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专题:修辞手法特点及作用
小学语文专项复习修辞手法讲解资料

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一一讲解。
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三讲、语修辞手法的作用小学五年级大部分课文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
那小学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比喻:是用具体浅显、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难懂、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构成。
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如《窃读记》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个句子把“我”比作“饿狼”,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以及看书时的如痴如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的部位、动作、情感和品质等用在物上。
拟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灵动,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如《白杨》一课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个句子把白杨当作人来写,把人的精神品质“坚强”用在了白杨上,赞美了白杨坚强的品质。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意思相关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白杨》一课的开头“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气这三个“没有“构成了一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恶劣环境,反衬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作用是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岀事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有时还能增强文章的幽默感。
《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乡桂花的香,像“浸”在里面一样,用词生动而形象。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岀问题,然后把答案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通过词句的选择、排列和运用等手段来达到修辞目的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设问、排比等。
首先,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相似点进行类比来进行修辞的手法。
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深刻的感受。
例如,小学语文中常见的比喻有“狼心狗肺”、“喜气洋洋”等。
比如在描写春天的时候可以说:“春天像一个女孩,披着绿色的裙子,拿着一束鲜花,缓缓地走来”。
通过这样的比喻,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温暖。
其次,拟人是指赋予非生物以生命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太阳笑着看着大地”、“小草伸出了绿色的手臂”等。
拟人使不具有生命的事物也具有了情感和表达能力,让人们感受到了事物的柔和和温暖。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述和表达进行夸大,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夸张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
例如,“天上掉下来个大西瓜”、“一夜暴富”等。
夸张的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幽默、夸张等文体作品中,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排比是指在一段文字中使用重复的句式、词语,形成连续的平行结构的修辞手法。
排比能够使文章语言更加规整、有节奏感,增强描述的力度和气势。
例如,“高高的山峰,险险的山路,巍巍的古堡”。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并列,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并运用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多读多写,积累修辞手法的运用经验,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题训练 - 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题训练 - 修辞手法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的一种表达技巧,目的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示例: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作为另一个事物的形象描述,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他是太阳,光芒四射。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例如:“花儿微笑着迎风开放。
”3. 对比: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黑夜中,星星闪烁,城市灯火辉煌。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加语言的鲜明度和节奏感。
例如:“快乐、幸福、欢笑,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5. 借代:用代指的方式来表达具体事物,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爱。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阅读理解?当遇到包含修辞手法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阅读理解:1. 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 确定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对于文章中比较生疏的修辞手法,可以进行查阅和研究。
3. 注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表达方式。
4. 分析修辞手法对文章整体效果的影响,如是否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5. 总结修辞手法带来的效果,并与作者的意图进行联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不断的练和积累,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题训练中修辞手法的介绍,希望能帮到您。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练习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例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练习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例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1.比喻: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a)来比喻(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谁,什么样的)(那些)感情。
2.拟人: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什么)特点或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3.夸张:这个句子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这个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借代:这个句子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用(c)代(d),使(c)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6.设问:这个句子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突出了(中心思想)。
7.反问:这个句子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意思是说……鲜明强烈地写出了(什么观点、态度、情感),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并巧妙地点明题意,(升华主题)。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比喻句例句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5、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6、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7、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8、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专题】 08 体会比喻、拟人句的作用 教师版(试题)

专题08 体会比喻、拟人句的作用【典型例题】蜂鸟①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时,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②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想一想:画线句子是把_____比作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画线句子是把蜂鸟的羽毛比作戏台上仙女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衣裳,好处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蜂鸟的羽毛(本体)美丽的特点。
思路导引1.认识比喻句(1)通常有喻词帮助我们识别:像、好像、好似(sì)、犹如、仿佛、宛如、似(shì)的;(2)没有比喻词也可以是比喻句。
例:“啪”,一楼阳台上的花盆坠落砸中他的头,他的额头瞬间长出了一个小笼包。
把头上的包比作小笼包。
(3)特殊比喻词:是。
例:平静的湖面是一面大大的镜子。
把湖面比作镜子。
2.比喻句的好处能够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突出本体的特点。
