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饮食文化之我见
隋唐五代时期的饮食习俗
隋唐五代时期的饮食习俗隋唐五代时期的饮食习俗,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发展在隋唐时代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这为饮食习
俗的兴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决定饮食风俗兴旺发达的诸多因素中,
农业是最基本的因素.《新唐书·食货、麦仍是北方人
的主食,而南方人仍以稻米为主。
由于南方稻米生产的长足进步,大量稻米
运往北方,特别是中唐以后,稻米已成为人三日或满月时食用。
“王母饭”
是皇家的主食之一,类似今日的盖浇饭。
“荷包饭”以香米杂鱼肉等用荷叶
蒸成。
柳宗元《柳州峒氓》诗有“绿寄饧粥》诗云:“粥香饧
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
”赞美了饧粥的芳香甜美。
“茗粥"则是掺茶
叶煮的粥。
隋唐五代的面食更加丰富,仅饼的品种就有许多。
有煮饼、蒸饼(又称
笼上牢丸)、汤饼(又称汤中牢丸)、蝎饼、阿韩特饼、凡当饼、■ﳺ饼、
胡麻饼、双拌方破饼、春饼义》卷五说:“唐人立春日食春饼、
生菜,号春盘。
⋯⋯春饼者,薄剂煿菜肉裹食
饼,它其中有
五种不同的馅料,这反映当时饼类食品的制作有很高水平.。
饮食文化(隋唐宋明)
隋唐中国南北分裂到隋唐时得到大一统,历史又进入一个辉煌发展时期。
政治稳定,经济空前繁荣,人民安居乐业,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饮食品种多,制作精细;酒和茶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烹调技术的发展和调料的增加,再加上域外的饮食文化,使隋唐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已相当繁荣,当时对不同燃料与烹饪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隋朝王劭曾说过;“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黄火,气味不同。
”从理论上总结了烹调技术的基本准则。
烹调原料也越开越丰富。
这主要指各种海产品和各种牲畜禽类的下水脚料都已经入馔。
此外,调味品中还增加了从国外引入的蔗糖以及胡椒等调料,其中胡椒在唐代大受欢迎。
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粮食的种植和粮种培育,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的原始居民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
到了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以“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代表的农业生产部门,并开始掌握了酒的酿造,逐渐形成了“南稻北粟”或“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
一、主食这一时期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饼、饭、粥、糕等数种。
从史籍的出现频率来看,饼最多,饭次之,糕较少。
(一)饼。
这是一个类概念,种类繁多。
它既包括现在的饼类食品也包括现在的馒头﹑包子、面条类食品。
他们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实在是居家旅行的佳物,也正因为这样成了隋唐时期的主食。
粗略计算,这一时期出现在史书上的饼就有胡饼,蒸饼煎饼环饼汤薄饼烧饼笼饼等。
胡饼类似烧饼,不过个儿比烧饼要大,1969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出土一枚直径19.5厘米的唐代胡饼。
当时又出现了胡麻饼,类似今天的芝麻烧饼,颇受欢迎。
长安城有名为“辅兴”的名坊,那的胡麻饼非常有名,有名的史料是白居易写下的《胡麻饼与杨万洲》“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毕罗:(原文有食字旁),毕罗也是一种胡食,一种带馅的面点。
唐朝新传入的食品。
是一种北方流行的馅饼,尤其在关中地区大受青睐。
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8页]
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8页]第1页:引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民阶层逐渐兴起,他们的饮食文化也逐渐丰富多样化。
本文将从食物来源、烹饪技术、餐桌礼仪等方面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
第2页:食物来源隋唐市民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食物来源的丰富多样化。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各地的物产逐渐辐射到全国各地。
比如北方的粗粮(如小麦、玉米)和豆类、南方的稻米和水果、西北地区的羊肉和牛肉等等,都成为了隋唐市民的主要食物。
第3页:烹饪技术隋唐市民饮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烹饪技术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研究各种烹饪技术,使得食物的味道更加鲜美。
比如在烹饪技术方面,隋唐时期出现了炒、煮、炖、炸等多种技术,使得食物的种类和口味更加多样化。
第4页:饭店与市场隋唐时期的市民饮食文化与饭店与市场的兴起密切相关。
隋唐时期,各地出现了许多饭店和市场,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购买新鲜的食材,并享受到各种美食。
在饭店中,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精美的菜肴,也可以在市场中买到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第5页:餐桌礼仪隋唐市民饮食文化还注重餐桌礼仪的规范。
在进餐时,人们要各自分得一份食物,不准与他人争夺,也不许夺取别人的食物。
同时,人们还要注意用餐时的言行举止,不准大声喧哗,不准说粗口等。
这些都体现了隋唐时期人们重视礼仪的风尚。
第6页:饮食习俗隋唐市民饮食文化中还有不少饮食习俗。
比如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煮饺子,以示团圆;在中秋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以祈求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这些饮食习俗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7页:糕点和甜食隋唐市民饮食文化中的糕点和甜食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隋唐时期,人们开始制作各种糕点和甜食,比如月饼、糯米糕、芝麻糖等。
这些糕点和甜食不仅味道可口,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月饼代表着团圆和共享。
第8页:总结隋唐市民饮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饮食文化范文
唐朝饮食文化范文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对饮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饮食不仅是满足生活需要的手段,还是展示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的一种方式。
