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1.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O/F或Hugh-Leifson,HL)下层:蛋白胨 1克氯化钠 0.5克葡萄糖 0.2克水 100毫升 1.6%溴甲酚紫(Bromo cresol purple)乙醇溶液0.1-0.2mLPH=7.6 注意: 调完pH值后再加葡萄糖.(1)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称为氧化型;能进行无氧降解的为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为产碱型。

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而氧化型细菌在无氧环境中则不能分解葡萄糖。

本试验又称氧化发酵(O/F 或Hugh-Leifson,HL)试验,可用于区别细菌的代谢类型。

(2)方法:挑取少许纯培养物(不要从选择性平板中挑取)接种2支HL培养管中,在其中一管加入高度至少为0.5cm的无菌液体石蜡以隔绝空气(作为密封管),另一管不加(作为开放管)。

置30℃孵箱孵育48h以上。

(3)结果:两管培养基均不产酸(颜色不变)为产碱型;两管都产酸(变黄)为发酵型;加液体石蜡管不产酸,不加液体石蜡管产酸为氧化型。

(4)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与其它非发酵菌的鉴别。

肠杆菌科、弧菌科细菌为发酵型,非发酵菌为氧化型或产碱型。

也可用于鉴别葡萄球菌(发酵型)与微球菌(氧化型)。

2.氧化酶试验(1)原理: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中的最终呼吸酶。

此酶并不直接与氧化酶试剂起反应,而是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因此,本试验结果与细胞色素C的存在有关。

(2)方法:取洁净滤纸条,沾取菌落少许,加氧化酶试剂(10g/L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水溶液或10g/L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水溶液)1滴,1min内观察结果。

也可将试剂滴加到菌落上进行试验。

(3)结果:阳性者立即变粉红色,5-10s内呈深紫色。

无色为阴性。

(4)应用:用于奈瑟菌属的菌种鉴定,该属细菌均阳性。

此外,也用于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属与肠杆菌科细菌的区别,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属为阳性,而肠杆菌科细菌阴性。

微生物学检验常用的技术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常用的技术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常用的技术方法分离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检验中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将微生物样本分离到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单菌落培养,通过观察和研究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菌落形态、产生的代谢产物等来判断其特性。

分离培养技术能够从复杂的微生物样品中鉴定和分离出单一微生物种类,为后续的鉴定和分析提供基础。

形态学观察技术是对微生物外形结构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细胞壁结构、鞭毛、纤毛等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

形态学观察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到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大小、形状等特征,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生化鉴定技术是通过对微生物的生化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和检测,从而对微生物进行鉴定的方法。

生化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对微生物的生长能力、代谢产物、酶活性等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微生物种类之间的差异和特征,识别和区分微生物的种类和品系。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它能够从微生物样品中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通过测序等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定。

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免疫学技术主要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其中包括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电泳等。

这些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对于特定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除了上述常用的技术方法外,微生物学检验还可以使用质谱技术、流式细胞术、蛋白质组学等高级技术方法来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这些技术方法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室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可能性。

微生物检验基本操作技能—接种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微生物检验基本操作技能—接种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 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接种必须在一个无杂菌污染
的环境中进行,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1.接种针;2-接种环;3-接种钩;4-涂布棒;6-接种圈;7-接种锄;8-小解剖刀
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 养皿,试管,三角瓶,酒精灯,移液管,无菌水,灭 菌保藏菌种的试管 (三)灼烧接种环 (四)接种环接种 (五)恒温培养
1、接种环(针、铲)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 烫死微生物。
2、取试管棉塞时要轻缓,不宜用力过猛。棉塞一定要夹在手上 ,不能放在桌子上。
3、斜面接种时,所划直线尽可能直,不要划破培养基,也不要 使接种环触碰管壁或管口。
4、牢固树立无菌操作概念,细心体会无菌操作要领。
为什么在接种前一定要将接种环冷却?如 何灼烧过的接种环是否已经冷却?

