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软实力运用的比较
中美日三国软实力到底有多大差距?
中美日三国软实力到底有多大差距?那小兵:最近中国某个门户网站搞了一个问卷调查,问中国与美国谁的软实力更强大,结果中国网民中92%说美国的比中国强大,您如何看待这个结果?安德鲁:这的确令我惊讶,为何那么多中国人认为美国软实力强大?为何美国人自己没有觉得自己那么强大?这恐怕是对于什么是软实力有不同的认知。
我认为中国人对于实力的定位从头到尾都与美国人不同,这可以从类似关于“什么是强国”的调查中看出。
从一开始中国人就把船坚炮利当成是强大,把经济收入当成是国力,把人均文凭水平当成是文明水平,这与中国人唯物主义价值观有强烈关联。
回顾数千年基本没有脱离过这个套路,打打杀杀政权轮回也无非都是争夺这类权力,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层次。
同时,中国人对于西方的理解也都仅仅从表面力量入手,最终得出的结论也都是达尔文主义的“优胜劣汰”,却对于什么是“优胜劣汰”背后的规律一知半解。
中国人具有典型的粗放思维特点,一旦触及到与自己原有观念不一致的内容便不再深究,避免心理上承受自我贬低。
相反,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来自对前人的不断否定与批判,这种反思方式不断颠覆旧有的成见,形成永不满足的智慧饥渴心态,相比中国人,西方人更愿意在内心批评自己,中国人表面谦虚之下掩盖着太多面子成分。
就这个问题而言,美国人并不觉得自己很强大,相反,他们觉得有太多要改造的的事情。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中国人的面子都包括什么,两千年前儒家成了中国人的面子,两千年后马列主义成了中国人的面子,一旦某种思想成为宗教性东西必然无法自我批判,只能不断费尽口舌自我维护,日益僵化,直到给生活带来灾难。
西方人把形而上和形而下非常清晰的区分开来,形而上的东西是宗教信念和审美体验,形而下的是科学与法治,两者互不干扰,互为动力,这就是思维方式早就的软实力。
那小兵:的确我们发现中国人在批判美国和西方时喜欢引用“某国轰炸他国,某国曾屠杀什么人”等等历史事件,但西方人不但不否定,而且自己批判自己比中国人骂的更彻底深入,这让中国人很纳闷。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精)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内容提要」作者从认知和经验两个视角比较了中美软实力。
在认知视角下,从软实力具有的多重二元属性出发,包括绝对性与相对性、独立性与相关性、政府性与非政府性、国际性与国内性、因果性与构成性,比较中美两国在这些属性中的不同认知取向。
在经验视角下,采用民意调查数据,对目前中美软实力的现状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视角的比较,就中国软实力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考,包括在认知上由更多强调软实力的一元属性向二元属性平衡的转变,并保持在不同软实力领域建设上的平衡等。
「关键词」软实力;硬实力;认知;经验;比较「作者简介」方长平,196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北京邮编:100872)自美国学者约瑟夫。
奈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 )"学说以来,有关软实力的讨论和研究风靡全球。
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思想可以追溯到摩根索、瑙尔和克莱因等学者的著作,而奈则是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软实力概念,包括它的内涵、来源、功能及其与硬实力的关系。
「1」根据奈的阐释,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你所要东西的能力",它的来源一般存在于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及道德威信时)。
应该说,奈的软实力概念既为各国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也为国际学界讨论软实力问题特别是国别软实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分析工具。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代表的中国硬实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且中国的软实力也越来越引起国际学界的兴趣。
西方关于中国的软实力研究最近几年明显升温。
「2」但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异,西方学者难以客观地看待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现状;即使承认中国软实力上升,但着眼点还是为提醒西方政府如何应对中国软实力上升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西方政府的应对之策。
从软实力视阈下看中美两国对外交往关系
从软实力视阈下看中美两国对外交往关系摘要:通过软实力理论对中美两国外交中软实力差异的分析比较,为进一步超越软实力差异,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abstract: the soft-power differences in sino-us dr have been compared and interpreted in this study. this research could be applied as references for transcending thesoft-power differences, building a positive, cooperative and comprehensive sino-us dr and promoting mutual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关键词:软实力;中美外交关系;差异key words: soft power;sino-us dr;differences中图分类号:d8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326-020 引言新世纪以来,中美两国的关系总体是在起伏与波折中不断向前发展。
