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的思考
新课改在我乡推行已有几年,我校领导、教师从外出学习、培训到模仿学习、研究探索,一路走来,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现我就本校实施课改工作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2012年,新课改的强劲东风席卷了黑田铺乡教育,全乡中小学组织部分领导、教师到岳阳许市中学考察学习,我校派了肖志丽(语文)老师,佘国美(数学教研组长),校长、教导等部分领导参加。考察后,各校积极响应中心校号召,开始推进新课程改革,一个学年结束了,新课改的进程怎样,效果如何?作为校长,我目睹和经历我校及本乡部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感觉到新课程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一、新课改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大部分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次新课程改革,学校在师资安排,设施配备,都向课改实施班级进行了倾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课改在我校仍步履艰难。把新课改挂在嘴边老师多而有实际行动的少;注重课改形式的教师多而注重课改效果的教师少;照搬模式一味模仿的教师多而认真研究善于创新的教师少。
具体表现在:
1、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均衡。
我校12个教学班级,876名学生,25名教师。在这25名教师中,中老龄教师多,年青教师工作有热情,学历高,开展课程改革难度不大,但是中老年教师在新课改中就有些难度了。首先,是思想认识跟
不上时代的节拍。有些老年教师一直在说:“快退休了却说要搞课改,这不是班门弄斧嘛!”其次,是知识结构不符合当前的形势。学习同一节课,年轻教师和老年教师的课堂组织是截然不同的,多数老教师依然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关注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部分领导的管理观念陈旧。
在新课程改革上,多数人抱着“正常运转”的态度,只注重了教学常规管理,而忽视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管理与促进。部分学校领导对课改的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着为难和观望现象。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不能较好的将培训所学的课程标准的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
3、多数教师没有深入挖掘课改内涵。
茶余饭后,一说起课改,几乎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具体表现在: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走了极端。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
4、课堂教学改革注重了“形”,而忽视了“神”。
一是课堂缺乏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课堂上常常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小嘴巴,闭起来;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黑板。这种把学生看成是没有思维的驱壳的教学行为,严重抑制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课堂上追求表面的热闹,学生的探索只是“走过场”。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探索”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动手就体现了“探索”。一节课结束,教师喊累,学生叫苦,可学生仍然没有理解应该学习、掌握的内容。三个纬度的目标不能有机结合,出现了轻视基础知识的现象。合作学习不是真正地来解决问题,更像一种表演,教师不能把握好师生双边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是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四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未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
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五是课堂上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经常有把“问答”当做“对话”。“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老生常谈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所问问题学生通常能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不能不对我们部分教师的创造性表示怀疑。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结果许多孩子都被鼓励坏了,而我们的一些教师自己却缺乏创意,这些教师是否学会了启发?
5、把自主变成自流,不尽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生。这一切都还给了学生,那我们教师干什么?难怪部分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透、责任心不强的教师私下说:“新课程改革太好了,我们真正解放了。”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的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
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6、校本培训举步维艰。
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措施。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开展起来。学科专任教师培训,组织管理相对困难;学校的设备和资料相对薄弱,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迫切要求。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校本培训很难使教师的理论层次得到尽快提升。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培训力度与密度,加强教师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1)加大对校级领导培训的力度,让校级领导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如果校领导在课改上没有身先士卒的精神和率先垂范的引领,不会有太多教师愿意进行课改;如果学校在课改上没有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学校的课改不会持之以恒的搞下去。
(2)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让理论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始终。在以前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学习的力度,集思广益,相互交流,继续对新课标、新理念进行学习。要对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定期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中层层推进。(3)进一步探索省时、高效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课程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课程改革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想提高教师素质,不能希望听一节专家报告、或接受一次培训就能够达到目标,关键是强化“以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