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

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

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1.培养方法:培养是微生物检验的基础,通过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中繁殖生长。

培养方法包括常规培养和不同培养手段。

常见的培养手段有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和胶体培养等。

2.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是判断其种属、属或是菌株的过程。

传统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而现代鉴定方法则应用了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常用的鉴定技术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脱氧核糖核酸(DNA)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3.纯化和分离方法:对于复杂的微生物种群,需要进行纯化和分离,以便对特定的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纯化和分离方法包括传统的分光技术、平板法和筛选法,以及最新的流式细胞术、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DNA测序技术等。

4.对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抗生素敏感性是指微生物对抗生素的反应情况。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E测试和微量稀释法等。

5.流行病学监测: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种群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监测常用的技术包括病原体分子鉴定、序列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6.污染控制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可以评估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灭菌消毒、高温杀菌和辐照等。

7.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以生产有用的产物或者改善微生物的特性。

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制药、农业、环境工程等领域。

常见的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和基因转导等。

总之,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技术。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微生物检验技术将为疾病诊断、污染控制和资源利用等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微生物检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它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计数,从而得到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取样,首先需要从待检样品中取得适当的样品,如食品、水、空气、土壤等。

取样的方法和条件需根据具体的检验要求和标准来确定。

2. 分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法、滤膜法、过滤法等。

分离出的微生物可以进行后续的培养和鉴定。

3. 培养,将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培养,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促使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等条件需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来确定。

4. 鉴定,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等方面的鉴定,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显微镜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5. 计数,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计数,得到微生物的数量。

常用的计数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涂片计数法等。

二、微生物检验的常见方法。

微生物检验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大类。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涂布法、滤膜法、过滤法、薄层法等。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一般的微生物检验需求。

但传统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且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

2. 现代方法,现代方法主要包括PCR法、蛋白质质谱法、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微生物。

但现代方法的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高,适用于对微生物检验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三、微生物检验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检验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种研究微生物结构、表型、数量及其功能的
技术。

它在食品、药品、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消费品的可靠性等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检验技术主要有三大类:1.基因检验技术;2.细胞检验技术;3.组织检验技术。

基因检验技术又称基因分析技术,是指可以用于检测特定基因片
段的技术。

它包括基因克隆、外显子分析、PCR技术、芯片分析等技术。

它可以用来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突变和重组,检测在不同微生物
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差异,以及用于生产药物和生物材料。

细胞检验技术是指通过体外实验,通过细胞涂片或涂膜工艺检测
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该技术可用
于检测原料、中间体和成品在过程中的水质状况,以及评价药物的生
物可溶性、药效特征等。

组织检验技术是指利用显微镜或电镜等技术,把微生物细胞或以
细胞为单位的整晶体结构进行形态学分析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研究微
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关联性,以及对新药物、新抗生素的筛选。

微生物检验技术对食品、药品及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消费品
可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特性,还可以用于检测污染,检测过程中微生物的增殖情况,以及筛选
新的药物和抗生素。

做好它们的安全性评价,不仅能对食品、药品等
安全有效性更好地进行评价,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消费
体验。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样品的制备与处理1.样品的选择与采集: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并根据采样规范进行取样。

比如,对食品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不同部位的样品,如表面、内部等;对饮用水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源头水、管网水等;对环境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空气、地表水等。

2.样品的保存与运输:为了避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需要将样品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如低温、暗处等)。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3.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样品的搅拌、过滤、稀释等。

搅拌可以均匀样品中的微生物分布;过滤可以去除样品中的固体颗粒;稀释可以将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调整到适宜的浓度范围,以便后续的检测操作。

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根据待检微生物的特性和对检测结果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通用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特殊培养基。

2.菌落计数:将经过处理的样品按照一定的稀释倍数进行均匀悬浮,并于培养基平板上进行接种。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通过菌落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等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纯化子菌株:从菌落中选取代表性菌落,通过反复传代培养,最终得到纯种菌株。

