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
小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培养——以《盘古开天地》教学为例
讲故事也是由技巧的。初学讲故事的小学生,也需要学习 掌握一定的技巧。
1.讲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刚开头,后面的内容就被 听众猜着了,还有谁肯围着你转呢?所以,应当学会在简短的 开头中,用最简洁的语言,吊起观众的“胃口”,吸引大家。 例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第一自然段这样写到:“很久很 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 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很久很久”到 底有多久?谁也说不上来,但要是我们把这个说话的声音压低 一点,语速慢一点,给听众更多的想象的空间,那这个“很久 很久”是不是就有感觉了呢?如果我们再把“十万八千年”说 得重一点,拖长一点,那盘古的神奇之处是不是也就很明显了 呢?关注这两个地方,说好开头,就能很快地吸引听众了。
2.练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讲故事的 人更需要运用眼神和听众交流,并表现好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小学生讲故事要么两眼朝天或两眼看地,不敢看着听众讲;要么 挤眉弄眼,东看西看,使自己和听众都“分神”;要么呆板地偏 向某一边看着讲,像是在对同学背书。为此,我们告诉孩子不 要惧怕听众的观看,而是应该用眼光和听众交流,还要充分运 用眼神帮助嘴巴,用眼睛帮着“说”。例如,《盘古开天地》 一文,讲到这个“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 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眼神随着嘴巴往上、往下, 一下子就把那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展现了出来。
3.提前设计好讲故事的动作。以动作辅助嘴巴是“讲”好 故事十分重要的手段,可以大大弥补口头语言表现力不够的缺 陷。小学生讲故事,要么不敢做动作,紧张拘谨地“背”故事; 要么动作太多像“演”故事;要么姿态僵硬、不自然不协调;要么 摇头晃脑,做出很多多余动作。为了讲好故事,还要学会必要 的动作设计。我们指导学生一个故事的动作不宜太多,哪里做 动作,哪里不做动作,都要提前设计,夸张但要合理。比如, 讲到“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 过去”时,故事员自然要做出抡斧的动作,夸张地使劲猛劈一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讲故事教案》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给孩子们知识,还要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孩子们日后的学业成就和个人发展。
而讲故事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高效、有效的方法,其教学效果备受赞誉。
在讲故事过程中,应该如何制定讲故事的教案呢?一、教案的设计要注意的问题1. 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制定讲故事计划。
幼儿的学习和兴趣爱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设计教案时必须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选择不同的故事主题和语言风格,从而吸引到他们的兴趣点。
2. 制定全面、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孩子认知特点和语言水平的教学目标,正确评价并反思教学成果和效果,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3. 注意故事的质量和前后呼应。
选择好故事主题后,教师还需针对性地评估其故事的质量和适用性,特别是在故事的前后呼应,故事语言的流畅性和表情丰富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整。
二、讲故事教学重点1. 寻找好的故事和故事主题。
故事的质量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和情感体验,教师寻找到好的故事主题,引发孩子的共鸣,产生学习情感;同时,故事表达的深层次寓意和值得追求的内涵,能够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人生、社会、爱等问题。
2. 注重语言语调的变化。
语言是故事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语言语调的变化可以吸引孩子听取故事、加深孩子对故事中人物情节的认知,从而激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探索精神。
3. 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故事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学习知识和道德,还包括训练他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分析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在故事中增加一些情节化,或者另孩子在分享讲故事过程中积极参与,发表个人看法和体验,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感受和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问题。
三、讲故事的具体实施步骤1. 充分准备故事题材。
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选取专业的故事材料,增强故事寓教于乐的特点。
语文《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
语文《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如何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二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动作讲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讲述故事。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讲故事。
2. 教学重点: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录音、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展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让学生自由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 学习如何倾听故事(1)教师示范倾听故事,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表情、动作。
(2)学生模仿教师,学会倾听故事。
4. 学习如何讲故事(1)讨论:如何讲故事?(2)教师示范讲故事,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和动作。
(3)学生练习讲故事,互相评价、交流。
5. 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讲述练习,准备汇报展示。
6. 汇报展示: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2. 学习目标:认真倾听故事,理解内容学会讲述故事,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述今天所学的故事,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和动作。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故事,进行讲述练习,家长协助拍摄视频,下节课分享。
2. 答案: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倾听、表达、交流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会倾听,能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能借助图片讲故事,讲清故事的主要角色、主要事件,做到语言流畅。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交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学会倾听,能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借助图片讲故事,讲清故事的主要角色、主要事件,做到语言流畅。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图片、故事书等教学资源。
2.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故事。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1. 老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认真倾听并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借助图片,尝试讲述故事,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讲述。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讲述本组的故事,其他组员补充。
3. 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提升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倾听、表达、交流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1. 倾听: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记住主要内容。
