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原子半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各种离子的单价半径。
5. Shannon离子半径:
• Shanon等根据离子的配位数、配位多
面体的几何构型、离子的自旋情况等条
件,按不同条件下的接触距离推引离子
半径。一套以O2-半径为140pm出发,
另一套以O2-半径为132pm出发,得两
套有效离子半径。
在配位数 栏中(sq)代 表平面四 方形配位 (HS)代表 高自旋状 态,(LS) 代表低自 旋状态。
• Goldscbmidt(哥希密持)在1927年,采 用Wasastjerna的F-和O2-的离子半径数 据,根据实验测定的离子晶体中离子间 的接触距离的数据,引出80多种离子的 半径(Goldscbmidt离子半径),至今仍 在通用。
4. Pauling离子半径:
• 1927年Pauling据5个晶体(NaF、KCl、
X—H…Y用来表示氢键, 其中X—Hσ键的电子云偏向高 电负性的X原子,导致出现屏 蔽小的带正电性的氢原子核,
它强烈地被另一个高电负性的
Y原子所吸引。
氢键的一些特点:
1)方向性:由于H原子体积小,为了减少X和Y之
间的斥力,它们尽量远离,键角接近180°,这就 是氢键的方向性
2)饱和性:又由于氢原子的体积小,它与较大的
2.Wasastjerna(瓦萨斯雅那)离子半径: • Wasastjerna(瓦萨斯雅那)在1925年按照 离子的摩尔折射度正比于其体积的方 法.划分离子的大小。获得8个正离子和 8个负离子半径.括F-(133pm)和O2-(132 Pm)。
3. Goldschmidt(哥希密特)离子半径:
第四章 原子的有效尺寸
一、原子有效尺寸的定义
• 原子并没有确切的大小,所谓的有效尺 寸是指原子在化学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原子间距,即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平衡距 离。 • 根据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有以下几种有 效半径: 范德华半径 金属半径 离子半径 共价 半径
(一)范德华力和范德华半径:
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van der Waals forces)
RbBr、CsI和Li2O)的核间距离数据,用半经 验方法推出大量的离子半径。因为离子的大 小由它最外层电子的分布所决定,而最外层 电子的分布与有效核电荷成反比,即
Cn为由量子数n决定的常数,对 于等电子的离子或原子,Cn取相 同数值
Ne型离子的σ =4.52
实验值
联立方程,即得: rNa+=95pm,
高,半径大
(三)共价半径:
同种元素的两个电子以共价键 连接时,它 们核间距离的1/2称为该原子的共价半径 (如H2、O2 )
共价半径(d/2)示意图
利用原子共价半径计算键长时应考虑下面两种情况 (1)异核原子间键长的计算值常常比实验测定值稍大。 • 共价键长的极性修正: Shomaker-Stevenson 公式
范德华半径:
分子间作用能E-r曲线会出现最低点。 相应这最低点的距离即平衡距离。也就 是说,当分子相互接近,到吸引和排斥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最低。此时分子 间保持一定的接触距离。相邻分子相互 接触的原子间的距离即为该两原子的范 德华半径和。范德华半径比共价半径大, 变动范围也大,即守恒性差。
(r共=d1/2;r范=d2/2)
子随着正电荷数的增加离子离子半径显著
下降
• 当配位数为6时离子半径(pm)为
(3) 同一元素核外各种价态的离子,电子数
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单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4) 核外电子数相同的负离子对,随着负 电价增加,半径略有增加,但增加值不大 • 单位:pm
这是因为较高价的负离子以及和它配位的正 离子吸引力增加,抵消了负电价增加引起离 子半径的增加。
配位数为6的八面体配位
• • • • 在八面体配位中,离子间的接触情况有三种 正负离子相互接触,而负离子之间不接触; 正负离子之间和负离子之间都相互接触; 负离子之间接触,而正负离子之间不接触。
由图(b)可以得到
X、Y接触后,另一个较大的原子就难于再向它靠 近,所以氢键中氢的配位数一般为2,这就是氢键 的饱和性。
氢键的键长是指X和Y间的距离 (X—H……Y)。
氢键的强弱顺序:
F H F O H O N H F N H O N H N
即X、的电负性越大,氢键越强,X、Y 半径越小,氢键越强。
在离子型晶体中,相邻离子的核间距等 于两个离子的半径之和
离子半径的测定
• 1. Lande离子半径:
Lande(朗德)在1920年,通过对比下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后 来较精确的测定值)中具有NaCl型结构的化合物的晶胞参数后, 认为MgS和MgS、MgSe和MnSe的晶胞参数几乎相等,意味着 在晶体中负离子和负离子已相接触。他利用简单的几何关系, 推出S2-和Se2-的离子半径
冰和水中的氢键:
水分子四面体的四个顶
点都可形成氢键,有11种晶型, 常见的是Ih型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i) 由于氢键的存在, 水,冰具有不同寻常 的性 质。冰的密度小于水。
(ii) 氢键对沸点的影响 分子间氢键可以提 高物质的沸点,而分子内氢键可以降低物 质的沸点,例如: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 (m.p. = 45℃);间硝基苯酚(m.p. = 96℃),对硝基苯酚(m.p. = 114℃) • 邻硝基苯酚的分子内氢键:
• 受到镧收缩效应的影响,第二长周期比第
一长周期同族元素的半径大,但第三长周 期与第二长周期的同族元素的半径却极相 近,Zr和Hf、Nb和Ta、Mo和W的半径极 为近似,成为极难分离的元素,而Ru、 Rh、Pd、Os、Ir、Pt 6个元素的原子半径 和化学性质相似,通称铂族元素。
金属原子半径和配位数有关,配位数
图4-1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取向力
(2) 诱导力(induction force)
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电性引力