唐朝饮食文化包括饮食习惯、饮食作品、食品制作和烹饪技术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特点。
唐朝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融合了自古以来的中原风味和外来的民族特色。
在唐代的餐桌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菜肴和食品,尤其是以米、面、麦、豆为主要食材的面食,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唐朝的饮食文化也与宴会文化密不可分。
宴会是展示社会地位和交际能力的重要场合,不仅有政治宴会,还有文艺宴会和民间宴会等。
在宴会上,主人会亲自指挥厨师烹饪美味的菜肴,并安排音乐和舞蹈等表演节目。
舞蹈、音乐和美食的结合,使得宴会成为一个综合艺术体验的场所。
唐朝的宴会菜肴丰富多样,有荤素搭配,口味鲜美。
其中,以鸳鸯盛宴最为著名,菜肴以红、白两色为主,要求色、香、味俱佳。
盛宴常常需要用到各种烹饪技术,如清蒸、红烧、油炸等。
同时,在宴会上还会为客人准备各种甜点和糕点,如冰糕、蜜饯等。
唐朝的饮食文化也对食品制作和烹饪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烹饪饭炊灶、豆腐脑、豆沙炖羊肉等烹饪设备,使得烹饪变得更加简便和高效。
此外,唐朝时期还出现了炒菜、烧烤等新的烹饪方法,丰富了菜肴的种类和口味。
唐朝的饮食文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品质和色香味俱佳,追求食物的精制和美感。
这种追求可以追溯到后来的宋朝,成为中国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文人饮食文化。
同时,唐朝时期的一些菜肴和制作方法,如蛋黄黄的烹饪方法、红烧肉等,仍然在现代饮食中保留并延续至今。
总之,唐朝的饮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呈现出饮食习惯、宴会文化和烹饪技术等方面的特点,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人们对饮食的热爱和追求,使得饮食不仅成为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更成为一种展示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方式。
隋唐餐饮:地域与宗教交融的美食文化
隋唐餐饮:地域与宗教交融的美食文化隋唐时期的餐饮文化在融合了地域特色和宗教影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域特色的融合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和对外交流频繁,各地域的饮食文化得以相互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隋唐餐饮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不同地区饮食风俗的交流和传播。
1.菜系与食材的多样化:隋唐时期的菜肴种类非常丰富,涵盖了各地的特色菜品。
不同地区的食材和烹饪技法在交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
例如,江南地区擅长烹制清淡、鲜美的菜肴,以清蒸、炒、烩等技法为主;而北方地区则注重食材的丰富和口感的醇厚,烤、炖等技法应用较多。
2.口味与风格的互鉴:各地域的菜肴在口味和风格上也相互借鉴和影响。
比如,一些北方的食材和调料被引入到南方菜肴中,使南方菜肴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北方的豪放与醇厚;同样,南方的细腻与清新也影响了北方菜肴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二、宗教影响的体现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作为主要的宗教信仰,对餐饮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佛教的饮食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素食理念逐渐在隋唐时期得到推广和普及。
佛教徒信奉因果报应和慈悲为怀,主张不杀生、不吃肉,这直接影响了当时的饮食观念和习俗。
隋唐时期的素食文化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出现了许多专门的素食馆和素食菜品,还推动了素食烹饪技法的创新和提高。
这些素食菜品以植物性食材为主料,通过精细的刀工和巧妙的调味手法制作而成,色香味俱佳且营养丰富。
2.道教的养生饮食:道教注重养生和长寿之道,其饮食文化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道教徒在饮食方面强调顺应自然、合理搭配、适度摄取等原则,认为这样可以达到调理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
隋唐时期的道教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人们的饮食观念和习惯。
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倡导清淡、自然的饮食方式,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的餐饮文化在融合了地域特色和宗教影响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隋唐食品文化及其特点
隋唐食品文化及其特点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饮食风俗日益繁荣,饮食文化也越发纯熟丰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及其特点。
一、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1.食材隋唐时期的饮食非常丰富,人们喜欢使用大量的食材。
蔬菜、水果种类繁多,有许多现在已经消失的品种,如金鸡脚、鹿茸、马蹄等,同时还有许多现在仍然常见的食材,如豆腐、鸡肉、鱼肉等。
2.烹饪方法隋唐时期的人们非常注重对食材的处理和烹饪技巧。
他们喜欢使用各种烹饪技法,如炸、煮、烤、炖、煎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材料的风味和口感。
3.食品配置隋唐时期的人们非常注重食品的配置和营养搭配,通常一顿饭菜包括菜肴、肉汤、食品和甜点几个方面,以保证口感和营养均衡。
4.餐具隋唐时期的餐具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碗、盘、箸和勺子等。
同时,对于洗涤、摆设、临摹式的媒介多样。
二、隋唐时期的饮食特点1. 千篇一律的素食隋唐时期,佛教成为社会流行的宗教,大量的寺庙崛起。
这时人们喜欢以素食为主,以此来支持佛教。
在社会主流观念中,酒肉是不良的行为,而对于崇尚佛学的人,素食则是道德品质的象征。
2. 饮食中的美学意义隋唐时期的人们不仅将饮食看作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将其看作是一门艺术。
他们会根据各种场景和人物的不同,进行食品进行计划和精心烹制,已达到文化意义上的精美。
3. 饮食与礼仪的关系隋唐时期的饮食离不开礼仪。
家族和皇室的人们会在举行宴会的时候采用刻意编排的礼仪,以体现其身份和地位。
举个例子,皇帝的食肆里能够香气袭人、菜式极其多元,其食谱格外的奢侈,皇权到位的表现之一。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隋唐时期饮食文化的特点和特色。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和欣赏方式不断变化,但饮食作为人类文化的基石,将继续承载人们的欢乐和美好。
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
