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工程第五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1 t 1 c0 t c1 t dt
解得
c1 t c0 1 e
t

非理想流动模型
对于第二釜,即P=2:
dc 2 t 1 c1 t c2 t dt
把C1(t)代入则有
dc2 t c2 t c0 1 e t dt
r
tE(t )dt E(t )dt
0 0




0
tE(t ) dt
方差 2 2 ( t t ) E (t )dt t 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 0 升阶法 2 2 无因次停留时间 将停留时间t用平均停留时间进行无因次化
0 t E (t )dt t
方差
0
t
dF (t ) E (t ) dt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实验方法概述
脉冲法
脉冲法:
简单、示踪剂用量少, 可直接测出停留时间分 布密度函数; 要求输入理想脉冲。 阶跃法
阶跃法
操作容易;
示踪剂用量大,直接 测出的是停留时间分布 函数。

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脉冲法 1.平均停留时间 平均停留时间 数学期望即均值 t 当流体密度不变时 t V Q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拖尾 很长平均停留时间 t 大于VR/Q 位臵:滞流区主要产生于设备的死角中
非理想流动现象
2. 存在沟流与短路
非理想流动现象
存在短路
沟流:固定床、填料塔以及滴溜床反应器中,由 于催化剂颗粒或填料装填不均匀,从而造成 一个低阻力通道,使得一部分流体快速从此 通道流过而形成 短路:流体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极短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存在双峰 平均停留时间 t 小于VR/Q
NN E N 1e N N 1!
F ( )
E ( )
2 N=1 2 5 20 N=1 1 1 5 2 20 10

Baidu Nhomakorabea
1

非理想流动模型
由E(θ) ,即可得多釜串联模型的平均停留时间:
N N N e N d 1 N 1!
E d


解得
c2 t t t 1 1 e c0
非理想流动模型
由数学归纳法可得第N釜的结果为:
N cN t t t F t 1 e c0 P 1 P 1! P 1
又系统的总平均停留时间τt=Nτ,上式可化为:
P 1 Nt t N t F t 1 e P 1 P 1! N
t
写成无因次形式
F 1 e
N
N P 1! P
N P 1
1
注意:这里 =t/τ1, τ1为系统的总平均停留时间
非理想流动模型
对 求导,可得到多釜串联模型的时间分布密度
寿命分布:流体粒子从进入系统起到离开系 统止,在系统内停留的时间。
停留时间分布的函数表达式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是一个随机过程,对随 机过程通常用概率进行描述,有两种表示形式:

F(t)——停留时间分布函数,也称概率函数

E(t)——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也称概率密度函数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
可得
XA


0
X A(t ) E(t ) dt

XA
X A(t )dF(t )
0
1
非理想流动模型
第三章的研究知道: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时的反 应结果介于单个全混流反应器和活塞流反应器之间 ,串联釜数越多,越接近与活塞流,当釜数无限多 时,其结果与活塞流反应器一样。
因此,可用N个全混釜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的反应 器。串联的釜数N为模型参数。 显然,N=1时即为全混流反应器,N=∞时即为活塞 流反应器。N的取值不同就反映了实际反应器的不同 返混程度
5. 扩散
由于分子扩散及涡流扩散的存在而造成了流体微 元间的混合,使停留时间分布偏离理想流动状况
非理想流动模型
建模的要求:
1. 概述
常用技巧: 对理想模型进行修正, 或将理想流动模型与滞 流区、短路和沟流等作 不同组合
等效性(能够正确反映模拟 对象的物理实质);
合理简化便于数学处理(模 型参数不应超过两个)
dc P t V0 cP 1 t V0 cP t VR dt
dc P t 1 cP 1 t cP t dt
非理想流动模型
若浓度为c0的示踪剂以阶跃输入,则初始条件为:t=0 ,cP(0)=0, P=1,2,…,N
当P=1时,则有:
c c z dz
uAr (c c dz ) z
u
c0
dV
Da Ar
u
c (c dZ ) Z Z
dz
轴向扩散模型示意图
非理想流动模型
则输出项也应包括两项,即:
c c uAR c Z dZ D a AR Z
非理想流动模型
2. 多釜串联模型
基本假设:级内为全混流;级间无返混;各级存料 量相同
V0 C0
VR
Vr
C1
VR
C2
C P -1 P
CP
C N-1
VR N
CN
1
2
非理想流动模型
设N个反应体积为VR的全混釜串联操作,Q为流体的 流量,c表示示踪剂浓度,假定各釜温度相同。对第P 釜做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得:

E(t)dt 定义为在t=0时刻进入反应器的N个物料质点, 在t至(t+dt)时间段之间离开系统的粒子数所占分率。

E (t )dt 1
0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F(t)函数定义为t=0时刻进入反应器的所有物料质点, 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所占的分率。
F (t ) E (t ) dt
t
2 t 2
F ( ) 1 e


