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解析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分层练习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一、单选题基础演练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①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①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1.A2.D【解析】1.水的滞留形成湿地,主要是因为当地水的支出较少,水的支出途径主要有:入渗,蒸发和径流,气温低使蒸发量少,地势低平影响水的径流,冻土使水不易下渗。

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湿地,①正确;扎龙湿地位于45°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水丰富,易于地表积水形成湿地,①正确;扎龙湿地纬度高,地下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湿地,①正确;如果地下水位低,则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不易积水,不易形成湿地,①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材料信息表明,扎龙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由此可推知,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符合题意;扎龙湿地也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的功能,但根据题意判断,这些不是重点保护扎龙湿地的主要目的,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拨】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湿地的经济作用:提供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灌溉等经济作用。

青藏高原是“江河之源”“亚洲水塔”,生物多样性独特,是综合多重功能的有机体。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3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3

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运用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类型。

(区域认知)2。

运用实例,认识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观)3.结合实例资料,说出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1.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条件(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2.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情况我国自1956 年建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我国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得到恢复。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1.类型(1)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

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自然遗迹类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A.直接提供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娱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答案】B 解析:城市森林并不以提供有形林产品为主,A项错误;C、D两项 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城市森林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 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 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答案】虽然原始森林面积的损失,可以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补偿, 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态功能却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弥补的。原始森林,尤 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 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 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森林资源破坏 读下图,回答(1)~(2)题。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答案】D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 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 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 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答案】 (1)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能量和物质 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级关系。
(2)自身调节 (3)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 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 低等。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AB。
要点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我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 北方农牧交错区,绿洲边缘区等
分布
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风 力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毁林毁草、乱垦选答案: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 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几个概念 (1)种群: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个物种在一 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区域认知)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生态退化:(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2.生态退化的危害: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二、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判一判]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第二节
(1)每一要素都作为 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例如,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海南岛是典型的热 带季风气候, 湿热 是其环境的突出特点。 其整体
性表现如下表:
(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答案
(2)C
(1)A—②
B—③
C—①
D—⑤
E—④
(3)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 ②间接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 岩石风化过程 、 外力地貌形
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 成和发育。
4.生物与土壤
互动·探究区
5.地形与土壤
第二节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 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答案
第二节
(1)整体
(2)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 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 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2024年《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

2024年《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

2024年《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植树的牧羊人》,涉及章节为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植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掌握不同树木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种植的环境,分析植树牧羊人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不同树木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种植的环境,学会合理配置植物资源。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不同树木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种植的环境。

教学重点:植树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配置植物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植树前后的生态环境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1)植树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2)不同树木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种植的环境。

(3)植树牧羊人的故事,分析其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3. 例题讲解:(1)分析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如何通过植树来改善?(2)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植树改善方案。

六、板书设计1. 《植树的牧羊人》2. 内容:(1)植树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2)不同树木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种植的环境(3)植树牧羊人的贡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树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2)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气候和土壤条件,给出合适的植树方案。

2. 答案:(1)植树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

(2)根据地区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如南方地区可以选择樟树、杉树等,北方地区可以选择杨树、柳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和例题讲解,使学生了解植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7.06•【文号】环环评〔2024〕41号•【施行日期】2024.07.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环环评〔2024〕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我部组织制定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2024年7月6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等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发布、实施应用、调整更新、数字化建设、跟踪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第四条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政策、标准规范,指导、监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和实施,加强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的统筹协调。

省、市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和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牵头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与调整更新、组织实施、宣传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有关部门做好相关领域的信息共享、实施应用和监督管理。

重要工作进展应及时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报告。

第五条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改革,健全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支撑重大政策科学决策、重大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长江流域面积广、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针对水体污染治理,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是有效手段之一。

下图是长江流域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甲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A.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不合理排放B.洪涝灾害围湖造田C.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化D.水土流失毁林开荒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长江下游,人口多、工农业发达,污水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

2.关于加强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B.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C.推行环境负责制,只管好自己家的环境D.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答案:C解析: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一方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另一方面,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7 000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 500米,历史上多洪涝灾害。

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落差大,多曲流答案:B解析:一般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包括来水量大、落差小,导致排水不畅等,而材料中显示该河落差大,故可从来水量大角度分析。