三、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1.形态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结构等,可以初步鉴定微生物的类别。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微生物的代谢特性进行鉴定。

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氧需求性试验、酸碱反应试验、温度试验、营养需求试验、代谢产物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序列比对等,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鉴别。

例如,利用16S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志物,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微生物种类。

四、微生物的计数与统计1.液体中微生物的计数:通过在培养基中逐级稀释样品,最后将稀释液接种于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进行计数,以反推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用蓝光的荧光显微镜除可用一般明视野聚光器外,也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无菌技术

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无菌技术
3、其他器具的准备
(2)灭菌和消毒
消毒:用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绝大 多数微生物的措施,实际上是部分灭菌。例如,酒 精擦拭。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所有微 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干热灭 菌 湿热灭菌
灭 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杀菌
化学药剂杀菌
其中高压蒸汽灭菌是微生物学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泛、 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方法。
桶内消毒; ⑧操作时禁止再培养物上方移动手臂;
(2)接种 1、接种的一般流程 接种工具灭菌 防止污染标本 接种工具冷却
沾取标本
接种
接种工具灭菌 防止污染环境
2、到平板
3、斜面接种技术
斜面接种是从已生长好的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移植至另一新鲜斜面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
用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接种。
具体操作: ①贴标签:接种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菌名、接种日期、接种人姓名等,贴在距试管口 约2到3厘米处,也可使用记号笔标记。 ②点燃酒精灯。 ③接种: 1)手持试管 将菌种管和待接斜面的两支试管用大姆指和其他四指握在左手中,使中指位于两试管之间部 位。斜面面向操作者,并使它们位于水平位置。
斜面接种示意图
4、液体接种 具体操作: 与斜面接种基本一致,只是在将接种环送入液体培养基时使环在液体与 管壁接触的地方轻轻磨擦,使菌体分散,塞上试管塞再轻轻摇匀。 如果菌种是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时,一般用移液管或滴管接种。
5、划线接种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以便获得纯菌、 活菌计数。 方法: ①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②连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从斜面培 养基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勿划破培养基。有时也可用接 种针仅在斜面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直线作斜面接种,直线接种可观察不 同菌种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检验技术介绍

微生物检验技术介绍

微生物检验技术介绍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为疾病诊断、病原体鉴定、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是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主要内容:一、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建立在经典微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快速等优点,但易受主观因素和经验限制,且无法对某些微生物进行准确鉴定。

1、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是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

该方法主要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观察。

2、培养基培养培养基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接种微生物,观察其生长情况,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

该方法可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培养。

3、生化鉴定生化鉴定是通过测定微生物对各种生化试剂的反应,了解其生理生化特性,从而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该方法可用于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鉴定。

二、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快速化和高精度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1、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制备特异性抗体,对样本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等领域。

2、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DNA或RNA等核酸分子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核酸分子的序列、结构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特异性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将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相结合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样本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了解其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该方法可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的鉴定。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四大基本技术

微生物四大基本技术

微生物四大基本技术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微生物的生理、生态、遗传、进化及其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学中的四大基本技术是鉴定、分离、培养和纯化,下面将详细介绍四个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鉴定技术鉴别和分类微生物的目的是确定微生物种属的名称和系统学位置,并集成有关微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生化学与人类学等知识。

鉴定技术在微生物分类鉴定和研究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确定食品污染中的病原菌、确定土壤中的益生菌、确定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等。

二、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将混合物中的微生物单元分开,主要包括单菌分离和纯菌培养两个步骤。

单菌分离利用对微生物的生长特点,通过变形培养、酶切和物理分离等手段提取单个菌单元;纯菌培养是将分离出的单个微生物菌单元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育,从而获得单一的纯菌培养物。

分离技术是微生物学中最基础、最原始的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分离和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采用分离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可以排除影响微生物研究的干扰因素,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刻画微生物的特性和生态功能。

