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应考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应考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软件)。
3.媒体: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及传播信息的工具。
4.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
5.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6、教育网站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或者同时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单位接入互联网或者教育电视台,向上网用户提供教育和其他有关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
7、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8、教学模式P241: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的形式。
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9、教学进程结构P241:是指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结构方式,它是由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组合形成的,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第十章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②设计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③进行学习评价,即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3、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内容和步骤?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如图所示,虚线框内表示的是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的四项具体设计内容(学习内容和水平的确定、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点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点2: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知识点3: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节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知识点1: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知识点2:信息社会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知识点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点1:总述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点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5:传播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6:视听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第三章视听教学媒体知识点1:教学媒体的分类知识点2:投影器的使用。
知识点3:视频展示台的使用。
知识点4:听觉教学媒体的使用。
知识点5:电视机的基础知识知识点6:扫描仪的使用数码照相机知识点1:镜头。
各类镜头的特点(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远摄镜头)知识点2:数码照相机的类型、结构。
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知识点3:摄影用光与景深。
景深与快门的作用。
知识点4:摄影构图。
各类景别、构图的特点。
知识点5:相机的基本操作.。
感光度、拍摄模式选择。
第四章现代教学应用系统知识点1:现代教学应用系统的类型知识点2:投影机特点、使用(正确开、关机等)及注意事项知识点3:网络的类型、特点知识点4:微格教学的特点知识点5:校园广播系统的常见类型第五章知识点1:文本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2:图形图像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3:声音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4:动画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5:视频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第六章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点1:计算机辅助教育,辅助教学的含义,知识点2: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流程知识点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知识点4: 多媒体课件类型及特点知识点5: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第七章教学设计知识点1:教学设计的概念知识点2: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知识点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知识点4: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点5:学习内容分析知识点6: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点7: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知识点8: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知识点9: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1.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5点)①作为学习检测的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
②作为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
③作为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设计成新的信息。
④作为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流互动。
2.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和价值(角色和功能p4)信息工具(获取资源/探究知识,支持在建构中学习);情境工具(创设情境,支持在做中学);交流工具(支持协作学习);认知工具(支持高阶学习,发展高阶思维);评价工具(记录学习过程,展示学习作品,促进反思);效能工具(提高学习效率,支持知识的建构)3.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的AECT’05定义:教育技术室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5.05定义与94定义的区别(4点)①05定义采用的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而在94定义采用的是b“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
②05定义主要包括3个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一个职能:创设。
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已经将其融入创设、利用、管理中。
③05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
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④05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
倾向于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
6.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其应用及研究将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教育技术是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通信技术学等多种学科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②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开始从重视技术应用过渡为重视技术的设计与效果检验技术,尤其是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带答案于婧初稿,未加润色,欢迎童鞋们精修,谢谢!1.“教育技术”术语中的“技术”的内涵解读①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 :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通讯、电子白板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及其相应的软件。
(硬件与软件)②智能形态的技术(无形技术):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
如:系统方法在教学设计和了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潜件技术)2.美国教育技术是沿着哪三条线索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技术学形成和发展的三条线索: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系统化设计教学。
3.步入信息时代的两大技术杠杆与文化内涵是什么?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成为使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印刷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
适应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所创造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则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以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也成为了当前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
4.人类学习方式演变发展中的三块里程碑分别是什么?文字\印刷术\信息技术5.教育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教育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理念、信息规范和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来改造旧的教育模式,使现行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与基础设施、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发生深刻变革,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