该地位于长江中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大,雨季易出现洪涝灾害。

4.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是( )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答案:D解析: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可以发展以山水、大坝、水库为景点的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三章污染防治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排污控制第三节主体责任第四节重点污染物防治第五节其他污染物防治第四章应对气候变化第五章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深圳经济特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未作规定的,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街道办事处负责协调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巡查、信息采集、宣传引导等工作。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成立本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2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领域专家组成,负责提供相关咨询意见。

第六条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生态环境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辖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管和综合执法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在地理的学习当中一定要对知识点熟悉,认真审题,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答题,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是平原;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不同点地理位置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土地条件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石油资源丰富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为主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为主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甜菜、大豆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发达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商业贸易发达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人口和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3.1.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关系
在如何使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相 协调的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主 张停止经济发展,提出所谓“经济零增长 论”;二是坚持无限发展.先发展经济,然 后再治理污染。两种看法都是把环境保护与 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二者之间矛盾 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 进的统一的一面。
3.1.3 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 护 协调发展原则的意义
(三)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是人类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保证。 保护和改善环境不仅可以保护自然资源, 也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从而减少因环境污染 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和死亡。因为环境污染不 仅对当代人健康造成危害,由于环境中致癌、 致畸、致突变物质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类 “基因库”的退化,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健康。 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水产力,而 人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主动、积极和决定性 作用。
3.1.3 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 护 协调发展原则的意义
因此在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中,必须搞好 环境保护,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协同发展。 人们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可以激 发人们更高的创造智慧、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 使人们的劳动技能、创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为经济建设的发陵提供原动力,否则必将影响 生产人的发展。
3.1.5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原则的贯彻
(三)要把环境问题切实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计划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环境保护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计划时必须把环境保护目 标和措施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并加强监督指导。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

城市绿化与环保的关系研究

城市绿化与环保的关系研究

城市绿化与环保的关系研究第一章介绍城市绿化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增加绿地、植树、种草、种花等方式,使城市更多地保持绿色和生态。

城市绿化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城市绿化的重要性1.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可以通过吸收、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净化城市空气,适当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减缓热岛效应,使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2.保护水资源城市绿化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增加绿地覆盖能够吸收雨水,并将雨水慢慢释放到地下,防止城市内水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

3.缓解气候变化城市绿化对缓解气候变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增加植被覆盖可以吸纳大量二氧化碳,起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预防和缓解气候变化。

4.改善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能够打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程度,也可以带动旅游产业,提升城市软实力。

第三章城市绿化与环保的关系城市绿化与环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绿化是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环保能够促进城市绿化的发展。

1.环保促进城市绿化城市环境污染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环保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减缓污染问题。

社会对环境意识的提升,能够促进城市绿化发展。

环保意识的增强可以带动大众参与城市居民的积极性,保护并发展城市绿化仍不断推进的发展道路。

2.城市绿化促进环保城市绿化通过建设、改善城市公园、绿地、花园等绿化区域,破除了城市生活的喧闹和烦恼,创造了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环境,使政府、市民共同掌握城市发展节奏,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3.绿化和环保的协同作用城市绿化与环保的协同作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环保和绿化的有机结合,优化城市的绿化空间,加强环境管理,从而实现绿色发展,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城市绿化和环保的应用实践在城市绿化和环保方面的实践中,许多城市推行了各种先进技术和措施,对于城市绿化和环保的关系作用做了一定的尝试和实践。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新课导入】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马永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 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 200立方米的全国记录, 相当于 1 个人完成 6 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 ——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 000多棵树。马永顺下 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至 2000 年去世前,他带领全 家义务植树 5 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伐木英雄和植树 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 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 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和宣传教育平台。
案例研究2: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阅读课本图文材料,分析下面问题 (1)丰林自然保护区属于哪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生态系统类
案例研究2: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阅读课本图文材料,分析下面问题 (2)丰林自然保护区在区域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有哪些?
2.保护要求
(2)对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 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科尔沁沙地
3.规划要求
按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 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4.我国的自然保护区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 系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 9个类型。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 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50处,约覆盖 我国陆地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463个。
原因
气候干旱; 地表植被稀 疏;过度放 牧等人类活 动
气温变化导 致土壤中水 分冻融;含水 量;坡度
影响
土壤沙化、 土地更加贫 瘠、引发沙 尘暴等自然 灾害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最新版 2019年5月31日通过 8月1日起实施)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最新版 2019年5月31日通过 8月1日起实施)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9年5月31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统筹研究处理重大问题,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人应当定期带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巡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等规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职责。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职责,依法对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服务业油烟、露天烧烤、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行使行政处罚权。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第一章:湿地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湿地是指极具湿度的自然环境,包括河流、沼泽、沿海区域等。