三、培养技术培养技术是指将微生物体系移植至特定的培养基中进行培育的过程,可分为常规培养和特殊培养两种。

常规培养主要是将微生物体系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进行培育,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特殊培养则是指使用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对某些微生物进行培养。

培养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微生物样品,便于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生态功能。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需要在不同的营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而研究微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机制。

四、纯化技术纯化技术是指将杂质和其它污染物从分离出的微生物单元或培养物中去除,使其成为单一的微生物纯种。

纯化技术主要包括精细过滤、免疫沉淀、离心沉淀、磁珠分离和柱层析等,其中柱层析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纯化技术对于微生物研究至关重要,可大幅提高微生物的纯度和活性,从而更好地揭示微生物的功能和代谢途径。

二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必备检验技术包括

二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必备检验技术包括

二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必备检验技术包括
二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必备的检验技术包括:
1. 细菌培养和鉴定:使用不同培养基和条件进行细菌的培养,通过形态学、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细菌。

2. 真菌培养和鉴定:使用不同培养基和条件进行真菌的培养,通过形态学、生长速度、生长模式等方法鉴定真菌。

3.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了解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的PCR检测,以及病毒、真菌、细菌等的核酸检测。

5.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如冷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6. 细菌毒力因子检测:检测细菌的毒力因子,如肺炎克雷伯菌的外毒素等。

7. 微生物学实验室质量控制: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实验室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以保证实验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请简述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

请简述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

请简述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

微生物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内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微生物是指一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不被肉眼所能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研究的目的是为深入探究微生物的生态、生理、代谢,进而为人类健康、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支撑。

以下将针对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进行简述。

一、培养技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

培养技术通过通过将微生物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氛、营养物等)使微生物不断繁殖生长,从而得到微生物的纯种培养。

通过纯种培养,可以进一步对微生物的形态、生物化学性质、生理特性等进行研究,也为微生物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细胞生物学技术微生物研究中,细胞生物学技术是研究微生物细胞结构、形态、运动、分裂、增殖等方面的核心技术。

细胞生物学技术包括细胞培养、细胞染色、光学显微镜、电镜等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三、基因技术基因技术是现代微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

基因技术可分为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基因表达、基因工程等多个方面。

通过基因技术,可以对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度研究,为后续的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实验支持。

四、生化技术生化技术是微生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方向。

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是生化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包括荧光素醇途径、巴布斯龙烷途径、气体吸收途径等。

利用生化技术,可以深入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为微生物代谢工程和微生物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五、分子学技术分子学技术包括许多微生物研究领域提到的技术,例如PCR、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流式细胞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谱仪分析等。

分子学技术通过对微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析,进一步扩展了微生物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2023年5月1日实施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2023年5月1日实施

目次范围 (1)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术语和定义 (1) 3无菌操作及消毒灭菌技术要求 (2) 4标本处理及制片技术要求 (3) 5染色技术要求 (4) 6显微镜检查技术要求 (4) 7接种技术要求 (5) 8培养技术要求 (7) 9鉴定技术要求 (8) 10分子检测技术要求 (11) 11免疫学检测技术要求 (12) 12质量保证 (12) 13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学实验室在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医学实验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WS/T 442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WS/T 639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WS/T 497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消毒 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物体上活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2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3无菌 asepsis指不存在活菌。

3.4无菌操作 aseptic operation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无菌物品、无菌区域的操作。

3.5接种 inoculation将目标微生物转移至适于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或活的生物体内的方法。