2. 讲述:借助图片,讲清故事的主要角色、主要事件,语言流畅。
3. 交流:分组合作,共同讲述故事,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习的故事。
2. 家长协助孩子,用手机录音或拍摄视频,记录孩子的讲述过程。
3. 将录音或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故事充满期待。
而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如何给孩子讲故事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好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传递正能量,培养孩子的情感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呢?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故事。
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因此在选择故事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
对于幼儿,可以选择简单易懂、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注重情节发展的故事;对于学龄儿童,可以选择更加复杂、有深度的故事。
此外,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故事,比如喜欢动物的孩子可以听动物故事,喜欢冒险的孩子可以听冒险故事。
其次,要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和方式。
给孩子讲故事不是简单地读一段文字,而是要通过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可以通过改变语调、模仿角色的声音、配合适当的动作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或者图片来辅助讲故事,让孩子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接受故事内容。
另外,要注重故事的情节和内涵。
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要有吸引人的情节,还要有深刻的内涵。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内容,让孩子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思考。
同时,故事中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来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反馈。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与孩子互动,比如提问、鼓励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孩子对故事的反馈,比如观察他们的表情、听他们的问题和评论,这样可以及时调整讲故事的方式和内容,让孩子更加愉快地接受故事。
总之,给孩子讲故事是一项有趣而又有挑战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通过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和方式、关注故事的情节和内涵、以及与孩子的互动和反馈,我们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如何教孩子看图讲故事
如何教孩子看图讲故事1.按顺序看图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还不识字,这就要求家长引导孩子按照正确的顺序看图。
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或者按照标明的顺序去看。
顺序对了,逻辑也就有了。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让幼儿大致地了解故事的人物和事件。
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能讲,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去讲,用孩子的语言讲出故事的大概来。
2.看一幅图,讲一段故事简要了解故事的顺序和大概后,接下来就是看一幅图,讲一段故事了。
针对每一幅图,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仔细观察。
一般来说,首先是观察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比如,画面上有太阳或者白云,故事就可以“有一天,天气可真好”或者“这是晴朗的一天”等作为开头。
依次类推,根据画面来判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森林里、小河边还是山坡上等。
与时间和地点这两个要素相比,对人物的观察要求要细致得多,幼儿不仅要辨别出人物,还需要观察一个或多个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是装束等显要特征。
比如,在小兔乖乖这个故事里,大灰狼和小兔妈妈戴着同样的头巾,如果幼儿没有仔细观察,也就很难讲出大灰狼模仿兔妈妈的装扮并学着兔妈妈的声音去骗小兔开门这样有声有色,充满童趣的故事了。
这个时候,家长要从旁扶一把,从微观上做以引导。
总之,在这个阶段,让幼儿看一幅图,讲一段故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说得和画面有一点关联,家长就不要干涉、打断,鼓励孩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孩子将看到的静态的直观的东西统统讲出来。
3.合理想象在讲述静态内容的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编出静态画面以外的动态部分,比如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内心活动及语言等。
这样可以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连贯,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同样是小兔乖乖这个故事,画面上兔妈妈提着篮子和小兔挥手告别,画面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兔妈妈去哪儿,干什么。
但为了丰富故事,可以想象兔妈妈去田里拔萝卜或是去森林里采蘑菇等。
除此之外,临行前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说了些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幼儿去合理想象。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共1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听力理解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听懂简单的故事和日常对话。通过听故事,学生可以进一步锻炼听力,提高理解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词汇和句子,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通过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讲故事,学生可以进一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作业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
1.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对故事内容的复述、对讲述技巧的应用、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如写一篇故事梗概、设计一个故事情节、写一段故事对话等,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讲述的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故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3.反馈和鼓励:教师需要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如表扬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等,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本节课的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通过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听故事和讲故事展开,通过听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学会表达,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流畅地讲述故事。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内分享故事。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对故事进行改编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在讲述故事时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故事书籍或故事音频。
2. 小组活动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3.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设计。