湿地生态系统包含水、土壤和植被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水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土壤则承载着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植被则参与着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繁荣。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珍贵资源,其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而且还能够减缓洪涝灾害和缓解气候变化。

同时,湿地生态系统还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如提供人类的食品、药品、材料等。

第二章: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1. 法律保护湿地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湿地的保护范围、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护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责任和义务。

2. 管理保护湿地的管理保护是指对湿地进行有序规划、科学管理和定期监测,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和持续发展。

湿地管理保护包括湿地的管理规划、湿地的保护区划、湿地的监测和评估、湿地的治理与恢复等。

3.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过程中,社会应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湿地保护,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开展宣传教育、组织湿地保护志愿服务、参与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等。

第三章: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1. 湿地植被的恢复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湿地生态系统损毁或退化的情况下,恢复湿地植被是湿地修复的基本手段之一。

湿地植被的恢复应基于湿地本身的特殊环境条件和植被生态特征,通过选用具有生态适应性的植物物种,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和发展。

2. 湿地水文修复水文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湿地水文退化的情况下,水文修复是的湿地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文修复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堤坝、管道等设施,促进湿地水文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以有效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 【思维导图】
• 【答案】(1)合理利用水资源。
•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3)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利 用太阳能和风能。
•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 (1)发展生态农业。 • ①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 组装、调整、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 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 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
• ②主要措施。
• 加强政策引导措施主要是从政府政策方面出发, 引导农民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道路,制定生态建设 和开发的激励政策和补偿政策,制定的政策要着眼 于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住区建设主要是从农村能 源利用角度出发,既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又要从 农民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农民能源使用问题。生态 环境保护既要堵更要疏,不许农民破坏森林的同时,
• 读下面“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 (1)多年来,昆仑山麓的绿洲逐渐向河流上游移 动,河流下游地区荒漠化现象加剧,扭转这种局面 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 (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什么?
• (3)近年来,绿洲周围地区由于过度樵采而加剧 了荒漠化,对此可采取哪些改善措施?
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 2.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 暖的措施: 总体的原则是: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②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计算出某地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必须知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见图2)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交通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新密市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9′20″~113°40′36″,北纬34°19′55″~34°40′00″,中岳嵩山东麓、双洎河上游,东临新郑、南靠禹州、西与登封接壤、北与荥阳毗邻、东北与郑州市搭界、西北与巩义市同山相依,东西长46.2km,南北宽32.4km,总面积978.2km2;境内郑少高速公路、豫03、豫62等省级公路穿境而过,京广铁路新密支线、宋大铁路紧密相连,杞密地方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工程拟建场址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小西地组,距离城区约3.2公里,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3.1.2 地质地貌新密市地处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结合部位,以山地为主,属嵩山五指岭和箕山山脉的东延部分,境内自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北三面为嵩山余脉环抱的浅山丘陵区,中部丘陵起伏,岳谷交错,东部为河谷平原。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212.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2%,丘陵面积573.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7.3%,平原面积215.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5%。

境内有大小山峰、岗岭800多座,主要山峰有五指岭、兰崖山、双牛山等,最高山峰五指岭海拔1108.5m,最低为东南地区的宋楼西海拔115m,市域内一般海拔300~500m。