3.6荧光淬灭 fluorescence quenching指由于荧光分子与其他分子发生作用而出现的光度降低、发光时间缩短乃至停止发光的现象。

3.7一套血培养 a set of blood culture从同一个穿刺点采集的血液,通常分别注入一个需氧血培养瓶和一个厌氧血培养瓶进行血培养。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 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
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 征及迁移性等; 2)、在液体培养中: 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3)、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
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 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 状
d.表面:有无生长、性状(膜状、环状)、菌膜厚薄及 表面特征(光滑、颗粒、皱状);
e.其他:有无特殊气味,色素。如果是糖发酵培养基则 主要观察是否产酸和有无气体。
5)、穿刺接种法(半固体接种)
多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厌氧培养等也可以 用于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2)以灭菌接种针从菌种管取菌,垂直刺入培养基的中 心(半固体或一般琼脂高层)直达近管底部(但不能 完全刺到管底),接种针应沿原路退出; (3)经培养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到:沿穿刺线生长, 线外的培养基清亮表示细菌无动力;穿刺线模糊不清, 或沿穿刺线向外扩散生长,或整个培养基混浊表示细 菌有动力。
③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 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在无 菌室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2、超净工作台
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 (1)风速保持在0.32-0.48米/秒; (2)使用前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3)让超净台预工作10-15分钟; (4)使用完毕后,用70%酒精将台面和台内四周擦拭干
(1)取菌技巧 D
1. 调整 Pipetman 刻度 (P1000 吸取 范围 200 ~ 1000μl)
2. 插上灭过菌之 Tip
(用力插紧)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内容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内容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内容微生物检验是指对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内容涵盖了样品采集、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步骤。

本文将依次介绍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

1. 样品采集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是样品采集。

样品可以是各种来源的生物体组织、体液、环境样品等。

在采集样品时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采集方法和容器,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培养培养是微生物检验的核心步骤之一。

通过培养,可以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琼脂、肉汤、血琼脂等,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也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特性进行调控。

3. 鉴定鉴定是确定微生物种类的过程。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等,可以确定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结果。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生化反应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鉴定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或研究人员判断微生物的致病能力、药物敏感性等重要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评估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方法。

通过将微生物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抑菌效果,可以确定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病例,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微生物检验的最后一步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

通过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并向相关人员提供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检验的方法和步骤、微生物的鉴定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以及相应的临床意义等信息。