4.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讲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入本次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听故事:教师播放故事音频或朗读故事,让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3. 讲故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故事改编:每组学生对所选故事进行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 展示和评价:每组学生展示改编后的故事,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2. 教学目标:学会倾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 教学难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
4. 教学过程:导入,听故事,讲故事,小组活动,故事改编,展示和评价。
七、作业设计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改编,并写下来。
2. 学生录制自己讲述改编后的故事的音频,提交给教师。
八、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幼儿园故事大讲解:生动讲述技巧培训方案
《幼儿园故事大讲解:生动讲述技巧培训方案》幼儿园故事大讲解,是指幼儿园老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向孩子们生动讲述故事的技巧和培训方案。
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讲述故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教会他们道德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生动讲述技巧培训方案对于幼儿园老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故事大讲解的训练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故事的选材。
要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有趣而且能够引起孩子们兴趣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应当简单易懂,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同时又要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选材方面,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讲述故事时,老师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生动的语言会让故事更具吸引力,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在语言表达方面,老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效果,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老师还可以在讲述故事时加入一些互动性的环节,比如让孩子们一起来模仿故事中的角色,或者让他们来猜测故事的结局,这样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
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故事的情感共鸣,并且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和价值观。
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者自身的情感和态度,来影响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欢乐、悲伤、愤怒等情感的激发中,充分体会故事所要传达的道德和情感。
生动讲述技巧培训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幼儿园的老师们更好地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们。
通过选择好故事、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现力、注重情感的渗透,我们相信幼儿园故事大讲解的效果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需要,欢迎随时告知。
幼儿园故事大讲解的培训方案不仅仅包括讲述故事的技巧,还应该包括如何选择故事的方法、如何构建故事内容、以及如何与孩子们互动的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口语交际》第四章“听故事,讲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1. 通过听力练习,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2. 学会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复述故事;3. 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2. 学会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复述故事;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生动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 故事内容的理解;2. 口语表达的运用;3. 分析故事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 故事录音;2. PPT展示故事情节;3. 口语表达示范视频。
学生准备:1. 笔记本;2. 录音设备(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趣味故事录音,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基本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示范:教师播放口语表达示范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复述故事。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复述练习。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5. 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复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述今天所学的故事,录制音频或视频。
答案:根据个人复述情况,自行提交作业。
2. 拓展延伸:选择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进行分析,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故事,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生动地复述故事。
2. 教学重点:口语表达的运用。
怎么教孩子讲故事
怎么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讲故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教孩子讲故事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要激发孩子讲故事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平时的生活中寻找素材。
比如,可以让孩子讲述自己的一天,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经历。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到身临其境,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书的方式来启发孩子的讲故事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书,让孩子跟着故事情节来进行讲述,或者让他们对故事进行改编,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节。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讲故事。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故事情节,让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绘本故事来辅助孩子讲故事。
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让孩子根据图片来讲述故事情节。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最后,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无论孩子讲故事的能力如何,都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表现都是有价值的。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讲故事的活动中来。
总的来说,教孩子讲故事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讲故事能力,让他们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您能够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多多鼓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小学生讲故事教案:如何引导孩子讲故事?