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浅谈隋唐时期市民的饮食文化摘要:饮食是人类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几千年的饮食习惯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这些饮食文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影响着我们当代人的饮食习惯。
应特别注意隋唐时期的饮食,这得益于隋唐时期经济的高度发展、思想的开放、与周边民族的深入交流以及水路交通的便利。
隋唐饮食文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食物种类繁多,生产精细;酒和茶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烹饪技术的发展和调味品的增加,加上国外及周边国家的饮食文化,使隋唐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也许正是因为隋唐时期在物质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才有了值得铭记的精神胃口。
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进口饮食对隋唐饮食的影响。
(本条所称进口食品统称胡食品)关键字:隋唐饮食胡食多民族影响俗话说,“食物对人民来说是最重要的”。
饮食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在阅读了很多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书籍后,我们经常会看到隋唐饮食中的胡食介绍,所以隋唐饮食中的胡食就是这一灿烂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隋朝时期,胡食有了很大的发展。
盛唐时期,中国形成了多民族国家,为各民族饮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民族饮食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在这种交流中,饮食习惯逐渐被吸收和融合。
唐代的饮食和饮食交流也是唐代外国的一大成就。
胡菜品种丰富,影响深远。
它在长安的街道上很受欢迎是。
这些外来的食物,在唐朝的接受度很高,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慢慢流行于唐朝社会,构成了唐代饮食风俗的一大特色。
“饮食胡风”在唐代社会十分兴盛,《旧唐书.舆服志》记载的“贵人御撰,尽供胡食”就是当时的兴盛场景。
在胡食的影响下,当地饮食习惯与胡食进行融合、变化,最终与本民族的饮食文化一起流传下来。
通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传入中原地区的胡食的种类繁多,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
以下来具体介绍下当时传入的胡食的种类。
一、面食类唐代,从西域引进的面食种类很多,包括胡饼、蒸饼、,这些面食中有很多甚至发展成了中原人的主食,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原人原有的饮食结构。
隋唐五代时期的饮食习俗
隋唐五代时期的饮食习俗,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发展在隋唐时代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这为饮食习
俗的兴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决定饮食风俗兴旺发达的诸多因素中,农业是最基本的因素。
《新唐书·食货、麦仍是北方人
的主食,而南方人仍以稻米为主。
由于南方稻米生产的长足进步,大量稻米运往北方,特别是中唐以后,稻米已成为人三日或满月时食用。
“王母饭”
是皇家的主食之一,类似今日的盖浇饭。
“荷包饭”以香米杂鱼肉等用荷叶
蒸成。
柳宗元《柳州峒氓》诗有“绿寄饧粥》诗云:“粥香饧
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
”赞美了饧粥的芳香甜美。
“茗粥”则是掺茶
叶煮的粥。
隋唐五代的面食更加丰富,仅饼的品种就有许多。
有煮饼、蒸饼(又称笼上牢丸)、汤饼(又称汤中牢丸)、蝎饼、阿韩特饼、凡当饼、■ﳺ饼、
胡麻饼、双拌方破饼、春饼义》卷五说:“唐人立春日食春饼、
生菜,号春盘。
⋯⋯春饼者,薄剂煿菜肉裹食
饼,它其中有
五种不同的馅料,这反映当时饼类食品的制作有很高水平。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论文5000字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论文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已相当繁荣,当时对不同燃料与烹饪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隋朝王劭曾说过:“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黄火,气味不同。
从理论上总结了烹调技术的基本准则。
烹调原料也越开越丰富。
这主要指各种海产品和各种牲畜禽类的下水脚料都已经入馔。
此外,调味品中还增加了从国外引入的蔗糖以及胡椒等调料,其中胡椒在唐代大受欢迎。
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粮食的种植和粮种培育,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的原始居民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
到了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以“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代表的农业生产部门,并开始掌握了酒的酿造,逐渐形成了“南稻北粟”或“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
一、主食这一时期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饼、饭、粥、糕等数种。
从史籍的出现频率来看,饼最多,饭粥次之,糕较少。
(一)饼。
这是一个类概念,种类繁多。
它既包括现在的饼类食品也包括现在的馒头﹑包子、面条类食品。
他们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实在是居家旅行的佳物,也正因为这样成了隋唐时期的主食。
粗略计算,这一时期出现在史书上的饼就有胡饼,蒸饼煎饼环饼汤薄饼烧饼笼饼等。
胡饼类似烧饼,不过个儿比烧饼要大,969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出土一枚直径9.5 厘米,的唐代胡饼。
当时又出现了胡麻饼,类似今天的芝麻烧饼,颇受欢迎。
长安城有名为“辅兴”的名坊,那的胡麻饼非常有名,有名的史料是白居易写下的《胡麻饼与杨万洲》“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毕罗(原文有食字旁),毕罗也是一种胡食,一种带馅的面点。
唐朝新传入的食品。
是一种北方流行的馅饼,尤其在关中地区大受青睐。
最早发明的人姓毕与罗,二位发明者将姓合二为一为之命名。
长安据说有专卖店,而且不止一家,竞争激烈,使得制作工艺不断提高,毕罗中的馅料五花八门,高手韩约的樱桃毕罗在做完后,其中的樱桃颜色不变更可谓一绝。
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