特别是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人权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分歧与偏差,这里面固然有国家性质、国内政治、传统文化、外交政策等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概括起来统称为“软实力”。
1 软实力相关理论“软实力”这一概念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国策咨询专家约瑟夫·奈(josephs. ney)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2008年他又提出了将“硬实力”、“软实力”合二为一的新概念:”聪明实力”(又译作“巧实力”)。
[1]以此来看,“软实力”概念的形成和认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
1.1 软实力概念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中,约瑟夫·奈将软实力定义为一种“同化式实力”,它主要表现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即“通过吸引而不是强迫,使他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
中美学者关于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理解的对比分析
正如前文提到,国内关于 “软实力” 的研究 成果颇丰,这里就不一一叙述①。就中国在东南亚 “软实力” 这一具体问题来说,笔者从数据库的检 索中检索到的文章有: 卢继鹏的 《软实力与中国 对东南亚外交》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 年 第 4 期) 、陈显泗的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 《东南亚研究》2006 年第 6 期) 、张锡镇的 《中 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和中美关系》 ( 《南洋问题研 究》2009 年第 4 期) 。而海外学者关于中国 “软实 力” 的研究也相当丰富②,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两份美国国会关于中国东南亚 “软实力” 的研究 报告: 《中国在东南亚的 “软实力”》、 《中国外交 政策与其在南及洲和非洲的 “软实力”》 (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Soft Power’in South America,Asia,and Africa) 。近年来,关于中美两国在东南亚 的软实力比较研究也有一些新的文章,如谭笑的 《中美在东南亚地区的 “软实力” 比较》,该文章 对中美两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进行了比较,以及陈 瑶的 《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认知———以 国会研究处报告和民意调查为中心的分析》 ( 《厦 门大学学报》 ( 哲社版) 2009 年第 4 期) 。
中国在东南亚 “软实力” 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 D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6099 ( 2011) 05 - 0064 - 05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Scholars' Perceptions of Chinese Soft Power in Southeast Asia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军事软实力
织强 誊懿 瓣嚣 瓣 # § l 潞§ 嚣 瓣 瓣 辑秘 黪 螽
从 文 化 视 角 看 中 美 军 事 软 实 力
高嵩 李 大 成 南京 20 0 ) 10 3 ( 京 政 治 学 院 江 苏 南
中图分类号 : O(0 209 0 7 — 1 1 0 - 2 X 2 1 ) — 0 3 0 实 际的民族 , 不大善于思考 。他们凡 事考 虑眼前 的利益 . 而不大 追求长远的利益。他们所重视的 , 是够得到 、 摸得着 、 切实存在并 能用金钱估价的东西 ” 谋求 眼前利益 的最大化开始成为美 国的 传统思维方式 .美 国的军 事软 实力 也深深受 到了杨基 文化的影 响 。应该看到 , 美国之所 以在军事硬实力举世无双 的情况下依然 大力发展军事软实力 .一方 面是为 了更大限度地提升 其整体军 事实力 .另一方面是 因于其不断运用军 事硬实力来达到 目的而 损害了其 国际形象 .而希望通 过大力发展军事软实力来修 复国 际社 会对其军事实力的认知 .这也正是 扬基文化所倡导 的实用 主义哲学观 的具体体现 二、 文化包容与文化渗透 : 中美军事软实力不同的传播方式 军事软实力价值 的体 现在与对 内的凝 聚功能和对外的传播 功能。 在军事软实力对外传播 的过程 中 . 中美军事 软实力有着截 然不 同的传播方式。中国的军事软实力在对外传播过程中 . 更加 注重 文化包容 和文化交流 , 以达 到求 同存 异 、 作共存 的 目的 ; 合 美 国军事软实力在对外传播 过程中 .更加注重文 化渗透和文化 控制 。 以达 到影 响和威慑他国的 目的 中国作 为军事文 化思想发 源较早 而又著述 颇丰 的国度 . 在 军事文化 中~贯体现着文化包 容的特性 .流传至今 的历代 兵书 战策 . 也都蕴藏着丰富的军事软实力 内涵 。建构于中国传统文化 和军事文化基础之上 的军事软 实力 . 在对外 传播的过程 中. 并非 强制地将 自己的软性力量凌驾 于他 国之上 .也从未通过强制性
中美软实力对比剖析!