评价区位于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过渡区,海拔高程350m左右。

工程拟建场址地貌单元属丘陵区。

该冲沟发源于郑少高速北侧低山区,上游长度约1.5km,向东南经过王家窝等地汇入双洎河。

两岸高程一般335~340m,沟底高程一般314~319m,冲沟深度大于20m。

场址处冲沟宽度100m左右,沟底宽度40~60m,沟岸多为粉质粘土,立壁性好,多形成高5~9m的土质陡崖。

场区为土岩双层结构,除沟底南侧有两片页岩夹薄层灰岩,北侧有一片页岩夹薄层砂岩外,地表均为第四系粉质粘土。

第三章 水土保持

第三章 水土保持

• 4.水土保持学
• 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门科学。 • 研究内容:
• ①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 成与损失过程;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土壤 侵蚀的特征。 • ②水土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
• ③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研究合理利 用土地资源的规划原则与方法。 • ④水土保持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非点源污染是指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 活中,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 农药等有害物质、秸秆农膜等固体废弃物、 畜禽养殖粪便污水、水产养殖饵料药物、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各种大气颗粒物等, 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地 表径流、地下淋溶、大气沉降等形式进入 水、土壤或大气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3.2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意义
• 水土保持对于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生产条 件,建设生态环境,减少水、旱、风沙等灾害, 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 1.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地生产力。 • 2.充分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抗旱能力。 • 3.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 展。 • 4.减少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 5.减少江河湖库非点源污染,保护与改善水质。
3.5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 • • • •
3.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 4.流域生态过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5.大尺度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格局与规律 6.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 7.泥石流、滑坡方面
• • • • • • •
3.4.2水土保持关键技术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监测评价技术 2.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 3.坡地整治与沟壑坝系优化建设技术 4.林草植被快速回复与建造技术 5.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管理与调控技术 6.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与开发技术 • 7.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方面

(发展战略)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概述一、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环境的作用●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环境的自净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来消纳、稀释、转化废弃物的过程,称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满足人们舒适性的要求2.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需要时间3.保护环境是为了保证发展4.环境投资出效益根据1995—2000年中国发展模型的研究,中国的环保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1.5%,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只降低0.06%,其效益是每年可减少至少1000亿元的污染损失,同时还能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显然,关于“给环境保护投资多了,一定会大大降低经济发展速度”的观点是立不住脚的。

二、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与20年前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相比可以发现,经过20年的实践与反思,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和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达到了统一的认识,找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回顾1972年至1992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类的醒悟、是人类的正确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中国政府重视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8月批准转发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是中国所制定的第一份环境与发展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将“十大对策”分为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950亿元(水污染损失400亿元、大气污染损失300亿元、固体废物及农药污染损失25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以上。