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浅谈隋唐时期市民的饮食文化摘要:饮食是人类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几千年来的饮食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这些饮食文化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也影响了我们当代人的饮食习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隋唐时期的饮食,这得益于隋唐高度发达经济、开放的思维和与周边民族的深入交流以及水路交通的便利。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隋唐的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饮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酒和茶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烹调技术的发展和调料的增加,再加上域外和周边国家的饮食文化,使隋唐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也许正是因为隋唐时期在物质文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成就,所以才有了值得人们铭记的精神食量。
此文我们就了解一下那些从外面传入的饮食对隋唐饮食的影响。
(此文外来传入的饮食统称胡食)关键字:隋唐饮食胡食多民族影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在翻阅了众多的中国饮食文化的书中,关于隋唐饮食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胡食的介绍,所以隋唐饮食中的胡食就是这灿烂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在隋朝期间,胡食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到了大唐盛世,我国已形成了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这为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各民族饮食文化交流空前频繁,饮食习惯也在这交流中逐渐互相吸收和融合。
胡食是隋唐和域外各国饮食文化交流的成果,也是唐代饮食的一大特点。
胡食种类丰富、影响深远,在长安的大街小巷十分盛行,比比皆是。
这些外来的食物,在唐朝的接受度很高,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慢慢流行于唐朝社会,构成了唐代饮食风俗的一大特色。
“饮食胡风”在唐代社会十分兴盛,《旧唐书.舆服志》记载的“贵人御撰,尽供胡食”就是当时的兴盛场景。
在胡食的影响下,当地饮食习惯与胡食进行融合、变化,最终与本民族的饮食文化一起流传下来。
通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传入中原地区的胡食的种类繁多,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
以下来具体介绍下当时传入的胡食的种类。
隋唐五代的美食文化与烹饪技艺
隋唐五代的美食文化与烹饪技艺在中国历史上,隋唐五代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还是美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食材和菜品被引入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这些食材和菜品不仅让中国饮食的品种更加多样化,也让中国烹饪技艺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美食文化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发展高峰,还是美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食材和菜品被引入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这些食材和菜品不仅让中国饮食的品种更加多样化,也让中国烹饪技艺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在隋唐时期,炒菜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们越来越喜欢吃用少量的油炒制的菜品。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名菜,如卤煮、炖、炸、炒、烤等,许多美食家开始将各种食材进行不同的处理,如:将肉、鱼切成片,连同鸭肝、虾仁、豆腐煮成的“火腿羹”;将带鱼卷上腐竹烤熟,配以鳝鱼末、高汤等,制成了“扬州烤鱼”等。
隋唐时期潮州人李冶更是被誉为“神农”,他著名的《食经》使烹饪习惯在全国传播,成为此时烹饪技艺的代表之一。
此时期美食,热爱多佳,其特点是饮食讲究细致,品味考究,以花式烤鱼,卤煮,咸酸、辣酱调味等为其特征。
新鲜与熟制的搭配和食材的变幻、盘器的讲究,构成了一个关于饮食搭配与质量的全新模式,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这一模式被发扬光大。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烹饪技艺在隋唐五代时期,烹饪技艺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不但制作工序更为复杂和耗时,同时还更加考究食材的选择和搭配。
这个时期,烹饪领域中逐渐形成了不少名家和名厨,他们在食材选择、口感搭配、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的探索和创新。
例如,隋唐时期的宋徽之是中国烹饪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菜品的烹饪过程中注重食材质量,讲究食物和烟火的配合,他的烤鸭更是被人们传为佳话。
此外,还有川渝一带的麻辣烧烤、淮扬菜式、闽南菜式等,这些烹饪技艺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卤煮、炖、炸、炒、烤等美味,烹饪家们更加注意到适应食材食用、增添营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
浅谈隋唐市民饮食文化胡饼是一种用面粉和水制成的烤饼,其口感酥脆,香气四溢。
胡饼在唐代十分流行,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品之一。
2.蒸饼:蒸饼是一种用面粉和水制成的饼,其口感柔软,味道鲜美。
蒸饼在唐代也十分盛行,是当地人民的另一种主要食品。
3.饆饠:饆饠是一种用面粉和发酵面制成的薄饼,其口感软糯,味道香甜。
饆饠在唐代也很受欢迎,是当地人民的小吃之一。
二、肉类在唐代,胡食中的肉类也有很多种类。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羊肉和牛肉。
这些肉类在当时的饮食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地用于烹饪各种美食。
例如,羊肉串、牛肉汤等都是唐代人民喜爱的食品。
三、调料在唐代,胡食中的调料也非常丰富。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胡椒、芝麻、花椒等。
这些调料在当时的烹饪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使得唐代的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总之,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是一段十分辉煌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XXX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当地人民的饮食结构,也为今天的饮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我们应该珍惜这段历史,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众多的隋唐市民饮食文化中,胡饼是最受欢迎的。