日期:2015年 4月 20 日目录一、软实力的内涵与要素 (3)(一)软实力的理论视角 (4)(二)软实力的内涵 (4)(三)软实力的要素 (4)二、中美软实力的对比 (5)(一)中美软实力比较:认知的视角 (5)1. 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6)2. 软实力战略实施主体的政府主体性与非政府主体性 (6)3. 软实力战略实施层次的国内性与国际性 (7)(二)中美软实力比较:经验的视角 (7)1. 美国软实力:从巅峰到相对衰落 (7)2. 中国的软实力:稳步上升 (8)三、中美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9)(一)美国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10)(二)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10)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5)中美软实力对比摘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软实力”就成为了中外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
随着软实力理论的逐渐发展和成熟,软实力研究从理论分析向实证应用方面延伸与拓展,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两国不仅关注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同时也注重本国软实力的提升,以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共同推进与协调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与战略目的。
本文分别从认知和经验的视角出发,对美国的软实力与中国的软实力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从而对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和软实力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软实力;比较;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使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成为理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是国际关系历史现实的产物,更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进化发展态势的集中体现。
[1]根据奈的阐释,软实力概念既为各国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也为国际学界讨论软实力问题特别是国别软实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分析工具。
软实力、比较软实力及其对文化外交的意义
软实力、比较软实力及其对文化外交的意义软实力这一概念,于1990年诞生于美国,提出者是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
在中国,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翻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有人译作“软权力”,这显然是政治学的译法,因为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术语。
有人译作“软力量”,这是中国人对power一词的长期理解,即指强权。
有人译作“软实力”,目前大多数中国人都这样理解这个概念。
还有人不喜欢“软”这个理解,因为“软”与“弱”联系在一起,因此译作“柔力量”。
总的看,20多年来,关于这个概念的翻译非常有“中国特色”。
许多人喜欢“实力”这个词,因此“软实力”的译法已经深入人心了。
什么是软实力,什么不是软实力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不是武力或者暴力。
对我们来说,理解软实力“不是什么”比理解软实力“是什么”更重要。
经常有人把一些东西误认为软实力,或以软实力的名义做一些其实与软实力无关,甚至对软实力无助反而有害的事情。
钱、支票、物质援助,在国际关系上很重要,但那些物质的东西并不是软实力。
宣传的东西也都不是软实力。
软实力跟道德权威有关。
上世纪前半期意大利著名左翼学者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霸权”,也就是“文化领导”概念。
这里的“霸权”一词不是与中文的“霸权”,而是与中文的一个古老词汇“王道”相对应的。
领导是霸权存在的形式和方式。
软实力也可能是指观念性的权力。
观念性的权力或者实力更容易理解。
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13亿中国人分享的价值观,这些观念也为世界普遍承认。
也有人认为软实力就是规范性的权力或者实力,即一个国家对国际规则、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国际进程的塑造和影响能力。
软实力概念诞生近30年,是到了对其反思和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软实力概念诞生的背景1945年以后,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独一无二。
尽管如此,美国也仅是世界体系中一个特定的文化或者知识体系。
软实力首先是一个美国概念。
它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背景:第一个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界出现了认为美国衰落的一派,并且日益占据上风。
中美软实力比较
• 文化 • 美国文化:1776年建国,由早期的移民把 欧洲文化带来的。 • 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 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 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强调通过个人 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 终实现。
• • • •
美国文化五大象征: 1、自由女神像 又称“自由照耀世界” 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持 《美国独立宣言》,脚 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 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 挣脱暴政的约束。
• 今年早些时候,在澳大利亚架设全国宽带 网络的方案中,政府不允许华为参与。华 为在印度进行商业扩张,也吃了闭门羹。 现在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10月9日,加拿 大一位政府高官暗示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政府的通信系统可能不会使用华为设备。 而欧盟也在准备发起调查。
• 快速发展:2012年华为销售收入达1027亿 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销售额第一的电 信设备制造商。进入美国市场会冲击思科 和阿尔卡特朗讯。 • 华为不透明的所有制结构和讳莫如深的文 化损害了它的声誉。它需要进行大幅度的 开放,来减轻西方的恐慌之情。
• • • • • • •
“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 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 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 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 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 制定和控制能力。 • 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2、芭比娃娃
