由,竟写了47条之多。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我们今天还在运用的成语,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都出自《韩非子》。
先秦诸子散文风格多样,或气势磅礴,或雄辩锐利,或浪漫奇幻。诸子散文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图
在先秦思想中,庄子的思想具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大量的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这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丰富,并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创。这些寓言也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有着奇幻斑斓的色彩。像写河伯看到“秋水将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他来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际,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接着通过与河伯的对话,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是渺小的等的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壮阔的景物描写,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写诸侯间的战争时说:有两个国家,一个建在蜗牛的左角,一个建在蜗牛的右角,“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可返”象这样的奇幻的想象,在《庄子》中还很多。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先秦散文是中国散文的发轫。

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

包括《左传》、《国语》等先秦叙事散文和《论语》、《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

当时的散文,只能说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曹刿论战》和《秦晋肴之战》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
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左氏》艳而富,其 失也诬。”
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 夸。”
“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和母亲的对话 、“宣公 二年”鉏麑自杀前慨叹、“成公十年”记晋景公 之死
❖ 作品选讲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前630年)
1、相关背景介绍
2、解析
3、艺术特色
(1)结构完整紧凑,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 记叙得有条不紊,而又波澜起伏。
❖ 富有故事性、戏剧性
重耳流亡、晋灵公与赵盾之争
❖ 善写战争
着重描写战争的起因、战前的策划、战争的影响等,把战争的胜负 与各国的政局、外交、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等等联系起来写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27、28年)、“秦晋殽之战”(《僖公32、 33年》)、“晋楚邲之战”(《宣公12年》)、“齐晋鞌之战” (《成公2年》)晋楚鄢陵之战(成公16年)
祖己训王之辞) 《西伯戡黎》(文王灭黎,祖伊恐,奔告于纣) 《微子》(太师少师劝微子去纣) 《牧誓》(武王与纣战于牧野时之誓词) 《洪范》(箕子告武王以天锡大禹之洪范九畴,实
为上古之宗教哲学) 《金滕》(武王有疾,周公请以身代,雷风示变。
见《史记》)
❖ 《大诰》(周公东征时之诰辞) 《康诰》(封康叔时之诰辞) 《酒诰》(亦诰康叔,可见其时酗酒之风甚烈) 《梓材》(诰康叔以为政之道) 《召诰》(记周、召二公营洛邑事) 《洛诰》(洛邑建成,周公告诫成王之辞) 《多士》(成周既成,迁殷民,告诫之辞) 《无逸》(周公告诫成王之辞) 《君奭》(周公摄政时告召公语) 《多方》(成王灭奄后,归告多方之语) 《立政》(周公致政后告成王语) 《顾命》(含今本《康王之诰》,成王没,康王立,
(2)精彩的外交辞令(全文的重点和精粹所在) 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 金圣叹:“分明一段写舍郑之无害,一段写陪晋之有害,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体例、思想、艺术等的影响。

(一)体例。

《史记》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汉纪》、《资治通鉴》等,是对《春秋》、《左传》等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

(二)艺术。

1、先秦叙事散文记述历史事件直书其事、褒贬鲜明的特点,《左传》、《战国策》的写作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影响。

2、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等继承《左传》开创的既叙述故事,又描写人物的形象生动的写史传统;3、《左传》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发展过程的重视,对历史事件故事化的描写,历史事件的叙述条理井然而又富于变化等特点,在后代史传文学中都有体现;4、《左传》简练蕴藉的语言风格,为后代史家所继承;5、《史记》的奇谲文风与《战国策》的辩丽恣肆有关系。

二、叙事艺术。

(一)叙述历史事件时褒贬分明的倾向性。

《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

(二)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

如: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2、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3、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起因,以预叙方式暗示故事结局。

(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

如:通过人物个性化言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受先秦叙事散文启示。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先秦叙事散文是指从中国殷商到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有别于《孟子》、《庄子》等前秦说理散文,先秦时期,中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中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叙述丰富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以《左传》为例,据统计,《左传》所记战争事件共四百八十三次,较详细的叙述有百余次,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中所提到的人名多达3400多个,相应的人物则有240多人,这些人物在《左传》中往往一人多名,少则二三个姓名,多则七八个甚至十余个;这些人物世系关系复杂,甚至难以理清其社会背景。

二、在叙事之后直接引入议论,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

《郑败宋师获华元》在交代了故事的经过,分析过其起因之后,用“君子曰:”提出自己的看法:“羊斟不是人,为了自己泄私愤,败坏了一个国家,,危害了人民利益。

有什么样的罪行能比他的罪行大呢?”作者的立场和感情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并运用倒叙和预叙的手法。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四、叙事过程完整,并注重因果关系。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五、作品中有戏剧化的情节,使作品充满故事性。

典型的例子有《秦晋崤之战》、《曹刿论战》等,这些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

另外,在战事叙写中,作者还善于穿插细节,以烘托气氛,增添波澜,交代重大契机。

如“邲之战”写晋军战败逃亡济河争舟的细节即是一例。

六、在表现人物方面,以行动、对话为主要表达手段,另外也不乏大量的细节描写。

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光彩照人。

七、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简练的二十四字,足以概括交战的过程和结局,再多的文字已是浪费。

此外,春秋叙事散文的代表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在这里不得不提:
(1)《论语》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2)《左传》善于叙事。

其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尤其善于叙述战争。

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
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

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

例如:《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

(3)《战国策》长于辞令。

其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

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

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

因此,全书中到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

《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游说效果,精心创作了许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

有的寓言故事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例如:《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营造“三窟”,反映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