类似于现在的烧饼,唐代的胡饼是在炉中烤制而成,外面裹上芝麻,中间加入馅料。
在长安市场中,“胡麻饼店”和流动商贩都供应胡饼,价格便宜。
当时最负盛名的胡饼店是长安辅兴坊,XXX还亲自制作胡饼送给万州刺史XXX。
他将辅兴坊与自己所做的胡饼相比较,作了一首诗,表达了对胡饼的喜爱。
蒸饼是指各种各样上笼屉蒸熟的面食,有些是用纯面作的,还有一些有加入各种馅料。
在唐代,蒸饼被称为“蒸饼”,而随着时间推移,名称慢慢发生变化。
有馅的叫馒头,而蒸饼则专指无馅或放干馅如枣子、葡萄等的蒸食。
蒸饼也是百姓平常食用的主食之一。
饆饠是由西域传入的一种食品,以面粉作皮,包有馅心,经蒸或烤制而成。
XXX是一种带馅的烧饼,馅料种类很多,有羊肾毕罗、蟹黄XXX、猪肝XXX等。
XXX传入中原后,十分受欢迎,做法也多种多样,后来还衍生出如曼陀样夹饼、XXX轻高面等。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发展主要成就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发展主要成就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亦是中华料理逐渐形成的时期之一。
在隋唐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取得了一系列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包括菜肴的创新与多样化、烹饪技术的提升、酒文化的繁荣、餐桌礼仪的规范等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一、菜肴的创新与多样化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发展,主要表现在菜肴的创新与多样化。
通过对多种食材的运用和烹饪技巧的改进,隋唐时期的厨师们成功地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菜肴。
例如,《食经》中记载了许多在隋唐时期备受青睐的菜肴,如《修真美食谱》中的"翠竹香鳓鱼"、《本草纲目》中的"肘花"等等。
这些菜肴的独特口味和精致工艺,为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烹饪技术的提升与菜肴的创新相伴随的是烹饪技术的提升。
在隋唐时期,厨师们通过探索不同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的改进,使得食材的口感更加鲜嫩可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烹饪用透明的高汤”的创新。
此前,中国烹饪主要采用的是蘑菇、菇烹煮时叠放的方式,而在隋唐时期,厨师们开始采用透明的高汤来炖煮菜肴。
这不仅使得菜肴更加美观,还提升了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三、酒文化的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酒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美酒。
酒文化的兴盛不仅表现在酿酒技术的提升上,还体现在人们对酒的热爱和饮酒礼仪的规范上。
在隋唐时期,人们常常会在宴会上举行品酒比赛,赏识酒的味道和香气,同时也注重饮酒的礼仪。
这一切都为中国酒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餐桌礼仪的规范隋唐时期,餐桌礼仪的规范也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视餐桌礼仪,注重用餐的规范和仪式感。
例如,餐桌上的座次有明确的规定,男女老幼都有相应的位置。
同时,人们也开始注重用餐的仪态和言谈举止,尊重对方,表达礼貌。
这种重视餐桌礼仪的风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主要成就,包括菜肴的创新与多样化、烹饪技术的提升、酒文化的繁荣以及餐桌礼仪的规范等。
隋唐人的饮食文化论文
隋唐人的饮食文化论文引言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饮食文化方面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隋唐人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习惯、食材选择和饮食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饮食习惯日常饮食在隋唐时期,人们的日常饮食以米饭、面食和蔬菜为主。
而在饮品方面,茶和酒是隋唐人常饮的两种饮品。
茶在这个时期被广泛种植和饮用,茶文化也逐渐形成。
而酒则向社会各阶层普及,成为随餐必备的饮品。
节日饮食在节日和庆典场合,隋唐人会举办盛大的宴会。
宴席上的菜品丰富多样,有荤菜、素菜、点心和水果等。
牛、羊、猪肉等肉食是重要的主菜,而蔬菜、水果和糖果则是作为点心或甜品供应。
宴会上还会有各种精美的饼干、糕点和汤类食品。
食材选择肉类食材在隋唐时期,肉类食材的使用比较普遍。
牛、羊、猪等动物的肉被广泛食用,其中猪肉是最常见的。
猪肉可以制成各种品类的菜品,如红烧肉、白切肉和熏肉等。
鱼类食材鱼类食材在隋唐饮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隋唐人常常食用淡水鱼和海鱼,其中以鲤鱼、鲫鱼和鲈鱼最受欢迎。
鱼可以制成烧鱼、红烧鱼和清蒸鱼等菜品。
蔬菜食材隋唐时期的蔬菜种类丰富多样,其中包括白菜、豆腐、芋头、蘑菇、黄瓜等。
这些蔬菜可以制作成炒菜、炖菜和凉拌菜等。
饮食礼仪宴会礼仪隋唐人举办宴会时,有着严格的饮食礼仪。
首先,主人会在客人到达之前准备好各种菜肴和饮品,并安排座位次序。
在宴会开始之前,主人和客人会共同举杯祝酒,并致词致辞。
宴会上,客人们要按照座次侍奉主人的酒杯和菜肴,并保持热情和礼貌。
日常饮食礼仪隋唐人的日常饮食中,也有一些简单的饮食礼仪。
例如,进餐时要保持安静和整洁,不要发出过多的声音和抛撒食物残渣。
同时,用餐时要注意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不要吃得太快或太慢。
结论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
隋唐人重视食物的品质和味道,注重饮食礼仪,并对不同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技巧有着深入的研究。
隋唐餐饮文化:地域特色与遗产
隋唐餐饮文化:地域特色与遗产隋唐时期餐饮文化的地域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食材选择、烹饪技法、口味偏好以及地方特色菜品的形成等。
一、食材选择的多样性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气候和自然环境多样,导致食材种类非常丰富。
这种多样性直接体现在各地的餐饮文化中。
●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蔬菜种类繁多,如白菜、萝卜、黄瓜、茄子等,同时海产品也十分丰富,为海鲜料理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北方地区:则以麦粟等面食为主,肉类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羊肉和牛肉,为烤、炖等烹饪技法提供了充足的食材。
二、烹饪技法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烹饪技法也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
●南方地区:擅长使用蒸、煮、炒等烹饪技法,尤其注重菜肴的清淡和鲜美,追求原汁原味。
例如,江南地区的菜肴讲究清淡、爽口,烹调技法多样,以清蒸、炒、烩、煮、卤、烤等为主,擅长烤鱼、蒸鲈鱼、烩鲤鱼等菜品。
●北方地区:则更倾向于烤、炖等烹饪技法,使食材更加入味,口感醇厚。
例如,安阳菜注重用料讲究,烹调技法精湛,以炖、烤为主,最有名的菜品是烤鸭和烤肉。
三、口味偏好的地域性由于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的不同,隋唐时期各地对于菜肴的口味偏好也存在明显差异。