• 3、山姆大叔 • 美国人的别称,代 表美国文化中诚实 可靠、吃苦耐劳的 精神。
• 4、《美国哥特式》 • 美国人格兰特 伍德 1930年的绘画作品 • 描绘了美国开发初期 普通农民的形象。
• 5、野牛镍币 • 是对美国西部开发的 牺牲品野牛和印第安 人的纪念。 • 象征在开发美国的过 程中美国人民勤劳耕 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中美软实力运用的比较
《美国研究》2011年第3期中美软实力运用的比较王希 首先,请允许我对美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表示祝贺。
在中国的美国研究中,美国所是一面旗帜,代表了中国的美国研究的力量与方向。
30年来,美国所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美国研究》在提高国内美国研究的学术质量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感谢黄平所长的邀请。
我因接到通知的时间较晚,来不及准备专门的发言稿,只能从近期思考和研究的题目中选一个来讲。
美国研究所认为软实力的题目比较合适。
既然这样,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①一 “软实力”及其研究众所周知,“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 Jr.)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
它的最初涵义是指美国拥有的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的其他能力,如美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司法管辖力、美国大众文化对世界各国民众的影响力等,这是一种相对于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的“第三维”实力。
奈后来把“软实力”进一步描述为一种“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奈说,如果一个国家“代表着其他国家所期望信奉的价值观念”,它的“领导(世界)潮流①我对“软实力”问题的关注起源于1999年对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媒体表现的观察,后来逐步将美国的公民建设、美国国家价值观的构建、中国“软实力”的内容与形式等纳入思考范围。
与本文相关的一些想法曾发表在下列文章中:王希:《民主的非民主化》,《读书》1999年10月号,第9~14页;《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1期,第5~8页;《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美国研究》第17卷第2期(2003年夏),第9~30页;《美国的自由与限制:“一切皆有可能”已成过去》,《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7月21日,第33页;《海外学者与中国“软实力”的构建》,《对外传播》2010年第10期,第5~8页;《软实力的硬内容:国家制度和核心价值观》,载李希光主编:《软实力与中国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版,第43~51页。
中美软实力的量化比较研究PPT课件
2024/10/16
-
13
中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 1、龙 • 龙是中华民族奋发精
神的象征,中国人也 称为“龙的传人”。
2024/10/16
-
14
• 2、孔子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024/10/16
-
15
• 3、长城
• 显示了2000多年前 中国人民的高度智 慧、不怕苦的精神、 高超的军事科学水 平和高度的科学文 化。
2024/10/16
-
16
• 4、秦兵马俑 世界最大的地下军 事博物馆。
2024/10/16
-
17
• 5、故宫 故宫建于 1406 -1420 。
2024/10/16
-
18
中国文化象征
• 汉语、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秦始皇、 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 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 寺、太极拳、大熊猫、《西游记》、天坛、 毛泽东、针灸、中国烹饪、对联。
2024/10/16
-
26
• 从文化吸引力角度讲,中国以儒家文化为 代表,美国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
• 2007年世界上有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为5个 (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和朝鲜);
• 有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国家为84个;
• 以国家为单位,儒家文化的国际普及率约 相当于基督教文化的6%。
2024/10/16
-
2
2024/10/16
-
3
• 中国的软实力主要得益于: • 跨国公司的发展 • 不断发展的旅游业 • 大学的迅速扩张与排名的提升
2024/10/16
-
4
•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业大学电气110
PPT文档演模板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 业大学电气110
PPT文档演模板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 业大学电气110
节日文化
PPT文档演模板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 业大学电气110
中美影视文化之争
• 电影王国
好莱坞(Hollywood), 本意上是一个地名的概 念,港译“荷里活”, 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娱 乐和旅游热门地点,位 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市 区西北郊。
PPT文档演模板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 业大学电气110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
是世 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 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 ,若从黄帝时代算起, 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 出,中华民族有“三十 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 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 国家史”。举世公认,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 明古国之一。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 业大学电气110
PPT文档演模板
好 莱 坞 四 大 天 王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 业大学电气110
PPT文档演模板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 业大学电气110
PPT文档演模板
中美文化之争提高文化软实力天津工 业大学电气110
PPT文档演模板
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 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
验 •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 自由包容的态度