小学生讲故事教案:如何引导孩子讲故事?讲故事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不仅可以让孩子们认识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讲故事,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呢?一、为孩子们传递故事的知识在引导孩子讲故事前,我们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故事、故事的结构以及讲故事的技巧。
故事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需要引起听众的兴趣,中间是故事的主体,结尾则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结束。
孩子们需要学会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来吸引听众的注意,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不一定能将这些想象转化为一个连贯的故事。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训练来帮助他们将想象转化为讲故事的能力,比如游戏一:故事续写,给孩子一个开头让他们续写下去;游戏二:形容一件事物,让孩子们通过形容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
三、鼓励孩子们多看书、多听故事阅读可以扩展孩子们的思考,许多好的故事、悬疑小说等都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用这些故事让孩子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找到共鸣点,让孩子感受这些故事的真正内涵。
这样,孩子们会尝试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故事,将角色表现得更加性格鲜明。
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讲故事需要有一定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在引导孩子们讲故事时,要尽量让孩子放心,在孩子讲故事时,不要过多的打断他们讲故事。
如果孩子讲故事时出现了错误,家长不要立即指出来,而是可以通过问或让孩子重新说一下,来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自己的讲述。
五、引领孩子们“走进故事”当孩子们开始讲故事时,建议对他们的表情、身体和情绪有所关注,告诉他们如何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及如何展示故事中的感情。
让孩子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去体验情感,体验故事中的角色,让故事为他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讲故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来引导孩子讲故事。
语文《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精品教案
语文《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口语交际”单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故事讲述技巧。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通过引入经典故事,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并能够复述故事,同时学会创造性地改编故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专注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创造,讲述故事,并表达个人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的创意改编和流利讲述。
教学重点:倾听理解能力以及讲述故事的条理性和感染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故事音频、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音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们听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2. 新课内容呈现(10分钟)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情节设置、语言表达。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故事为例,讲解如何倾听、理解和复述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故事的逻辑顺序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练习。
学生们轮流扮演讲述者和听众,实践讲述技巧。
5. 创意改编(10分钟)鼓励学生对原故事进行创意改编,增加个人元素。
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6. 展示与评价(15分钟)各组选取代表进行故事讲述展示。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故事结构图解。
2. 黑板右侧: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 中间部分:留白,用于记录学生的想法和创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故事,进行创意改编,并写下你的改编故事。
答案示例:改编自《小红帽》,增加了一个机智的小鸟角色,帮助小红帽逃脱了大灰狼的陷阱。
2. 作业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怎么教孩子讲故事
怎么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讲故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因为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教孩子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首先,要引导孩子多读故事。
阅读是培养孩子讲故事能力的基础。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题材和风格,了解不同的故事结构和表达方式。
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各种经典童话故事,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故事书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其次,要给孩子提供讲故事的机会。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家长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给孩子提供讲故事的机会。
可以让孩子讲述自己的一天,或者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还可以在家庭聚会或者亲友聚会上,让孩子向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讲故事的能力。
另外,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讲故事需要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到自然风景区、博物馆等地方,让他们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一切。
还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可以教孩子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和人物,如何通过情节设置和冲突展开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还可以教孩子如何通过语调和表情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些技巧,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最后,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即使孩子的讲故事能力还不够成熟,也不要泼冷水或者挖苦孩子,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积极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讲故事能力。
总之,教孩子讲故事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阅读机会、讲故事机会、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传授讲故事技巧、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方式,帮助孩子提高讲故事的能力,让他们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听故事,讲故事》。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听故事,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清晰、连贯地讲述故事。
3. 学生能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会讲述故事的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故事课件、卡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的情节。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互相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学习并借鉴他人的讲述方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如:按时间顺序讲述、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述等。