●南方菜肴:通常偏向于清淡、鲜美,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口感的细腻。
●北方菜肴:则相对更加浓郁、醇厚,强调食材的入味和口感的丰富性。
四、地方特色菜品的形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菜品。
这些菜品不仅代表了当地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如京味菜:是唐代宫廷菜肴的代表,以器皿精美、口味鲜美、精制精致、荤素搭配得当为特点,其中最著名的菜品是烤鸭和涮羊肉。
●江南菜:以其独特的清淡、鲜美和烹饪技法多样而著称,反映了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
五、总结隋唐时期餐饮文化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食材选择的多样性、烹饪技法的地域差异、口味偏好的地域性以及地方特色菜品的形成等方面。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隋唐时期丰富多彩的餐饮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隋唐餐饮文化:繁荣与多样性的历史见证
隋唐餐饮文化:繁荣与多样性的历史见证隋唐时期的餐饮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食材的丰富性、烹饪技术的多样性、宴席的盛大化以及茶酒文化的繁荣等方面。
以下是对隋唐餐饮文化的详细阐述:一、食材的丰富性隋唐时期,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自然资源丰富,食材的种类非常繁多。
除了传统的五谷杂粮、禽畜鱼肉和蔬果之外,还有大量的野味、海味和名贵珍品,如熊掌、犀角、象牙、珍珠、黄金等。
这些丰富的食材为隋唐餐饮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烹饪技术的多样性隋唐时期的烹饪技术得到了大幅提高,出现了许多新的烹饪方法和器具。
烹调技术的提高,使得隋唐的菜肴更加多样化、精细化,味道更加鲜美。
当时的烹饪方法主要包括炙、蒸、煮、烙、烧、煎、炸、烤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此外,隋唐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花式菜肴,如炙鹅鸭、熊白啖、浑羊殁忽、金齑玉脍、镂金龙凤蟹等,这些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制作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三、宴席的盛大化隋唐时期的宴席规模和仪式十分盛大,一些皇帝和贵族举行的宴席甚至达到了千人规模。
宴席不仅注重菜肴的品质和数量,还注重礼仪和场面的烘托。
宴席上的音乐、歌舞、戏曲等文艺表演增加了宴席的欢乐气氛。
同时,宴席上的酒水也非常讲究,有时可以提供各种名酒佳酿,如“花雕”、“琼浆玉液”等。
这些盛大的宴席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庶,也体现了隋唐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四、茶酒文化的繁荣隋唐时期的茶酒文化也非常发达。
茶文化在隋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的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象征。
茶具的制作和茶艺的传承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而酒文化则主要体现在宴会和聚会上,人们常常会喝一些米酒、黄酒等。
此外,随着丝绸之路的重新开放,西域的葡萄酒也传入了中原地区,为隋唐的饮酒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五、地域特色与宗教影响隋唐时期的餐饮文化还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宗教影响。
不同地区的菜肴各具特色,如安阳菜注重用料讲究、烹调技法精湛;京味菜以器皿精美、口味鲜美为特点;江南菜则讲究清淡、鲜美、爽口。
中国饮食文化—隋唐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隋唐饮食文化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已相当繁荣,当时对不同燃料与烹饪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隋朝王劭曾说过;“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黄火,气味不同?【】从理论上总结了烹调技术的基本准则。
烹调原料也越开越丰富。
这主要指各种海产品和各种牲畜禽类的下水脚料都已经入馔。
此外,调味品中还增加了从国外引入的蔗糖以及胡椒等调料,其中胡椒在唐代大受欢迎。
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粮食的种植和粮种培育,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的原始居民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
到了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以“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代表的农业生产部门,并开始掌握了酒的酿造,逐渐形成了“南稻北粟”或“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
一、主食这一时期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饼、饭、粥、糕等数种。
从史籍的出现频率来看,饼最多,饭粥次之,糕较少。
(一)饼。
这是一个类概念,种类繁多。
它既包括现在的饼类食品也包括现在的馒头﹑包子、面条类食品。
他们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实在是居家旅行的佳物,也正因为这样成了隋唐时期的主食。
粗略计算,这一时期出现在史书上的饼就有胡饼,蒸饼煎饼环饼汤薄饼烧饼笼饼等。
胡饼类似烧饼,不过个儿比烧饼要大,969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出土一枚直径9.5厘米,的唐代胡饼。
当时又出现了胡麻饼,类似今天的芝麻烧饼,颇受欢迎。
长安城有名为“辅兴”的名坊,那的胡麻饼非常有名,有名的史料是白居易写下的《胡麻饼与杨万洲》“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毕罗(原文有食字旁),毕罗也是一种胡食,一种带馅的面点。
唐朝新传入的食品。
是一种北方流行的馅饼,尤其在关中地区大受青睐。
最早发明的人姓毕与罗,二位发明者将姓合二为一为之命名。
长安据说有专卖店,而且不止一家,竞争激烈,使得制作工艺不断提高,毕罗中的馅料五花八门,高手韩约的樱桃毕罗在做完后,其中的樱桃颜色不变更可谓一绝。
隋唐饮食文化之我见
隋唐人饮食文化之我见【摘要】纵观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国南北分裂局面到隋唐时期再一次得到大一统,历史又进入一个辉煌发展的时期。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民安居乐业,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饮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酒和茶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烹调技术的发展和调料的增加,再加上对外交往频繁与民族大融合,域外的饮食文化兼容并蓄,使隋唐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扬州、长安、洛阳、广州等大城市里,“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陆珍馔,应有尽有。