6.AECT’94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畴是什么?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包含的各部分要围绕促进学习的目的来进行,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章:1、教育技术9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0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利于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什么?每一个范畴各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应该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评论: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利用: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开发:文印技术、音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综合技术。
4、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综合了许多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形成了教育技术自身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包括: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5、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怎么划分人们获得的经验?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依照抽象程度又分为十个阶层。
做的经验:(1)有目的的直接经验(2)设计的经验(3)参与演戏。
观察的经验:(4)观摩示范(5)野外旅行(6)参观展览(7)电影、电视(8)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抽象的经验:(9)视觉符号(10)语言符号。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的过程。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7、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的过程,而是信息加工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复习要点
第一章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1.1 信息技术与教育1.1.1 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分类与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的概念①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②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2.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特点应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①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点——技术性。
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②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点——信息性。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
③此外,信息的特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点。
3.信息技术的分类按照形态分类,即按照是否可以物化为实物形态;信息技术可分为硬信息技术和软信息技术两大类。
硬信息技术是指各种已经或即将转化为信息设备的信息技术,这类信息技术有时就是指各种具体的实物形态的信息产品,如复印机、电话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信息技术则是指那些不具明显物质承担者,但又是人类在长期从事信息活动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有关信息处理的经验、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舆情调查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统计技术、决策技术等。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1)教师职能的转变①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投资人”转变。
②教师由“信息的传播者”,向“意义建构的协助者”转变。
③教师由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确定者”向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订者”转变。
④教师由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者向学习技术、思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授者和培养者转变。
⑤教室由考试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转变。
⑥教师由学习纪律、道德规范的维护者向情感的凝聚者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者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知识点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教学设计的步骤:a)教学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编写测验项目;b)策略设计: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编写与制作教学资料;c)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教学设计基本内容:1)分析学习背景2)分析学习任务3)分析学习者4)确定学习目标5)设计教学策略6)选择教学媒体7)实施教学评价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a)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S--R).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b)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c)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代表人物:斯金纳桑代克巴甫洛夫4.系统科学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地位1)系统学科理论直接导致了教育技术学科的诞生;2)教学过程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因而系统科学方法是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
5.戴尔”经验之塔”图略(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塔之说明1)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2)教育应从具体入手,逐步进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3)教育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5)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教具,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它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6.“7W”传播模式Who 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Say what 说什么教学内容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To whom 对谁教学对象即学生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Why 为什么教学目的Where 在什么情况下教学环境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1、信息技术的四基元:四基元: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延伸)、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延伸)、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延伸)、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延伸)四基元之间的关系: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感测技术和控制技术则是核心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接口。
2、教育信息化各要素关系: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开发是和核心,信息资源开发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材多媒体、(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活动合作化(6)管理自动化、(7)环境虚拟化(8)、系统开放化4、教学技术(AECT):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1)创造和使用各种技术性学习资料(2)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技术性教学过程(3)追求教育的最优化6、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1)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学科(2)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专业(3)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项事业(4)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产业7、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1)课堂教学领域(2)自主学习领域(3)远程教学领域(4)在职人员培训领域8、教师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未来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组织形势和方法。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要1、教育传播的演进:口语传播(BC3000)——文字传播(BC3000-19世纪末)——电子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90年代)——网络传播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即E-Learning(电子化学习),它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
会话
意义建构
4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
a搭脚手架
b进入情境
c独立探索
d协作学习
e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
a创设情境
b确定问题
c自主学习
d协作学习
e效果评价
3.导引式教学
(2)代表人物
皮亚杰
(前苏联)维果斯基
4、人本主义