5. 练习巩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卡片,进行故事讲述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听故事,讲故事1. 按时间顺序讲述2. 抓住故事主要情节3. 运用恰当语气、表情、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讲述一个你喜欢的故事,要求按时间顺序讲述,抓住故事主要情节,运用恰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用卡片上的词语,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并尝试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讲述方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作业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多听故事,多练习讲述故事,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章“听故事,讲故事”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听力训练,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口语表达,讲述故事情节;学会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复述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流畅、准确的语句复述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对故事进行适当的改编和拓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听力训练,抓住故事的关键信息;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故事讲述更具吸引力。
2. 教学重点:听力技巧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故事情节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故事图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听故事,讲故事。
教师播放一段录音,内容为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一个故事片段。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主要角色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用词错误。
3. 听力训练:教师播放教材中的故事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跟随录音,用手指在课本上指出故事中的关键信息。
听完录音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听力效果。
4. 口语表达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用流畅、准确的语句复述故事。
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示范,给予评价和指导。
其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练习讲故事。
5.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故事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首先,选取故事是讲故事的第一步。
在选择故事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行选择。
对于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生动的寓言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选择一些情节简单、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而对于学龄儿童,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层含义、引人思考的故事。
此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成长阶段选择适合的故事类型,比如对于胆小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温馨、励志的故事;而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科普类的故事。
其次,讲述技巧也是讲故事的关键。
在讲故事时,家长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变化多样的声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或者肢体动作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比如用玩具道具来讲故事、配合手势或者面部表情来诠释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地听故事,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最后,引导思考是讲故事的深层次目的。
在讲完故事之后,家长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孩子对故事进行思考和反思。
比如可以问孩子关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或者是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从故事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素养。
总之,给孩子讲故事是一项有益的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选择故事、讲述技巧和引导思考时,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和操作,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情感和智慧的滋养。
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家长们,让他们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更加游刃有余,让孩子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启发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启发学生讲故事的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小学生的语文教育。
小学学习中最基础的便是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而讲故事是汉语言文字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提高。
本文将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等方面详细探讨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启发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启发性教学,我们旨在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讲故事技巧,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故事: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定义、组成结构和讲故事的方法。
让学生懂得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要素。
2.激发学生的讲故事兴趣:通过听取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看图说话、分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讲故事兴趣,让他们能够动手讲故事。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次练习和排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形成较为理性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听取、讲述不同类型的故事,让学生在扩展自身知识的同时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质量和效率。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旨在启发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发挥创造力,老师可以采用“老师示范—分组讲故事—自由讲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
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些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素。
随后,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自行组织故事内容,并安排组织好的故事在班级里进行表演。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老师可以借此给学生一些表达技巧和建议。
语文《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
语文《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倾听、表达和交流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民间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生动、有趣地讲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等。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则有趣的民间故事《狐狸和乌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3. 实践:(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进行讲述。
(2)个人展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将本组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3)互动环节: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2. 内容:(1)听故事的方法:关注人物、情节、语言等(2)讲故事的基本技巧:生动、有趣、有条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故事,用今天学到的技巧进行讲述。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多讲、多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民间故事,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讲述技巧运用。