【关键词】隋唐;饮食文化;主食、肉食、蔬果、茶酒文化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已相当繁荣,当时对不同燃料与烹饪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隋朝王劭曾说过:“温酒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黄火,气味不同...”从理论上总结了烹调技术的基本准则。
烹调原料也越来越丰富。
这主要指各种海产品和各种牲畜禽类的下水脚料都已经进入馔。
此外,调味中还增加了从国外引入的蔗糖以及胡椒等调料,其中胡椒在唐代大受欢迎。
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粮食的种植和粮种培育,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的原始居民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
到了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以“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代表的农业生产部门,并开始掌握了酒的酿造,逐渐形成了“南稻被粟”或“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
一、主食这一时期的主食分为饼、饭、粥、糕等数种。
(一)饼饼既包括胡饼(类似今日馕)、胡麻饼(类似今日芝麻烧饼)、蒸饼、馒头、包子等蒸烤面食,也包括汤饼(面片汤)、水引饼(类似今日面条),还有寒具(类似麻花)、膏环(类似糯米团)、截饼(类似饼干)等油炸面食。
便于携带的胡饼、蒸饼广受欢迎,成为唐人常见的快餐及唐军的野战食品。
甚至有唐代御史因骑马吃胡饼,有损官威遭弹劾,耽误了仕途。
胡饼类似烧饼,不过个儿比烧饼要大,1969年新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出土一枚直径19.5厘米的唐代胡饼。
浅谈隋唐商人饮食文化
浅谈隋唐商人饮食文化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商业交流和繁荣的经济环境使得饮食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隋唐商人饮食文化是隋唐时期商人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饮食风俗惯。
以下是对隋唐商人饮食文化的浅谈。
富丽豪华的宴席隋唐时期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水平很高,因此他们在宴席上展示出富丽豪华的一面。
隋唐商人的宴席通常包括多道菜品,精心摆放的餐具和华美的装饰。
这些宴席不仅用于商业洽谈和社交交流,也是商人财富和地位的一种方式。
重视食材和烹饪技艺隋唐商人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技艺的发展。
商人们喜欢选用新鲜、优质的食材,尤其是海鲜和珍稀的食材。
同时,商人们也非常重视烹饪技艺的推陈出新,注重菜品的色、香、味和形的完美结合。
多元化的菜品隋唐商人饮食文化中的菜品种类多样,涵盖了各个地域和不同口味的特色。
除了传统的汉族菜肴,还有大量的外来菜品和地方特色菜,丰富了商人们的饮食选择。
这些菜品有助于商人们进行各地的商业交流,并体现了隋唐时期商人的海纳百川的胸怀。
行业特色的食品隋唐商人饮食文化中也有一些与商业活动相关的特色食品。
比如,商人们出行常备一种名为“商侠”的面食,其方便携带、易于烹调,适合商人们在旅途中解渴和填饱肚子。
同时,商人们也会经常在商业交流中赠送特色食品,以表达友好和诚意。
饮食文化的影响隋唐商人饮食文化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商人们在饮食方面的需求和付出促进了农业和渔业等产业的发展。
其次,商人们的饮食惯的多样性促进了菜品的创新和烹饪技艺的进步。
最后,商人们丰富多样的宴席和特色食品吸引了各地的人们前来交流和体验,推动了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隋唐商人饮食文化是隋唐时期商人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它展示了商人们的财富和地位,注重食材和烹饪技艺,多样化的菜品种类以及与商业活动相关的特色食品。
同时,这种饮食文化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人饮食文化之我见【摘要】纵观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国南北分裂局面到隋唐时期再一次得到大一统,历史又进入一个辉煌发展的时期。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民安居乐业,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饮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酒和茶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烹调技术的发展和调料的增加,再加上对外交往频繁与民族大融合,域外的饮食文化兼容并蓄,使隋唐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扬州、长安、洛阳、广州等大城市里,“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陆珍馔,应有尽有。
【关键词】隋唐;饮食文化;主食、肉食、蔬果、茶酒文化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已相当繁荣,当时对不同燃料与烹饪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隋朝王劭曾说过:“温酒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黄火,气味不同...”从理论上总结了烹调技术的基本准则。
烹调原料也越来越丰富。
这主要指各种海产品和各种牲畜禽类的下水脚料都已经进入馔。
此外,调味中还增加了从国外引入的蔗糖以及胡椒等调料,其中胡椒在唐代大受欢迎。
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粮食的种植和粮种培育,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的原始居民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
到了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以“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代表的农业生产部门,并开始掌握了酒的酿造,逐渐形成了“南稻被粟”或“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
一、主食这一时期的主食分为饼、饭、粥、糕等数种。
(一)饼饼既包括胡饼(类似今日馕)、胡麻饼(类似今日芝麻烧饼)、蒸饼、馒头、包子等蒸烤面食,也包括汤饼(面片汤)、水引饼(类似今日面条),还有寒具(类似麻花)、膏环(类似糯米团)、截饼(类似饼干)等油炸面食。
便于携带的胡饼、蒸饼广受欢迎,成为唐人常见的快餐及唐军的野战食品。
甚至有唐代御史因骑马吃胡饼,有损官威遭弹劾,耽误了仕途。
胡饼类似烧饼,不过个儿比烧饼要大,1969年新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出土一枚直径19.5厘米的唐代胡饼。
当时又出现了胡麻饼,类似今天的芝麻烧饼,颇受欢迎。
史料白居易写下的《胡麻饼与杨万洲》“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为证。