准确清晰的报告可以帮助医生或研究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总结起来,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内容包括样品采集、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从样品中分离出微生物并确定其种类和特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接种、分离培养 接种、
接种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 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接种工具
图4-1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
无菌操作
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 工具(如接种针和吸管等)在无菌条件下 接种含菌材料(如样品、菌苔或菌悬液等) 于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 于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 在实验室检验中的各种接种必须是无 在实验室检验中的各种接种必须是无 菌操作。 菌操作。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生 化 血 清
增菌 分 离
基本技术
培 养
染色观察
2011-9-26 裴晓方 xxpei@ 2
一、增菌
选用合适的的增菌培养基对样品进行选 择性增菌,可以提高分离率。 大多为液体培养基,能够给微生物的繁殖提供 较适当的生长环境,包括: A.选择性增菌培养基:能够保证特定的 A.选择性增菌培养基:能够保证特定的 微生物在其中繁殖,而部分或全部抑制其他 菌体生长的培养基(如SC、LB、EC等); 菌体生长的培养基(如SC、LB、EC等); B.非选择性增菌培养基:能够保证大多 B.非选择性增菌培养基:能够保证大多 数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M 数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M肉汤、营养肉 汤)。
穿刺接种法
多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厌氧培养等 多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厌氧培养等 也可以用于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2.以灭菌接种针从菌种管取菌,垂直刺入培养基 2.以灭菌接种针从菌种管取菌,垂直刺入培养基 的中心(半固体或一般琼脂高层)直达近管底 的中心(半固体或一般琼脂高层)直达近管底 部(但不能完全刺到管底),接种针应沿原路 部(但不能完全刺到管底),接种针应沿原路 退出。 3.经培养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到:沿穿刺线生 3.经培养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到:沿穿刺线生 长,线外的培养基清亮表示细菌无动力;穿刺 长,线外的培养基清亮表示细菌无动力;穿刺 线模糊不清,或沿穿刺线向外扩散生长,或整 个培养基混浊表示细菌有动力。
4.将已灭菌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中,从斜面上 4.将已灭菌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中,从斜面上 取菌少许,迅速伸入待接种的培养基管中, 在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 在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从底部起 向上作曲折连续划线,直至斜面上方顶端。 向上作曲折连续划线,直至斜面上方顶端。 5.取出接种环,火焰灭菌管口,塞上棉塞(先 5.取出接种环,火焰灭菌管口,塞上棉塞(先 塞内管);最后将接种环经火焰灭菌放好。 6.做好标识,置35℃培养 6.做好标识,置35℃ 箱中培养18~24小时。 箱中培养18~24小时。 斜面培养一般形成均匀一 致的菌苔。一般可观察表 面、透明度、色泽等特征。
接种时,打开培养皿的时间应尽量短。用于接 种的器具必须经干热或火焰等灭菌。 接种环的火焰灭菌方法: 接种环的火焰灭菌方法:通常接种环在火焰上 充分烧红(接种柄,一边转动一边慢慢地来回通过 火焰三次),冷却,先接触一下培养基,待接种环 冷却到室温后,方可用它来挑取含菌材料或菌体, 迅速地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然后,将接种环从柄 部至环端逐渐通过火焰灭菌,复原。不要直接烧环, 以免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体爆溅而污染空间。 平板接种时,通常把平板的面倾斜,把培养皿 的盖打开一小部分进行接种。在向培养皿内倒培养 基或接种时,试管口或瓶壁外面不要接触底皿边, 试管或瓶口应倾斜一下在火焰上通过。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用无菌的接种环取培养 物少许在平板上进行划线,使培养物中混在的多种 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根据 菌落的形态及特征,挑选单个菌落,经过移种而获 得纯种细菌(纯培养)。 纯种细菌(纯培养)。 分离细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分 离法。根据划线的方式不同有斜线法、曲线法、 离法。根据划线的方式不同有斜线法、曲线法、方 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图4 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图4-2)
图4-4 斜面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菌 (4)挑起菌苔 (5)接种 (6)塞好棉塞
液体接种法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2.灭菌接种环,从菌种管取菌,伸入培养基管中,在接近 2.灭菌接种环,从菌种管取菌,伸入培养基管中,在接近 液面的管壁上方轻轻研磨,并沾取少许培养基液体调和, 使细菌混合于培养基的液体中。液体培养基一般以 18~24小时培养后观察生长特征。 18~24小时培养后观察生长特征。 肉汤培养可观察如下几项:
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 大肠杆菌显蓝绿色,大肠菌群显无色, 大肠杆菌显蓝绿色,大肠菌群显无色,其它 菌显黄色或无色,革兰氏阳性菌被抑制。 菌显黄色或无色,革兰氏阳性菌被抑制。
沙门氏菌
普通琼脂:生长不良; 普通琼脂:生长不良;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灰白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灰白 色菌落。 色菌落。 SS:产生较小、黑色菌落。 SS:产生较小、黑色菌落。 产生较小 菌落
斜面接种法
主要用于经划线分离培养所获得的单个 菌落的移种,以及观察细菌的某些培养特征。 菌落的移种,以及观察细菌的某些培养特征。 以菌种移种为例,其接种方法是: 1.取一菌种管和培养基管,置左手食指、中指、 1.取一菌种管和培养基管,置左手食指、中指、 无名指间,拇指压住两管底部上侧面,使菌 种管位于外侧,培养基管位于内侧。 2.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旋松两管棉塞。火焰灭 2.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旋松两管棉塞。火焰灭 菌接种环。 3. 以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夹取 棉塞(先外管后内管),将两管口迅速通过 火焰1~2次。 火焰1~2次。
5)构造:均匀、露滴状、颗粒状、发状、皱招状等。 5)构造 构造: 6)颜色:无色、白色、灰色、灰白色或乳白色、荧 6)颜色 颜色: 光绿、金黄色、柠檬色、红色等、 7)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微透明等。 7)透明度 透明度: 8)硬度:硬、软、干燥、湿润,是否附着于培养基 8)硬度 硬度: 上或嵌入培养基内不易刮取。 9)质地:脂状、粘液状、膜状等。 9)质地 质地: 10)乳化性: 10)乳化性:在盐水中研磨是否形成均匀乳剂或颗 乳化性 粒状。 溶血性: 11)溶血性 11)溶血性: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无溶血环。
a.发育程度:有无生长、微弱、中等、旺盛。 a.发育程度:有无生长、微弱、中等、旺盛。 b.混浊度:有无及程度(混、中等、微混、透明)、均匀混浊、 b.混浊度:有无及程度(混、中等、微混、透明)、均匀混浊、 有颗粒、絮状生长。 c.沉淀: c.沉淀:有无及量多少、性状(粉状、颗粒状、絮状、沾性)。 d.表面:有无生长、性状(膜状、环状)、菌膜厚薄及表面特征 d.表面:有无生长、性状(膜状、环状)、菌膜厚薄及表面特征 (光滑、颗粒、皱状)。 e.其他:有无特殊气味,色素。如果是糖发酵培养基则主要观察 e.其他:有无特殊气味,色素。如果是糖发酵培养基则主要观察 是否产酸和有无气体。
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分离平 板上的生长况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普通琼脂:形成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 普通琼脂:形成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 直径约2~3mm; 直径约2~3mm;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较大的菌落。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较大的菌落。 红色菌落较大的菌落
图4-3 细菌的培养特征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 状 7.扁平 8.隆起 9.凸起 10.垫状 11.脐状 7.扁平 8.隆起 9.凸起 10.垫状 11.脐状 12.边缘整齐 13.波状 14.裂片状 15.啮蚀状 16.丝状 12.边缘整齐 13.波状 14.裂片状 15.啮蚀状 16.丝状 17.卷发状 17.卷发状 18.丝线状 19.刺毛状 20.串珠状 21.疏展状 22.树根 18.丝线状 19.刺毛状 20.串珠状 21.疏展状 22.树根 状 23.假根状 23.假根状 24.丝状 25.串珠状 26.乳头状 27.绒毛状 28.树根 24.丝状 25.串珠状 26.乳头状 27.绒毛状 28.树根 状 29.量杯状 30.萝卜状 31.漏斗状 32.囊状 33.层状 29.量杯状 30.萝卜状 31.漏斗状 32.囊状 33.层状 34.絮状 35.环状 36.蹼状 37.膜状 34.絮状 35.环状 36.蹼状 37.膜状
菌落形态观察
1)大小:以mm表示。菌落的大小随细菌种类、 1)大小 mm表示。菌落的大小随细菌种类、 大小: 培养基及培养时间等条件而不同。同一种细 菌在同一平板上,在密集处的菌落比疏散处 菌在同一平板上,在密集处的菌落比疏散处 小。因此,表示菌落大小时,应注明培养基 名称。一般以培养18~24小时后,选散在处 名称。一般以培养18~24小时后,选散在处 18~24 的菌落大小。1mm 的菌落大小。1mm左右为小菌落;2~3mm 1mm左右为小菌落;2~3mm 为中等大;3mm以上 为中等大;3mm以上为大菌落。 以上为大菌落。 2)形状及边缘:圆形、不规则、放射状、树根 2)形状及边缘 形状及边缘: 状、边缘整齐、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 3)隆起:平的、突起的、凸面的、凸形的等。 3)隆起 平的、突起的、凸面的、凸形的等。 隆起: 4)表面:光滑(S型)、粗糙(R型);有无光 4)表面 光滑(S型)、粗糙(R 表面: 泽等。
斜线接种示意图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只能在固定 的地方生长繁殖,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后, 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中只含有一 种细菌,而每种细菌的菌落各有其特征。 菌落形态往往有助于初步识别细菌;还可 菌落形态往往有助于初步识别细菌;还可 以由此获得细菌而进行一系列的鉴定。 识别菌落的能力是从事微生物检验 识别菌落的能力是从事微生物检验 人员的极为重要的基本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