回答问题时我们需要去看比喻句之前的句子,与比喻句所在段落(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一起分析,获得能够用来概括“特点”的关键词。
如本题,由前两句话可以判断蜂鸟很美丽。
答题模板比喻、拟人的特点及作用一、比喻的特点及作用(1)本体和喻体不同类。
人像人、水果像水果、动物像动物都不是比喻句。
例:我长得像妈妈一样。
(×)——人像人这个男孩和他爸爸像一个人似的。
(×)——人像人(2)本体与喻体有相似之处,注意一定要合情合理。
例:地里的麦子,长得肥绿肥绿,风刮着,就像一湖绿水。
(√)(3)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有时也突出作者……之情。
二、拟人的特点及作用(1)拟人就是把非人类事物当作人来写;(2)人有五觉,人能听说读写,有七情六欲。
那么拟人就是赋予非人类事物这样的本领。
卡通片里的植物会说话、动物会上学上班就是拟人。
小学六种常见修辞手法特点及作用

小学六种常有的修辞手法的特色和作用1、比喻:在记述中,利用不一样事物之间某些相像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此外一种事物。
作用:是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以鲜亮的印象。
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详细,使高深的道理变得浅易易懂。
2、拟人:把物看作人来写。
作用:是使文章表达重生动,给人鲜亮的印象,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成心名过其实,对人或事物进行扩大或减小的描绘。
作用:是能惹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失事物的实质特色,惹起读者的激烈共识。
如: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构造同样或相像的句子组成。
作用:是增添语气,起到重申作用,激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
作用:是惹起读者注意和兴趣,指引读者思虑。
用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惹起思虑外,还有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6、反问:以否认的形式表示一定的意思,反问句里包括着答案,也就是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是增强语气,起到重申作用,使读者印象更深刻。
此外不常有的两种修辞:1、频频:存心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是突出思想,重申感情。
使读者印象深刻,增强感染力。
2、对偶:字数相等,构造同样或相像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近似于春联。
作用:句子显得齐整均匀,凝练集中,归纳力强。
1、联想的作用: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依据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平常察看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详细,并能适合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分,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2、首尾响应、前后照顾的作用 :前有伏笔,后有照顾,能够使内容更为完好,构造更为密切,惹起共识3、借景抒怀:经过描绘详细生动的自然情形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诚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形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4、侧面(间接)描绘:侧面衬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德和技术,使得文章构造更为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短精练。
5、过渡句的作用:承前启后: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附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附练习题)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汇总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汇总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常用技巧和手段,能够强化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汇总,并分析其在文字表达中的具体应用。
一、比喻的作用比喻是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间的共同点,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感受。
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生动形象:比喻能够用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使描述更加生动,如“他的笑声如同一阵清风,吹起了我的心情”。
2. 强调特点: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者特色,使读者更加注意到这一点,如“他是一颗闪烁的明星,照亮了整个舞台”。
3. 增强感触:比喻能够通过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加深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如“这座城市就像一颗巨大的心脏,每天都在跳动”。
二、拟人的作用拟人是用人的行为、思维或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使事物更具个性和生命力。
拟人的作用如下:1. 人物化:拟人可以把无生命的物体描写得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增加读者的兴趣,如“太阳躲藏在云彩后面,害羞得不敢露面”。
2. 表达情感:拟人可以通过赋予事物人类的情感,使描述更富有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大海在怀念过去的时光,波浪向前奔涌,永不停息”。
3. 深化理解:拟人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如“时间守候在角落里,静静等待着你的到来”。
三、夸张的作用夸张是对事实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调、渲染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调效果: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特征,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如“他的声音震耳欲聋,让人不得不注意到他”。
2. 幽默效果:夸张常常被用来表达夸张的幽默效果,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如“整个教室都被他的笑声所填满”。
3. 推动剧情:夸张在叙事中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增加悬念和冲突,如“他飞奔过天桥,犹如一颗火箭飞向远方”。
四、排比的作用排比是将一组相同结构的词句并列使用,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闻)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
例如:月亮像镰刀。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
例如: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
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设问:自问自答。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专题12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2023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 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6)借代
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使具体事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 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7)设问与反问
反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 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 感叹号。 反问的作用: 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4)夸张
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5)对偶
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 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农民们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 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 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 修辞手法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系列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的资料,重点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阅读和理解相关文章,学生可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提高语文水平。
修辞手法简介
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艺术技巧来增强文字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训练目标
本专题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在阅读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通过大量的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专题训练内容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做比较,来展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在阅读训练中,学生需要能够识别比喻表达的意思以及比喻的作用。
拟人
拟人是通过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来增强描述的艺术效果。
在阅读训练中,学生需要能够理解拟人的语言表达,并分析拟人带来的效果。