(1)基本观点 :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生提供较为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九、四大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
2、认知主义
3、建构主义
4、人本主义
1、行为主义
(1)主要内容:
将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新联结的过程(即S-R之间的联结)。
这种观点把,
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 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因人而异。
2对于学习的解释 学习不是教师的简单传递与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积极主动地利用 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情境
(三)巴班斯基
(四)加德纳
发展教学理论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一)赞可夫
发展教学理论
(前苏联)
1五条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进行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重点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
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2、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因特网络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数字音像技术 3、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4、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对象 基本研究内容5、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教育技术发展年代 20世纪20年代 30-40年代 50-60年代 70-80年代 90年代 21世纪初阶段 起步阶段 初级阶段 发展阶段 系统化阶段 数字化阶段 虚拟化阶段体现无声电影录音 电影电视 程序教学机录像 卫星 CAI多媒体 人工智能 因特网虚拟现实 虚拟社区6、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7、戴尔的“经验之塔”8、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①把它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②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③教育教学不能至于具体经验,而要向首相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⑤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⑥过分看重直接经验方式的危险固然存在,但不会太大,如果教学太过于具体化,那就是没达到更普遍的充分的了解,但在今日这种危险只是理论的。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
一、填空1、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脚本主要由学科教师编写、制作脚本由创作人员编写。
2、数字信号的压缩最终是为了保证数据量小于信息量,以方便信息传送和保存。
3、超文本结构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信息网络。
4、网络课程的两个组成部分包括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5、Internet上计算机均有唯一的地址,有IP地址和域名两种表示方法。
6、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由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及地面接受网等四大部分组成。
7、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8、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讯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9、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10、目前,国际社会认可和应用的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JPEG用于静止图像压缩;H.261用于视频通讯编码;MPEG 用于运动图像的压缩11、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12、节点是超文本结构中存储数据或信息的单元,又称为“信息块”13、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方式即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方式以及技术,常见的方式主要有菜单交互、问答式对话、图符(标)等14、基于网络环境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协作小组、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15、根据网络分布规模来划分,计算机网络有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网间网四种16、域名必须转换成网络内部能识别的IP地址才能找到与域名对应的主机。
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是由域名服务器DNS来完成的17、教学设计以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
18、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形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19、数据压缩处理由以下两个过程组成:一是编码过程;二是译码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
第1节教育技术内涵及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3.简单阐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4.知道教育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性质。
教学难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讨论在《教育辞海》中,对教育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关于“什么是技术”的讨论对技术的认识也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技术是指在一切人类活动实践中,通过理性活动生产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狭义的技术——原则上讲,不同时包含技术的所有本质要素(目的性、理性和智慧的、整体性)的有关对技术的认识,都应当属于狭义的技术认识。
3.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4.什么是教育技术学在广义的教育和广义的技术理解下,产生广义的教育技术。
广义的教育技术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
它可分为有形教育技术与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有形教育技术也称理性教育技术,是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中总结和概括的用以指导教育技术应用的主体性技术要素,这种技术要素是教育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对客观性教育技术要素在教育实践中的规律性认识。
无形教育技术也称物性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中应用的客观性技术要素,它是以教育工具或教育媒体为主要标志的有形技术实体。
图1.2 教育技术的两个层面无形教育技术的两个重要功能:①为教育技术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②直接为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运作方法和相关策略。
4.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是由教育技术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等构成的反映教育技术内在规律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带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2021年12月20日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治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根本要素〔从教师、环境、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根本要素:(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路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筹划;(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究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刘雍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含以下三个局部:(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根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有“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
具体包含:①……⑥。
〔P11第5—9行〕(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
〔P11,第13—14行〕(3)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容知识〞〔TCK〕形成,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开展则形成资源开发能力。
……包含:①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②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③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P11,倒6—3行〕4.根据我国教育部2021年5月公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含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法〕P13包含两方面的能力:〔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响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点汇总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一、单向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育技术内涵的描述?(C)A.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B.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C.教育技术强调无条件的在教育中利用技术D.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2、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时间是:(D)A.2001 年12 月B.2002 年12 月C.2003 年12 月D.2004 年12 月3、以下哪个学校不属于我国首批被批准的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B)A.河北大学B.华东师范大学C.北京师范大学D.华南师范大学二、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AECT 94)教育技术时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三、简答题1、请简要叙述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答: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2、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基本结构可以用 4 (14)N表示,其中的“ 4”指什么?答:“ 4 ”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的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1)意识与态度;(2)知识与技能;(3)应用与创新;(4)社会责任;3、什么是信息素养?答: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1)充实、扩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完整版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1、教育信息化的六个要素:应用、开发、网络、产业、人才、政策。