毕罗(原文有食字旁),唐朝新传入的食品。
因其最早发明人姓毕与罗,故将其姓合二为一命名。
毕罗也是一种胡食,一种带馅的面点,尤其在关中地区大受欢迎。
蒸饼是非常普及的食物,就是今馒头一类的面食,形状上圆下平。
走在长安街上就能看到有人推着这种上圆下平的食品叫卖。
武则天时四品官张衡就是因为“路旁见蒸饼新熟,逐市其一,马上食之,被御史弹劾”而未能升入三品官。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也随船带了“干蒸饼一车。
”汤饼就是面条了。
《唐六典》卷十五记光禄寺百官膳食有云:“冬月则加造汤饼...夏月加冷淘。
”随季节的变化,在夏天滚烫的面不好吃,就吃冷面,称为“冷淘”。
汤饼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不托,在形制上稍宽点。
(二)饭隋唐时期,人们吃“饭”主要以稻米饭、粟米饭(小米饭)、麦饭为主。
稻米饭也就是大米饭,在隋唐时期的各类粮食中,稻米的产量最高,食用量也最大,稻米适合煮饭和熬粥,所以广受欢迎,但稻米饭至古以来主要种植在南方,所以稻米饭是南方人的日常主食,在当时,稻米饭被北方人视为细粮,非常受欢迎。
粟米饭,粟也就是小米,粟米饭是北方人日常的主食。
麦饭,被中国人食用了几千年,直到今天依然在蒸煮麦粒食用。
但在隋唐时期,麦饭的地位不断下降,人们很少直接食用麦粒。
原来,当时的面粉加工技术不断进步,用面食做成的饼成为麦类的主要使用方法。
除了粟米,这一时期的人们还常使用黍和粱,黍是黍米,也就是黄黏米,又叫糜子。
粱,也就是高粱,这两种粮食也同样是当时人们的煮饭原料,特别是粱饭,在当时是富贵人家的饭食。
除此之外,我们再介绍几种不常见的饭食。
蔬饭,唐朝人将廉价的蔬菜和米混在一起烹饪而成,加入蔬菜是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
橡饭,是用橡实做成的饭,这种饭并不是常见的饭食,也只有在灾荒之年,百姓饥饿难耐,充饥活命的救急饭。
清风饭,是唐朝夏天消暑的一种饭,是富贵人家中才可见的一种饭,据记载,清风饭是用水晶饭、龙睛粉、龙脑末、牛酪浆制成,制成后再将饭放到冰池冰镇,待凉透后方可食用,有消暑的功效,但这种饭也只也只有在宫中和富贵人家享用,无法普及和推广。
(三)粥粥主要包括稻米粥、粟米粥、麦粥等。
粥里可以加上各种配料,因配料不同分为杏酪粥,云母粥,胡麻粥,地黄粥,茶粥,葱粥等。
由于方便易做兼解饥渴,隋唐时期无论公卿还是百姓,普遍喜好食粥,寒食清明食粥成为习俗。
贵族官员还在其中加入蜂蜜、杏仁、乳酪、芝麻或其他配料,给原本清淡的粥增添了味道。
(四)糕糕点是较为精致的食品了,严格说来属于点心类。
点心这个词唐时期叫“菓子”。
1966—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发现有很多精美的花式点心,它为我们认识唐代点心提供了实物资料。
糕也是点心的一种,也有许多名目,在韦巨源《烧尾宴食账》中就有“七返糕,水晶龙凤糕(糯米枣糕),玉露团(酥糕)”等数种。
另外,在唐朝时某些主食和节日已经成为固定的组合,如《唐六典》中记载寒食吃粥,正月十五,九月九日吃糕,正月七日,三月三日要煎饼,五月五日吃粽。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面点新品种,如春茧包子饺子等。
二、肉食由于牲畜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平民百姓和低层官员食肉相对较少,贵族高官们则可享用到多种多样的肉食。
隋唐时期的畜类主要有猪、羊、犬、驴等,禽类主要有鸡、鸭、鹅等,水产主要有鱼、虾、蟹。
与主食和蔬菜类似,受物候影响,南北方肉食习惯差异显著。
游牧文化浸润已久的北方偏好羊肉,水网密布的南方喜食鱼虾。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禽类因养殖成本较低,也成为中低层官员和百姓改善伙食的重要选择。
鹿、獐、雁、雀、鹌鹑等野味常也会出现在餐桌上。
肉禽主要的烹饪技法为炙(明火烧烤)、炮(隔火烧烤)、腌制腊脯、蒸煮、煎炸等,唐初李世民率部追击宋金刚,雀鼠谷大战后杀掉军中仅剩的一只羊,烹煮与将士分食。
水产主要的烹饪技法为切脍(切细蘸酱料生食)、羹臛(炖菜)、烩、腌渍等,金齑玉脍即是出现于南北朝末年、风行于隋唐的江南名菜。
鱼与羊,南与北,不同的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写的鲜字。
各种脍炙人口的肉食,让隋唐时代的饮食世界丰富多彩。
三、蔬菜水果隋唐时期的果蔬品类繁多,常见的有葵菜、韭菜、芹菜、芦菔(萝卜)、芋头、菘、冬瓜、胡瓜(黄瓜)、蘑菇、荠菜、竹笋、苋菜、藕、葱、莼菜等。
北方多食用韭菜葵菜,南方多食用竹笋莼菜。
通过腌渍或加工成羹臛(汤菜)、菹齑(酱汁)等手段,蔬菜得以有效保存。
唐朝常吃的水果有葡萄﹑甘蔗﹑石榴﹑橘﹑瓜﹑李﹑桃等。
到盛唐以后还有殷桃和荔枝。
关于西瓜起源于何时尚不明确,但在唐代瓷器上清楚的留下了西瓜的花纹。
除此之外还有枣、桃、李、杏、梅子、梨、柿子等水果和栗、榛等干果,江南、岭南等地还出产柑橘、杨梅、枇杷等。
与蔬菜类似,时人也多将果类加工成蜜饯果脯保存。
经过丝绸之路数百年的交流,到隋唐时期,许多外来品种的果蔬如茄子、菠薐(菠菜)、葡萄、石榴、甘蔗等落户中国,至今仍在充实着国人的肠胃。
胡荽(香菜)、兰香(罗勒)、胡椒等洋气十足的调味品让食物的味道更加香浓,胡椒更是成为隋唐至明清中国最奢侈的调味品之一,甚至一度作为财富的象征。
唐代宰相元载获罪被抄家,居然抄出了800石(相当于数万公斤)胡椒。
受游牧民族饮食影响,北方吃乳酪类食品较多,有马酪﹑羊酪﹑杏酪﹑酪樱桃﹑酪雕胡等。
四、饮茶文化异军突起隋唐时期,饮茶文化异军突起。
茶从江南士族逐渐普及至全国各阶层,随着佛教发展,坐禅饮茶成为风尚,也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青睐的方式。
唐代茶圣陆羽著有《茶经》,详细阐述了茶叶及用水品级、煎茶方法等茶文化要素。
“茶道”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被流传到了国外,以茶待客成为唐人重要的生活和社交习惯,饮茶之风逐渐传播至吐蕃、新罗、日本等地区。
随着茶叶在唐人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升,茶税与盐税一样,逐渐成为唐朝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五、诗酒文化相得益彰酒在唐代迎来了大发展,饮酒和唐代诗人千古流芳的吟诗结为一体,成为这一时代饮食文化的突出象征。
吟诗是文人宴饮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唐代许多名篇佳作就是就是在酒席上即兴吟作的。
除此而外,唱歌跳舞也是宴饮必不可缺的娱乐活动,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画的就是官僚们文人欣赏歌舞的情景。
农业进步令酿酒作物增产,加上海陆贸易繁盛,唐军控制西域使葡萄酒酿造技术东传,酒的种类不断丰富,剑南烧春、乾和葡萄等皆为当世名酒。
中军置酒饮归客,军人等社会各界普遍好酒。
不过当时过滤技术不佳,黄酒多带有酒糟和杂质,唐人采用压酒等技术二次过滤。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当时人们冬日饮酒普遍先加热。
由于蒸馏法尚未成熟,唐代酒酒精度数较低,甜度较高,李白等饮中八仙因此会须一饮三百杯。
六、浆酪饮品新鲜出场除酒之外,唐代酿制的浆,类似于现代的果汁,根据原料不同分为乌梅浆、葡萄浆、桃浆等,最普及的是蔗浆。
由于结晶技术不成熟,隋唐时期人们普遍以蔗浆作为甜度剂。
当时还有一种类似今天果珍的果粉,可长期保存以便远行冲服。
唐代还曾出现过一种叫三勒浆的饮料,源于波斯,类似今天的鸡尾酒。
唐代长安城夏季湿热,流行饮用冰镇乌梅浆,可视作如今酸梅汤的滥觞。
酪(奶饮料)在隋唐时期主要流行于北方。
由于胡汉交流频繁,自北朝起北方官民喜食羊肉,多用酪浆佐餐,乳酪类食品众多。
唐代长安出现了食品冰酪,类似今日的刨冰,浇上蔗浆甚至搭配樱桃,成为达官贵人的解暑佳肴。
总之,隋唐时期,山珍海味,时蔬鲜果,玉液琼浆,百花齐放,缤纷多彩的美食凝结了隋唐时期祖先的匠心,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华文明的创新与包容。
正因为如此,其饮食文化也才表现出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