一、口语表达能力培养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口语表达。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文体有这样的要求: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的文章。
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文体却基本上呈现一边倒的现象,绝大多数考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议论类的文体,究其原因,考生感到议论类文章容易把握结构思路,况且教师在平时训练中都重点指导议论文写作,认为议论文有模式可循。
而事实上,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学生仅仅是把平时积累的作文材料拼凑到作文中,造成事例堆砌,观点趋同,反复论证着世人皆知的公理。
因此,高考阅卷组组长才大声疾呼,让学生写些记叙类的文章,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那么,如何在高三进行记叙类文章的指导与训练呢?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
一、选择故事选择一个怎样的故事,这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择故事的两大原则是真性情和有意义。
如下面这个习作片段:十^一点三十五分,我到家,饭桌上还是什么也没有,奶奶还在厨房手忙脚乱着。
我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不能早点把饭做好,可耐着是奶奶,我也不便说什么, 只是在电话里跟在外打工的妈妈说,我中午不回来吃饭了,奶奶动作太慢了。
“外面的饭菜能有家里暖和吗?奶奶天天都赶在你回家前几分钟才烧菜,为的就是你能吃上刚出锅的热菜呀。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总是要挤在那几分钟里拖着臃肿的身子在厨房里忙来忙去。
我一阵酸楚,这份等待却是满满的爱啊。
奶奶给我做饭,但因为行动迟缓,又想让孩子能吃上热菜,总是在那几分钟内显得格外地忙碌,而这一情景起先却使我产生了误解,文章通过叙述写出我由不理解到理解、感动的过程,所写事例真实,情感表达真切,自然能打动人。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可以写入文章中,选材要真实,还要有价值、有意义。
比如,有个学生写自习课上,老师发现有人讲话,很是生气,于是说谁承认自己说话的就有体育课上,不承认的就抄写课文。
这个事例虽然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这位老师的做法显然有不妥当之处,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产生负面的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文体有这样的要求: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的文章。
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文体却基本上呈现一边倒的现象,绝大多数考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议论类的文体,究其原因,考生感到议论类文章容易把握结构思路,况且教师在平时训练中都重点指导议论文写作,认为议论文有模式可循。
而事实上,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学生仅仅是把平时积累的作文材料拼凑到作文中,造成事例堆砌,观点趋同,反复论证着世人皆知的公理。
因此,高考阅卷组组长才大声疾呼,让学生写些记叙类的文章,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那么,如何在高三进行记叙类文章的指导与训练呢?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
一、选择故事
选择一个怎样的故事,这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选择故事的两大原则是真性情和有意义。
如下面这个习作片段:
十一点三十五分,我到家,饭桌上还是什么也没
有,奶奶还在厨房手忙脚乱着。
我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不能早点把饭做好,可耐着是奶奶,我也不便说什么,只是在电话里跟在外打工的妈妈说,我中午不回来吃饭了,奶奶动作太慢了。
“外面的饭菜能有家里暖和吗?奶奶天天都赶在你回家前几分钟才烧菜,为的就是你能吃上刚出锅的热菜呀。
”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总是要挤在那几分钟里拖着臃肿的身子在厨房里忙来忙去。
我一阵酸楚,这份等待却是满满的爱啊。
奶奶给我做饭,但因为行动迟缓,又想让孩子能吃上热菜,总是在那几分钟内显得格外地忙碌,而这一情景起先却使我产生了误解,文章通过叙述写出我由不理解到理解、感动的过程,所写事例真实,情感表达真切,自然能打动人。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可以写入文章中,选材要真实,还要有价值、有意义。
比如,有个学生写自习课上,老师发现有人讲话,很是生气,于是说谁承认自己说话的就有体育课上,不承认的就抄写课文。
这个事例虽然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这位老师的做法显然有不妥当之处,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产生负面的效应。
如下面这个作文片段:
她辍学了,因为一次63分的考试成绩。
放学后,我来到她家,听她讲述着自己逃学跑到南京,选择了打工的道路。
我对她的选择感到了庆幸,看到她的生活状态自由洒脱,我真心羡慕啊。
这段文字所表明的观点是对同学辍学做法的肯定,但辍学并不是因为家境等客观原因,而是因为自己主观上对学习的厌弃,这种逃避困难、放弃学业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这种价值观、人生观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这样的作文当然就存在思想境界不高的问题了。
二、写好故事
写好一个故事要学会写出事件的波澜,也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要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还要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比如,刚才写奶奶做饭的文章,就是写对奶奶做法的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再比如,有一个学生写的人物是隔壁的胖女人,对其身材的特点首先就表露出一种厌弃,
让作文之花在激励的枝头绽放
赵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
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和激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育如此,作文教学亦如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站在“立人”和“立言”的高度,眼中有文,心中有人,把学生健康的言语人格、态度、趣味置于第一位,呵护学生的作文兴趣,保护学生本真的言语表现方式和原发的言语热情,让学生的写作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一、生生互动激励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
”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中提出的学习理念,也是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这种做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领会写作要领的自信,提高学生思考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特别是给学生写的一些肯定性的、赏识性的评语以及教师宣读评语对其他同学也是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因为需要赞美,是人的天性。
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
没饭吃,你会产生饮食的饥渴;没有赞美,你会但随着交往的逐步加深,对她的感情也在渐渐发生着改变,道是缺憾却完美,我们
可以利用一些缺憾,写出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
针对情节波澜不够,笔者展示了一个学生作文片段,让大家尝试修改升格,让情节变得有波澜。
(原文)就这样,外婆被推进了手术室,病房外的我们焦急地等待着,可手术室的大门迟迟没有打开。
各种猜想涌现在我的脑海,手术是不是出问题了,肿瘤切除了没有,可我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只有默默地祈祷上天不要将亲人从我身边夺走。
手术的门打开了,外婆安然无恙地出来了,手术很成功。
一位学生做了这样的修改:
我焦急地坐在椅子上,突然发现医生穿着手术服走出来了,面色凝重,她缓步地走到我面前,说出几个字,可是我却怎么也听不清,脑海里突然响起许多声音,外婆昏倒前众人的惊呼声,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声,护士们齐推着外婆进手术室的脚步声……可是医生转身就走,我急着想抓住他,却抓不到。
突然我发现手术室的灯还亮着,这才意识到刚刚打了个盹,做了个梦。
我站起身,门突然打开,医生从里面走出来,那情景简直和梦中的一模一样。
我用力握紧拳头,指尖深深刺进皮肤里却感觉不到痛。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医生,听到他口中说出一句话:“病人已经没事了。
”
我那高度紧绷的弦终于在那一刻松开了。
这段文字相比原文来说,增加了对“我”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心情的描述,穿插梦境的描述,使“我”的焦急心情更加真切可感,也使得情节更加曲折,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当然,给情节造波澜,并不是为了虚张声势、故弄玄虚,应该遵循事情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有的学生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中心的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有的情节构思老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有的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这些都是我们在指导学生叙写故事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