自由包容的态度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 委员会指出《无人区》 几大漏洞,作为国家公 民安全的维护者——警察 ,在《无人区》里愚蠢 而又无能。
这是违背生活真实与艺 术真实的
中美软实力比较_阎学通
1978 199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20 年 , 但其软实 力并无明显提高 。 进入 21 世纪后 , 日本在上述三个 方面都不亚于中国 , 但其软实力却不如中国 , 世界上 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远远超过学日语的 。 冷战期 间 , 苏联在政治开放 、 企业国际化和保持民族文化方
① 王京滨 :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 — — 对大阪产业大学大学生 问卷调查结果的考 证 ” , 《世 界经 济与 政治 》 , 2007 年第 7 期 , 第 30 页。 ② 门洪华 : “中国软实 力评 估报 告 ( 上) ” , 《国 际 观察 》 , 2007 年第 2期 , 第 21页 。 ③ 郑永年 、张弛 : “ 国际政治中的 软力量以 及对我国 软力量的 观察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 2007年第 7 期 , 第 8 -11页 。 ④ 方长平 :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我 国的启示 ” , 《世界经济 与政治 》, 2007年第 7 期 , 第 22 -25 页 。 ⑤ 门洪华 : “中国软实 力评 估报 告 ( 下) ” , 《国 际 观察 》 , 2007 年第 3期 , 第 38页 。 不过 , 在 “ 国际制 度 ”要 素中 , 门 洪华倒 是给出 一个效果衡量结果 。 他说中国在 I M F 中 的投票权排第八 位 , 在世界 银行中的投票权 排第 五位 。 这 就使 我们可 以衡 量中 国 在 “ 国 际制 度 ”要素上的软实力 。 ⑥ 我们并不否认有些建议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⑦ 王京滨 :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 — — 对大阪产业大学大学生 问卷调查结果的考 证 ” , 《世 界经 济与 政治 》 , 2007 年第 7 期 , 第 35 页。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软实力( soft power) ”学说以来,有关软实力的讨论和研究风靡全球。
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思想可以追溯到摩根索、瑙尔和克莱因等学者的著作,而奈则是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软实力概念,包括它的内涵、来源、功能及其与硬实力的关系。
[1] 根据奈的阐释,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你所要东西的能力”,它的来源一般存在于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 、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及道德威信时) 。
应该说,奈的软实力概念既为各国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也为国际学界讨论软实力问题特别是国别软实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分析工具。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代表的中国硬实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且中国的软实力也越来越引起国际学界的兴趣。
西方关于中国的软实力研究最近几年明显升温。
[2] 但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异,西方学者难以客观地看待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现状;即使承认中国软实力上升,但着眼点还是为提醒西方政府如何应对中国软实力上升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西方政府的应对之策。
中国学界的软实力研究早期以翻译、评介奈的软实力学说为主, [3]近年来,国内学者借助奈的软实力概念对中国自身的软实力及与软实力相关的问题领域进行研究,如软实力和中国国际形象、国际责任的关系问题等。
特别是随着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探讨软实力建设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研究增多。
[4] 国内学界的研究取向和重点是借助了这一概念对中国软实力自身建设进行独立研究。
目前,中外关于中国软实力研究相对不足的是没有把中国软实力研究放在国际背景下,特别是从一种国际比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败得失。
这固然与软实力不同于硬实力而难以进行比较有关,但软实力难以进行国别比较并不表明不可能比较。
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
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张殿军(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国际政治研究所,天津300191)摘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新世纪的重要战略目标。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客观、科学地分析比较中美在当今世界地缘版图上的文化软实力,对中国正确制定和实施文化开放主义战略,应对美国文化软实力挑战,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感召力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文化软实力;地缘文化空间;文化贸易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297(2010)06-0089-06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首要来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0,/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0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应对文化/软实力0竞争的世界挑战,就必须客观、科学地定位中国在当今世界力量版图上的文化软实力。
基于此认识,我们选取了美国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比较对象,以期通过中美文化软实力对比,为中国正确制定和实施文化/走出去0战略,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供战略依据。
一、全球VS区域:地缘文化空间影响力分析诚如诸多学者指出的,/所有政治事务,,都存在一个地理维度0,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和实践来说,/地理是不容忽视的0[1]。
世界文化的研究也是如此。
目前世界地缘文化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世界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的全新空间)))赛博空间(cybe rspace)。
赛博文化空间既是对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文化概念的超越,也是地缘物理空间在虚拟网络世界的延伸。
赛博空间的出现要求我们的研究视域必须从传统的地缘学研究主要局限于地缘物理空间层面中解放出来,以更加全面、立体的眼光审视地缘空间的变迁。
我们对中美文化软实力的比较就是建立在以上两种地缘文化空间的研究视野之上。
中美软实力比较