2
t
t
2
2
1
1 t / t E (t ) e t E ( ) e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2. 全混流模型
E(t) F(t) 1.0 0.632
τ
t
τ
t
非理想流动模型
活塞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在这两类反应器中, 流体的流动为理想化的极端情况。但实际反应器内 流体的流动状况与上述情况不完全相同,介于两者 之间。
1.0
F (t )
0
t t
t= 0
t
0
t
t
2. 全混流模阶跃实验,反应器容积为Vr,物料体积
流量为Q,达到稳态后,从t=0开始将进料切换为含示 踪剂浓度为C0的物料,在切换后dt时间内,对全釜作 物料衡算:型 进入的示踪剂量 - 流出的示踪剂量 = 示踪剂的积累量
Qc0dt Qcdt Vrdc c F (t ) 1 e t / t c0
uLr tu c Z , , , Pe Da Lr c0 Lr
可得到
1 2 2 Pe
2 2 2 1 e Pe Pe Pe
2


非理想流动模型
Pe (贝克来数)准数
表示对流传递速率和扩散传递速率的相对大小 由定义可得
累积项为: 根据衡算式: 输入量=输出量+累积量,代入各项可得:
c AR dZ t
c 2c c Da u 2 t Z Z
非理想流动模型
上式即为轴向扩散模型,实际上是活塞模型再迭加一 扩散项即右边第一项。此项反映系统内返混的大小。 当Da=0,则上式化为活塞流模型方程 c c u t Z 将轴向扩散模型量纲化,引入
2
非理想流动模型
小结:用多釜串联模型进行反应器计算步骤
2 测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求出 1 2 根据 求出模型参数N(N要圆整)
N
逐釜计算求出最终转化率。
非理想流动模型
3. 轴向扩散模型
模型假定: (1)流体以恒定流速u流过系统 (2)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上,径向浓度分 布均一,即径向上的混合达到最大 (3)由于分子扩散、涡流扩散以及流速分布不均匀等 传递机理而产生的扩散,只发生在流动方向即轴 向上,轴向扩散的有效扩散系数用Da表示,扩散 通量可用费克扩散定律来描述
凡不符合理想流动状况的流动,都称为非理想流动。 器内流体处于非理想流动状况的反应器称为非理想 反应器。
非理想流动现象
流体偏离理想流动的原因
1. 滞流区的存在 2. 存在沟流与短路
3. 循环流
4. 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
5. 扩散
非理想流动现象
1. 滞流区
定义:滞流区是指反应器中流体流动慢至几 乎不流动的区域,故也叫死区
贝克来数的倒数Da/uL,也叫做分散度
当Pe 0时,对流传递较之扩散速率要慢得多,属 于全混流情况
0


0
将E(θ)代入方差计算式,即得多釜串联模型的无 因次方差:
E d
2 2 2 0 0
N N N 1e N N 1 1 d 1 1 N 1! N N
当N=1时, 当N
∞时, 0 ,与活塞流模型一致
2
1,与全混流模型一致
特点:实际反应器中诸微元具有独立身份,每个流体 微元可以想象为一个小的间歇反应器,也可以想象为 实际反应器由不同长度管式反应器并联组成
入口
出口
xA
非理想流动模型
设反应器进口的流体中反应物A的浓度为cA0当 反应时间为t时其浓度为cA(t)。 则
cA


0
cA(t )E(t ) dt
出口转化率 = Σ停留时间为ti的转化率 × ti的流量分量
• 活塞流

2

0

0
( 1) d | 1 1
E( t ) = (t - t )
0, (t t ) F (t ) 1, (t t )
θ 2 ( 1)d 1 2 |01 1 0
E(t)
(t )
(t t )
θ和t一一对应,且有F(θ)= F(t)
t t
若以 2 表示以 为自变量的方差,则其与 t 2 的关系为:

2



0
t 1 E d t 1 E d 0 1 2 2 t t
2

2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反应工程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化学工艺 张凯
本章内容
停留时间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非理想流动现象 非理想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
停留时间:反应物料从反应器入口到出口所 经历的时间 进口
系统
出口
年龄分布:对存留在系统的粒子而言,从进 入系统算起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
非理想流动现象
3. 循环流 层流反应器 在实际的釜式反应器、鼓泡塔和流化床反应器
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流体循环运动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存在多峰
4. 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
若流体在反应器内呈层流流动,其与活塞流的 偏离十分明显,层流流速分布呈抛物线状
非理想流动现象
由径向抛物线分布导出层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密度函数 特征: E(θ)=0,θ<0.5 E(θ)=1/(2θ2),θ≥0.5
建模的依据:
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
常用的非理想流动模型:
离析流模型,多釜串联模型; 轴向扩散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
1.离析流模型
对象:宏观流体
2.多釜串联模型
对象:微观流体
3.轴向扩散模型
对象:偏离活塞流的管式反应器
非理想流动模型
1. 离析流模型
基本假设:反应器内流体微元间不发生任何形式的 物质交换,或者说它们之间不发生微观混合
• 活塞流 所有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相同,且等于整
个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 基本假设 :① 径向流速分布均匀; ② 径向混合均匀 ; ③ 轴向上,流体微元间不存在返混; 特点:所有流体微元的停留时间相同,同一时刻 进入反应器的流体微元必定在另一时刻同时离 开 。经历相同的温度、浓度变化历程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c J D a z
费克扩散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
与垂直截面方向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非理想流动模型
取微元体积dVR做控制体积dVR=ARdZ,做物料衡算 输入量包括两项:一项是对流;另一项是扩散
则输入项为:
uAR c D a AR Z
uAr c
c Da Ar 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