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但严重地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加大资源的供需矛盾,使经济效益下降,长此以往经济也难于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山裸地
农地
草原
南北半球的温带 和热带地区都有 广阔的草原。
沙漠
沙漠地区炽热如 火,雨量稀少, 因此是最不适宜 动植物生长的生 物带。
山岳
山岳占地球地面的百 分之五,总面积约合 二百九十万平方里。
(三)森林下垫面的特点*
林分的活动层比裸地厚得多; 下垫面粗糙度增加; 森林有三个作用面,使辐射和热量交换
四、对降雨过程的影响
✓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 降雨量,特别是在湿热和干旱地区更为明显;
✓ 崔起武:黄河流域大面积恢复森林和水利化可 使降雨量增加3%;
✓ 傅报璞:西北地区全面绿化和实现水利化后, 可使下垫面反射率减少9%,引起温度变化, 夏季可增雨40.2mm的内雨,同时刺激外来水汽 激发的外来雨量是内雨的2~3倍。
降水量mm 径流深mm 径流系数
1210
758.6
0.63
669
333.8
0.50
800
279.1
0.35
陕西省水文总站观测,在秦岭山区森林 覆被率每增加1%,径流深相应增加1.0~ 5.6mm(森林覆被率20~75%);
山上一亩林,山下三分田。
三、改善区域气候条件
动力蒸散量减弱,大气湿度增加,风速 减小;
不同地带平均降雨量
地带 风速(m/s)
岩石裸露 平原 森林
2.26 1.67 0.33
降水量(mm/a) 观测值 订正值
1277
1458
1339
1462
1459
1466
林外小气候观测
林内小气候观测
水量平衡场
思考题:
水保林对小气候及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什 么作用?
水保林改善小气候的原理?
温度缓和; 林内乱流交换减弱,是林外风速的20~50%; 总之,森林小气候向增湿、缓和气温和天气过程。
第二节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控制区域土壤侵蚀 改善流域水文过程 改善区域气候条件 对降雨过程的影响
一、控制区域土壤侵蚀
在一个流域森林面积达到一定,且合理 分布,土壤侵蚀会得到基本控制;
0.0
0.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0.0
3.09 0.0
P 44.68 70.68 80.73 69.28 5.75 68.55 4.88
β 0.63 0.76 0.72 0.58 0.39 0.58 0.46
Rn-净辐射;A0-林木贮热;P-感热量;β-波文比。
三、森林小气候的特点*
净辐射高,大于裸地25%,资源利用率提高; 潜热量增多、感热量减少,大气湿度增加; 林下热通量减小,蒸发降低,林内温度变化缓和; 林冠上方乱流交换增强,热量不易集中,近地层
(四)森林下垫面作用结果
改变了热量平衡; 改变了垂直乱流交换与
水平热交换; 改变了近地层垂直的温
度、湿度; 改变了水分垂直交换的
数量和过程; 改变了降雨的分配量、
水汽凝结、蒸发过程。
二、辐射与热量平衡
(一)辐射平衡与特点
太阳辐射=吸收+反射+透过 吸收>反射、透过; 林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再分配很复杂,不同林 分、不同高度、不同时刻的林内辐射分布都 不同; 林分不同作用面获得的净辐射不同; 林分的净辐射比草地和裸地都大。
第三章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第一节 改善区域小气候作用 第二节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用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子 的综合。水土保持林改善区域环境就是 改善区域的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气候、 土壤、水文最为基础。
第一节 改善区域小气候作用
一、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二、辐射与热量平衡 三、森林小气候
一、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一)影响气候的因子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性质:地表层性质 改造前二者很难。 改变下垫面性质来改变小气候较易。
一、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二)小气候的定义与特点
❖ 小气候:由于下垫面的不均匀性,人类和生 物活动所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层中的气候特 点。
❖ 小气候特点:
❖ 气候要素的明显日变化; ❖ 强烈的脉动性质; ❖ 垂直梯度的变化超过水平的变化; ❖ 垂直梯度上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二)热量平衡
净辐射用于蒸散耗热量、乱流交换输热、 传导和热贮存。
云杉11-14时各占约2/3、约1/3、5%。
生长季节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
裸地
草地
沙棘
刺槐
刺槐 林地
油松
油松 林地
Rn 166.53 195.21 208.29 209.50 35.43 207.43 29.88
A0 0.0
气温缓和,极端温度降低; 无霜期延长; 冰雹及其他自然灾害减少。
动力蒸散
✓ 森林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降低了风速,增 加了空气湿度,从而降低了动力蒸散量。
地区 右玉 五台 偏关 平鲁 大同
风速(m/s) 2.6 2.8 2.2 2.9 4.2
湿度(%) 60 58 53 53 53
动力蒸散量(mm) 351.3 355.9 386.3 423.9 499.5
更为复杂;
林冠上层、林冠层、林下土壤层。
随季相、林分结构、生长发育阶段变化。
热岛 雨岛 混浊岛 风岛 雾岛
城市“热岛效应”可以造成局部地区气候异常。城市大气温度 较高,热空气上升,郊区农村的冷空气就流入城市,形成“城市 风”。“城市风”会把城市郊区一些企业的污染物质,源源不断的 带向城市,加重城市的空气污染。城市的温度较高,就会造成城市 上空的云量和降水量增加,最高可比农村多30%左右。
两极地区
南北两极地区几 乎常年严寒,陆 地上几乎没有植 物生长。
针叶树林
北半球的针叶树 林地带,冬天漫 长而寒冷,夏天 短暂而暖和。
温带森林
温带森林地区的气候 变化很大。北部的树 木到秋天时便落叶, 形成枯枝落叶层,南 部的树木则大多终年 常绿。
热带森林
在热带森林里, 一年之中总有 一些树木长出 绿叶和开花结 果。
40%→70%
流域的输沙量与森林覆被率有关系;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入黄泥沙每年减少
了3亿吨。
二、改善流域水文过程
森林通过对降雨的拦蓄与涵养作用,调 节河川水分状况,改善流域水文过程;
秦岭黑河流域,森林覆盖率73%,枯水 年径流量大于平水年,如下表。
黑河流域丰、枯、平水年径流
年份
1958 1959 1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