国内动员力是指一国使用非强制性手段所能动 员起来的国内政治支持 。当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 策立场得不到本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时 ,其政策主张 就很难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因此一国政府能否动 员起国内的政治支持 ,直接关系到其软实力在国际 事务中的影响力 。政府的动员能力可分为对社会上 层的动员力和对社会下层的动员力两个方面 。
中国既有软实力研究的成果及不足
中国学者已经从多种角度对软实力进行了研 究 。据总结 , 2007年以前中国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 可归为四类 :“soft power”的汉译问题 、软实力的由 来与发展 、软实力的基本内涵和软实力理论的缺陷 。 其中关于软实力基本内涵的讨论最多 ,学者们在软 实力的定义 、来源 、分类 、特性 、作用及其与硬实力的 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① 2007年软实力问题依 然是研究热点 ,诸多国际关系专业杂志和报刊都登
② 门洪华 :“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 (上 ) ”,《国际观察 》, 2007 年第 2期 ,第 21页 。
③ 郑永年 、张弛 :“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我国软力量的 观察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07年第 7期 ,第 8 - 11页 。
④ 方长平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经济 与政治 》, 2007年第 7期 ,第 22 - 25页 。
此外 ,缺少定量分析的基础还导致提高软实力 的政策建议缺乏有效性 。有学者提出 ,保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一种 手段 。① 制度的吸引力的确是软实力的一个指标 , 但在目前国际形势下 ,社会主义仍处于低潮 ,中国的 社会主义制度能对世界上多少国家产生吸引力是该 项政策确立的前提 。我们并不否认中国制度的吸引 力 ,但问题是 ,在国际环境和中国制度两者不变的情 况下 ,中国制度国际吸引力上升的根据是什么 ? 一 些学者建议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使之成为国际主 流文化 ,从而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这种想法很好 ,但 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是社会发展长期自然积累的结 果 ,国家政策对提高文化国际吸引力的作用微乎其 微。
论我国与美国文化软实力差距
论我国与美国文化软实力差距第一篇:论我国与美国文化软实力差距我国软实力不抵美国十分之一首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发布文化软实力相比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仍“瘸腿”——我国软实力不抵美国十分之一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也位居前列,但软实力却落差很大。
2011年02月18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0年《文化软实力研究蓝皮书》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与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等硬实力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较为落后。
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产业的比例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西强我弱”的格局明显。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都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蓝皮书对我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作出相应的介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对外的文化传播等方面。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主要体现在上述几方面。
就我国的文化产业来说,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
2002年,中国电影票房不过10亿元,2009年已达到62亿元,2010年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电影的票房收入显示着特定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票房收入的增幅之大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的逐步提升。
蓝皮书介绍说,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也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不仅仅在文化产业方面,包括国家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各地软实力的构建,都无时无刻地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以及军事装备等,都属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
上述方面,我国发展得相当快。
现今,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已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中国的软实力与这些硬实力相比差距很大,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
中美软实力量化比较研究32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国家竞争中用软实力搞垮对手的例子
国家竞争中用软实力搞垮对手的例子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以国际竞争中利用软实力搞垮对手为主题,探讨了国家之间在软实力领域的竞争策略与案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关系的格局也日益严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传统的硬实力已不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软实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软实力是指通过文化、价值观吸引力、政治制度、外交手段等非军事手段所产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比于硬实力,软实力更注重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认可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一种更为柔性和持久的竞争方式。
通过具备较高的软实力,国家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更加灵活地应对挑战,提升自身的竞争地位。
本文将重点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说明国家如何利用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搞垮对手。