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3、教育技术: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创造、使用和管理,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4、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1)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2)有助于未来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3)有助于教师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4)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5、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两个阶段:CAI阶段,ITAI阶段。
6、现代教育技术的分类:依据教学媒体所作用的感官和信息流向不同,将现代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7、媒体和教学媒体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功能、存储功能、延伸功能和替代功能。
8、教学媒体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六个方面:教育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教学活动更加有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有利于个别化教学;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探索和实现不同的教学、学习模式。
9、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有4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对象、依据教学条件。
10、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包括3种不同的层次:选编、修改、新制。
11、视觉、视听觉媒体技术教学应用以及多媒体CAI的优势、局限性、教学应用方法:P40、P44、P4912、多媒体CAI的基本模式分3大类: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化模式;协作化教学模式。
13、多媒体CAI的系统构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课件。
(图P48)14、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教学信息资源系统。
15、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P63)16、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意义建构。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旳产生(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称为“直观教育技术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界末至20世纪23年代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媒体技术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称为“系统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称为网络发展阶段。
2、国外教育技术旳发展与名称旳演变(1)视觉教育阶段(2)视听教育阶段(3)视听传播阶段(4)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3、教育技术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旳定义:“教育技术是有关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旳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AECT“’05(04)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立、运用和管理合适旳技术过程和资源来增进学习和提高绩效旳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旳实践。
”(焦建利译)5、教育技术旳研究内容按照教育技术旳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旳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均有其详细旳内容。
(图P9)6、现代教育技术旳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1)布鲁纳旳发现教学法2)奥苏贝尔旳故意义学习理论3)巴班斯基旳教学最优化理论4)加德纳旳多元智能理论(3)视听教学理论:1)“经验之塔”理论(图P17)2)视觉理论3)听觉理论(声音“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第一,塔基旳学习经验最详细、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轻易,越往上越抽象,塔旳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第二,位于塔中旳视听媒体,易于培养学习者旳观测能力,能冲破是空旳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旳局限性。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名词解释: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二、教育技术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观念与形态)。
三、网络课程教师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以各种网络形式提交到网上,学生采取在线或离线方式浏览学习。
四、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
五、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六、超文本和超媒体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
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结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连结,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连结所指向的位置。
简单地说: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
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所以叫做超文本。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体这个词。
七、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就是远距离教育。
是指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教师处于分离状态,利用媒体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的教育方式。
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其实质是在信息文化环境下,技术与课程互动以实现当代课程的改革、建设、发展直至重构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技术要素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课程要素相融合,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的产生(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称为“直观教育技术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界末至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媒体技术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称为“系统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称为网络发展阶段。
2、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名称的演变(1)视觉教育阶段(2)视听教育阶段(3)视听传播阶段(4)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3、教育技术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AECT“’05(04)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焦建利译)5、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按照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具体的内容。
(图P9)6、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3)视听教学理论:1)“经验之塔”理论(图P17)2)视觉理论3)听觉理论(声音“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第一,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越往上越抽象,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第二,位于塔中的视听媒体,易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能冲破是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第三,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