图4-2 极性与极性和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诱导力
(3) 色散力 (dispersion force)
由于瞬时偶极的产生,引起的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力,称为色散力
图4-3 非极性与非极性,非极性与极性以及极性与极性分子之间的色散力
(二)金属原子的半径:
把原子间的最近的接触距离除以2,即得 金属原子半径。
金属半径示意图
金属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 1. 同一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 加而增加 • 2. 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 个别例外,从左到右,先是逐渐减小, 然后缓慢增加。 • 3.镧系收缩效应
主要有:荷电基团、偶极子、诱导偶极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氢键、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堆叠 作用以及非键电子排斥作用等
(1) 取向力(orientation force)
固有偶极之间的电性引力 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因分子的固有偶极之间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按一定取向 排列,使体系处于更稳定状态。这种固有的偶 极间的作用力称为取向力。其实质是静电力。
r F-=136pm
Cn=615 有了Cn值,即可计算各种Ne型离子的单价半径
其他Ne型离子半径,单位:pm
• 若近似地将Z价和1价的平衡距离之比看 作Z价和1价离子半径之比,即 -2/(m-1) rz = r1(Z)
Ne型离子m=7,对二价离子z=2,则n=r1(2)1/3,即: r2=0.794r1 O2-的晶体半径应为0.794×176=140 pm,Mg2+ 为0.794×82pm=65Pm。PauLing即按上述方法
4
7 11 0 0
r0 3.69 10-10 m
r0 3.8 1011 m
rClO 236pm
4
离子半径的大小有下列变化趋势:
(1) 同一主族,相同电荷离子,半径自上而下增 大. Li+<Na+<K+<Rb+<Cs+;F-<Cl-<Br-<I-
(2) 同一周期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正离
(5) 镧系元素三价正离子的半径,从La3+到
Lu3+依次下降,此为镧系收缩效应所引起
离子半径与配位数的关系
• 对于同一金属离子,配位数不同,半径也不同。 若以配伏数为6(八面体构型)的离子半径为基准, 配位数为其他值时的离子半径应乘以下表所示的 系数(近似值)。
离子半径与配位数的关系
[以NaCl构型为标准(C.N.=6)做校正 ]
• 总结: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为 van der Waals力。在极性分子之间存 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 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诱导力和色散 力,在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存 在色散力。
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色散力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诱导力和色散力
(4) 氢键(hydrogen bond)
O
N
O H O
•
非常规氢键
• (i) X—H…π氢键:在一个X—H…π氢键中, π键或离域π键体系作为质子(H+)的接 受体。由苯基等芳香环的离域π键形成的 X—H…π氢键,又称为芳香氢键 (aromatic hydrogen bonds)。
Cl Cl C H N Cl O C C C N H C CH2
A和B的电负性值
• (2)同样一种化学键对不同分子有它的特殊 性,键长也各有差异。例如同是C-C键, 由于杂化形式发生改变,键中s轨道的成 分发生变化时,C—C键长也发生变化, • 当有离域∏键或其他复键存在时,就不能 再用共价单键半径计算键长。反之,根据 键长可以了解键的性质。
(四)离子半径(ion radii):
配位数 : 12 校正系数: 1.12
8 1.03
6 1.00
4 0.94
例如CsI晶体为CsCl构型,配位数为8, Cs+与I-的Paulling离子半径和为385pm, 乘以1.03后为397pm,与实验测得CsI
晶体的离子间距离396pm基本一致。
离子的堆积规则
• 在离子型晶体中只有当正负离子完全紧密接 触的,晶体才是稳定的。在不同构型的离子 晶体中,要使正负离于完全接触,则正负离 子的半径比值R+/R-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由此可见,CsC1构型的R+/R-必须大于 0.732,如果小于此值,正负离子就不能完全 接触,如要完全接触只能采取NaCl构型。如 R+/R-小于0.414,则只能采取配位数为4的 ZnS构型,余类推。
6. Kapustinskii(卡普斯金斯基)热化学离子半径:
• 卡普斯钦斯基 (Kapustinskii ) 公式 Z Z 3.4510 • U 1.20210 (1 )
7 11
r0
r0
• 其中ν为正、负离子总数,r0 = r+ + r,以m 为单位 • Sample Exercise:KClO4的U rClO = 133pm,求 =591kJ·mol1, 10 ) 591 • Solution:ν = 2,∴ U 1.20210 2 r11 (1 3.45 r • 解得, 或(舍去), 故
• (ii) X—H…M氢键:在{(PtCl4)·cis[PtCl2(NH2Me)2]2-}的结构中,由两个平 面四方的Pt的4配位配离子通过N—H…Pt 和N—H…Cl两个氢键结合在一起。
• (iii) X—H…H—Y二氢键:比较下面等 电子系列的熔点: • H3C-CH3 • 181℃ H3C-F H3N-BH3 14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