这些案例涉及到不同领域,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软实力在国家竞争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有望了解到国家如何通过培养自身的软实力来提升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同时,我们也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有针对性的展望,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的胜利提供有益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会通过两个要点来具体分析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利用软实力搞垮对手的策略和案例。
最后,通过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国家竞争中利用软实力搞垮对手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软实力在国家竞争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给出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方便读者对整个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分析各种国家竞争中使用软实力击败对手的案例,探讨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以两个要点为主线展开讨论。
第一个要点将详细介绍一个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和解析该案例中国家如何运用软实力技巧和手段,在竞争中削弱对手的实力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研究》2011年第3期中美软实力运用的比较王希 首先,请允许我对美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表示祝贺。
在中国的美国研究中,美国所是一面旗帜,代表了中国的美国研究的力量与方向。
30年来,美国所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美国研究》在提高国内美国研究的学术质量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感谢黄平所长的邀请。
我因接到通知的时间较晚,来不及准备专门的发言稿,只能从近期思考和研究的题目中选一个来讲。
美国研究所认为软实力的题目比较合适。
既然这样,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①一 “软实力”及其研究众所周知,“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 Jr.)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
它的最初涵义是指美国拥有的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的其他能力,如美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司法管辖力、美国大众文化对世界各国民众的影响力等,这是一种相对于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的“第三维”实力。
奈后来把“软实力”进一步描述为一种“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奈说,如果一个国家“代表着其他国家所期望信奉的价值观念”,它的“领导(世界)潮流①我对“软实力”问题的关注起源于1999年对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媒体表现的观察,后来逐步将美国的公民建设、美国国家价值观的构建、中国“软实力”的内容与形式等纳入思考范围。
与本文相关的一些想法曾发表在下列文章中:王希:《民主的非民主化》,《读书》1999年10月号,第9~14页;《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1期,第5~8页;《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美国研究》第17卷第2期(2003年夏),第9~30页;《美国的自由与限制:“一切皆有可能”已成过去》,《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7月21日,第33页;《海外学者与中国“软实力”的构建》,《对外传播》2010年第10期,第5~8页;《软实力的硬内容:国家制度和核心价值观》,载李希光主编:《软实力与中国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版,第43~51页。
的成本就会降低”。
①奈提出“软实力”时,正是冷战即将结束、美国即将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时刻。
当时美国在军事、经济、科技创新等硬实力方面处于无可匹敌的状态,美国如何能够在后冷战时代持续地保持自己的优势,这是奈等考虑的问题。
应该说,奈的“软实力”思考是一种“崛起后的大国”的战略考虑,而不是一种“崛起中的大国”的战略思考。
二 历史上中美对软实力的运用其实,“软实力”的思想并不新颖,与之相似的思想和实践早已存在,相关的例子在中外历史上俯拾皆是。
《道德经》中“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一语包含了以柔克刚、以说服取代武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其中的“柔”也含有“软实力”的意思。
在中美两国打交道的历史上,使用“软实力”的例子也不少。
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会进行了一场关于华工对美国利弊的辩论,共和党参议员卡尔·舒尔茨(CarlSchurz)反对国会立法歧视华工进入美国。
他认为美国应该致力于将华工“美国化”,让他们适应并习惯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保证他们把对生活的“新需求”(new wants)带回到中国去,“宣传”(propagandize)美国人的消费方式,从而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美国产品打开中国的市场。
②义和团运动之后,美国政府将庚子赔款用于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接受美国教育,这个过程基本上贯穿于整个20世纪,这种做法在其他西方国家中十分少见。
美国大学培养了许多中国的留学生,包括一大批后来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教育家、科学家、学者和实业家,在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历史。
自20世纪中叶起,在国际政治中使用“软实力”成为美国政府的一种有意识的作为。
1953年成立的美国新闻署负责通过对外广播、交换学者学生和开展文化交流等渠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美国思想,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
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和·02·美国研究①②Joseph S.Nye,Jr.,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ed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约瑟夫·S.奈、门洪华编:《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Carl Schurz,statement at the Senate,Congressional Globe,41Congress,2session,1870,5159~5160;quoted from Xi Wang,The Trial of Democracy:Black Suffrage and Northern Republicans,1860~1910(Athens: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7),pp.334~335.平队”和“富布赖特计划”等也是一种软实力运用的实践。