第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4)教育传播理论♦传播的类型:1)人的内向交流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传播的模式:1)拉斯威尔的“5W”模式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3)贝罗的传播模式(S—M—C—R模式)(图P22—23)♦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受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5)TRACK(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理论♦TRACK的内涵(图P25)PCK—学科教学知识舒尔曼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科勒、米什拉♦TPACK的发展层次(图P27)1)认知2)接受3)适应4)探索5)改进(6)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1)整体性原理2)反馈原理3)有序原理7、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教育现代化。
•二是国家及教育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是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要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是教育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五是将教育信息化看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8、教育信息化的目的(1)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2)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3)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4)促进教育现代化9、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1)知识观和人才观的转变(2)学校功能的转变(3)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4)学生学习观的转变(5)教学组织观念转变(6)教学媒体观的转变(7)教学管理观和教学评价观的转变10、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1)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变革(2)有助于促进教育模式的多样化(3)促进教育信息呈现的立化(4)促进教学组织结构多样化(5)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多元化11、信息资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之后以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它由信息内容、符号、载体等要素构成。
12、信息处理:是指基于一定的目的,对信息进行收集、编码、存储、整理、分类、分析等系统化的操作。
13、信息素养: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
14、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
15、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5)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我国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
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用“电化教育”这个概念来表示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章教学媒体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1、媒体的含义: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也可以指实现信息从信息源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1、教学媒体的分类(1)按教学媒体发展先后分类: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
(3)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媒体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3、教学媒体的特性:(1)呈现力(2)重现力(3)传播力(4)可控性(5)参与性4、教学媒体在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1)影响教师的作用(2)影响教学内容(3)影响教学方法5、教学媒体编制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2)科学性(3)技术性(4)艺术性(5)经济性6、教学媒体利用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7、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1)根据学习者的特征(2)依据学习任务(3)依据客观条件8、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多感知性——所谓多感知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
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
♦浸没感——又称临场感,只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
♦构想性——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9、信息、媒体和媒介三者的关系媒体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只有通过某一种或几种媒体形式才能表达出来。
如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代表信息),是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的。
这些文字、图形、表格便是表示知识内容的载体,即媒体。
媒介是用于存储、呈现或传输媒体的设备或物理介质,如上例中的书本。
10、多媒体:是指计算机领域中的媒体和电视领域中的媒体的有机结合,并且具有交互功能。
11、文本素材的格式。
Windows操作系统下,文本格式比较多,主要有纯文本格式(.txt)、写字板文件格式(.wri)、Word文件格式(.doc)、Rich Text Format文件格式(.rtf)等。
12、音频素材的格式。
音频文件格式专指存放音频数据的文件格式。
音频素材的常用文件类型有MIDI、WAV、MP3、Windows Media Audio(WMA)、PCM、MOV、RA、MP4、等。
利用音频处理和编辑软件可以实现音频文件格式的转换。
13、图形/图像素材常用的图像文件的格式有BMP、JPEG、GIF、TIF等,常用的图形文件的格式有PNG、EPS、WMF、CDR、SVG等。
14、学习资源:是指可资学习之源,包括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料和硬件系统,广义上也包括一切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才、物。
15、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
16、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1)教学资源处理数字化(2)教学资源呈现多媒化(3)教学资源传输网络化(4)教学资源组织的超文本化(5)教学资源的开放化和可增值化17、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表——P8718、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原则(1)目标控制原则(2)内容符合原则(3)对象适应原则(4)最小代价原则19、P2P资源:(1)BT资源下载(2)电驴资源下载(3)迅雷资源下载20、搜索引擎使用的基本方法:(1)查询条件具体化(2)使用加号“+”(3)使用减号“-”(4)使用引号“”21、信息检索的常用技巧:(1)明确信息需要,确定搜索主题(2)使用正确的检索词(3)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4)正确使用布尔检索(5)点击之前要思考(6)实践中取得搜索经验22、社交软件的定义社交软件,或称为社群性软件,是指任何支持群体交流的软件。
♦社交性软件分类——P10123、常用社会性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1)博客(2)Wiki (3)RSS阅读器(4)网络硬盘(5)思维导图第四章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1、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及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2、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ICAI)是将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应用与CAI而形成的一种教学专家系统。
3、教学模式:(1)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2)问题型教学模式的研究(3)协作型教学模式的研究(4)教授邢教学模式的研究(5)案例型教学模式的研究4、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辅助性原则(4)适度运用原则(5)艺术性原则5、多媒体CAI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1)教学软件的结构设计(2)多媒体素材的准备(3)课件的编制(4)教学软件的试用(5)评价与分析第五章教学设计与应用1、教学系统构成——P1822、教学的系统观——P1823、教学系统变量——P1834、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P1855、ABCD法。
ABCD编写方法基本上反应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用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
A.对象(Audience)B.行为(Behavior)C.条件(Condition) D.行为的标准(Degree)6、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设计步骤(1)学习者特征分析(2)学习需要分析(3)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4)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5)教学策略设计(6)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7)教学设计结果评价♦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案例表——P2037、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设计步骤(1)分析教学目标(2)学习者特征分析(3)学习内容分析(4)设计学习任务(5)学习情景设计(6)学习资源设计(7)提供认知工具(8)自主学习策略设计(9)管理与帮助设计(10)总结与强化练习(11)教学评价♦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案例——P2068、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叙述式、表格式)——P2109、教学评价的功能:(1)反馈调节功能(2)诊断指导功能(3)强化激励功能(4)教学提高功能(5)目标导向功能10、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基准分: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2)按评价功能分: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3)按评价表达分: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11、教学评价的工具:(1)试卷(2)评价量规(3)电子学档(4)学习契约(5)问卷12、微课的概述“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时间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