夸张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手法来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的修辞手法。
学生在阅读训练中需要能够分辨夸张手法的使用,并理解夸张对文章整体的作用。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的资料,重点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阅读和理解相关文章,学生能够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提高语文水平。
训练中包括比喻、拟人和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大量的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其中一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连续问答式
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 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 具有强大旳论辩力量。
注意
一.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 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
二.设问句应用在描写、议论、抒 情旳前面,以提醒读者,引起下文。
三.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 需要强调时,就不要问。
五、反问
常见旳修辞措施有哪几种?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问 设问 夸张
一、比喻
定义 比喻句,就是打比喻,用浅显、
详细、生动旳事物来替代抽象、 难了解旳事物。
比喻句旳基本构造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旳事物)
喻词(表达比喻关系旳词语)
喻体(打比喻旳事物)。
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 人轻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详细, 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旳事物提前 一步旳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 见这么鲜绿旳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旳香味 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旳 愁 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
注意
夸张是体现幻想旳必要手段之一
夸张旳作用还在于它能够突出某一事物 或某一形象旳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 地揭示他们旳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 强烈旳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 子旳肥胖作了强烈旳夸张描写,使读者 对肥胖旳危害有更鲜明旳印象,并产生 更强烈旳震撼。
表达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 表达感谢。(《小珊迪》)句中旳“好 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达猜 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旳心思……(《可 爱旳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 是为了加强语气,阐明估计旳精确性, 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 中旳“好像”也是表达推测、判断,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时间
主题第13讲修辞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1、掌握六种常见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和设问。
2、延伸修辞的拓展迁移训练
歌词中的修辞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
《同桌的你》排比
“当你紧紧握着我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
”
《离别的车站》排比
“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
《好想好想》对偶
“谜语之中”猜修辞
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
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比喻插秧
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
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打一日常工具)排比和比喻秤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比喻和拟人荷花
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上的差距。
造成这种语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
”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
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
(7)老虎大吼一声,震得地动山摇。
()(8)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冰墨画。
()(9)一支支春笋,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里淋浴。
()(10)懂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是我国古代的锝中医”华佗。
()(11)天空中的云彩,有时像高山,有时像骏马,有时像巨人……变幻莫测。
()(12)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3)诚实和信任难道不比金钱更重要?()(1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5)水仙身着白色裙衫,在风中行走姗姗。
()【巩固提升】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二、
于先生
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
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
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①,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
“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②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
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
“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
”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
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
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点诡秘,又有点羞涩。
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
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
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
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
后来我们和于先
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
“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了起来。
③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
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
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
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
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
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开头我这样写景:“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
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④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
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起捏得满手嘎吱嘎吱响。
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
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
⑤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
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
我问于先生的近况,他告诉我,在台湾街买了店面,做水暖设备的生意。
我替于先生高兴。
于先生有了钱,这是好事。
【注释】①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
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一、回忆课本中出现过的修辞手法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
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二、修辞手法大通关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
⑫十字路口的西瓜摊也一点没见小,老头儿纳闷,“出啥症候了,他们都聋了?”他清清喉咙:“四毛钱一斤了,流蜜含糖的大西瓜!”
【注】短工市:短工,临时的雇工,他们靠出卖劳动力挣钱,三五成群的在街头形成短工市。
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二、下节课预习
1、下节课主题:《阅读训练——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2、预习作业:
看图画写一写
提示:
写身体部位
写动作,加修饰语
将一个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