①今天,美国软实力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化、意识形态和教育领域,其传播也早已不再是一种单一的政府行为,而是以多层次和多方位的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学术、体育、大众文化、出版、新闻、网络和民间交流等渠道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是史无前例的。
中华文明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历史相对较短,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至今不过一个世纪,而作为一个在领土、体制、治理和意识形态控制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的现代国家的历史则更短,只有60年。
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软实力”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的秘诀之一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
“宣传”便是一种“软实力”的使用,即便在今天,“宣传”仍然是当今中国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内容之一。
早期的中共领导人十分注意利用国际媒体来传播其方针与思想。
美国记者斯诺在采访中国领导人基础上写成的《西行漫记》(1936年出版)、国共内战期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1946年)等可被视作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软实力的早期典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面临西方世界的封锁和孤立。
即便如此,中国政府也努力利用有限的资源,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竭力发展与敌对国家中友好人士的关系往来,并通过他们来帮助传播新中国的影响。
譬如,1959年,中国曾邀请著名的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伊斯(W.E.B.Du Bois)来中国访问,杜波伊斯及夫人回到美国后,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热情讴歌了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尽管他们并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到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这在冷战时期的美国是十分罕见的。
朝鲜战争后中国对战俘的改造也有重要的成效,美国黑人战俘克拉伦斯·亚当斯(Clarence Adams)在他的回忆录中对此有非常生动和详细的说明。
②自1970年代重返国际社会和改革开放后,中国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影响力的国际平台。
市场经济的实施、与国际体制接轨的需要、对外交流的增加和多元化,尤其是对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参与,都促使中国加速在教育和宣传领域内进行改革。
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在1978~2008年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将近140万人,留学人员遍布100多个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以国家资源为后盾,在世界范围内·12·中美软实力运用的比较①②Thomas C.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New York:Harper andRow,1968),Laura A.Belmonte,Selling the American Way:U.S.Propaganda and the Cold War(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08);Mary L.Dudziak,Cold War Civil Rights:Raceand the Image of American Democrac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韩召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版。
Wang Xi,“Black America and Red China:The Extended Problem of Color Line across the Pacific,”unpub-lished manuscript.推动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到2009年8月,在83个国家建立了339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
目前世界各国学汉语的人数达到了4000万。
①我任教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所在地的中学最近也将中文列入学生可选的外语语种之一,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从1990年中期开始,中国中央电视台利用卫星,将中午节目传送到全球范围,对海外华人(包括来自台港澳的华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央电视台的英语和西班牙语频道的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展。
最近,为配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中国政府买下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时代广场的巨型电视商业屏幕播放时段,连续几天不间断地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向美国公众展示现代中国的风采。
三 当代“软实力”的内容但是,奈的“软实力”思想与上述这些“软实力”的理解和应用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细微而重要的区别。
奈的“软实力”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强调由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我看来,这种思考隐含了这样一种逻辑:即某种价值观以及体现这种价值观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不管它来自哪个国家或哪种制度———可能会带有的一种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的吸引力。
换言之,所有人对某些作为人的价值都不会拒绝或鄙弃。
这种意义上的软实力所追求的目的,不限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满足,而更强调对个人的和共享的价值观的认同。
也就是说,如果要让他人将美国制度、美国理念、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作为追求的目标,这种追求和期许一定是一种“自然的”追求和期许,与帝国主义时代的“胡萝卜加大棒”式的威逼利诱是不能等同的。
一个国家能够不通过使用武力或经济制裁,而是通过说服和吸引,对其他国家的公民施加影响,改变后者的价值认同和政治追求,使其心悦诚服地认同前者的基本利益,做到了这一点,这个国家就拥有了软实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奈的“软实力”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软实力的运用和竞争是一种全球化时代的现象,是不同国家之间在政治文化、政治体制和价值观方面的较量,是不同国家的人民对本国和他国体制,以及由体制而衍生的价值观在认同感和忠诚感意义上进行比较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